文化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唐诗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时间:2022-10-08 20:47:56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唐诗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高职院校唐诗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高职院校唐诗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摘 要】在高职院校中,很多院校注重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样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面对这样的情况,高职语文教学就需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责任,文中主要从高职语文唐诗教学出发,通过让学生体会唐诗中的音乐美、语言美与意境美,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高职语文 唐诗教学 审美情趣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最为丰富的朝代,在高职院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唐诗相当丰富。

  唐诗主言情,即使是说理,也多采用抒情的方式进行表达;多含蓄,很多内容都并不是直接进行描写,而是写得较为委婉;多采用感性的形象来对现实进行把握。

  唐诗的这些特点使其具备了良好的美育功能。

  在高职院校的唐诗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审美情趣的培养,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唐诗其固有的内在旋律与平仄的语式,使其具有了良好的音乐美。

  另外,语言凝练是所有诗歌所具有的特点,这一点在唐诗中表现得相当明显,而也正是炼字、炼句使得唐诗的用词相当精确,进而使得唐诗有着强烈的语言美。

  唐诗中的思想感情,往往都是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来进行含蓄地表达,这些“景”与“物”最终会在读者脑中转化为“美的画面与意境”,让读者能够体会到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在唐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需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唐诗中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一 通过反复吟诵品味唐诗的音乐美

  在高职的唐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能够忽视了对音乐美的品味,而要对唐诗的音乐美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吟诵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在进行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唐诗所具有的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直观地感受到唐诗所具有的音乐美。

  音乐美的形成是通过词语的声调所形成的抑、扬、顿、挫的韵律。

  唐诗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都有着整齐的形式,并且有着固定的句式,通过平仄相间形成铿锵有力的音节,并且通过不同声调的文字交错搭配,使得诗句形成了高低长短强弱搭配的节奏。

  唐诗因其固有的内在旋律、平仄的语式以及隔句押韵的句式,进而具有了一种荡气回肠的音乐美。

  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对仗工整,平仄的搭配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有着相当鲜明的节奏,抑扬顿挫,感觉就如一篇乐章一般,使得汉语声调的优势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让人感觉荡气回肠。

  李白的《关山月》也是如此,同时还讲究押韵,整首诗具有和谐的音调,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着十分强烈的节奏美与音律美。

  二 通过仔细推敲发现唐诗的语言美

  凝练的语言是唐诗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特色,无论是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是孟郊的“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都体现出了唐代诗人对炼字、炼句的重视。

  要通过唐诗的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就需要让学生通过对唐诗的反复推敲,去品味诗中作者所精心锤炼的语言精华,进而能够体会到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用心之处,品味出诗歌中的语言美。

  唐代诗人相当讲究用词的确切与凝练,往往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都能够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

  因此,可以从诗中的关键词句入手,去体会诗中的精妙语言。

  例如,高适的《燕歌行》用非常浓缩的笔墨描写了一个战争的过程。

  该诗的发端两句就直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与性质。

  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这两句虽然看起来是赞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而实际上是隐含了讥讽在其中,为下文埋下伏笔。

  在“校尉羽书飞瀚海”中着一个“飞”字则充分体现了军情的危急,更见形势之迫在眉睫。

  第二段中的“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则是对上文的回应,表现出了汉将“横行”的豪气已经不复存在。

  “美人帐下犹歌舞”中的“犹”则是对将领的腐bai与贪图享乐进行了充分的展现,深刻地揭示出了这些所谓的将军只知道作威享福,对于国家的利益不管不顾,也不体恤部下,在如此激烈且伤亡如此惨重的战斗中依然是在看舞、听歌、饮酒、作乐。

  通过对全诗的研读,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地领会到唐诗的语言美。

  三 通过把握意象体会唐诗的意境美

  唐诗之中具有相当强烈的意境美。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重要元素或者条件,因此,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体会到唐诗的意境,可以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出的意境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李白的《关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就曾有人提出过疑问,天山是在西部,因此月亮应该是落天山,而不应该是出天山。

  但是在李白的诗中却写有云海,这样就能够将想象进行补足。

  其中“云海”则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海的感觉,这无疑又较为符合海上升明月的说法。

  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就能够领会到明月浮现在云海之间的那种意境。

  同时从其中也不难领会到辽阔的、苍凉的境界。

  虽然从天山到玉门关内通过明月相连相当俗套,但

  是李白却并不是用明月这种可视的意象来进行连接的,而是写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通过“几万里”的“长风”将关外与关内的空间进行了统一。

  虽然从表面上看来用“风”不如用“月”,并且也不具备五官可感性,但是用“万里吹度”却能够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一种宏大的视野。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通过“长风”与“万里吹度”去体会诗中的那种宏大的视野,长驱直入的动势以及那豪迈的胸襟。

  通过无形的风,可以与有形的明月与云海这样的意象进行结合,能够让明月与云海在原本的沉郁情思之上更具有豪爽的悲凉,能够从空间的广阔上反衬出悲凉的宏大。

  总之,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从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出发。

  唐诗作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就具有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等各种美育的成分。

  我们应在高职《大学语文》唐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使唐诗教学像春雨,像清风,像阳光,去开垦荒漠的心田,去涤荡污浊的心灵,去温暖冰凉的心,使以静态的文字沉睡在课本中的美质古诗作品,显其本色,以教者的才情,使唐诗教学具有美学风范,使学生真正地喜爱唐诗。

  让我们共同探讨唐诗教学中美的规律,运用美的规律来指导唐诗教学,使高职学生在唐诗学习中充满寻美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梁淼.高职语文唐诗宋词教学的反思与构建[J].科教文汇(中),2012(6)

  [2]韩建立.高职院校唐诗欣赏课的教学原则与方法[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2)

【高职院校唐诗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相关文章: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主题班会活动计划书10-06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融入论文10-12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10-26

关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论文10-10

高职院校教学中护理心理学设计技巧论文10-08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0-12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论文10-08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论文10-11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措施论文10-10

学前教育中舞蹈审美能力培养研究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