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酒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功能

时间:2022-10-07 15:06:09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酒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功能

  酒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功能

酒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功能

  摘 要:中国关于酒的起源历史悠久。

  酒对中国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宗教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酒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也是一种艺术文化,更是一种社会文化。

  本文试图从酒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的渗透,探讨中华民族中酒的文化功能。

  关键词:酒文化;传统习俗;功能

  一、酒在中国的历史起源

  中国素有“酒的故乡”之称。

  据考证《吕氏春秋》和《世本》等较早的文献都认为酒为仪狄所造。

  《战国策・魏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指出了仪狄造酒的时代;《世本》认为这是造酒之始“, 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

  但在同一本《世本》里又有杜康造酒之说,《事物纪原》也说“少康作秫酒”。

  张华《博物志》也有“杜康作酒”,陶潜《述酒诗》序说:“仪狄造酒,杜康润色之。”仪狄,相传为夏禹时人;杜康,也叫少康,殷商时人。

  后来,仪狄造酒之说渐隐,杜康造酒之说益显,遂使杜康成为酒的代称。

  二、酒文化的内涵

  关于“酒文化”,萧家成撰文提出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酒文化就是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总和。

  围绕着酒的起源、生产、流通和消费,特别是它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它的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等方面所形成的一切现象,都属于酒文化及其相关的范围。

  酒文化是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的独特文化形态。

  酒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同时还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影响,与其他文化现象紧密联系。

  同时,中国酒文化也是一种地道的社会文化,酒不是生活必需品,却是一种特殊的饮食。

  “酒食所以合欢也”、“饮食男女”等等,其中“饮”便是指酒,所以在中国,“饮”与“食”同样具有极强的亲和力,把这一亲和力用之于人际交往,就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

  酒作为中国人追求个性自由的基本需求的替代物,与政治军事、皇权社稷、世俗人情、悲欢离合、亲疏远近、喜怒哀乐、性情风度等有着密切联系。

  三、酒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渗透

  酒,可谓是中国人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东西。

  朋友聚会觥筹交错间,距离拉近。

  家人聚会中举杯盏影间,流露着默默温情。

  同时,各种社会风俗习惯中也离不开酒。

  如新人结婚,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要前去喝“喜酒”。

  孩子满月,其父母会大办操持一场“满月酒”,以祝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端午佳节,人们要喝雄黄酒,寓意驱邪避祸。

  清明重阳更是要以酒祭祖,表达对先人逝者的怀念。

  可见,酒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更有一句俗语“无酒不成席”,可见酒的重要地位。

  四、中国传统习俗中酒的文化功能

  1、婚俗中约定盟誓功能

  在中国人的婚嫁庆典上,无论是在中国当今社会还是传统社会中,酒是婚俗中不可或缺的点缀品,甚至在许多民族的婚嫁中,自始至终都有酒的参与。

  酒固然有喜庆的含义,但同时酒还有约定盟誓的功能。

  结婚的序幕是“订婚”,许多民族订婚的俗仪,都是酒字当头,所以婚俗的帷幕就是由酒来拉开的了。

  例如在东北,男女双方经媒人的中介议婚后,第一步就是“喝相亲酒”。

  相亲酒宴上,被相的男女要出场敬酒。

  双方无异议时,席面上由双方的主婚人交换酒杯一饮而尽,或由媒人举杯饮尽,谓之“端盅”,以示婚约已成。

  而在陕西安康一带,新娘被送至男方家时,一进门,便有两个妇女向之递酒,名曰“喝迎门酒”。

  随后拜完天地,进入洞房,新婚夫妇双方还要共喝“交杯酒”。

  交杯酒是由“合卺酒”发展来的,“卺”是葫芦,一分为二成为两瓢,夫妻双方各执一瓢盛酒同饮。

  酒在此便是约定盟誓作用,表达了夫妻双方合二而一、不分彼此、祸福同享的决心。

  2、酒的交际礼俗功能

  在现代人们的交际生活中,喝酒应酬扮演了重要角色。

  同时在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中,以“酒”示仪的传统礼俗更是比比皆是,表达了对客人的欢迎和真挚热忱的情感。

  如广西瑶族的喝“三关酒”的礼俗,当有贺客来临之时,主人就在屋外组成三关,每一关都敬客人两杯酒,以示款待之诚。

  瑶族有喝“笑酒”的习俗,当亲朋聚饮之时,或提出笑话佐酒,或边喝边唱“笑酒歌”或者吟“笑酒词”。

  还有广西壮族喝“交臂酒”的礼俗,主人和客人喝酒时,要主客交臂,各饮自己所执的杯中之酒,以示情谊之深。

  人们推杯换盏的举动,就是互敬互让的表示,所以感情越喝越厚。

  3、酒的祭祀功能

  传统的汉族祭祀活动大都有三祭:春节祭、荐新祭(收获季节的农耕习俗)、清明祭,这些祭祀活动中都离不开酒的存在。

  以春节祭祖的习俗为例,祭祖寄托了后世子孙对祖先“水源木本”的情思和“慎终追远”的悼念。

  除夕前一日,家人都把“宗谱”悬挂在堂屋的北墙上,下设供桌,摆上供器、供品。

  贴上对联吊钱等物,作为祭祖的神坛。

  除夕的上午,家中老少要带着烧纸和白酒去先人的坟头烧纸奠酒,意为给逝者带去钱财、酒肉。

  烧完纸,奠完酒,要点上一饼爆竹,意为请先人在此“喝酒拿钱”。

  同时。

  除夕十二点除焚高香、烧大纸、供酒、奠酒的祭仪外,还要添加供饭、子孙们磕头礼拜的祭仪,酒在这里又一次充当了主祭品的角色。

  除祭祖的活动外,一些少数民族还有祭天地、川泽、山林、社稷、芒神、蚕神、财神、龙王爷、药王爷、牛王爷、马王爷等祭祀活动,寄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口平安的愿望。

  五、小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从不单纯的作为一种饮食,而是作为一种传达寄托情感的媒介,一种交际往来的手段和符合。

  中国传统酒文化有着浓郁的精神文化特点,它被寄寓了丰富的个人希望和社会期待。

  同时在中国传统习俗中,酒文化也具有独特的功能,它的功能和价值都已经远远超出了酒自身所具备的内涵。

  所以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把广阔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实际社会功能相统一的文化功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 徐少华.中国酒文化研究50年.酿酒科技,1999,(6):15~18.

  [2 ]王宁,谢栋元,刘方.《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 吴小如.诗词札丛[M].北京出版社,1988.

  [4] 武占坤,王凤艳.漫话“无酒不成俗”――谈酒文化对中华民族习俗的渗透.天中学刊,2001年6月

  [5] 韩伟.汉字所蕴涵的酒文化信息.河南大学学报.第44卷第五期.2004年9月

  [6] 杨利.酒文化及酒的精神文化价值探微.邵阳学院学报.第4卷第2期.2005年4月

【酒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功能】相关文章:

中国酒文化的起源来历10-05

浅谈水族酒文化论文10-12

中秋传统习俗11-14

槟榔的功能07-12

饮食礼仪的功能09-23

功能饮料的危害09-19

多功能笔作文10-05

资产评估功能特点12-14

学校功能室标语11-19

多功能铅笔作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