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学术期刊论文

时间:2023-04-01 03:55:18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术期刊论文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

学术期刊论文

  学术期刊论文

  一、学术期刊公益出版的社会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社会体制的改革却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回顾中国39年的改革历程,应该说改革的起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必然伴随着内生的政治体制改革,但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较难与时代同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是实行渐进式改革,在以经济全能政府为主要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外逐渐准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通过经济增量改革逐渐实现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而使经济全能政府逐渐转变为经济建设主体竞争规则制定者、发展规划制定者、

  服务员和裁判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能够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使企业能够承担起经济建设的责任。

  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中国仍面临许多社会问题。

  要实现和谐社会,就必须进行社会建设体制改革,逐渐解放社会全能政府,使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O)等多

  元化的社会建设主体充分发育,避免政府公权力的触角覆盖和掌控整个社会生活,突破只准政府部门和体制化了的社团等几种社

  会建设主体存在的局限,从而使社会全能政府逐渐转变为社会建设主体竞争规则制定者、发展规划制定者、服务员和裁判员,

  把社会建设的责任让位于NPO、NGO等多元化的社会建设主体。

  实现这样的转变,就能突破长期以来由西方主流经济学提供的政府—市场二元社会结构的认识局限和思维束缚,将对社会的

  认识水平提高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元社会结构的思维框架。

  在三元社会结构的思维框架中,企业这种经济建设主体主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相互竞争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经济产品,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直接动力。

  NPO、NGO等多元化的社会建设主体主要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相互竞争积累社会资本并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产品,从而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直接动力。

  而且NPO、NGO等社会建设主体不仅相互竞争,还会在捐款和纳税可以相互替代的规则下与政府社会服务部门竞争,从而迫使政府社会服务部门为了争取更多的税收而不断改善社会服务产品。

  NPO、NGO等多元化的社会建设主体通过积累社会资本争取社会捐款和政府社会服务采购资金等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从而提高社会自治能力,这就是社会自治的逻辑。

  我国学术期刊出版的处境可以说是同时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因此应该积极探索学术期刊社会提供、公益出版的现实可能性。

  二、学术期刊公益出版的人性基础

  学术期刊是具有强公共性的公益产品,这种公益产品的社会提供逻辑是学术期刊公益出版的存在基础。

  如果社会提供学术期刊是符合人性的,那么学术期刊的公益出版就具有现实可能性。

  在亚当 • 斯密看来,人性中既包含利己的一面,也包含利他的一面,利己和利他都属于人性中固有的属性。

  利己是动机,交换是实现利己动机的手段,而利他是交换这个手段得以实现的保障。

  在孟子看来,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的“恻隐之心与亚当 • 斯密的“同情心都共同指向了人性中利他的一面。

  认知神经学者费尔发现,一些人见到不公正的行为时,大脑中一个叫作背纹体的部位会被激活,使他们产生惩罚自私者的意愿。

  费尔于2004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科学发现,从人的大脑中发现了人们维持正义、惩罚不公正行为的脑科学基础,在科学上能够部分地验证人性中存在利他的一面。

  虽然利己和利他都存在于人性之中,但是利己和利他能否显示出来或者显示出来多少,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利己或者利他的显示程度可以称为人性的显示度,如果能够找出人性显示度的影响因素,就可能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去塑造相应的制度环境。

  在马斯洛看来,人的需求依循生理—安全—社交—受到尊重—自我实现这样的层次逐渐满足后再依次递增,可以把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称为需求满足度。

  如果把人性显示度和需求满足度结合起来考虑,可能会存在内在的逻辑相关性。

  随着人的需求满足度的提高,人的利他的一面可能会更多地显示出来,同时人的利己的一面可能会更少地显示出来,因此人性显示度和需求满足度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变动的线性关系,如图1所示。

  人性显示度与物质需求满足度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相关性,而精神需求会在物质需求满足之后产生。

  社交、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都可以理解为精神需求。

  虽然社交需求、受到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都可以理解为利己的表现,但是这种利己的需求满足度的提高却能够激发人性中固有的利他的一面并使其表现出来。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利己和利他都可以理解为一种意识,既然是意识就可能被改变。

  通过媒介宣传和制度激励可能会增强人的利他意识,从而提高人性中利他一面的显示度。

  因此,可以从人性与意识形态相结合的角度,为制度设计提供合理性与合法性的逻辑支撑。

  如果利他这种意识能够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的话,那么学术期刊这种具有强公共性的公益产品的社会提供就会更加顺利,在合适的制度框架下学术期刊的公益出版就会具有可持续性。

  三、学术期刊公益出版的制度保障

  从制度安排与人性显示度的直接关系来看,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人性显示度产生影响。

  例如对社会公益行为放松管制,会使各种慈善基金会、社会服务组织等社会主体更容易产生,各种慈善活动、公益

  服务等利他行为会增多,人性中利他的一面会更多地显示出来,因此可以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来改变人性的显示度。

  同时,不同的制度安排也会对需求满足度产生影响。

  如果能够对利他的行为进行高强度的激励和宣传,受到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两种需求满足度就会大幅度提升,从而更多地激发出人性中固有的利他的一面,最终就会改变人性的显示度。

  人性显示度可以理解为利己和利他的不同组合,制度安排可以从方便利他行为的角度改变人性显示度,也可以从满足利己需求的角度激发利他行为,从而改变人性显示度。

  如果能够借助意识形态工具强化利他意识,那么制度安排工具和意识形态工具对于人性显示度的改变就会产生叠加效果。

  理论、逻辑、思想都可能导致意识形态化。

  例如公共产品理论把产品区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认为公共产品具有公共性,而政府天然就具有公共性,因此公

  共产品从逻辑上讲就应该由政府来提供,而且政府由于权力的自然扩张需求也对提供公共产品乐见其成。

  在张五常看来,公共产品理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意识形态误导,致使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质量低下且数量不足。

  因此,张五常提出了共用品和私用品这对概念来代替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这对概念,试图消除公共产品理论的意识形态误导。

  共用品与公共产品有重叠之处,但是也有很多产品属于公共产品而不属于共用品,比如公厕、海滩属于公共产品而不属于共用品。

  产品能够共用而不减少是共用品的基本特征,比较典型的共用品是电视节目、学术期刊的内容等媒介产品。

  学术期刊的内容属于共用品,但是纸本的学术期刊产品属于私用品,因此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提供的是共用品,而学术期刊的传统出版提供的是私用品。

  纸本的学术期刊产品是把属于共用品的学术内容附着在属于私用品的纸质载体上,从而实现了共用品转化为私用品进行销售。

  学术期刊公益出版的有效发展需要与之配套的制度提供保障,而制度设计的前提是要突破各种意识的形态化,比如说

  学术期刊只能由政府通过高校和科研院所来提供的形态化意识、学术期刊无法市场化出版的形态化意识、公民社会不会有效提供学术期刊的形态化意识等。

  只要能够突破各种意识的形态化,针对学术期刊产品的特征合理地设计有利于社会提供学术期刊的制度,学术期刊的公益出版完全可以作为学术期刊出版的一种方式有效存在。

  四、学术期刊公益出版的实现路径

  按照社会自治的逻辑,由于学术期刊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在我国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企业可能不愿意提供,而政府提

  供又会产生很多现实问题,也就是说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可能同时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因此,探讨由NPO、NGO等多元化的社会建设主体来提供学术期刊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渐进式改革一样,中国社会体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外逐渐准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通过经济增量改革逐渐实现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学术期刊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可以在有些方面先不触动现有的存量部分,在现有的学术期刊管理体制外逐渐准许新创办

  学术期刊的出版者按照NPO、NGO等社会建设主体来登记注册,通过增量改革逐渐实现学术期刊供给机制的确立。

  这样就会同时存在三种学术期刊的供给路径:一是由政府供给,实践中主要是政府提供财政资金,然后通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来提供学术期刊。

  二是由市场供给,实践中主要是指部分学术期刊由出版企业、传媒企业来提供。

  三是由NPO、NGO等社会建设主体来提供学术期刊,但实践中完全由非官方背景的NPO、NGO等社会建设主体提供学术期刊的情况还没有出现。

  如果逐渐准许新创办学术期刊的出版者按照NPO、NGO等社会建设主体来登记注册,使三种学术期刊供给主体相互竞争,那么

  完全非官方背景的NPO、NGO等社会建设主体提供学术期刊就有可能像非公有制企业最终促使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那样,促使学术期刊良性供给机制产生。

  由完全非官方背景的NPO、NGO等社会建设主体提供学术期刊的基本逻辑是:学术期刊的问题可以理解为属于社会问题的一种,

  应该允许由公民社会来解决,公民社会能够解决是因为社会上存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公益人,而不是仅仅存在追求自我效益最大化的私益人。

  完全非官方背景的NPO、NGO等社会建设主体提供学术期刊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社会捐款,二是政府采购资金,三是自筹资金。

  社会捐款和政府采购资金的获得都要依赖于学术期刊出版者积累的社会资本,具体来说包括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学术质量、学术品牌以及发表学术成果的实用性等。

  自筹资金包括学术期刊创办时的启动资金和创刊后的运营收入,学术期刊创办时的启动资金可能来自具有公益人特质的创办人提供的

  资金,创刊后的运营收入可能包括学术期刊销售收入、广告收入、组织会议收入、理事会会员费收入、版权收入以及品牌延伸收入等。

  五、结语

  学术期刊的公益出版符合社会自治的逻辑,拥有坚实的人性基础,只要合理地改革现有的学术期刊出版制度,在学术期刊出版的

  准入制度、财税制度等方面能够适应社会组织提供学术期刊的要求,学术期刊的社会提供和公益出版完全可能成为我国学术期刊长足发展的制度选择和有效支撑。

  学术期刊公益出版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允许NPO、NGO等社会组织提供学术期刊,也可以把学术期刊编辑部直接视为社会组织,让部分学术期刊编辑部直接在民政局注册登记。

  社会组织型学术期刊供给主体具有对个人主动创新精神和公共精神的培育作用以及对事业型、企业型学术期刊供给主体改革和打破公共领域垄断的推动作用。

  因此,打破现有的供给机制约束,引入NPO、NGO等多元化的社会建设主体提供学术期刊,给学术期刊出版注入新的活力已成为大势所趋,这也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

  学术期刊论文

  1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1.1数据来源

  为了尽可能全面地覆盖资源科学的研究内容,选择对国内文献收录数量比较全且能全面揭示文献间引证关系的CNKI引文数据库作

  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从论文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学科分布、基金资助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统计,并对高频关键词

  排列出名次,研究各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出近年来我国资源科学的研究态势。

  1.2数据年限

  对一个学科的研究进展评述需要一定的时间维度来展示,根据资源科学的学科特点,将数据的年限范围设置在2010—2014年的近5a时间内。

  1.3数据筛选

  通过对专家的访谈,获得了专家推荐的资源科学典型期刊26种(表1),同时结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

  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4年)以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4年)中的

  影响因子情况,对这26种典型期刊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此了解资源科学的学科进展等信息。

  在CNKI引文数据库中对选择的资源科学类26种典型期刊按指定年限2010—2014年进行检索,检出了具有引用文献的数据16294条。

  这些文献的总被引频次为107057次,总他引次数为99275次,篇均被引频次为6.57次,篇均他引频次为6.09次。

  因此,选择被引频次≥6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共检到数据5751条,以此作为本研究的数据基础。

  1.4分析方法和工具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计量法、对比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

  通过对筛选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如实地反映资源科学研究的进展状况。

  本文利用TDA及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将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可视化展现。

  2结果与分析

  2.1论文机构分布

  通过对不同机构发表文献的引文排序和分析,得到目前在国内资源科学类论文中排名前10位的高影响力机构(表2)。

  可以看出,机构排名在第一位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其文献的被引频次是排名第二位的陕西师范大学的1.98倍。

  说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资源科学领域发表的高质量论文较多。

  2.2期刊分析

  期刊是科研人员展示其研究成果与创新思路并进行交流的最佳平台。

  高质量的期刊可以反映一个学科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并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期刊影响因子、被引文献量、篇均被引频次进行反复的比较排序,得到资源科学领域的TOP10期刊,并按照期刊影响因子对这10种高品质期刊进行排序(表3)。

  显然,影响因子排在前三的有《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篇均被引频次排在前三的有《资源科学》、《自然资源学报》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本文还从高被引论文的角度对资源科学领域的高品质期刊进行分析(表4)。

  结果发现,被引频次排在前三位的论文分别发表在《资源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和《自然资源学报》3个期刊上。

  排名前10位的高被引论文分布最多的期刊分别是《资源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和《自然资源学报》。

  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3个期刊在国内资源科学领域起着展示学科前沿动态、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

  2.3资助基金来源分布

  根据对CNKI数据库来源期刊文献基金资助情况的统计分析,本文获得了目前资助资源科学研究排名前10位的资助基金,

  分别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经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基金占基金总数的23.63%,为资源科学领域主要的资助力量。

  这3个基金重点资助的学科领域分布情况见表5。

  这一研究成果对科研人员申请研究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4学科领域分布

  根据CNKI的学科分类体系,本文对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的文献进行学科分类,共涉及学科71个,其中文献量排在前10位的

  学科有:农业经济、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科学、工业经济、地质学、旅游、矿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农业基础科学。

  并根据学科文献所占比例绘制出各学科的比重图(图1)。

  2.5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方便而从学术论文中或外选择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和术语,是未规范的自然语词。

  关键词是论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一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是指附有该关键词的学术论文的数量,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相关的研究成果数越多,研究内容的集中性就越强。

  本文利用TDA分析工具对2010—2014年26种资源科学领域典型期刊引用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整理分析,以此来反映资源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得到了使用频次较高的100个关键词。

  图2显示了使用频次排在前15位的关键词分别为:国土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气候变化、土地利用、中国、可持续发展、

  遥感、建设用地、影响因素、对策、评价、矿产资源、水资源、经济增长、主成分分析。

  关于国土资源的研究内容引用频次最高,达到400次以上,集中性最强。

  引用频次在200~300次之间的关键词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气候变化、土地利用、中国。

  我们知道,影响因素、评价、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等是资源科学内容体系中的指标测度。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策是资源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

  国土资源、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建设用地、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是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是资源科学的研究范围。

  这些都是资源科学内容体系中的主要部分,理应为资源科学研究的热点与核心。

  3结语

  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数据挖掘分析软件,基于CNKI引文数据库进行了资源科学文献检索分析的尝试。

  笔者从引文等视角,不仅分析了排名前10的机构、期刊,而且以基金资助、学科分布和关键词词频相互印证,探测出了若干资源科学研究态势,其中以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等为代表。

  笔者发掘出资源科学研究呈现态势有:1)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日益成为资源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资源科学内容体系中的指标,成为资源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有关指标的研究是资源科学研究前沿。

  3)资源科学呈现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趋势,特别是农业经济等。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资源科学研究日益呈现应用化、综合化的态势。

【学术期刊论文】相关文章:

学术期刊论文格式06-25

旅游学术期刊论文范文10-06

期刊论文行距10-05

期刊论文致谢09-30

期刊论文致谢范文10-05

期刊论文格式10-05

英文期刊论文致谢10-26

期刊论文排版格式10-06

期刊论文标准格式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