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群众文化方面的论文

时间:2023-04-01 09:28:16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群众文化方面的论文范文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和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承载和寄托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不仅仅满足三饱一倒的生活状况,追求高质量生活成为社会主流,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题。

关于群众文化方面的论文范文

  关于群众文化方面的论文篇1

  浅谈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它产生于人类的劳作之中,并一直贯穿于浩瀚的人类社会,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群众文化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文化活动。

  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是通过部落群体的文化活动来表达生活中悲与喜的情感,传递生产中获猎的信息,鼓励出征战士的斗志。

  部落全体成员参与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聚会则是当时的最简单最原始的情感表现形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不仅仅满足三饱一倒的生活状况,追求高质量生活成为社会主流,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题。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文化工作面临的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实抓好的工作。

  开展组织好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活动的目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以前,文化活动主要以宣传教育为主。

  改革开放以后,文化活动适应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以宣传教育为主的文化活动和以盈利为主的纯商业性的娱乐活动成了新形势下文化活动的主流形式。

  电影,电视,广播电台,书刊杂志,文艺演出等多种途径,将广大群众变成了文化活动的受众,变成了受教育的对象和商业文化的消费者。

  但是,尽管如此,以群众自身参与其中的,以自娱自乐为目的的群众文化却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

  反而由于近年来党中央提倡“和谐社会”,群众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

  下面,我结合一些现象谈一些群众文化活动的观点。

  1 群众文化的基本定位

  1.1 基本定位

  社会经济结构以市场济为核心的转变,必然回到文化形态的变化。

  因为经济、文化相辅相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大众文化、娱乐文化国办的概念逐步从人们的观念上消除,群众文化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日渐模糊。

  一些地方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为适应人们的文化观念的转变,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竟简单的向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看齐,群众文化逐渐丧失了社会地位和功能,群众文化陷人一种尴尬境地。

  在我们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群众文化因为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根本不可能被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所替代。

  1.2 群众文化简述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它是人们用以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它的产生、发展贯穿于人类劳动生产全过程,它的存在使群众参与成为现实。

  正是因为群众主动参与,群众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自我教育,获得情操的陶冶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

  这是群众文化特有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它同时符合群众文化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生活实用等一系类功能。

  1.3 基本特点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是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

  具体表现形式为三个方面。

  从地点上说,既有分散在社会各方和千家万户进行的,又有集中在广场、公园、文体场馆等公共集聚场所展开的;从项目上说,既有各人依照各自兴趣爱好分散选择参加的不同项目的活动,又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在同一时间、场所集中统一选择参加的同一项目的活动;从参与人数上说,既有以群体形式进行的集中活动,又有以个体形式出现的分散活动。

  2 群众文化要素分析

  群众文化的生命和重要载体就是活动,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真正体现社会文化社会化,群众文化群众化。

  因而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是推进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的关键。

  3 扎实推进群众文化

  在明晰了群众文化的基本定位和特点后,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生活。

  3.1 强化辅导,优化服务,推进分散活动展

  当前的群众基本文化需要,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个性凸显以替代成为活动主题,过去以馆、站组织开展活动为主,转变为群众依靠自身设施开展活动为主。

  针对此种状况,群众文化单位要改变原有工作模式,实现角色转变。

  首先要加强信息工作。

  要注重调研,及时总结交流群众文化活动经验和研究成果,掌握活动发展动态,适时有效地对分散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引导分散活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其次要加强典型示范。

  发挥示范作用,实行合理的目标导向,带动分散活动上台阶、上水平。

  再次要加强培训。

  要有针对性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向其传授文化活动知识和技能,大力培养各种人才,进一步拓展分散活动层面。

  四要加强配套服务。

  依据自身条件,为其提供业务咨询,编写印发活动材料,提供所需的各种器材工具等等。

  3.2 依托阵地活动,替身示范辐射

  阵地活动是群众文化生活管理部门的主阵地,更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窗口,并对群众文化活动起到较强的示范辐射作用。

  当前大多数馆站的阵地活动陈旧单一、枯燥乏味,根本没有示范带头作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群众文化单位要明晰自身职责,不是要求其追求内部扩张,尽可能接纳更多的活动者,关键是要想方设法提高阵地活动的质量档次,增强馆、站办阵地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因此,应将熔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档次较高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社会扩散程度的项目纳入日程,并随着项目不断革新、设备不断更新带动活动形式的不断更新。

  使馆站办阵地活动具有较强的示范性,目标趋势导向性,发展进程先进性,流动形态超前性等特点。

  要逐步把群众文化活动的最新科技、最新设施、最新内容、最新形式、最新节目、最新动态传送给群众,发挥其领袖力量。

  3.3 以集中活动为载体,提升活动水平

  在群众分散活动普遍开展的同时,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履职,适时组织各种高质量的集中活动,为分散活动提供综合交流和集中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对于新内容和新形式初创而尚未普及流行的前提下,率先举办推广性的集中活动,予以宣传并扩大影响。

  还要在逐步普及活动的基础上,组织高质量的集中活动予以推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群众文化方面的论文篇2

  论群众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和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承载和寄托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基层群众改变生活面貌,发展地区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群众文化活动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利害关系、性格阅历、人生观等因素的差异,人们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是一些棘手的纠纷,心理上产生隔阂或怨恨。

  而这种情绪的存在对人们、对社会都会带来不安定成分。

  如家庭内部、邻里之间都可能产生纠葛,在矛盾激化时甚至会发生流血的事件,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要粘和这些心理裂痕、消除隔阂、缓解矛盾,除了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外,还可以通过文化活动的方式。

  群众自娱自乐的各种活动形式不断兴起和创新,如公园社区的自发歌咏活动,公园、广场的交谊舞会,作为体育健身运动的扇舞、剑舞,还有如太极、瑜珈、健身操等各种类型体育活动,这些活动都有益健康,都能愉悦人们的身心,都有一股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这些活动由于都是群众自发参加,并没有任何人或领导部门去发动、去组织、去推动,因此都有其深厚的群众基础,都有很强的活动生命。

  经常参加这些活动的人,其整个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都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去充实自己的工余时间,再不会因业余时间无处可去、无娱可乐而生出许多口角是非和不良行为。

  参与者都会自觉地抛开纠葛,融入到热烈、喧闹、感人的文化氛围中,从而使有心理裂痕的群体成员聚合在一起,相互交流与沟通,慢慢达成和谐。

  在当今这个竞争的环境里,我们需要弘扬宽容文化,构建和谐人格。

  古人云:“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古人这些关于宽容人格的主张应该通过群众文化的建设获得发扬光大。

  我们应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样的良好社会环境人文氛围,并非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只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为群众提供更广阔的活动舞台,更完善的活动设施,高素质的文体活动辅导力量,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行政改革及其职能转变的目标取向,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的需要。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而且是为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群众文化工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自身特有的公益性事业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

  做群众文化工作,就是做为群众、为社会服务的工作。

  应当把保障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

  发展群众文化,特别是在社区推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最基本的前提是要有活动阵地、活动队伍和辅导力量。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各种功能的活动阵地和活动设施,如文艺演出活动所需的排练场地,无论室内、室外的都属于文艺活动阵地,排练演出所需要的灯光、音响、道具等都属于文艺设施。

  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起来了,要有活动队伍,才有人去使用这些活动阵地和活动设施。

  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需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方式,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

  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加的歌咏、读书、文艺演出、书画摄影比赛等,不断创新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三、创新群众文化建设新模式

  目前群众自觉组织、参与的各类型文化体育活动,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群众参与活动比较普遍,涌现了曲艺队、交谊舞队、国际舞队、舞蹈队、歌咏队、话剧队、棋艺社、诗社、书画社、摄影协会等众多的群众业余文艺活动队伍。

  这些队伍,有很多是群众自我组织、自发参与的。

  形式虽然灵活,但缺乏组织性和品牌效应,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转变旧的管理思路,创新思维,进一步培育和打造好文化品牌。

  以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凝聚力带动和促进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进一步形成规模,办出特色和影响。

  促进群众文化健康发展,使其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微薄之力,这是政府不容置疑的重要职责。

  政府在主导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集体、个人在群众文化服务方面的作用,坚持由群众文化向文化社区的发展方向,树立共建共享的理念。

  加强与社区内单位和经济主体的横向交流,积极争取辖区内单位、学校、企业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形成社区文化建设的区域共驻共建、共建共享网络。

  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群众文化服务领域,实现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

  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资力度,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基础文化设施,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区延伸,对已有的重大文化设施,要运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方式扩大开放度,提高使用率。

  总之,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增强群众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促进社区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黄金德.宋珊萍.社区文化活动组织手册[M].中国社会出版,2004.

  [2]张莉.社区文化建没若干问题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01.

  [3]王达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要注意把握四个方面的要求[J].中国民政,2007,(2).

  [4]冯燕.浅谈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措施和建没[J].科技咨询导报,2007,(6).

【群众文化方面的论文】相关文章:

群众文化专业职称的论文10-06

群众文化艺术思考论文09-30

群众文化艺术思考的论文10-01

关于群众文化艺术的论文10-01

群众文化开展策略论文10-09

关于群众文化专业职称论文03-25

群众文化的戏剧小品创作质量论文10-11

加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论文10-10

基层文化馆的群众文化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