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多元文化下大学生公民文化教育基本内容的论文

时间:2022-10-04 09:15:28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多元文化下大学生公民文化教育基本内容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公民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下大学生公民文化教育基本内容的论文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未来政治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大学生公民文化教育直接关系着公民社会能否形成和健康发展。从当前来看,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文化教育主要应该突出政治认同感、政治参与技能和理性的政治行为三个重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也进人了全球化时代,世界成了“多种文化的星球”。如今,大多数国家的文化都是多样的。根据新近的统计,世界184个独立国家中总计有超过600个的现存语言群体,有5000多个种族群体。只有在为数极少的几个国家中,才可以说公民们共享着同一种语言,或者属于同一个种族—民族(ethnonational)群体。目前,我国文化也呈现出东西文化交汇、古今文化融合、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等多元文化共存的特点。多元文化的并存,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民教育功能,就成为一个极富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崭新课题。

  加拿大政治哲学家威尔·金里卡指出,“现代民主制的健康和稳定发展不仅依赖于基本制度正义,而且依赖于民主制下的公民的素质和态度”,其中公民的政治品德尤其重要,它主要包括“要有能力弄清和尊重他人的权利、要有提出适度要求的意愿、要有能力评价官员的表现、要有从事公共讨论的意愿”。当代大学生是未来政治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大学生公民文化教育直接关系着公民社会能否形成和健康发展。从目前来看,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文化教育主要应该突出以下三个重点,即政治认同感、政治参与技能和理性的政治行为。

  一、政治认同感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依据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目标确定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看做是某一政党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与这个政治组织保持一致,支持这个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是政治认同。”换句话说,政治认同就是政治参与者(包括个体、群体)对参与其中的政治体系的自觉接受和顺从,是从心理上接受进而在政治行为上积极参与、维护并促进政治体系发展的政治参与过程。政治认同的实质在于,政治主体通过自己的政治行为,对政治体系发生一定的作用而体现其自身的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政治认同作为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意识范畴,而且是一种实践范畴,是对政治统治客观事实的价值判断。

  政治统治者要获得足够的令人服从的权威,就必须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和观念,以及反映这种价值的制度化的形式来证明自己有资格掌握政治权力。国家政权往往凭借强力的控制,通过某种意识形态的信仰体系为社会成员提供某种价值取向,为人们应该服从某种政治统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证明这种政治统治的正当性。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现代政治学称其为政治统治的合法化过程。政治合法化有多种渠道,其中学校教育是正式、系统、最有效的。学校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正规的公民文化的培养过程。学校把有关政治的课程引人课堂教学,通过政治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的政治兴趣,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公民文化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以政治素质为核心的整体素质,逐步将大学生培养为适应现代公民社会所需要基本政治人格特征的政治人,这也是大学生公民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通过公民文化教育,使当代大学生认同并效忠于政治共同体,个人作为国家或其他较大的政治共同体的一分子,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对于政治系统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充分的感知,有较强的政治效力感,相信自己有改造或影响政治环境的能力,主动参与政治过程或介人政治活动。从而为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政治参与技能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公民文化的首要价值和重要特征。“公民共同体的公民身份首先是由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来标示的。”“如果一个人对其所处社会的制度都不甚了解,甚至一无所知,那么,要他成为‘恰当评价’并‘积极参与’社会的合格公民,显然是无从谈起的。”达尔认为,所谓“民主的首要条件应该是公民的有效参与”,“在政策被社团实施前,所有的成员应当拥有同等的、有效的机会,以使其他成员知道他对于政策的看法”。列宁对公民的政治参与问题也十分重视,列宁在谈到民主时曾指出“一切民主制度都意味着形式上承认公民的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因此,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公民的政治参与,公民的政治参与不断扩大是政治民主化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体现。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包括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作为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途径,政治参与在政治生活中有其重要作用。第一,政治参与是公民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资格,通过政治权力最终实现自己利益的主要环节。第二,政治参与具有表达民众意愿的功能,它给公民提供了将其利益和要求传递至政治系统的机会,并施加影响。第三,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管理的民主化,政治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内容就是公民对于政治管理过程的参与和对于政治管理主体的制约。第四,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文化的发展,公民通过政治参与提高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政治体制的宽容精神,此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在参与意识、主体范围、参与内容等方面都较以前有明显进步,但仍存在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强弱不同、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存在差异、非制度化参与盛行等问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教育,不仅可以开拓他们的政治视野,提高他们的参政能力,增强对于政治系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而且还能够实现政治参与技能提高与政治系统运行的良性循环。因此,培育公民熟练的政治参与技能,是大学生公民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目前来看,主要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强化政治参与教育。达尔在谈到公民教育时曾指出:“民主国家一个势在必行的要求就是,提高公民的能力,以便公民能更智慧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是政治态度的最重要决定因素。教育可以训练个人的政治参与技巧,教给人们获取政治知识的方法,去接触大众传播媒介,了解政治的正式结构以及政府和政治制度的重要性。民主的参与和责任的规则均可以通过教育而得以传播。不过,教育不可能完成建设公民文化的全部重任。阿尔蒙德认为:“正规教育不能在时间上完全替代公民文化的其他一些成分的创造”,“补充正规教育的一种方法,可能是发展政治社会化的其他渠道。”因此,在进行公民政治参与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强调社会和家庭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教育功能,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公民教育中的结合。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政治文化教育,营造浓厚的政治参与文化氛围。

  其次,明确政治参与方式。中国的公民文化教育不能停留于书本、概念和口号,除了向大学生解释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意义,还必须向他们具体介绍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从行为方式来看,公民政治参与主要有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政治冷漠等途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治投票和政治选举。因为,政治投票和政治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政治行为,也最能体现民主。在各种政治参与行为中,选举可以说是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重要的、制度化了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公民合法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有效途径。

  最后,提高政治参与能力。“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幸福生活不能只根据人们的物质财富和收人来衡量,它更重要地表现为人们能否充分地实现自己的潜力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共同体的生活中去。”因此,要想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不仅要让大学生了解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还必须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能力。从当前来看,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要突出以下三点:一是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在现代民主国家,政治参与是民主的本质要求,是政治系统良性运作的必要条件。二是熟练掌握议事规则。了解政治体制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决策过程,从而培养自己较强的政治行为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实践经验。三是准确表达个人意愿。随着政治现代化的推进,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不断增强,其政治参与要求愈来愈高。在此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利益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对公共目标以及个人利益要有合理预期。

  三、理性的政治行为

  “理性(reason)是人生而具有的一种能力,一种发现什么是真理的能力,是一种使我们了解真理的本领”。理性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精神力量。“公民文化是民主制度的意识铺垫与风格基础,其实质体现为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们在宪法和法律的制约下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并行不悖的理性自觉和行为取向,”这种政治取向表现为一种平衡性。“所谓公民理性,是指公民社会中的人在参与政治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用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的精神力量。”公民理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但最为重要的是,作为民主社会政治主体的公民首先必须具备批判精神、妥协精神和宽容精神。

  批判精神。在民主政体中,基于公民对政治的广泛参与,公民对政治的信任度提高。这种政治上的信任有助于促进公民与政府、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合作,如果缺乏这种信任意识,民主政治是难以成型的。在一个宪政制的民主国度,一整套具有普遍信任感的社会态度,往往会形成一种超越于和高于政治分歧的共同体意识。这种意识能够减少公民盲目卷人引起社会动荡的事件和运动的可能性,起到政治稳定的“安全阀”作用。然而,“在民主国家中,忠诚并不意味着同意,更不是口是心非地同意。”“民主国家的公民对待他们的领导人应该持批判态度。”民主社会中公一民的批判精神是民主制度得以成功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妥协精神。社会是由有着不同利益、价值观念的个体组成的,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冲突是社会固有的一种客观存在,正如柯林斯所说:“人类是既具有合群性又具有冲突倾向的动物;从根本上来说,生活就是一场地位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没有人会对他周围那些人的权力默然处之,毫不关心。”为了不至于在无谓的冲突,尤其是剧烈的暴力冲突中毁灭整个社会,妥协就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妥协”就是相关各方为了实现各自最基本的目标不得不放弃部分利益而做出的一种让步。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指出:“妥协是民主程序的核心。”“民主国家的公民须乐于以妥协办法解决他们的分歧。民主的所有条件之中,飞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妥协就没有民主。”妥协是人们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理性和智慧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经常被采用的化解方式。妥协作为一种智慧和化解矛盾的方式之所以被经常采用,不仅在于妥协本身的优势和特点,而且还在于它有利于实现利益整合、促进政治合法性以及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宽容精神。宽容在生活中是一种美德,在政治上则是政治理性的表现,民主国家的公民必须具有宽容精神。“当公民与政府之间,或者公民与公民之间的意见相左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保护少数的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政治是一种宽容的自由政治。”科恩把宽容分为三个层次:宽容的第一层次是,要容忍不守成规。这不仅是宽容的最低层次,而且也是宽容最基本的外在体现。不守成规的行为是十分宝贵的,因为人类社会许多重要的进步都是大胆地违反成规的结果。宽容的第二层次是公民不仅必须乐于让别人过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不加干涉,而且必须宽容别人直接反对自己的信念与原则。宽容的第三层次是,公民必须宽容甚至是怀有来意或出于愚蠢的反对。科恩认为,这三个层次在难度上呈现出递增趋势。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第一个宽容已实属不易,要做到后两个宽容则更是极为困难。费孝通曾指出,“我们与西方比,缺了‘文艺复兴’的一段,缺乏个人对理性的重视,这个方面,我们也需要补课,这决定着人的素质。”因此,作为我国民主政治的未来参与者,大学生必须自觉培养宽容精神,在实际行动中克制自己的言行。

【多元文化下大学生公民文化教育基本内容的论文】相关文章:

多元文化教育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0-11

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论文10-08

工程文化教育的论文10-08

多元文化下戏曲传播困境与应对策略的论文10-09

多元文化影响下秦汉南越国包装设计论文10-12

多元文化下的油画民族化创新发展论文10-08

多元文化下影响城市青少年价值观的因素论文10-08

利用民族文化教育论文10-10

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研究论文10-11

关于高校体育文化教育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