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力学教学论文
初中力学教学论文【1】
【关键词】 物理教学;力学;探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所涉及的力学知识并不多,但是针对初中学生而言,掌握起来难度还是不小。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力学知识时困惑多,再从近年来会、统考试卷中分析,力学知识已成为学生失分的主要方面。
经过多年教学中的摸索,笔者积累了一些巧解物理力学难点的方法。
下面,就此谈些自己的体会。
一、要深刻理解力的物理概念,理清概念所包含的意思
初中力学问题的关键是要深刻理解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其主要包含了两层意思: 其一,一个力的产生必须具有两个物体,也就是说只要有力的存在就一定存在施力物和受力物。
如果找不到施力物,那么这个力就不可能存在。
例如,对面飞过来的篮球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进行受力分析,有的学生会认为篮球除受重力外,还要受向前的推力,那么这个推力到底存在吗?我们先假设它存在,那么这个推力的施力物是谁呢?而这个施力物是找不到的,所以论证了这个力是不存在的。
其二,两个物体之间要发生相互作用。
发生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指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改变的趋势,所以有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力。
二、要学会正确分析、判断物体所受力的情况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分析物体受力时,多数学生会出现多力、少力或力的大小、方向判断不准确的现象。
教学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先按方向进行分析,切记不能全面开花。
在对某一个方向受力分析时,对其他方向暂不去考虑。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对力的个数判断不准确的现象。
如,向前推动放在地面的物体,分析力时,先给学生分析向前的推力,再分析向后的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向下的重力。
这样层层分析,学生就容易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构建空间思维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空间思维的构建是最重要的,因为许多物理过程是动态的、理想化的。
通过一定的物理思维训练,学生基本可以把物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以思维的形式得到,这种方式在解决问题时极为有效。
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可先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到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论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都受到浮力,接着思考以下几个思考题:1.既然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为什么铁在水中下沉,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呢?2.把同样重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3.用钢铁制造的大块轮船为什么又会浮在水面呢?然后通过对放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了解重力和浮力的大小的关系,并根据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四、挖掘生活中的力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生活为补充,将源于生活的物理现象再还原到生活之中,为生活的奇异现象提供科学的依据,破解学生的困惑。
如,进入教室开门的时候,让学生体会手推门的不同部位、不同方向的施力及施力的大小来表现出力的作用效果不同,然后让学生总结其中的道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在力的相互作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比较拔河比赛中胜负双方对绳子的拉力大小。
凭想象,学生会认为胜方对绳子的拉力大,笔者事先准备好带轮的滑板和绳子,让力气大的男生站在滑板上与站在地面的力气小的女生进行比赛。
结果男生大败,促使学生形成探究的心理。
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总之,物理学科作为初中新增的科目,对于新接触物理的学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力学知识更是以后学习物理的基础,掌握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对物理知识学习。
所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反思、总结,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研究论文【2】
摘 要:力学作为物理基础性分支学科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初中物理教学对于有效发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教学的效率,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断研究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方法;教学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深层次物理知识的基础。
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从课程的导入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不断的通过问题引导,通过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析。
一、从新课的导入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源泉,什么事只有对它感兴趣了才有可能把它做成功。
对于初中物理力学教学来说,既是学生新接触的知识,也使学生进一步学好物理知识的关键,因此,在物理力学教学过程中,应格外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此去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好力学知识提供动力保障。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力学知识的方式方法有许多许多,但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在告诉我们要开好头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上课一开始时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
为此,教学中,教师应极其的注重课程导入,积极的运用如故事引入法、质疑引入发、实验引入法、讨论引入法等等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一开始时就饱含热情的投入教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采用 故事引入法。
对于力学的故事,其中经典的莫过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教师可以从“为什么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是往下落而不是往上落”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引出牛顿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力”的好奇,同时,也要通过故事鼓励培养学生要像牛顿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这样,通过故事的引导,使得学生全身心的都入到了学习中,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极大的调动,教学效率得到极大限度的提高。
二、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为学生打好基础
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基本的理论、公式、概念,是学生进行物理力学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前提,他将陪伴学生一生,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后继学习。
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打下一个结实的基础,是教学的目标所在,现如今的很多初中生,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相关物理知识,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都是夹杂着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物或者事件对物理知识总结的概念,这些概念都是没有经过科学验证而得来,或者仅凭直觉,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而得来。
一学到新知识,学生就会混淆,无法做到高效的把握。
为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的让学生与现实沟通,注重传授学生相关的概念和定义,使之能有效的和现实世界沟通,促使学生正确掌握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定义等,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我们就要理解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形成的,在实际生活中浮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在解决哪些问题时要运用到浮力等等。
这样,只有理解了原理,基础牢固了,才能有效的进一步加深学习,促使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三、注重课堂设计,引发学生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前提因素,是积极诱导学生吸收知识,探究新知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通过新颖的课堂提问设计,积极地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提高。
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结合课堂教学情况,积极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观察学生的各方面特点,积极的去设计课堂,为学生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
例如在学习“浮力”这一课程中,老师可以设计这一个实验,把一块橡皮泥丢入水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怎样才能让橡皮不下沉。
这时,同学们都会积极的思考和动手,有些同学会把橡皮泥放在木板上,有的学生会把橡皮泥捏成片状或者豌豆状让它不下沉。
这样,学生在动手的时候其实就是把浮力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运用,教师在加以点拨,学生就能有效、全面的掌握。
四、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学以致用
力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它即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实际的运用,学好力学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指出,初中物理教学应当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贴近,应当符合初中生当前的认知特点以及个性特征,在传授学生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将有限的初中物理知识应用到无限发展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是学以致用的体现,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因此,在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将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与用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书本上的“死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更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可应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达到学习为生活服务的目的,不断的去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策略有很多种,但是作为老师,不应死板的教,而应从实际教学为出发点,不断探究创新,设计出和自己学生特点相适宜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丽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 张利军.初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初中力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力学定势障碍研究论文10-09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研究论文10-08
篮球投篮力学论文10-09
舞蹈力学之美论文10-0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2-02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0-09
(经典)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0
初中化学教学的论文10-09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