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张爱玲小说意象的研究

时间:2022-10-01 02:22:27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张爱玲小说意象的研究

  张爱玲小说意象的研究,是小编准备的现当代文学的论文,欢迎各位写作者参考!

张爱玲小说意象的研究

  摘要:张爱玲在小说中用众多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苍凉的世界,研究其小说中的意象,对于解读张爱玲的作品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常出现的月亮、镜子、屏风上的鸟等意象的分析,对张爱玲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意蕴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关键词:意象 人物命运 人物心理 女性喻意

  意象这个概念源远流长,在中国的诗歌、文论中产生、成熟和深化,逐渐渗透到叙事性文字中。由于在表现手法上更趋多样化,意象描写也自然成为现代小说的一个特征,对现代小说的分析也往往离不开意象分析。对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进行分析,能够帮助读者走进张爱玲小说的艺术世界,对张爱玲小说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一、月亮意象与人物命运

  作为一个文学意象,月亮以其多变的形状、丰富的色彩备受古今中外文人骚客的关注与青睐。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更是独具风味,它既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传统月亮意象的文化底蕴,又受20世纪西方文学的影响,在这一指代女性的意象上,凝聚着张爱玲独特的生命情感和审美体验。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使用最多的一篇。在作品的开篇,作者就用月亮意象把我们拉入历史的长河:“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这里,作者用月亮描写时间的流逝,将“三十年前的月亮”转到“朵云轩信笺”上的泪珠“陈旧而迷糊”,使月亮带上了岁月的沧桑感,为小说定下了一个苍凉的调子。在七巧的女儿长安被迫退学的当晚,她看到了这样的月亮:“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地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这里的月光朦朦胧胧,忽明忽暗,衬托着长安对人生、对社会似懂非懂的认识。“模糊的缺月”也成了长安命运的象征,在七巧的干预下,她只能在烟榻上消磨时光。而七巧的儿媳芝寿在七巧的折磨下,逼近绝望时,月亮的描写同样很出色:“窗外还是那样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月光里,她的脚没有一点血色――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这样的像“白而小的太阳”、“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实际上就是芝寿心境的写照。她处在一个“丈夫不像丈夫,婆婆也不像个婆婆”的世界里,惶惶不可终日,月亮的意象传达出了芝寿内心的恐惧感。在小说的最后,作者这样写道:“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完不了。” 在这里,月亮贯穿了小说的始终,也象征着女性自古以来的命运。

  二、镜子意象与人物心理

  张爱玲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跟镜子有着不解之缘。就像台湾评论家水晶所说:“张爱玲世界里的恋人总喜欢抬头望月亮,同时他们也喜欢低头照镜子。”解析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有助于了解张爱玲小说中人物的心理以及作家的悲剧意识,从而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镜子在日常生活中是易碎的、不牢固的,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正好说明了小说中人的生存环境是靠不住的,一捏便粉碎的。在小说《红鸾禧》中,镜子被提到七次之多,张爱玲让她故事中的人处在一个易碎的世界内。像故事的一开场,“邱玉清背着镜子站立,回过头去看后影。”玉清的婆婆娄太太,也喜欢照镜子。在跟丈夫怄气后,走到浴室里,“娄太太站在脸盆面前,对着镜子,她觉得痒痒地有点小东西落到眼镜的边缘,以为是泪珠,把手帕裹尖,伸进去揩抹,却原来是个扑灯的小青虫。娄太太除下眼镜,看了几看,眼皮翻过来检视,疑惑小青虫可曾钻了进去;凑到镜子跟前,几乎把脸贴在镜子上,一片无垠的团白的腮颊;自己看着自己,没有表情――她的悲伤对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而娄太太的丈夫娄嚣伯,则戴着眼镜,奇怪的是,娄太太这样的妇道人家也戴眼镜。娄太太跟她的丈夫,是“配错了的夫妻”,俩人经常闹意见。作者让他们各自戴上眼镜,更加加深了彼此的隔膜,相爱和了解自然都谈不上了。眼镜、镜子都是脆薄易碎的东西。《鸿鸾禧》中的人物,不是喜欢照镜子,便是戴了眼镜;还有,便是处处碰到玻璃。实际上,易碎的岂止是镜子、眼镜、玻璃,男女间的婚姻关系更是易碎的。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薇龙的姑妈开园会,周吉婕在浴室对镜补妆时,薇龙上楼请吉婕下去弹钢琴,引得吉婕像薇龙发了一连串的牢骚。而这些苦水,是吉婕对着镜子向薇龙吐露的。在这里镜子不仅仅是一个道具,它更反射了人物的心理。张爱玲的小说中男主角也与镜子有着牵扯不清的关系。《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宝与王娇蕊在公共汽车上重逢,娇蕊的情绪没有太大的起伏,振宝反而伤心起来:“抬起头,在公共汽车司机人座右突出的小镜子里看见了自己的脸,很平静,但是因为车身的摇动,镜子里的脸跟着颤抖不定,非常奇异的一种心平气和的颤抖,像有人在他脸上轻轻推拿似的。忽然,他的脸真的抖了起来,在镜子里,他看见他的眼泪滔滔流下来。为什么,他也不知道。”振宝的眼泪使人联想起《金锁记》里,曹七巧躺在烟铺上,滚到腮边的热泪,这两者都属于儿童式的委屈和自怜的眼泪。因为佟振宝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人,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前途,不惜舍弃了他走向成功之路上的绊脚石红玫瑰。振宝同时又是一个非常世俗化的人,尽管他办事牢靠老道,分秒必争,对于别人的了解,却是粗疏得很。他面对公共汽车上的镜子流泪,并没有什么醒悟,只是自怜和委屈。作者让一个中年男人,对着公交车上的一面镜子流泪,有着极为深刻的讽刺和嘲弄意味。

  三、鸟意象与女性喻意

  在传统观念中,鸟是生命中自由与快乐的象征。即便是笼中的鸟也是拥有希望的,笼门一但打开,鸟儿还是会振动翅膀飞翔。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却是绣在屏风上的鸟,小说《茉莉香片》中写道:“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抑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锦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像她这样的女性,不仅没有真实的岁月,甚至被剥夺了血肉之躯,只不过是扁平的、鲜艳的、毫无生机的图样而已。久了、霉了、蛀了、死了,这些都暗示着人物生命的腐蚀与枯竭,主人公正一点一点地被岁月磨蚀直至消亡。“死也还死在屏风上”,则是对人物命运彻底的绝望的诉说。

  张爱玲总是善于用最少的字、最精辟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一个个传奇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同样善于用意象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和作家的主观情感。这些由各种事物构成的意象,使她的作品“被赋予了一种超越自身、超越个体文本的新的含义”,也使读者在这些由常见的事物所构成的意象中感悟到生活的某些本质。张爱玲构建在其小说中的意象之美使她笔下的人物在人性深度和美学意蕴上呈现出一个奇异的艺术世界。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小说集[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6.

  [2]水晶.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泛论张爱玲短篇小说中的镜子意象[A].子通,亦清.张爱玲评说六十年[C],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

  [3]毛灿月.苍凉的生命底色――浅析张爱玲小说的意象群之隐意[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4]郭玉玲.海派小说中的“月亮”意象探析[J].语言文学研究.2010.

【张爱玲小说意象的研究】相关文章:

意象油画研究生论文10-08

浅析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的影响10-07

林散之书法艺术美学风格意象研究10-08

中西绘画中的意象10-08

夕阳意象的崇高美浅议10-08

浅谈中西绘画中的意象10-09

浅谈夕阳意象的崇高美10-09

古代文学中的狐意象10-08

张爱玲散文10-05

张爱玲语录经典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