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本文从创新教育原则、教师创新意识的体现、学习动机和兴趣的诱发、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思维的培养、动手操作这六个方面来谈谈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科技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经济竞争就是科技竞争,也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要把最好的教育给我们的孩子,那么,这“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去培养人才以及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教育的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生的创新学习和教育,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增长,情感体验控制能力的加强,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不断提高,来达到小学数学中的一个学习的目标和能力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创新教育的应用也占了比较显著的地位。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学习;创新教育
1、 数学教学中要坚持创新教育的原则
1.1 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体现,去主动积极的学习;通过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智力加工的过程,学生只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在是受教育者,但他们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自主性的原则,才能真正自觉地获取知识和实现发展。
1.2 探索性原则
探索性原则,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提出探索性问题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学生在教师的引道下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让学生从探索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发现”、“探索”及归纳推理的学习方法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和学习,采用了创设探索情境、提出探索性问题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内容进行整合,用积极的提问和讨论方式让学生发表个人想法和意见。
1.3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教程中,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师生和现代社会,勇于面对国内外一切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成功的教育经验。开放的目的就是教育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从而促进教育活动的发展。
1.4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根据学生已经的知识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独立思考去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启发性原则的来源。现代教育中的“授之以渔”就是这一教育原则的最好解释。
1.5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一种民主、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这种氛围,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怎样说,学生就怎样做,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长期以来,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正常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综合运用,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不盲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在生活中,做到转变角色,不再把他们当学生看待,与学生成为朋友,平等地交换意见,从一个侧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6 因材施教原则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所决定的。我们中小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向学生既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又尽可能地发展每个学生各自的个性特长。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存在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这是一个重要的客观的实际,学生在先天的因素、后天环境的不同影响下,会表现出不同水平的差异,这就必须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是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体现
意识决定行动,只有教师具备创新意识,才能从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出现创新,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才能积极主动地为培养出创造性人才。因此,教师注重到自己创新意识,学会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学习新理念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教师的角色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和主动性、积极性。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所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不代替学生能够自出摸索出来的成果;不暗示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成长,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因材施教,分层次分阶段设计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的才华得到充分的体现。
3 、诱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前提
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是引起人创新的内部驱力,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对学习保持长久的兴趣和增强其创作性。为此,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可加强师生关系的交流,使之“尊其师信其道”,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可对提出的问题留“尾巴”,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插讲有关的奇人趣事激发学习兴趣等等。
4、 坚持教学民主,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民主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的同时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维持学生创造的渴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才能去提出发现问题和提出疑问,勇于创新。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他们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能让学生和谐愉悦地学习的教学氛围。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教师用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就请大家来当老师,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听了这些,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作为一名学习的主人来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因为有了旧知识的积累,学生们更加大胆地展开了想象,进行创新。用梯形拼出了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甚至正方形。还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了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节课几乎完全放手,学生们就能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完成了认知过程,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5、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
学习兴趣是学生认知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能让他们有选择地、积极愉悦地学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时,努力创设有趣的情境,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也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的水平对学习兴趣的影响。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这样引入,猴王为小猴分饼。它把一张圆饼平均分成了4分,取出一份分给猴一,猴二很调皮说,我要吃两份。猴王说好吧!就把这张饼平均分成了8份,取出了2份分给了猴二 ,猴三看见了着急了,说,我要吃的比猴二多一份,猴王无奈,只好重新分饼,这回,它把饼平均分成了12份,取出了其中的3份给了猴三,猴三高高兴兴的跑到一边吃起来。故事讲完,提问:同学们你们说它们谁吃得多?通过这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学习中。积极开动脑筋、观察、分析,发现这三个分数相等,最终探索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6、 动手操作,开启创新
思维基于动手。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经验。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的时期,不易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抽象的内容等。因此,教学过中,参与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加强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7、 总结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多维型的思维方式。 创新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使学生善于创新,乐于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对知识能够融汇贯通。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应大力推行和实施小学数学的创新教育,促进小学数学的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卫国,卢江.小学数学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3]张菊英.认知心理学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 .小学各科教与学,2009.08:27-30
[4]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谈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10-08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03-23
小学数学课中的创新教育论文10-13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中陶行知思想的应用论文10-10
中小学创新教育中3D打印的应用论文10-08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08
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09
创新教育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10-08
创新教育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和表现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