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时间:2022-10-09 02:44:47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教育的重点,影响学生德育的主要因素是道德因素,家长和教师应该围绕着影响学生的道德因素展开相应的道德策略。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1】

  关键词 中小学道德教育策略

  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是每位领导、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受当今不良风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基础不稳定。

  为了消除不利影响,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教育工作者要用战略的眼光认真地研究分析、影响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因素,并寻找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对策。

  一、影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一是社会风尚对学生的影响。

  社会风尚是指一定社会中多数成员的价值取向,遵守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状况。

  社会风尚是个人生活的真实世界,对个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而消极败落的社会风尚则会抵消甚至消解教育的作用。

  如,在学校附近开设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广播、电影、电视、网吧等渲染的暴力、色情、赌博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这些低级下流、腐朽没落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侵蚀着中小学生稚嫩的心灵,使他们的行为失去准则,是非、善恶、美丑界线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他们只注重个人主义而忽略社会义务,这正是社会风气对教育作用的抵消。

  二是道德教育缺乏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

  当前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只限于教育范畴,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尚没有《道德法》和必要的道德教育政策和条例。

  (二)学校因素

  一是有些农村中小学校,不注重德育阵地环境建设,没有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二是有些学校在考试和升学指挥棒下,未把全面育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法律,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三是有些教育者空调说教不注重实效。

  一些教育者苦口婆心,唇焦舌燥,而学生却无动于衷。

  由于只作用于说教,没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各种道德教育活动,导致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用不了多久学生就将其抛之脑后,学生把上课当成了老师的事。

  四是一些教育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人格,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另外,一些教师不注重品行修养,陋习不避学生耳目,污染了学生的视听,学生很难“亲其师,信其道”。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自然形成的教育场所。

  中小学生的社会过程始于家庭,其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获得、性格的形成都里不开家庭的影响和作用。

  二、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对策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对孩子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绝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这一阵地,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为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孩子是父母珍贵的财富,当得到他时,就意味着接受担负、哺育的责任。

  如,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这包括提供适当的衣物,有足够营养的食品,给孩子创造一个活泼、美观、整齐、空问适度的生活环境,还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家长还应为孩子学习创造适当的环境,比如,提供适宜的桌椅、学习用具、适量并适当的书籍,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良好的家庭环境应是民主、自由、和睦的。

  比如,家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平等,团结互助,有浓厚的学习风气,每个成员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恪守道德准则,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健康活泼,好学上进,精神愉快,能够很好的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更容易接受教育,促进良好观念和个性的发展。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法律观点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因此,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中小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防线。

  一是学校要加强的阵地环境建设,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一定形态的校园文化必然对学生产生一定方向的引导,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就是在具体的环境和条件下,推动学生为长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努力,把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信条和行为准则、内化成为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成长于其中的学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道德品质得到熏陶、得到升华,使他们良好的道德风尚得以形成。

  二是领导、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把全面育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法律,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来抓。

  加强校纪校风建设,把学生的道德教育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彻底改变以智育代表都好的局面。

  在一系列的道德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用教师多讲,学生的道德品质就得到了提高。

  如:课堂上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各项法规,搜集、整理在国家大法上有哪些感人至深的执法、守法、护法的故事。

  使他们懂得与自己生活学习有关的法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法德并重、守法养德,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爱心”育学生。

  (三)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

  有关中小学生社会教育机构包括少难宫、少年之家、儿童公元、儿童影院、儿童阅览室等。

  这些专门组织的社会教育机构旨在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足。

  如:我校每年4月5日都要组织学生到黄台山抗日英雄纪念碑前扫墓,听革命前辈讲解迁安革命发展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这种氛围,家庭教育不能提供。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社会组织提供的基础设施,对学生长期的进行道德教育。

  只要我们把全面育人作为教育的最高法律,把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一定能建构起符合实际需要和社会需要、贴近学生而高效的道德教育体系,为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2】

  摘要:现在学校、家长、老师都在全力的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而造成了一系列教育问题,本文从德育方面提出了教育的重要方向,使学生在知识增长的同时品德也得到培养,知识和品德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幸福感的孩子。

  关键词:教育 德育 品德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人才竞争的社会,教育也顺应时势,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

  于是我们的家长,学校,老师都在不遗余力的给学生灌输知识。

  各种课外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就在我们窃喜中国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可以达到美国高中生的水平时,孩子们的厌学情绪却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学生伤害父母,老师的报道频频见诸报刊。

  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我们要的素质教育吗?为什学生的幸福感越来越少,为什么辛苦付出的老师和家长却得不到孩子们的尊重?为什么教育的尊严丢了?在教育中缺失了什么?答案也许就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中:“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的大树。”先做人,再做学问,只有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能体验到幸福,并把幸福回报给社会的人。

  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深体会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时工作中,总结出了三点德育方法:

  一.关爱孩子,宽严相济

  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

  对于儿童,就对待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小心呵护,要用慈爱的心去关心爱护他们。

  耐心教导,循循善诱。

  用讲道理的方法去教育,感化儿童。

  孩子六七岁入学读书,刚开始不大适应。

  这时老师绝不可一味训斥,责骂,这样,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这个阶段孩子的思想单纯的像一面镜子,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映照在孩子的心里。

  有时我们会听到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训斥别人,甚至有一个老师一次在课堂里扔了一个不听话孩子的书本,就是这样一个有些粗暴的动作,却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影像,下课后,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孩子们模仿纷纷把书本抛向空中。

  这些都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到八九岁年级时,孩子渐渐懂事,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惩罚,但也只能是偶尔用一下,才会有用。

  如果经常使用,就会失去了老师的威严,孩子们习以为常,就会丧失羞耻感。

  变得顽固不化,反而更难教育了。

  如果有了点滴进步。

  就要及时表扬,可以鼓励其上进之心,帮助其进步。

  到了十四五六,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见解。

  根据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对天资聪颖,上进心强的孩子,用友好和善的语气去提醒,使他们能不断的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对于缺乏自制力,学习不主动的孩子,可给与适当责罚,但惩罚后仍然要与其沟通,耐心劝导,使之明白为什么要责罚他,使之“知悔而知新”,从心理上认同老师的责罚。

  否则在心里上产生抵触情绪,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对学生有爱心,就要对学生负责。

  就必须严格要求。

  然而还必须宽严相济,才能取的教育的成功。

  老师应当对学生的态度宽厚一些,如表情和蔼,语言温和。

  但在学习上则从严要求,不能有一点马虎。

  对于幼小的孩子,在其刚离父母入学之时,若老师要求过严,则必然害怕,他们表面虽不说,内心却受到伤害,害怕上学之心便油然而生。

  所以要求可适当放宽一些。

  加入有的孩子太过于放纵,也只用脸色严厉一点,决不能大声斥责。

  但年龄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思想,这种方法则难以见效。

  所以此时对他们要求应当严格一些。

  使其走上正道。

  二.在孩子心里播种爱的种子

  老师教育学生要以正面开导为主。

  通过故事儿歌形式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刚加入少先队,老师讲一些国旗和红领巾的故事,使学生明白红领巾是国旗的一部分,自己戴上了红领巾,就不能给他抹黑,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学习“我的好妈妈”,从表演的动作活动中体验关爱别人时所产生的愉悦。

  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可以将各种好的书籍,当做每日学习的功课,与学生讲说。

  还可以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每天朗诵一些励志的话。

  这样,即使再愚钝的孩子,每天都能听到有益身心的“嘉言”。

  自然会逐渐产生上进心。

  三.正身端品

  作为老师,言行举止均要随时拣点,从严要求。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

  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无形之中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要学生几点到,那么老师必须先到。

  如果学生都已到校,而不见老师。

  就会令学生不服从老师的安排。

  在教学中若有不懂之处,就要实事求是,不要为了面子不懂装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德育教育论文10-01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11-03

小议加强小学德育教育论文10-11

数学教学结合德育教育论文10-12

数学教学德育教育的渗透的论文10-10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12篇11-04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12篇)11-05

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论文10-10

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