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时间:2024-05-15 08:48:15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优】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1

  一、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给学生建立学习兴趣以及正确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一般比较基础,但是很多内容需要通过实例展示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理解。同时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性都会较弱,长时间的理论教学无法使他们一直保持注意力。因此,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制作一些相关的课件,通过声、形并茂的方式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感官。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带动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并不能够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而是给予教学以辅助作用。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当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并将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通过结合网络教学资源来制作相应的课程。始终站在教学的主导地位,才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展教学。当信息技术轰轰烈烈地来到教育身边后,给涉及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带来福音。教师上课不再只是对着教科书传授知识,小学生也不要费尽心力去理解完全抽象的数学难题和要点。教师上课可以采取许多形式,如,用动画的形式教授立体图形单元内容;用游戏的形式教授概率单元内容;也可以用PPT形式教授未解方程单元内容知识。这样的话,既增加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又能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广泛运用数学。

  三、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来改变教学的方式

  在信息技术还没有进军教育事业的时候,任何学校的教育形式都是一样的,即教师利用粉笔、黑板和教科书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多余的互动,没有能够辅助的工具,没有令人打起精神的交流,只有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小学生沉寂于死板的教学氛围。引入信息技术之后,小学生的眼界开阔了不少,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理解能力也上升了不少,这都是因为数学教学形式的改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多地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尤其是小学教学内容,很多对于概念性的课程的讲解,需要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抽象化的分析,很容易造成理解的偏差和错误。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后,数学教学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课件展示,将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地进行展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区分和理解,同时也对教学的.学习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的展示。直观形象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空间关系,还能够促进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四、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在实际数学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只局限于教育方式和知识内容之间的互相叠加,也不能是将信息技术单纯地应用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是与数据教学课程成为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很多教师都感受到了它的应用所带来的教学便利,尽管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在认可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否认传统的教学传承的优势,黑板的使用能够给教学带来更多即时性的思维发展空间,它和信息化的课件相比更具有灵活性。

  总之,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方式的融入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信息技术成功加盟小学数学教育,这在很多方面给家长、教师及学生带来了便利,但应该明智地看待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的整合问题,为人类的整个教育事业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谢军平.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江西教育,20xx(30):67.

  [2]辛艾桐.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xx,13(4):29-31.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2

  发散思维,亦称为多触角思维。它是指思考过程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信息,使思考者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各种解答。在教学中,注意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创造思维的因素,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益都大有裨益。

  一、以旧引新,诱导发散思维

  首先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做好知识铺垫,从新旧知识联系的发展中,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因素。如: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余多少吨?这是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类同,只是没有直接告诉所求部分的分率。解答这类应用题,除了课本已介绍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应用分数的意义知识转化为整数乘除法解,也可以应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在教学新课之前设计如下两类应用题,让学生口答并说理。

  1.一根木料,锯下3/4,还剩几分之几?2.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用去多少吨?第1题重点复习分数的意义,找准单位“1”和对应的分率。第2题重点复习解题思路。其思路:(1)根据分数乘法意义解,列式为2500×35。想法:求用去多少吨,就是求2500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根据分数的意义转化为整数的乘除法解,列式为2500÷5×3。想法:先求1份是多少吨,再求用去这样的3份是多少吨。

  由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简单应用题,指导用两种方法解答,这就潜移默化地拓宽例题的多种解法的解题思路,点燃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

  二、先练后议,激励发散思维

  转入新课之时,把上述第2题的问题“用去多少吨”改为“还剩下多少吨”指导学生审题并作图,接着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试做,同时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看谁想得多,说得好。在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巡回并指导,发现有不同解法,请同学到黑板前板书,出现如下几种不同解法:

  1.先求用去多少吨,再求剩下多少吨。

  2500-2500×3/5

  2.把总数看作单位“1”,剩下的占总吨数的1-3/5,求剩下多少吨,就是求2500吨的(1-3/5)。

  3.根据3/5的意义,转化为整数乘除法解,先求每份是多少吨,再求剩下2份是多少吨。2500÷5×(5-3)

  4.根据3/5的意义,转化为整数乘除法解,先求用去3份有多少吨,再求剩多少吨。2500-2500÷5×3 5.解方程。解:设剩下x吨。2500×3/5+x=2500板书以上各种解法后,接着要求学生议一议,然后请板演同学讲一讲思路,通过交流,再次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同时老师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及时矫正各种解题思路。

  三、精选材料,培养发散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提供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机会,精选材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保证。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等知识之后,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做一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纸盒,这个长方体的容积最大可能是多少?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纷纷动脑思考,动手画画。许多同学得出了这样一个剪法,把长方形的每个角各剪掉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形,最大体积是30×10×5=1500(立方厘米)。有一个同学站了起来,“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长方形的宽边的两个角上各剪掉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把这两个小正方形接在另一条宽边上,它的体积是35×10×5=1750(立方厘米)。”这样剪拼,既使材料的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又使它的容积尽可能大,显然比第一种方法好得多,我表扬了剪法二同学的同时,指出这种方法还不是最佳的剪法,还不够理想。如何剪拼才能使它的容积最大呢?大家想一想,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是长方形的面积大,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这样一点拨,同学们兴致又来了,有一学生想出了更好的剪法,先把长方形分成2个相等的正方形,再把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分成4个长2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最后把长方形接在另一个正方形的边上。它的容积是20×20×5=20xx(立方厘米)。这样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3

  受传统教学影响,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依然热衷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领会教材意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在多年教学和教研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因为不能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自身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有的把教材内容处理得太深,使多数学生的学习遇到较大的困难,久而久之产生对学习的畏惧感;有的把教材内容处理得太浅,使大多数学生用宝贵的时间重复了过去的学习,没有新的收获;有的只关注知识内容的学习,忽略了过程及情感目标的达成,使学生的学习枯燥无味;更有甚者,教师追求形式,盲目地调整教学材料,使教学目标无法达成;教师付出辛苦却看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同行的认可,产生自卑心理等。由此可见,在新的理念下,领会教材编排意图是广大教师的必修课,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关于“三维目标”的要求,才能有效构建高效课堂。读懂教材是是理清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的基础,也是高质量教学设计、高水平课堂教学的前提。

  1.读懂情境图中呈现的信息

  新教材中很多问题情境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一般情况下,在《教师用书》中可以找到一些关于教材编者对教材某一单元或某一章节编排的意图,但对教材中的很多细节如每一副插图或每一句话并没有做详细的说明,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多参考资料,多深入思考来理解教材编排意图,对其用意进行贴近教学目标的、符合逻辑的推理,可以使教师在困惑和迷茫的状态里获得一点启发,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2.读懂情境图中的知识点

  数学的知识点是指概念、公式、性质、法则、定律等。通读教材时,要从主题情境中读出基本的知识点,并从知识点的数学本质、表达形式、形成过程等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思考。

  3.读懂情境图的设计过程

  读教材问题情境的展开过程,如现在很多内容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教材呈现的过程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通过教材的呈现方式思考对教学方式的启示,思考教材内容的呈现结构与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思考“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学习过程”,从而有效地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大胆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教师要有先进实用的观念,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不再唱独台戏,做知识的裁判、课堂的主宰者,而应放下架子,关注学生,努力做学生学习的朋友,在课堂上更多的给予学生赞赏、鼓励、宽容、理解,成为出色的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注重教学设计简约高效,情境创设要合理有吸引性,教学方法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求实用,避免流形式热闹但缺乏实效性。

  1.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以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2.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

  探究创新总是和自主学习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去探索、去实践,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面积时,就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实践,去体验。首先要给学生提出探究的目的要求,让学生分组去量,去找结果,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通过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探究,不但使学生理解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的含义,还培养了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3.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为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我们的教学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联系生活实际,要注重真实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的探索创新首先要得到老师的肯定,还要得到同学的认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一次进步和成功都要使学生感受到成功之乐。

  三、进行课后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①总结“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学水平才能提高。②查找不足,寻找对策。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4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自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教育应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教师应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策略;

  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回顾祖国的历史,展望祖国的未来发展,从而创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立志投身祖国的伟大建设。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爱国主义教育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小学数学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在众多的网络资源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材料,选择典型信息和范例,通过图片或音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例如,南京长江大桥可以用于“理解数万人”的教学。教师可以在网上查询南京长江大桥的相关信息。例如,它是中国自己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桥。上层为长4589米的公路桥,下层为总长6772米的双轨铁路大桥。它每年平均通过45,000列火车和2434,000辆汽车。此外,长江大桥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接待外国游客210万人,港澳台同胞120万人,华侨和国内游客3400万人。此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详细介绍中国的土地面积和资源。例如,中国幅员辽阔,总面积为9634057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为47万平方公里。中国森林树种丰富,有2800多种轻型树木和3379万公顷人工林。教师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力量和中国的美丽与丰富,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产生为祖国服务的崇高理想和责任感。

  二、通过介绍名人的事迹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

  中国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虽然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知识相对简单,但教师仍应积极寻找该领域的教学资源,并用中国数学家的真实例子来教育学生爱国主义。例如,在教“数与代数”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他说“梁园不错,但不是他长期居住的地方”。此后,他号召海外的中国数学家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其中包括导弹之父钱学森和两枪袁勋邓稼先。此外,华罗庚回国后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后来,华罗庚致力于应用数学的研究,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工业生产。另一个例子是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著名数学家苏黥布的事迹。苏黥布是世界著名的'微分几何学家,也是射影微分几何学派的先驱。早年,他致力于空微分几何。70年代,他为中国数学开辟了一个新的“计算几何”领域,并将中国数学引向现代研究。教师可以用中国著名数学家的真实例子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前辈热爱祖国,致力于研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讲述数学发展史,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小学数学教科书包含了许多数学家的心血,对爱国主义教育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上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许多教科书中的数学知识被前人不断研究,而中国是基础数学知识的主要发源地,在数学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许多著名数学家应运而生。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发展史教育学生爱国主义,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圆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圆周率的发展历史。早在公元前两个世纪,中国古代书籍《周笔suan经》中就有“一径三周”的记载,意思是圆周率= 3。汉代,张衡算圆周率?/16≈5/8。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辉通过“切割圆木”计算圆周率,最终得到圆周率= 3.141024的近似值。之后,他用金兵工厂汉代和王莽时期制作的铜体积测量标准嘉峪口的直径和体积来检验这个值,最终得到圆周率3927/1250≈3.1416。公元480年,祖冲之得到圆周率到小数点后七位,得到两个近似值3.1415926和3.1415927,并得到两个近似值,圆周率355/133和近似值22/7。在接下来的800年里,祖冲之得到了最准确的圆周率值。教师在小学数学课中运用讲述数学史的方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要求教师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以无形的方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这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爱国情怀得到良好发展,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崇高理想,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伟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甘肃教育,2019 (01) :112.

  [2]洪艾君.让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教学研究,2018 (12) :25-26.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5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找出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现象,及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并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逐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以及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探讨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众多学科中需要逻辑思维很强的一门学科,但是,由于小学数学中存在很多抽象化、难理解的知识内容。因此,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强调: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有效、健康发展。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主宰课堂,为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讲解教学知识,而让学生被动听讲,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需要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氛围往往枯燥无味,也大大约束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引起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注意;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最后,教师在讲解课堂知识之后,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下节课请学生为大家讲解。例如,在讲到“分米和毫米”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所知道的长度单位。”“生活中在哪些方面可以用到这些长度单位?”等问题,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再引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度单位的大家庭中的两个成员———分米和毫米。”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分米队和毫米队。让学生在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上互相比拼、竞争,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延伸问题:“一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一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一分米等于多少毫米?”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等方式实践一下,经过自己的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近年来,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已经列入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大纲。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知识,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也可以逐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时可以课前导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设置趣味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新知;小组合作学习,共赢互惠;加强课后拓展,教师积极引导。例如,在讲“比例”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将一张本城市的地图插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课前为学生导入问题:“同学们觉得我们的'城市美吗?我们的城市这么大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之后再给学生引出:“因为这是按比例制作出的。那什么叫比例呢?科学家在研究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的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我们现在看到的地图,也是用了这个原理,这就叫比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看似枯燥、抽象、难以理解,但实际上都源于生活,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热情。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活跃的校园课下活动。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课下以朋友的方式多与学生聊聊天,课堂上用一些幽默的语言,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小视频,为学生设置一些动手实践的课题实验等,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中逐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另外,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一定只能在课堂上培养,教师可以在学生组织校园活动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在组织学生春游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学校组织学生一起去春游,每人预收30元,结果门票20元,盒饭8元,请问预算的钱够吗?”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起来。制订合理的养成策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展趣味的教学活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xx(09):24.

  [2]程艳萍.试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中国培训,20xx(14):233.

  [3]黄文娟.刍议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新课程(小学),20xx(01):87。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6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新课改以来的主流趋势。教育城域网,是指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教育局内部网和校园网的一种传输网络,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提供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应用服务。教育城域网的接入,缩小了农村小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表,发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有关小学教育的论文投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新课改以来的主流趋势。教育城域网,是指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教育局内部网和校园网的一种传输网络,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提供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应用服务。教育城域网的接入,缩小了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之间的差距,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支持。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要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将信息技术赋予数学知识的新内涵,进行有效的科学整合,改变教学模式,从“要学生学”向学生“要自己学”转变,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展开有效教学的实践。

  一、整合内容,凸显数学意义

  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要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教学模式单一、陈旧,填鸭式的硬塞硬灌,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单一化,学生分析问题缺乏灵活性,更不要说思维创新。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整合数学资源,从教育城域网中的数学资源入手,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进行加工,充分挖掘其中隐藏的数学现象和数学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数学思考,为主动探索新知,提升数学思维打下基础。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学习抽象的空间图形概念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精心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搜集并加工丰富的课程资料,通过多种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善于运用教育城域网就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搜索并下载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将其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活”化教材。教学时,笔者选取了各种规格和型号的自行车轮胎、电动自行车轮胎、汽车轮胎等生活素材,通过城域网数据库中丰富的教育共享资源,并参考了各种教学设计,将这些生活元素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看到了动态的变化过程,引发学生对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凸显出数学的意义,为下一步主动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础。

  二、整合形式,关注课堂生成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学科,其中不乏一些复杂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概念,但农村的小学生由于缺乏抽象思维的引导,学习需要感性材料作为支撑,一旦教师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教师要充分运用教育城域网这一平台,将有效的信息资源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通过更加丰富、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将不同类型的轴对称图形的资料、图片、视频等整合在一个课件中,上传到学习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分享交流。在互动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集体探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如有的学生提出:如何找到五星红旗的对称轴?雪花是轴对称图形吗?大自然中还有什么轴对称图形?如何找到对称轴?这样的问题也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笔者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怎么画出对称轴?学生根据讨论和探究,不但把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而且深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意义:每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学生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和之前学过的图形最大不同就在于,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它可以是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从而深入理解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整合方法,发展学生思维

  教育城域网的接入让数学资源变得极为丰富,农村小学和城镇小学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而且能够与全国的窗口学校建立有效的链接,通过资源分享互通有无。教学时,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方法,巧用资源库中的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数学思想方法。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如何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笔者参阅了很多资源库中名师的教学方法,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设计了猜想—验证—动手—推理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边乘高还是底边乘邻边,然后运用数方格图的方法进行验证,由此获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高这一推论。接下来,笔者又出示了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是否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可以这样求呢?至此,学生有了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心理需求,在深入探究中逐步形成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7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当前数学课堂的改革重点就是要进行创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获得知识的强大内部推动力,是学习的强化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的知识积极思考、深入探索,甚至萌发创新欲望。学生对数学课产生了兴趣,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动手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要主动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动手操作,养成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还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学的需要,精心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运用于教学之中,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典型问题的开放性习题,或就地取材,将原有的习题稍作变化,改成开放题,穿插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设想,并从中感悟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而,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营造出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而保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它将对教学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生的心智还没完全成熟,所以和教师的关系对于他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自由宽松的学>文秘站:<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心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要用对待自己孩子的方法来对待他们,对待学生要平易近人。在教学中,要放下师者的“尊严”,不要高高在上,要和蔼可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对你亲切起来,当然爱屋及乌的力量也会慢慢显示出来的。其次,教师还要转变以往的旧观念,要用全新和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切实地理解和信任学生,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都需要信任、关心、理解、帮助,都有极大的可塑性,都隐藏着极大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环境,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8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我国的教学资源也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地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加以辅助,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全面调动,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信息化时代,人们生活的各种方面都离不开电脑技术的帮助,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枯燥无聊的讲课内容形象化和实例化,使学生能够更轻松、更直观地理解。特别是数学这样的科目,小到几何画板,大到matlab,都是帮助教师形象化教学的有效信息化工具,因此教师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工具,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一、制作教学用的互动小游戏提高学生兴趣

  许多小学教学工作者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最为头疼的问题莫过于学生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了,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缘故,心智尚未成熟,对于学习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在课堂上就经常溜号、开小差,不能专注于教师的讲课中,而如果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小游戏,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专注度是具有显著作用的。以教学《10以内乘除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等软件制作两个分别带有十个10以内数字的转轮,然后中间加上乘好和除号,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乘除法速算大比拼,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依照顺序轮流站起来一位学生根据随机转出的数字进行相应的乘法或除法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直到进行完几次轮换,教师将每个小组完成计算用的时间拿秒表进行记录,最后把每个小组计算用的总时间相加并除以人数从而求得平均时间,平均时间最小的小组将获得教师颁发的特殊奖励,并且获得最强速算小组的称号。在这样的一整个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随机性很高的小游戏,让学生在小游戏中比拼速算来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看谁能够算的又快又准,小学生天性好玩,在课堂开展游戏教学能够自然而然地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最后学生在进行成绩计算时也需要自己动脑来验证教师得出的比赛结果的公平性,从而使得学生对于平均数求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于平均数的意义有了基础的认识,还从侧面拓展了学习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可以说是寓教于乐、一举多得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典范。

  二、使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科目,对于数学想象能力还未得到开发的数学初学者——小学生而言,这样的抽象思维是很难自己产生的,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开发对于数学的想象力。而完事开头难,在学生数学想象力极其匮乏的小学数学教育期间,唤醒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然而如果利用动画等现代教育方式来为学生进行实际演示,便可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变得具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消化和理解。以教学《立体图形》为例,教师在进行立体图形讲解时,很难将各种立体图形的构造进行描述,例如:正方形的`概念是: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而球体的概念是:一个半圆绕直径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成的空间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球,这个概念相比正方体还要更加抽象,学生很难凭借目前小学阶段的空间想象能力想象到这类立体图形的几何构造,而利用电脑动画则可以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这些立体图形的全貌和细节,还有围绕立体图形而产生的相关几何概念。以正方体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其动画内容就是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在一个空间内围成一个正方体,而产生的这个立体图形由面和边构成,其中组成正方体的正方形就叫正方体的一个面,而两个面之间所夹的直线就是棱。通过这样一段形象生动的动画,学生自然而直观地观看到了正方体形成的过程,从而减轻了学生想象的负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和想象的难度,使得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时更加轻松、高效。

  三、利用图像展示软件为学生进行情景创设

  现代教育技术除了这些应用,还可以与新式教学方式结合,发挥更加强大的功效,比如:利用图像展示软件帮助学生进行情景创设,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数学问题的思考流程。这里以教学《行程问题》为例,行程问题又叫做两车相遇问题,是考验学生应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一类典型应用题,这类应用题的难点便是学生需要先想象出两辆车相遇时的地点,在根据相遇地点来列出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从而求解。而如果利用图像展示软件来为学生形象演示行程问题中辆车相遇的过程,学生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辆车相遇的相遇点,这样动态演示的过程相比教师传统教学中利用板书来演示相遇过程要直观、明确的多,学生一看便能够理解这个问题中辆车相遇点和辆车各自速度、最终相遇时间之间的关系,并且根据这个数学关系代入未知数写出方程,并最后计算得出结果。辆车相遇是经典的数学建模类应用题,如何将辆车行程和时间关系模型建立起来,并以相遇时间为基础建立起二者的联系是关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形象展示相遇过程中的路程时间关系,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效率,并且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相似的模型,使学生能够即快速又充分地理解这类问题的解法。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而教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时刻革新,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将之与创新性地教学方法所结合才是教学的大势所趋,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根据实际教学案例具体分析其应用方法,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万军.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xx(3).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9

  全民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是国家提高全国人民文化水平素养的重要措施,而其中的核心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小学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开发学生身心潜能,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小学教育中的数学又是所有科目中最基础的自然科学,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的教授又是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正是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在课程的讲授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认真思考并着手解决的。

  一、培养创新精神

  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大多是以分数论英雄,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轻视能力素质教育;重视结论、结果,轻视过程;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品德培养;重视课堂教育,轻视课外教育;重视讲解,轻视学习;重视“学会”,轻视“会学”,培养学生的过程与目标十分固化,不仅很难使学生提升自身能力,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将其原本的创造力、想象力消磨掉,影响其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随着这种基础教育模式的多年应用,从教育管理层政策的制定、教育实施者具体的教学措施的选择以及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学习方法都已经逐渐形成烙印。小学数学的教育改革首要提出的就是创新意识,教师所做的不应是机械地、固化地将课本或是试卷内容讲解给学生,而是要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问题提出的同时,不应只是把方法或是步骤教给学生,而是在具体方法的传授中,从多个方向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地进行了思考和实践,在每一步的解决过程中层层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解决问题,这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充分发挥其自身创造和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小学数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课程学习的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对基础数学的学习、掌握和利用是我们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小学数学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其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不仅未来的中学乃至大学课程学习都是建立在小学数学的.知识和学生培养的对数学及理工类学科的思维、学习方式上的,甚至生活、工作中数学知识也是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的;小学数学教给学生的并不只是书本的内容,更是由于数学科目其自身具有的严密逻辑性能够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智力开发以及今后的深层次课程学习又是大有裨益的;小学数学的教材、课程制定都是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通过书本上形象的图文讲解,再结合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的一个过程;数学科目的学习不仅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更是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综合训练过程,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动口和书面表达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素质教育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一)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

  学生所能展现出的智力水平不会是统一高度的,因此课堂内外统一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并不是适用于每个学生的,但所有智力发育正常的学生都是能学好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课程的坚定信念,这是进行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保证。另外,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承认这个客观差异,并针对这个客观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个人的情感、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的充分运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内在动力。智力因素和其他因素的综合调节过程才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决定因素。我们所追求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对学生智力开发、知识传授之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心理、情商水平的提高,做一个拥有高综合能力的人。

  (二)重视培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某些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并不是教师授课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转变观念,从“学会”到“会学”,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真正掌握学习技能,培养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书本上和课堂上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这些知识不仅滞后而且远远不够,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是要靠学生自己来掌握的。因此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适当的时候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问题的解决过程和解决方法。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三)落实活动课程,发展数学能力

  学习并不只是在课堂上面对面的讲授过程,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还要充分利用活动课程,注重两者的结合。课堂外的活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是在正常课堂外设置活动课堂,主要是提供一个环境来让学生练习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对课堂的知识加以拓展;第二可以对学生的生活娱乐加以指引,让学生在生活、游戏等多方面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养成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良好习惯。小学数学活动课程以及课外的交流互动过程,可以由教师对其加以指导制定,发展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发展技能、掌握方法为主要目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学习兴趣和提升能力,才是未来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10

  摘要:

  随着现在教学模式的改变,在小学数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摆在现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现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素质教育真正地贯穿到教学中。当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成为关键的部分。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些对策,希望能给相关教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前提下,现在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普遍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素质教育尤其重要,怎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发挥学生的作用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要求,将素质教育贯彻到每一堂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概述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通常是指,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学生在数学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的表现。通常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等方面。

  (二)小学数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小学生能够学好数学的保障,是提高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可以说,在小学数学阶段,主要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另外,小学数学和实际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数学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数学知识也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素质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所在,素质教育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通常可以观察数学中存在的现象以及出现的规律,找到问题的所在,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抓住学生对学科的特点就能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开发他们智力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一)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参与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教师能够转变教学思想,真正地还学生一个课堂,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能阻碍学生对问题的参与,当他们回答问题时,应该给予积极的答复,从而获得新的体验和感受。并且,教师还要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应该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主体作用。要想让学生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并在课后能够进行教学延伸。当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发挥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学习方法正确,就可以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应该给学生制定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更加积极地学习。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并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给于赞许,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三)提高有效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教师的设计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应该能为学生的思维性学习找到比较好的出发点。从以往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应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不同思维,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改进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标准通常都是以分数来论高低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也给小学数学的水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评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学生的素质教育,给予学生一定的保障。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学生,都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训练。可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从单一的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而是应该转变学生的全面思考能力,在这样的发展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以分数作为标准,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比较重要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全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将其贯彻到其中,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且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互相交流,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相信在提高学生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的同时,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得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11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素材,创造创新空间

  教材仅仅是提供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要创新教学,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设计感性材料,为学生架桥搭梯。如在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后,联系日常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雨伞都是圆形的?为什么没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雨伞呢?教师为学生提供如下素材:长是4,宽是2长方形;边长是3的正方形;边长是4的等边三角形。要求学生分别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并从中探究出规律。学生经过一番计算后发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以圆的面积最大。这样雨伞就可用最省的材料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充分遮挡烈日、暴雨,保护人们。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创新思维品质的发展。除了利用教材上的例子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便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角的认识”后可设计:“一个长方形,剪掉一个角后,还剩下几个角?”在此教师可先作讲解说明,然后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找答案,不一定要找到全部结果,只要能给学生以启迪,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给创新方法

  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课堂上应常鼓励学生:“谁想到了什么?”“谁灵感来了?”“谁的方法有新意?”“谁的'解法最多?”“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说。”课堂上有时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其学会了创造性思维。如教学小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下册两步方程:坡上栽松树和柏树,一共栽了120棵,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了多少棵?解法一:根据“松树棵数+柏树棵数=120”列方程解。从条件“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可设柏树栽了x棵,那么松树栽了4x棵,列式为:4x+x=120,从而解答出松树和柏树的棵数。解法二:根据“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得出松树和柏树棵数的总棵树是4+1=5份。柏树:120/5×1=24(棵),松树:120/5×4=96(棵)。从而解答出松树和柏树的棵数。这样一题多解,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后,继续探求多种解法,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多想出智慧,既利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设计各种创新作业形式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因此,练习设计形式可以多样化: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

  1.口头作业。加强说解题思路,说算理、看图编题等。

  2.操作实践作业。如量一量、画一画、称一称或者进行社会调查等。

  3.综合作业。将学科知识汇总、联网,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等。

  4.开放性作业。设计一些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开放性题、多题一解等,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一种形式,不局限于一种途径,尽可能地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评价体制要创新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激励学生学习、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更全面,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激励学习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这种体验能促使学生不断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创造的催化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力武器。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使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此外还应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素材,把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12

  一、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在实施对话教学中,生生对话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没有教师参与的对话活动中,学生不再畏惧教师的权威而拘谨,在宽松的氛围中有了自由、大胆表达的机会。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放松心情,驰骋思维,对问题的想象无拘无束,酝酿着独特的想法并准备对话。在小组交流与分享过程中,会有平淡的对话,也会有激烈的辩论,同学们虽然都会急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但也会认真倾听伙伴的想法,在不同的思维碰撞中,通过吸纳别人的意见,或坚持自己的观点,或修正自己的看法,达到不断更新自我认识的效果。学生在充满智慧的对话过程中,不仅收获对知识的理解,更是享受一种平等交流的快乐,感受到同学间的心灵沟通和彼此信任。在生生对话的课堂里,学生不再自我封闭,而是善于思考、表达和敢于质疑,在宽松的对话中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如教授“平行与垂直”中“平行”概念的时候,学生画出几组两条不同位置关系的直线,教师引导学生分类,在分类过程中,观察图形“=”,有的学生认为这两条直线不会相交,有的学生认为会相交。此时,教师把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两队,让双方都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展开对话。

  2.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与文本成为平等的主体,文本总带有编者的意图和思想,教师在认真钻研文本的同时,也带有自己的特殊体验和情感,使自己的教学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由于网络快餐文化的便捷,下载、模仿、拼凑教案等现象已成为很多教师正常化的工作。教学实践中,没有深入地解读教材,哪能有精彩的预设与生成,更谈不上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应从深入解读教材、与教材深层的对话开始。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材中呈现让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特别指出不满一格按半格算。如果教师以此照搬文本教学,势必影响学生探究效果,调查中发现,大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不满半格能按半格算。其实,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数方格,启发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这样的文本,很难让学生联想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因此,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就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文本更好地为学习服务。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不出现不满一格按半格算的提示语,而是改为问题:哪个同学能用好方法快速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的问题设计就逼着学生先数满格的,再数不满格的,而不满格的面积不一样,怎么办呢?学生细心观察后发现,原来图形中藏着秘密,最左上角的不满格移到最右上角的不满格的位置上,刚好拼成一个满格,这个发现就是移拼的转化方法。应用这个方法,学生观察整个左边的不满格都可以与右边的不满格拼成满格,但拼成的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难于快速算出面积。再次观察后发现,如果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把左边的方块移到右边,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再数方块就是最便捷的方法,学生对转化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学生用所带的平行四边形图形进行剪拼实践,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推导,自主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教师并没有改变编者的意图,只是稍微改变文本的表述,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教材当权威,不要简单地认为学生都会想到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长方形。可见,只有教师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合理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有效探索,提高学习质量。

  4.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文本自己是不会说话的,但文本是有思想的,它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人类知识的精华,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只有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丰富体验、深刻领悟,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文本也才能真正体现其内在价值。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是实验教科书新增设的栏目,它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中安排了“你知道吗?”的内容,介绍了“黄金比”:你听说过“黄金比”吗?当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黄金比”——0.618:1时,会给人以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如果学生只知道黄金比这个词,那就误读了教材的知识功能,更谈不上数学美的价值所在。学生在文本的`启发下,通过网络查询、咨询家长,发现“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欣赏到蒙娜丽莎画像、古希腊女神维纳斯塑像的黄金比例的艺术品,还发现巴特农神庙、古埃及胡夫金字塔等建筑作品都隐含着神奇的黄金比,这就是与文本对话的价值。但是,生活中一般人很难达到维纳斯女神“黄金比”这样优美的身材,一般人的躯干与身高比都低于0.618这个数值,大约只有0.58——0.60左右,智慧的人们发明了让女人穿高跟鞋来改变比值,使得躯干与身高的比值更接近黄金分割的标准0.618,产生美的效果,从而人为地创造美。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对话,不仅对比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更是对数学美的充分挖掘。

  二、对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师生问答,课堂中很多的师生问答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真正的师生对话,是蕴含师生间的倾听和表达,是师生间敞开心扉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分享。对话中不仅表现在提问和回答,更表现在倾听与独白、交流与辩论、欣赏与评价等方面。这是对话教学在“质”方面的要求。

  2.对话并非越多越好

  教学中的对话无论是作为一种理念,还是作为一种方法,必须为学习服务。组织对话教学应考虑教学内容而合理使用,对简单明了的知识、书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知识不宜运用对话教学,避免对话的滥用而导致形式主义。这是对话教学在“量”方面的要求。

  3.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共识

  对话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差异、排除异己,而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和尊重差异。不同的观点正暴露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可探究性,说明有对话的可能和必要。师生在对话中才能不断调整思维,不断更新认识,达到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这是对话教学在“目的”方面的要求。

  作者:易增加 单位:厦门市海沧延奎小学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13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尤为明显的就是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够重视,实行的是灌输式教学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定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大部分都有着好动的特征,而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因此很多学生都会对其产生抗拒之感。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善于运用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第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系统逻辑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原因

  (一)教育习惯的影响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实行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学生们也习惯了被动倾听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们为了取得优秀的成绩,通常只关注标准的答案,而忽视了对于答案的思考过程。这种教育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校和学生的升学率,但是却使教师成为了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们只会单纯的听取教师讲课并记笔记,而不会学着去独立思考,有些教师甚至将学生的意见视为叛逆,长期以往,学生们就完全放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成为了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二)应试教育的影响

  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教师都非常注重考试的分数和升学率,随着课程的不断增多,学生的课业量也逐渐增加,据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每天要学习多个科目,有时上课的时间甚至达到了十几个小时。然而受到了小学生年龄的限制,智力和精力都非常有限,他们将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了课程之上,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使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改革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一定要改革和更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引导学生们正确地进行独立思考,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当要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如教师可以教学辅助教材,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1]。

  (二)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氛围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营造出良好的独立思考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鼓励学生们参与进去,让学生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则被大大的削弱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不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定性,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即使是完成了数学知识的讲授后,教师也应当积极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们进行谈论和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勇于发言和谈论的习惯,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谈论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联系实际生活

  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的时候,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独立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将生活中的诸多元素都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作用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调查和统计周围的人数或小区的用水和用电情况等等,使数学知识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并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效率。总而言之,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得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出现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中提出了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2]。另外,数学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思维能力要求,都使得教师需要依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改革,转变传统的知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上,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托尼德莱珀,邱旻玮.小学排名: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之忧[J].上海教育,20xx(6):69.

  [2]孙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数学大世界(下旬),20xx(5):27.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14

  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是通向有目的学习的最佳道路。数学思考是指在数学活动中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作为四大目标之一提出来,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等要求。可见,数学思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弥散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之中,融合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而数学思考能力的高低则更是衡量一个人数学能力高低的砝码。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数学教学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营造数学思考氛围,激发数学思考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发自内在的主观愿望上。也就是说,教师要刻意营造一个有利于数学思考的良好氛围。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可以安静、深入地思考,特别是在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或卡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再想想,而不是生硬地打断,呵斥或嘲笑他们,这样,学生就会在宽容的氛围中渐渐鼓起勇气,打开思维的闸门,并逐渐养成乐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数学思考

  情境是抽象的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的纽带,是学生数学学习、思考的出发点,更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积极化的桥梁。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会去主动地思考,不断地变换思维的角度,不断地思索试探下一个答案,学生的思维鼓荡、蔓延和发散,变被动的想一想为积极的主动思考。

  三、注重方法指导,引发数学思考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思考,而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学习主体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小学生,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数学思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能靠自身独立学习来完成,相对来说,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教师有效的组织与指导。

  例如:《方向与位置》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深刻挖掘这部分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在一年级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学生对于它们的排列规律只停留在“东西相对、南北相对”上。如何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只根据一个方向就能辨别其它三个方向,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建立空间观念的一个关键。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次、不断的指出教室的四个方向,再思考这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不难发现这四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促使学生会学、会思、会创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例题的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如有序、对应、变换、转化、统计、归纳、演绎等。

  四、有效数学活动,启发数学思考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内化理论提出:思考是一种活动,这个活动依循个人的内在语言来进行,并通过学生的经验活动而展开。数学思考要在数学活动中实现,数学思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只有这样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之中,也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思考的内在本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

  例如,学习“圆周率”,学生往往己知圆周率约是3.14,操作活动很容易走过场,甚至倒过来,用3.14乘以直径填一下周长。因此,我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实际,进行了尝试,组织学生按要求测量并填表。之后,让他们猜测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计算验证。学生们用加、减、乘、除计算都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合作交流,找出规律,逐步概括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通过思考达到对知识理性的升华。这样的活动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创见性提问,启发数学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的目的在于引起数学思考。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要具有较强的思考性,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与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

  例如:教学圆周长的计算这一内容时,在揭示圆周长的意义后,可这样提问:“你觉得圆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当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猜想到可能和它的直径有关系后,指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一直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六、开放练习设计,激发数学思考

  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由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例如:有45名同学去划船,船有三种:大船一次可以坐10人,每次收费20元;中船一次可以坐8人,每次收费16元;小船一次可以坐5人,每次收费10元。请问怎样租船最好?解题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租船的方案:可以从价格上考虑、探索哪种方案最能省钱;也可以从同学的需要角度考虑等等,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出多个不同的答案,这样的开放式练习真正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七、保证思考的空间、时间

  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

  数学思考是一种搜寻广、潜入深、富有挑战性的深层智力活动,是学生对数学对象的深刻的理性认识过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明确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性,注重从各方面入手,落实数学思考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15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未来深造的有力根基。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方法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仍过于传统,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看重书本上所描述的“死”的东西,却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致使学生往往得到了知识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令一个弊端就是,教师仅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会将课堂时间安排的很满,阻碍了学生自我思维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十分的被动,同时教师不能够结合实例来传授知识,知识似乎是强加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即使学生储备了知识,却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养成。

  作为日常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讲,必须要按照新课标新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着重于智育的发展,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全方面的素质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以后深造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具体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识的潜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活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自我拓展知识空间,自我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能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学能力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所获得的东西要比书本上获得的更为丰富。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研究数学智慧分析数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学习,去思考。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现我国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目标,教师要解除传统观念的限制,开辟出新的教学之路。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要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角”。教师要开辟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积极让学生展开互动,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性的引导式作答,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教师明白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按着我国新课标的标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予以解决,同时留下伏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下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提倡学生对课堂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学习倡导先进的教学理论,并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切实的'掌握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制度”早已经不适合对当今学生进行很好的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综合评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个性化多方面发展,让学生认为“考试分数”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统考升学的模式让教师无法合理的对学生展开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要培养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改变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评定,即从单一的考试评定方式变成从学生日常学习中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以多样化的指标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定;也要改变单一笔试的考评形式,要实现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评形式,同时在进行学生中和评价排名时,要将考试分数作为参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思维的灵活度等多方面作为评定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多元化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既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只有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为此,我注重多方面的结合,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汇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的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观察物体”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学校大门的内外两面进行拍照,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是一种享受。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及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要着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知识互动交流的平台。同时要积极倡导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小学数学的功能和价值。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拓展学生广阔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的感知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灵活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10-09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05-15

小学数学教育浅析论文10-09

小学数学情感教育论文10-09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04-01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论文10-09

现代小学数学教育论文10-09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育教与学10-08

小学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