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

时间:2024-05-18 12:54:25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优选]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选]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1

  赏识教育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赏识教育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进行。

  一、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地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积极地和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大胆地展示真实的自己,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深刻掌握教材内容。在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时,教师要用心关注他们的学习,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表扬。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学习,为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打好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赏识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渴望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在教师的表扬中,学生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后,学生能充分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不断提高。通过教师的赏识教育,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学习获得了成功,树立了学习自信心,才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加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掌握课文内容,深刻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开展自主探究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能深入分析语文知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有限,在探究中容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下再次进行分析、探究,最终有效完成自主探究任务。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对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的学生进行表扬,让他们产生自豪感,提高学习意识。

  四、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开展赏识教育

  随着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和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重难点知识教学时,教师不再采用知识讲解的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解决。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交流和讨论进行探究,在讨论过程中促进思维逐步深入,使他们从新的角度重新分析这些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进行合作教学时,教师要到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关注和指导,使合作学习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例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大海中永生的具体含义。然后交流并针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到永生的含义。在完成合作学习后,教师要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合作学习情况较好的小组,教师进行重点表扬,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喜悦,产生更努力进行学习的动力。对于合作学习情况一般的小组,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下一次的合作学习中进行积极合作,争取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在作业评改环节进行激励,强化赏识教育

  在开展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作业评改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作业评改对学生的促进作用,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写出不同的评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进行作业评语时,教师要尽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从作业评语中获得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进行作业评改中,教师可以给出如下评语:字写的真棒,要是再细心点就更好了!这次作业完成的真不错,下次继续努力!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阅读理解也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在写评语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写出评语,使评语能成为学生积极学习的催化剂,让他们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学习和作业环节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取得进步。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时,要面向每个学生,尊重他们,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肯定,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努力追求学习上的进步,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进行。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2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健康地发展。本文分析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课堂教学、写作教学以及阅读教学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整合

  小学生年龄尚小,思想观念不够成熟,为此,教师必须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逐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涉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歌颂和赞扬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再加以引导,必然会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境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1]。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语文学科集人文性、工具性、综合性于一身,其教育价值不能仅仅体现在语言和文字上,应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向更深的层次拓展,成功的语文教育既要育才,也要育魂[2]。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却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简单的读书、识字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文教学职能的发挥,学生无法从语文课堂中学到更富有内涵的东西,语文教材内的德育教育资源也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教师能够将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就能使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得到更好地利用,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逐渐形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而使语文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会讲解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教师可能会讲雷锋的一些事迹,这些故事对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途径

  (一)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能从语文教材中获取大量的语文知识。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多以赞扬伟大的人格、品味壮丽的山河为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深入剖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在学生理解透彻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情况下,再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使用这些语言语句时,能够不受其表面含义的束缚,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3]。例如,在《感受自然》这一单元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如《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等等。教师通过深入剖析文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对大自然中各种景观的看法,同时也能通过作者的描绘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神秘、美丽。这样一来,就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乐于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学生也会对大自然中的现象产生兴趣,愿意去观察,去探索。总之,教师一定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更加深入地钻研,无论是在文章形式还是在文章内容上,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并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语文阅读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学习语文也离不开“读”这个环节。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文章[4]。特别是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尽量让学生“多读精背”,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虽然古诗往往语句简短,但是涵盖的内容却极为丰富,且意境深远。很多古诗文都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起到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这些古诗文时,也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感悟古人的情感,从而获得美的体验。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资源更为丰厚,且形式多样,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进行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但是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阅读材料,即这些阅读材料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且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切不可选择一些有害的、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读物。

  (三)语文写作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间接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写一些美好的事物,让他们用赞美的手法进行写作。例如,多布置一些《我学××做好事》《爸爸、妈妈辛苦了》这类写作题材,并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并从生活中找到“真、善、美”。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辩论赛和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针对一些时事政治发表观点,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结语

  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的途径有很多,可以从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方面进行整合,但教师一定要注意整合的方式方法,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力求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焕琪.浅谈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xx(12):61-62.

  [2]朱争艳.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xx(5):48.

  [3]苏金凤.一言一行总关情———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31):361.

  [4]尚卫红.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J].课外语文:教研版,20xx(5):136.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3

  摘要:语文教学的一大核心就是阅读教学,只有使学生阅读更多书籍并实施阅读锻炼,才可以增强其自身的语文知识储备和综合运用能力。当前,阅读教学应与时俱进,引入新兴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生本教育即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观念。生本教育对比原本的师本教育尽管有相应的区别,但是没有本质方面的排斥及矛盾,而是师本教育相应的进步及健全。在生本教育这一观念的引领之下,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前言

  语文教学的一大核心就是阅读教学,只有使学生阅读更多书籍并实施阅读锻炼,才可以增强其自身的语文知识储备和综合运用能力。当前,阅读教学应与时俱进,引入新兴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生本教育即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观念。所谓生本教育,即在实施教学期间全方位凸显出学生自身的主导地位、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凸显出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生本教育对比原本的师本教育尽管有相应的区别,但是没有本质方面的排斥及矛盾,而是师本教育相应的进步及健全。在生本教育这一观念的引领之下,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1]。

  二、借助生本教育理念中的小学阅读教学对策

  (一)凸显出小学生的主导地位

  由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即一类基本型科目,其相应的阅读教学对于增强小学阶段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层次而言无可或缺。所以,小学阶段对语文开展阅读教学就变成了小学阶段语文有关教学内的一大根本科目及关键科目。伴随了生本教育这一观念以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应意识到在实施教学期间学生自身的主导地位,并把学生当作开展教学的核心及主导,在开展阅读教学期间也应全方位凸显出这一观念[2]。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期间就应引领学生对部分关键的字词、句式、语段实施深层次剖析。比如,在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诗词开展教授期间,由于即古代诗词这一模式,在诗词内的部分意象内就会涵盖了更为深层次的内涵,小学阶段的学生较难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及把握。为此,教师就应细心地引领学生开展思索,指引其对诗词内的句子实施深层次的探究,并可以在学生对诗词本身的含义具备相应的把握过后实施示范性的诵读,把这一诗词内所涵盖的对好兄弟的思念、想念一类感情加以体现,以辅助学生可以获得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在生本教育这一观念之下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实施阅读教学,教师应全方位凸显出自身的辅助功能,大力实施引领,让学生可以体现出其在教学内的主导地位[3]。

  (二)构建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

  小学时期即学生被教育的初始时期,在学生自幼儿园内迈进小学过后,部分依旧不能很好地紧跟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步调,就体现在学习期间注意力过于分散与开小差等。若班级中出现少数学生过于活泼,则整个教学相应的成效及次序等都会有所降低。因此,在还未开展教学以前,教师就要依据学生自身的状况,构建一个紧贴平时生活的教学情境,让整体的教学气氛更为欢快及放松,这也即增强学生自身的加入欲望与对学习本身兴趣的重中之重。比如,教师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文章期间,可以寻找一些与西沙群岛有关的旅游简介及小文章以让学生开展阅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西沙群岛本身的魅力。在阅读结束过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依据阅读的成果说出自己心中的观念,以锻炼其本身的表述能力。此外,虽然部分教师在实施教学期间借助了引进式这一教学方式,但是其所构建的情境不够合理,不单不会吸引到学生自身的关注,还会使情境相应的教学丧失其根本的功用。为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情境相应教学的成效与质量,教师就应自如下几个方面着眼实施改良:其一,对语文有关教学情境实施构建,要将学生自身的兴趣当作根本,能够让学生想要加入,并与学生自身的认识特点相一致。其二,在开展教学期间,为了提升并锻炼学生单独进行思索这一能力,教师应借助疑问型情境与矛盾型情境,进而开启学生自身的革新型思维,同时提升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实施阅读教学相应的成效。

  (三)纾解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实施阅读期间无法避免地会碰到部分问题,此时,教师就应增强与学生进行交谈,把握其实施阅读的状况及进展,探究学生自身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产生了错误与否。而对部分内涵充实但是对学生而言过于繁杂的内容,教师就应引领学生一同开展阅读,借助多媒体一类辅助方法以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比如,教师在对《荷花》这一文章实施教授期间,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及内涵,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一类方法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去网络内下载部分与荷花有关的图片及小视频、小文章等给学生进行展现,以让学生更易把握文章本身的情感,并凸显出其中的重难点。而对于某部分语段,还能够裁取各式影视片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文章内关键的观点、具备教育价值的理念,或是部分写作方式及技能,教师均能够借助多媒体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把握其内的关键点,使学生在对文章实施探究期间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述出自身的想法。如此,不单使学生把握了文章内部的关键点,还增强了其相应的表述技能及阅读技能。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本教育这一观念应用到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实施阅读教学应着眼在将学生当作主导以实施教学,教师不单应给学生予以阅读条件及阅读空间,还应激励学生学会独立思索,勇于表述出自己的观念,对自身所喜爱的作品应尽力达成情感方面的共鸣,以提升阅读成效。同时,对学生自身获得的成就,教师应多予以激励,使学生不单可以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还可以更具自信心,并凭借最优的状态加入至阅读内,逐步增强自身的表述技能,以促使小学阶段的语文有关阅读教学获得更为长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23-24.

  [2]胡洁.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xx,(7):123.

  [3]柴军应.本教育思想内涵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xx,(10):6-8.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4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

  人的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是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固的性质。我们对这“稳固的性质”的判断,以适应环境和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主要标志,是对人的适应环境、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潜在能力作用的量度。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

  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一个是上位概念,一个是下位概念。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人的素质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纲要”中指出的素质教育目标,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发掘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应试教育只强调适应学科要求,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是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高分低能”弊病的一种概括。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凝聚力强、覆盖面大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

  所谓语文素质,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交际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具体地说,语文素质有五个方面:

  1.语文基础素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2.语文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3.语文技能素质——听、说、读、写能力;

  4.语文道德素质;

  5.语文审美能力。语文素质教育,不只是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书(写字)能力训练。知识和技能只是素质的外在形式,素质教育有更丰富的内涵,是深层的教育,是根本。

  语文素质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认识、情意、操作诸因素的统一,语文素质各要素的和谐发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单项指标,也不是几个单项指标的简单相加,是一种综合效应,综合整体水平。

  三、小语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础,为此,在语文教学中——

  1.明确认识学科性质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强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

  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讲:“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5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方式,小学语文素材中有广阔的德育知识。小学语文老师们的教学工作不能单纯培养小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们的德育素养。在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们活泼主动地发展德智体美的素养。本文笔者在结合具体实例的基础上探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育目标,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保证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当下的小学教育工作,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更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地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初步探究。

  1分析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教学工作都是始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深度地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有效进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深入专研教材内容,分析德育资源,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着德育教育,运用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符合现实的德育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就体现了浓厚的德育教育。课本讲述的是一个外国的小故事,在圣诞节的前夜,一名叫保罗的男人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苦的小男孩,在一晚上的短暂相处中,贫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都强烈地把保罗的心灵予以震撼,让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的高尚品质。老师在此堂课中运用教材的具体语言资料,让学生们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激起学生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教学完成后,老师带领学生讨论这样的话题:你想成为课本中的哪一位主人公,是哥哥还是弟弟或者是保罗呢?在这样的活动下,学生们没有仅仅停留在课本的书面知识中,而是联系到了他们的生活,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把“爱”和“给予”深深地埋在心中,并进行传播,这样就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2情景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情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感。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出具体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们在情景中自然地获得道德教育。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小学课本《桂林山水》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们在多媒体教学工具上,展现出桂林山水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进行真情实意的讲解,使得学生们在欣赏优美的风光中更深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小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高尚价值观。

  3生字学习融合德育教育

  生字的学习是小学阶段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教师们在带领学生们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德育教育,学生一边识字一边接受道德教育。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构造特点鲜明。教师们依据汉字的特点,在授课中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构造方式,发现汉字和高尚思想的关系,把汉字教学工作和德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例如,在讲解汉字“敬”时,教师对敬进行组词,尊敬,敬爱,敬奉,并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用句子让学生理解敬的含义。敬:以攴促之言行真善美(茍),慎言也。现代汉语解释为:(1)表尊重,有礼貌地对待。(2)表示敬意的礼物。(3)有礼貌地送上去。(4)谨慎,不怠慢。这些表示了中国的传统美德礼貌,在词句的运用中传达了礼仪知识,渗透出德育教育,无形中培育了小学生的高尚思想品德行为。

  4课文朗读中,感受德育教育

  语文课文中的内容有着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中也包括多样的德育思想。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朗读课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置身在作者的感情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德育思想。例如《白杨》这篇文章通过爸爸和孩子们的对话,表达出对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之情。又如《挑山工》这篇文章表达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精神都可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深深的体会,继而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对他人关爱、缺乏奉献、意志薄弱的缺点改正过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品格、关爱他人的品德。

  5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不单单在课内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执行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举行有娱乐趣味、多种多样、吸引力大的课外兴趣活动,带领学生把习得的语文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促使文化素养得到升华,道德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例如,在完成语文课文《一个苹果》的基本教学任务后,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其它的课外活动,第一,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一些类似的课外读本,第二,布置一些以“爱”为主体的小板报或者阅读活动,第三,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第四,带领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摄影展览、美术书法展览等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意识,实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6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这一教学工作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新课改的发展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师们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实现传授知识和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进而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德育教育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6

  摘要: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师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教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本文主要对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地探究。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反思,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经过对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分析笔者发现,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受到表扬和鼓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要运用激励教育进行教学,进而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一、利用语言激励学生

  语言是一门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在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会和学生进行互动,这就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例如:在讲解《爬山虎的脚》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次对文章的某些片段进行朗读。等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对他们的朗读进行评价,如非常好、感情很丰富、不错、很棒等,通过这样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而榜样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产生影响,其具有春风化雨的力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榜样激励法进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为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例如:在讲解《爬天都峰》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运用榜样激励法进行教学。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都爬过哪些山,并且在爬山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有的学生说:“我和父母一起去过阿尔山森林生态旅游区,我见过阿尔山,但没有爬过。”有的学生说:“我爬过大黑山,其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南,燕山山脉努鲁尔虎山中东部,有大小山头近百座。我只爬了一半就没力气了。”有的学生说:“我爬上过大青山。在中途我休息过很多次,也有很多次想要放弃,不过我都坚持下来了。”教师可以让登上过山顶的学生具体讲解一下自己的攀登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登山的艰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对登上过山顶的学生进行表扬。本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去爬天都峰,在路上偶遇了一位老爷爷,在相互鼓励中三个人都爬上了天都峰。本篇文章中,作者和老爷爷互为彼此的榜样,进而二人都登上了峰顶,通过对本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三、开展多样的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语文相关的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基本每篇文章中都会有一些陌生的字,因此在讲解完几节课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开展一次字词记忆比赛,这样可以使他们在比赛中巩固自己学到的字词。阅读和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和写作比赛,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朗诵水平和写作水平,可以使他们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比赛就会有输赢,因此教师要对获胜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扬,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进行比赛。为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感受,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差异化的比赛,如字词记忆比赛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进而保证小组成员之间的能力基本一致,这样可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比赛中。例如:在学完《窃读记》《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这四篇文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字词记忆比赛。在比赛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这四篇文章中有一些较难的字,如腋、辘、婪、豫、趟等。在字词记忆比赛中,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小组,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醒;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小组,教师要让严格地遵守比赛的规则。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结合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法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教师可以运用榜样激励法对学生进行激励;教师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激励。

  参考文献:

  [1]柳德明.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6-7.

  [2]杨树秀.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6-7.

  [3]安艳玲.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妇女旬刊,2014(3):182-182.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7

  一、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1.美词美句的点缀美

  语文课本中到处都是优美的文章,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从细节入手,注重美词美句的品读,从细微处理解整篇文章,升华情感。带领学生多读,体会作者词句运用的精妙之处,欣赏语言文字的优美,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其入情入境,达到情感的陶冶。使学生在品读词句中发现美、创造美、升华美,借助词句,在课本中领悟生活态度,规范自己的思想品行、言谈举止。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词中,短短几句话,就将离别的千万种愁绪通过环境气氛的熏陶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瞬间体味出了朋友之间的浓浓情意,了解到了人世间还有这么一种美妙的情境,悄然中达到读诗怡情的效果;通过《桂林山水》中的优美词句,带领学生走进想象地带,感受山水画卷般的美好,净化心灵,领悟祖国的大好河山;等等。在小学这个初级阶段启发学生的审美情操,带给他们思想上的启蒙,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2.散文式的情感启发

  美词美句就像学习中的线,要想将美育发挥到极处,还需要散文式的情感启发,体味学习中的面。散文式的文章讲究的是形散而神不散,塑造的是整体的情感意境,在学生面前塑造出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多面体,指引学生的情感向纵深处发展。另一方面重要的是,它有着单纯的美词美句所不具备的古朴风格,如果说美词美句是在天上飞的,那么散文式教学就是在地上走的,贵在“接地气”,培养学生务实、实事求是的朴素精神,是帮助学生在武装精良之后学会走路,会走路才能到达目的地。

  3.诗词朗诵的亲身体验

  利用教材之便,带领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诗歌的设置为我们美育教学提供了实践的场地,可以利用诗歌本身的特点,进行诵读比赛。只有情绪饱满了,学生才能在比赛中名列前茅。利用比赛的名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要想取胜,就得多读、会读,为了争取好的成绩,于是很多学生都付诸行动,无形中就将诗歌读了个透彻,丰满了情绪,诗词本身的生涩难懂也悄然消失。以生动有趣的竞争形式,隐性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诗歌,消除了往常诗歌学习的障碍。因为诗歌在情感领域是最纯洁、最原始的文学形式,所以,当学生对其理解透彻的时候也就顺势体验了一把原生态,感受了纯洁的极致。于是,美育教育真正地美到了骨子里。

  二、重视训练,完善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审美创造力。要想将美育教育发挥得更完善,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走出语文,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真正地走进语文。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施展空间,将他们从课本中解放出来,带领他们去真正地施展自己的拳脚,这就需要借助训练来发挥作用了。因为只有在训练中,他们才能找到自身隐形的弊端,对症下药,从而完善自己。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课文的学习,根据班级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展开各种训练,带领他们进行创造美的活动。如,写作练习,可以是仿写,可以是续写。趁热打铁,将学生的美学意识进行锻炼,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完善地把握美、认识美,将审美情趣进行升华。

  三、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好意识与能力的双向互动,将美育进行渗透。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展示美、欣赏美的过程,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学生实现由内而外的人格升华,实现审美教育由线到面再到体的完善。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8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科目,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发挥语文教学美育功能的几点有效措施。

  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进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的主要学科,承担着很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是抓好小学基础教育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意识、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审美教育模式,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使学生树立审美意识的关键。人类立足社会,除了要具备必要的知识理论外,还要具备全面的能力与技能。教育不仅要提高人的知识掌握能力,更要锻炼人的思维,促进人的社会属性形成,提高对世界的认知,进而提升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创造生活、享受生活是人们的终极追求,在这其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审美教育,是通过美的事物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欣赏,进而提高学生的智力教育与德育教育。追求美和欣赏美是每个人的权力,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学生的工具,而应该立足于培养人的思维和能力,开发学生智能、陶冶情感,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在成人后学会创造生活享受生活,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从不缺乏美好的事物,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拥有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美学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美和观察美,培养学生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渗透审美教育的内容,将语文的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契合素质教育对于小学教育的要求。通过审美教育,学生逐渐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和自己周遭的一切,确立正确的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逐步掌握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文化修养。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不可忽视的一项教育工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路径研究

  1、转变观念,提高学校对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重视目前,小学语文教育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部分小学学校不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认为其对学生能力的提高的作用不大,语文教学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内容刻板,形式不够灵活,教师灌输知识是常采用的方式,一味的知识灌输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反而使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所下降。当务之急小学学校和教师要转变观念,将审美教育提到重要的位置,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应用性,进而促进小学生发现语文学科的魅力,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2、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语文美育教学质量针对语文的具体教学,教师要创设情境,形象生动地进行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活泼好动,如何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舒适的氛围内学习,提高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境,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现力;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语文课文或古诗中存在的美的意象进行分析和讨论,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善于发现美和形容美,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审美教育的效果现在交易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教学中很广泛,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长春版语文教材中《在冬天里》、《春天来了》等课文,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大屏幕播放关于冬天与春天景色的图片,将文章中美丽景象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发现其蕴藏的美感,并鼓励学生用语言形容那种美感,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

  4、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有效利用社会环境因素,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小学教育阶段扮演的角色对于小学生教育来说是不可忽视的,除了在学校教师加强语文审美教育以外,家长要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例如长春版语文教材中《家》、《快乐地玩》、《过年》、《赶集》等课文的学习,家长就可以充分参与进来,与孩子加强沟通,带孩子体验文中提到的事情,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锻炼学生的美学思维,为其逐步形成文学鉴赏力和美学知识打下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小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在强化审美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萍.审美教育应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J].考试(教研),20xx(04).

  [2]高红梅.探讨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xx(19).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9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基本原则 创新策略

  论文摘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小学语文学科也不例外。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小学老师提高语文教学策略有重要意义。尽管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些问题学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小学既是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的兴趣,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适时地作出调整,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营造生动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加强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2、坚持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大都非常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会学习死知识,而无法将学到的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强大魅力,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3、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使学生的管理者,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挥,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现代教育应该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改进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1、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秉承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例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了学生课堂参与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了主体地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大家进行讨论学习,这是区别于学生个体学习的集体学习方式。

  2、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了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原来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相融合,使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地改善了语文教学的环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3、采用提问式与鼓励式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问式的教学策略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合理地设置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并且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能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解。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欣赏。赏识与鼓励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导致成功,而抱怨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导致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抱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和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激发其创新兴趣,发散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从而更加有效开展创新教学。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小学老师提高语文教学策略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些问题学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房贞政. 更新教育观念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xx(S1)

  [2] 段昌杰.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点滴体会[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xx(12)

  [3] 齐书红.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 20xx(13)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10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语文课当作只是进行语文教与学的课,它同时还担负着思想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任务。因此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培养能力,从而使学生以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有“情”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语文。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语文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

  著名作家冰心讲过:“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亲相爱的'朋友。”要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朋友。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主要以交际为主,如果学生不敢或者不愿开口讲,哪怕考试的分数再高,我想这个老师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老师。为了能使学生敢于开口、愿意开口,教师应对他们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多和学生在一起谈心交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二、优化心理状态,使学生感到有“功”

  所谓心理状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基础上所产生的相对稳定而又尚未形成品质特征的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方式。“求成功”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即使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会使小学生感到愉快,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学业取得进步时,教师对学生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光荣,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可以激发学习成功的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对问题回答得好的学生说“你真棒”、“好样的”等,有时还可借助同学们的掌声进行鼓励,对于回答得不好的学生说“再努力,相信你一定行”等。学生听到这些肯定和赞扬的声音,就会洋溢在欢乐之中,他们的大脑皮层就会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学习兴趣也就会有效地激发出来。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回答不出来的问题,老师不能加以批评,特别是对学习上不是很好的学生更不能如此,因为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那些学生对学习更不感兴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应该给学生们更多的鼓励,对他们在学习上的错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课上用浅显的语言和他们交谈,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产生成就感,这样才会有更进一步的学习动力。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有“味”

  在教学内容上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形式上力求新颖多样,以满足学生新奇感的心理要求。如通过集中识词,让学生从已感知的语言材料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发现读音规律,再将读音规律运用于单词的记忆中,使学生感到单词并不难记,激发学生取得成功的动机,同时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从而提高了成功的机率。又如,通过不断变化教学手段――有时引导学生做游戏,有时引导学生进行竞赛,有时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脑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充分发挥优势机体的潜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滋味是非常好的。

  四、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有“用”

  五、运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使学生感到有“礼”

  小学的语文特别注重口语交际,因此,它不可能像语文数学那样,很多地依赖书面考试的分数来评定学生的水平。为此,教师应在学习评价上力求形式多样,通过不同层面的考察,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开学初,我就提出了三种平常语文测试的方法:第一种是观察学生,平时的朗读和平时的作业(这是针对品学兼优、口语好并且胆子大的学生提出来的);第二种是教师选定考试的内容,学生自由找同伴表演给老师看,平时书上的朗读作为加分项(这是针对语文水平还可以、胆子较小一点的学生提出来的);第三种是教师选定考试的内容(书上的内容)表演给学生看或者朗读给学生听(这是针对大部分学生提出来的)。当然,第一种的分数要高一点,第二种稍微低点,以此类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三种同时进行,教师过一个星期评价一次,选择最好的一种给学生打分。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很受尊重,教师对待自己是非常有礼貌的,连考试都可以让自己选。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11

  素质教育是针对中小学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而提出的教育口号,主要是为了扭转当前的教育方向,其着眼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加强基础教育的改革,而语文素养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是最为核心的,需要加强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工作。

  一、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分析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在国家制定的《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对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应积极促进教学的改革,转变人才培养的模式,由当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变。素质教育是指以人和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和主体精神,以培养人的健全的个性为基本特征,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的教育模式,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就是重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将其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活动,“对人的培养”是其根本属性,而素质教育是专门针对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缺陷提出的,是新世纪里中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及最终归宿。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学科,在义务教育的推行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为语文教育的功能和任务在于既要发展本国的语言,又须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以及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陶冶个人情操。

  语文教育的各个要素与培养人的素质间联系密切,以基础教育的角度分析,社会需要的人才品格素质的决定因素之一便是语文素质,语文是一门最为基础的工具学科,其中含有丰富的知识和情感陶冶的方法。需要明确的是,小学语文具有的特点包括了基础性、社会性、知识性、综合性,全面正确地掌握理解语文教育的特点性质,是教好语文课程,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

  国家提出素质教育,能够充分端正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思想,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和学校干部的全面建设,也保证了学校区域性教学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因此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东风下,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进行深化推进。

  二、深化推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改革

  (一)强化基础教育阶段“大语文”教学观,建立素质教育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施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重新树立合理的教学思想。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需建立起全新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以及教育观念,坚持贯彻“教与学的始终统一”,在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做人处事以及学习生活的正确方法,通过对不同学生个性的充分了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帮助学生获得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大语文”教育观念。

  “大语文”的教育观是指充分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在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进行以课外练笔或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听广播、收看科教节目等,举行不同校园、不同学科的以中文为基本工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大语文”教育观的目的就在于打破以往将语文纯粹的课堂教学与语文整体教学对等的观念,重新建构一个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及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为辅助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大语文”教育教学观,可以灵活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实现素质教育。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结构是以语文的课堂教学为主体,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外活动能够使小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和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快速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读听写的技能,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合理恰当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不固定的,是丰富多样的,通常有讲故事、辩论、朗诵、办黑板报、手抄报等比赛以及读书笔记、作文、书法的优秀作品的展览参观等活动,举行这些活动时要体现它的创造性、新颖性以及趣味性、实践性、自主性。

  语文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参加活动时的指导示范作用,耐心向学生教授学习的方法,并大胆让学生自主参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诗歌朗诵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进行比赛,无论是全文还是片段的朗诵,都应给学生提出吐字清晰、读准字音、把握阅读节奏及语调、带感情朗诵等要求,教师做好示范作用,这样多举行类似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领悟课文中的表达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结语

  素质教育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更是振兴民族的关键,作为人才培养的起步阶段,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呼唤素质教育,而二者的结合,是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旭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xx.

  [2] 肖之凤.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浅议[J].科教文汇,20xx.

  [3] 伍艳珍.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xx.

  [4] 蒲慧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J].新一代(下半月),20xx.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12

  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实施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教育机构的关注。小学生的成长除了重视学习成绩以外,还应该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国家和教育机构不断呼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尤其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二)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小学时期是学生各方面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小学时期正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阶段,学生的性格怎样并不是由先天决定的,而是后天培养的,那么要使小学生今后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就要充分重视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德育教育体现在情境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都会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而课堂情境的创设恰好以真实化的情感介绍与感知,让学生获得了真实且深刻的体会。一方面,教师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问题的思考过程中,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课本,还更深入地体会了此种思想感情的时代背景,进而对目前的社会生活有了更全面地理解与感知。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一定的生活情境描绘、多媒体情境、课堂表演情境等方法让学生在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知作者的伟大与无私,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生命的价值。

  (二)从识字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

  在识字教学中,只要教师掌握到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便能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可根据汉字的结构、笔画、形体等特点来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婆”字时,教师可以故意将“婆”字下面那个“女”字横写得短一点,让学生感到下面那个“女”字好像被压着一样。并写一个规范的“婆”字,让学生进行比较,看两个字有什么不同,经过学生比较后,很容易看出,“婆”字是否规范好看,关键就在于下面那个“女”字“,女”字一横要长,才能将上面“波”字托住,才能站得稳。由此,为学生点拔,汉字由两三个字便可以组成一个新字,跟我们每个人的家庭一个道理,只有在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和相互谦让的环境下,家庭才会和谐。

  (三)写作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有机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通过作文教学可抒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并引导学生正确分辨真、善、美。鲁迅先生曾说:写作虽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文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在写作过程中不但要讲究语言技巧和语言素质,还要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其次,在作文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可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家、关心社会。同时还可利用写日记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说真话、记实事,引导学生求真求实的精神,这样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四)语文课外活动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不但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意识的熏陶,对于语文课外活动的设计要结合小学生阶段的特点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正面、积极向上的活动例子,以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例如可开展一些成功人士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语文课外活动,以这样的方式渗透德育教育,能有机将语文能力训练与德育培养相结合起来。使德育教育能活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

  (五)德育教育体现在言传身教中

  自古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说法,意思是说教师不仅要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具有过硬的水平,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这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受到言传身教的影响,提高道德水平。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发挥良好的人文修养的魅力,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因此,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体现在教师的言传身教当中。为了更好地在言传身教中实施德育教育,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教师要为人师表,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强维护,为学生树立榜样;第二,教师要运用积极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打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第三,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并积极关心成绩较差的学生,避免在公共场合提出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四,教师的穿着要大方得体,言谈举止要体现良好的人文修养,不说不道德的话,不做不道德的行为,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样子;第五,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的引导作用,细心挖掘德育教育与学科的结合之处,抓好时机实施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三、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思想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尽量将德育教育充分体现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学生在提高语言文化水平的同时,享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形成健康高尚的良好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13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只有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够确保设计出来的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生本教育”围绕的核心。究竟该如何进行学生生活学习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发挥出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这应当是首先需解决的问题。我们经过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认为,应当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生活实际

  如在讲授《四季》这一篇课文时,我首先会要求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认识四季的?喜欢春天、夏天、秋天,还是冬天?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四季的认识都是通过课本或从电视节目,而对于抽象的一些夏天的风与秋天的风有什么不同,为何秋天叶子要变黄等都没有形成基本的概念。随后我将班级学生组织起来,带领学生在校园操场上以及后花园实地进行观察,在情景式教学模式的构造下,帮助他们对四季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专题式地开展情景式教学活动

  教师需要时时对学生的语文接受情况进行了解,对于那些具有较强复合性的知识点,应当在结合语文教材的情况下通过其他渠道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源,诸如:在多媒体工具的应用下,以视频或音乐等形式传输知识内容,对于这样一种形式我们称其为是一种有针对性地展开专题式教学的活动。

  (三)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知识掌握的进度

  只有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了解,才能够以他们为中心进行语文教学情境的.创建,也只有从学生实际知识掌握的情况出发,才能够确保课堂节奏以及教学进度调整的有效性。

  二、在情景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应当高度尊重学生,尽可能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工作将学生无限的潜能激发出来,这有助于对他们学习的独立性进行培养,而这也是“生本教育”想要诠释的教学理念之一。通过小学语文情景式教学课堂对于“生本教育”理念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主要的内容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结合课堂内外,情景式课堂的良好创建

  比如在我们向学生教授《影子》这一篇课文时,首先会将教材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传达給学生,随后要求学生回家将相关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并在第二天的语文课堂上将自己运用的过程以及感受分享给其他同学,并针对精彩的分享内容进行情景重现。如有的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分享了自己在路灯下观察到的影子变化,有的学生分享的是影子是如何跟着月亮“走”的。不同的学生对于影子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他们得到的乐趣是相同的。通过这样的情景式教学方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学生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增强。

  (二)“以学定教”的坚持

  新课改要求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课堂的知识,还需要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进行引导,能够使学生通过一定的锻炼将学习方法领悟,将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探寻出来,从而具备一定主动性、自觉性的学习能力。如在教授《四季》这一课文时,我们首先会要求学生将自己书包里的衣服、文具以及其他物品等全部拿出来并摆放到课桌上,随后询问学生课桌上的东西能够划分成几种颜色,它们代表的是哪一个季节?此时学生们会给出不同的回答,紧接着我们便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一件一件地将物品选择出来,并记录在黑板上。待结束筛选以后,归类的物品达到了十多种。最后我们会引导学生将这十几种不同颜色的小物品归纳成几个大类,分别有绿色、蓝色、黄色以及白色等。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化抽象为具体”,更清晰地认识四季。

  (三)先学后教的坚持

  什么是“先学后教”,先学后教主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将学习目标确定出来,引导学生自行进行学习的思考探索和尝试。在这个引导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一直是观察者的角色,观察学生在整个自主学习中所显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弊端,随后再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进行有效的引导。比如在课堂上我们会根据课文需要展开一些有关于“四季知多少”的小竞赛,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各组轮流进行四季不同颜色以及特征的播报,并且各个组员之间会轮流进行,每个人都有播报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情境创建形式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助于知识点的牢固掌握。

  三、总结

  综上所述,除了上述的两个有效途径以外,学生主导性在课堂评价中的充分展现也是主要的途径之一。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引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并根据需要创建情境教学氛围,才能够在确保学生自身语文应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生本教育”这一理念在小学语文情景式课堂教学之中运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燕.基于现代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新课程导学,20xx(6).

  [2]史玲.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J].吉林教育,20xx(28).

  [3]韩闽娇.论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xx(67).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14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

  下面我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情况来谈谈它的魅力和优势。

  一、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三、巧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软件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在教口语交际《皮球掉进池塘了》时,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两幅图的内容,然后出示一幅空白的画面,同时放出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有了前面两幅说话的'内容作基础,又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四、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a)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使其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如《日月潭》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在教学时,我先用录象放日月潭的资料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边思考边观察:一是日月潭的位置;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及清晨和下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进行描述。描述后,再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描述的恰当、传神。最后指导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观察后的感受。通过教学活动,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的观察素质得以提高。

  b)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如《蛇月庄稼》是一篇用逻辑推理来探讨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科学短文。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理清蛇与庄稼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时,巧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巧妙地、一步一步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启发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多媒体具有全面性、创造性、超前性的独特功能,老师要充分利用其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的人才。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15

  摘要:

  小学语文学习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学习活动,语文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对未来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呼声的不断加大,人们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识字、背诵等机械学习上,认为语文学习应能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完善人格发展,语文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近年来,教育界提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加强语文人文性的培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美的一面,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语文知识,在摄入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拥有内在美。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用何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的美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审美教育

  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渗入,是近年来小学语文改革的内容之一,但由于老师专业水平的差异,对语文审美的把握各不相同,也缺乏相应的教学指导,很难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或者在实际教学中教难体现出语文的美感。特别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育中,老师过分强调记忆学习,重背诵、轻理解,重考试成绩,轻人文培养,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对语言美的感受性,语文审美能力的缺失无论对语文学习还是个人修养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在写作文时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可能就会不够精准、不够细腻,对景物的描写语句使用上可能就不够优美、用词匮乏。在个人修养上表现为言谈举止不够得体,内心浮躁,缺少一双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所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要认真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将审美教育渗透进去。

  1培养学生对语文美的感知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鲜活化”处理,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形象美、意境美。1.1感受语言之美语文课中的课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工具,教材中的散文、诗歌等各种文学载体无不蕴含着语言美,作者运用各种写作技巧使文章生动形象,通过文字形式向阅读者传达了自己的情感,老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语句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的美感,感受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让学生宛如置身其中,并通过品味学习,将这些美的元素转化为语文知识,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比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这篇散文时,老师先富有感情的示范朗读一遍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中优美的、喜爱的词句,并划出来,示范朗读一遍后请学生大声朗读一遍,在朗读过程中展开想象力根据作者的语句对课文情景展开想象,通过文字进行场景重建。有的学生说课文中将草塘比喻成大海,脑海中马上浮现碧波随着风翻滚,无边无际的景象,令人感觉心旷神怡;有的学生说作者在描写草塘的绿时使用了鲜绿、碧绿、墨绿等词汇,让人感受到草塘颜色的变化之美,犹如置身于一幅绿色的画卷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细品,感受到了语言的动态美。1.2感受形象之美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在于它的形象性,用于语言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让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起来,同时文章中所塑造的美好向上的形象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情操。比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一段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情景,其中对鲁迅动作的描写,“扶、蹲、半跪、拿、夹、洗、敷、扎”连用九个动作,刻画出鲁迅先生助人为乐的感人形象,而后又通过“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叹了口气”等动作表情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穷苦百姓的怜悯之情。课文通过对鲁迅高尚品质的形象刻画,让学生洗涤心灵,感受真善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的形象之美,老师可让学生模仿表演课文中的对话情境,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现出人物的表情、说话语气等,让学生有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

  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审美情感

  小学生因为相对缺乏生活和情感经验,仅通过文字描写往往较难感受到文章的美感,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提点,“投其所好”运用更多的'课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语言美有更直观的感受。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学习完《蒲公英》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对描写蒲公英使用的语句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相互引导、共同感受蒲公英的美。还可以通过绘画、唱歌、创编等延伸活动把抽象的语言美具象化,在学生的动手、动口的实践中将语言文字中的美更好的显现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3利用多媒体强化审美的渗透

  将教学内容高度还原化对强化审美渗透有着重要作用,老师可巧妙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复活”,重新注入生命,让学生在“有声、有色、会动”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对语言的审美能力。比如在学生《月光曲》时,中间穿插播放音乐《月光曲》,让学生在欣赏完后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所想象的场景,进行美的想象。

  4在生活中体现语文的美感

  在课堂中培养出来的审美能力最终要应用到生活中,反过来通过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也能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完《看雪》后,适逢碰上下雪天,老师就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体验课文中对下雪天的描写,打雪仗、堆雪人,感受雪的美态、感受作者对下雪天的美好的情感。总之,如何将审美教育和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相互渗透,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也是对语文老师的一大考验。老师要研究出更多的教学方法,利用更多元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对语文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绪,将语文的学科性和人文性进行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郁春华.以美启智,以美储备———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xx(12).

  [2]朱鹏飞.让美与语文教学相依相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学生之友(小学版),20xx(3).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语文教学论文10-08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10-12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04-01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05-16

小学语文中的感恩教育教学论文09-30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思路教育论文10-06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育论文10-08

教育教学语文论文10-0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