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时间:2024-05-24 09:26:59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合集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素质教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合集15篇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1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得到快速转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在素质教育视角下如何构建高效体育课堂,以供参考。素质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体育是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它能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素质教育的视角下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体育教师关注的重点,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革新体育教学理念

  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后果,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实处。例如;体育课,我们不再是传统的跑步体育教学,而是采用游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明白体育课不仅为了锻炼身体,更加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团结协作、动手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更新,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时代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不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分寸,要以自己的德行来教育学生,在发现学生错误时必须指出来,但是不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也会因为讨厌某位教师而不再学习,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民主化,要与学生平等,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发现某位学生在课堂喧哗时,我们不能采用斥责的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同学面前失去了颜面,老师应当考虑学生的心情和处境,双方互相体谅,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会越来越好的,学生的素质也会越来越高。

  二、把握体育学科特点

  体育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设立的课程,但是由于落实不到位,在体育课上,我们经常看见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聊天,根本没有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新课改以后,要求不仅仅是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更为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团结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不但智商要提高,更要提高我们的情商,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例如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迎面接力赛。目的发展速度,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准备场地一块,接力棒若干。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队再分成两组,相距30米,面对面成纵队站立,一组排头持棒站在起跑线后。教师发令后,排头迅速起跑,将棒交给本队另一组排头,然后站到排尾,依次进行,每人都跑完一次,先跑完的队为优胜。规则接棒时不得越出限制线。棒必须交到手中,不得抛接,掉棒时由本人拾起。这个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集体主意精神,并且让学生学会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提醒体育教学时,我们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更多的知识。例如: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应当难易适中,否则学生难以接受;要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课时适当加入小游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与学生的身体素质相符合,不要进行太大强力的运动,否则学生吃不消的,反而损坏了学生的身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目的为核心,我们引入游戏只是为了使我们更好实践教学目的,不能加入游戏,因为玩乐而忘记了教学目的。一切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积极落实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同学,了解每位同学的个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个击破,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位同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同,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方案,使同学们全面发展,不让任何一位同学掉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针对理解能力差的同学,教师可以采用课前预习作业的形式,使学生提前复习,在教师讲课时同学就容易理解的多了;或者针对活泼好动的学生,在课堂上活泼好动被称为“小动作做”,教师教学游戏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但没有了批评,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在针对性格喜欢静的同学,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影片、详细的资料等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共同进步,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课改的目的,避免学生畸形发展,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教师应当用其德行来培养和熏陶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2

  素质教育原则之一。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发展;又承认学生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多种不同教育措施,这一教育措施就是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课程的要求。

  学生需要自主的学习,使自己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需要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加上教师鼓励竞争,并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发学生内动力。同时,教师一方面重点辅导了中下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要批评学生,学生心理平衡了,心情愉快了,有利于促进中下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上等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学生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向知识的新领域迈进,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有利于上等生的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厌学现象的产生。

  在教学的实践总结中,我认为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一、学生分层

  了解学生,是使教学活动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更为有效,从而是大面积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学习技巧,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知识面、日常生活情况,对集体,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前期调查和测试工作。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体能、心理、学科成绩、在校表现、在家表现及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而这不同层次小组的学生不是长期固定的,而是可升级(没有降级)。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组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二、备课分层

  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达到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 ,又兼顾"提优" 、"补差" ,使教师在教学的各個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针对新授与练习中的反馈信息作适当处理,对普遍存薄弱点或个别不及矫正的问题进行补救,将本节课所学内容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分好、中、差三类学生的要求。对优生,设计一些基础题让他们完成,并让他们探索思考拨尖题;对差生,诊断他们学习本课中的疑难,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让他们完成基础题;对中等生,要求他们自我复习巩固,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

  这样,我们就能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视线之中,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分层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课程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四、作业分层

  作业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拨尖题。向好、中、差三组学生布置三种作业,并采取三种作业批改方式,"差组"--放缓题 + 基础题,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纠正;"中组"——基础题 + 提高题,全部批改;"好组"——基础题 + 拨尖题,只批改革1 - 2本,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组长检查。在分层练习中,我们应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从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通过阶段考核,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个别辅导,绝不降级。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而对这样的个别学生,切忌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3

  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学生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当前社会对学生培养的需要。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的主题,和新课程改革的总的基调,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在小学教育中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传统的中国小学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知识认知和记忆力培养、文章背诵、认字、识数、阅读、写作等基础文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小学生的知识学习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因此,要在小学教育中践行素质教育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自然知识等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实现离不开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观察。因此,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建立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体系,将素质教育全面渗透至小学教育中对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普遍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少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因此,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都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开放思维的闸门;课堂上通过创设矛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通过猜想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和面对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通过创造情境化的问题设置,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兴趣,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总之,在小学教育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素质教育的需要,革新传统的说教式课堂教育模式,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情感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以及其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方式才能使素质教育能够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实现。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4

  新课程改革改善了传统教育方法的枯燥和落后,为学生开辟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素质教育的提出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尊重他们不同的个性和潜力。小学教育是学生奠定基础和养成习惯的重要时期。它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的灯塔。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积极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教育和文化熏陶。

  一、素质教育下小学高效语文课堂建设的必要性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整个教学生涯的开始。汉语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其他学科的辅助学习能力都需要学好汉语。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学好汉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小学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仅是对尊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回应,也希望学生能够重视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从小成为合格的中国文化接班人。

  二、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因素

  (一)课前准备应足以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尊重学生。为了真正建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转变观念,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例如,四年级有一篇课文“诚实和信任”。在谈论这篇课文之前,老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诚实和信任”,“为什么要诚实和信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实现诚实和信任”这对无知的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一篇课文或一个故事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远不如个人实践的印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通过课文中主人公的故事,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符合这种社会状况的诚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他们不仅要获得正确的诚实和信任,还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陷入危险。这种教育是立体的、有思想的,为学生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

  (二)教学方法要丰富,营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很年轻,他们的耐心和接受能力有限。要真正建设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一堂语文课富有感染力和激情。这就要求教师提前了解课堂上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当学习课文“让我们摇摆双桨”时,我们可以用歌曲代替,让学生从阅读课文变成“唱课文”。学生们的兴趣很容易被一首熟悉的歌曲点燃,然后老师们趁热打铁。结合相关图片,我们可以为学生解读歌曲(文本)中的意境,寓教于乐。学生们会更加活跃。另一个例子是学习课文“春联”。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从他们家和邻居那里抄对联。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讨论对联,让学生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春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中文知识一直在变化。无论是古诗的山流水,散文的解说,还是生动有趣的寓言,每一个中国阶级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小王国”。优秀高效的课堂是学生打开文学宝库的金钥匙。建设一个充满激情和趣味的小学语文课堂,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建设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需要新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听和说,学习过程的实际操作较少,教师工作量大,但效果不高。为了真正建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应该始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学会恰当地“放手”,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自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预习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都会问一些关于新课程的问题。学生自己阅读和发现问题的过程将逐渐形成习惯和良性循环。这种教学理念被称为“先学习,后指导,问题评价”。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回答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总体掌握情况和重点难点安排相应的练习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这种教学理念似乎是“不可靠的”,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新概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掌握情况“进行分层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教育应该更加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它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面对和处理他们遇到的情况。它是教学不断正确改革和良好发展的最好体现。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5

  摘要: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已经被教育部门列为重中之重,改革成效亦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浅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素质教育以其宏远的社会意义得到广泛重视,它不局限于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同时也为教育事业提供了实践标准。素质教育是许多学科教育的综合,而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则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本文分别从以下几点概述。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或改革在推行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关键条件,即前提。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个时候的小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基础知识薄弱,好动贪玩。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学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稳固学生的基础。具体而言,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较为熟悉,充分开发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只有教师能够充分重视,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之后才能更好地进一步挖掘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得到教育界、教学教研工作者的普遍认可,但是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及相关策略依然需要我们不断挖掘,不断创新。教师自身应该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公告栏、班级的黑板报以及班会等集体活动中宣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念,加强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意识。

  (一)小学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关于“人文素养”这一概念的外延是相当广泛的。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人文素养的栽培可以简单理解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独立人格的培养。例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17章节《世界多美呀》中,在指导学生识字读音之后,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作品无疑是作者的所见所想。该文的作者一定有一双热爱大自然的眼睛,鼓励学生发现美,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在二年级下册第10课《沉香救母》,为学生挖掘沉香救母神话故事的起源,带领学生深入体会“沉香”这个孩子对母亲的爱,也侧面印证母爱的伟大。为学生树立“孝”的标杆,也为学生点明“爱”在这个世界上的重要意义。小学阶段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从教育教学层面来讲,人文素养的栽培也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素材,避免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

  (二)小学语文道德素质的栽培

  道德区别于法律,没有明确的规范与界定。道德是一个人为自己树立的准则。针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教师应该给予充分重视,为学生树立严格的标准,明确区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课中,文中的二小放牛郎为了村庄的乡亲,其引申意义是为了中国同胞,欺骗了敌人而丢掉了性命,这是对爱国主义情怀的歌颂。语文教师在以爱国主义精神为起点的道德上的情感教育,将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深远意义。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正面人物的道德素质,对于反面人物的低劣道德行为应该明确表达不满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

  (三)小学语文心理素质的栽培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内在要求。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该有的水平得不到发挥,就像破了一个角的'水桶,留不住水。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许并不高,但是就目前中高考现况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现况而言,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以及学会正确的减压方法都是有意义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以三年级上册的《卧薪尝胆》为例,文中的勾践在会稽一战中一败涂地,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忍辱负重,默默积蓄力量。终于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战胜了吴国。看似一篇很简单的文章,其中蕴含的思想正是当代人需要继承的。以各种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学生为例,告诫学生不要轻言放弃,失败是成功之母。关于小学语文教育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并不能操之过急,心理本身是以不外露的形式影响一个人,有意识地点明课文中积极地处理问题应该有的心理,对于学生的影响就已经很长远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观念是很难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养、道德素养以及心理素质等精神内涵的。

  参考文献:

  [1]王申有.小学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春岁月,20xx(19).

  [2]唐敏.浅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20xx(2).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6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已被赋予新的使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对素质教育的实质引起高度的重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师生角色,充分凸显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现状,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想因素;年龄特征

  在新时代下,“放羊式”“鸭填式”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的客观要求,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新课标背景下,需要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进程,转变教师已有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从小学语文学科性质、教学目的来说,开展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拥有健全的人格,更好地学习、成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被提出新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注重学生的感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埋下伏笔。就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不仅是我们的母语,也是学生学好众多学科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注重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的重要性。而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各种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主动学习学科知识,使他们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二是更加注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感会有所波动,如果是消极被动的情感波动,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使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情感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客观地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更好地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1.挖掘语文教材蕴含的思想因素

  语文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思想素质元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

  (1)借助情感目标来挖掘

  以“桂林山水”为例,整篇文章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秀丽多姿的画卷,充分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特别之处,从字里行间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愉快。而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思想素质因素,比如,审美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的过程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特别之处,它具有的独特美,并充分利用课文已有的思想性,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一种健康的心态去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受到美的感染、熏陶,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2)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挖掘

  儿童的认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逐渐提高的,在挖掘教材具有的思想素质时,需要全面考虑学生已有的接受能力。就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挖掘已有的思想因素。以“倔强的小红军”为例,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体会小红军具有的可贵精神,“自我牺牲、互相关爱”的精神,培养学生更多的优秀品质。

  2.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把新课标中提出的各种新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比如,情境教学法、导读教学法。以此为基础,要勇于突破,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优化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凸显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扮演好双重身份,即“引导者、参与者”等,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要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时间进行自学、读书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利用已有的教学方法,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变语文教学已有的现状,通过强化朗读训练、发展学生智能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不断推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刘兴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xx(3):56.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7

  摘 要:体育素质教育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以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学的开放性与活动性为发展学生主体性人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了客观条件。这就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法的使用上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体育。体育教学应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来体观这一要求。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发展对策

  体育教学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体育教师最本质的工作。只有上好体育课,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使每个学生受到应有的体育教育,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也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一、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开始了教育的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以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表明,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可以通过体育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首先把教学氛围变宽松和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教师多充分地提倍学生,敢于把“权”放给学生,自己多由过去的“主演”变为“导演”,这样学生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也才能真正在体育课中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应当清楚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技能技术的形成,主要是以实践中练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心理素质方面的能力:主要指竞争志力,创造力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力;体育素质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建设力量。耐力是敏柔韧性,“五自”能力:招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成针文炼,自成组织、自成管理、自成搭制、自成许价的能力,从而与终身体育轨,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蕴含关极其丰富的教育因素,有着生动的内容。

  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的这一重要特征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当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和体育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求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功能,进行学科渗透,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的提高。一些学校中为了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抓住了一些体育尖子生,而忽视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结果是,比赛成绩还可以, 达标考试项项红的问题。其实,体育竞技的本体就是在普及中提高,如果普及搞好了,那么提高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渐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不断提高了全体的体育质量。

  四、体育教学中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传统教育认为体育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运动技巧, 并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过分要求学生对动作的练习。同时在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教学军事化,出现了大批教官式的体育教师。 忽视了在体育方面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一大批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在中小学存在着教材单一,不适应学生年龄个性特点的弊端, 许多教师存在着一个教案几堂课,一个教材许多年级的情况。而在基层, 由于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许多学校还存在放羊式的教学。 这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尝试:体育课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体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上体育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让学生自由练习,学生爱怎么练就怎么练,甚至于回到原有的“放羊式”的教学当中去。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在许多的练习方法上还有问题,如果放之任之。就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在一定范围内还将发挥作用。学生的主体活动应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科学组织下开展的。学生的主体归根结底,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五、培养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思想。

  学校体育要引进终身体育的思想,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体育理想,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忽视了体育的社会功能,造成学校、学生轻视体育活动,出现学校很少开展或不开展体育活动的怪现象。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如何全学生以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姿势去迎接下一个世纪的挑战则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一个新的重点,面“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则为其解决提供了的新的思路。因此在小学的体育启蒙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一些班级性、全校性、校际性的体育活动,不断的向学生倡导这种思想。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体育。

  结束语: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教育因素以始至终像一条红线贯穿课的始终,只要我们屹透器材,研究教法,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轨,并不难实观。 体育是一门边缘学科,主与众学科相联系,除体育专是各种文化基础外,主还与文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相联系。体育教师特别应当在文学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谈自己在讲话中词汇丰富,准确简炼,生动形象,并丰富有幽默和号召力,这样才能大大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8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动力。小学美术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任,通过美术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前美术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教学目标单一等等,面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师通过美术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其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美术教学的内容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也有非常重大的作用,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思维较为活跃的时期,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虽然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仍然有不少学校忽略美术课程的教学,甚至挤占美术课程课时应用在其他科目。一些学校缺乏基本的美术老师,他们在观念上认为美术是可以人人都能教授的科目,落后的教学观念使得小学美术在小学阶段的整体水平普遍不高,不能起到通过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单一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单纯以考试分数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片面地教授美术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来增加美术活动,在课堂上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美术学科在整体小学学科当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只是单一地依靠考试科目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在整个民族的进步发展中扮演之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推动时代的发展,促进民族的进步。美术学科因为其独有的学科特性,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展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念,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让学生拥有鉴赏美的能力。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美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新鲜事物,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三、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教师转变教育教育观念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面,教师应该转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教师是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室应该积极地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当中。制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升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的美术教学当中。建立开放自由的课堂环境,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整个课堂当中,教师应该是课堂的引导者,积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美术教学当中,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注重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通过自己创新意识来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构建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显得沉寂死板,在这种课堂氛围上学生的思维容易被禁锢。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相互平等的,在美术教学中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加入到美术学习当中,鼓励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当中,活跃美术课堂氛围。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跳跃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去自主思考在美术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个体差异化,开展个性化教学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都不一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开展个性化教学。在设计美术教学内容时就是可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注重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由于美术学科拥有的特殊性,可以有无限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学习的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因此看到美术作品的视角也会不一样,会产生不同的看法,面对这种现象,美术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去抒发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鼓励不同声音的出现,这样能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性思维,在参与讨论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四)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看到美术作品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面对每个学生不同的见解,应该保持平等对待的态度,尊重在课堂上有不同声音的出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面对学生独特的见解,教师应该多给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美术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学科,美术教师单纯讲授美术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无味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美的事物。传统的美术课堂仅仅是依靠美术教材上的图片内容帮助理解美术内涵,很难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美感。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美术作品和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乐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因此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应转变传统思维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课堂,充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的创新需要学生拥有独特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见解,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在课堂上发表,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9

  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属于重头戏,发挥着带头育人的作用。因此,大力创建符合小学特点的校园文化,既可促进学校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也让身心正处在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在充满文化底蕴的氛围下,受到德智体美素质教育的熏陶,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成长为国家未来合格的接班人。但目前许多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并未取得理想的成效。一边是“高高悬挂”的校园文化基调,一边是收效不大的学生素质教育,这给我们的校园管理者留下了有待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就如何在新时期,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背景融会贯通,保持步调一致的协同发展,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谈谈看法。但个人观点肤浅,有不妥之处,还请行内同事多多指正。

  一、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背景的关联影响

  (一)存在共同的教育目标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主要包括物质建设(如环境、设施)、活动建设(各种体育文艺活动)、制度建设、精神建设(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通过上述四个方向的建设,形成动态发展的校园文化,小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传递、多样化知识传授,开发创造性思维,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产生在国家对教育事业重大变革的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不可能产生的。其背景所倡导的教育内容,也包括德、智、体多个方面,比如,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等等素质教育。最终要培养小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以及扎实的文化素质。

  (二)相辅相成与相互作用

  一方面,丰富多彩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小学生个人兴趣和潜能开发。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搭建的各种文化活动平台,成为素质教育实施实实在在的载体,比如,标语文化、口号文化,举办的各类讲座,各项文娱活动等,不但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还有助于学生特长发挥、兴趣爱好培养和行为习惯规范,对提升综合素质是非常有益的。反过来,实施素质教育,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同时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无形中使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更加丰富,建设层次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更加浓郁,校园文化建设条件越发成熟。

  二、如何实施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协同发展

  要推进小学素质教育,还需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二者形成良性互动。具体操作方法:

  (一)提高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

  现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高、认知理解不到位、发展内涵不深厚等现象。校园管理者需在后期建设中,加以克服和改进,应当改变过去那种认为现代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观念。应将其列入学校管理工作中心,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校园管理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组织、同实施、同检查、同督导。

  (二)改变在建设资金投入上的不舍得

  要解决因建设资金短缺,小学校园育人环境不够优美等问题,需拨发专项资金,加大投放力度。不过分追求奢华的校园硬件设施,要与小学特点与优势相结合。破除文化建设硬件设施好,校园文化就浓厚的错误观点。这在现实中,有事实证明,那些所谓的建设一流的贵族学校,校园文化,是无法与百年老校相比的。

  (三)强化文化建设软件

  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理念,丰富建设内容,创新有效载体,扎实推动建设进程,在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综上所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强调的是一种氛围和条件的创建。素质教育,倡导的是素质教育内容的实施。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二者共同发展,形成强大合力,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1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础。

  二、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础。

  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

  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循…。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化地进行。“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11

  一、舞蹈艺术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之间的重要联系

  艺术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精神追求之一,舞蹈艺术作为艺术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古时期就完成了与文化和风俗礼仪的集合,作为素质教育的三种要素之一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重视。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成员开始呼吁将舞蹈艺术教育融入到中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中,实现舞蹈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的普及。各个教育机构也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设了相应的舞蹈教育课程,希望能够通过舞蹈教育来激发学生对于其他艺术的探求,让学生能够在用文化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同时,实现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例如:在上学期本文组织学生排练了舞蹈《丹顶鹤的故事》,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根据驯鹤员徐秀娟的故事而写成的,歌曲中饱含深情,有感动也有遗憾,为了将这个舞蹈排练好,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在排练舞蹈之前,先了解这只舞蹈的内涵,然后进行了排练,通过舞蹈的编排,让学生可以将感情投入其中,并在排练中体现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互帮互助的品质,以艺术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舞蹈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舞蹈艺术教育能够强健中小学生的体魄

  在舞蹈教学中,基本功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教育地位,学生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身体综合素质,还能够保证学生的健康发育和成长。首先,舞蹈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形体向着健美的方向发展。从教育经验可以看出,受过一定阶段舞蹈教育的学生较之于其他学生形体都更为健美,身体各方面的协调性也相对较强,为其健康发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舞蹈教育中的实地训练课程可以对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提升现代学生的体质。在舞蹈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肢体力量、协调性以及速度、耐受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为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舞蹈艺术教育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的柔韧性与灵活性。

  (二)舞蹈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舞蹈艺术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就是通过艺术鉴赏等方面的培养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美学观念与美学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所以虽然中小学生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舞蹈素质教育中的多种手段来完成,例如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舞蹈艺术教育可以通过适当的学科拓展和融合,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完成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学习。但是更多的'教育学者仍然坚定的认为艺术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最佳途径。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亚就曾经对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艺术教育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不能够对学生通过歌曲、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然意识成长在成阻碍,而是应该通过艺术来对学生开展美学思想教育。

  这一理念在现阶段已经得到了国际教育社会的广泛认同,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通过艺术教育开展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而我国比较常用的是舞蹈艺术教育,比如组织学生排练了《丹顶鹤的故事》和《书包的记忆》两个舞蹈,学生穿着美丽的舞蹈衣,在舞台上偏偏起舞,不自觉地感觉到了美感,并将其身心投入到舞蹈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实现了学生外在形体特征与内在思想内涵的和谐统一。

  (三)舞蹈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等各个方面的身体机能,实现在精神层面上的全身心投入。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舞蹈艺术的表演和欣赏都能够有效的调节个体情绪,舒缓紧张的精神,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调节心态、稳定情绪。由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成长还不健全,很容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情绪稳定性相对较差,而舞蹈教育的心理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减缓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平衡学生的心理发育环境,为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舞蹈艺术教育在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方面还能够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活动的个性。由于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在家中较为大胆活泼,在社会上却相对害羞娇气,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通过舞蹈《丹顶鹤的故事》和《书包的记忆》的排练,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教育活动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舞蹈艺术学习中逐渐形成交流合作的意识,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合作共同体完成相应的舞蹈学习任务。总而言之,中小学阶段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通过舞蹈艺术教育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基础教育阶段为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12

  【摘要】国家近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为学生学习减轻负担。与此同时,国家也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小学语文来说,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素质教育呢?本文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出发,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谈谈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学习目标;教学策略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语文就相当于整个语文学科学习的地基,小学语文知识掌握透彻了,地基稳固,才能为初中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上到大城市的学校,下到农村的学校,都在积极地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而语文学科的学习又非常注重感受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更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本文在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来谈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新课改以后,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首先,要先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很多人容易断章取义,认为素质教育是只关注学生素质教育,而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这个误区一定要纠正过来。注重素质教育,并不代表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而且要求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关注学生的身心和整体素质的发展。

  二、从学生角度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学生和教师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谈素质教育的开展,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一)转变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生要转变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必须以自愿和主动为前提。学生主动学习了,才能真正从心底里爱上学习,爱上语文。语文属于文学的一部分,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学生学习的东西是最基础最简单的。很多孩子在咿呀学语阶段就会背诵唐诗名篇,如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草》等,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语文学科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即使是最初级的小学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东西也比较多,小学低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层次要求又不一样。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汉字却成了学生苦恼的事情,如多音字的辨析。汉字繁多,偏旁部首不一样,甚至多一笔少一笔意思都有可能截然不同。学生只有学习态度端正,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学科。

  (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培养兴趣爱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兴趣爱好。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于很多事物都有尝试的勇气。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如有些人喜欢读书,有些人喜欢唱歌,都可以和学生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因为语文本来就是需要学习语言和文字的,尤其是小学阶段更为基础和重要。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互相监督,看看谁的字写得最工整干净。

  三、从教师角度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

  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师也是分不开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情感依赖性强,可塑性强,容易引导。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一)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叶圣陶曾经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信心,用爱心引导学生,用耐心教导学生,用信心激励学生。教师也要树立平等的师生观,虽然学生年纪比较小,但是学生和教师都是平等的,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还是基础比较薄弱的,教师都要平等对待,而且,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学习。正如李商隐所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于小学生,要用自己的'时间和耐心来教导他们。在《我最好的老师》一课中,作者回忆了他最好的老师是如何教会学生懂得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的。除了父母和亲人之外,老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

  (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知识素养。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小学生比较爱动,爱思考,喜欢课外活动。因此,在学习完古诗以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古诗接龙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如《窃读记》中的林海音,没钱买书,就在书店偷偷看书,她的好学好读精神是值得每个学生学习的。而且在今天这个生活条件,几乎都能买得起书,学生要学会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发现更深刻的世界。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时举办读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和体会,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读后感,让学生自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这样做,同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素质教育不是一个假大空的口号,它需要真真切切地落实到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中的每一步,学生和教师的心里要有一杆标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生需要转变学习态度,教师需要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学生和教师要一起努力,齐心协力,从语文学科开始,引领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也像素质教育看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海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J].读与写(教育读写刊),20xx(8).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13

  摘要:素质教育,是如今日益发展的新社会对于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它不仅强调学生的成绩,更加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本文主要就如何在教学改革中实现素质教育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兴趣;教学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面对日新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随之更新,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兴趣,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从而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更加轻松,教学也更加活跃。而素质教育,就是将学生视为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

  1.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显露,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从前的教学,只顾卷面成绩,脱离了现实与社会,老师只会关注学习成绩,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学生的多样性,一个模板教出的是流水线上的统一产品,毁灭了学生的思想。

  在新课标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提出了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语文成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所以,面对语文教学,我们不能只单单看一个方面,或者强调突出哪一个方面,必须与时俱进,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轻松活泼的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只看书面成绩。不仅仅只注重语文课堂教学,而是要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选择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让学生学会做学习笔记,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给自己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也要随时做好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和激励工作,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因人而异,分层管理。

  2.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应该是全面个性发展的,教师如果还停留在旧的传统模式中,是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转换新思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于新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应当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学与教相结合,相统一。在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也要做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

  对于学生,老师要多给予关爱。用自己真、善、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课外和学生多交流,做到亦师亦友,与学生进行心灵和精神的交流。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学生的幼小心灵中留下学习的种子,让其萌芽发展。

  在上课时,要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必需显示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和学习的策略的选择,进行拓展,要通过语文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转换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所以上课时要精心备课,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巧妙设疑,层层推进,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学会自己探索和独立思考。由此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新需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阵地。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对外面的世界接触较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这一特点,如果我们将40分钟的教学都放在分析课文、传授知识上,就会使小学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会产生很严重的厌学情绪,反而会打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设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结合教材本身的情感和因素将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在学习上的到满足,使其得到正强化。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課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在课堂上实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融入角色,体会人物的'情感,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再比如讲授时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使学生更加投入其中。

  3.注重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环境是否愉悦、和谐影响着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并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应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教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活动中去,适当加以指导。

  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这是孩子的天性。当学生表现出无措时,老师每一个期待的眼神、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都会使学生感到一种爱的鼓舞,这种情感的交融,会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也使得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提出问题,不惧怕老师。

  同时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呆板枯燥,学生有的噤若寒蝉,一言不发;有的昏昏欲睡,目光呆滞,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提问,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超越教师,质疑权威,并逐步形成习惯,只有在这样学习气氛中,才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能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的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学生的另一位老师,能帮助学生扫清学习中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有些小学生懒惰,总喜欢将疑问留给老师,自己不愿意动手翻看工具书,而是等老师将答案送到他的眼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有些同学也会得过且过。教师面对学生的疑问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而是要学生自己先动手查工具书,再来一起探讨答案。在这样耳濡目染的情况下,逐步形成习惯。这也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当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会自己学会查工具书,有着新的问题解决方法。同时要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语文是实践性的科目,很多教育要求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口头上,学生老师真正去实践的少之又少。然而综合性的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的。所以要多开展课外活动,布置学生动手的作业,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改变学生的观念。培养学生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广度。

  素质教育的实施任重道远,学生的语文素养、兴趣与习惯需要教师不断的培养,同时,教师更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基础上,才能上行下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14

  1.小学素质教育舞蹈科学学科的发展

  小学舞蹈科学学科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为了解决我国美育缺失的问题。在舞蹈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舞蹈课的教育教学对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要。

  2.小学素质教育舞蹈科学学科的设想

  (1)科学地认识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奠定舞蹈科学学科基础。从教育学、心理学基本教育观点出发认识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及整体性。顺序性即要求教学活动循序渐进;阶段性即要求小学舞蹈教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个别差异性即要求小学舞蹈教师在教学活动时注意男女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不均衡性即要求小学舞蹈教师根据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予适合的教育。

  (2)明确“全脑全身型”开发的思想,科学研制舞蹈素质教育教材。小学舞蹈课身体形态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培养其舞蹈课上的自我保护能力。训练还要求小学生掌握初级表演的技能,能自信地、自然地、有感情地表演,以及培养小学生在集体表演中与他人分享、交流、沟通的能力。小学舞蹈课教学多以群舞形式,要求所有学生能相互协调完成动作。笔者发现正常教学过程中安排每节课5分钟分组交流时间,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增强彼此的情感,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舞蹈文化是要求小学生了解舞蹈发展史和有代表性的舞蹈家,初步识别不同时代、民族的舞蹈特征;拓展视野,认识舞蹈的功能,理解舞蹈与生活的关系;认识舞蹈与其他姊妹艺术的联系与舞蹈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

  舞蹈情绪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小学生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建立起对一切美好的事物的喜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换个角度看待舞蹈科学学科,有效实施小学舞蹈素质教育课程。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通过与更有能力个体的相互作用得以促进,这一发展是借助最近发展区来实现的”。发展区包括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个体被帮助下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说小学舞蹈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水平并且要走在其前头。因此,教师在扩展学生认知范围时,要抓住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以此为基础,在它与新知识之间找到切合点,逐渐达到扩展学生认知的目的。

  蔡元培曾说过:“舞蹈、唱歌、手工都是美育的专课,就是教他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他的美感,不可用模糊的算法与语法”。因此,教师在小学舞蹈课堂上需要找到学生认知与知识的切合点,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以此调整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

  (4)培养具有舞蹈素质教育资质的专业师资力量,高校实施舞蹈科学学科教育。一方面,一线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在舞蹈专业方面的水平,补充自己的理论知识。既要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等教育专业课程,亦不能忽视对“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舞蹈生理学”等舞蹈学科教学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即将成为一线教师的师范生应重视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从学校学习走上工作岗位最重要桥梁,是师范教育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的综合实践环节。可以让师范生跟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将理论转化为经验,提高教学工作能力。还可以让学校教育中的骨千教师、优秀学科带头人进入到高校兼职,指导师范生学习与教学。

  3.结语

  小学舞蹈教育应充分发挥"美育"优势,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特点,思考与学生培养目标的关系,从培养〃全脑全身型〃人才入手,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小学生为目标。目前,舞蹈教育进入小学课堂还停留在经验教学上,还不能很好地指导小学舞蹈教育的实践,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反复研究,才能最后总结出适合小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教育理论。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15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素质形成的最佳时期和基础阶段。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操作者,应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意义,有意识地开展素质教育。如何通过数学教学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开发智力,已成为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思想素质

  一、数学教学中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任务是:

  (1)通过数学的实际运用,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促使学生辩证观的形成,能从发展、运动、联系等观点出发观察、分析人或事物,这是当今素质教育要求人才具备的心理素质的核心。

  (4)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品质,长善求实,扬长补短。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5)用富有教育意义、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资料和教学史料及习题,对学生渗透“两史一情”和“五爱”教育。

  二、数学教学中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要初步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种价值包括:

  (1)知识、技能素养,这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并能长期起作用。

  (2)运用数学素养,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良好的信息感、数据感,养成从数学角度考虑日常事物的习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它们是“概念”的建立、“运算”的能力、“分析解答运用题”的能力。这产生于数学教学过程中。1.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用来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任何一个数都可以与事物的某一量相对应。因此,在数的认识的教学中,以具体事物的量引出表示这个量的相对应的数,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建立数的概念,如,在教学10以内的认识和11~20各数的认识时,充分利用课本中所画的实物的数量,再认识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在小数和分数意义的教学中,也应联系实际,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实物图和数轴,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解决具体问题。例如,比较0.6、23和34的大小,可以根据这些数在同一数轴中相对应的点的位置,直接比较出大小,这样把数与实物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概念。2.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现就数学运算的意义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提高技能素养。例如,教材对加法的定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用对应的理论来定义是:如果a与b都是自然数,在自然数a之后再数出数b来,恰好对应于自然数列中的数c,那么数c就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c。实质上求两个数的和就可归结为数数,或者从1开始,数出a来,接着再数出b来;或者从a开始,再数出b来,所得的结果就是a与b的和。这一思想方法,教材从“2的认识”开始渗透,认识了以后就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讲,不能理解理论性的定义,教师只有渗透对应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领会运用。例如1+3=4,让学生数小棒,看实物,拨珠子,先数出1、再数出3,结果就是4,4就是1加3的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定义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因此,通常把20以内的加减法说成是20以内的加法及其相应的减法。口算的思维方式是“算加法,想减法”。例如,11-9=()就想()+9=11,它们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因此,在运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弄清加减法或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把握内在的联系,提高知识、技能素质。3.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些具体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才能完成问题的解决,也才能在“会”和成功的过程中产生爱学、爱思考的情感和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对应思考,培养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例如:(1)小红家有13只白兔,比黑兔多7只,黑兔有多少只?(想:从白兔里拿出7只,就和黑兔一样,形成对应关系。)(2)小红家有黑兔6只,比白兔少7只,白兔多少只?(想:黑兔增加7只,就和白兔同样多,形成对应关系。)学生把握对应关系以后,就会正确地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不会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学生养成了这种能力,在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等应用题中,就能渐渐形成解答应用题的素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要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与学生心理及感知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循循善诱,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10-09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05-24

小学美术素质教育论文03-21

小学数学与素质教育论文03-23

谈小学素质教育论文10-11

浅析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论文09-28

素质教育浸入小学教学论文10-13

浅谈小学语文与素质教育论文03-23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研究论文03-22

分析小学素质教育的特征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