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论文

时间:2023-03-23 15:36:44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心理教育中情感教育对语文学科的渗透一题。从(1)情感的理解;(2)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作用;(3)情感教育的实际运用。三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老师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真挚情感。

浅析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论文

  【关键词】语文;学科;心理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竞争压力增大,新旧观念不断撞击,各种新现象、新矛盾纷至沓来,使如今的小学生,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机会增多。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十分严峻,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是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1.情感的理解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过程。在心理学上,通常把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情绪过程是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意志过程是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认识、情绪与意志活动不是彼此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人的情绪活动和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说明认识对情绪的影响作用;而“知识就是力量”则说明认识对意志活动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人的情绪活动和意志也影响认知活动。积极的情感,锐意进取的意志品质能推动人的认知活动,相反,消极的情绪,萎靡不振,畏难苟安就会阻碍人的认知活动。再者,情绪和意志两者也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

  2.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作用

  古今中外教育家历来都十分重视教学中情感的心理作用。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学科,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而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因为情感和态度教学不只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学校各门学科都包含着这方面的任务,因为学生在学校内学习的任何知识、技能或行为、习惯都不能离开一定的价值标准。如列宁所说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即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洋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同志亲友、对大自然的深挚情谊,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这些文字作品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阿拉伯数字和X、Y无论经过怎样巧妙的组合,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文心雕龙》中提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教语文就是要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在“情”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达到“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说,在这一过程中,都是情感信息的传递,并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引起学生的共鸣,乃至是情感扩散、泛化,实现情感的积极迁移,这一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即使让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应伴随着种种情感活动,感之愈深,知之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

  3.情感教育的实际运用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老师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真挚情感。鉴于此,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语文新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产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感情。体现文道统一的实质。  以小学六年级课文《最后一课》为例,阐述在进行该文的教学时,可以将心理教育很好地渗透到语文实际教学中去。

  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我的体会是:要善于用教材中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要十分重视发挥课文语言所特有的感染力,用课文所使用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最后一课》是一篇充满了强烈抒情笔调的文章,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文中倾泻着,作者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辉在闪耀着。为了使学生对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爱国主义思想”直接有所领会,教师可紧紧抓住课文中所使用的形象而幽默的语言:“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所引起的联想,是他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通过这些语言,引导学生直接体会人民对敌人的鄙视、讽刺、嘲笑。讲到这里,教师可满怀深情地、缓缓地范读:“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学生将会被这些语言所感动。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集体朗读,让他们进一步体会韩麦尔先生与小弗郎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应努力发挥教材语言所特有的感染力,这样,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充分利用“形象”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撞击,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成功的教学,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应该象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

  又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一课时让学生感悟孝心,并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恩情,帮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背影》是一篇著名的散文,它写出了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情,这种亲子之情,反映了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上,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它是展示人物形象本质特征的最佳表现角度。由于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颓败,父亲以为自己“大去之期不远”,不知以后还会发生什么祸害,这都是人生莫大痛苦,再加上灰暗社会的世态,所以作者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本质特征“背影”这一最佳表现角度,它是文章丰厚意蕴的“承载点”。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背影是依依惜别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最集中,最深刻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读完父亲的来信后,想象作者看完信后的心理话。

  有的学生:

  爸爸,你一定要保重身体,你身体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爸爸,你的爱我已感受,现在我本应在你身边尽孝心,但儿子却回不去……

  爸爸,我现在已理解你的心情,还记得那次吗?你送我去车站,过铁道给我买橘子,而你一个也舍不得吃,我至今难忘你的背影。

  这些都说明学生已感悟到作者的孝心了,我又问:“我们以前也曾和父母发生冲突,学完本课后你想对父母说什么?”

  有的学生:

  我想和父亲说声对不起。

  我想和爸爸谈谈心。

  我想给父亲写信道歉。

  我进一步启发说:那么让我们也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歌颂我们朴实的父亲吧!

  有的学生:

  父亲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灯,时刻激励着我勇往直前。

  父亲是指南针,在大千世界中指引我生活。

  父亲是一颗小石子,是我生活中的铺路石,宁愿牺牲自己,也要让孩子过得幸福,快乐。

  我又趁势启发大家都体会到父爱了,你以后怎样做呢?

  有的学生:

  再听父亲的唠叨,我不顶撞了,也不嫌烦了,回去要多帮爸爸干活儿。

  我也不会埋怨爸爸不给我买这买那了,虽然我们没有很多钱,但我有更多父爱。

  经过这一连串的启发、讨论、交流,学生感悟到作者的孝心,也开始学会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恩情了。

  总之,在《背影》一课教学中,和学生一同思考、讨论、交流,一同欢乐,引导学生审视多种知识,人物,事件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学生感受真情教育,共享人文关怀。

【浅析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学科论文10-07

浅淡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06

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浅析论文10-08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10-11

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渗透论文10-12

当前体育学科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0-05

学前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析论文10-08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论文10-12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10-1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