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学作文合集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作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学作文 篇1
在上次的年级班会课上我们观看了老师录制的衡水中学的视频,看完了视频之后,我也有了很多的感触和体会,认识到了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差距,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的感受。在视频中我看到了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我们与他们相比真的还差的很远。就比如说他们的课桌吧,有两层抽屉,第一层他们放满了书,第二层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字典,而课桌上就更不用说了,桌面上全是书、各种练习册和厚厚的卷子等。但是我们呢?我们的桌子上每次最多就是一本书、一本练习册和一个笔记本,抽屉里更是什么都没有,用一个词来说就是:空空如也。这样的学习方式如何与衡水中学的学生比。我还看到了他们所吃的饭,我们都在家里吃着父母精心烹饪的食物,而他们却只有吃米饭、馒头、西红柿鸡蛋,有一点肉吃都很满足了。而且长期的住校生活也让他们远离了父母,他们当然特别想家,要是换了我们能受得了吗?这样艰苦的生活环境,我们能坚持下来吗?肯定不能。我们能做到像他们那样努力吗?那我们以后在社会中遇到他们,我们是否有能力与他们竞争?我们是他们的对手吗?这一个个问题必然要引起我们的深思。那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他们的学习精神,现在的时间是用来学习的,不是用来享受的。我们应该从学习中的一点一滴做起,逐渐做到和他们一样努力,这样我们才有能力和他们去竞争。作为一个高一的学生,看完这个视频之后,我们应该有所改变,应该一点一点的抓起我们的学习,考出一次比一次优秀的成绩,应该重视到学习的重要。那么,从现在起,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打造出我们美好的未来吧!
中学作文 篇2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那淡淡的微笑就是其中最炫目的一抹色彩。友善的微笑能带给我们温暖,虽然有时它会湮没在时空的尘嚣中,但当心情澄澈时,它就会像一粒萌芽,穿透尘埃,破土而出。带着鲜嫩,带着新意,在我眼前生长。
那是一个夏日的中午,突然下起了雨,没带伞的我尴尬地徘徊在走廊中,心中不禁暗暗叫苦。正当我束手无策时,一阵清脆的童音从我背后传来,“姐姐,我们一起走吧。”我扭过头去,原来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妹妹,她翘着两个可爱的小辫,不停地挥舞着手中的小花伞。我先是一愣,继而一阵感动涌上心头。原本伶牙俐齿的我,此刻竟说不出话来,只是情不自禁地说了一身:“谢谢。”
那女孩抿嘴一笑,粉扑扑的脸变得更红了……一把小花伞在雨中撑开,两个人依偎在这小小的空间中,慢慢向前走去。
小女孩那纯真的微笑,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因为我收获的是一份可贵的童真。
傍晚,一声玻璃破碎发出的巨响打破了小区的温馨和宁静。我惊奇地循着声音发出的`方向望去,只看见不远处的垃圾桶旁一个小男孩落荒而逃的背影。事发的水泥路上一片狼藉,一只啤酒瓶已粉身碎骨,一块块碎玻璃像怪兽的獠牙一搬,狰狞地笑着,让人不寒而栗。
这时,走过来一对老夫妇,看到满地的碎玻璃片,停了下来。老婆婆微微皱了皱眉,继而二话没说俯身捡了起来。她弯着腰,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块玻璃碎片放在掌心。一旁的老公公劝道:“别捡了,小心扎到手。”老婆婆头也不抬地说:“要是别人走过来,那多危险啊!”她的神情十分认真,仿佛是在做一件义不容辞的事情。不一会儿,曾经布满危险的水泥路又恢复如初。
老婆婆咧嘴笑了笑,浑浊的眼睛此刻眯成了一条缝,笑容在满是皱纹的脸上绽开来,那神情像极了我的外婆。
这个慈祥的笑容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令我难以忘怀。
这微笑意味着理解和友善,意味着爱和真诚。它难道不是人间真善美的结晶吗?难道它不是谱写社会和谐的音符吗?难道它不是连接人心灵的丝带吗?
中学作文 篇3
6月末,工作一天比一天紧张,杂乱无序,领导聪明绝顶,指挥方遒,我等随指挥棒高效执行。人人自危,个个无奈,没有安全感,全凭领导赏识与责罚。工作的事不谈也罢,只是与人为善,不可生气,“冲动是魔鬼!”
是的,老天爷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操场湿淋淋的,一片亮晶晶的水泽。你来看我,安安静静,恰如一朵绽放的荷花,散发着芬芳的.味儿!“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许多时候我们收获的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贪婪其实也是魔鬼!
夏天总是美好的,每一天都那么清爽舒适,给人一种期盼,一些感动,一丝渴念。在这个花开的季节里,有你相伴,那妩媚的身影,一颦一笑,婀娜多姿,婆娑翩翩,让人欢欣。岁月给了如此丰裕的时光,我们当握紧这即在的欢乐,让生命长成一片绿荫!随笔文章人生随笔心情随笔日记
中学作文 篇4
我从来不是一个爱笑的人。毕竟笑了,也是空洞与麻木。
我讨厌笑。那是没来由的厌恶。
所有人都说笑是好事,说我笑着要好看。
只是,我却无法笑。
——题记
总是一个人望天。一个人哭泣。一个敲打键盘。
习惯着这样轮回。这样每天徘徊与等待。
只是不明了。自己为何这样。
每天每天写着信,却从来不发出,因为害怕收不到回信。
手机的草稿箱里更是爆满了信件,每次写完,眼睛都会模糊,大概是哭了。
哭着哭着,哭累了。
夜里。才哭。夜里。才能真真正正,释怀。
不明白笑究竟有什么好处。
我想学会微笑,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吧。
笑自己的愚蠢。
看着朋友一个个笑着,幸福着,我们之间只有距离越来越远,可是,为什么心会那么暖。
看着妈妈和哥哥笑着,幸福着,没由来的'开心涌上心头,好久没有看到了,他们的笑。
看着我们一家的合影,摩挲着照片,泪水滑落脸庞,心里却慢溢着欢喜。
看着他的照片,泪水更加汹涌,只是我还是笑了,我会笑着迎接他的,只是那是麻木的笑吧。
“你笑了呢。”朋友高兴地对我说。
我抹掉眼泪。惊愕地说:“怎么可能。”
却不知道嘴角已经勾起一个弧度。
自己已经学会了微笑。
已经学会了。微笑吗。
呵。我淡笑着。
一个人的轮回;一个人的等待;一个人的迷失。我不明了应该向左还是右,害怕再次被伤害,害怕再次微笑会接受到拒绝。只是,笑的一刹那,我看到了他的笑。
泪水滑落脸庞。打落在地上。溅开美丽的水花。
我笑了。
中学作文 篇5
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提高视率 让分数和评语动态地呈现
——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
在整个作文教学体系中,评改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我们让这一环节落空,那么作文训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难以挣脱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疲软状态。所以,更新作文评改理念,在当下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然整个语文教学理念在日益更新,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尤其是评改)理念就也应该随之更新。我们知道,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已经首次把“人文性”写了进去,突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承认和重视“主观性”在语文学习中的存在。如今,语知和阅读中答案的“惟一”和“机械”的现象,尚且还遭到人们的批评,而主观性非常强的作文,它就更应该值得人们反思。我认为,对一篇学生作文,不应该存在绝对的评判标准,不应该只是惟一的分数和惟一的评语。因此,作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的评改理念也应该与整个语文教育的理念相适应。
目前作文评改的主要弊端
一是缺乏普遍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对所有学生的写作热情不能产生推动作用。每一次作文本子发放下来,总是极少数学生面对自己的分数激动不已,面对自己的评语喜上眉梢,而其他大多数学生看看分数然后惊诧不已,瞧瞧评语于是皱着眉头。可以说,“点”上的积极,更衬托出“面”上的消极!在广大教师对此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更是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觉得分数和评语的“惟一性”是最主要的原因。
试问:这少数学生的作文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其分数和评语都真的无可争议吗?作文的好差标准难道是绝对的吗?老师的打分尺度难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当然,在正常情况下,极个别特别好或极其差的作文,被老师用来做“典型”或“反面教材”,也许因为老师斟酌得审慎一点,评判的结果可能会离“准星”稍微近一点,从而能够被大家广泛地认同;然而,更多的作文,它们的分数是否就一定恰如其分呢?评语是否就一定切中肯綮呢?
我想,既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教师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读者,尽管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读者。打个比方吧,教师可能比学生水平更高一点,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尺”与“寸”,但教师这个“尺”是有“所短”之可能的“尺”,学生这个“寸”更是有“所长”之可能的“寸”,况且比较起来,教师“尺”为一,而那么多学生却拥有那么多的“寸”。可是,我们为什么只让教师的“尺”发挥着作用——很显然,有时发挥的反而是其“所短”,而不让学生的“寸”能够“有所长”呢?假如在整个评改过程中,大胆地放手,也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甚至于多次参与,那么学生的写作热情也许就会极大地提高的。
二是缺乏足够的转化力,也就是说不能把训练转化成效益,转化成“再生能力”,转化成“生产力”。作文评改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举一反三,通过有计划的一次训练达到学生自己在无序状态下的多次训练所不能轻易达到的效果,从而真正地大面积地增强整个班级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越写越想写,越写感觉越好。可是,目前的评改措施缺乏更高层次上的互动性,只由教师一人改,学生自己往往只看自己的分数和评语,而难有机会看别人的分数和评语,而即使是在所谓学生之间的“互改”之后,也仅仅是“我看你给的分数和评语,你看我给的分数和评语”,而其他学生仍然难有机会看到。
这几乎就是一篇作文的命运!它“合在本中人未识”, 正如姜夔《扬州慢》词里的红色芍药“年年知为谁生”,甚而至于该生本人也很少看,有的几乎不看。一篇作文的命运竟如此悲惨!这就意味着,一个学生向他人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的机会比较少,意味着一篇作文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示范或警示作用,意味着一次有计划的作文训练难以很好地发挥它的转化功能和实现它的最终目的。
分数和评语:变静态为动态
要克服上述两大弊端,要使分数和评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转化力,我们就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理念:分数和评语都不是静态的,它们是动态的。
众所周知,分数与作文水平未必完全一致,有时它们的差距竟令人十分惊讶,从而引起非常大的争议。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原因很简单:如果是教师评改,他在评改时,就有可能因为见识有限,不能适应丰富多彩的尤其是新的风格;可能因为思维僵化,不能容忍放胆作文、另类作文、新概念作文;可能因为情感定势,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无视一些特殊学生的进步;可能因为心理失调,不能耐心地进入“文本”,仅仅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同样,学生之间的简单“互改”,也会受到某一学生的见识、思维、情感、心理等因素的制约,给出的分数和评语往往会引起很大的争议。总之,只给一个分数和评语,绝对不是实事求是地衡量学生作文实际水平的最好方法,绝对与人们对整个语文学科人文性、模糊性、主观性这些特点的最新认识不相适应。
现在,已经到了应该对分数和评语的给法,作重新考虑的时候了!为此,我提出一个新的看法——学生作文的分数是可以变动的,评语是可以商榷的,甚至是可以推翻的,因而它们是动态地呈现着的。这样,分数和评语实际上会有若干个,而不是简单的一个。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分数可以变动,评语可以多元地呈现呢?这就涉及到一篇作文的视率问题。
视率:变低为高
现在,我们已经把分数和评语放在了一个动态过程之中,而能够实现这一动态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作文的视率。
什么叫视率呢?就是指一篇作文,作为劳动产品被自己和别人尊重的程度,作为信息产品被自己和别人了解的程度。简单地讲,一篇作文完成之后,就是要看,包括别人看和自己看。没有看,实际上就是没有评价;看的人少乃至只有一个人,实际上就是评价的效果低,乃至只有一种评价。在这里,视率与评价发生了联系,也就是与分数和评语发生了联系。
过去,一篇作文的视率非常低,学生写好后,只有老师看,而且常常只看一遍,或者在互改时被另一个学生看,也常常是只看一遍(只有少数学生的作文有机会被老师所评讲和被大家所了解)。要使分数和评语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在动态过程中呈现出来,就必须打破这种评改体系的静态模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人更多地参与,让一篇作文赢地更多的目光,占有非常高的视率。那么,具体来说,怎样提高视率呢?
第一,多个方面参与。在通常的教师评改之外,我们还要增加学生的互改。不过,这种互改,不是过去那种机械的“结对子”,而是由教师在随意发放一篇作文的时候任意确定。虽然一个人仍然只是拥有一份作文,但改好后可以与同座位的另一个学生交换,或者与前后座位的其他学生作更大范围的交换,然后再改;评改后,返还给作者本人,这时作者本人还可以反批,与评改者进行争鸣、论战;当最后交给老师时,老师还要看,不仅看作者原文,还看各个学生所打的分数和所写的评语,然后也在“五花八门”的分数和评语后面给出自己的参考分数和评语;甚至教师的分数和评语还不是“终审”,如果作者本人有话还可以“好好说”。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是更高意义上的互改,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互联网”式的评改。经过这样的互改,一篇作文的分数和评语就不再是惟一的了。分数的多种和评语的多样,确实得益于视率的提高。视率的提高,极大地刺激了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劳动被尊重着。
第二,多种媒体呈现。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媒体极其丰富,交流和传播信息的工具非常多。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学生的一篇作文就是一条信息。过去,一篇作文往往只有一个读者,它就像韦应物《滁洲西涧》里所说的一棵幽草可怜地在“涧边生”着,少人知晓,无人赏识。那么,作为一个信息产品,它如何才能被别人广泛地了解呢?这就必须提高视率。在看的过程中,信息才能实现其价值,作为信息的作文才能取得其训练效果。作为信息产品,一篇作文的内容被反复呈现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1)由写作兴趣小组成员将一些文章的全文或更多文章的`片断出成黑板报或编成小报(传阅或张贴);(2)在多媒体教室上评讲课,充分地利用实物投影的优势,最大可能地把更多学生作文的内容放大到大屏幕上;(3)把某些优秀作文的全文或一些作文的精彩片断推荐给校广播站,或鼓励学生自己投稿。不过,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对精彩片断的呈现予以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感到自己创造的信息被广泛地关注着,从而从面上鼓舞每个学生的信心,从根本上调动大家的写作积极性。
第三,不同时间交流。目前,作文交流的渠道,通常是一课时的评讲课,至多再加上课后的个别面批。除此之外,好像就没有什么渠道了。其实,我们还可以在过一段日子后,统一安排时间(如自习课、辅导课)交流,让学生“回头”看,像老牛吃草一样不断地反刍。
如果我们用以上方法来认真地进行操作,那么,每一个学生作文的视率无疑就会大大地提高。视率提高以后,大家对一篇作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价也就会形成,分数和评语动态的呈现也就会真正地变为现实。
不过,视率的提高,还需要文字的载体发生一场革命。
载体:变作文本为作文纸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使用装订成册的本子作为载体来给学生书写。这固然有其方便的一面,如便于保存;但是,不便于提高作文的视率,不便于作为信息来即时呈现。可以说,新的评改理念需要新的载体来实现它。
我认为,应该把文字的载体设计成作文纸(这里要强调是“一张”)比较好,这样就可以避免作文本的一些局限性。首先,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频繁交流,从而提高视率,因为每一次作文都是写在一张纸上的,而一张纸可以不受已经装载了其它作文内容的整个本子的约束。其次,它有利于作文这种信息物灵活的呈现,我们可以把它即时地张贴于教室的墙壁上(不必从本子上撕扯下来或誊写下来),可以长时间地放在学校广播站而等待机会播出(不影响下一次的作文训练),可以整版地转换成复印件让大家人手一份(评改或欣赏)。
我要补充说明的是,这张作文纸,最好把“得分栏”设计出来,而且能够容纳几个不同的分数,这样就会提醒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评改。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
学生作文的低视率和静态性评价,长期以来阻碍着作文教学效益的提高。许多教师不满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其中少数人还自发地在下放权力让学生互改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然而,我们的尝试始终还不能做得非常彻底(仅仅是“我看你的,你看我的”机械式的交换,其结果仍然一样:分数和评语是惟一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我们舍不得在作文上消耗太多的精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语知、阅读、写作这三大板块,我们往往本末倒置,最重视“语知”(像庖丁一样操刀解牛,拆卸着一个个所谓“要点”),其次强化训练“阅读”,而视“写作”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就把作文教学的时间压缩得微乎其微,少得可怜。这是我们教师自己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我们在“作茧自缚”!
二是我们顾虑于人们对自己“偷懒”的嫌疑。广大的语文教师,经常处于矛盾之中,总是觉得单是“精批细改”效果并不明显,但还是担心于学生的看法、家长的意见和领导的评价,于是乎,只好举起笔来,对一篇作文中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都亲自改动,甚至还代替写上许多,改得纸张上红迹斑斑、密密麻麻,以致于出现对一篇作文评价的“霸道”行为。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当作“装在套子里的人”!事实上,有一些教师早已“不避嫌疑”,他们拿出胆识,放下包袱,做了一点可贵的尝试。
【中学作文】相关文章:
中学的作文01-03
猫的中学作文08-03
中学作文评语10-29
中学写景作文03-08
精品中学作文03-15
关于中学作文04-21
中学作文评语集锦08-27
感恩母亲中学作文09-01
感悟自然的中学作文09-04
中学英语作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