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作文

教写作文

时间:2022-10-05 18:49:33 写作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教写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写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教写作文

关于教写作文1

  咋把作文写好?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给小学生出招:折腾。昨日,曹文轩在郑州聚源路小学给小学生作了一场讲座。

  有学生问:“我的作文总是几句话就写完了,写不长也写不好。”对此,曹文轩提供的方法是:折腾。

  “在写一个人要去干什么时,不要让他立即去干,要有几个反复”,用他的话说就是,“好文章离不开‘折腾’”。

  关于阅读,曹文轩说:“家长千万不能看到孩子读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就喜形于色,关键是看他们读什么书。有的书不如不看,不如让他们看看天上的太阳,也许太阳会告诉他们更多深刻的.道理。”曹文轩说。

  “要让孩子们读有‘文脉’的书!”曹文轩说书有好坏之分,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

  他将书分为两种,一种是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是打完了底子再读的书,这个次序不能颠倒。打精神底子的书,是讲大善大美的书,打好了精神底子,再进行有选择的阅读。

关于教写作文2

  很多教语文的老师最怕上作文课了.每次都下定决心教好这节作文课,每次都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希望能让学生写出不同凡响的作文来,但事与愿违,每次改作文都是无从下手,常常让老师们感到很迷茫,是要求太高,总是要求学生顺着老师的方向走还是教法不得当我今年教三年级.我们农村的孩子知识面比较窄,我也想让他们多看点书.但就只有那么几本作文选.而且我发现学生也看了好多书,但也不懂得应用怎么办我也尝试着让他们背范文,但是这样更限制了他们的自由表达.但有时也是那么的无奈,为了应试,不得不这样"拔苗助长"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无明确的表达动因,只知道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应试而写;二无具体的对象,只把教师当成惟一读者;三无真情实感,只知道按照教师的要求,用自己的嘴讲成人想听的话。再则是内容虚假,作文脱离生活实际。文中描述的生活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去甚远,甚至望风捕影、无中生有地编造故事。情感虚假,作文远离精神生活。表达的情感价值取向与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大相径庭,甚至掩盖、违背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愿,趋时附势套用时髦的观点,张扬高尚的情操。语言虚假,语言运用脱离交际实践。本应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语言,变得既与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搭界,又与现实的交际需要不相干,所写净是一些充满八股味的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在责怪学生的时候,我们也该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考虑,如今的学生还有几分属于自己的时间?又能有几分的空间,让他们去体验生活,去充实自己的人生经历?没有生活的体验,还何谈真情实感去表达!又何谈生动感人的事例!他不去编,不去造,能怎么样呢?能不去为完成教师的任务而写作吗? 一次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刚接触作文时,我的心情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讨厌。我讨厌那像铁索似的作文题,死死地扣住了我想一展身手的心;我讨厌那千篇一律的作文内容,像党的政策一百年不变。”的确,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为作文而作文,为分数而作文,结果把作文当作编造谎言的园地,当作涂抹文字的游戏,当作折磨心灵的苦差事,学生一听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绞尽脑汁。

  其实,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不应该是痛苦的事,而应该是快乐的事。心中不快,通过作文渲泄,达到心平气和,心中欢喜,通过作文诉说,心情恢复平正。在作文里,可以上天入地,呼风唤雨,可以连接千里,审视古今;可以嬉笑怒骂,痛快淋漓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要以平常心对待作文,要把作文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贴心的朋友,对它哭,对它笑,对它诉说心事,对它畅想前程,无话不说,无所不谈,一天不见就不舒服,一天不和它沟通就嘴痒痒的、心痒痒的,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走出作文教学的怪圈,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作文。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作文当作最好的伙伴呢

  首先我要求他们把作文写具体。这是起步作文的重中之重。三年级是中段学生,应该开始成篇成文,但是在一、二年级时,我们只要求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都是看图写话,只要能够抓住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行,但是,三年级就不行,每次考试时作文版面很多,分数比例很大,如果还只要求写这四要素恐怕不行。那么如何过渡到成篇成文呢?所以我先要求他们写具体,并通过三种线进行类比:⑴一种是 线段;⑵一种是稍长一点的线段;⑶一种是与上一条一样长的波浪线。问:哪条长?学生都说⑶长,为什么?拉直就长了。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成这样呢?我告诉他们,这就要设置矛盾,比如:从吕公岙到临海,⑴你可以直接经过邵家渡到临海,⑵也可以经过大田到临海,⑶或者绕到天边再到临海,总之都会到达。但是⑴就无话可说,而⑶在绕的过程中就长了,而且在路上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出事,这就是矛盾,这样的文章会“波澜起伏,很有味道”!

  其次,教给方法。谁都知道:作文应该做到“凤头、猪身、豹尾”,顾名思义:文章的开头像凤凰一样漂亮,才能吸引人,而重点部分要具体,像猪那么胖,有内容,而结尾部分要简洁有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切呢?所以我就从开头、结尾方法有几种再分门别类,以及如何谋篇布局等等,其间还夹杂着:观察,推理,想象等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训练,而且教给一些表达方法,如“欲扬先抑、点面结合、反面烘托”等等。并且每一篇都做到面批,如果出现问题,就当面交流,学生再及时修改,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

  第三,学生每次作文以后,我都给他们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保持兴趣和意志力,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激励,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和成功的信心。所以我的评价就围绕着“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主目标展开,“加油”,“能让书本的

  语言为我所用,真了不起!”“看到你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把秋天的快乐与大家分享!”“我为你骄傲!”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就像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说是心灵的碰撞,在学生的心里,激起一阵阵涟漪,所以学生的作文也就越来越好,因此好词佳句不断!

  第四,加强课外阅读的训练。要想写好作文,还要注意建立作文的素材库,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语言,充实这个素材库。进入二年级后,我从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方面入手。多给他们推荐一些故事性强,蕴涵很多生活哲理的书籍,让他们从小就与书为伴,养成阅读、善学的良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识字量和课外知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创设人人爱读书、会读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做有丰富知识内涵的人的意识。

  而且在课堂内外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和习惯,比如课外阅读,要求孩子准备摘抄本,每次读书时都要把好的词句、片段抄下来,还可以直接在书上进行眉批。在二年级我指导孩子们对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进行摘抄,开始是以语文书或一本孩子们带来的课外读物当范例,教给他们摘抄什么样的内容。对于不认识的字词要查字典帮助理解,并读一读,尽量背诵。到了三年级上学期,我鼓励孩子们摘抄精彩片段,而且经常在课堂上请孩子们朗读自己摘抄的内容。这样,不但激发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可以经常地发现一些问题,及时改进方法。在教给了孩子们写读后感之后,在三年级下半学期,我教给孩子们几种读书笔记的写法,并积极配合学校图书馆经常让孩子们填写“读书卡”,变换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我从这时开始鼓励孩子“少摘抄、多感受”,也就是每次摘抄内容不要很多,但选择最精彩的,自己最感兴趣的,然后多写自己的感受,或是进行仿写。课堂上,我更多地让孩子们朗读自己写的点滴心得或是仿写的文章,请其他孩子进行欣赏和评价。安静的课堂,经常地能在老师和同学中展示自己的大作,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幸福、成就感的体验。渐渐地,他们不再对作文皱起眉头,而是喜欢上了写作。

  总之,我认为起点作文应该过渡自然,不能强加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这样学生就会写好的!

关于教写作文3

  作文是其主体——学生的意识活动的产物,不管是现实生活的记实叙事,还是的议论抒情,从根本上说都只能生活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获得持久的动力。而浓厚的兴趣,却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许多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只有极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

  我对班上学生的作文兴趣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作文“十分厌恶”在30%,这些学生在主观上放弃了作文练习,敷衍了事,有消极对待的情绪;对作文“毫无兴趣”占25%,这些学生写作文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主动练习的积极性;对作文“有点兴趣”占25%,这些学生大多爱看课外读物,除完成课堂作文外,在课外也练习写作;对作文“兴趣较浓”的学生占20%,这些学生喜欢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经常练笔,作文多次获奖。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兴趣是作文积极性的内在源泉,只要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就会对作文产生好感和热爱,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自觉地、勤奋地吸收范文的精华,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从而使作文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地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要积极发展学生作文的兴趣,首先就必须探究当前学生作文兴趣。

  缺乏的原因,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知觉过程不健全

  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人大脑的门户,而成为小学生作文材料的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分析一下。让学生带来各种小动物玩具和布娃娃,在校园的草坪上进行了一次观察、想象、作文训练——在这次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观察带来的布娃娃和小动物玩具,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编童话故事。学生观察后如果用话言来表达时,出现过于直白、层次不清、单一形态认识,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入大脑的门户,成为小学生作文材料,走进美丽的童话故事的呢?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般说来,这一过程,大致需要经历三步。

  第一步:“摄取”。

  事物的外部属性具有可见、可闻、可感的直观特征。人们通过各感官直接而迅速地摄取。众多的信息刺激了人的感官,感官使之转化为生物电脉冲,通过神经传导输入中枢,最后投射在大脑皮层上。

  这第一步,从几位学生的发言中是可以揣摩到的。譬如,有位观察玩具小熊的男同学,他首先获得的是“浑身棕色的毛、胖墩墩。大脑袋、招风耳、滴溜溜直转的眼睛,粗壮的四肢”等等小熊的外部特征。有位编童话故事的女同学,首先注意的也正是玩具小熊的神情,小狗黄黄的动态,卷毛狗漂亮的外貌。

  获取作文材料心理过程的第二步是“叠印”。

  事物的种种信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进人大脑后,必然激起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大脑对感官提供的种种信息整理、结合而产生的直接映像与以往经验中的表象叠印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的表象。譬如,刚才提到的玩具小熊,浑身棕毛、大脑袋、招风耳、粗壮的四肢,正面的、背面的、侧面的等种种信息,通过视觉感官进人那位男同学的大脑后,就被大脑整理、结合、叠印成一个玩具小动物的完整映像。

  这是一个什么小动物呢?它有什么样的个性和本领?于是,大脑就把这一知觉映像同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相对照,从而识别出来了:这是一只小熊。紧接着,以往曾经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各类小熊——动物园中的小熊,图画上的小熊,童话故事里的小熊等等在大脑里留下的种种表象,则同这只玩具小熊的映像叠印在一起了。这时,他头脑中的这只玩具小熊的表象,已不完全如同客观事物那样,只是以一个永不变化的姿势、神态坐在那儿,而是变化不定的.,是时而正面、时而背面,时而拔树、时而推车的,一个新的、完整的、生动活泼的想象中的形象了。

  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是“筛选”。让哪些信息成为作文材料呢?她是有思考、有比较、有选择的。环绕着要表达的中心,她着重抓住了小熊圆圆欢乐的表情,小狗黄黄演奏的动态,小狗菲菲、卷毛狗金金、小黑熊贝贝恬静、喜悦的神情,编了一个有趣的童话。

  这就需要作者善于筛选。刚才所说的是筛选中的一种情况,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作者主动筛选。

  作为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筛选,还有自然存在的另一种情况。

  心理实验证明,就在感官脱离具体事物的一瞬间,这一事物在人脑中的印象便立即开始淡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丰富性和鲜明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表象便无可避免地受到遗忘的淘汰和筛选,但同时又受到新的映像的辉映和烘染,从而发生一系列变化。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可能被削弱、冲淡、消失了,而另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则可能被加强、浓缩、凸出了,长期贮存在记忆系统之中,成为库存的作文材料。

  也就是说知觉、观察不仅是获取作文材料的第一步,而且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真是太重要了。

  二、目标过高,学生情绪受挫

  作文教学离不开知识,认识水平这一基础,两者之间是同步发展,

  循序渐进的整体。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常

  追随考试这根指挥棒,讲求“近期效益”,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极普遍。如有些学校三年级就要求命题作文,高年级则要求“面面俱到”。在作文教学指导中,产生了盲目、偏高、偏难及对学生习作评估要求过高等现象,使学生觉得写作“商不可攀”,严重地反冲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作文的情绪就会受到挫伤,使之消极、厌烦,对作文失去兴趣。

  三、封闭式教学,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仿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此类奉命作文,学生的思想受到牵制,个性遭受制约,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依样画瓢,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主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样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想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开放作文形式,采取规定范围的自己命题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四、不作及时鼓励,学生丧失信心

  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发生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找到作文的金钥匙。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顾地去挖苦讥讽,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为对作文的怨恨,原先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畏惧心理,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

  五、批改缺少反馈交流,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上交给老师,似乎就是任务完成了,不管它好还是不好,自己不会再去修改,大部分教师对交上来的作文也只是打个成绩,大概地写几句评语,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结束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不仅仅是一个分数和一些模棱两可的评语,当然提不起作文的的兴趣,每次的作文教学也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这些原因,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以消除学生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一)让学生在切实的需要下作文

  需要是主体的一种情感心理需求,是谋求心理平衡或表露某种情感的欲望。心理学认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当某种客观事物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时,这种伴随着应激状态的需要就激励人去行动而成为有效的动机了。因此,作文教学应力求让学生明确作文训练的目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确实是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写作动机。这种目的教育应该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通过生动、具体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来进行,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写作。

   (二)目标适当,调动积极情绪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利用可以内经为良好的行为,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以班级的基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敞开思想,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要注意学生重分数这一心理,在给学生评分时,要对学生作文水平作具体分析,评分标准要因人而异。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要促使其向更高目标发展,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进行前后比较,以激起差生写好每次作文的情绪。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写作氛围,逐步消除作文对学生的压力。

  (三)广辟渠道,引来源头活水

  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写倡议书,广播稿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各人收集的材料写感受进行交流,以扩大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写出生活气息浓厚的习作来。

   (四)创造成功机会,获得成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学习兴趣。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不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不会是一无是处。“数予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心理立即兴奋,激起喜悦之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产生焦虑、自卑,从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

   (五)双边批改,增加反馈交流

  学生作文完成后,可以采取师生互相交流批改,以增加作文兴趣,作文本收上来后,或先由教师大概批改,指出一些较明显的缺点,再让学生精细批改,斟酌字、词句的用法是否妥帖;或先由学生互相批改,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性批阅,双向交流,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别集体评讲。这样做,对全班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诸如:遣词造句是否合理准确,语言是否生动鲜明,说理是否严密合于逻辑等,都得动脑筋分析推理,然后做出判断,并逐一予以修改。而且,写得差的同学改到写得好的作文可能学到方法,得到启发;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每互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对于一些好的作文,可以在学校、班级的学习天地、黑板报、校刊上刊登,扩大作文的读者对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增强写作的投入感。

关于教写作文4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考场赛场精彩亮相

  每次期末考试,语文卷子上的“重头戏”必然是最后那道占分30%的作文题;不少同学还时不时会参加一些各种名目的作文竞赛。这可都是我们“练武千日,用兵一时”的亮相机会呀!今天,我们“写作讲坛”的最后一讲,就来和大家谈谈关于考(赛)场作文中常碰到的六个“怎么办”,为你“克敌制胜”支招。

  一、进了考(赛)场,心里紧张怎么办

  考场、赛场作文和平时当然大不一样:题目无法“未卜先知”,气氛俨然“硝烟弥漫”,和蔼的老师“庄严肃穆”,亲热的同学“行同陌路”,于是,你的心儿自然会怦怦跳个不停了。其实,应对这场面的最重要一招是镇定自若。建议你快速自我放松:坐姿自然、双脚放平、两眼半闭、慢呼深吸,就像音乐课开始时进行的发声练习。同时,心里默念“我能行”:今天无非是对自己平时写作能力的一次回顾和检验嘛,无非是换一种场合让自己写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想嘛。心态平和了,信心回来了。记住,这个过程不能超过1分钟。

  二、第一眼看到作文题目该怎么办

  打开试卷面对试题,你不要因为熟悉而喜出望外,也不要因为陌生而焦急紧张。你得抓紧花2分钟左右的时间“读全想细”,即对题目(包括副题、提示、说明,甚至附图)来一番“咬文嚼字”,仔细揣摩里面的含义和作用。比如试题是《我和妈妈》,你就不能跟《我的妈妈》混淆。后者选材集中在“妈妈”,写一个人;而前者还得有“我”,写两个人,而且选的材料还得让两者有联系。万一题目是《我爱妈妈》,那又不一样了,你还得在字里行间强调出“爱”的情感来。(教学论文 )试想,审题一疏忽,岂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三、想不到适当的'材料怎么办

  平时有所积累,临时眼花缭乱,在所难免。建议你可以“截取并强化”,就是把材料里符合题意的那部分内容抽出来,并详细展开,而不是一股脑儿往文章里倒。比如有同学养过一只宠物狗,后来那狗妈妈因小狗车祸死亡竟然“自杀”了。于是,碰到《可爱的小动物》的试题,她就淋漓尽致地描写狗狗的外形和活动;试题是《我和××》,就写狗狗帮她采花、为她壮胆、替她寻找失物的故事;面对《我流泪了》的题目,她细腻刻画了自己在狗妈妈“自杀”前后的情感波澜;甚至写《难忘的一课》,她也来个“移花接木”,用自己在课堂上因讲述了狗狗的精彩故事而让老师同学赞不绝口的事例,说明了“生活即语文”的体会。“戏法人人会变,手法各不相同”,材料是下锅的“米”,动笔前你必须选好材料、打好腹稿,且得在3分钟内当机立断。

  四、定了内容却写不具体怎么办

  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感觉“空洞”而另起炉灶,这种猴子掰玉米似的三心二意是考场上的大忌。应急办法是“过电影”,也就是赶快让事情经过、人物言行在你脑海中慢镜头式地重现一遍,必要时还可以“定格”,细细揣摩一番。一旦事情清晰了,人物活跃了,你的笔下还怕无话可写么?比如试题是《停电以后》,你有过经历,却印象不深。于是,你立即让自己回到那晚上去:停电前在千什么?你——写作业;妈妈——龟脑前。“电影”继续:停电那一瞬间你们有什么反应?你——惊呼“啊,明天作业交不出了”;妈妈——为文件稿没保存急得直跺脚。不错,再继续:后来呢?隔壁李叔叔闻讯过来了,手电筒、电笔、螺丝刀,灯头、闸刀、插座,终于找出毛病,让大家重见光明。那么,“电影”结尾呢?……你说,放完了这有画面、有音响、有活动的“电影”,用文字记叙下来,足够你洋洋洒洒地写一篇啦!

  五、思路突然中断怎么办

  开头挺顺当,突然,莫名其妙地“堵车”了,脑子一片空白,怎么也写不下去,急死人。这时候,最有效的办法是:重走回头路,也就是把自己已经写就的“半成品”认认真真地从头读一遍甚至两遍。这等于重放了刚才的电影,目的是让自己尽快“旧地重游”“身临其境”。一旦“剧情”明朗起来,你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获得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注意两点:一是这遍“重读”一定要十分投入,“进得去”才能“出得来”;二是这种情况的发生究竟不是好征兆,力避的办法只能是打腹稿时考虑周密,这样才能让写作一气呵成。

  六、想不出恰当的词句、碰到写不出的字怎么办

  文章里有好词佳句当然求之不得。不过,有时候就是会“词不达意”,甚至“无言应对”。这时候,建议你千万别因搜肠刮肚、苦思冥想而耗费时间。你一可以用“大白话”去救急,这样不会因小失大,能保证思路畅通,说不定还能产生一种平实清通的语言效果;二是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找个近义词代替不也一样?对写不出的字,同样策略,“碰到障碍跳过去”,回过头来检查时再重新“填空”,即使还是写不出,就换个说法绕过难字。记住,一定不能生造词语、写错别字,也建议别像低年级小朋友那样用拼音代替,因为对常用汉字的掌握程度也是你语文水平的重要反映呀!

  考(赛)场风云变幻莫测,但只要你平时打好了基础,临场“战略”上信心十足、“战术”上认真踏实,相信你一定会因精彩亮相而凯旋!

关于教写作文5

  尽管在幼儿时期语言表达能力就很强,尽管看书多能在写作文时旁征博引,但是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冬冬面对命题作文时仍然很头疼,经常是看着老师出的作文题目不知道写什么,觉得脑子里空空的,没什么可写的。

  他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在楼下看到冬冬和几个小男孩在议论着什么。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老师留的作业是命题作文《做好事》,几个同学想不起来写什么,所以正在那里抓耳挠腮呢。我说这有什么难的,把最近做过的好事写下来,不就完事了吗?可是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最近没做什么好事,写什么呢?

  我这才明白他们为什么无文可写。老师让孩子们写做好事的记叙文,可孩子们最近没做过好事,这样写作文不是强人所难,类似于无米之炊吗?

  于是我告诉他们,赶紧去做一件好事,然后才能写好这篇作文。可孩子们又不知道能做什么好事,我就放下了自己的事情,帮助他们到附近市尝粮店等地方看看是否有需要帮助的老人,直到他们都开始做好事我才离开。

  这件事启发了我:孩子写作文必须要有生活经历,没有真实的经历要写好记叙文就只能是无米之炊、胡编乱造,而且靠编假话是写不出好作文的。

  此后,我开始根据冬冬作文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辅导他的作文。

  对作文题材的选择及对周围人和事的记录是他的弱项。因为小孩子每天就是在学校和家里,接触的环境比较单调,生活相对简单,没有大人那样的生活积累,所以在写作时自然会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怎样写好作文《怎么教孩子写作文》。这是冬冬写作文的劣势,也是令很多孩子头疼的地方。

  当老师布置了命题作文,而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时,有的家长就会让孩子编一篇,或者自己亲自操刀,越俎代庖应付老师。我认为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这样可能会害了孩子。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帮助孩子体验生活,多多实践,启发孩子注意观察,学会描写,直到孩子有能力截取或提炼生活中最精彩的片断,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他就能写出真实生动的作文。

  在冬冬的小学阶段,我和他爸爸经常会领着他到大自然中,爬山,游泳,去公园,看灯会,逛书市……并且去之前我都要提一个条件,就是回来写篇日记或作文。小孩子爱热闹,自然都答应,于是就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凡是这一类活动回来都要写作文,至少也是写日记。就这样,冬冬带着写作文的目的去活动,自然就养成了爱观察、勤记录的习惯,回到家里写出的作文也就生动有趣了。

  小孩子学习写作文还要注意写真,有真情实感,要实话实说。只有学会熟练而真实地记录好身边的人和事,才会从小打好作文的基矗因为真实是作文的起点,也是写作应该遵循的原则。可能孩子以后会写科幻小说,写童话故事,但是这一切都应该是在真实基础上的幻想,而不是空穴来风。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的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同学”,冬冬就觉得没什么可写。他说,我的同学都是天天上学、放学、上课、做作业,然后测验考试,大家都在做着同样的事,平平淡淡的,谁也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事情,写什么呢?

  我问他:“你的同学里谁最优秀呢?”他说是自己。“那么谁最淘气呢?”他说是倪勇。我又问:“怎么个淘气法呢?”他就如此这般地讲了这孩子淘气以及一些恶作剧的事例。我说:“这不就是很好的素材吗?写下来就是一篇好作文。”

  于是冬冬写了他的同学倪勇。这一篇作文写得真实自然、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一个天真活泼,又十分淘气、爱搞恶作剧的小男孩形象。老师把它当作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念了一遍,还把它当作教育倪勇的材料,和那个孩子谈了话。

  要写好作文,立意和构思也很重要。作文要立意新颖,构思奇巧,才能吸引人。我在给儿子讲作文的时候,都是找那些构思奇妙、出其不意、立意新颖的文章做范文,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受益匪浅。

关于教写作文6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小学生作文《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关于教写作文7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 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应当脱离作文教学的陈旧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褪去矫揉造作、模仿穿凿,赋予其鲜活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等待收获的将是缤纷的色彩,清新的果实和勃勃的生机。

  写作时,课堂上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文思枯竭,三言两语就把要说的倾倒完了,干干瘪瘪;有的学生却思绪绵绵,脑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澜起伏,笔下洋洋洒洒。究其原因,与写作材料充足与否当然有密切关系,然而,切不可忽视另一重要因素,即想象力发挥得如何。

  根据近代脑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脑可分为四个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断部位、储存部位和想象部位。就多数人而言,前三个部位注意开发,想象部位比较忽视。据研究测试,一般人只用了自身想象力的15%,潜力很大。学写作,就要重视想象力的发展。人们说,科学是从想象开始的,如果人们不幻想能像乌一样飞,像鱼一样游,哪来今日的飞机、潜艇写文章也一样,发挥想象力,让思想插上双翅飞翔,就能上下求索,神游八荒,获得十分丰富的写作材料。

  开展想象应选择不定向的、跳跃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联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说,人们思考问题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规、一定的角度进行,思维的范围比较窄,而想象却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开来想,思维充分发散。思维发散,头脑中就能形成许多从来没见过的事物形象,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关于教写作文8

  教孩子写作文要锻炼孩子“说作文的能力”,而且“说作文”要比“写作文”来得快捷,更适合繁忙的家长采用。比如早餐前可以让孩子来一段“一分钟演讲”,父母一边准备早餐一边倾听然后加以点评。晚上可以做些口头训练的游戏:制作三组卡片,分别写上时间、地点、人物,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根据给出的要素,经过自己的想像,说出一段通顺、完整、合乎情理的话。或者事先写好几十个故事开头,给它们编号码,让孩子选号,然后接着把故事编完整。

  读书破万卷

  读书是作文的基础,读得多才能写得好。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可以先熟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在此基础上,再涉猎国外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因此,家长应该首先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等介绍给孩子,让他们每天朗读,像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一样,可以不必讲解只要求背诵。日久之后,这些精华自然会在孩子心中孕育出语言的珍珠。

  “胸藏万汇凭吞吐”

  积累词汇、丰富孩子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有重大意义。准备一本“词语积累本”,把读到的好句子、成语、格言等抄下来,平时要勤翻阅勤温习,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尽量地运用这些词汇。或者置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硬性要求孩子利用零碎时间系统阅读《词典》。在已阅读的词语下画波浪线。要求平均每天学15个字及由这字组成的词语,逐月登记,家长切实督促。

  只要家长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机会,多途径寻找话题、文题,让孩子动口、动脑、动手,很快,你和孩子都会发现:原来,作文并不难!

  一是自然的教育方法,消除孩子写作状态进入的障碍。

  在刚开始教孩子接触作文时不要给孩子设置条条框框,不要给孩子讲立意、选材、详略等大道理。我初中时怕跑题想了好多内容不敢写出来的情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想有这种经历的不会只有我一个,因此要让孩子放手去写,尽量写得长一些、细一些、多一些。尤其是记叙文只有写得长一些、多一些,才能写得详细细致,另外也便于修改。每次写作文都是写一些概括性的句子的孩子要想使作文快速提高难度很大。

  二是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培育孩子的因果逻辑思维方式。

  有因就有果,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举几个例子:如果说这个山多美呀,就包括树美、水美、人文景观美等等各个方面。说小明学习好,就包括小明语文好、数学好、平时考试成绩好、课堂上回答问题好等各个方面。每一个小的方面又可以是一个分观点,可以用更小的实例来支撑,例如说树美可以再从树的疏密、高矮、形状、姿态等各个方面来写,依次类推。如果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会丰富充实。

  三是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培养孩子联系的思维方法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例如说让孩子写山就要使孩子联想到树、水、花、鸟、登山的人、有关山的传说等等一系列事物。如果写上学路上不光要让孩子想到上学路上发生的具体事件,还要让孩子看到上学路上的建筑变化,四季风景、人间万象等等方面,开阔孩子的思维。

  运用以上方法,经过一两月的集中培训学习,一般的孩子都能够消除写作的畏惧感,写出和自己的年龄和经历相适应,语言比较流畅,内容较为丰富的作文来。但这只是写作的初步,这时的孩子只是能够运用比较平白的语言熟练表达自己的行动和观念,三四年级的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很容易做到这一步,到了五六年级,就应该在孩子无意识当中让他们接触记叙文、说明文以外的散文、议论文、诗歌等其他文体(个别的孩子三四年级也能掌握),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夫,作文素材大全《如何教孩子写作文》。

  我的做法就是:

  一是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念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

  填鸭式教育培养的孩子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这种教育模式下造成了很多成年人人云亦云,头脑简单)。例如看到树叶黄了又落到地上,就可引导孩子树立“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规律”的观念;每天送孩子上学就要引导孩子树立“没有积累的过程就没有以后的成功的观念”等等,并让孩子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是培养孩子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和类比比喻的语言表达方法,引导孩子学习诗化语言。

  例如看到路边的树木,就可以说:树是大地的儿女,树是人类的伙伴,树是小鸟的家,树是阳光下舞蹈着的精灵等等,这样在训练孩子书面语言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是以“命题”和“看法”的方式引导孩子其他文体的写作。

  例如出《我对生命(生活、学习、金钱、同学、邻居等)的看法》这样的作文题,引导孩子写议论文,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根据我的观察,孩子写作时爱犯三种毛病:一是离题,二是无话可说,三是干巴巴的。现在,我就把帮助孩子克服这三种毛病的做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为了使孩子写作文不离题,就要教孩子在开头和结尾点题。现在不要教孩子什么点题技巧,让孩子在文章的开头把题目重复一下即可。比如国庆节假期里,老师让孩子写一篇题目为《国庆节》的作文,孩子在开头是这样点题的:“国庆节,是祖国母亲的生日。”文章结尾没有点题。我让他写几个字点题,他就写道:“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国庆节,也是祖国妈妈的骄傲。”孩子在开头点了题目,就不容易写走题了;在结尾点题,则能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凑。

  写作文无话可说,是因为孩子不善于从多个角度观察写作对象。让孩子有话可说,就要教他从多个角度观察写作对象的方法。比如写《我的爸爸》,孩子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这时,家长就可以告诉他:可以写爸爸的模样,爸爸的习惯,爸爸和你之间发生过的事情;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观察角度,比如爸爸的模样,可以写爸爸的眼睛、鼻子、嘴巴、头发,爸爸的习惯可以写抽烟、喝酒、看书、口头禅。这样,角度多了,孩子就有话可说了。小孩子的作文,所写的无非是人物、事物、景物,观察的角度都差不多,这样指导几次,孩子练熟了,就不会再感到无话可说了。

  孩子作文干巴巴,打个比方,就是只有几根筋和骨头,没有肉。假如写树,他就写:“这棵树很高很高,有很多树枝,长了很多叶子”,不就是几根筋吗?要想孩子写作文生动,可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后缀,二是添修饰,三是用比喻。

  什么是加后缀?就是在形容词后面添加补语。比如说花儿很红,就可以说“花儿红得像鲜血染过的一样”,“像鲜血染过的一样”就是后缀。什么是添修饰?就是在动词前面添加状语,在名词前面添加定语。比如说孩子进班了,就可以说“孩子晃晃悠悠地进班了”;比如说这是一支旧钢笔,就可以说“这是一支比我奶奶年纪还要大的钢笔”。“晃晃悠悠”就是状语,“比我奶奶年纪还要大”就是定语。至于用比喻,那就很简单了,家长会,孩子也会,关键是要用得恰当,这就需要孩子加强对生活现象的观察。

  从长远来讲,要想把作文写好,关键还是阅读小说书、故事书。孩子从小不会说话,经常听大人说话,他就学会说话了;同样,不会写作文,经常读小说书、故事书,对书里的语言烂熟于心,随手拈来,也就会写作文了。作文选可以读一两本,但不能只读根据我的观察,孩子写作时爱犯三种毛病:一是离题,二是无话可说,三是干巴巴的。现在,我就把帮助孩子克服这三种毛病的做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为了使孩子写作文不离题,就要教孩子在开头和结尾点题。现在不要教孩子什么点题技巧,让孩子在文章的开头把题目重复一下即可。比如国庆节假期里,老师让孩子写一篇题目为《国庆节》的作文,孩子在开头是这样点题的:“国庆节,是祖国母亲的生日。”文章结尾没有点题。我让他写几个字点题,他就写道:“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国庆节,也是祖国妈妈的骄傲。”孩子在开头点了题目,就不容易写走题了;在结尾点题,则能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凑。

  写作文无话可说,是因为孩子不善于从多个角度观察写作对象。让孩子有话可说,就要教他从多个角度观察写作对象的方法。比如写《我的爸爸》,孩子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这时,家长就可以告诉他:可以写爸爸的模样,爸爸的习惯,爸爸和你之间发生过的事情;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观察角度,比如爸爸的模样,可以写爸爸的眼睛、鼻子、嘴巴、头发,爸爸的习惯可以写抽烟、喝酒、看书、口头禅。这样,角度多了,孩子就有话可说了。小孩子的作文,所写的无非是人物、事物、景物,观察的角度都差不多,这样指导几次,孩子练熟了,就不会再感到无话可说了。

  孩子作文干巴巴,打个比方,就是只有几根筋和骨头,没有肉。假如写树,他就写:“这棵树很高很高,有很多树枝,长了很多叶子”,不就是几根筋吗?要想孩子写作文生动,可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后缀,二是添修饰,三是用比喻。

  什么是加后缀?就是在形容词后面添加补语。比如说花儿很红,就可以说“花儿红得像鲜血染过的一样”,“像鲜血染过的一样”就是后缀。什么是添修饰?就是在动词前面添加状语,在名词前面添加定语。比如说孩子进班了,就可以说“孩子晃晃悠悠地进班了”;比如说这是一支旧钢笔,就可以说“这是一支比我奶奶年纪还要大的钢笔”。“晃晃悠悠”就是状语,“比我奶奶年纪还要大”就是定语。至于用比喻,那就很简单了,家长会,孩子也会,关键是要用得恰当,这就需要孩子加强对生活现象的观察

关于教写作文9

  要让学生写出才情并茂的作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长时间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在批阅作文时,我不难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遣词用句能力功底薄弱。写出来的作文,要么语句不够通顺,情感枯燥乏味,要么构思呆板,谋篇布局不够周到。我一直坚信只要通过透彻的分析,总会有合理的解决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流水不腐”,作文亦是如此,胸中有足够的“工料”,写作时才有底气。为此,平时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积累作文素材。

  ①博学广识,勤记录

  教师自身要多看书刊杂志,遇到好的书籍、篇目可以推荐给学生,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让学生学习成功文章的成功之处,为学生写出成功的文章打下基础。对于善于引经据典遣词造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爱读书和常练笔的习惯。

  ②善于观察,多动笔

  通过案例教学授予学生观察方法,经常抓住教育时机,提示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现象,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形成最全面的印象,多写观察日记(日记)。学会联想,把事物写活一点。

  ③深化活动,常训练

  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还可以跟校园时令活动结合起来,献爱心捐款等慈善活动,结合这个契机,让学生习作《点滴关爱暖心怀》。学生亲身经历,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才能写出实感,写出韵味。

  二、培养学生作文的表情达意能力

  写作时不但要有情,还要有善于表情达意的手。习作时必须借鉴成功作文的成功之处,注重审题会意,有了好的立意,选择和组织材料才有依据。要使文章感情真切,遣词用句必须准确到位、恰如其分。要帮助学生达到这一水平,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经常重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能力和恰如其分,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做到言必达意。当然,培养这种能力也可以从口头回答问题、书面回答问题、造句写片断等多方面进行逻辑训练。要求学生把积累到的素材灵活运用,写出通顺、连贯、简洁的句子。并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经常练,反复练,实现表词达意生动形象、恰如其分地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三、养成学生作文的审题构思习惯

  想要在作文方面取得成功,审题会意就是要迈出的第一步,这要求学生能从题目中准确地找出限定的习作范围和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分析课题时我们就要训练学生审题会意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图中人物的服饰,想想她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为何文章要定为“胜似亲人”?她们是不是真正的“亲人”呢?初步理清思路后,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构思,围绕一件(或几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来写。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篇习作的题目和要求,启发想象,不但培养学生审题会意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作文的构思水平。

  四、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起,因为只有把话说对、说好,才能写出句子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的文章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处处重视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然后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指导用词造句,写简短的日记,再在引导学生把话写具体、生动上下工夫。如用“鲜花”一词让学生造句,学生说:“花店里鲜花很多,有百合、玫瑰、菊花、康乃馨。”我进一步启发:“谁知道鲜花是什么颜色的?”学生说:“花店里鲜花很多,有洁白的百合,有火红的玫瑰,有金黄的菊花,还有紫色的康乃馨。”我继续启发:“谁能把鲜花的颜色比作小朋友穿的衣服说一说呢?”学生说:“花店里鲜花很多,有穿白衣裳的百合,有套红装的玫瑰,有披黄褂的菊花,还有裹紫泡的康乃馨。”此外,我还经常进行扩词、扩句、词语的搭配,把句子补充完整等练习,使学生把话说得完整而又具体。

  五、创造生活,丰富写作素材,拓宽作文训练空间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觉得最困难的是“无话可说”,他们的生活确实有些单调,上学——放学——做作业——睡觉,有时,一些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也会从他们的身边溜走,他们不懂收集,不知观察,不会捕捉……于是,当他们打开本子拿起笔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种现象,我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1.涂涂画画。涂涂画画是低年级小朋友非常喜欢做的事,把涂涂画画和作文有机结合起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写话前,我就引导学生先一起涂涂画画。如秋天归来,我不急于让学生说“秋游”,而是让他们拿出笔来画“秋游”,学生们一听,都兴致很高,拿出画笔,聚精会神地画起来。呵!画出的内容还真不少,有的画的是小朋友排队去秋游,有的画的是公园里金黄的菊花,黄蝶般飞舞的落叶,还有的画的是动物园里威武的雄狮,美丽的孔雀……画完了,我说:“谁能把你的画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说:“秋天到了,老师带我们去秋游,我们像小鸟一样来到大自然,看到大地在秋风的催促下,换上了迷人的秋装。那金黄的秋菊,正绽开笑脸欢迎秋天,那飞舞的树叶,正在迎风起舞,在一望无垠的稻田上,稻子笑弯了腰,似乎在向秋风报告;我最大,我最壮。”就这样,我找了一个画得好的同学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写下来,看谁写得精彩。就这样,便出现了一篇小小的作文。

  2.精心安排各个节目。元旦、开个迎新会;春节,搞个慰问活动;元宵,做个好看的灯笼;三八节,给妈妈送份礼物;植树节,去山坡上种植小树;“六一”节,更是大做文章,节前,每人制定活动方案,节日,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节后,用笔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在学雷锋的日子里,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争做好事中,出现的许多生动的事例,又成了作文的好材料,经过指导,学生又多了作文的机会。

  总之,小学启蒙作文的指导,教师只有从兴趣着眼,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说写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合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作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于教写作文10

  在教学实践中,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

  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

  内容空泛笼统,材料陈旧,改头换面,东拼西凑……如何指导初中生写作文?这确实是很多中学老师深感头疼的事情。

  如何指导初中生,让这些刚刚踏入中学校门的孩子们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作文,确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重视积累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要在阅读中吸取养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阅读、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对刚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小练笔,任意选取一个小片段,由于内容短小、选材自由,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比较受学生欢迎,同时也从多方面积累学生的素材。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有一特殊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我让同学们仿写,由于同学们已学过且对课文理解的较深刻,所以多数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再如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流下了思考余地,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教材,把空白留给学生,让学生的想象来补充空白。

  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在叙述敌机轰炸后写道:"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省略号省略了我昏迷以后指导员护书的经过,我让学生加以想象并写下来,有同学这样写道:"在我身边爆炸了,弹片纷飞,眼看就要落到那捆珍贵的教科书上,那捆毛主席从印文件的纸里节省出来并印刷的教科书上,说时迟那时快,指导员一个飞跃,趴在那捆书上,那捆珍贵的教科书保住了,而弹片却穿透了指导员的胸膛,鲜血染红了那捆珍贵的教科书。

  ",通过补写空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有兴趣了,就可以循序渐进,进行"百字新事"训练、"剪报作文"训练等,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落实"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进而从多方面积累素材,达到"厚积而薄发"的目的。

  二、创造情景、学会观察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

  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欣赏、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并以此作为范文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记得20xx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也正赶上上作文课,学生被漫天的雪花所吸引,时不时的往外探头,心思已不在教室内,这是一个"调皮"的同学诡异的说:"老师,我们不愿意写作文,咱们打雪仗好不好?"我灵机一动马上说:"好"!教室内立刻沸腾了,各个摩拳擦掌准备往外冲。

  这是我说:同学们,我先来朗读峻青《海滨仲夏夜》中的一段描写,再去好不好?教室内立刻鸦雀无声,各个激情昂扬非常专注的听我朗诵:"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

  接着我分析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的描绘了晚霞的情态。

  写出了晚上海滨的独特美景,使读者如临其境。

  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色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

  现在我们就走出教室去看、去玩、去感受,玩够了,闹够了,再静下来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

  这次的作文写的非常成功,现摘录于下:"积雪有一尺多后,站在教学楼上遥望操场,象面对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一串串快乐的脚印"。

  "龙爪槐静静地迎着雪花,像撑起一把厚厚的大伞,为鸟儿留下一片觅食的空地"。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只要不断的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法向生活投射自我的眼光,他们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独特,就能产生有个性的思想和独特的情感,就能用自己的话语大胆展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就能写出好文章。

  三、贴近生活,亲身体验

  马克思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

  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习作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就丰富,学生才能写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

  例如:写作文题目"记一次比赛活动",为了让学生们有内容可写,我举办了一次拔河比赛,当时的场面真令人激动,赛场上队员们汗流满面,一旁的啦啦队员喊的声音嘶哑,场下的观众心潮澎湃。

  赛后,同学们自动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并主动写成文字,这次作文成功了许多。

  他们抓住了细节,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像参赛的同学写自己比赛时的感受,啦啦队员写到自己眼看绳子一点点挪向对方,却无能为力,只得振臂呼喊,场下的观众则双手紧握,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为本班默默的加油……正是由于在活动中学生们细心体验,写作兴趣才会浓厚,主动性也越来越强,促使他们去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体验胸有成竹,写什么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

  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有意识的依据教材让学生积累素材,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现实出发反映生活,就能解决写作中的"无米之炊"问题;学生就会由讨厌作文变为喜欢、热爱写作文,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教写作文】相关文章:

博士老爸用口诀教儿子写作文10-10

我的外教10-05

教幼儿的教案08-08

教英语的教案05-31

继教培训心得07-01

护理带教总结12-06

保教质量心得01-06

个人带教总结01-05

早教设计教案10-07

童年简谱教唱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