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10 05:11:1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康复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1

  我是20xx年毕业的新进教师,现从教于特殊教育学校。

  在学校中我的专业是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方向,对于特殊教育的学习并不深入,对孤独症更是了解甚少。

  通过这次为期六天的学习让我更深的了解学习了关于孤独症一些概念特点、教学方法等。

  在大学的学习中对于孤独症的了解全部来自于谢鸣教授的自闭症选学课中,由于是学前教育系所以在实习也是在幼教机构中没有实际接触过这些类型的儿童。

  这次的学习培训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也让我体验到不同的学者专家对于孤独症的不同的看法与研究。

  我相信这对我以后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王梅教授的学识渊博、刘劲老师的风趣活泼、刘明清老师的严谨认真、柳瑞兰老师的来自于实践、胡金秀老师的学术的专业,这些都让我为他们的知识所折服!深感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对孤独症的了解却少之又少。

  一想到即将入学的两位孤独症学生,我身为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六天的学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梅教授的课,她风趣幽默,学识渊博。

  但我更佩服她的是她深入到实践,实心实意为孤独症儿童发展的精神。

  我觉得这是现在社会上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所缺少的!只有真正深入实践的专家才能有自己的.东西,才能在给我上课时生动有趣又能给我们深刻的启发!印象中记得王教授在课中举了一个列子:一个孤独症儿童问她"你为什么戴眼镜",她回答了七八次"因为近视"等原因,最后在儿童第九次问她"你为什么戴眼镜"时她把眼镜摘掉了,这时儿童笑了,不再继续问了。

  此刻我想到了来我们学校预报名时那个一直问她妈妈"这里有个洞"问了10遍的孤独症男孩他想表达什么。

  他是否是想让他妈妈把手放进洞里,他是否是想把洞堵起来?他是否只是问问而已没有任何意义。

  我觉得这些都让我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另外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师是柳瑞兰老师,在课的开始了解到了她是一位孤独症儿童的母亲,那时的我对她充满了同情!而在之后又知道她为了她的孩子不断学习孤独症的有关知识康复训练她的孩子同时又创建了康复机构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和家庭。

  那时我对她肃然起敬!那是怎样一种毅力才让她坚持到现在!那是怎么一种胸襟才让她忍着内心同样的剧痛伸出自己的双手帮助别人!她让人同情同时也让人觉得可敬!她的课与她一样的朴实无华同时也对我们在实践中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特别是她所讲述的个训课的环境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学教法。

  她的课都是她多少年来的经验精华,在实践中总结的方法规律。

  我在她身上受益非浅!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2

  通过近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感觉对自闭症儿童的补偿教育重要并不仅仅取决于课程设计本身,还取决于实施补偿教育中教师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与行为。

  1、要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自闭症患儿普遍表现出对亲人没有依恋感,会出现不明原因的问题行为。

  这些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缺陷往往会让父母都觉得很绝望。

  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实施补偿性课程的前提是接纳孩子,无条件全方位地接纳孩子。

  这个原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理解问题行为,宽容刻板行为,缓解损伤性行为,保护好孩子,给孩子安全感。

  2、学会走近孩子的世界

  自闭症孩子像是和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里,我们和他们之间有很大的隔阂。

  真的像有些人诗意的描述:这些孩子是星星的孩子。

  正常的人在交往沟通中尚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更何况这些被人们打入另册的自闭症孩子。

  教学行动守则的第一条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第二条就要更进一步,走近孩子的世界。

  不是“走进”,是走近,每个人都无法真正走进另一个人的世界,我们只是希望能去靠近他们,走出互动的第一步。

  3、行为训练比智力开发更重要

  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训练中普遍有这样的误区,重认知,轻生活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

  不少自闭症孩子记忆力不错或者有某些方面特长,家长在为孩子不是弱智庆幸的.同时,也走进了认知学习的死胡同,很多机构和教师也有此倾向,这样的孩子虽然可以学会很多特殊本领,可是很难主动进行社会交往与沟通,独立生存与生活,他们的情绪行为问题还会为今后的父母、社会的抚养造成很大负担。

  4、情感沟通比语言本身更重要

  语言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是沟通和交流的工具。

  自闭症儿童很多都有语言,有的孩子很能说,但是他们的语言缺乏沟通作用。

  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把握这个原则,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沟通交往比语言本身重要。

  不要在课堂里让自闭症孩子仅仅是模仿语言本身,而是要着重让语言发挥其沟通功能。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3

  20xx年4月2日—3日我有幸在第七个世界自闭症日来临之际参加了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组织的“自闭症儿童评估与干预”培训班。

  在这充实的2天学习中,我听取了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小俚教授、胡晓毅教授、澳门身心医学会刘建新教授等人的讲座。

  内容包括:自闭症评估与干预新技术、自闭症早期教育干预、沙盘心理疗法应用于儿童自闭症治疗、自闭症儿童早期诊断和综合干预等等,通过参与此次培训我感想良多,现分享其中一些学习心得:

  首先,此次培训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病变引起的发展性障碍。

  因此有着特殊的行为特点,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隔离、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困难、刻板的行为障碍等。

  对于自闭症儿童,还有一种说法“星星的孩子”,美丽而孤单地生活在遥远的世界里,好像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他们的思维模式大大限制了在心智解读、中心聚合、执行功能方面的运用。

  例如:在心智解读方面:与人交谈时,只会留意到对方说话的表层意思,对一些语言是完全听不懂的;在中心聚合方面:对一些图片不会纵观,只能倾向过分专注于细微的事物;执行功能方面:他们缺乏弹性思考,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

  其次,我更多的了解一些对于自闭症干预的技能。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小俚教授介绍了一些比较新的自闭症干预的技术:眼动技术、电生理技术、脑调控技术、3D教育技术。

  之前对于这些技术我都是一知半解,但通过李小俚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对这些最新的干预技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在澳门身

  心医学会刘建新教授的`带领下分享了不少自闭症儿童参与沙盘心理治疗的案例,在案例的分享中我看到了沙盘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神奇”疗效,并在刘建新教授的带领下体验了沙盘心理疗法团体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我即是治疗师也是来访者,在不同的角色中体会着不同的心理体验,2个小时的体验活动让我对沙盘治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期待能够有机会进一步学习沙盘治疗,并把沙盘治疗应用在我所管理的自闭症青少年身上。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心得体会03-24

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心得体会6篇05-02

康复心得体会05-18

康复护理心得体会03-16

康复工作心得体会09-27

康复护理心得体会范文03-31

康复心得体会(通用20篇)03-07

康复护理心得体会7篇03-23

康复科进修心得体会11-02

康复护士心得体会通用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