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人生读书心得

时间:2022-11-29 15:20:13 洁婷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人生读书心得(精选12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生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读书心得(精选12篇)

  人生读书心得 篇1

  好久没有读什么文学类的著作了,这两天意兴突发地读起了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今天刚刚读完《人生》,不禁满怀伤感,或许是为高加林的悲剧而心痛吧,或许是为刘巧珍的愚爱而感动吧,也或许是为那个时代的不幸而惋惜吧

  唉,作为同是农村出身的我,在追逐自己梦想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懂得节制自己?否则会成为高加林第二,甚至更惨吧。《人生》的确是个悲剧,明明彼此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美好的爱情终究都幻化成泡影。时代的不幸在爱情的道路上让彼此相爱的人都错了位。难道世界上十有八、九的爱情真的是在你寻找爱的时候遇到并不是你最爱的人,因为你最爱的人在寻找爱的时候又遇见了别人。缘分让有情人终成眷属,也让有情人痛不如生。黄亚萍或许还是嫁给了张克南,刘巧珍终究是嫁给了马栓,而高加林自恃是高中生在城里兜了一大圈还是一个人回到了双水村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还丢了自己不应该丢的东西

  一个小小的农村故事却包含着如此丰富而发人深省的思想。或许真的是时代的.不幸吧,它把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扼杀在传统的摇篮里。人生真的是变幻莫测啊,他可以给你想要的一切,也可以毁灭这一切。我想不论我们身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不是应该时常反省反省,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我们有没有得到自己本不应该得到的东西巧珍无疑是最值得我们同情也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作为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姑娘,她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封建传统作斗争,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他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是的,巧珍是个美丽,大方,智慧而勇敢的女子,为了能让自己所爱的人过得比自己幸福,她宁愿把自己最爱的人让给别的女人,甚至在自己嫁给别的男人之后他还惦记着自己最爱的人,作为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姑娘能有如此博大而真诚的心胸不是很罕见吗?她用一个农村姑娘对爱情的执着让我们明白,爱情是不能有什么奢望的,更是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的,一旦错过就真的不再了,后悔与遗憾是不会挽回一切的,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的人,迟早会在爱情的道路上摔倒,而且会摔得很重很重

  我也不敢妄加定论高加林是不是个丧失良知而不值得同情人物,但是敢肯定的是高加林的确不打折扣的是个悲剧人物,他不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去追求本不应该属于他自己的东西,过分膨胀的欲望让他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或许只有经过百转千回体会与刻骨铭心的教训,相爱的人才会真正的明白谁是最爱我的人,谁又是我最爱的人。

  在对的时间遇到自己心爱的人,固然是人生一大幸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唯美的爱情是少之又少的,这样的罗曼蒂克或许是我们少男少女心中最美的梦吧。而在对的时间遇到不是我最爱的人但是最爱我的人也是很幸福,很现实的。而我们为什么又要苦苦追寻太多太多所谓的幸福呢?或许当我们费尽千辛万苦得到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时候,我们还会为自己找到了最完美的爱情而欣慰吗?当我们总是抱怨自己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的时候,我们又有没有去想过在错误的时候遇见错误的人又是一种什么感受?

  《人生》让我懂得一个人应该明白自己应该有什么而不应该有什么,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我们才不会在失去的时候而倍加惋惜,痛不如生。特别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懂得如何去节制欲望,抵御诱惑,用一个平常的心去生活,照样活出生活的精彩与快乐!

  人生读书心得 篇2

  《人生》以它所描绘出的浓厚的乡土气息、逼真的生活画面、活生生的人情世态以及主人公对理想、爱情的追求,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尤其是男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令人回味不已。

  故事中的高加林,他有自己的理想、感情和人生观,他不愿像他的父辈们那样,为了温饱一辈子厮守匍匐在黄土地上,他有知识、有文化,他要发挥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理想,渴求一种新的人生。就这点来说,高加林具有新一代青年的思想和气质创造、开拓、不满足于现状。然而,高加林的种种努力并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倒被现实给嘲弄了:在那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他的民办教师地位被无端挤掉,唯一能够显山露水的机会被剥夺了,他痛苦、伤心、愤懑。新一代农村青年形象的高加林,与高家庄这个落后、愚昧、闭塞的小山村是格格不入的。因此,高加林进城的心理成为必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终于踏进了城里,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一个能让他施展才干,尽情挥洒才华的天地;生活的召唤,理想的憧憬,使他干劲十足。深夜抢险救灾,不顾疲劳连夜改写报道,他切实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着,拼搏着。

  高加林那蔑视世俗、自强不息的.闯劲和干劲让人感动。然而他也有自身的弱点,当他看到家乡贫穷、愚昧、落后的一面时,不但没有想方设法去改变家乡的现实,反而选择了逃避现实。他认为,摆脱了家乡小山村的羁绊,到外面的世界就可以一显身手了,可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软弱自私,才致使他走过了一段遗憾的人生。

  故事中的另一个容易争论的问题,就是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纠葛。有人认为高加林是现代生活中的陈世美,而我却不这样看,我认为他们的分手是现实的必然。现代青年对爱情的追求,大多是以志同道合、有共同语言为基础。刘巧珍虽然有中国农村妇女的传统美德,温柔善良、勤劳贤惠、通情达理,而且长得俏丽,然而她缺乏知识、没有文化,与高加林少有共同言语,更谈不上志同道合,他们的爱情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牢固的,所以在爱情和事业的选择上,高加林选择了后者,这是必然的;而后来高加林和黄亚萍分手后,家乡那个曾为他爱至痴狂却又被他抛弃的姑娘巧珍也另嫁了在这双重打击下,高加林几乎崩溃了,他背着铺盖卷,灰心丧气、满腹辛酸地回到家乡。

  山依旧,水依旧,桥还是那座桥,一样的景,两样的情,一曲《叫声哥哥,你快回来》荡气回肠,令人肝肠寸断,得到的失去了,失去的却永远不能再得到,那悲痛的哭声,倾诉了高加林多少的委屈,懊悔和辛酸啊!此时,一条弯曲的路在他脚下延伸,这是一条漫漫的人生路啊!他该怎样去走呢?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我们该怎样留下自己的脚印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深思,都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人生读书心得 篇3

  再读《人生》时,已过而立之年。记得初读路遥的《人生》,刚刚读初中,彼时的年纪,只嬉笑或惋惜于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故事,对于作者煞费苦心隐蕴文中的描写和哲思,则无法参透。当十多年后,静心再次品读,有种入身三分的浸入之感,久久无法平静。

  多年来,对于人生的探究是我和身边同龄的朋友们热议的话题,但一直无法有清楚的答案。我常常会想,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的人生?我的价值路遥的《人生》,通过小说的故事发展,展现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有出于惯性、本能、环境、也有欲望、梦想,在时间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创作背景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小说主人公高加林以农村知识青年身份出现,有激情、勤奋、才华、理想,在现实社会一次一次打击下依然坚持努力去实现梦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虚荣充斥着他矛盾的内心,并最终被冲破。刘巧珍一位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女性,她渴望知识、敢于追求、热爱生命、忠于现实,她给人以正面形象,或许表达着作者心中对一些事物美好寄托。黄亚平和克南虽都在城里长大,但成长环境的不同也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文中最后,直至被去除教师资格的高加林在农田里对德顺说德顺爷爷,我一开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尝个遍,以后就什么苦活也不怕了。可谓一语中的,震撼人心!究其然,人最怕面对的`是脆弱的自己,而最强大的则是内心的坚韧。高加林还是高加林,虽然故事结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梦想不灭,此段经历会必会成为他最宝贵的财富。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记得自己当初因为一份不甘心,离开了家乡优越、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报考了中央机关。等到了大城市、挤进中央机关之后才发现,现实中的荣耀远比想象中的要骨感,而困扰却远比想象中的要丰满很多。拥挤而寂寞的都市,风光而重负的工作,热闹而孤独的生活,人生的矛盾在这里体现了极致,内心的纠结甚至后悔总是如影随形。与我有相似经历的朋友曾作过描述:回想这几年的生活,我一直是在追求理想的生活。但是,我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对于每个人来说,理想的生活却是各不相同的。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工作,却意味着要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呆在大城市的某一个角落,却意味着过着一种平民的生活;在各地出差奔波,却意味着与家人聚少离多。与以前相比,我的外表已变得朴素,内心已变得粗糙。

  说实话,什么叫忙碌的不可开交,这几年算是感同身受。有很多个晚上,我和同事们都是坐在电脑边,核实各类数据、整理各种工作情况报告。很多不了解我们单位的人,根本无法理解,甚至难以置信在中央机关怎么会这么辛苦。工作压力之大,神经之紧绷,都是我职业生涯的挑战。至于逛街、美容、泡吧、看电影、旅游,尽管都不是我很热衷的事情,但感觉已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了。有那么一段时间里,我曾深深地迷茫过,甚至怀疑过自己最初的选择。

  前些时日,出差时与一位老县委书记偶然聊起关于人生和人生价值的话题,他的话语朴实却有力,让我印象至深:你们这代人不像我们这代人,受过很多苦,对我们而言,特别珍惜现有的工作和条件,我们只想踏踏实实的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但你们代表着未来,有活力,有理想,敢于质疑和抗争,这些都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但你们也应正视自身存在的浮躁,摒弃浮躁,才能静心做事,未来的人生方向固然遥远,但只要明晰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心怀坚韧,努力的做好,享受奋斗过程也不失为实现人生价值啊!

  是的,人生的道路上,幸福的目标是什么?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说:有钱就幸福;一个忙忙碌碌的富人说:有闲就幸福;一个寒窗苦读的学子说:能放假就幸福;一个婚姻破碎的女人说:能被爱就幸福;一个双腿截肢的残者说:能走路就幸福;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说:能看见就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样,积极心理学把这种理解和感受称为主观幸福感。不管你是通过追求什么到达幸福,所有人在这种主观幸福感中都体验到了两种共同的情绪:快乐和满足,并且这种快乐和满足不是稍纵即逝的,而是一种长久保持的并且持续对生活施加正面和积极影响的。而努力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对生命的一种赤子之情。一心努力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想获取可谓道路逼仄,天地窄小。所以,与其规定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获得什么东西,不如磨练自己做一个努力的人。志向再高,没有努力,志向终难坚守;没有远大目标,因为努力,终会找到奋斗的方向。做一个努力的人,可以说是人生最切实际的目标,是人生最大的境界。

  那么,今天,明天,无论怎样,我都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很努力的人,然后,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而继续努力。

  人生读书心得 篇4

  路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人生》。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幸福也许在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看了路遥的《人生》,觉得他能够把年轻人的贫穷与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这才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吧。

  节选

  这个打击对这个家庭来说显然是严重的,对于高加林来说,他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已经受了很大的精神创伤。亏得这三年教书,他既不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有时间继续学习,对他喜欢的文字深入钻研。他最近在地区报上已经发表过两三篇诗歌和散文,全是这段时间苦钻苦熬的结果。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他将不得不像父亲一样开始自己的农民生涯。他虽然没有认真地在土地上劳动过,但他是农民的儿子,知道在这贫瘠的山区当个农民意味着什么,农民啊,他们那全部伟大的艰辛他都一清二楚!他虽然从来也没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自己从来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不必隐瞒,他十几年拼命读书,就是为了不像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种说法是奴隶)。

  他手扶着桥栏杆,想起第一次卖馍返回的时候,巧珍就是站在这里等他的;想起在这同一个地方,他不久前又曾狠心地和她断绝了关系……眼下他又在这里了,可是他现在还有什么呢?他幻想的工作和未来在大城市生活的梦想破灭了,黄亚萍又退回到了他生活的远景上;亲爱的刘巧珍被他冷酷地抛弃,现在已和别人结了婚。他真想一纵身从这桥上跳下去!这一切怨谁呢?想来想去,他现在谁也不怨了,反而恨起了自己:他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为了虚荣而抛弃生活的原则,落了今天这个下场!他渐渐明白,如果他就这样下去,他躲过了生活的这一次惩罚,也躲不过去下一次惩罚——那时候,他也许就被彻底毁灭了……

  严峻的现实生活最能教育人,他使高加林此刻减少了一些狂热,而增强了一些自己反省的力量。他进一步想:假如他跟黄亚萍去了南京,他这一辈子就会真的幸福吗?他能不能就和他幻想的那样在生活中平步青云?亚萍会不会永远爱他?南京比他出色的人谁知有多少,以后根本无法保证她不再去爱其他人。而把他甩到一边,就像甩张克南一样。可是,如果他和巧珍结了婚,他就敢保证巧珍永远会爱他。他们一辈子在农村生活苦一点,但会活得很幸福……现在,他把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轻易地丢弃了!他做了昧良心的事!爸爸和德顺爷的话应验了,他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他搅乱了许多人的生活,也把自己的生活搅了个一塌糊涂……

  马云: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贾樟柯:读这本书时我还是个孩子。这么多年我看过很多作品,都对我的电影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反而是这本《人生》,他让我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思考我的人生。

  人生读书心得 篇5

  人生这本书,三年前当我选择考研这条路时在网上看过电子版,当时一直以为还有后续情节,而今看完纸质版的,确定这个不是结局的结局是真的结局。

  每次看完人生我都是一气呵成,开始我会为高加林的遭人陷害,被迫离职深表同情;当他走到人生低谷时却遇到了好姑娘刘巧珍,她给他爱情的滋润,他是幸福的,虽然没有稳定的事业,但却拥有甜蜜的爱情;再后来因为叔父的关系,各种辗转托人走到了省报的前线,加上自己的才华横溢,很快开始崭露头角,春风得意;这时候遇到学生时代的老相好黄亚萍,如今的高加林突破了现实的障碍,大家闺秀黄亚萍曾经的担心也释然,于是两人旧情重燃,各自抛弃现有的对象而走到了一起;他们是都市的时尚代表,俩人很快尝尽了事业爱情双丰收的甜头,准备进一步地发展;但,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高加林此前升迁的各种手段被人披露,他被“打回原形”,回到了曾经那感情炽热却又常渴望离开的故土。一切就像梦一般发生在高加林身上,让他深深地体会到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是那么地近,又是那么地远。

  书中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刘巧珍,在农村被很多人追求,却又偏偏爱上高加林,好不容易获得他和旁人的认可享受甜蜜,不想爱郎却要去县城走马上任,于是她陷入漫长的`相思与等待中。不曾想,等来的却是爱郎的无情抛弃。心灰意冷之后她开始表现出不正常的平静,一狠心带着对加林的恨与爱嫁给了一心追求她的掌管马店的马拴。不久,高加林因事打回原籍,她却因爱一直在别人甚至家人面前袒护着他。无疑,她是善良的、是纯真而又质朴的,是典型的农家闺秀,她没有做错什么,但她的命运却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黄亚萍,典型的时尚都市女,拥有不错的家庭背景,学生时代对加林抱有感情,但因加林身在农村而选择放弃,毕业后备受克南追崇,与之将就着自己的感情,直到高加林以省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她眼前时,她平静地感情再一次掀起了狂风巨浪。他不再局限在农村了,突破了自己不能与“农村”结合这一心理界限后,她不顾一切开始了对加林狂热的追求。而此时的加林处在事业的巅峰时期,春风得意,又有如此俊俏的老相好追求,一狠心一跺脚,二人都选择抛弃了现有的对象走到了一起。拥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他们很享受的沉浸在都市的二人世界里。不料,加林的事情“败露”,迫于现实或是迫于自尊,俩人都无法接受自己和对方接下去的关系,于是含泪分手。个人看来,黄亚萍是现实的,但她又是有思想有追求的,愿意付出代价去追求有共同价值观的人,但她也逃脱不了现实的束缚,她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女性现实派的代表。

  德顺爷爷,典型的庄稼汉,劳动人民都是善良的。在众人都不看好加林和巧珍的关系时,他力排众议,力主赞同,赶架子车去城里拉粪,故意撮合他们俩同去并让他俩挨着坐后面,千方百计给他们创造独处的空间,他是祝福他们的。之后加林抛弃巧珍,他应该是同情巧珍而斥责薄情郎高加林的;但当最后高加林因事败露回到家乡时,他又是同情加林的,他是第一个站在村口迎接这个备受打击的年轻人,他安慰他,用他毕生的劳动智慧去抚慰这个受伤的年轻人,他被打动。从零星地这几点看来,德顺爷爷是劳动人民的典范,心地纯朴又忠厚,关心下一代人的成长,向他致敬!

  写了很多,豁然发现,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如此?在强大的社会潮流面前,我们努力追寻着自己心中的那个梦想,只要有一丝机会向上攀登就绝不放弃,我们是渺小的,但这并不排除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实力和手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当然盲目地追求并不可取,但只要是正当的,合法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去争取。

  因为,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

  人生读书心得 篇6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题记

  你是否也曾迷茫,是否也曾困惑,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你会怎样抉择——是跟随自己的真心,还是屈服在现实的重压之下。

  《人生》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高考失利而在村里任教的民办教师,同时也是农民的孩子。生活不让他能如此顺利,受全村人尊敬的“大能人”高明楼的二儿子三星——那靠走后门才上了高中的迟笨的人,因为高中毕业没有工作,便把没什么背景的高加林换下来,让高三星去当了教师。高加林不服气的待在乡下,一心想着怎样回到镇上,但村里“二能人”的二女儿刘巧珍又给予他爱情的滋润。过了一段时间,高加林的叔父从远方调回来工作还当了地区的劳动局长,下面的人为讨好他,走后门把高加林带到了县城里工作,高加林还和高中同学黄亚萍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甩了刘巧珍。可命运弄人,黄亚萍的前男友的母亲对高加林怀恨在心,揭发了他走后门的事,导致他又被迫回到了农村。

  高加林是个有血性的青年,他不甘屈服在命运的压迫之下,他有自己的理想,也曾幻想未来美好的生活,可他愤怒、困惑、绝望,这都是人生带给他的教育,他可能在人生的岔道走对了的路,又有可能在他人的推波助澜下走错了路,可谁有说的准呢?是错是对都是相对而言的,高加林总觉得生活不顺,可他也找到了好些快乐幸福不是吗。有好些人在高加林选择了城里姑娘黄亚萍的时候大骂高加林没良心,是个负心汉,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大背景之下,也许选择了黄亚萍就是多了一份在城里生活的保障,而选择机灵漂亮又朴实可爱但是个文盲的刘巧珍,在日后的生活中两人的分歧可能会越扯越大。高加林不是没有过思想的斗争,他痛苦着在当初第一次与巧珍生出情愫的地方和她说分开,也痛苦着在自己失去工作后主动跟为难的黄亚萍断绝关系,他也还是有着愧疚的心。

  在高加林失去工作回到农村时,故事也缓缓落下帷幕。高加林是庄稼人的孩子,他从未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可他也从未有过成为农民的觉悟。他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三起两落把他摧残的险些失去生活的希望。可德顺老汉这个和时间做着抗争的老光棍早已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心性善良的他总会在关键时刻点醒高加林,好让他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去。

  德顺老汉找到了他,他的话都让高加林和我的.心为之一震。他一辈子都打着光棍,旁人看起来可真是寂寞,可他却说“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着两只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数,修过路……遮羞难道不是活得有意思马?——那你们年轻人的词说教幸福。”啊!这就是德顺老汉眼中的幸福。他还觉得“把书上的果子摘了分给村里的娃娃们”就是幸福。高加林听了这番教导,眼里又闪起了希望的火星。这……这才是人生,也许经历过挫折,跌入谷底,坠入深渊,可只要人活着,生活在这土地上,就是人生,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精彩的人生。

  我们都在探索着人生,没有人能断言你未来的人生会以怎样的姿态存在,那些有经验者也许能在关键时刻给你指明方向可真当实践起来,又未免是隔靴搔痒。我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通往正确道路的岔口。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的这段话被路遥先生作为《人生》一书的题记,也被我摘录一段作为题记,是有着他的意义的。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你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也可能没办法总是如愿以偿,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慎重地做选择。

  面对人生的岔道,可能会迷茫吧,也可能会困惑,但这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总是充满思考充满选择,有着无穷无尽,无法用一板一眼的语言来表达的变幻。前进吧,不要害怕,不要抱怨,勇敢的做出选择,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人生读书心得 篇7

  好久没有读小说了,也好久没有看电视连续剧了,因为怕那些复杂的情节所感染而一发不可收拾,果然如此,看了路遥的《人生》,他的入笔是那样轻可是引人入胜,没有恢弘的气势,没有九曲回肠的情节,可是会给人心灵的震撼,农村题材,如同《平凡的'世界》也是农村题材,用细腻的笔划刻画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再用鲜活的人物说明着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人生》措写了一个优秀的农村青年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历程,从一个普通农民到一个代课教师,代课教师的名额被挤,从代课教师再到农民,因为叔父的关系又转正成了国家公务员,后又因为别人告发(因为走后门),重新回到农村的经过。其间高加林经历了感情,深深爱他的农村姑娘巧珍,后因为成为国家公务员又恋上了城市女孩黄亚萍,当他再走回农村,不得不和黄亚萍分手,此时巧珍也已经嫁人。一段人生历程,一段感情故事,虽然前前后后的几年时间,但像是人的一辈子,什么是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

  人一生有很多的诱惑、有很多的梦想,但我们不能够飘,我们必须在路上走才会更踏实,命运也许会给我们一些机遇,但机遇来临,我们不能够忘乎所以,因为命运也许会索回他的赠予。就如一句话:厚德载物。当人得到太多的时候必须要有足够的德行来承载得到的所有。

  我想作者为什么没有写人的完整一生,也许他就是让人有机会来自省,来修正自己的错误。但真实的人生是残酷的,我们不能拿我们自己短暂的人生做为试验场,我们必须好好的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次机遇。那样才会少留遗憾,多些精彩。

  人生读书心得 篇8

  正是书中每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感动。书中第116页:“弯下身子与花朵讲话”讲述了一位偷同学东西的学生在被保安抓住后,扬言要自杀,结果被校长机智地化解危险的事。

  刘校长无论干什么事,都是从学生身边出发,轻风细雨化解每一个平凡但又神圣的“小事”。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不是小事,这是他人生当中的一道坎,如果老师引导的好,这道坎迈过去,学生心头猛然一亮。迈不过去就可能在他的人生长河中留下一道伤痕。

  在书中,刘校长举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事例。“在背摔中感受到信任”“破译心灵密码”“两代人的18岁”……从她真实地为学生做,为学生想的角度中,我发现刘校长是一位全身心为孩子着想的校长。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人,正是由于她从心理需要方面来关注学生,学生都敬佩她。但是她对于规章制度,对于处分,她严格执行,又不过于呆板僵化。她认为规章制度是只能管住他们的行动,但管不住他们的心,救人最要紧的是救心。

  正是她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所以才开了一个人的班级。正是她对孩子的爱和信心,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所以人大附中才那么得人心。

  这本书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第123页中的“赏识是最好的激励。”正是赏识教育,才能使每一位孩子都得到最大的鼓励。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班级教学中也缺少赏识。从我与学生及家长的接触中,他们对老师的评价中,也发现,许多教师不会赏识学生,说的话也很过伤,有时教育方法也失当。

  有时,我也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是否说过很狠毒的话,也是否失控过.....反思过后,自己的头脑更清醒了,幸好我没有那种行为。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擅长采用“赏识”,我教过的每一届学生,他们都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

  通过反馈,大部分学生家长对我的评价还不错。其中2011届毕业的学生邹志礼说的话让我铭记于心。那是刚送走他们这一届的毕业班,还没有放假,邹志礼的妈妈特意到学校找我:“徐老师,你下学期接哪一班?”“我不知道,看校长开学的安排,邹志礼不是才毕业吗?你有事?”我茫然的回答。“邹志礼想要你教他弟弟,叫我来找你。昨天他还对老二说:‘你要是能上徐艳华教的班就好了’”

  我不知道我哪一点让他记住我,但我知道我真心实意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是班中最调皮的孩子,我也拿出真心对待他们。他们那一届的学生中徐世磊是班中各方面表现都不太好的学生。但他在2015年元旦前,从外地打工回来,特意到学校来找我。对我说了一番话,至今让我不忘。他说:“老师,我今天特意到学校来看看你,好想回到从前,我再来上学。到外面打工,总感觉与其他人接不上话,自己的学识太低了……”

  现在,我的想法与徐世磊的想法太相似了,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也发现自己的学识也低了,无法适应现在的学生的需求了。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刘校长那样多学习,只有学习,不断读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013年我又接了新的班级,刚接触我发现许多学生不会拼音,组词只会一什么。三年级学生不说什么都会,最起码拼音该会吧!一番了解下来,我失败了。一班三十多个孩子,二十多个不会拼音,怎么办!怎么办!!!我真发愁,总不能放弃吧?我想这个班中还有十个表现较好的学生,不错了。

  从此,只要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我就表扬他,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王子城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字不识几个,可以说在语文方面是一片空白的人。他看到其他同学都进步了,自己心里也着急。由于我给每个待进步的学生安排的都有小老师,他就让他的小老师教他读课文,学习积极性可高了。

  那天,我们要学《赵州桥》这一课,刚上课就有同学说:“王子城这一课就会背了。”我一听,心中很惊讶,什么也不会的王子城竟然会背书了?于是我先停下课,让王子城背给大家听。谁知他竟然一字不差的背了出来,同学们听后自觉地给他鼓掌,我也及时地鼓励他。并且给他安排了一个任务,他负责检查他那一组背书,但是同学的'姓名必须自己写,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下课了,王子城也不出去了,他挨个问他那一组同学的姓名,不会写的字让别人教他,态度可认真了。从那以后,王子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认真听,下课就找小老师教他,有时还会跑上前来问我,每次我都耐心地回答。针对他的进步我都及时表扬。他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大了,现在一篇课文可以完整的读下来。看到他的进步,我也很开心。

  一个学年下来,这个班就取得全镇第六名的成绩。到四年级结束时取得了全镇第五的好成绩,虽然不是第一第二,但也是我和同学们一起努力的结果。这一届学生,正是由于我的赏识教育,班中还有许多学生表现优异。绘画方面出色的有邹晓敏、徐紫薇等;王路豪、王金燕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演讲比赛;邹惠、邹曼婷、徐源励爱好舞蹈;邹晴喜爱唱歌,在前几日中心校举办的“百年追梦全面小康”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选拔赛中,她拔得头魁,要代表中心校去县里参加歌唱比赛。

  其实我们班有这么多孩子表现突出,一方面与他们自身努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激发、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兴趣脱不了关系。

  当我刚接手这一届学生时,我就从各方面培养他们读书的习惯,平常讲故事比赛、演讲各类活动,我经常在班中进行。谁有了进步,我就及时表扬他们。慢慢地,他们热爱读书,并且学会坚持写读书笔记、日记。

  整整四年的坚持使许多孩子爱好读书,王路豪写的“我的好老师”在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中,获得征文比赛小学组三等奖。王金燕在全县青少年“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征文比赛中荣获小学组三等奖。

  面对孩子们喜悦的笑脸,我只有努力读书,勤奋学习才能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相信我一定让学生更愉快地学习。

  人生读书心得 篇9

  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期望的职业,可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干起了卖蒸馍,出山劳动,挑粪的工作。但当叔叔高玉智转业回到家乡当了县劳动局局长时,加林的机会又来了,副局长为讨好他,为他安排到县委做通讯干事,使他重新回到了城市。可是没过多久,加林经过关系得到城内工作这件事最终被人告发了,他再次回到了农村这块土地这段大起大落的人生。

  在这中间还穿插了两段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的主要矛盾。正当加林第一次回到农村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可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活力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让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而随着加林重新回到城市,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黃亚萍提出带他去更大的城市(南京)发展时,加林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在经过反复研究后,他无情的抛弃了巧珍,最终无奈的巧珍下嫁后川马店村一队的生产队长马拴,可心里依然记挂着加林。可当加林再次回到农村亚萍还是和他分手了。

  看完这本小说给我的初步感想就是:生活啊,真是开了一个玩笑。每一个选择都至关重要,都会影响一生。主人公高加林经过反复折腾最终还是回到了农村这块土地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如果当初他选择了巧珍而非亚萍,那么亚萍就不会和克南分手,也就不会有之后克南母亲举报加林走后门,说不定加林就不用回到农村继续在县委工作;但他如果选择了亚萍而非巧珍那他就可能去更大的城市一展自己的才华,这正体现了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梦想和抱负的精神。这真是个两难的抉择,这让我想起了我第一次教书时讲的课文《未选择的路》。也正如作家柳青说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仅有几步,异常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能够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能够影响一生。

  回过头来细细的品味这本小说的最终一章——第二十三章,路遥先生用并非结局做为副标题。这章主要讲了高加林从县委回到农村路上回忆起和巧珍以前在农村的点点滴滴后悔不已,和遇到老光棍德顺老汉,德顺开解加林,他的所有的梦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难以承受的是这份打击更难以应对的是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褪去了骄傲,认清了现实,理解了德顺爷爷的一翻话,而后懊悔的扑倒在了地上。我认为路遥先生用并非结局告诉我们加林的人生路远非这本小说里写的已经到了尽头,他的人生路才刚刚开始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还有更丰富的经历在等着他,也告诉加林和广大读者只要生命没走到尽头就永远在不断的探寻人生这个主题,何况他还年轻,德顺老汉70了还在摸索,这大概就是路遥先生在探索人生路中的`真实写照吧。用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告诉人们他还在思考在城市化的浪潮汹涌而来的种种冲击中,农村知识青年该如何作出选择。

  我觉得路遥先生经过小说《人生》在探寻人生的同时也启发读者去反思自己的人生,哪些地方做好了,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将来的人生路该如何做出选择,何去何从?给自己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和定位自己人生的机会,当代很多名人都说《人生》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贾樟柯曾说30年阅读史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路遥的《人生》,《人生》让他开始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思考他的人生。

  马云曾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路遥,他高考失利时是《人生》改变了他,让他意识到不放弃总有机会,否则他此刻还在踩三轮车呢。马云的话我深有感想,当初我中考没考好,父亲让我去读个技校做维修工,但我坚持将来要读大学所以必须念高中然后参加高考。虽然当时我并没看过《人生》这本小说,但此刻想来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年轻人怎样能轻易的放弃自己呢!虽然此刻的工作也不是很好,但我相信只要不放弃信念我们总有机会终究会取得成功的。

  那么你是不是也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呢?

  人生读书心得 篇10

  史书记载曹植七步成诗,不仅成就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绝句,更重要的是卸下了曹丕心头的屠刀从而挽救了自己的生命。短短七步,曹子建由死到生,可谓步步惊心。路遥《人生》中说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如此看来又怎能不是步步惊心、关系重大呢!故曰:七步人生。

  人一生中的紧要处屈指可数,求学阶段无非就是几次学校的选择、专业方向的选择,接下来便是工作的选择、婚姻伴侣的选择等等。当然,考虑到人生的曲折性,大多数人的这些选择可能会出现反复,比如转学、跳槽,即便这样我想它仍然逃不出屈指可数的范围。来到紧要处的`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如同人生道路中出现了岔路口,每个人都必须选择其中一条走下去,这点上众生平等。屈指可数的紧要处再加上紧要处多种可能的选择,给我们带来了人生中的无限可能,每次紧要处的不同选择或许就会通向截然不同的人生。最糟糕的是,就像阿甘妈妈所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无法预知你将会得到什么。假如高加林没有选择抛弃巧珍,他的人生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他应该不会像书中那样痛苦吧?可惜人生和历史一样,无法假设。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多些顺畅少些坎坷,事实却总与愿望相左。高加林当民办教师时憧憬着借此脱离农民的身份,又怎么会想到不久后被村长的儿子顶替?当他回到家乡慢慢接受农民的命运又与巧珍相爱时,又怎会想到一张招工表给他的生活带来的巨变?当他狠心放弃巧珍毅然选择黄亚萍时,又怎能想到日后因这场情变而给自己带来的灾难?短短的《人生》无论如何也无法和真实人生相比,但它却假高加林的故事精准从容地道出了人生的真相。

  高加林在追逐幸福,我们也都一样,但他为什么一步步走向了悲剧呢?是因为那个保守又不公的时代吗?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无论哪个时代,都是有好有坏,抱怨时代不公一定意义上和抱怨命运不公一样虚无缥缈。是因为张克南的母亲公报私仇人心险恶吗?不,要知道高加林也是从后门走进了那座城市,他对,此无话可说。而根本的原因只能是他自己。巧珍虽然目不识丁,但她纯粹真诚善良,是顺德爷爷眼中的金子。高加林以没有共同语言这样的理由欺骗了巧珍的同时,也蒙蔽了自己。他不清楚自己最想要什么,他贪心不足,他不懂珍惜,最后亲手导演了自己的这场人生悲剧。当他跪在地上,手捧黄土悲痛欲绝时,我想他应该明白了这一切吧。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了书籍,我们可以领悟人生哲理而无需经历那样的悲剧;我们又是不幸的,因为虽然可以阅读书籍来感悟人生,但对人生的体会毕竟无法和亲身经历相比。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不管我们如何去走,有些原则可能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戒贪心,先着眼于那些我们最在乎的东西;懂珍惜,珍惜已经拥有的美好事物。或许这样也但愿这样,我们的道路可以多些平坦少些崎岖。

  人生读书心得 篇11

  读罢路遥成名小说《人生》,感悟良多。

  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西北年轻农民,受困于农村传统观念、社会飞速变化中的种种不公,以及自身的自卑心理,怀才不遇、渴望实现自己价值。故事的环境背景是西北农村,与我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差异,然而那种小人物的奋斗故事却能够很快抓住我的心,不仅仅是因为它和我喜爱的另一部路遥著名小说《平凡的世界》有几分相似,更因为它与大多数读者(比如说我)的心理体验相贴近。

  没有人的人生路是笔直、顺利的,从小到大,我们的生理与智力都由弱变强,没有人刚刚降生时就强悍,应对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有绝对的自信。一句话,我们都以前是弱者,都是经过无数的努力,才成为此刻的自己。于是,在高加林身上,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能够体会他被人顶替了民办教师职位后的愤恨,能够体会有知识有抱负的他,应对自己重新成为农民这一现实时的苦闷,甚至当他获得巧珍的感情时,作为读者的我,内心也浸润着清凉的感动,对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学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在制造距离的同时,也制造了关联性,让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让你与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觉地产生“同感”。

  小说的上半部分并不十分精彩,却为下半部的跌宕铺垫着情节与情绪的背景。命运的不公与不幸、逆境中的感情、冰冷中的温暖、不屈不挠的自己奋斗……上半部以加林的自己实现为小结,然而所谓的“自己实现”,却又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几十年不见的叔叔转业回乡在县里任局长,被人轻视的家庭因此而扬眉吐气,加林也因此被叔叔身边的溜须拍马者顺理成章地安排了有前途的职业,摆脱了他的农民身份。

  然而,为他高兴之余,内心总有些许不安。下半部分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来到县城的高加林果然一展他的才能,事业平步青云,而他也收获了新的感情。在感情的两难抉择中,他衡量的标准不再是内心的感受,而是现实的利益。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从县城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缺少共同语言”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骗了自己,放下为他付出一切的淳朴的农家女巧珍。他成为了另一个人,不再是那个为我所熟悉、同情的小人物高加林,而是一个看不清自己、为眼前利益放下生活原则的迷途青年。

  此时,读者和看着加林长大的德顺爷爷一样悲哀,为了加林的迷失自己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但是,在我们满以为出卖原则的人将和新欢奔赴幸福新生活,而故事将成为淳朴善良的巧珍孤苦一生的杯具时,作者又借命运之力和所有人开了个玩笑:受伤的小人捅了背后一刀,踢爆了加林借“后门”获得职位的秘密,刚正不阿的叔叔没有袒护亲属,春风得意的青年即将再次面临成为农民的命运。急转直下的故事进展不仅仅惊得主人公半天回但是神儿,连对他由同情、赞许到愤恨、不齿的读者,也无法不感到错愕。

  路遥并非故意玩弄情节,事实上,人生本也如此。有人说,人生无常,然而作者在此就是在探讨,无常的人生中,冥冥中亦有定数。这听上去像是封建迷信思想,不妨打个比方:

  人们常说“足球是圆的”,但这“定律”常常只能局限于一场球赛,偶然因素几乎能够主宰比赛、决定最终的胜负,而如果将探讨的范围扩大到一整个赛事,甚至某队或某国多年的足球事业发展,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足球是圆的”,我们看到的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黄亚萍父亲说的,“生活永远都是公正的”。而用时兴的'话说,就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于是,一切回到原点,加林重新回到农村老家,成为农民,只是他身边已不再有大小姐黄亚萍那“高雅”的爱,更可悲的是,他把自己最珍贵的宝贝给弄丢了——痴情淳朴的巧珍已嫁做他人妇。

  加林就是我们每个人,他和我们一样,有信念、敢追求,但也有我们都有的弱点。很多人不也和他一样,为了到达目标,有时甚至出卖原则。德顺爷爷对加林爱得深切,由爱而生恨,但恨是以爱为基础,恨其不坚持,却并不一棒子打死。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走弯路,跌倒了敢爬起来,人生还要继续。

  回过头来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极致的。那不仅仅是因为小说中的她是农村远近闻名的俊女子、身体像白杨树般苗条,更是因为她的纯粹。她爱得纯粹,没有半点虚假,也不掺杂半点个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她总是最懂,就连分手后她对自己婚事的决定,也是为了他——她明白加林仍然在内心中爱着她,为了禁绝他对自己的留恋,让他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她在悲痛中很快地把自己嫁掉了。就像德顺爷爷所说,巧珍的心像金子一样。她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但她勇于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一向坚持自己的生活信念和原则,从未改变。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读者,依然会被朴实、美丽的巧珍感动,会为她的善良以及为爱甘愿奉献一切的纯真而赞叹不已,但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以她为榜样,只求付出不问回报了。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原本应有的微妙平衡之间,毫不犹豫地选取后者,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悲哀。

  人生读书心得 篇12

  关于人生的话题在我心中一向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一向无法有清楚的答案。古人说:十五而向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想自己连而立之年还未经历,又何谈不惑(自己封闭一下)。

  一向读季羡林的《谈人生》,季羡林谈自己对生命意义、做人处事、名誉、朋友、压力、困难、感情、成功等等人生中各种境遇的看法,那么我的一生怎样样完成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的爱人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我的价值

  路遥的《人生》则经过小说的故事发展,展现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有出于惯性、本能、环境、也有欲望、梦想,在时间推移中,人物在不一样境遇下经过行为表达自己的人生。

  《人生》具体背景我没有查证,应当在改革开放萌芽期,小说主人公高加林以农村知识青年身份出现,有活力、勤奋、才华、梦想,在现实社会一次一次打击下任坚持努力去实现梦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虚荣充斥着他矛盾的`内心,并最终被冲破。刘巧珍一位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女性,她渴望知识、敢于追求、热爱生命、忠于现实,她给人以正面形象,或许表达着作者心中对一些事物完美寄托。黄亚平和克南虽都在城里长大,但成长环境的不一样也使他们构成了不一样的性格,女性的黄亚萍任性而敢于追求,男性的克强虽也敢于追求,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时时左右他的行为。高明楼的圆通、眼界和眼光,马栓的圆滑,德顺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刘立本的精明。

  这本小说是朋友推荐的,总期望能找到一些什么,可越是期望越是失望,直至被去除教师资格的高加林在农田里对德顺说德顺爷爷,我一开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尝个遍,以后就什么苦活也不怕了。才被震撼。人最怕应对的是脆弱自己,最强大的是内心的坚韧。

  社会是现实的,人生的岔口也有很多,选择也就很多。在应对成绩,成功时要坚持冷静,要戒躁戒躁,找到原本的自己,真实的自己。在失意的时候,在给自己期望,想想完美未来,重新看待自己,相信一切都会变好。在普通中,在平凡中要耐得住性子,需要努力积累,仅有在积累后才能抓住机会,如果高加林没有才华,也可能成为优秀的通讯干事。要有坚韧的性格,在困难面前理清思路,克服困难,坚定不移的走出自己的路。

  高加林还是高加林,虽然故事结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梦想不熄灭,此段经历会成为他最为宝贵的财富。人要有梦想,要有活力,要吃苦耐劳,要敢于折腾,敢于寂寞。

【人生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人生》读书心得12-19

人生读书心得12-13

人生的读书心得02-10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05-16

人生读书心得15篇11-26

人生读书心得202303-24

《走在人生边上》读书心得范文06-06

路遥人生读书心得(精选13篇)12-31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范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