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14 16:17:1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1

  

  教了大半辈子语文,真正留在脑海里的有印象的语文课却很少很少,似乎什么课也没有上过。难道都留在了学生的记忆中?碰到昔日的学生时,他们就会如数家珍般说起我的某一节课某一句话甚至某一动作。是他们才让我想起过去曾经上过的课,说过的话,有过的动作。

  也许我的语文教学的一半意义就在这里。

  

  去上语文课,总想将课上得条理清晰、风趣幽默、讲解恰到好处,使学生或如入山林、或如临海洋、或如坐春风、或如沐雨露等等,可这样的课似乎少而又少。一节课下来,回头看看,往往或伤痕累累、或意犹未尽、或残缺不全、或越俎代庖。真正行云流水的课,常在意料之外。这或许也印证了古人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之道理。

  

  理想的语文课一定与文化联姻,有人称之为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像小学生朗读课文一样来上语文课显然要遭人唾弃,优秀的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说上几句就营造了气氛,就烘托了课堂环境,讲解形散而神不散,而那“神”就是文化。它是课堂的灵魂,主宰了学生的情感和才智。

  谁叫我们所说的和所用的是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汉语呢?

  

  最差的语文课也许是这样的:

  将课文中稍难懂的句子写出知识性的答案,上课前将这些答案全部注在课文的缝隙,上课时就一一将这些答案一字不漏地兜售给学生。没有引申发挥,没有情感渗透,没有呐喊争论,没有心灵沟通。

  学生为什么要这个答案?这个答案有什么价值?这个答案是不是答案?这一些,上课者似乎就根本不思考了。

  

  用学生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语文老师优劣的唯一标准是最荒谬可笑的。

  聪明的语文老师也许会这样做:将教科书内容整理成条条的知识,再分解成各种题型,然后就将它们炮制给学生反复阅读练习,这样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一定会令人满意。但优秀的语文老师对此一定会不以为然,因为他总是相信,优秀语文老师的功夫全在课堂上,全在学生的心灵的感悟中,全在灵魂的打造里。

  

  有时,语文老师讲解作品人物形象完全是无效的'劳动。

  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就始终没有为这一人物所感动,或者说这人物压根儿就没有进入过学生的心灵。因而,不管这人物高尚也好,卑劣也罢,老师或人们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就会是非常遥远。

  所以,让学生先学会感动应是语文老师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讲解高考试题最省心也最痛苦。

  最省心的是现在的市场经济真是想人之所想,答案做得详细而明确,不需你语文老师再化多少时间和脑筋,就可将答案贩卖给学生。最痛苦的是此时已没有浓浓的气氛,没有了心灵的沟通,像是商品买卖,像是完成任务,像是例行公事。

  所以,高三的语文课总给不了人多少快乐。

  

  有时将一节课比喻成爬山,往往妙趣横生,并有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上课起始,相当于来到了山脚,于是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爬山吧,看谁爬得快。讲解了一些内容之后,即鼓动道:同学们,我们已爬上了半山腰,此时看到了什么?收获怎样啊?讲完全部内容后,又豪气十足地说:我们到山顶了,大家一览众山小,感觉怎样?当然上课过程还可以结合具体问题插上些许俏皮话:这山不好爬吧,大家感到吃力吧?现在遇到了猛虎,我们怎么办?前面是绝壁,看谁能先上?现在风景这边独好,大家欣赏到了吗?有谁不爱走山路,而想从棘荆中穿过?等等。

  再比喻成吃饭、睡觉、写文章、谈恋爱等也当然有同样效果。

  

  浅入浅出与浅入深出有天大的区别。

  浅入浅出指的是先有必要的铺垫,或者说,先来个浅入,再不知不觉引诱学生入彀,然后再浅出,这样的浅入浅出才显水平;而浅入深出,关键是这“深”是怎样的深,是单纯的内容,还是引人入胜的使人想入非非的不答不快的问题?如果是后者,也可见教者之了得的教功。

  相比两者,浅入浅出可能更受学生的欢迎。

  

  学生的优秀总常常在语文课之外被发现。

  在街头行走,发现前面有一个俊男或靓女,刚出声惊叹,却随即发现原来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到球场看球,看一个中锋投球无比准,动作又无比机灵,才说“这个人哪个班的”,等他一回头,却发现是自己班级里坐在后排的平时默默无语的忠厚学生;看校艺术节演出,听一个学生将歌唱得字正腔圆,宛若某一歌星,正以为自己是在听某歌星演唱会,就马上有人补充说,刚才台上那个唱歌的是你们班的学生某某。

  显然,诸如此类的惊喜之所以很少在语文课上被感知,大概是因为我们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缺少了一双发现的眼睛,在语文课之外又缺了一颗沟通的心。

  十一

  语文的无限在哪里?

  常常因宇宙的无限而想到语文的无限,越想越觉得语文的无限其实不比宇宙的无限要逊色。一节课也许就是一个天体,运行方式虽像是十分有规律,其实却是充满变数,这种变数因学生或老师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变万化,这种变化,有谁能预测?有谁能计算出它的类别和内容?

  将语文进行到底?真是痴人说梦啊,我想。

  十二

  一定要让学生从课堂上得到快乐!每一节课之前,我常这样告诫自己。

  一定要让学生记住或懂得快乐的生活就在普通的交谈或交流中!上每一节课时,我常这样对自己说。

  但愿每一位学生都能把课堂的快乐带向课堂之外!上完每一节课后,我默默地祝福。

  十三

  语文课最易发挥的似乎是写作指导课!

  讲评学生习作,众多学生以不一的眼光看一篇习作,我也可以跳入其中,和他们一起说三道四,那时,哪是老师哪是学生,已没有明显的界线了;围绕某一作文细节,学生进行想象与联想,我也随即想入非非,然后贩卖着自己的“杰作”,此时,谁是这个教室的授课人谁是被授课人,已没有分别了;讲述一个片断,学生分成了几个“派系”,我也成了其中一个“派系”的成员,和其他“派系”争得面红耳赤,这时,谁年老谁年轻,已难以辨认了。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2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受益匪浅,对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以下是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培训的内容说明本次培训分八个部分,

  分别为:

  一、成果整理与展示

  二、初识教育技术

  三、教学媒体与教学利用

  四、教学实施计划设计

  五、培训准备

  六、授导型教学设计

  七、探究型教学设计

  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

  二、培训的宗旨为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配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实施,20xx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本计划旨在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络体系,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1994年ACET发布了教学技术的.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有实践”,近年来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都促使教育技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我们教师要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即为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和实践。通过本次的培训也区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四、如何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是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教学设计是以教学需要为立足点,从确立目标出发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优途径与措施,建立起解决教学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学设计要遵循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本次的学习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教师教育技术网络体系,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3

  现在,我教的七年级一班比较特殊,非常有个性。每个同学在这里个性都充分张扬,人人平等,自由快乐地学习成长。我感到很欣慰。但有时也会遇到小麻烦。

  去年寒假考试前的一个大课间,老师们开考务会去了。结果,班里乱了套。全班同学都扔飞机玩。一开始,每个人还都撕自己的本子叠飞机,互相扔。玩的`不亦乐乎。玩着玩着,个别同学感觉不过瘾,嫌叠飞机太慢,索性就直接扔书。当然不是扔自己的,而是扔别人的。(一个感冒请假的)别人一看,也不甘失落,也扔,几本书不够扔的,就撕开,再扔……可以想象,当时班里50个孩子,都在尽情疯狂的玩的情境。后来,班干部发现苗头不对,这才开始制止。因为太乱,费了很大劲才安静下来。我回到班里时,班干部正在查撕书的同学。了解情况后,我非常愤怒,逮住全班同学批了个狗血喷头,还扣了个大帽子——一伙土匪,强盗。并且,让学生承担了相应的后果——赔书赔本子。

  过后冷静下来仔细想了想,我处理的有点过。其实,学生本没有什么想法,只不过在兴头上,玩过了,犯错了。好多时候,我们大人处理问题会上纲上线,把学生无心的小错误变成性质严重的大错误。这样很不对。我们应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恶性。我们应多与孩子平等交流,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4

  中国素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的职业是神圣而光荣的,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优秀的教学方法来授业解惑,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且还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来传道,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品德,成为学生求智、做人的楷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生动写照。教师的工作不仅历尽艰辛,而且默默无闻,一生清贫。“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为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过得却是清苦的生活。甘于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教师精神的核心,是为人师表的体现。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孺子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奉献者之歌。

  如今,廉洁文化进校园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反躬自省,我的身份是人民教师,做的是教书育人的事情,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无论面对怎样迷离的尘世,我们更应始终坚持一面廉洁的大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廉洁从教”,我们每位老师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

  因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做到:

  第一、献身教育,为人师表

  教师工作的性质是教书育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把教育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放在首位,乐于奉献,为世人做出表率。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正是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教师将满腔的爱尽情赋予了学生。论财产教师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但教师却富有,我们拥有无数学生对我们爱的回报。

  第二、公正执教,关爱孩子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执教,这是廉洁从教的基础。教师决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尤其体现在对待后进生转化问题,我们一要有爱心,二要有信心,三要有耐心。只要我们用爱心、宽容、理解、人文关怀去善待孩子的每一点错误,适时表扬、鼓励,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会取得成功的。

  我班上有50位学生,这些孩子是可爱的,我要爱他们;这些孩子是可敬的,我得欣赏他们;我得帮助他们。因此,他们思想困惑了,我促膝谈心;学习上遇阻了,我倾力相帮;经济上,家庭上少温暖了,我给以温馨的关怀。这是我的职责,澄清了自己的灵魂,摆正了位置,奉献,其乐无穷,精神的富有比什么都能使人快乐、欣慰,让人崇敬。

  第三、自我约束、廉洁从教

  教师廉洁从教,除了法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外,主要靠教师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5

  在和别人争辩的时候,我们往往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当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也往往证明自己说的才是对的,自己的才是正确的。可是,我们真的完全正确吗?比如我们巴不得学生考试成绩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听话,如何如何地完全服从于我们……我们通常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有时候我也会把我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我周围的人,看来这也是职业病的影响。 一旦学生不顺从不服从有反抗的情况,我们总是会大声高气地呵斥,以抬高自己的音量来压倒学生以至于他们无法反驳。又或者是用鞭子敲打,这也是所谓的暴力解决问题。我们呵斥了鞭策了发了火费了神,他是不是真的就懂事了就听话了呢?不会,他们还会重犯再犯一直犯。因为这种暴力压制无法让他内心里服从。对于那些没有血皮的学生,脸皮就更是厚得无以复加。任你鞭打诟骂他都油盐不进,就好像他从来不觉得脸面这个东西很重要。

  应该说教育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去感化他的内心,触及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击中他的痛处,才会最有成效。可是有这种觉悟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毕竟少数。你费劲心思去说一节课教育一节课,最后却只感动了自己,有太多的语言我把自己感动了也感动不了学生。即使感动了也就仅仅是那一两天。但是,作为老师却需要有这种宽广的胸怀,去包容每一个学生的错误去善待每一位学生。真是“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在学生面前,我也流过眼泪,好像每一位新老师踏上岗位都要被“欺负”然后又要被“感动。”学生的心地其实是很善良的,只不过他们的年龄他们的心智让他们又不得不犯错不得不来跟你对着干。可能也是我巴不得他们优秀的心里在作祟,让我太往心里去太放在心上,所以我付出了最真挚的情感。这样好,这样又不好。不该在学生面前表现自己那么软弱的一面,又应该给予他们最纯真的爱。所以这个度作为仍然没有经验的我来说,很难。但是,一旦我有经验了可能我就再也不会那样太放在心上、也就感到麻木了。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一届又一届的送走,我教育的初衷也许就随着这个大环境变了,我也没有那么多耐心去感化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然后再去触及他们内心柔软的地方了。教育对于我来说也只是混口饭吃的话,想想也是真够可怕的事情了。

  曾经有人说过“教书时一场盛大的暗恋”,育人真的是个脑力劳动,费心费神。一直从事这项事业的话我不仅老得快也死得早。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还得凭着自己的良心对待学生,学生只有这么三年,而我们育人还可以有很几个三年。如果谁说当老师很轻松一点都累,我只想表达几点:第一,你们学校很水,也没什么要求;第二,你一定不负责你没有认真地对待

  你的所有学生,而是有所放弃。只是有些学生的确不适合搞我们现在学习的这些东西,那也没有必要硬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擅长的,读书不行,他动手能力强也行啊。谁说只有读大学才有出息,谁说一定要去读大学?我想,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让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应该有的高度,每一个学生都有健全的人格和心智,而不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第一名。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6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一书后,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7

  生本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而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而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是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由教师提供一个最根本的,最简单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班级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熟悉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四步教学模式。

  以下是我对生本教育的一些认识。

  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 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我还认识到把以往教学中的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努力做到“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基于自己的思考,相互启发,互相质疑当中进行的,而我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就没有做到这点,原因是由于自己的思想观念陈旧,怕课堂纪律乱了后难易掌握。以前我总认为把知识讲的尽可能详细,清除就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其实这样是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住了,也违背了教学的规律,是不利于学生成长,这也是学生厌学,受压抑,无心学习,被动学习的根源。“生本教育”要一改往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会到发生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如果学生有了这样的体会和收获,他们的学习兴趣机会提高,就会由要我学习转变成我要学。

  总之,我们教师在课改大环境中,在“生本教育”的劲吹下,应大胆的走出尝试生本教育的第一步,让我们的师本逐步转型,转向生本,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8

  xxxx年5月10日,我有幸在临高县人民会堂参加了“xxxx年中学教师教育法律法规暨师德师风培训讲座”的全员培训。使我对在现代教育关于学习法律法规得到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学理念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转变。下面我就谈谈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这个职业是伟大的、神圣的、高尚的,人们用了太多的赞美的词汇来形容它。人们给予教师信任之时,也说明着身处这个行业中的.我们所要肩负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和义务。与我们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最近,教育局组织我们认真学习了这些教育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我收益颇多,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韩小雨博士的精彩讲座给我的思想和心灵都得到了又一次的洗礼,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们这群教育工作者指明了目标,端正了方向。经过学习,我认识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这一方针。学生在校期间老师不仅要教育好学生学习好文化知识,还要保护好每一位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其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

  通过此次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了自己,并深感自身之不足。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一定会不断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履行教师应尽的义务,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而又优秀的教师!努力把祖国的花朵们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9

  中国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面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该何去何从?应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价值,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假如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须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自我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而这其中最要害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是自己广博的学识。

  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爱好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拟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就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从教师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博学,这是一个根本前提,要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教师本身必须有桶“活水”,必须是充盈的,是清亮的,其实成功的教师,他的知识更应是奔腾不息的江河,只有不断地拓宽,向前,才能无愧于时代,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博采众矢,只有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强调“文理融合”,这样才能适应知识大爆炸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的需要。我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者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 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抢劫了明显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学生为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理念。

  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正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10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充电。这次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一、课标解读,指引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在生活中,让学生去巩固知识。

  语文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必不可少。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和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课堂提问也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语文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模式要让学生自己主动质疑、释疑,教师的课堂提问不能取代学生的自主质疑,老师的引领从“问题意识”的概念、培养等各个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并以一节节生动的课例阐述语文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这次精彩的引领让我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不是解决一切问题,而是“未完成”,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问题的自主生成。

  二、专家讲座,引领前行。

  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致力于语文教学的我们,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让我们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自主发展;有学者说过:“语文是字词句篇,是听说读写;是生活中的艺术,是艺术中的生活;是“月上柳梢情”,是“清泉石上流”;是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是苏东坡的“千里共婵娟”;是余光中的乡愁,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热爱语文教学的我们,更应徜徉于教师培训的河流中,汲取营养,收获快乐!

  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每一次的讲座都是那么可贵!让人耳目一新。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之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扎实。 “简约语文”那丰厚的内涵,一堂语文课,名师的智慧语文,名师的简约语文,引领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我实践,不断提升。

  聆听了特级教师的讲座,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

  三、自我实践,不断提升。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和修炼,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首先,我们要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让自己不再浅薄,其次,要拓宽我们自身的知识视野,让自己不再闭塞;最后,要陶冶我们自身的道德情感,让我们不再简单粗暴。由此,我想到了一位教育专家提出的“一个教师的十二项修炼”:修炼自己的声音,让他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让他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他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他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他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他犹如泉涌;修炼自己的脾气,让他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他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他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他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他崇尚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他阳光幸福。

  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会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自我反思,精益求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的讲座中提出的很多理念对我们课堂语文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现在,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首先语文教学小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任务的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进行合作交流,但效果不是很好,最后交流的成果不是全组的意见,而是组长或组内精英的意见。其次,语文教学要教、学相结合,注重课堂的高效性语文教学也要注意课堂的高效性,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少讲,给学生自主思考、互助解疑的时间,注重当堂练习,提高课堂效率,语文学科虽然不像理科有太多的练习题,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反复检测、提问,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注重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短短两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对中学语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这次的培训开得非常的好,对我这个中学语文的老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得我在以后的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好的教学方法,更新颖的教学手段。 在以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将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使自己在培训中逐步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通过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再一次认识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实质性。在新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僵化的局面。下面,我就这几方面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善良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使他们的心灵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着这样的心灵,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从外部走向内部、从客体走向主体,一句话,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轻松学习。

  《新课标》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强化语言实践便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的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成功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他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乎如何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描述的情景,并达到学以致用。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探究性学习。

  新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供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传授知识为本,或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或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或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

  新《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关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去我们讲得很多。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的工具。

  如果认识到此为止,语文就可能陷入“纯工具论”的误区或“工具理性主义”的泥潭。只是工具,就可以因为某种需要而转换职能、失去本我,嬗变为和其他工具等同的工具,语文就异化了。

  语文学科工具性,是和人、人的生命,具体的人、社会历史的人紧紧地联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了人,语文就不复存在,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语文离不开人,它富于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语文为个体的人所掌握,又显示个性、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语文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社会文明的精粹,散发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因此,语文又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11

  20xx年2月9日-1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为期3天的生本教育培训落下了帷幕,培训内容分三部分:一是由华南师大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做了关于生本教育的讲座;二是与各地教师交流,进行说课;三是听四位校长在各自学校进行升本教育的经验。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培训的内容在教学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听了郭教授的理论指导,各地教师的说课交流,四位校长在各自学校进行升本教育的经验,让理论联系了实际,使得我更深刻地领会了郭教授所讲的理论。

  体会一、听了教授的讲座后,使我对生本教育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郭教授的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有着学习的天性、潜能和本能,教育者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些特性,把学习交还给学生,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自觉行为,才能使快乐、素质、成绩这三个教育梦想最终实现。多少年来,教育“生产力”低下,实际上是没有解决好在学习中谁做主的问题,是没有认识到学生的积极性是自主的、生动的、自由的、深刻的、宽广的,是属于生命本身的,而我们的教育用禁锢的、控制的说教取代了学生自己的学习,也就剥夺了他们的学习权利。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最大潜能发挥学生的生命本质,是把教转化为学,是把学交还给学生。

  体会二、让学困生沐浴到更多阳光。

  作为一线教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心灵、情感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忽视,现在看来,真是太不应该了,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价值,不能说学习不好,这个人就一无是处,我们要用爱的眼神去注视每一个孩子,尤其是“慢热”的孩子,给他们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感受到阳光就在他们的身边,生本教育就是给每一个孩子充分展示的机会,把学习归还给每一位学生。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建设者”。生本教育的理论就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一种诠释,“教书育人”的真正意义是“育人教书”。我校的“功在课前,效在课中,管在课后”就是生本教育理论在我校的实践,我们不能照搬照套其它学校的模式,应理论联系实际,依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好我们的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让他们热爱学习,站在教师的角度,让他们学会学习,站在未来的高度,让他们学会终生学习。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12

  人间幸福的事情有很多很多,每个人看待幸福的角度不同,感受到的幸福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向往奢华富贵,有的人向往田园安适,有的人认为幸福是拥有权贵金钱,有的人认为平平淡淡才是幸福…..

  四月八日在文体中心听了全国名师荆志强的《幸福地做老师》报告,让我对幸福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定义。

  整场报告荆志强老师用他极富磁性又有感染力的声音紧紧抓住在座的每位老师,一个个真实又生动的教学例子让大家产生共鸣。听此报告,收获有很多,但感触最深的是荆老师以生生为本,做到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更要授之以欲。他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激励手段,干部委任制等许多的方法策略无一例外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大家的肯定,得到肯定后从而诱发学生自我价值的再次启动,在参与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过程中体味着,收获着,感悟着。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个幸福的引导者,同时也是享受者。爱从来就是相互的,学生幸福了,老师才幸福;老师幸福了,学生才幸福。幸福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只要用心,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个下午的报告会丝毫没有觉得无趣、乏味,是愉悦的,幸福的,报告在一次次的掌声中打断,在一次次的笑声中继续,大家对荆志强老师的报告还意犹未尽,就结束了,虽然报告结束了,可怎样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才刚刚开始,相信在这条路上我会且行且知,且知且爱,且爱且幸福。

  4月8日下午,有幸在文体中心聆听了来自深圳华侨城中学的荆志强老师的生本报告会。由于当天是周六 ,而且天气也不好,本来我是抱着一肚子的怨气的,觉得又是为了搞形式的活动,到了之后,荆老师幽默的开场白让我一时忘记了之前的怨念。觉得这个老师还蛮有意思的,之后随着报告会的深入,荆老师用他的激情、用他的投入、用他的感悟、用他的成绩、用他的爱彻底点燃了我、感染了我。让我觉得真的是不虚此行!下面就对本次报告会我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做一个总结和汇报:

  荆老师的讲座富有感染力,他介绍自己从一个教授养鱼专业的职高老师到一个全国知名的高中数学老师、班主任,有幸与老师们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他用机智的语言,明快的语调,生动地讲述着自己幸福的教学历程。整个讲座为时三小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荆老师分别从理念的转变和具体的做法这两个部分阐述了生本教育的可行性和普适性,分享了生本教育给学生、家长、学校及老师自己带来的益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传统教学,教师太累,学生太苦,效果太差。”“教改势在必行!”荆老师的所言并非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他主动申请做班主任,教不同层次的班级,教不同层次的学生,甚至身兼数职,将一个个不起眼的班级带出光彩,带出自信。不仅如此,荆老师还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之处、经验之谈为老师们做了细致的讲解。他坦言,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不可能没有挫折,但只要坚持地做,思辨地做,生本一定是一条突破现世教育瓶颈的道路。看着荆老师的学生在信中这样写道:“分数算什么,成绩算什么……生本绝不仅是让学生上台讲题目……我们爱自己的班级,我们都不忍心破坏如此美好的班级氛围……”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在心中为这些孩子们点赞,更是为荆老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叫好,为生本教育的成功激动。

  讲座最后,荆老师归纳出了生本的精髓:“爱生才是最大的生本”。同时,他奉劝即将尝试生本教育的老师们三个“千万”: 千万不要一讲就到底;千万不要一下就放开;千万不要一试就放弃。荆老师用他诚挚的真情鼓励着我们每个老师坚持生本的道路。

  只要我们改变理念,相信生本,相信学生,持之以恒!课堂一定会活起来、动起来。他让我们幸福地做老师,做幸福的老师!

  非常有幸听到了荆志强老师的生本教育报告会,我受益匪浅。究竟什么是“生本教育”呢?

  荆志强专家告诉了我们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荆老师的课堂如此的轻松,学生得到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教师累,学生苦,效果太差。“生本教育”则要求教师放弃满堂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这样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

  “生本教育”是装着爱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并实践生本教育理念,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序:“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师不做蜡烛,做不锈钢的打火机。”

  这是实行生本教育的荆志强老师ppt报告上的两句话。前半句是爱尔兰诗人叶芝说的。它深刻地诠释了教育和教师在新时代下的定位。而生本教育就是那把火,就是那不锈钢的打火机,就是教师的诗与远方。

  20xx年4月8日,油田文体中心内人头攒动。来自南阳工区的千余名教师齐聚一堂,聆听了生本教育专家荆志强老师的讲座《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这是一个周六的下午,与会的教师冒着细雨纷纷至此,不能说没有抱怨,然而,荆老师的三个小时讲座时段内,没有人走来走去,手中手机也不时举起,只为拍摄荆老师的ppt上面的内容。会意的笑声和掌声不断响起。荆老师用自己高超的语言艺术,抑扬顿挫的语调,充沛的内在激情,牢牢把控住了全场老师的心。我想,荆老师的课堂一定也是如此,他把学生的心都调到了一个波段,课堂上,思维的碰撞让每个孩子都觉得学习充满了无穷的趣味。这种趣味,不是假的热闹的生本课堂,是思维的乐趣,是一种智慧的享受。

  荆老师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老师理念的转变。

  二、生本具体的做法。

  具体来说,荆老师强调:开展生本教育的一个前提是先学后研。不仅要学进去,还要讲出来,更要写出来。

  开展生本教育的四个主要过程。这个我们并不陌生。前置性作业,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上台展示,评价激励超越。这最后一项我们经常忽略。重要的其实是我们只知道了这些词,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走得是五花八门。为了生本而生本,为了前置而前置的现象非常普遍。荆老师说前置先学研究设计的原则要做到简单、根本、开放。知识点有学生自己梳理,形成问题串,由浅入深。尽力而为,自由选择。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上是很难的。在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上,作业设置成导学案的例子非常多。以为预习就是前置。还有一些前置性作业内容过难,学生望而生畏,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至于小组合作探究,在实际上课,尤其是上公开课的时候,提前做好汇报准备,课堂上照本宣科,导致出现了荆老师所说的,“那个介绍苹果的同学生病请假没有来,所以没有人介绍苹果”这样的笑话。第三个环节学生上台展示,还有最后一个环节评价激励超越。这些环节很多时候流于形式,甚至因为没有科学的量化表造成很多孩子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肯定。

  听了荆老师的报告,关于这些理论,因为教育中心一直在推生本教育,学校也一直在抓,所以大家听到荆老师的这些理论和做法后,都觉得很亲切。它也就是我们课堂上每天都要做的。汇报前置性作业,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评价激励。但是在听过这次报告后发现,原来,我们学到的只是一些皮毛。我想如果我们真的要做生本教育,就一定要先把荆老师的《做幸福的教师》等书看一看。在实际操作上,成立好小组。在课堂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上精心按照一些原则设置。在课堂小组交流的环节不要假讨论。在学生汇报的时候,真正的做到思维的碰撞,而不是照本宣科。在随后的评价表上,体现努力的程度。真正的走进生本教育。

  荆老师的报告,针对生本教育的展示真的很美,就像我们每个人向往的诗与远方。然而,一切美好的实现,是建立在我们认真勤勉的做事之上的。愿早日与这种诗与远方相遇。

  这次学习了生本教育之后,我觉得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目光仅仅是停留在教师如何去教的问题上,对学生如何高效的学考虑得不够,十分欠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以前的课堂,每一节的上课内容不会预先告诉学生,很多的问题都是突发式的,因为老师觉得学生都知道了上课的内容与问题,这节课就没有了新鲜感与吸引力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难实现。生本教育其中的理念是全面依靠学生,先学后教。学生学在老师教之前。前置性作业是对学生课前先学的一个引导,充足的先学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我们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我们音乐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我们经常外出听课,感觉老师是站到一边,但其实是对老师观察课堂,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中,不是“教”为了“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学,停留在教师“教”上的居多,关注学生“学”的过少。“生本教育观”的提出,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

  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给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而关注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开放多元的,在吸引学生的同时也在挑战教师。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13

  做为一名教师,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以前经常听到许多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仔细一想,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果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我觉得,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

  其实自己也深知,在教学中,书本是每一位教师无言的老师,所以读书就是我们再学习、再提高的最快捷而有效的方式。以前我们的薛校长就经常让我们多读书,但自己总是由于工作忙而没有真正地去理解校长的一番苦心。直到上学期期末与省级名师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见识了赵昭老师那深厚的文化底蕴,面对学生,能滔滔不绝,对学生的引导于无形之中,而当面对我们老师时,他又能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侃侃而谈,让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得不佩服他的学识渊博。当时我一边听课,一边想:如果上课的是我,我会随机应变处理学生的每一次回答吗?一名教师,只有自己的学识到了渊博时,自己的功底到了深厚时,才能让课堂笑声不断,活而不浮,重而不涩, 而赵昭老师真的可在称得上是一位有着真才实学的学者吧!也正是这次交流,我才真正地理解了以前校长为什么总让我们读书,让我们向智慧型,学者型的教师方向发展。这回我才真正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才真正地感觉到自己水平的低浅,需要充实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所以在寒假中,我用心地选读了一本深受大家喜爱的名著《爱的教育》。以前曾听许多老师、学生都说读过这本书,很有意思,但始终没能真正去品读,所以借着这次假期我终于品读了这本书。当然书是向我班的孩子借的,因为有这样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既然是借来的,所以读的时候也就特别认真。果然当读完之后,还真有些触动。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虽然不能让我们潸然泪下,激动万分,但如果细细品味,我们却真的可以被书中那一个个似乎就发生在我们眼前的小故事所打动,更让我真正领悟到了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的爱。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的小说家、旅行家亚米契斯,这本书的写作形式与众不同,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为主要题材,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患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处,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使人读着读着,犹如在爱的海洋中遨游,感觉特别温馨。

  由于这本书很经典,所以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同时,它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被人们认定是每个家庭的必备藏书,特别受到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对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我觉得这本书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读一读的好书。因为书中一些发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仿佛就是我们与学生每天生活的缩影,而让我受到启发的还是在作品中,那些老师在处理学生的一些突发事件时与众不同的处理方法。当然,虽然每位老师性格特点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学生的爱,他们的爱是那样深沉,那样有教育意义。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中学教师教育心得体会01-08

中学教育教师心得05-17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心得体会11-29

中学教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0篇)01-13

中学教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5篇01-08

中学教师教育心得体会15篇01-08

中学教师教育心得体会(15篇)01-08

中学教师教育心得体会汇编8篇08-09

中学教师教育心得体会汇编10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