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16 14:04:4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课改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15篇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1

  教师专业是动态发展的、终身持续的过程,现代教学应是建立在教师学习基础上的。务必在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化学习的需要。由此透过对教师专业观发展历程的回顾,透过对教师专业潜质的时代内涵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改革原则的论证和阐述,探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创新的机制,明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的发展性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超越的创造发展历程。因此,发奋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教育夯实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完美的春天。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十分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透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透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此刻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发奋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发奋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主角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用心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俞敏洪爱情语录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潜质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就应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透过交流到达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理解,到达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能够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职责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情人节qq签名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状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贴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了到达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用心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用心参加。“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就应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的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发奋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我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终极目标。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

  获是十分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到达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2

  课改展示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让学生表现欲望得到释放,从而获得成就感,并在情感能力上得到提升。但每上完一节展示课后,我总觉得缸少一种活跃性。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经过多次听课以及与老师们的交流,我知道了出现此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学生底子薄,而且学生们搜集数学信息资料存在着局限性(学生手中只有课本),数学课堂上的语言又要求严密,导致着学生严重的动不起来。

  第二:课堂中的孩子们缺少质疑。少了质疑,也就少了对抗,少了对抗,也就少了知识的生成,少了生成,也就少了情感的愉悦。

  第三:评价的激励功能运用的不太好。

  基于以上几种原因,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课堂上对教材基本要求就是理解和熟悉,更重要的是发掘精髓,才能根据教材的目标去拓展。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挖掘教材,我把自己手中的有关数学的教辅书放在教室里,让学生们碰到讨论后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能够及时翻阅教辅书。同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次预设导学案的时候,把学习任务设置的尽量少些,而且是由易到难,让每位学生能在课堂中打开思维,这样不仅能达成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对目标进行深刻认同和理解。

  第二:关于质疑的问题。小组建设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班内设置了质疑小组,让他们对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质疑,有时孩子们会提出一些有关这节课的很多问题,引起学生们的强烈的探究欲望,孩子们情绪高涨,同时也获取了更多的有关这节课的知识。

  第三:评价学生要适当。特别要对中差生多一些表扬,使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但也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那样就会失去评价应有的光环。评价学生要综合学生的各个方面,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欣赏的手势……。不管用哪种评价方式一定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虽然我的课堂在一些细节上还存在问题,有待我去提高。但我相信只要有探索和改变的勇气,我相信我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3

  新课程新课改给北城小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北城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沂蒙大地上熠熠生辉!这一切都归功于领导的英明决策!04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2次上北京,向北京二小求取真经。回来后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新课程新课改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五年的讲授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课文知识,一个孩子的突然"问题"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4

  经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不在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所以,新课程对教师在决策、开发、研究本事上提出了许多要求。经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我会认真学习有关资料,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领会编者意图,力求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经历真正的“引导”,获得新知。《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四大数学资料。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圆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下头就自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再结合本人几年的实践来谈一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教学素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从现实中取得学习资源

  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进取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如《吨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吨,建立吨这一概念。

  2、从具体事实中理解、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小学生都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自我去发现。教师要善于保护并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欲望。这些发现和欲望都是基于对现实的理解和发现。浙教版的很多单元结束时都安排了实践活动课。这些实践活动课都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本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活动注重实效

  1、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目的'明确,盲目的活动往往是低效的、无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否落实到位,最关键的是看是否制定了明确的目的。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研究的应是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因为方式和手段都是围绕目的来实施的。

  2、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的自主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多种感观。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体会活动中的数学成分。如《连加、连减》一课。学生利用教材供给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我说情景、自我说想法、自我提问题、自我解答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学。这样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教学活动必须倡导有效地合作学习

  现阶段,合作学习经常出此刻我们的课改课堂上。合作与交流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初步学会基本的合作方法。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何时合作,我觉得在以下几种情景下必须合作:

  1,所学的知识是难点,学生感到有难度,有困惑。

  2,所学的知识是重点,学生需强化该知识点。

  3,所学的任务较重,较难,需要大家分工。如果只把合作学习当做形式而放任自流,那时无效的合作。

  三、教师主角的变化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主角行为表现为:帮忙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到达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本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为学生供给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齐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我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再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得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我是否在对待不一样学生上有差别。要常常了解学生得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

  3、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在是知识传授着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道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资料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我们应当把学和做结合起来,由理论到实践,多看、多读、多写、多做。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5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本事,让学生享受“欢乐数学”。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一样的资料确定不一样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一样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研究到观察本事、想象本事、思维本事、推理本事及总结归纳本事的培养。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此刻他对学生学习本事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进取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我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趣味,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忙、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经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确定、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本事。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当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欢乐数学”。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6

  本期暑假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全体师生进行了新课改学习,大家都学得很认真。我通过学习了洋思中学和绵阳东辰国际学校的经验介绍以后,感触颇深。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和“设境激疑——研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他们的经验,其实根本在于改变观念,学习他们的经验,要实实在在地落到我们自己教学的实处。因此,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学新课改的心得:

  一、要真正地做到转变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二、坚定信念,树立信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每位洋思人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把信念变成信心和行动,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能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他们的目的是对事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满怀信心地追求进步,追求成功。其实这也正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做到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每一名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有着一种良好的态度,乐意学。

  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课,离不开精深的专业知识水平。因为学生上课还是主要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传授知识的技巧,才能使学生何既快又轻松地掌握。假如说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口才再好,也讲不出什么内容,这样你怎么把大纲要求的知识传授给你的学生呢?你怎能把前后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呢?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起来就不可能很轻松,相反会很吃力。

  通过学习新课改,我们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必须不断地总结反思,适时地改进,充分地完善自我,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7

  此刻小学生接触新事物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个教育极速变革的时代,知识的吸收,应当有更合理科学的引导,大胆的尝试,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模式,裹足不前。无论对与错,不尝识永远是错,是对现代教育的一种犯罪。我们肯定一切变革的勇气和胆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我的感触颇深,下头谈一下自我的几点想法:

  一、教师真的简便了吗

  新课改课上,有时候一节课下来教师说不了几句话,有时候也就是一两句,与以前的课堂相比教师的教学任务轻了,可是教师们真的简便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教师的任务更重了。仅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必须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忙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提纲包括:预习目标、预习重点难点、预习过程、预习方法、拓展提升等由于教师备课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二、学生们真的是“疯”了吗

  新课改课上的学生们再也不是安分守己、各就各位的小绵羊,他们有的或者站着,或者斜靠在桌子上,有的干脆直接走到黑板前手舞足蹈,滔滔不绝说个不停,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学生“疯”了不是的。学生们上课形态各异,干什么的都有,好像很散乱,但他们都围绕着学习目标而动,精力集中,所以神并不散。相信学生,相信我们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让学生去亲自经历知识,获取知识,而不要我们教师再一味的去灌输给孩子们知识。当然这还要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全员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们先“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参与每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力争我们的课堂教学到达“动中学”、“容量大”、“落到实”、“高效率”、“快节奏”、“收获多”。

  三、创新离不开双基的落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展示课上不论是语文课堂上学生自创的诗歌,小品的表演,还是数学课上体现出来的进取的思维,敏捷的答辩,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夯实基础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任何地方都是学习的天地,我们能够利用黑板、地板、墙壁等等让学生写、算。有布置就必须要有检查,有反馈,能够发动学生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人力来帮忙教师检查,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教师不要再只靠自我单干,要相信并培养班干部、课代表和小组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异常是小组长的带动和管理作用。落实"兵练兵,兵强兵",使更多学生有提高的机会。

  四、如何调动学生的进取性,真正让每个人都动起来

  1、每一个小组中,都有好学生也都有许多较差的学生。其中还有这样许多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没问题可是就是不敢或者是不愿意在班内表现自我。针对这种情景可由组长选出最活跃的和最不活跃的学生各一个。几天下来,效果不错。因为他们也都意识到,这样的`确能让自我的精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

  2、善于激励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及时的肯定是让他们动起来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最可怕的是讽刺挖苦。如果一位同学的发言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教师当堂予以明确的否定,并表示出对该生的不满,甚至让他难堪,那么这位同学将永远不会在你的课堂上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也就是说因为你的一句话或一种态度或者是一个表情,都能影响该生的这一节课或者这一门学科。

  3、要有耐心

  没有比学生更坚强的意志,是不能让他们动起来的。关键时刻必须挺得住。当学生不想开口或不习惯开口的时候,当学生停停顿顿、结结巴巴地读句子和课文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之后剩下的就是启发和等待了。只要问题适当、时间充分、善于启发,学生很快就会奋起而参与。这时候教学就开始简便愉快了。

  课改的大潮涌动着,我们也努力去做一个好的弄潮儿吧!尽管比较艰难,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8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我们镇跟随新课改步伐实行了“六步”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我们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2、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 “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课改中,我们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困惑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5、课堂活动与缺少教、学具的问题。

  在我们农村地区,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拥有计算机,但每个班级都用计算机来上数学课还有一段时间。

  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也就特别需要相应的教具。尽管有些教具可以让学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来比较困难或自制的教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很不方便。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9

  自中学英语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同时也体验到了很多乐趣,以下就是我近几年来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新的认识:

  1、新教学观念。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教师要懂得只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通过实践,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新的尝试:

  1、挖掘教材,精心备课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备课上。课改以来,我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2、先学后教,当堂检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一直以来,我坚持使用"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语言教学,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每一位学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胆放手,耐心指导。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在每个环节上,只要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我绝不讲;在展示环节中,我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展示。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差强人意的学生,我也会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会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将倍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我坚信,只要我耐心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去探索,去总结,不用着急教学内容是否能及时完成,不必担心教学质量暂时是否受到影响,只要让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点奖励,少点批评。课改初期,如同摸石头过河,困难重重,状态不断,可学生的信心千万不能扼杀。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语音语调相当漂亮!真有创意!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为了更好的激励大家,我又设立了奖励机制,如积分分量化制度,在这浓厚的竞争氛围中,绝大多数学生不甘落后,处处争当学习的主人翁。

  3、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课改过程中,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内容主要以笔试为主,形式可以多样,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看这节课的有效性,做错的题再在笔记本上总结出来。每天的作业检查也是一种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不让一个学生因此而掉队。

  三、新的收获

  在经历了几个月尝试之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笑语,气氛活跃,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培养了,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团结友爱;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在学校和县里举行的各种考试中,我所带的班级都有不错的成绩。

  四、反思

  在感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课堂用语母语使用过多,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积极性出现差异等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要把课改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去做,同时还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让我们的课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10

  从20xx年起,课程改革在娄底实施,在这两年里我对物理新课程作了初步的研究与尝试,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物理学科更应该站在国家级课改的前沿去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谈谈我在课改中的体会。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先导。作为课改实施者的教师能否真正领会国家新课程理念,能否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我以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认识物理新课程理念的内容: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体会、钻研、运用到教学中来;2、认识新教材的优点.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主要优点有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3、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物理知识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

  二、抓好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先进经验,建立了“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学案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实现了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强化学案的导学功能。强化导学功能,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当然,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会遇到限于学生的知识、阅历还不知、不懂且有必要现在就知就懂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新课程并非不讲了,一切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该自学时自学,该合作时合作,该讲解时讲解,但讲要少而精,要深入浅出,要强化“导学”功能,用启发式地

  教包括启发式的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实施课改实验是否成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仅是选择。评价应重视做到:

  1、注重激励性。

  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话语,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突出主体多样性。

  评价文体不再是唯一的教师,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老师,学生家长也参与评价。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与学生评价的机会:“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谁来说一下哪个地方好?”等等。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学会接纳和吸取。

  3、在评价中讲究批评的艺术。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有做错事情,说错话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善于正面引导外,还要善于批评,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11

  课改两个月来,我的课堂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实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学生的变化更明显,由一开始的不说到现在的会说,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反思这段时间我课改的得失总结如下:

  一:有效指导课前预习,让预习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对新知识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自己哪里明白学会了,哪些自己还不懂,有利于在课堂上加以探究。具体做法如下:

  1、预习时,根据提示读通课文,有难理解的词语、句子画出来,经过查资料尽量理解。

  2、遇到动手操作的实验题目,能做的尽量做,不能做的以小组做。

  3、理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把它问题化,留到课堂上交流。

  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过去教学中,就是我教学生学,我讲学生听,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这两个月来在教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首先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在合作中善于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

  第二、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开展合作学习,由于有了小组的凝聚力,组员之间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学生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第三、课堂活起来。在开展合作交流时,把一个人的发言变成六个人的发言,在单独回答时,变成以小组为单位,由于给每个同学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自然就活跃起来了。

  三:科学分组,做到生教生,生帮生。

  在分组时,要好、中、差相结合,好差结对,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堂表现、家庭作业、还是测验都要看两个人的平均得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的平均分,这样可以缩小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从而调动他们的学校积极性。

  总之,经过两个月的课改,我发现以前不爱发言的学生现在变得积极了,后进生也进步了,。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座位调整后不自觉的同学有了捣乱现象,一些学生当别人发言时不认真倾听,合作时有同学袖手旁观,这些都应在课堂上注意完善。同时,我的导学案设计应该目标更详细’学法更明确,这样才会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快乐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12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我在实行地理课改心得体会如下:

  一、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一)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气赞扬学生的新观点。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二)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到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兴趣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学生在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如:创设情景、巧妙设疑、艺术语言、课前讲地理、演讲辩论、增举时事、联系热点等。

  (三)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创新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21世纪的人才标准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需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多少,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科技进步的大校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为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二、启迪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创新素质的核心。

  (一)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催化剂。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没有疑问便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便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要素的动作。地理教学中要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例如:学习了地球自转的规律和结果后,让学生课后思考“如果地球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4小时吗?产生的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吗?”;在分析了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之后,留给学生课后思考题“为什么洪水日益频繁?你认为防治洪水灾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并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

  (二)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例如:“如何把南极洲丰富的水资源运到撒哈拉沙漠,使其变为绿洲良田?”“如何开采月球上的.矿产资源?”“人类怎样向外星球移民?”“如何减轻巴拿马运河太繁忙的交通?”等问题,十分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三)要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以表象或具体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以形象方式反映现实或表述知、情、意的思维方式。尽管在人的思维发展的里程中,形象思维是较初级的形式,但是它在创新思维中却占着主导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例如:经常要学生看地图说地理分布;看漫画讲地理含义;看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看景观联想地理特征等。通过这些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

  三、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

  (一)要在课堂开展好课内活动。着重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开展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中、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在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题为“为三个理论找证据”的小组比赛。学生集体的智慧闪烁着创新的火花,从轮廓、形状、地形、气候、生物、化石、地层、火山、地震、惯性力的分析、天体引潮力的分析,甚至神话、典故、传说、风俗习惯等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要促成创造性人格品质。人的创新能力与他的人格品质有着密切联系,情绪、动机、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创造性的学生多表现为自信、富有责任感、富有想象力、独立性强、求知欲旺、尝试困难、兴趣广泛、勇于探索、毫不犹豫地把握时机等。为此要鼓励学生自信敢为,促使其创造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符合跨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我们地理教师责无旁贷。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13

  我所实习的学校是一所20xx年就开始课改的学校,距今已有4年的时间了,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努力研究如何课改,积极实践,得到了当地教育局的肯定和其他地方的赞赏。

  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

  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所处的角色首先是和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其次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教师应该走下神坛,和学生进行友好和谐的交流,改变以往的疾言厉色,转而其他的教学态度来诠释教师这个职业。

  二、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学生要在课堂上全面参与才是学习的正确途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也应该转变“填鸭式教育”形式,选择分组讨论,学生全面参与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活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课改也会步步深入,逐步走向正轨。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把我们推入了教学改革的浪潮。阅读教学是课程标准研制者精心设计的内容,阅读课究竟如何上,才能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凸现阅读教学的个性美;阅读课究竟如何上,才能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处理好传统和改革的关系等等。这些是每一个课改实践者应该深刻探讨的问题。

  笔者是教学前线的课改实践者,和学校同仁一直热衷于阅读教学,课改以来,我们热情高涨,经常互听互评,走出去,请进来,应该说收获很大,便不可避免地使“剑”走了偏锋,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反思。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堂阅读课,教师按照自己的“伟大设计”,让学生就若干问题去读读念念,说说讲讲,而自己只是发问者、点名者、旁观者、旁听者,充其量也只是赞不绝口地说“好”“很好”。不适时而收放,不相机而导向,不就误而纠偏,不升格而总结,这就曲解了“自主学习”的真正意义。因其以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的中心目标;以所谓的“见仁见智”,堵塞了课的升格途径;以所谓的“张扬个性”,掩盖了阅读审美的客观标准;以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热热闹闹的一堂课,由于失却了“主心骨”,难免处于一个很浅的层面上,阅读教学中教师既是主导,又是特殊的阅读主体,应以其丰富的阅读体验处于阅读教学的最前列,应引领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的同时,起到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高效对话等主导作用。

  二、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

  为“适应”新课改,有的老师将心思用于课的形式上,以“标新立异”的形式来“包装”并不生动的课的内容,经过一些“点评者”的推波助澜,此风愈演愈烈。比如说“小组讨论”,这本来就是很传统的学习方式,近来却被贴上“合作学习”的新标签大加标榜。在一些教师眼中,它好像是新课改的新产物,以为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形式或唯一形式。于是几乎每堂课必有小组讨论这一道“风景”。不少“讨论”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这里并非要否定这一学习形式,关键要看讨论的有效度,就某一课文而言,它有没有讨论的必要;就某一问题而言,它有没有讨论的价值。讨论题,无论是由教师提出还是由学生提出,它都要能聚合课堂教学的焦点,能点燃阅读文本的亮点。它要有一定的新颖度,能迅速激起学生对话的兴趣;它要有一定的难度,能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它要有一定的深度,对阅读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总之,能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其阅读审美情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以“拓展”“迁移”为由,游离于阅读文本之外

  此举也逐渐成为一种“时髦”,以为不“拓展”“迁移”一下,就不足以提升课的品位,就不足以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于是每堂课必有“拓展”“迁移”这一档“节目”,一定要塞进一些课外资料,进行“读写结合”“内外互联”式的强化“训练”,以显示课的容量之大、内容之丰。如此不分课型的、硬性的、“拉郎配”式的“涉外”活动,挤去了阅读理解文本的宝贵时间,而对文本的解读只能是“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有人把这种舍本求末、舍内求外的教学法比作“锅内不吃吃锅外”不无道理。阅读教学必须尊重文本,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要通过自主研读文本或带着文本走向教师以获得新知,陶冶情趣,发展能力,这已是不争的道理。那些淡化文本、游离文本的“拓展”“迁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真正有效的拓展迁移训练必须建立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坚实的基础之上。

  四、架空了“人文性”,忽视了阅读知识结构的构建

  近年来,在一些有关语文素质教育的文章中,“人本”“人性”“人文”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提倡语文的.人文性,本来无可非议,但有人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误以为阅读教学就应以“人文性”作统帅。于是或美其名曰“培养情感、追求价值”,对课文自作多情地拔高分析,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或美其名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以课文某一内容为由头,进而“切换”成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上成了口头作文课或时政讲析课,此种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虽仅出现于一堂课的某一环节,但也会给人以“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示。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把它撕成两张皮而顾此失彼呢?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就阅读课而言,它孕育生成于阅读文本的艺术的、哲学的、美学的土壤,它又如空气一般充满着课堂教学的整个空间。架空了“人文性”,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势必淡化了学生阅读认知结构的构建。殊不知,制约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成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阅读的知识结构和由此而日臻强化的阅读认识能力。没有坚实的认知结构,就不会出“呼朋引伴”式的阅读“同化”效应,就不可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理解”,就谈不上什么产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么,所谓的“人文性”只能视作硬贴的“标签”。

  五、滥用多媒体手段,干扰了阅读教学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增长教学时效,可以增强直观效果,可以激发阅读兴趣等等,但不少人却把多媒体教学的“工具性”当作一种“时尚”、一种“装饰”、一种“目标”来追求,甚至把阅读教学成功的希望寄托于电教手段上。特别是上公开课,什么录音机、投影仪、放像机等轻重“武器“一齐上的阵势已司空见惯。由于不明白阅读教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阅读文本的内在形象性和教学语言的形象上,所以一些人不能科学地设计课件,不能适当地运用“媒体”,因而常常出现以下弊端:一是课件中多以“标准答案”显示之,取代了学生的思考;二是快速地闪动“画面”,影响了学生的?

  事迹蝗是过量放映影视片断,限制了学生对文本语言艺术的鉴赏;四是不协调的配乐,干扰了学生阅读;五是以涌现?“字幕”,代替教师水到渠成式的精美板书。凡此种种,贻害匪浅。

  六、文言文教学重“文”而轻“言”,重“析”而轻“读”

  目前,以“减负”为由在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重“文”轻“言”、重“析”轻“读”的现象,不能不引起同行的忧虑。所谓重“文”轻“言”,就是指把文言文当作现代文来教,只求了解大意、整体感知,偏重于思想感情、章法结构的赏析,淡化了文言虚词的归纳积累,忽视了文言词法句法的梳理习得。所谓重“析”轻“读”,是指偏重对文言文“跨越式”的分析讲解,轻视对文言文“享受型”的美读。勿庸否认,文言文学习的最大障碍是难以读懂,结合例文例句,大量整理积累文言词汇,熟练把握文言词法、句法,是准确解读文言文的必由之路;反复朗读直至大量背诵,是形成文言语感、积淀文言素养的重要途径。不“理”,不“积”,不“读”,不诵,想靠大而化之的飘飘然的“分析鉴赏”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无异于纸上谈兵。

  以上是我的反思,当然还不止上述种种。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春意盎然。在这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中,我们不能因怕剑走偏锋而畏手畏脚,更不能让剑偏锋走下去,应该正确处理好继承与革新关系,准确把握新“课标”,新理念的“度”,在经常反思、不断实践中让教学改革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15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本事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本事,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构成进取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构成自主学习本事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经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本事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本事、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构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本事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必须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构成必须的综合语言运用本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本事和创新精神;帮忙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构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异常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忙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本事,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本事,培养创新精神。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本事。《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本事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构成进取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本事的提高。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本事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构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构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本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本事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进取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供给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资料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进取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进取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11-13

教师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7-21

课改的心得体会05-13

课改心得体会08-02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15篇)05-13

课改培训心得体会教师01-14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08-12

教师个人课改总结02-28

教师课改培训心得体会10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