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流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交流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1
王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总体来说不错,文本理解的准确,教师有扶有放,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从学生谈的收获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感受还是很大的。
一、紧抓争议点,引发讨论。课文的难点是父亲语重心长的一段话,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还应从“该不该放这条鱼”入手。王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该不该放这条鱼”可以说,抓的非常好,真理越辩越明,只有学生在发言中能做到有理有据,我想就能体会到父亲一席话的含义。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要你应该寻找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句,引发学生讨论的焦点,从而突破文本的难点。如刘玉凤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很容易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给学生一个空间,收获一份精彩。王老师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父亲的话后,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引发学生再次升华自己的读书所得。“从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你想对父亲说点什么?”让学生变换角色,练习说话。课上到这里,以为文本理解的可以了,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整节课的总结。没想到王老师,又打出了一段字幕“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在他在知道没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法国思想家”的一段名言。这句名言恰到好处地揭示了父亲话语的真谛,以为老师又一次升华了中心,正为老师叫好呢,王老师又说:“你学完课文后,对道德有什么新的认识?或者你学完课文后有什么收获?也把它写下来,这就是你的名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真的是让我们惊讶,他们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也能谈自己对道德的认识,真的让人佩服,同时也为王老师精彩的设计叫好。这也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一次成功见证。
建议:
之所以说是建议而不是不足,是因为自己是在王老师的设计之上受到的'启发。如果王老师的教学上再改进一点,那么是否会更完美一点。
上课伊始抓“焦点”。上课伊始,王老师在学生回顾整体后就应该抛出“焦点”——该不该放鱼。在王老师的课上,文本处理了一半多,老师才让学生小组讨论“该不该放鱼”,这时的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熏陶”,答案当然只有一个——放!那这样的讨论就虚同摆设,没意义了。学生的理解也就仅仅局限在为什么放了。而且思维形成定势,再让学生谈为什么放,学生的答案就只停留在“鱼要产卵,会影响许许多多的鱼”,而忽略了道德的问题。(如果这时教师引导——不产卵就可以不放吗?也能进行及时的补救)如果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放?不放?并且,教师有意识侧向于不放也有道理,减少学生口是心非的答案。那样教学中,再让学生找出不放的理由:没有人看见;鱼又大又美,那么诱人;钓的时间长;还以几分钟就到开钓的时间了等,在适机的引导学生读文字,品读这些理由,真的是不舍得放,同时明白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呀!再让同学们找出放的理由:你现在留下的是一条普通的鱼,如果你不遵守道德的话,将来你留下的将是一条更加诱惑的“鱼”——他可能是什么?让学生猜想,进而理解父亲的话中“像钓到的大鲈鱼那样”的是什么。
这样的设计,就没有了教学中教师的一问一答,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得以体现。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2
20xx年4月26日为了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的上课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吴川邦(海口到我校挂职)常务副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学校派王亮教导、黄爱珍老师、黄娇珠老师、黄连英老师、罗熙福老师还有我,6名教师到海口市龙桥中心小学进行教学教研交流活动,通过本次教研交流活动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4月26日上午第一节课学校安排2位教师上公开课:一节是龙桥中心小学杜小妹老师在三年级(2)班上的一节语文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节是龙桥中心小学周宏叶老师在一年级(1)班上的一节数学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当天上午第二节课学校也安排了2位教师上公开课:一节是我校黄爱珍老师在三年级(1)班上的一节语文课《月球之谜》;另一节是由我本人在四(2)班上的一节数学课《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第三节课安排的是分科组议课活动。
由于时间安排比较紧,我只聆听了龙桥中心小学周宏叶老师在一年级(1)班上的一节数学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第二节课安排的是我本人的公开课。 听了周宏叶老师的课,周老师给我的感觉是一位温柔、善良、有爱心的好老师,整堂课老师都在非常耐心细致的给同学们讲解知识,我也一直沉醉在周老师优美的语言当中。
周老师上的是一节传统课,先复习旧知,然后讲解新课,最后做题巩固。周老师在教学中,我看到的是:教师是主动者,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通过语言的讲述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习惯性的被忽视。一节课下来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整堂课下来给我的印象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你跟着我来。教师教代替了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在上课开始的前15分钟还能保持课堂纪律但后面的25分钟学生由于对所学习的知识没有丝毫兴趣课堂纪律属于“瘫痪”几乎找不到几个学生在听课了。是不是老师太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第二节公开课,我上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三角形》中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课前我先和同学们进行勾通交流,了解班上的基本情况。比如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选择在咱们班上公开课吗?”,“猜一猜?”,“因为老师听说咱们班上的同学表现的特别好,所以决定来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老师还想知道,是咱们班的`男生表现好还是女生表现好,我们这节课就来个男女生比赛,好不好?(男生坐一边,女生做一边)现在比赛开始,上课······”
我是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
一、 复习导入,提出问题(激趣定标)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三角形吗?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男生说:“是”,女生说:“不是”。) 师:那想知道答案我们就动手试一试吧。
二、 深入探究,得出结论。(自学互动) 1、剪出长度是6厘米、7厘米、8厘米的三条线段,试着围成一个三角形。 2、剪出长度是4厘米、5厘米、9厘米的三条线段,试着围成一个三角形。 3、剪出长度是3厘米、6厘米、10厘米的三条线段,试着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同学们说说,为什么有的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有的三条线段又没有围成三角形呢?想一想。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谁说对了,给他们组加分)
三、适时点拨 1、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学习课本例题。
四、测评训练。 1、课本86页第四题 2、选用同步训练。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本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自学的身上,让孩子先自学然后老师再适宜点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动手操作,摸索,然后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自身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老师做适当的点拨。 整堂课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课堂教学始终是围绕着学生的学生的“学”设计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100%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堂的互动。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认真。这样的课堂解放了老师,同时也拯救了孩子。
通过本次教研交流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了高效课。我们过去的传统课非常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过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过去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由“灌输式”转化为“探究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由“接受式”向“研究式”。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3
“我每年都会在假期选择兼职,比如发传单、超市促销员、快餐店服务员,还有家教等等。”杨宁是山西传媒学院的大二学生,她丰富的兼职经验,让一些大一新生特地在暑期开始前,请教她关于兼职的一些问题。
孙琦是山西传媒学院的大一学生,他希望在暑期能体验一回兼职,并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在兼职结束后,为妈妈买一份礼物。但对于自己该选择什么行业,他没有一点目标。
“很多人都建议,兼职不要单一考虑挣多少钱,而是要选择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为自己将来就业积累经验。”但孙琦学的是编导专业,这个专业很少需要暑期工。
对此,杨宁表示能选择和专业对口的兼职,当然是最好的,这样就能在兼职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如果大家在关注兼职招聘的信息,就会发现这些岗位大多是家教、辅导员、促销员等服务行业的兼职,很少看到高技术含量的兼职工作。”杨宁向大家说道,大部分做兼职的学生都希望能从事跟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积累工作经验以便为以后找工作“加分”,然而高技术含量的工作难找。
杨宁建议大家,大学生假期兼职要尽量根据自己的需要,缺什么补什么,“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交往的.人可以尝试去做一些销售、辅导员之类的工作;思维活跃,性格开朗的人则可以考虑做一些比较细致、严谨的兼职工作,锻炼一下自己的耐心。”杨宁说,锻炼是兼职的主要目的,不要揪着专业不放。
关于通过何种渠道应聘兼职工作,杨宁说不少招聘网站上都挂有各种各样的招聘信息,贴吧、论坛、微博等交流平台也常出现招收兼职工的信息,很多大学生会选择通过网络这一平台来寻找兼职工作。网络找工作虽然便捷,但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在寻找兼职工作时,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保证个人信息安全。”杨宁说,在找工作时要小心一些,学会保护自己。
在校大学生找兼职一定要擦亮双眼,认真考察。有一些不正规的招聘单位索要身份证、银行卡信息、钱财时,切记要保护自己人身、财产安全,不要上当受骗。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4
初识《爱的教育》,真是缘于偶然,偶然间在学生课桌上发现,并随手翻阅了两页,而后便又翻了第三页,第四页,再然后便翻完了全册书,当时的情形真可称得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少儿书”。书中那一个个平凡的人所做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无不深深的触动着我,让我为之魂牵梦绕;那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一个“爱”字,更是让我为之潸然泪下……
本文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小说,通过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睛,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四年级的全部生活点滴。“爱”是整篇小说的主题,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最真挚的情感,桩桩件件丝毫不见有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却总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小说以时间为顺序,用“爱”贯穿始终。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书中,无论是学校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都在努力营造一种“爱”的氛围,使儿童在感受被爱的同时也学会付出他们的爱。作为一个老师,我不禁想到,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让我们的孩子也来听听类似的“爱的故事”。就像书中老师讲的“每月故事”一样,给我们的孩子感受爱的机会,给他们的灵魂洗洗澡。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满天下,乐育英才。”老师只有充满了爱,教育才是快乐的,有效的。学生只有亲其师,也才会乐于信其道。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让学生乐于亲近的.老师呢?答案恐怕就在于一个“爱”字,热爱教育,更要热爱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如果老师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某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当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前进。
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人爱我们。其实,爱如同空气一般无时无刻不在环绕着我们,而我们却似乎总是少一双发现“爱”的眼睛。掩上书本,静下心来,平日里漠不关心的一幕又一幕便潮水般涌上心头……妈妈这个世界上最最无私的爱着我的人,记忆中好总是在不停的烦我:“多穿件衣服,天冷了!”“多吃点菜,还有肉,看你这两天都瘦了!”“记得打个电话!”……经常性的一句话要重复上好几遍,不耐烦的语气里却满是对我的无限的爱!爸爸是个内心情感丰富,但却不愿外露的人。他从来也没有对子女说过一个“爱”字,却又无时无刻不以他那无欲无求的爱包围着我们,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支持的举动,甚至是一个细微的让你无法察觉的眼神……父爱无语、父爱无边……我们的老师啊,及至自己也做了老师,我才能理解你们那一句句的唠叨里包含的无限期待,一次又一次的示范,一遍又一遍的讲解,惟恐落下一个字,就怕少讲一个题,你用自己那一道道岁月的刻痕和不时沙哑的噪音深深的震撼了我们!我的朋友们,虽然我们有的并不能时常见面,可我明白,在我高兴时会有你们一起分享,在我面临困难与无助时,你们更会毫不犹豫的伸出友谊之手……感谢上天,让我拥有了你们,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爱我,疼我,让我知道我原本就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能够感受到别人的那份极为温暖的爱的时候,我相信你也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的,对吗?所以,我亲爱的朋友们,勇敢的去付出你的爱,并收获无数的即将回报给你的爱!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5
听了四位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我受益匪浅,从毕业到现在我一直带班主任,由于我一直从教在小学里,对班主任的工作,认识不是那么透切,自从进入二校,我对班主任重新有了认识,并且听了两位班主任的经验交流,我更深切的体会到了怎样才能当好一名班主任,更使我感慨颇多,下面我就做“生活的有心人”,这一点谈谈我的体会。做一位班主任,首先现了解每一位的心理状态,知道孩子每天在想什么,孩子天真活泼爱动,
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上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尽量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不爱说话的孩子,我们要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给予他们自信与勇气,而对于那些好学生,我极力要求他们把问题回答完整,完美。而对于调皮蛋的孩子,例如:徐缓璞、靳果文等这些孩子。我们要多做他们的思想,以情来潜移默化地教育他们。让他们知道三(2)班是一个大家庭,我们45个同学是兄弟姐妹。我们要团结友爱。因此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我相信班级管理会得心应手,正如董老师所说,只要我们的班主任都做个“有心人”,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能润物无声。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在这方面我还待努力,董老师的的确很有用心,她每次开完会议后,自己总要进行一番梳理,而且需要马上完成的`工作,她都打上重点符号,晚上罗列出来,一一对照几时完成,需要谁来完成,记在一张纸上,做一件划掉一件。平时想到的事,要不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也得及时记下来,我就很健忘,常常忘记这,忘记那,但我没有向董老师一样这么用心,有时常常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焦头烂额,我很感谢我们子弟二校提供这么一个让我学习的机会,每次的经验交流都让我深有感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即时引导我向好的方向努力,我相信,在我们领导的英明指导下,我们学校的明天会更好。
下面,结合本次学习情况,本人简单谈谈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些体会: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做合格班主任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第二、作为班主任理应言传身教,热爱这个家。现在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既有主见又没主见的青少年,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典范。班级事务,自己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切忌乱批评乱指责,整天指手画脚。另外,班主任要从心底爱这个家,爱这个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学生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并模仿着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三、作为班主任应放下师道的尊严,走近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与他们是平等的。在这个集体中,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引路人而已。作为班级大小事务应先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再由全班同学集体讨论,最后做出决定。对班规的制定,大家出谋划策然后举手表决,一旦形成制度就要严格执行。执行时要严,特别是对班干部,即要树立他的权威,又要加以严格要求。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要讲究个度的问题,毕竟我们的班规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促使他们努力学习,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有用之才才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同学们才会自觉自愿的遵守班规,谁也不愿去违反他们自己作出的规定,即使犯了规也甘心受罚并力争少犯。慢慢地,同学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形成。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6
假期中我读了《成就每一个孩子—陈之华解码芬兰教育》一文,初步领路了芬兰教育的魅力:“提供给每一个孩子均等受教育的机会,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使其人尽其才。”
我自信我成功。芬兰的教育理念和教师都认为,“唯有让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正确了解和自信,他们才会真正地进步。他们善用“差点理论”帮助不同层面的孩子有同等发展,获得成功的机会。在这一理念下,学校的课程的整体设计与规划,以及教材的选取上,都实事求是地让第一线的老师深入参与。而且,考试批改后,老师绝不会从当众宣布学生的成绩,而是亲自一个一个地交还给孩子,既充分顾及孩子的自尊和颜颜面,又逐一按照孩子的个别近况,给予最适切的鼓励和提醒。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大,他让我深思:在我的教学中我顾忌过孩子们的自尊吗?如果我们无法尊重孩子的感受,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会成为永不交集的两根平行线。
等待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芬兰的教育中,老师有很好的宽和和耐心。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的偏差,他们不会板起面孔训诫孩子,而是从心里面尊重孩子的逐渐成长,并且将这些成长时期的身心转变现象,视为孩子的基本人权与成长期应享用的权利。这让不需要被迫在青春与课业中只能择一的.北欧孩子,在青春期的自我学习成长之后,深切的了解到念书是为自己而读,一旦选择进入大学,更会认真念书,
不会产生长年压抑后的“由你玩四年”,反而会成熟走向更能发展特色的自我形塑之路。”相比较我们,对自己的学生,在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的想法就会对孩子大声训斥。或者在需要孩子静下心来思考以后就自己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没有给学生和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己解决问题,而是越俎代庖,自以为是的帮孩子解决了问题。告诉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慢慢的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我们的孩子不会思考,失去求学的目标。
让我们慢下来,学会等待,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的空间去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尽可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收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7
童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甚是有益。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医生,她凭借着革命性的教育方法在儿童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儿童的成长遵循一定的规律,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适宜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
书中指出儿童的发展存在“敏感期”这一特殊阶段,它与儿童的成长密切相关。在敏感期,儿童会有充足的内在活力。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他们会不知疲惫、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的东西,一旦新的东西学会了,才会感觉疲劳和乏味。儿童始终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态度来学习新事物。在敏感期过去之后,人要想在心智上有所进步,就要靠主观努力、不断研究和思维的创造了。所以儿童的早期教育中,一定要把握好孩子的敏感期,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书中还提出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犯下的错误,引导父母反省自己的行为。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定义孩子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会犯下错误。比如说孩子在专注地玩玩具时,成年人喜欢摸摸孩子的头,拉他们的手亲吻他或者让他做别的事情,这些行为在无意之中打断了孩子的专注力,孩子的心理构建也会受到阻碍。我们也许会发现有些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比较难集中,我想这也许和早期的心理构建受阻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在跟家长的日常交流中,有很多家长会抱怨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难管,特别不听话,其实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原因的。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和孩子很难交流,走不进孩子的世界,原因不是成年人掌握的文化知识不够,而是我们跟孩子理解的出发点不一样。我们有时总是以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难道我们不爱孩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是做父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陪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父母和老师,大家对孩子的期望是一致的。蒙台梭利结合了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通过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不打扰孩子的观察方法,终于了解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她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后,将自己的教育理念用于实践。“儿童之家”的第一批孩子是来自罗马最贫困地区的3~6岁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学历也不高,孩子身上有很多不文明没有修养的行为,但是几个月后,这样一群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好的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自己,保证自己的内心是安静的,不断反省以完善自己,才能在教育中避开自己容易犯的错误,和孩子拥有良好的关系。面对出现不良行为的孩子,我们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耐心找出原因,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我们选对了方法,儿童就会发掘出自己的本性,实现更完美的成长。
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都会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这是一个必须遵循的规律。儿童的世界是奇妙而神秘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孩子的潜力有的时候真的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动手,给予孩子合适的引导,相信孩子一定会成长的很好。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8
生活中忙忙碌碌,没有人会因为疲惫而停下自己前行的脚步,工作亦如此。
喜欢孩子,似乎是母性的发挥,是一种本能。很多时候,对孩子多点耐心,就会发现每个孩子身上更多的可爱之处。
怎样给孩子自信心?这个问题似乎已成为我每天工作之余想的最多的事。怎样的鼓励对孩子是最好的,能让孩子不骄不躁的继续努力。用怎样的语言,才会让孩子更自由健康的`成长。“给孩子一个智慧而有品位的人生”,这十四个字承载着太多家长的期望,孩子的未来,这让我更有了一份坚韧的使命感。
为什么人和人不同?一部分因为人生而不同,一部分因为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
多观察或者多学习那些成功艺术家的生活态度,去了解他们的成长之路,把这些都告诉给孩子,让他们慢慢感受艺术的热情,这样我们也变的单纯了。如果我们把课堂变的快乐丰富,生动有趣,再和他们成为朋友我们的心灵世界也被这些小精灵们净化了。与其说通过杨梅红教育能给孩子些什么,不如说我们也是受益良多的。因为创意,生活品味,审美能力,独特气质都是我们所希望别于他人的。
我个人觉得,只学会画画并不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多大改变,因为现在他们都还小。强烈的使命感告诉我,不仅要绘画画得好,因为这是对辛苦的家长的回馈,更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这个才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财富。
因材施教,是真正的好说难做,因为这需要老师的一双慧眼。先去发现学生的问题,再来进行适合的教学。对每个孩子在课前进行引导是尤为关键的,课前的引导会让孩子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让老师通过画卷中传来的信息,更好的了解一个孩子的内心和内在的潜质。并且通过他们所感兴趣的点入手,充分开发他们的小脑瓜,做到“物”尽其用。
杨梅红这个平台,让我们这些刚出校门的学子削去了浮躁,变的沉静,懂得用其它的视角看待事物。这次虽说是培训,但是这让老师之间多了更多的交流,沟通和了解。因此,我也坚持“用艺术启迪智慧”,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9
刚到临江城东小学的日子里首先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我校领导的关心及老师间的互助与合作,使我感到了家庭的温暖,这个大家庭给我们创造了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使我们能够安心工作,免去了后顾之忧。
在交流的日子里,我深深地感觉到东小老师强烈的责任感,就算是下课也都有老师在教室看着孩子和孩子聊天,他们给我的感觉就像上课是老师下课是朋友,使我感受颇深。这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我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一名好教师,就必须爱岗敬业,关爱每一位学生。到东小以后,我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坚持下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我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学校领导的各项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交流老师,学习东小的教学经验。
我与东小教师一起探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对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做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通过与老师们的真心接触,我收获了真挚的友谊,收获了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人生的道理,更为东小教师身上的实干精神而深深感动。
此外,虽然自己是一名交流教师,我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流水的兵”,而是以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深入观察和思考学校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如学生课堂常规和学生作业的书写,积极与同事之间交流在管理中成功的经验与好的做法,与此同时,在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也使我拓展了眼界,开阔了思路,锤炼了能力。
对于我们学校我相信我们交流教师将是一缕清新的空气,于自身而言,交流的经历也赐予我们一段新鲜而又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生命会因它而更加精彩缤纷。这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指路明灯与奋斗不息的不竭动力。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做合格班主任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第二、作为班主任理应言传身教,热爱这个家。现在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教好一班思想既单纯孩子,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典范。班级事务,自己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切忌乱批评乱指责,整天指手画脚。另外,班主任要从心底爱这个家,爱这个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学生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并模仿着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三、作为班主任应放下师道的尊严,走近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与他们是平等的。在这个集体中,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引路人而已。作为班级大小事务应先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再由全班同学集体讨论,最后做出决定。对班规的制定,大家出谋划策然后举手表决,一旦形成制度就要严格执行。执行时要严,特别是对班干部,即要树立他的权威,又要加以严格要求。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要讲究个度的问题,毕竟我们的班规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促使他们努力学习,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有用之才才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同学们才会自觉自愿的遵守班规,谁也不愿去违反他们自己作出的规定,即使犯了规也甘心受罚并力争少犯。慢慢地,同学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形成。 第四、作为班主任要处理好各学科教师及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关系。班主任要协调各科平衡。班主任是一个班的主心骨,核心力量。学生对科任教师的反映,科任教师对同学的看法,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在中间发挥好桥梁与润滑济的作用,并且要有持久性。特别要让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科任教师,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有所偏爱。这不仅是学习的问题,更是一个人修养与品德的问题。学生尊重各科教师,教师乐意走进这个班,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另外,作为班主任还要注意处理好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关系,对于班与班之间所发生的矛盾,要能够学会正确对待,必须要加强班与班之间的交流、合作,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10
作为一名从教15年的教师,最喜欢的节日莫过于教师节,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在教师节这一天收到来自祖国各地自己学生们的祝福,最浪漫的事也莫过于收到学生送的鲜花……但当一阵阵幸福、浪漫的感觉还未曾消退的时候,我就在提醒自己反思:要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这份幸福与荣耀?
无数个答案被否定之后,我终于意识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很多很多种方式,很多很多种角度,但最根本的,也最属于教师本份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水平,使自己的课堂更能吸引学生,更能让学生为之喜欢,这才是教师最基本的爱,也是最有含金量的爱。
当教师用心良苦地设计教案,滔滔不绝地讲解时,部分学生却毫无兴趣,千呼万唤唤不回。其原因有种种:也许是这部分学生讨厌学习;也许是他们跟不上老师的节拍;也许是他们觉得乏味……而产生这些原因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学生到底在渴望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呢?
家人与亲友对“开心辞典”的喜爱,让我深受启发:“开心”是关键。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借鉴其可取之处,比如它的游戏规则:“降低难度”“求助于现场观众”和“求助电话”。“开心辞典”告诉我们,在“降低难度”的环节中,所谓的“障碍”就变得清晰,答题者自我诊断和矫治的水平便会迅速提高,成功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这正是学生在答题时需要的帮助,并且这种帮助使学生感到正大光明。在“求助于现场观众”的环节中,答题者的思维得到启迪,信心得到强化,并且群体参与使个人的答案得到了矫正。这可帮助教师掌握答案在学生群体中的正确率,并让学生懂得群体的智慧和经验的可贵,纠正部分自我中心论者的思想。而在“求助电话”的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答题者心理的一角,即相信谁。这可帮助教师掌握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确实,教育应该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开心辞典”。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爱学生,就必须“降低难度”。“降低难度”才可能把握学生发展的实际程度;“缩短距离”,才可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应该把“开心”带进课堂,让学生开开心心地掌握知识,让学生在释放智慧能量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享受成功的愉悦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而我们的教育、教学视野似乎都很少离开教室和课本,尽管很多问题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甚至是视野之外的,但由于经验和理念的原因,学生已经习惯于用熟悉方式等待老师指导性的处理,全然没有面对陌生的'新鲜,以及开阔视野的好奇。自然,我们的教育、教学就失去了生机。在这个天地里,涌动着的生命热情,不仅使求助者的思维得到启迪,信心得到强化;同时,群体的智慧和经验唤醒了求助者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有了比较准确的自我评价,从而作出符合自己实际的自我发展的选择;共享丰富有余的心理资源,拓展一个益智舒心的世界。显然,教育应该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开心辞典。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让使用“求助电话”,让学生自主拓展求助空间,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就能开拓到鲜为人知的“冰山”之下。
可以想象,“冰山”之下的世界,更加开心、更加美丽。我们清醒看到,受过去和现实奴役的应试教育,不仅使教育失去了蓬勃的生机,而且让学生学习生活失去了开心和快乐。不难发现,开心是教育最为丰富的宝藏,教育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开心辞典,我们为什么不珍惜呢?
我时时刻刻在告诉自己,自己要用一生去教书育人,要用一生去诠释“师德”二字,要用一生去为“师德”二字努力奋斗。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11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搭建了这样的阅读学习和读书交流的平台和任务,我也才真正的有机会静下心来细细拜读了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颇丰。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下面是尊重、理解、宽容;反面是负责。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永远勤学的恒心吧!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它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相信和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娥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我好尺度,多换换角度思考,你的课堂定会收获别样的风景。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可能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可能有着独特的魅力。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校的教师应该是一幕戏的导演,更应该是演戏中的一个角色,他应该指导学生怎样排演,并且跟着他们一起演。”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既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是呀,教师必须严于律已,时时做学生的表率。老师要身体力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到学生关注、给学生以影响,学生不仅听你说教,更在看你的行为。言传不如身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好;要求学生不做的,你自己首先不做。教师要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如,作为班主任,早晨到校看到学生在上自习,可是班内地面上有垃圾,首先要做的不是训斥学生为什么不把地面打扫干净,而是亲自那笤帚把地面打扫干净。学生看到后也会这样做,下次就会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再上自习,而且会注意在以后不再乱扔垃圾。类似这样的事虽然看似生活中的小事,但是教育无小事,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检讨自己的言行中有无不良习惯,用自己良好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事事无小事,只有在小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在大的方面有所突破。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真心地做学生们的朋友,永远保持欢乐,设法消除忧愁。我要作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作我的朋友。”叶先生真心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亲密朋友,把真心为了朋友好作为教师工作的目的,透出了对学生的真心爱护。如今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受挫体验和教育。因此,教师不要把自己置于高高的神坛上,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学生,给学生建议一些“好路”,让他们少走弯路;在问题前和他们一起分析综合,让他们作出理智的决定。但绝不替他们走路,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对学生采用激励式教育,对其点滴进步或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决不应视而不见。老师必须懂得爱所有的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
我很有幸地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现在的学生有时也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也很难教育。现在想来,应该试着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他们,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爱的阳光普照,没有爱就没有我们的世界,更谈不上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就是爱的化身,在老师的身边,就会享受到爱的呵护与滋润。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有利于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能够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的良师益友。为此,我们在工作中要真挚地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从而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
“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习惯的培养要具体在每一件事情上,做总比说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效果也更好。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往往我们总爱只挂在口头说说,最缺乏的就是做。养成好习惯,要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文中始终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书中在描述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几个细节上:开关门窗、种植蔬果……习惯成自然,把好的方法教给孩子,在这样优秀的自然性的牵引下,孩子会自觉地主动学习、努力劳作、关心他人。叶老朴实的话语中也为我们在班级中开展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指明了方向: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首要任务,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都要从细微处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一个一个地提醒、引导,抓反复,抓落实,持之以恒,直到抓出实效为止。其实,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良好习惯成为一种本能,一种能力,一笔财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像叶老所说的那样:“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使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不怕多费学生的心力;我要教他们试读、试讲、试做探讨、试做实习,做许多的工作,比仅仅听讲多得多;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的.地位。”
“他们没有尝试过的事物,我决不滔滔汩汩地一口气讲给他们听。他们尝试过了,我才讲。可是我并不逐句逐句地讲书,我只是给他们纠正!给他们补充,替他们分析或综合。”是呀,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总是把学生抓在手中不放,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答案和结果,而是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和获得结果的方式方法。教师的工作在于促使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求真知识,并用真知识来支配他们的行动。当孩子遇到事物,想不通,说不清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发生了求知的动机,这时,再加以点拨,引导他们亲自去探索、去试验,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对这一事物的新认识。这样一点点地去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每节课教完知识后,都要让学生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节课都讲了什么、哪些是重点、自己理解掌握多少。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从中做好引导、辅导的工作。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学生就会渐渐的养成并提高自学能力。通过类似这样的教育引导,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逐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我们不但要站在“执导”的角度上精心设计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活动”,自己也要积极的参与进去,同时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教学等方面做好充分的考虑。其实,学生就像是一粒种子,我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播种,种子才能生根发芽,不断壮大。因此,作为播种者的我们,课堂的教学设计要精细、科学、实用,就像一位导演一样,既要有宏观的策划和谋局,又要有微观的设计与优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一系列的主体性活动。
通过读于老师的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有着像水一样温润、奉献、宽容、清洁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将用最大的热情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不断学习着,不断进步着。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12
一路学拼音而来,和学生一起经历了几多风风雨雨,简单的、困难的,一个一个地教,手把手地写。欢喜忧愁……一路上滋味百生。最近,几点“忧愁”又悄悄地爬上了心头……
“an”的教学片段:
1、谈话激趣引出“an”
师: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
生:北京.
师:是的,那你知道北京有哪些有名的建筑物吗?
生:长城、故宫、天安门……
出示天安门的图画
师:这就是北京天安门,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天安门的“安”就是韵母an。
2、教学an的`发音
(1)根据拼音,了解发音要领:把an和-n合在一起,先发a,口不宜张得太大,马上用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流从鼻孔出来,要念成一个音。
(2)学生试着发音,教师纠正。
(3)看看an是怎么写的。先写a,再写n,团结友爱不分开。学生书空
3、an的四声练习:ān(天安门、安静、安全)ǎn(俺家)àn(黑暗、按时)
4、复习〈拼一拼〉儿歌,引出整体认读音节yuan,
5、教学发音,yuan是整体认读音节,板书yuan。教师范读、领读。
6、yuan的声调标在a上,进行四声练习:
yuān(冤家、冤枉)yuán(原因、原来、圆圈)yuǎn(遥远、远处)yuàn(院子、愿意、愿望)
教后反思:
从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中,知道前鼻韵母的学习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大,要把它们读到位,着实需要下一番工夫,所以在教学前鼻音时,我特别关注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前段时问都是利用课文的插图来教学拼音,今天,我就换了一种方式,让学生根据韵母组成的字母来尝试发音。
“an是由a和n组成的,把an和-n合在一起,先发a,口不宜张得太大,马上用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流从鼻孔出来,要念成一个音。”an学生由慢变快,最后滑向an的音,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记注an的形和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直接教给学生读音效果要好的多。
在尝试成功后,我以此类推,让学生用以上方法学习en in un ün。由于事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所以许多学生非常兴奋,争着,抢着发给我听,当然有许多是不正确的,但一经提醒,学生还是能够发准的。
轻轻松松的,前鼻韵母单个拼音的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单个的前鼻韵母音节的拼读学生也基本轻松过关了,自己觉得非常轻松,看学生们也学得轻松,令人高兴。
蛮以为这样为学生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学习后面的音节词语、句子的拼读,说话……都可以水到渠成了。可是词语、句子的练习,学生又把那个“—n”给忽视了,提醒,提醒,再提醒,一部分学生发准了,可一部分学生怎么也扭转不过来……唉,真是欢喜之后又见忧愁,怎样让学生扎实地学好前鼻音,人人都过关,令人苦恼啊!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13
“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武志红老师所著《为何家会伤人》中的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
当今的家庭中,孩子是中心,是一切。家长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外在需要,可对孩子的内心需要却置若罔闻,这不是真爱,是溺爱!从现象上来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的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限制的给予自己。
溺爱等于过度的阻碍,往往会出现父母不希望的结果!最著名的溺爱例子是杨丽娟事件,但杨丽娟的`行为也并不是最疯狂的。最疯狂的故事可以在新浪网的社会新闻中屡屡看到,而且常是一个模式: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成了不孝子,常常向父母索取,如果不答应就拳脚相向,最后不是他将父母打死,就是他被父母或亲人打死。网上曾流传过一组图片:一个男孩要妈妈买一个玩具,妈妈不答应,于是男孩一把揪住妈妈的头发,这时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过来解围,被他呵斥“你滚”。之后他的反应更加激烈,还掐住了妈妈的喉咙,最后妈妈被迫给她买了玩具。最宠爱的孩子反而与父母成为生死敌人,这种故事强烈的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于是这种孩子长被谴责为“狼心狗肺”,可家长是否也需要反思一下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呢?不是家长的错吗?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总是帮孩子完成对他来说看似困难的事,这其实意味着,父母破坏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使他在头脑中形成一个逻辑——他能否实现一件事取决于大人是否帮他。所以上文中的“不孝子”现象就出现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美化溺爱的倾向,认为溺爱就是过度的爱。其实真爱不存在“过度”的说法。如果是真爱,那么父母不管给孩子多少,孩子都不会出问题,真爱越多,孩子的成长就越健康。
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是真爱。
当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想去拿十米以外的球时,父母陪伴着、守护着孩子,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个任务,并且在他遇到危险的时候化解他的真实危险,这是真爱!
当孩子明确地对你说:“我来—我来--”的时候,耐心的满足孩子的这种愿望,之后收拾孩子留下的混乱局面,这是真爱!
当孩子反常时,不自以为是的指责他,而是关注到反常行为背后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这是真爱!
孩子是天使,父母不是上帝,只是天使的守护者!请给孩子以真爱,让他们健康成长。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14
我有幸参加了由xx市教育局、xx市教师进修学校举行的xx市践行核心价值观暨“两省三地”德育工作专题交流活动。上午的活动分为五个环节。一、到班级观看东石镇xx中心小学如何在早课中家校共践核心价值观。二、举行开幕式。三、东石镇xx中心小学的叶xx老师、厦门市思明前埔南区小学的何婉容老师、xx市第一实验小学的黄xx老师、xx省xx市师范附属小学的黄x老师分别交流了各自学校德育的.工作。这次的学习对于我来说,真可谓是及时雨,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启发颇多。
《兼容并包、和谐共生——打造德育“树’体系文化》这是叶xx老师为我们交流的主题。叶老师从学校的定位、扎根的目标、“树状”体系文化分步、壮实树干——开放各类活动渠道等四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应该以德育实践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何老师就校园文化的内涵、作用及如何推进、诠释学校“博雅”文化方面做了介绍。黄xx老师介绍了xx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做法,提出了爱心格子铺义卖活动、京剧脸谱秀、告诉我们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适合学校的特色活动,就校取材,整合推进,让德育工作开展得丰富而有效。
xx省xx市师范附属小学的黄楠老师以“阳光银行”为翼,引领践行社会价值观,她为我们介绍了阳光银行管理的方法与施行的制度等等。
德育教育千头万绪,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虽然我们的工作很繁琐,开展起来很困难,但只要我们找到了方法和对策,不管多大的困难、多繁琐的事情,我们都能够把它完成好。所以对我来说,这次培训是一场及时雨,它对我今后的工作将产生重要的帮助和影响,启迪把今后的学校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15
今年有幸参加了赴徐州学习交流活动,聆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精彩课程以及教育教学专家的先进的、有深度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给我的教学之路开辟了新的视野,使我醍醐灌顶,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将我此次的收获与感想总结如下几点。
一、文化对学生陶冶情操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工作中,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事,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应付学校检查的事,所以每到安排布置教室就很让我头痛。其实无非就是“老三套”:准备手抄报,一定要华丽美观;准备硬笔书法,让写字好的同学赶紧写几张字;做一些小手工增加特色。这样班级里的文化墙上总是只有那些孩子们心目中的好同学的作品,自己的东西总是没有机会展示给大家。这样的班级布置可想而知知是没有同学去关注的。也就是说这样的班级布置是起不到实效作用。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自己的教室,爱上班级的文化呢?当我走进徐州鼓楼区的鼓楼小学的校园,给我的触动还是很多的:一走进学校校园给我的感觉是整个校园文化真可谓是“上天入地”,而且除了我们常规的文学文化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他的校园墙上竟然加入了天文地理,科学技术的文化宣传。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一座拱形星座台,在这个设计中拱形的房顶上画满了大大小小的星座图并在旁边标注上名字,而且拱形房顶和地面成功的加入了物理学上的回升效应,当你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呐喊,去跺脚,去发出声音时就会有不同的回音来回应你,这其中的乐趣不仅孩子喜欢连我这个参观者都觉得新奇不已。试问哪个孩子不想在这样的地方嬉戏玩耍呢?在学校的长廊下铺满了赛车的知识介绍,你走大到哪里扑面而来的就是知识,你不喜欢文学,你总喜欢科学,你不喜欢科学,你总喜欢玩乐,总之就是让你时时刻刻浸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让你自由选择自由获取。反观我的教室布置,我能不能加入一些新鲜的东西在教室呢?你的绘画做得好你就去做手抄报,做你喜欢的。你的硬笔书法写得好,你就去写字,用你最高水平的。你喜欢植物,你就找你拿手的放在你满意的位置,你喜欢科学知识,就做一些你最擅长的东西展示在显眼的位置…….总之把所有的孩子都起来,把所有的墙面都交到他们的手里,把所有的学科全都放开,你的天地你去设计去规划吧,只要你自己喜欢。我相信这样的教室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真正愿意去待得,也是增加知识面最好的渠道。
二、小组合作中的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小组合作是课堂上一直以来的主要学习方法和手段,但能不能用好这把利刃就要考验教师的功底了。在听取了两所学校老师的优秀课堂让我真正感受到高效的小组合作造就了高效的课堂,成就了优秀的教师。尤其是在中山外国语学校的三节课中这一现象就更加突出。当老师抛出主问题以后,孩子们能真正进入到课文中去思考然后把思考的问题和学会的知识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并能够完成小组汇报时任务的分配,没有说全面的由同组同学赶紧补上,同组说不全的还有班级里的其他小组参与进来,细想之下这是一个多么细密复杂的一次团体协作啊,可是在教室里的孩子总能够有条不紊的完成。这中间有老师多少次的引导多少的智慧啊,不得不让人由心里感叹佩服。在我们的班级中小组合作就很薄弱,虽然能参与其中可也是一些中上的同学跟着我们在走,薄弱学生总是惶恐的来迎合着老师抛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无所适从,这也是我感觉很无力的地方。你在引导他向前走的时候,他却总是裹足不前。中间老师的引导方法上还是有待改进的,有了这些优秀课堂活动的呈现,我的课堂小组还是要多学习多改进,自己也要多读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期望与学生共同进步。
三、润物细无声的习作指导,为学生的写作输入源源不断动力。
这次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他们关于习作的教学。对于我来说,习作教学真可谓是语文教学上的“硬骨头”,无从下手。每次习作课上学生也说得精彩可是只要落笔写出的东西让人不免咂舌,每次反思自己总觉得方法指导的很清楚啊,段落布局也很清晰呀,怎么就是拿不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呢?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深刻的明白:写作不是光靠一节课完成,它应该存在与孩子的每一节课、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学期。课本应该是习作书写的最好模板,每一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构段方式,文本题材都为孩子们的习作提供了最好的素材资源。有了这样的方法指导再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写写所想、所感、所悟,由短句组成小段,有小段组成长篇,可想而知真正遇到话题的时候孩子们也不会再面临无米下炊的窘迫局面。当能想写,敢写的时候,这些孩子就变成了写作能收了。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先生说:“新教育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即使教育者,又是研究者,即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通过这次学习我将带着自己的收获和感悟重回课堂,不断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成长,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继续努力奋斗。
【交流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工作交流的心得体会03-26
城乡交流的心得体会11-11
校际交流心得体会04-29
语文交流课心得体会05-12
数学交流研讨及心得体会11-30
银行交流心得体会11-15
校际交流心得体会02-20
学习交流心得体会范文04-03
学习交流会的心得体会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