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时间:2023-03-09 11:04:51 松涛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精选19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精选19篇)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

  为期一天的初中数学教师培训会,得到了XX中学的大力支持。会议安排的紧凑有序,在XX老师风趣幽默的引导带动下,与会老师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无论从知识上,还是从思想上,都给我们以启示。会后,再去回顾培训过程,感受颇多。

  1、出示目标保证质量

  简洁的会议日程安排后,X老师及时给出了学习任务,做好评课发言准备,会后写出学习心得。有了学习任务,就有了学习压力,制约了原先那种学习就是放松的思想,现场秩序出奇的好,老师们认真倾听,捕捉亮点,思考疑惑,才有了评课时的跃跃欲试、精彩发言,成为会议的一大亮点。用刘老师的话讲:这是干教研员以来会场秩序最好的一次。

  由此,我想,在我们的工作中,是不是也尝试着这样做,以求获得更好效果。

  2、潜心观察激发思维

  只有潜心观察,善于思考,才能产生思想的碰撞,灵感的生成。从十多位老师的发言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一点。如XX老师在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归纳出了两种课型的一般步骤和上课流程,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令现场的老师佩服。

  3、善于捕捉及时整理

  只有善于发现,随时捕捉,才有所感,既而有所发。听同一节课,甚至同一个问题,由于大家观察的角度不同,想法的不一致,认识上就会有差别。

  中午休息的时候,大多数老师找个清净的地方午休,也有老师在树荫下聊天,留意一下,你会发现,更有老师,乐此不疲,学习在继续,他们在会议室里,伏案整理笔记,因此有了评课时的慷慨激昂,也赢得了同行们赞许的目光。

  4、积极倾听精彩点评

  十多位老师的评课,XX老师都给出了精彩点评。我们听过不同层次的课,有感却不知道从何而发,XX老师的点评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每位老师评完课,XX老师先是给予肯定,然后将评课老师的观点给予归纳,让我们听得心服口服,他总是强调,我们评课不分对和错,只有适合和不适合。XX老师还不失时机的抛出问题,供大家探讨,正是这种抛砖引玉,使得会场气氛一度高涨,老师们争先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使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化,解决的方案也进一步多样、细化。

  5、自己反思学以致用

  每次学习,我们都会认识到自身的一些不足和差距,都会给我们一些启发,都会感受到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淡忘了。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看着感动,听着激动,缺少行动。这是影响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跨越这个障碍,把认识到的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学以致用,才能促进个人成长。

  学习能开阔一个人的眼界,丰富一个人的内涵。一天的培训结束了,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久远的,需要我们把感受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对自己负责,为学生奠基。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通知》。那么义务教育新课标”新“在哪儿?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活动?有幸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教授的“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线上讲座,结合音乐学科的变革学习,有以下心得体会。

  在这次修订当中,艺术类课程地位有所提升,教育部也在鼓励、支持发展素质教育。规定中提到了一到七年级学生要以音乐、美术学习为主线,并且发展舞蹈、戏剧、影视等专业。八、九年级将进行分项选择开设,在教学期间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审美。艺术类课程将在1-9年级之间开设,所有课程时间需要达到总课程比例的9%-11%之间。一到七年级学生要以音乐、美术为主要教学,可以适当融入舞蹈、戏剧、影视。八、九年级学生的课程内容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应试,学生需要在期间任意至少选择2项内容。这使音乐从以前的'兴趣,转化为了必修科目。我又研读了《20xx艺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让我更加清晰音乐教育的方向。它是根据三大原则去进行修改1、坚持目标导向2、坚持问题导向3、坚持创新导向。而相对过去新课标主要变化可以分成两个维度1、关于课程方案,里面明确规定;A完善培养目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B优化课程设计(音乐融入舞蹈戏曲等)C实施要求(教学改革方面、评价价改革重点)。2、关于课程标准也说明了:A课程育人导向、B优化课程内容、C研制学业质量标准、D增强指导性、E加强学段衔接。其中课程内容具有具体性和可实施性,对于不同学段的孩子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而学业质量,更是引导老师把握教学里的深度和广度。课程实施里是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给予了老师们许多教学中好的建议,具体了有效评价。

  新课标呈现出来的核心理念是以育人为本,我们教育学生不只是为了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综合性人才。新课标在强调育人功能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以此告诉我们,要培养的人的全面发展。而强调音乐素养的同时,还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理念。新版课标将音乐学科素养凝练为五个方面:以音乐宙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估计音乐创作、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特别发展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把之前的学科本位转化为了学生本位,因为所有的学习只有真正在学生身上起作用才算有效。我们之前关注的是老师教什么,让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以后我们要关注让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会主动学习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新课标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音乐教学内容涵盖乐谱识读、器乐演奏、聆听欣赏、演唱表演等,不再是以歌唱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形式多元化,有利于提升整体音乐教学质量。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标准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广活的空间,按新的理念和标准进行教学,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格素质。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3

  近几天来,我们听了专家对细化新课程标准解读的报告,感觉非常迷茫,现略谈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看作“空的容器”,对学生灌输知识填塞容器,而是认可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独立指定具有特别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己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逐步把学生塑造成为自主学习者。

  二、要把教育变成学习,把学习真正变成学智慧。把培养学科能力、思维方法作为最高的学习目标。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独立的思考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激发出来的,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又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供宽松活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必须改进以往沿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研究性学习。从教学模式上突出"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自己评价,去体会科学思想的真谛。面对机遇和挑战,要敢于大胆实践、敢于否定既有,敢想敢做才能走向成功。

  三、在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关注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

  总之,专家报告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使我们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4

  国家进行了一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新课标学习,在这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我进一步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得知:

  总体上看,在新课标学科课时设定上,英语课时的占比为6%-8%,与道德与法治并列,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三,课时减少明显。从一些重要细节和数据来看,还有以下变化。

  1、词汇量增加。

  20xx年版课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量为1600个,而20xx版新课标最高级别的词汇量是20xx个,多出来的这400个词汇,就是出现新课标的最高级别——“三级+“。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按照三个基本级别提出具体要求,对各”级别+“的内容用”+“标识,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词汇指语言中所有单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学习不只是记忆单词的音、形、义,还要学习一定的构词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

  2、阅读写作要求增多。

  在阅读这一项,就课标的要求是7个,而新课标将阅读和听力放在一起,普通要求是13个。同时增加了三个”+号”考察细分项,分别是:

  A.要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

  B.根据重复、解释和停顿,理解话语意思。

  C.理解非文字资源表达的意义

  具体来说,以前学生做阅读理解题,即使读不懂文本意思,也能够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线索来找到纸面上显性的答案。以后这种套路化应试技巧会越来越失灵,只有深入读懂了文章结构、内容,再结合语境对比分析归纳等有意义的思维活动参与后,才能真正拿到最难题目的分数。经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之后的考试命题方式与难度上限有了明显提高。

  根据新课标特点,在教学中应用时,应该使英语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理念:

  1、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分级课程体系,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英语课程标准》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毕业整体设计英语课程,将英语课程的目标按能力水平设计为九个级别。级别的设定既与年级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等同于各个年级。同时,《英语课程标准》还指出,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的条件和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的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或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

  3、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英语课程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英语课程标准》还强调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当地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要,积极和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5、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在初中上课还有一个关键点便是如何把握课堂的纪律问题。如同前面提到的,初中的课堂不能过分沉闷,初中学生还未脱离儿童的特性,枯燥单调的讲解一定会使他们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这样必然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但是45分钟的课堂时间也不能完全用于游戏活动,过多的活动也会使他们过度兴奋,从而使课堂纪律产生混乱。所以,我们应当把握好尺度,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6、教师自身要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1)、在新课程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通过自学,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构建课程目标。

  (2)、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注重改变英语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热情。课堂教学上不仅要求自己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与追求,使学生从内心真正热爱英语学习。

  总之,课程改革中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细心揣摩与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在今后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将会不断探究与尝试,争取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全新的面貌去面对学生,使自己的英语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5

  近期,我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线上还学习了xx教授的《初中数学课标的变化——对教学的启示》和《义务教育数学课标(20xx版)解读》的报告。通过学习,对20xx年新课程标准有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数学教育与人的行为有关(思维、做事)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在本人参与其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对于数学教育具有一致性、发展性。课标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的眼光,本质上是抽象,就是从生活到数学,数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逻辑推理,也就是从数学到数学,数学的语言,本质就是数学模型,也就是从数学再到生活。“三会”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总体体现,也是对数学教育目标,数学课程实质,数学思想方法的精准阐述。

  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数学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数学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数学教育的要求更加严格。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我们数学教师,研读分析教材,精心备课,开展课堂教学,进行课堂评价,培养学生“四基”“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依据和终极目标。

  二、对数学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标对初中部分课程内容有所调整,其中新增内容18条,两条选学内容中的星号删除,删除了4条内容。其中,新增内容中了解代数推理,能用尺规作图,过直线外一点做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离差平方和等内容都值得关注。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都成了必学内容,这些都会对数学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数学教师对知识的体系有新的认识。

  在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适应核心素养的落实,在几何内容中更加强调直观,代数内容中强调设计合适情境,提出合适问题。xx教授明确指出,本次课程内容的调整,坚持不单纯介绍概念,不单纯介绍方法的原则。数学的概念,源于生活的抽象,没有性质和比较的概念,只是形式,没有本质;没有性质和比较的方法,也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的实质,而数学的学习,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思考、表达、理解现实世界的问题。所以,课程内容的安排,尽可能让学生从丰富的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中抽象概念,研究它的性质,丰富它的内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做到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课标修订还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习成就表现,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及评价的依据,更加明确每个阶段、每个知识学到什么程度。学业质量对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业质量也是对课程内容深度、广度的解读,新课标中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更加科学,设置更加明确,数学核心素养落实,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凸显。

  三、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1、注重对数学课程的宏观认识

  新课标已经明确了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要求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所以,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是我们研读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法、进行课堂设计、问题情境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所以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课程内容有宏观明确的认识,如本节数学知识最初的生活和数学来源是什么,应该设计怎样的问题情景?本节数学内容蕴含着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程内容是要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与学生前后知识有哪些联系?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的?这些都是教师教学准备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2、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课标已经明确指出,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让学生感受结构化知识体系,能够学会挖掘,挖掘知识背后的数学学科本质。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和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引导学生从数学概念,原理及法则之间的联系出发,建立起有意义的知识结构,帮助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

  好的教学设计,好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对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有深刻理解,对教学内容前后递进有系统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有整体把握,对内容体系和知识网络有清晰认识。教学设计,设计的是问题,是数学思想,是思维方法,是生活问题的情境化,情境问题的数学化,数学问题的模型化,这样才能在课堂把握本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3、注重教学方式的丰富多样

  课堂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方法、锻炼思维品质的主要载体。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课标已经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挥每一种教学方式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首先更新理念,我们不仅在传授知识,更是在育人。每堂课多用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问题启发思维,归纳出一般性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发现,动手操作,数学活动,交流探讨,思考内化,尝试训练等多种途径,掌握知识,学会方法,总结规律,提升思维,发展品格,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此次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初中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都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解读课程标准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积极课堂实践,努力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真正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逐步形成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5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年版)》。明确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暑假刚刚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对于新版课程标准的学习,参与了专家的解读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共同了解了新版课标的一些具体的变化,也感受到了其重点改革的.一些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一大变化在于凝练了语文核心素养,即: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把文化自信放在核心素养的首位,可见其重要性。要在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大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阅读、体悟。其实,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大语文观”,很久之前就已经提出了。语文学习,尤其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越来越重要。未来语文与各个学科的结合会更紧密,传统文化知识也将糅合在学科中加以重点考查。

  新课标带来的另一大变化在于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即: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用语文的方法去解决真实的问题,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背诵、刷题。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基础阅读之外,还需增加整本书阅读,必须要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新课标还研制了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即: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20xx版新语文课标的学习,让我深深认识到语文老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尤其是在新课标刚刚颁布实施的当下,加强语文老师自身的跨学科学习实践尤为重要。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7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因此,要想把教育做好,就要不断地学习。时代在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暑假前,学校组织开展了校本培训,我聆听了雷盼花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的解读,感觉收获很大,触动很深。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学习的收获。

  一是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心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二是新课标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按照新课标要求,新教材是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的。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把过去比较零散的课文教学分为若干“学习任务群”,并且以任务群来组织单元教学,这样做,教学的目标就会比较集中而且清晰,我们的教学就不至于面面俱到,也可以避免什么课都大致是那一套程式的“同质化”弊病。

  学习任务群主要涵盖三个层面: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让我认识到语言文字积累、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渗透学习任务群,不断地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沁入,提高学生认知理解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是新课标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平时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第一,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中存在大量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具体进行语文学习时,需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合理优化文学形象,同时还要强化自身语言表达,确保可以对其相关文化进行有效弘扬,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绪。第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进行具体教育工作时,不仅需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应用书面表达,同时还可以使其能够熟练口述自身想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思维发散能力是其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考虑相关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还可以有效联系现实中的事物。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给学生恰当引导,让学生学会鉴赏美;最后给学生自由空间,让学生创造美。

  四是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本内容创设情境,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描写。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此作为扩展写作的基础,指导学生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自己《美丽的家乡》,有效地将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再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汉字的魅力》,要求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把语文学习直接指向了实践研究。

  五是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化。

  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课程化了。“整本书阅读”是作为“任务群”专设2个单元的,都安排在必修。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设计是提示性的,主要包括“阅读指导”和“学习任务”两部分,比较简单。“学习任务”主要引导阅读和思考,供学生选择其中一二,不必全部完成。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或者课程内容,合理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整本书阅读书单。

  “整本书阅读”可以多少起到“磨性子”作用,“读书养性”,培育毅力,涵养心智,祛除浮躁。“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不必搞得太复杂,重在“目标管理”,不要太多“过程管理”,能坚持完整通读几本书,就很不错了。如果还安排写作或者讨论,“过程管理”太细,反而可能败坏读书的兴致。

  六是新课标对语文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课标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用好新教材,老师必须跟上去读书。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这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又是我们面临的很实际、很紧迫的职业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三新”,也就是“新高考”“新课程”和“新教材”,必然会给老师提出更高的业务要求,在未来几年,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会成为硬指标,读书少的问题会显得很突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大量增加读书的份量。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多读书,充实自己,否则面对新教材,我们就会无从下手。

  那么,教师应该读哪些书籍呢?我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读:一要读中外文化经典,这是最基本的书。阅读的目的,是接触中外经典,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二要读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者职业相关的书目。比如,教数学的,可以给自己安排读点化学、数学、生物,以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书;教科学的应该多涉猎科技史、科技哲学领域的书;语文老师读书的面应当比其他学科更宽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打基础,拓展专业视野。三要围绕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特别感兴趣,希望有所研究的那些专业书籍读,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每次的深入学习都有收获和提高,今后我还会多多学习教育理论,充实自己,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8

  7月25日,曹安玉教授给我们上了关于“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听了曹安玉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收获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理论。

  首先教给我们柯尔文手势,反复练习中,我深深体会这个手势在我们对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有很大作用,特别在合唱队中的训练。曹老师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并对原标准与新标准进行对比,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前做好了铺垫,曹老师具体举例低段的歌曲进行了示范,让我们亲身参与到她设计的活动中去,教授我们的`新的教学方法。

  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曹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新的课程理念。音乐是用听觉来感觉音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提倡科学综合,不流于形式,应注重通过综合在综合的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通过此次培训,我体会到山区老师与城市老师的差距很大,要学习音乐教学中的知识,方法,技巧。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像这样的培训机会,让我们在各方面的素养全面提高,我也将本次学习所得,运用到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尽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9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这犹如灯塔,为数学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5月中旬,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认真观看了xxx教授的专业解读视频,并进行了学科研讨,使我对新课标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暑假期间,我再次捧书研读,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数学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和数学课程改革积累的经验。其变化与突破主要体现在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确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建构了指向核心素养的内容结构等。

  20xx年版课标在20xx年版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凸显了数学学科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变化与突破

  (一)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

  20xx年版课标将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表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三会”是数学教育对未来公民数学素养的期望,旨在通过不同阶段的数学教育,使学生获得适应终身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课标组将核心素养分学段进行表述,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是“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具象为主,核心素养的表现侧重于意识,即基于经验的感悟。核心素养及其表现的明确提出,为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结构化调整以及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确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20xx年版课标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表述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总目标以“三会”为统领,体现基于知识内容学习的“四基”、基于问题解决的“四能”(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0xx年版课标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将总目标的三个方面分解为四个学段的学段目标。学段目标基于不同学段的内容要求,融入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评价的设计提供依据。

  (三)建构了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20xx年版课标虽然在内容结构上保留了20xx年版课标“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但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又进一步对各领域的主题进行了结构化调整。

  例如,第一至三学段,将“数与代数”领域原有的六个主题整合为“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将“图形与几何”领域原有的四个主题整合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从而表明数学概念的教学应当与概念的性质、运算或者关系融于一体;将“统计与概率”领域原有的“分类”调整为“数据分类”,意在突出大数据时代对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与主题调整的思路一脉相承,内容的表述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

  20xx年版课标还对一些具体内容做了增删或调整。为了加强对基本概念的感悟和符号意识的培养,小学阶段取消了“简易方程”,强化了“字母表示数”内容的学习;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和加强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将“百分数”的内容纳入“统计与概率”领域等等。

  (四)提出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建议

  20xx年版课标改变了20xx年版课标单纯述说内容的方式,对各学段的每一个学习主题,都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三个方面进行表述。内容要求是对学习范围的表述,表达“学什么”;学业要求是对学习程度的表述,表达“学到什么”;教学提示是关于教学实施的意见,表达“怎样学”。三个方面的表述都融入了核心素养的表现,使得学习内容的要求与核心素养的达成有机融合。

  例如,第一学段“数与运算”主题的学业要求为:“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不仅有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还有核心素养达成的要求。

  20xx年版课标的教学提示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阐述如何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指出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等等;强调以跨学科的主题或者项目活动为载体,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五)建构了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20xx年版课标通过“学业质量”“评价建议”部分阐述与评价相关的内容。学业质量以核心素养的学段表现为依据,以结构化的数学内容主题为载体,利用不同水平的情境和活动方式,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业水平提出要求。特别注重“四基”与核心素养的一致性,体现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以及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水平。“评价建议”提出了形式丰富、维度多元、主体多样的评价方式,以及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强调建立与核心素养一致的命题规划和方法。

  重点与建议

  20xx年版课标对教材编写、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及教学评价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其实施的重点在于切实理解数学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准确把握数学课程内容本质、与核心素养的关联。

  准确理解数学课程理念,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数学课程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课程实施者要全面理解以“三会”为统领、融入“四基”“四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目标,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思维、积累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认真分析每一个主题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建议,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和关联的核心素养,创设和实施合适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把课程理念和目标落实在每一个环节。

  关注结构化重组的思路和部分调整的内容

  课程实施者要理解20xx年版课标对各领域的主题进行结构化重组和部分内容的调整是为了使概念与概念的性质、运算或者关系有机结合,有利于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教学。例如,小学阶段新设定的“数量关系”主题,增加的尺规作图内容,调整的百分数内容,以及去掉简易方程、强化字母表示数的变化等。教师是20xx年版课标的最终实施者,有效的教师培训、目标明确的校本研修非常重要。学生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通过个别知识点的学习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整体研修、整体备课是必要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清楚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以及其与核心素养是怎样融合的,还应当清楚教学内容与前后年级所学内容的关联。

  总之,20xx年版课标的颁布和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既提出了新挑战,也提供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良好契机,必将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改革的整体深化。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于20xx年4月21日颁布,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学习、理解与落实,是我们一线数学教师的头等大事,假期在工作站周老师的引领下,我结合xx教授对课标的进一步解读,深入思考,回顾梳理学习内容,受益匪浅。现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1、全面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我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有了更深的体会。要逐步培养学生首先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进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世界,还要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我们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需要我们把数学核心素养、课堂、学生联系起来。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让数学学科育人在课堂生根。

  2、尝试改变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去尝试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3、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多元化评价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励性评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学习数学的进程也会有差别,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必然要制造出许多的失败者。因此,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评价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帮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爱学、乐学,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进步。

  总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坚定新课标的理念,坚持以新课标为导向,认真备好并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使我的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都能有所收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有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数学思想的形成,核心素养的逐步建立,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1

  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想变优秀的老师,理解课程的目标,探索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方法是我们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职业目标、我们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发展目标,新课程所提出的学科目标将是我们每个学科教师必须努力追求和力争实现的目标。

  一、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在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中,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课程标准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对这一能力进行整体描述的基础上,课程标准从五个不同的维度提出了不同能力层级的具体教学目标。虽然义务教育和高中的英语课程在总目标的设计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呈现上是一致的,但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义务教育阶段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语感,强调通过体验和实践发展听说读写的技能,奠定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基础。通过语言学习重点发展学生信息收集与信息处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二、如何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目标的侧重点问题

  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工具,学习英语不能进行思维,就好像鹦鹉学舌,只能说别人的坏话,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不能创新,这是语言教学的死胡同。当今的高中生有比较广泛的学科基础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兴趣,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也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信息资源丰富,发展学生用英语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是根据社会和科技发展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根据高中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英语课程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提出来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理解这些能力的具体含义和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和平台。

  从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来看,英语课程是要在学生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加侧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理解与表达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表达,实际上不光是说和写的问题,她包括有情感、文化以及用英文进行思维的能力。高中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也就是说,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适应信息化社会环境的能力。

  三、如何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问题

  高中英语课程包括五个维度的目标,即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

  1、语言技能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听和读是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交流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交流情感和信息的重要基础和渠道

  2、语言知识目标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高中阶段语言知识的学习要以语言运用为目的,服务于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服务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服务于思维和交流的需要。要把知识的学习与语言实践活动以及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所在的情境紧密结合。

  3、{情感态度目标指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兴趣划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不断获得鼓励和成功的基础上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

  4、虚席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的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学习行为的各种理念和认识。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5、文化意识目标包括学习必要的跨文化知识,增进文化理解,形成文化意识,从而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翻作奠定基础。学习英语必然要接触英语语言本身的理解和使用,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丰富生活经历,扩展视野,有利于促进对英语语言本身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2

  短短5天的北京新课标学习之旅结束了,但我们践行新课标教学实践却没有结束。此次研修班受益匪浅,感慨颇多!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高中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明确历史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历史到底要教什么。明确历史学科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历史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历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历史新课程标准》首次对高中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阅读书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能力此之外,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4)相信教育可以创造奇迹。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育人为本注重导向;客观记录,公平公正;全面评价,突出重点;过程指导,促进发展。这符合了教育的发展规律,也适应了新形势下的高中课程改革。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点燃信心,火焰,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伟大的创造与行动,源于伟大的理想与激情。最好的结果源于最优的过程。用积极的语言,行动,助力,激活学生的成长动力。用教师的专业素养,本领,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5)用爱浇灌一切。坚信: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体验比名次重要,付出比索取重要,巧干比苦干重要,勇敢比退缩重要对话比对抗重要,激励比指责重要。

  (6)做学生的导师。助力规划学生的学习生涯。培养特别化的发展。确立正视和尊重差异的态度,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和空间。做好动机激励和自信心培养。关注个别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开展时效性强的教研活动,构建和楷高效的历史课堂。让我们的学生都能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都能积极参与社会,有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能力。并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3

  作为一名新教师,第一次参加如此正式的教学沙龙讨论,对我而言是新鲜的,也是好奇的晚饭过后,我便急匆匆地提前赶到教学沙龙现场。四五张学习桌一拼就是一个小型的会议桌,六七个同事面对面交流,让人感觉到的不仅是交流的方便,更多的是一份亲近与和谐。伴着夜幕的渐渐降临,我恍若宽衣博带,身回魏晋,席地而坐,与师长同窗扪虱清夜畅谈,心中有说不出的兴奋和喜悦,只期待着教学沙龙的快些开始。

  大家都说"自古文人相轻",这一句话也往往戳痛文人常逞口舌之利,相互诋毁的恶习。但是在这里,不分长幼,无论尊卑,既有良师又不乏益友,我们每人都随心而论,平心畅谈,气氛热烈又融洽。就这样,很多严肃费解的教学科研问题,往往在这种轻松活泼的形势下被同事们在不自觉的谈话中解之化之,这仿佛是太极拳中以柔克刚的.招数。天气虽然酷热难当,兴到极处,大家仍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甚是畅快!

  静心而思,这种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教学沙龙的举行,对我们新教师的成长是一种促进和锻炼。我们作为学校的新人,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等等对于我们都是陌生的,崭新的,而这种沙龙就是学校教育和培训新一批教学能手的一个窗口和平台,通过它我们可以先初步了解学校的组织活动,让我们更好更快的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转变成一名过硬的教学能手。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浓浓的春意,浴创新教育链的阳光、雨水和年轻的园丁微笑气应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感到生活的教学过程新课改心得体会。

  一、注重学习、改变概念,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是老师。

  二、实施课程改革的实验中,新的课程

  一种新形式的课堂教学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用提出的话题——实验探索指导实验教学方法的观察,分析,推理的结论。老师的注意力从学习的单一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的方法是:

  1、建立一个思想,即“准备”的发展学生生活和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张应该是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学生的一部分,应该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特别,而不是重精神轻,应该发展特别和不一样的.模式,新课改心得体会应该是可持续发展,但并不局限于目前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必须从每个部分。这是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的起点。

  2、两个关键的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改革,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将大脑,开始做。

  3、三个变化

  (1)教师的角色的变化;

  (2)改变学生的状态;

  (3)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5

  大学开设创新性实验,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使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并能迅速适应新环境做好准备。

  在动手操作之前,老师给我发来了实验指导手册,里边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实验装置的结构,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附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实验连线图。使我在实验前能够对实验有个大概的了解。

  实验的时候,老师详细地讲解了实验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并给我们做了示范。接下来我便开始动手操作了,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我有条不紊的连线,调试,记录数据。一个个难以测量的物理量,比如说微小的位移,转盘的转速等都通过各式各样的神奇的传感器以电学量的形式测量出来。

  这次创新实验虽然时间只有两天的时间,却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所感兴趣的、觉得有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我对传感器的创新性实验觉得很陌生,但实验完成后,我惊喜地发现,传感器检测技术在食品行业也是有广泛应用的,比如说食品生产线上控制灌装量的传感器。

  总之,在这次创新实验里,我学会了认真负责对待实验、踏实勤恳地去做实验、坚持不懈地完成实验、在懒惰面前克制自己、在困难面前乐观积极。这些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感谢学校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实践的机会,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感谢团队中每个成员。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6

  7月25日,曹安玉教授给我们上了关于“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听了曹安玉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收获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理论。

  首先教给我们柯尔文手势,反复练习中,我深深体会这个手势在我们对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有很大作用,特别在合唱队中的训练。曹老师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并对原标准与新标准进行对比,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前做好了铺垫,曹老师具体举例低段的歌曲进行了示范,让我们亲身参与到她设计的活动中去,教授我们的新的教学方法。

  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曹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新的课程理念。音乐是用听觉来感觉音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提倡科学综合,不流于形式,应注重通过综合在综合的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通过此次培训,我体会到山区老师与城市老师的差距很大,要学习音乐教学中的知识,方法,技巧。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像这样的培训机会,让我们在各方面的素养全面提高,我也将本次学习所得,运用到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尽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7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联系的好书。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本课程由理论与案例两部分组成,在理论部分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建构特点,概括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及教学设计的'创新,并对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进行了反思。案例部分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精选了 29 篇课文,每篇课文给出了 2-3 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与相应的课堂实录,并对设计思路进行了反思与点评,通过大量的实践课例帮助教师掌握小学语文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等不同课型的创新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打破定势,引导思维。长期以来的思维形式是求同思维,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闭塞,甚至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而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打破定势,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示才华,拓展思维。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保守性,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思维的开阔性。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8

  《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就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提示了一些与新课程想适应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也提供了不少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过程的线索。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对心得美术课程理念和目标很认同,但是自己感觉缺乏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未能较好的把握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依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描绘或制作,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取得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平衡,对学生提出发挥自己的想像进行创作的要求,但示范过度,以致学生模仿范例,作品雷同,遏制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也有的老师采用放任式的教学方法,一味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却不指导或必要的示范,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基本的技法,创造能力同样难以得到发展。还有一些教师“喜欢用一个主题竞赛性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易投入,但比赛环节时间压力大,学生很难有时间和空间、理解、感受和表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有些不需要合作的内容却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方式,降低了教学成效。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9

  2022年xx月xx日下午,我们伴着天公赠予的热情,心怀豫西汤汤洛水般的积极之情来到了豫北卫水之滨求知问道,开启“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的学习之旅,首日的学习便感果硕维宽!

  带着付耙牯校长“认清形势、换道超车”的目标指引,通过瞿洪明教授“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解读我即随之所思:

  首先,我们该做什么?

  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为实现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站好教育岗位。同时在瞿教授对新高考改革的历程、背景、意义、问题、挑战、思考以及我们xx新高考改革七个方面的报告中,进一步使我感到方向的明确,更令我感到“高改也是对教师的革新!”面对机遇与挑战这把双刃利剑,我们该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与时俱进。

  然而,扪心自问:我们想做什么?我们当然都不想被时所弃,而是乘着高考改革的风在破浪中超越自己,赢得未来。

  那么,为此我们能做什么?学习中受到了大大的启发:教师、学生、家长,课程、选择、赋分,报考、政策、利弊,我们能做学生发展的导师。汪才安老师“基于学生的课堂管理”也为我们从课堂这一关的地方,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良方技法。

  两节课,数十页的笔记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和明天的样子和需要,带动的思考也不只如此。

  总之学校永远都不是“封闭地带”,恰恰是改革的前沿阵地、前进的云梯平台,我们要把握机遇,做好“人师”!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03-13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通用10-3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2-24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通用20篇)03-12

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1-05

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11-12

新课程标准研修心得体会11-10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1-15

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