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教育学原理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育学原理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学原理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学原理心得体会1
虽然教育学每周只有一节,但是我还是获益匪浅,从《教育学》这门课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此,要感谢老师为我们传授了《教育学》这门课程,我觉得收获确是难于言喻。其实教育学去年我们就开始学习了,以前总不把它当回事儿,心想又是一门像《毛概》一样无聊的理论课。但是,到了今年我就彻底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一是,老师上课很有趣,有吸引力。在课堂上,您不仅给我们举了很多大哲学家,先贤以及大教育家们的例子,还给我们讲诉了许多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您所举的许多例子不仅对我们学习教育学有很大帮助,而且还对我们自身也很有启发作用。二是,您还会和我们互动,用问题来引导我们、激发我们。通过互动和同学间讨论,让我们的课堂变得轻松、民主,也同时让我们变得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通过上您的课,通过您对教育的解释,对教育学的解释,以及许许多多贴近生活的事例,我发现:原来“教育”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教育学也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理论课。
依然清晰的记得这学期我第一次翻开《教育学》这本书时的情形,当时我发现书里的内容特别的枯燥乏,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是我误解了《教育学》。现在再回到我开篇就提到的收获却难以言喻上。因为我确实在《教育学》这堂课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不仅解除了我对《教育学》就是一门枯燥的理论课的理解,还丰富了我对“教育”,“教育学”的理解。
还记得老师在给我们讲“教育的本质”这一节的时候,您给我们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定义。其中令我映象最深的就是爱因斯坦对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把受过的教育全部忘掉之后,剩下的东西。通过对“教育”本质的学习,使我开阔了思维,不再把“教育”一词想的空洞而深不可测。
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我还深深的喜欢上了教育学。其中有许许多多我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中西方文化的传统的差异所造成的中西方教育意义的不同。老师给我们形象的举例阐述他们的不同之处,老师把中国的灌输式教育形象的比喻成木桶给杯子倒水:老师是木桶,学生是杯子,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更有意思的西方的教育,老师把西方的引导式教育用“产婆术”来做形象的比喻:老师是接生婆,学生是孕妇,而孕妇产下的胎儿则是学生内在的潜质,通过老师的“助产”,使学生主动学习、思考,从而发掘自己的潜力和才能。通过老师形象的比喻,使我深深的理解了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
上老师的课,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我也是获益匪浅,通过您对“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这一章节的介绍,我了解了教育在人类社会的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各自的特点,以及教育的缓慢发展史。在讲到农业社会的教育史时,中国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让我倍感骄傲,我国的先贤们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提出了如此优秀的教育理念。除了了解中国的教育史发展之外,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国外的一些典型的教育内容。其中很特别的`是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他们当时的教育目的仅是是培养合格的军人。而正是这种教育,它对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看着最近学校里大一新生幸苦的军训,就让我不禁想起了古希腊“斯巴达教育”。西方世俗封建的“骑士教育”也让我印象深刻。它的教育也很特别,教育分成三阶段,其中最让我好奇的是第二阶段:护卫。不仅要帮男主人打仗,侍奉男主人的生活,居然还要视女主人为情爱对象!通过这样特殊的教育方式来培养骑士的军人品质和绅士风度。还有古希腊雅典的“通识教育”,等等。真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教育的目的各异,内容各异,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也大有不同。《教育学》真是让我对历史上的各种教育大开了眼界,丰富了我的知识和视野。
教育学原理心得体会2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教育学》这门课程,我觉得收获却难于言喻。我知道了自己以后要注意的东西,明白了一个教师应该具备什么、一堂好课应该是怎样的。脑子里面的东西变得清晰而不是原来的模糊。
在这个过程之中十分感谢夏老师,她始终微笑地关注我们这群学生,她在教学工作中,用自己热情教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我们提问与思考,欣赏我们的表白与论述,这无疑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想提供机会与条件。老师给我们举了很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它们使我发现:原来教育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教育学也并不是一门枯燥的理论课,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贴近,而这种贴近,使得教育学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每一次课我们都会有一份收获、一份思考、一份快乐……这们课程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上的,有时侯老师要求我们分成学习小组来学习,然后来给其他的同学讲课,这无疑也增强了我们对教育学的兴趣。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学原则那一部分内容,学习后自己有一点体会: 首先,我认为 所谓的科学性原则,概括地讲,包括教学内容必须科学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必须科学这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必须正确、可靠、反映客观事实、符合现代化科学水平。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中学生认识水平,能形成一定的系统。其次,使教学过程科学化。不但要有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科学的教学目的要求和科学的教学内容,还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努力按照生物学科特点组织教学。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利于他们将来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材施教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对吃不了的同学进行拔苗助长,应该面向全体同学,要针对不同同学的个性来教育。而且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民族差异等来讽刺学生。再次,启发性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启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打心眼爱学习,才能有好的学习成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不能抹杀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的回答不能求全责备、失之过严。另外的几个教学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播种者,是知识和文明的象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教师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教师担负着把年轻一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者。没有教师,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便不能延续;没有教师的辛勤劳动,便没有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人才大军。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老师精彩的讲解是旅途中舒心的音乐,令人陶醉;许多经典的实例是旅途中美丽的鲜花,令人悦目;,因喜欢而努力,学习教育学,感觉真好!
教育学原理心得体会3
学习教育学原理,知道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利用合理的教育手段是整个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教育手段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在共同的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方法和措施。教育手段主要有语言,训练,陶冶,评价等基本类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手段的指导思想是坚持辩证式,反对教条式;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坚持民主制反对专制式。这些教育学中最基本的原则原理,但是作为一个在教育行业的.教育者来说,教学手段是具体、细微的。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条件的学生,对于处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地区的受教育者也要才用不同的教育手段。
通过教育学原理的学习知道,教育从产生之日起,一刻也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教育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还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更替而发展变化。教育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学的基本为题之一。社会决定教育的基本原理。地理和环境对教育有着影响。人口数量对教育有影响和制约。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有着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影响和制约。社会精神文化对教育有影响和制约。但是教育也促进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促进人体身心发展,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传递知识经验,创新知识经验。并且教育又从另一面控制人口数量和质量。教育可生产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是科学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同样为维护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一定社会所学要的人才,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维护和安定既定的社会次序。教育同样作用与社会精神文化。
从教育学原理中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可见教育的重要性,他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再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来越大。
教育学原理心得体会4
谈到《教育学》,我似乎一点都不陌生,上师专时作为一门课程来学,参加工作后又培训过一次,升本科时还培训了一次。次数固然不少,但自己自认为并没有能真正把教育学的理论运用在实践当中,参加工作十年了,面对一个个教育难题,自己还是无所适从。为了让自己对教育这门科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也为了使自己的工作能力能有所提高,暑假期间,我又一次捧起这本《教育学》,细细地品读,希望它能给自己以新的启示。
翻开这本显得有点陈旧的书,又看到那个问题,"教育学是什么?"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种社会活动?原来人类要生存和发展,社会要延续和进步,就必须将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逐渐完善起来,并把更成熟的经验传给下一代。教育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与社会共同存在、共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看到这里,我心头涌起一种强烈地自豪感。因为教育是如此之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感觉是无尚的光荣。面对这样一个神圣的职业,自己真的应该投入整个身心去认真地工作,不仅仅是投入精力和时间,更重要的是付出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们,使他们健康成长。想想平时的自己,也曾为不知如何拉回迷途的孩子而失落,也曾为在新课改的大潮前不知如何讲课而彷徨,甚至有时会产生一种逃避的心理,现在觉得真不应该,自己今后要打起精神,带着神圣的责任感去努力工作。
接着往下读,这本书又从中国教育的现状、学生素质及培养、课程、教学以及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使自己对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又得到了一次回顾,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也产生了一些对教育这门科学的新认识:
一、教师要解放学生,解放自己。
书中有一段话写得特别好:"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一丝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开启过一处美不胜收的精神世界的门,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其激动不已的读物,从来没有执着地思考过某一个问题,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令自己乐此不疲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肯定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一段浪漫的话语告诉我们,原来良好的教育讲究身心的解放。教育不是束缚,不是钳制,它需要释怀,需要解放。这就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可是现在教学的现状是,学校似乎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引学生去感知这个美好的世界,而是依然把重点放在对成绩的要求上,不仅要排名次,而且对优A率及达优率也要排出来。老师们为了让学生出成绩,不停地加班加点,布置的.作业也很多。学业生每天疲于应付,缺少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所学的知识,学生的思想和身心难得自由,天长日久,学生整天到晚都处在心事重重、焦虑不安的煎熬之中,也许,他们小小年纪,但已经开始有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再把精力放在把学生淹没在题海战术里,不要再让学生写作业写到很晚。我们不妨给学生一个美好而轻松的童年,和孩子们同读一本书并交流彼此的感想,一起去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鼓励孩子们拥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引导他们学会体验爱,这样,学生会很快乐,而我们自己也会工作得很快乐。
二、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以往的"教师中心论",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关系的紧张,而"学生中心论"又削弱了教师的职责,对学生成长同样不利。其实,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主体间性"。这种关系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评判。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具有宽容、温厚之心。努力减少一些苛责、失望和冷漠,增加几分理解、信心和亲切。努力从学生哪怕是极细微的闪光点上,分享满足、愉悦和欢乐的情绪,能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时间、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的教师才会获得学生的尊重,教学工作才会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这一点就需要我们自己在工作中慢慢努力了。
在假期中重读《教育学》,给我以新的启示,其实人就是在不断的读书中进步,让我们继续读书吧!
教育学原理心得体会5
近年来,我国许多教育学人执着于理论研究,借鉴西方先进教育思想,挖掘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深入思考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力图建构起科学合理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育理论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杨兆山教授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教育学》,就是杏坛中初绽的一朵小花。
“教育是什么?”这是作为教育学科通论的教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作者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培养人的学问”。作者从社会与人的关系入手来诠释培养人这一社会活动。培养人就是使个体从生物意义上的人,成长为社会意义上的人,并进而去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教育为社会培养人,人接受教育才能适应并改造社会。由此,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便成为教育学发展的两条主线。社会与人,是教育学的永恒主题,教育学正是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之间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以往的许多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特点是:各部分自成系统,但各章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学生在学习时常常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学的学科脉络,无法形成明晰的学科意识。因此,作者紧紧围绕“培养人”这一主题展开教育学学科体系,从“社会、教育、人”这一教育学基本问题出发,以“培养人”为原点,以“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为主线,系统阐述了“培养人”这一教育学基本问题,并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这两个维度上展开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构。教育与社会的维度包括“为谁培养人”(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培养什么人”(教育的目标);教育与人的维度包括“怎样培养人”(教育的方式手段)与“谁来培养人”(教育的主体)。本书将传统教育学所涉及的重要领域进行梳理,整合于“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谁来培养人”五部分内容中。由此,“一个原点、两个维度、四个领域”构建了一个语义简明、逻辑严谨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将“培养人”这一条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暗线”变为“明线”,既凸显出教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又将各自独立的篇章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育学学科建构的核心是教育观。教育观即是对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它引领着教育实践。作者执着于教育观的探讨,强调学习教育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形成科学的教育观。认为只有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才可能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树立正确的师生观,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正确教育观的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只能在盲目中摸索,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强调教育学不是一种工具、一种技术,而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教育观是统摄教育学的灵魂。
本书能够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坚持培养人的社会主义方向,并且不回避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提出了比较有见地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作者以“培养人”为原点,构建了一个简明、严谨的教育学体系。在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地阐述理论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趣味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书中还有一些理论观点尚需商榷,一些提法仍待推敲,但就其教育理论研究的勇气、毅力与耐心,是值得鼓励的。
教育学原理心得体会6
在本科及研究生入学考试阶段,教育学都是师范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但是对教育学原理系统深入的学习,还是在研究生入学之后。叶澜教授主编的《教育学原理》是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推荐教材,我怀着崇敬、谨慎的心情开始拜读了这本经典教材。
《教育学原理》共分八章,从何为教育学入手,详细介绍了中外教育学发展历史,全书以中国学校教育、课堂教育、学生组织建设、学生校外生活及教师发展等重点内容为脉络,阐释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变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与时俱进、加强专业素养、注重实践教学等要求,内容全面、逻辑清晰,不愧为教育学原理经典之作。
全书第一章介绍了何为教育学、西方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以及教育学原理对教师的价值;第二章介绍了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以及在全球化、信息化这种新时代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变革情况,着重探讨了与教育学发展的密切相关的三大因素:意识形态、中外关系、学科定位;第三章介绍了中国中小学生教育现状以及在此现状下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改革,着重强调教师要紧跟时代,更新学生观,以学生成长需要为目标,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第四章探讨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主张当代学校教育要在价值取向基础上,重建培养目标;第五章介绍了课堂教学的概念、
教学策略及教学过程实践探索,阐释了新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观、教学评价方式的更新与改良;第六章透析学生组织建设原理,探索学生非正式群体健康发展的方式;第七章介绍学生校外生活的教育内涵,阐释学生校外生活的重要性,强调学校与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建教育合力;第八章表述了教师角色重建的理想,对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提出了要求,希望教师通过学校研究性变革实验提升自我。全书各章节环环相扣,为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哪些重点,如何做好教学做了提纲挈领式的指导。
此书成书于20xx年,距今已有10个年头,但是书中提出的观点与理念,仍旧没有被时代所抛弃,依旧是指引教育界人士开展教学的基础性教材与纲要。特别是第一章中作者对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看法,鞭辟入里,引人大为赞叹。作者认为困扰中国教育学发展的三大世纪问题分别为: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学发展中的“中外关系”、教育学的学科定位。我认为总结得十分到位,其一,教育学首先是政权稳定、教化国民的需要,其必然为政治、为意识形态服务。如何带着“意识形态”这个脚铐跳舞,是教育学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内容;其二,近现代中国教育学,是积贫积弱的`中国为救亡图存从西方引进并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科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并以国外范本去建设,侧重实用性,对教育理论的框架、基本概念未有突破性研究。唯国外教育研究马首是瞻的自卑情结与依赖心理,严重制约着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其三,教育学学科定位,特别是当前教育界仍然对其停留在“用”上的定位,严重制约着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之所以难与其他社会、人文科学平等对话,很大原因是因为缺乏不可取代的独特性和缺乏深入意义上的基本理论水平。
这三个世纪大问题的研究与突破,依旧是当前教育学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努力,经济、军事各方面实力都已能与西方国家一较长短,科技研发、航空航天、道路桥梁建设等不少方面更是具备了引领世界的能力,中国重返世界之巅已近在眼前,教育与人才作为中国争雄世界、民族复兴的最强大武器,必有一番用武之地。而教育学作为教育人才的基础之学,必须要寻求发展和突破,只有根正苗红,根深叶茂,才能保证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增强民族自信,大力开展自身教育学理论研究,扛起发展教育学基础理论的大旗,从而高屋建瓴指导教育学实践,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培养人才,正是我辈所要努力的地方。
【教育学原理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对教育学原理心得体会03-14
工程结构原理心得体会01-29
化工原理实验心得体会07-20
管理学原理心得体会03-29
管理学原理心得体会范文04-12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03-29
金字塔原理书籍的心得体会04-23
教育学生的心得体会03-17
教育学生心得体会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