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范文模板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习《中庸》心得体会范文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范文模板1
今天由我给大家分享我的学习体会,以及我在以往工作中的心路历程。现在大家都在学习《道德经》,分享学习的感悟,我自己感觉加入讲师团的时间太短,对《道德经》没有很深入的理解,所以我选择了跟大家分享我的《中庸》学习体会,讲的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包涵。
最初接触《中庸》是在每周四早课上观看视频,觉得里面讲的内容容易理解,能听的明白,后来在转正之后就加入《中庸》学习小组。通过写手抄稿、每日诵读、看译文,加深自己对《中庸》的理解,也让我能更恰当的对待工作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下面我就结合《中庸》第二章的内容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想转变。
《中庸》第二章原文: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中,就是指合理、适当、协调、恰到好处、不走极端。庸,就是要坚持原则,尊重规律。
1
这里有一则小故事:有一只美丽的海鸟,飞到战国时期鲁国京城的郊外,停在一棵树上。京城的人谁也没见过这种鸟,都以为是一种吉祥鸟。鲁国国王看到了,也高兴得不得了。心想:“飞来了神鸟。这可是个好预兆,看来要有大富大贵降到我的头上。”他就叫人把那鸟逮住了。怎么喂养呢?鲁王又想:“神鸟可不能像一般的鸟那样,关在笼子里养着。我一定要让它的`生活跟我的一样。否则,让神鸟怪罪下来可不得了。”
于是,好心的鲁王就吩咐仆人,把那只鸟供养在庙堂里。每天叫人吹乐打鼓给它听,献出最好的美酒请它喝,杀猪宰羊,把最肥最鲜的肉献给它吃。对鸟照顾得够好了,可是那只鸟却一点儿也不领鲁王的情,吓得惊慌失措,在庙堂的顶棚上,一会儿害怕得飞来飞去,一会儿恐惧地躲藏起来。什么美酒啊,肥肉啊,音乐啊,它根本不知道那是鲁王专门献给它的。
一天,两天,海鸟不吃也不喝。到第三天,那只海鸟就死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外表再美丽的鸟。它的本质仍然是鸟,如果不遵循它的生存法则而将人类的意愿强加给它,最终只能导致它的死亡。而中庸的境界如同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一般,不会违背事物的本来面貌和自身规律。这样做才符合中庸之道,才是不会破坏大自然的无为之道。百姓也同样会安贫乐道,天下也自然太平和乐。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范文模板2
让我对《中庸》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于丹老师在《文明之旅》栏目中对中庸的精彩讲解。她说:“我们今天太多人把中庸理解成为了平庸,理解为了一种自我保护”。于丹老师说到:中庸的大智慧是中者为不偏,即看一件事情有一个大道,这就是“中”,而于丹老师把“庸”解释为不易即不轻易的舍弃。也就是说,做任何一件事情,秉持自己的原则往远方走,就是所谓的“庸”。如果要概括一下,我觉得对中庸最深刻的领悟四个字:恰到好处;对中庸最充分的把握也可以用四个字:和谐圆融;在现实中,对中庸最好的利用还是四个字:不偏不倚。
俞敏洪历经三年考取北大,在北大求学四年,历经三年半没有一个美国大学愿意录取他,最后却用心创办了闻名遐迩的新东方。他那种不断在失去中前进的动力其实挺值得我们深思的,微信里好多人有这样的签名是:越努力,越幸运。我其实很认同,这里努力大概就是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其实,也是中庸的一种体现。
我把自己感触较深的几个地方在这里和各位老师分享一下。
一、中庸告诫我们的第一点是做任何事情需要持中
中庸开篇提到“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是说人生来所具有的自然禀赋,遵循天赋之性、合乎自然之理,逐步养成高尚的品德,就是人生的正道。发扬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节,以之影响、熏陶和感化周围的民众,提高众人的道德境界,就是教化。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读的是《中庸》里的“道。”于丹老师将道理解为生命本体的轨迹,我们的教育从外层看是教育学生基本的道德,基础文化,但内层却是在护送他们走过“寻道”之路的一段重要的旅程。从大义上讲,我们的工作是帮助许多懵懂的心灵探索真实、正确的生命轨迹。
作为教师,我们的确比他们更深切、更准确地了解生命,有句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当这个极具震撼的称谓响彻在每个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的心头时,我有时在想: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承负得起如此之巨的挑战?除此之外,我觉得中庸里边提倡的持中还可以理解为一种平常心。“万事如意”,这四个字虽然只是个美好的愿望,但又能有多少人是尽如人意的,与其想要事事如意,不如做好眼前的事让眼前的事情如意。一生看起来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抓住的却很少,一生或一段时间做好一件事,只要认真做好了,其实也是中庸想要告诉我们的。
看过《士兵突击》的人可能都记得那位空军少校吴哲,这位高科技奇才在老A的作训队里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平常心,平常心”。在近乎残酷的训练中,吴哲坚持下来了,也品尝到了成功的甘美滋味。但如果不是有一颗在困难、挫折和不如意时能够淡然处之的平常心,如果不是有一颗临危不惧的信心和耐心,他在近乎残酷的训练中怎么能结出美好的果实呢?其实,职场也如此,我们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需要一颗包容、善解、永不言败的上进心,在不如意时才能坚持而不放弃。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只要努力了,一定会有相应的回报。
二、中庸告诫我们的第二点是做任何事情需要仁爱
生活中,可能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教师对学生关爱,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亲密无间的朋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有时费尽心思的想把事情做好,却适得起反。很多时候,可能我们觉得生活是平淡的,是重复单一的。往往人在这个时候就会觉得无聊而难受,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激情。为什么会这样呢?
中庸所提倡的仁爱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告诉我们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对于《中庸》中所提倡的仁爱,其实对我们的教益很大,让我们知道只要施爱,同样会得到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对我就很有启迪作用。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同学,于是立即将其制止,随后责令那个男生到他办公室来。陶行知先生简单了解了情况后,回到办公室发现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接着又掏出一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的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给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校长又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了,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陶行知先生对于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不是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抓住学生行为中的积极因素,发现学生的亮点,采取赏识的策略,使学生自己认识到了错误。其实很多时候,只要你认真去体会,换个角度来想,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同时也能为我们的生活增加色彩。
三、中庸告诫我们的第三点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诚信
另外《中庸》中讲的最多的是“诚”,《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不管对自己,对家人,对外人都要诚实,其实现实也是这样的。有句话说,只要自己对自己诚实,这个世界就不会欺骗你。如果没有诚信,那么自己对自己不诚实,就不会做到慎独;对别人不诚实,别人就不会相信你。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庸》把诚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倘若人自身表达的思想是忠诚,对待别人的态度是宽恕,那么虽有过失,也不会太多。
宋朝著名词人晏殊,参加殿试时年纪很小,他一拿到题目,说:我十天前已经做过这个题目了,而且文章草稿还保留着,请皇上换别的题目吧。宋真宗特别喜欢晏殊的诚实。后来也因为他诚实的做人之道,而越来越受到皇上的重用,直到官拜宰相。曾国藩说:“勤能医治懒惰,慎能医治骄傲。”在这两个字的前面,必须有诚来立足根本。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多一些心与心的交流,创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他们享受学习的美与快乐。“以诚字为根本,以勤字为实用”,大概也是中庸要告诉我们的。总的来讲,我把中庸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
对于人际关系而言,中庸是和;
对于说话而言,中庸是把握好分寸;
对于成败而言,中庸是胜不骄败不馁;
对于伦理道德而言,中庸是善;
与人发生争执时,中庸就是各让一步;
看待一个人时,中庸就是看到缺点更要看到优点;
对于教师而言,中庸就是育人与育才的最佳结合;
对于学生而言,中庸就是学习与实践的最佳结合;
对于人生而言,中庸就是在理性和现实中找到平衡点。
总之,中庸告诉我们更多的可能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在当今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很多人会抱怨社会的不公,其实真正该做的是反思我们自己。以上是我对《中庸》的理解。结合自身实际,回顾自己近年的工作经历,我感觉确实应借鉴国学思想的精华,提升我们的思想道德境界,以更加平和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职业,以更加真诚宽阔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人和事,使我们更好地做人与处世,同样也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中庸》心得体会03-24
读中庸心得体会03-25
读中庸的心得体会03-31
读《中庸》心得体会11-25
《中庸》心得体会6篇04-01
读中庸的心得体会 15篇05-04
读中庸的心得体会14篇05-16
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30篇)02-03
中庸阅读心得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