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4-01-22 09:35:5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

  今天夏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夏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

  今年有幸参加了由天水师范学院承办的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的培训,本次培训周期长,资源丰富,教授专家众多,内容切合实际,示范性强,简直是雪中送炭,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让我深受感动,启发颇多,下面就我最近十几天的培训心得加以总结。

  一、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国培计划

  本次国培计划中小学语文期间,牛振乾硕士给我们讲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让我们明白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产生、发展历程,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教师专业的发展问题和过程,教师职业的角色和形象等一系列长期困惑不得其解的难题,让我们摆正了教师的心态,改变了传统教法的老观念,为以后的培训和语文新课改打开了方便之门;天水师院教育学院院长李艳红教授带着病体给我们讲授了《教育公平与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在课堂上,李教授给我们分析了农村教育现状,突现了农村教育的不公平,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列举了学生眼中的好老师的几条标准,让我们感到自我实现是教师的最高境界,只有不断实现理想,老师的地位才会不断升值、提高。

  当然还有吴彦文博士的热情洋溢的讲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为有幸的是杭州师大教授语文大师江平教授给我们讲述了《义务教育语文教学规律探索》,他给我们讲述了“规律”的概念,参与式培训采用了“头脑风暴”式的互动探索,让我们受益匪浅,还作了“语文”的功能,与文化的关系,与思维训练的关系,语文中的语感,这些都是我们所见未闻的,见所未见的鲜为人知的常识;还有谢文武教授、郭昭弟教授、王德军舰手偶、李聪亮教授、西北师大的靳健大师的讲解等,他们的讲解各具形态,令我目不暇接,心中为之大受感动,对我启发很大。

  二、学员积极参与国培计划初中语文培训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初中语文班共四十个学员,来自定西市陇西县和临洮县的四十个学员都积极参与了每一堂培训课的互动探索活动,在课堂上,大家分成六个小组,分组讨论,各抒己见,表现出热烈而活跃的热闹场面,令授课的老师专家感动不已,把我们这次的语文培训搞的扎实有力,严肃而不乏活泼;学员们互相认识,互相学习,热情洋溢,充满了美好的设想,深刻地表达了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课堂上大家积极记录笔记,认真听取专家们的讲解重点,并利用课余休息时与专家讨论不懂的问题,下载专家们的讲义,课后及时地写下当天的学习笔记。

  总而言之,本次培训虽然刚开始不久,但让我们不收获甚丰,感受颇多,启发很大。我相信,在以后的培训学习中,我们会更加有力、准确、全面地投入到培训研修中去的。

  在“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讨会上,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因此,在实施时,我们需要在教学上做一些尝试:

  一、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支持者、帮助者,而非灌输者、说教者、支配者,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明理笃行。

  二、在相互研讨中,开展学生的合作性学习

  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浅层次问题均可在自主探究中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方式加以解决,就组织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同桌合作互研,即让同桌的两位学生发挥各自学习的探究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研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最好,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便于进行合作活学习动;三是整班集体互研,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就课堂合作互研的具体方式而言,辩论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法、实话实说法等都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

  三、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思维的能力,难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现代教学理论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掌握其规律,达到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目的。古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知识,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探究式教学的观念是必要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积极探讨,总结经验,积极推广,魏书生的教学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

  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3

  前些时候,县教研室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回来后,我又通读了一遍。读完后,我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有了更明确的目的。

  在这次新课标中,一些修改过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加人性化和有针对性,对于传递祖国的汉字文化无疑是更有益的。现在我针对第二学段的目标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新课标在识字和写字目标上减少了会写字的数量,减轻了学生会书写汉字的负担,也减轻了一些学习压力。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更强了。但是我们的教育却仍然把他们牢牢锁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让他们失去了开发自己兴趣和培养自己爱好的时间,适当的减轻一些学习压力,可以让学生尝到更多的童年乐趣,在这些童年乐趣中积累的经验和经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会有促进作用。

  2、在阅读目标上增加了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要求。学习贵在有疑,针对疑问可以提出问题,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现在的教育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的阶段,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和能力都不足,而发现学习已经几经论证,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发现问题,并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方式,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而反三,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习作目标中指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个目标的提出比原先“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更具体,也更明确了。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有更清晰的思路,也更有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有趣,在写作时突出重点,抓住细节描写。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越来越贴近生活和释放学生天性以及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改进的一面,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有更大的进步。

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4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挥棒,是改革的风向标,双减背景下的新课程标准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和指引,教学中该如何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带着满满的疑惑,怀着对申教授深深的仰慕之情,我们在叶县第二实验学校聆听了申教授精准地课标解读,在详实的案例分析中拨开迷雾,探寻教学新路径。

  一、凸显文化自信

  新的课程标准在对课程性质的界定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定丰厚的文化底,继承和弘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疑聚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既是课程标准的新内容,也是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申教授指出:“汉字的阅读书写和汉字思维是最能呈现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申教授以生动详实的案例引领我们了解了汉字构形与汉字思维。“杲”“东”“杳”等字的说文解字,《地下森林断想》的巧妙导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简介,都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为申教授深厚的文化积淀叹服,被申教授高超的教育机智折服,同时,也深深的理解了在教学中关注说文解字,探究中华文化的重要性,特别是,申教授的一句:“我们不是在上语文课,而是在上文化课”。更是让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前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二、培养核心素养

  “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据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素养的综合体现。他们在表述上彼此分开,实施中完全融合,地位上有所侧重,共同作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文化底蕴,提高鉴赏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实时参与语文课堂,开动自己的智慧,穿行在语言文字中,潜心于文本,醉心于探究,会心于领悟。我想,这才是语文的魅力所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触发点,破解乏味课堂的金钥匙。“知识灌输的课堂”“老师独立支撑”的课堂必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渐行渐远,激情飞扬应该是语文课堂的新面貌。

  三、强调情境实践

  新课程标准中,“实践”以45次的高频次出现,彰显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定义是:“让学生从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从说话中学习说话,从聆听中学习聆听,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习作。”强调了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参与,不能以教师的解读代替学生的思维和感受,不能用喋喋不休的讲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呢?那就需要老师去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申教授指出“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息,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原,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活动中,进行《荒岛求生》情景教学设计,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潜心文字,了解岛屿特点,选择探险伙伴,配置出行设配,学生兴致盎然的研读文本,认真谨慎的思考生活,知识积淀,思维能力,生活本领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训练和提升,这一成功的范例给了我们明确的教学方向,语文教学要引领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四、构建学习任务群

  构建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语文课程内容组织形态。新课标中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解释是:“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而形成的一种动态化、结构化的课程内容组织形态。”由此可见,所谓的“学习任务群”其实就是在倡导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是在单元教材内容的大主题下,从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入手,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打破原有的单篇教学模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任务的统领下,自主学习,连贯思维,熟练运用,形成素养,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研读新课标理念,探究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新路径,方可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新的高度,实现新的跨越。新学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立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快乐学习,在实践探究中激情发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养,立德树人,培育良才。

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5

  非常感谢教研室组织我们参加了8月26日的新课标培训。培训老师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三个维度为我们整体解读了新《语文课程标准》。作为一线的九年级语文教师,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

  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语文课程学习,让学生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它的表述是:我们的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学习过程中,我关注到了课程标准的细微变化。其中第一个就是核心素养是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也就是我们要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第二个是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在文化自信方面,明确提出通过语文学习,要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那也就是说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积淀,培养学生根深蒂固的热爱中华文化,并且能够坚定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充满自信,从而才能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可靠的接班人。

  另外,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也不再是以往的五个板块,而是分成了四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如果说课程目标上的变化是期待和预料之中的,那么新增的两个内容鉴赏与梳理,那就是创造性的'。阅读与鉴赏的融合,对于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能仅仅引导学生去读,去感受,更要在读的基础上去思考,去与他人沟通,从而发挥创造性,真正落实鉴赏这一词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学会鉴赏就是一线教师急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时代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要求下,我会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考试评价的变化,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一边实践一边反思总结,力求不断成长,与时俱进!

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6

  前两天,我参加了学校的语文课标心得体会,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是我本次的一点感受: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以前,我的头脑中存在着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通过教师讲解,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境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其次,调整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语文教师要具备与科学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还需要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语文教师还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

  一些教师反映,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困难。很显然,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制约教师驾驭新课程的瓶颈。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校本培训利用教学资源,以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对全县语文教师开展学科的专业培训。开展了学科交流,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观点的交锋,强调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再次通过活动的开展树立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然后促进了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审视与思考。反思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孔夫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思考,那他就会陷入迷惘困惑。孟子亦云:“思则得也”。新课改要求教师经常思考和反思。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复制粘贴一下就ok了,而要做出科学分析,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及自身优势,为我所用,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教师需要在反思中成长。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不少的困惑和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平时许多教师只有期末或年终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时,才会系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而校本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扭转这种现象。说课、上课、评课活动的开展能促进教师把反思当成常规工作。与同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活动中细心体会,积极思考,用心揣摩,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闪烁。通过追踪说课、上课的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总结教学得失,从中会产生许多感悟。

  总之校本培训为教师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努力营造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投身教学、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为优秀教师的脱颖也创造了条件,搭建舞台。但是,教师的自身条件不同,特点不同,教师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后续发展的目标也应该不同。因此,在推进教师培训工程建设过程中,倡导更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个性发展目标,努力激发教师追求发展的内驱力;培训形式多样性和开展活动的有效性,是以后教师培训首要考虑的问题。

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7

  2022年版的新课标已经颁布一段时间了,刚刚过去的暑假期间,虽然,全体老师已经在线上开展了学习。但是,对课标还是不够熟悉,因此觉得新课标对老师要求是那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开学的第一星期,杭州师范大学申宣成教授有一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析讲座。教研室王老师立刻组织全体教研组长和名师工作室成员相聚一起,在县二实验学校共同观看这场细致且深入的课标解读。

  一、新课标,新知识

  申教授把新旧课标进行比对,一一帮老师们找出新课标变化之处,并进行解读。在解读中,老师们逐渐领悟到新课标又蕴含着许多新的知识。

  如:课程的性质概括中新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让我们对课程的性质理解更具体了。又如: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得实现,帮老师们提炼出可理解、可操作的三个词语“实践”“情境”“综合体现”,一下子让我们豁然开朗。又再一次强调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在表述上彼此分开,实施中彼此融合,地位上有所侧重”,告诉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始终不能忘记语文课程的性质本质特点就是实现“语言运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

  申教授重新解释语文“实践”的价值意义,呼吁老师们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不能再日复一日的重复“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要勇敢面的课程改革,敢于挑战,改变自我。做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

  新课标中最新的两个词是“语文学习任务群”和“情境设计”。并且告诉老师们,这是语文课程结构化的体现。让我们清晰的明确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三种实施形态:基于单篇的学习任务设计,基于单元的学习任务设计,和基于项目的学习任务设计。我认为“情境设计”对于目前教学设计来说是有挑战难度的。听完这句话,让我们有了努力的方向。

  总之,申教授的讲解让老师们重新认识到新课标的新理念,就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将语言运用能力放在教学与训练放在首位,建立真正的学习任务意识,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二、新理念、新教学

  在申教授的讲解下,老师们逐渐深入走进了新课标。虽然课标要求中有很多难度,诸如;整本书阅读教学、跨学科学习的指导、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真实情境教学设计等等。

  但是反思自我:陈旧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主问题不突出,老师的讲解分析完全代替学生的活动,从来不敢放手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探究、交流。更谈不上教学评一体化。不敢采用、也没能力采用学生讨论、实践、主动讲得学习方法。怕耽误时间是一方面原因,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课标理念理解不深,也不能用课标的要求去引导自己教学设计。正如申教授所说:“把学生放在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从说话中学说话;从聆听中学聆听;从阅读中学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作。”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也逐渐走进课标里,慢慢的揣摩,课标对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的引导。首先要阅读教学内容,梳理并且定位任务群。接着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情能够设计不同的'的学习任务。然后依托学习任务,设立学习情境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最后能够结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促进师生反思、总结、改进。

  今天大家在语文教研员王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有幸同聚一堂,静心凝思,听课并学习课标的新理念,揣摩教学,改进方法。虽然痛改陈旧的教学模式,蜕变、成长是很艰难的,但是作家刘墉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有座山,它可以使你总有一个奋斗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让我们的记忆里的不仅仅,是昨天的重复,更有且行且思。向前,走在教学之路上,愿自己无惧、无惑!

【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语文课标心得体会03-22

学习版语文课标心得体会范文03-27

教师课标培训心得体会01-23

教师课标培训心得体会4篇01-23

英语课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1-17

体育课标培训心得通用11-15

课标心得体会03-13

小学课标心得体会08-10

公司对标学习的心得体会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