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艺术活动摇篮学习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艺术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1
《指南》的诞生让我们的幼教工作又有了一盏指引前进的明灯,最近我认真学习了《指南》对其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都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对比中寻找差异,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现以“艺术”领域为例,以我执教的小班幼儿为参照,在对照中反思我的“艺术”教育。
《指南》中强调“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为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我的理解是: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他的心中所想绘画出来,这毕竟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我们不训练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但也不能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让孩子去创作,创作要以绘画基础为奠基。当然,孩子们的创作是浅层次的,不能对孩子要求过多。想要提高孩子的绘画基础,不一定要教师施加给他,我想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绘画读本,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小动物和植物。这是他自发的一种对于美的理解,孩子会有一种亲身体验:这本书上画的东西是我喜欢的美的东西。这样,既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作品,又让孩子有能力去创作。当然,提高孩子绘画能力的办法还有许多,每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
最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这是《指南》在教育建议中的一点。比如,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去剧院、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在这方面,平时我们做得也很欠缺。特别是音乐作品的接触方面,接触多的就是一些简单的歌曲,甚至连舞蹈、打击乐等也比较少见,更谈不上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了,比如一些经典音乐、戏剧等。在美术作品中,更多的也是蜡笔画、颜料画的学习与尝试,对于剪纸等其他形式的接触也很少。平时我们会自己找理由,认为孩子的经验如此,或者从教师自身出发,这几种常见的艺术形式有利于组织集体教学。我们为什么不从孩子的发展考虑,为什么脱离了我们教育的主体和宗旨呢?比如小班,也许让孩子们真正领会,或者学会一些离已有生活经验较远的古典艺术等,会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先接触,耳濡目染一下,为以后的学习铺垫,拓展孩子们学习的.广度。其实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地方风俗,在历史久远的苏州地区,民间艺术等更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指南》中提出,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孩子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而我想说的是,“条件”是可以创造的,我们可以动员我们的家长朋友,带领孩子们去欣赏,并且请个别经常出去的孩子带着自己的视频、照片等给其他孩子介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电视等,服务我们的孩子。
在对照中我发现,还有很多地方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得还不够,比如“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自己表现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等等。不过有了《指南》的引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研读并具体实施,力争让孩子们获得科学、全面的发展!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2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通过色彩、形状、音乐、文字等多种形式表达出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体验。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够启迪人们的思维和感官,引发人们的共鸣和反思。
我对艺术的理解是,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方式,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字的`限制,直接触及人们的内心世界。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或装饰,更是一种反映社会和人类精神文化的独立存在。只有真正理解和欣赏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曾经学过一些艺术课程,包括绘画、音乐和文学等方面,这些学习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的奇妙和魅力。在绘画课上,老师让我们学习素描和水彩画等技巧,逐渐培养了我们对色彩和形状的敏感度,让我们在创作时更有灵感和迸发力。在音乐课上,老师教我们演奏钢琴和吉他等乐器,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感染力。在文学课上,老师让我们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我们了解文学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这些艺术学习经历,我发现艺术不仅是一种单向的表达和欣赏,而是一种相互流动和交流的过程。艺术创作者和观众之间有一种心灵的连接,能够互相启迪和触动。当我欣赏一幅画、一首歌或一篇文章时,会感受到创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会受到其启示和鼓舞。而当我创作艺术作品时,也会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与观众产生共鸣和互动。
艺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承载着人类的文化和精神,能够传递最真实的情感和思想,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在今天这个快节奏和高压的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疲惫和焦虑,艺术就像一剂良药,能够给我们带来宁静和鼓舞,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人类的丰富多彩。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欣赏艺术,就能够拥有一种更加充实和美好的人生。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3
2015年3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幼教专家李素英老师的“幼儿园艺术领域”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培训过后,我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尝试,见到了一些成效。
在开学初作为教研组长的我就组织全园教师进行了“幼儿园艺术领域”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我充分了解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教育要求和指导要点;充分感知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中各年龄段的目标和教育建议;充分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农村幼儿园的艺术领域近期目标。
由于培训之前我有了自学和共同学习的基础,因此听起培训来就更加的认真,也更加的清晰,不是盲目的倾听,而是听的过程中就有思考,能做出快速反应。
通过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
艺术不是被简单地分为音乐和美术,而是分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两大部分,这就说明幼儿不单单是学音乐、学美术,重要的是要学会去感受、去创造。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不应该只关心幼儿学了多少歌曲、乐理、美工,而应关心幼儿是否有颗爱音乐、爱美术的心。
知道了艺术的真谛,在日常工作中,我时时注意对幼儿艺术的培养。现阶段,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首先,通过集中学习、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园特色的教学活动。本园幼儿深处农村,平时对音乐的接触较少,于是我利用音乐教学活动让幼儿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本园幼儿很少接触优秀的画作及手工艺品,于是我利用美术教学活动,让幼儿欣赏临摹绘画大家的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艺术的渗透。晨间入园时,各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幼儿和家长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快乐入园。户外活动时,播放有节奏感,能调动士气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尽情的玩耍。午睡时播放摇篮曲等轻柔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进入甜蜜的梦乡。区域活动结束时,播放轻快地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有序的收拾玩具。
然后,在区域活动中注重幼儿艺术的培养。我每个班都开展了表演区和美工区,根据主题的不同,投放相应的材料,材料的投放由师幼共同商定,共同准备,这样能大大提高幼儿的热情,幼儿玩的开心、尽兴。
最后,积极开展家长工作,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我组织家长来园进行观摩,让家长了解我是如何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定期举行亲子手工大赛、亲子模特大赛、亲子歌唱比赛等,让家长积极地参与,从而让家长和我保持一致,共同为孩子的艺术培养而努力。
现阶段,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我毕竟起步较晚,经验较少,希望通过向各园所学习,我能有更大的进步,办出适合本园特点的艺术教育。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4
有一句名言说“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提高教学艺术语言水平。
第一,根据教学艺术的需要,对某些概念词语的内涵、外延作巧妙或歪曲的解释,就是婉曲释义。例如,偷东西可以说不经过别人允许拿东西。骂人:语言不文明。打架:用武力解决。考试作弊:借别人的脑袋思考。
第二,巧用典故,在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设计或引用幽默诙谐的典故插曲,即可达到内容与典故相映成趣的效果。比如:为了加深学生对“忌讳”的理解,教师便着意夹叙了一个笑话:我国古代对于地位或辈分比自己高的人,依礼不得直呼其名,连名字里的每一个字都不能念出口,谓之“忌讳”。五代时有个大官叫冯道。《籍川笑林》曾记载冯道的门客讲老子《道德经》的故事。《道德经》开卷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门客因讳冯道之名,不敢读出“道”来,只得念:“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这一个笑话的使用,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忌讳”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课堂气氛的'活跃或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行为乖谬: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具体情境采取有悖常理的奇怪举动,其夸张荒谬的行为动作实为一普通常理而服务,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幽默效果。比如:有些学生经常不自觉地把得数部分小数点后末尾的“0”留了下来。有一次学生板演,写成“4.82 +1.68=6.50”。教师在订正时,突然从抽屉里摸出一把明晃晃的大剪刀,并问学生:“谁知道我要用这把剪刀做什么吗?”学生们都愣住了。教师接着说:“我要给这个得数剪尾巴了。”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全都笑了,果然在以后几次作业里这种现象就消失了。
第三,借题发挥:教师在教学时就某一问题暂停其本义的顺向推进,而旁逸斜出作横向联系,借此题而发挥彼意,也能构成别有意味的幽默。比如,鲁迅先生很推崇国外一些写得出色的文艺理论书,在阐述问题时“往往夹杂着闲话或笑话,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鲁迅先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运用这一方法。他讲《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今所见汉人小说》的时候,讲到《西南荒经》上说有一种什么“讹兽”,人吃了就要说谎话。这时他很自然地插上一段生动的问路故事,说是在十里洋场的旧上海,有人走到岔路口向人问路,谁知甲说向东,乙说向南,丙说向西,三个人回答了三个方向,这真叫人啼笑皆非。在这段活灵活现的讲述之后,鲁迅先生幽默地来了一句:“大约他们都食过讹兽吧!”于是大家哄堂大笑。
第四,刻意精细:在教学中,教师将通常模糊定性论述的东西,刻意地加以精细定量描述,可产生喜剧性的幽默效果。比如:有位教师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时,他一本正经地引用西方统计专家的数据:“假如一个人的寿命为60岁,那么他总共有2l,900天。一生时间的用途分别为:睡觉29年(7300天),吃饭6年(2190天),穿衣和梳洗5年(1825天),上下班和旅行5年(1825天),娱乐8年(2920天),生病3年(1095天),等待3年(1095天),打电话1年(365天),照镜子70天,擤鼻涕10天。最后只剩下3205天,即8年零285天用来做有用的事情。
第五,形象比喻:形象比喻法就是运用某具体、现行、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抽象费解的内容、使所说明的道理有趣味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我相信,通过一些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艺术,一定会对教学带来非常好的效果。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5
(一)通过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感触颇丰。学习中使我对(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老师的解读中我感受到新课标内容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这些特点决定了音乐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和途径,都要体现出音乐课程性质。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感觉在以后的教学路上,还需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课下多给自己充电,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给学生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引好路。艺术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用他们的爱去感染身边的人,最终使这个社会充满美.此外,教师应从学生出发,为学生多营造一些发现美、传播美的良好氛围。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总而言之,音乐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章显美育的功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用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待每一堂课的教学。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创新,多反思,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悟课程的理念,能够更好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
新课标的修订由音乐课标转为艺术课标,根据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的育人内涵及指向,凝练出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核心素养”。让我感受到了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中会更加注重多元综合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备课,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去体现出音乐课程的性质。新的艺术课程标准给我们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在备课时,思路更为清晰,明白音乐教学的侧重点。从而,更好的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后达到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最终目的。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改进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要教好学生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动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如何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与帮助。一节课中如何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如何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如何让学生享受情感审美,这还得靠新课程标准的指引和帮助。不管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之长,补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那是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勤奋刻苦的操作学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新课标还使我明白了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增加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情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去了解每位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这样师生间才能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要注重“课堂设计思路”。在所有的科目中,学生们普遍都喜欢上音乐课,因为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如果总是一种课堂模式来进行上课,学生就会对课堂慢慢地失去兴趣,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在音乐实践中,可以将音乐知识、技能完全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同学们在实践中将知识记得更加牢固。最后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音乐是广泛的,他代表的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就是在上课中除了完成所教授的作品外,要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创造了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意义。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带领着学生愉悦的进入了音乐中去感受,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相信我们会伴随着新课程标准一同成长,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美好的音乐人生。
新课程还要求每一位老师必需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中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乐”是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继而塑造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我们的教育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从而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让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多多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量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唯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担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改变自己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用最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勇于创新,在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把智慧、情感和力量奉献给我们伟大的教育事业。
(二)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标》颁布,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组织下,我们全体美术和音乐老师学习了新课标。总的感觉新课标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比,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和增加,新课标更加强调素养指引、问题导向、情境创设,辅助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艺术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素养提升。
艺术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标志着初中美术课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并且提出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要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关注核心素养,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评价量规都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形成由“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总目标—美术学科分段目标—美术学科课程目标”的递进。
二、改变课程设置安排,注重知识与学段衔接。
首先艺术课标由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组成,五门学科共同组成艺术学科;同时在8~9年级的课程安排上,引导学生在五门学科中选择2门进行学习,更好地与高中模块课相衔接。
三、任务驱动的目标设置,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
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设计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意图通过更多的真实性任务、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事件、结合现实生活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在真实情境的任务创设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四、学科内容选择更融合,注重知识的有机整合。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知识的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提倡将美术学科内部知识的融合、与其他姊妹学科知识融合、与社会学科知识融合,通过将知识进行整合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联系和建构,并形成深层次联结,实现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意义建构的发展,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层级提升,注重素养导向的评价方式。
2022年版的美术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更多的关注于课程的评价,关注美术学科的评价,而2022年新版艺术课标在教学评价中提出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这种评价一方面关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整体的素养,为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发展“保驾护航”。
现代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发展所需的创新性促使学生需具备全面的问题解决能力,所以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对于美术教育来说势在必行。同时也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秉持新课标精神,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优势与其他学科的链接,以项目式学习为基础,促进跨学科的研究,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力争艺术科目的学习有更多的创新发展。
(三)《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原则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主要在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两个方向八个方面发生了变化。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由学科立场向教育立场转型。
新课标中,增加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致。尊重学生的个体,注重个性发展,首先教师要去了解每位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制定属于他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样师生间才能建立平衡的师生关系。
除此之外,新课标还强调艺术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音乐学科的综合性,强调与其他学科或者艺术的融合,强调民族音乐的审美特征,不论是世界民族音乐还是中华民族音乐。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本次改革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并按照5个学科各学段具体要求,分别设定具有可测性、可评性的学业质量标准,并且不设水平等级,只规定学生在每个学段学习结束之后应达到的合格标准。
无论是遵循学生艺术学习规律,重视阶段性、连续性发展,还是落实学业评价,都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艺术学习的发展关注,掌握1、2项艺术特长的落实,评价的合理与公平。这也对艺术工作者提出了要求,需要关注学生整体、持续发展,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实操性训练,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等。
总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奋斗在一线教育阵地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愿作学生艺术的领路人,心灵的交流者,成长路上的同路人。
(四)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发布,我们在绵阳市张晓蓉名师鼎兴工作室的组织下展开了新课标学习和思考。学习新课标,感觉较之旧版相比,有很大变革,我的主要的体会如下:
一、强调核心素养。
首先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目标重在关注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设计中不仅要注意阶段性知识目标,更要深入思考在整个学习阶段中,该堂课能提升学生的哪些素养?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能达到最好效果?知识领域间有哪些联系?又通过什么有效方式更客观、多层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成情况。
二、内容扩大、综合性增强。
高中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泛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这些让我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差异性以及表现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快乐地学习。
四、明确学业质量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艺术课学业水平考试与评价结果纳入中考。艺术课的学习成绩评价涉及到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学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过程评价方式的设计,选择科学、实效的方式,客观地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艺术素养的发展。
总之,这次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让我对未来的美术教学有了全新的目标和方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方式方法,做成长型教师,迈向新的征程。
(五)近日,认真研读了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有三点感悟分享如下:
一、从美术到艺术
我觉得此次新课标最大的变化就是由原来的“美术”单科课程标准变成了包含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课程标准。
我认为,这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叠加,而是多种学科的综合性、迁移性的构建趋势。对全体师生都提出了要求,首先要求学生需要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求艺术教育工作者要有学科融合意识,注重开展跨学科、综合性知识迁移与运用和引导学生开展问题驱动式项目学习,从而达到美育目的。
二、从四美理念到家国情怀
2022版课程标准提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这就提醒了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们,艺术教育不单单是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要以“美”感化学生的思想,以“美”滋润学生的心田,以“美”筑国家未来之根本。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情怀的、爱国、爱民的中国人。
三、从分段衔接到优化评价
2022版课程标准要求,艺术课程设置要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段设置,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二阶段(3~7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新课标还要求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并按照5个学科各学段具体要求,分别设定具有可测性、可评性的学业质量标准,并且不设水平等级,只规定学生在每个学段学习结束之后应达到的合格标准。
无论是遵循学生艺术学习规律,重视阶段性、连续性发展,还是落实学业评价,都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艺术学习的发展关注,掌握1、2项艺术特长的落实,评价的合理与公平。这也对艺术工作者提出了要求,需要关注学生整体、持续发展,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实操性训练,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等。
总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奋斗在一线教育阵地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愿作学生艺术的领路人,心灵的交流者,成长路上的同路人。
(六)在美术课堂上,当老师命题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说:“我老想不出该画什么才好”“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长久下去,只会使学生发展成墨守成规的习惯性思维。在美术课堂,失去了释放情感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却着重在每节课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让学生觉得美术的知识点比语文的背诵还难理解,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而通过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方案的阅读,让我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和理解。让我看到我们新的艺术课程方案是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艺术教育以形象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我的感悟如下:
一、适应学生的发展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为了美术学习的四个阶段:第一学段1–2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适合不同的学习阶段,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截然不同。这样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在高段也可以很好的衔接高中的教学。
二、要选择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特点的教学内容。
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设计好分层次的指导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待,因材施教,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提高。
三、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
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样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内容。
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创造的大忌;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如在课业训练中,就不能仅限于单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的训练,模仿作为基础训练固然重要,但离开思考总结地一味模仿,很容易导致学生陷于僵死的思维状态,使作业单一、乏味、缺少生机,甚至阻碍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采用“一问多思”、“一题多种表现”等方法来教学。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新课程中提出的发展性评价对于教学的作用,多元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在新的教学评价指导下学习方式的变革方向。
(七)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发布,我们在XX市XX名师鼎兴工作室的组织下展开了新课标学习和思考。学习新课标,感觉较之旧版相比,有很大变革,我的主要的体会如下:
一、强调核心素养。
首先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目标重在关注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设计中不仅要注意阶段性知识目标,更要深入思考在整个学习阶段中,该堂课能提升学生的哪些素养?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能达到最好效果?知识领域间有哪些联系?又通过什么有效方式更客观、多层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成情况。
二、内容扩大、综合性增强。
高中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泛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这些让我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差异性以及表现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快乐地学习。
四、明确学业质量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艺术课学业水平考试与评价结果纳入中考。艺术课的学习成绩评价涉及到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学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过程评价方式的设计,选择科学、实效的方式,客观地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艺术素养的发展。
总之,这次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让我对未来的美术教学有了全新的目标和方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方式方法,做成长型教师,迈向新的征程。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6
《指南》的“艺术领域”中提出: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东西,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情势和作品,萌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指南》的“艺术领域”中还对我教师提出要求:“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布置环境、美化生活。”我的生活缺不了美的事物,对美的渴望是每个人的权力,《指南》中也说到“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应该满足孩子,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举手之劳,我也确实当任务做了。这周正好是“春天”的主题,安排了制作活动,孩子制作迎春花、桃花、梨花和柳条,有的是个人作品,有的是两人合作。我当时只是配合师父将柳条挂起来,在我布置好教室之后,维维走来告诉我说:“老师,我把春天搬到教室里来了,你看,花瓶里有黄色的迎春花,红色的桃花和白色的梨花,窗户上还有绿绿的柳条,真漂亮!”布置环境对我来说只是任务,而对于孩子来说却有着不可思议的内涵,我被她的一番话感动了,忍不住夸奖她:“你说得正好!”她笑得可欢了。这段小故事告诉我:教室里的环境布置能开拓孩子的思维,一定要重视教室环境。下次一定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布置教室、美化教室,让孩子成为教室里的主人!
《指南》中强调“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为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我的理解是: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他的心中所想绘画出来,这毕竟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我不训练孩子的绘画技能,但也不能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让孩子去创作,创作要以绘画基础为奠基。当然,孩子的创作是浅层次的',不能对孩子要求过多。想要提高孩子的绘画基础,不一定要教师施加给他,我想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绘画读本,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小动物和植物。这是他自发的一种对于美的理解,孩子会有一种亲身体验:这本书上画的东西是我喜欢的美的东西。这样,既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作品,又让孩子有能力去创作。当然,提高孩子绘画能力的办法还有许多,每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
艺术领域包括美术和音乐,我觉得边听音乐边画画是一种享受,有着1加1大于2的价值。美术活动时可以播放一些与该活动相称的音乐,用音乐和美术相结合的形式,让孩子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吧!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7
指南语言领域学习心得《指南》语言领域学习心得带着学习的心态阅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点了解了《指南》中关于五大领域的内容。其中每个领域都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分别阐述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指南》指出3-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幼儿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判断能力等。所以,作为教师的我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宇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同时,我还要为幼儿提供适合的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看书,讲讲故事等,以此培养他的阅读兴趣。
《指南》中所提到的语言发展水平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要尊重孩子原有的语言发展水平,引导其不断地向更高一层的水平发展才是只能所呈现出的阶梯性的意义。我在教大班时,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发现,很多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很多孩子不管是看书或听故事的习惯很差,但凡深刻一点的内容他会表现得心不在焉。 1、早期阅读引领幼儿学会阅读。
本学期的早期阅读活动,我制定了计划。在尝试绘本《小威向前冲》阅读中,我作为引导者,利用谈话慢慢导入,孩子感觉很轻松。问题的层层深入,又引幼儿的思维跟着我走,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开始读故事了,先关掉声音,边看图边发问,“这是谁?他在干什么?”“这是小蝌蚪,它在游泳。”先不要打断孩子的话,顺着他的思维继续下去,孩子就会有新发现。声音再现时,孩子发现它是小精子,不是小蝌蚪,这样记忆更深。这次教学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有些难以启齿的话题,在和孩子以平常心谈下来,孩子并非不懂,但也并非全懂,但并没有一个人笑场。反而个个都自豪自己是游泳冠军。
通过让孩子学会阅读的方法,从来让孩子爱上阅读,我觉得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2、班级书吧、走廊、图书室营造阅读氛围。我想环境很重要,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庭,营造一个“书香门第”对孩子很重要,如果家长在家从来不读报、不翻阅书籍,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跟着减弱。和很多幼儿园相似,我园也举办过多次《周火生爷爷图书义卖》,班级里举办过“图书漂流”,区域设置中将图书吧设置在相对安静的角落,同时鼓励家长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来以阅读系列活动为载体,为师生互动、幼幼互动、亲子互动搭建分享阅读的平台。
3、给孩子表现的舞台。
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支持。老师的支持对孩子开展活动很重要,我可以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让孩子来表现自己,从而进一步激励孩子进行阅读活动。在进行语言活动时,有时候让孩子看着图说一句话,请一个孩子说了后,我不断要求其他的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能不能说得更好听?这样也刺激大家一起动脑筋,说得更好。这一点我发现很有用,在今后我也会一直用到。当然,在孩子大胆说话以后,不管说得如何,我总是给予肯定。希望孩子越来越能说,越来越会说。
作为青年教师,对于该年龄段的孩子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教育都一直处于摸索阶段,有的方法很有效,而有的方法却是失败的。当我阅读《指南》时,便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指南》,顾名思义就是孩子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对教师的正确引导。对于我这样的老师帮助特别大。它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在各方面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我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提出的建议也让能我更好的关注和注意一些问题,这些细而有之的内容对于我来说,真的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
《指南》就像是一把为幼儿量身定做的标尺,清楚的标出幼儿达标的刻度。但我也知道,在教育中我不能拿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孩子。他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也有所差异。所以在大同的情况下我还需要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幼儿有个性的发展。
其中有一条建议家长采用讲道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我常常听到的俗语杀鸡儆猴,如果用在孩子的身上,往往造成的后果只会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这让我想到平常我请小老师的时候,会发现她会用和老师一样的方法来对待大家。有的好,有的并不好。我处理事情的时候应该想好这样的方法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的效仿。在我学习了《指南》,了解了孩子发展的方向后,我需要从所有的方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适合的那一款,让幼儿更好的发展。
《指南》是像是一本食谱,把每一道菜的烹饪方法都具体了,而真正做好一道菜更需要关注的是火候,这个火候就是我在教育中所采用的方法,掌握好火候,才能做出好菜。在今后教育工作中,我更会细读《指南》《纲要》,将《指南》精神、《纲要》精神更好的贯彻到工作生活中,让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面、更好的发展。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怎样让我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而且发展得更好。通过学习《指南》从中我有所领悟,知道了做为老师的我,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而不是一味地拔苗助长。比如,现在的家长想看到的就是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唱多少的.歌曲,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做比较,根本没有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长处,而是用其他孩子的优点来埋怨自己的孩子哪里不足。从而家长的攀比心理害的孩子有学不完的东西,孩子最珍贵的儿童时期就这样在“学”中流失。《指南》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 《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明确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了很全面的建议,让我知道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什么,他能力的范围。这样我了解清楚后,不仅在学习和游戏中给予支持,在孩子的操作材料上也会体现出层次,使我有了更多的方向。
通过本次学习,我想在以后的教育中,还要不断的学习《指南》,将里面的内容细化,更加深入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同时也要将里面有利于家长育儿方面的内容传递给家长,树立家长正确的教育观,达到家园合作一致化,使孩子发展得更好。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8
《指南》的诞生让我的幼教工作又有了一盏指引前进的明灯,最近我认真学习了《指南》对其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都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对比中寻找差异,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现以“艺术”领域为例,以我执教的小班幼儿为参照,在对照中反思我的“艺术”教育。
《指南》中强调“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为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我的理解是: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他的心中所想绘画出来,这毕竟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我不训练孩子的绘画技能,但也不能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让孩子去创作,创作要以绘画基础为奠基。当然,孩子的创作是浅层次的,不能对孩子要求过多。想要提高孩子的绘画基础,不一定要教师施加给他,我想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绘画读本,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小动物和植物。这是他自发的一种对于美的理解,孩子会有一种亲身体验:这本书上画的东西是我喜欢的美的东西。这样,既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作品,又让孩子有能力去创作。当然,提高孩子绘画能力的办法还有许多,每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
最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这是《指南》在教育建议中的一点。比如,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去剧院、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在这方面,平时我做得也很欠缺。特别是音乐作品的接触方面,接触多的就是一些简单的歌曲,甚至连舞蹈、打击乐等也比较少见,更谈不上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了,比如一些经典音乐、戏剧等。在美术作品中,更多的也是蜡笔画、颜料画的学习与尝试,对于剪纸等其他形式的`接触也很少。平时我会自己找理由,认为孩子的经验如此,或者从教师自身出发,这几种常见的艺术形式有利于组织集体教学。我为什么不从孩子的发展考虑,为什么脱离了我教育的主体和宗旨呢?比如小班,也许让孩子真正领会,或者学会一些离已有生活经验较远的古典艺术等,会比较困难,但是我可以让孩子先接触,耳濡目染一下,为以后的学习铺垫,拓展孩子学习的广度。其实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地方风俗,在历史久远的苏州地区,民间艺术等更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指南》中提出,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孩子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而我想说的是,“条件”是可以创造的,我可以动员我的家长朋友,带领孩子去欣赏,并且请个别经常出去的孩子带着自己的视频、照片等给其他孩子介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电视等,服务我的孩子。
在对照中我发现,还有很多地方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得还不够,比如“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自己表现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等等。不过有了《指南》的引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研读并具体实施,力争让孩子获得科学、全面的发展!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9
在接触了版画这门课后,才知道版画是一门看似简单,实际却有很多奥妙的艺术。虽然是黑与白的相互映衬,但这又有许多奥妙。
一开始我们仿刻了名家作品,刻的时候需要不同的刀的相互配合,我觉得最好用的是V型和U型刀头。后来便进入了主题创作阶段,我的主题是自由,这个自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自由。一开始拿到这个主题觉得简单,什么都是自由什么都和自由相关,实际真正创作起来却是很难,正是因为自由的`可创作性很广,一时便难以抉择具体画什么。经过几次的修改,最终以人的侧脸,头发,几何图形的结合,表达出在现有环境下,思想的自由,思想的开放性。思想带动了身体,自由才是真意。
最后是我认为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最难的印版画阶段。由于刷子的边缘很容易沾到空白处,印出来的效果都不怎么理想,都有脏脏的地方,有些地方墨也不够浓。经过反复的尝试,和大量的时间,才最终印出了满意的效果。
版画课给我的收获不单是体验了一门新的艺术形式,更是激发人创作兴趣,培养人耐性细心的一门课程,意义非凡。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10
今天我很开心在网络上的学习有关于艺术的课堂知识,实在是精彩有趣,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和收获。以下是自己本次学习的体会。
学习了这一门课程知道了,在上艺术课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钢琴,多媒体、等等的设施,如《颠倒歌》就是运用了这些道具,但是最主要的还要做到一名老师的语言要精准,要懂得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抓住孩子的情绪,让整个课堂都活跃起来。
还要让孩子们围绕游戏活动而得到知识。这样才是最好的授课方式,让我们老师上的课不累,孩子们上的也很开心。
我们要注意到,引导、提问、口气、表情、动作。课堂要多操作多引导,让孩子们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去融入到老师的课堂里,就像《制作动物储物盒》的这一课堂就是。老师也要注意与孩子们的姿势,手势、粘贴制作。与每一个孩子都要相互做到沟通与交流,互帮互助合作。
我们导入也要注意多积极的去引发孩子们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趣,艺术是一门很有讲究的课程也是很趣味性的,也是幼儿喜欢的一门有趣课程,上的好绝对是精彩绝伦的,让我慢慢的发现了艺术课是惟妙惟肖的,我学习了这门课,觉得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又有了许多的`进步,也让我受益匪浅,自己更加的有信心上好一节艺术课了。
这就是我今天在网络学习艺术的心得体会收获,在今后的学习我会更加的积极去学习,让自己收获多多,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增添上更多的精彩和乐趣,让自己的知识也更加的渊博!加油!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11
篇一律的训练,从而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例如:自己在美术活动《小鸡》中,幼儿根据主题活动进行大胆的操作绘画,最后在作品展示中,我发现灏灏小朋友的画面涂的全部都是黑色,刚看到作品时孩子和我的反应都是“啊”怎么画面这么脏啊。可是,当我请贝贝小朋友讲述作品时,孩子讲得非常好,他说:“小鸡找不到妈妈了,他的心里很伤心。“所以画面涂成黑色的表示压抑。可见孩子的想法很独特很有创意,作为教师的我应当了解、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的标准来评价。我在教育教学中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的作品,让孩子有创造的信心与兴趣,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艺术表现与创造中,所提的教育意见应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与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我有时在美术展览区可能为了墙面的美观,而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教师的示范画等等,因此导致幼儿的.作品有一些“整齐划一”,从而缺乏幼儿个性的创造,忽略了幼儿艺术的体验。幼儿在活动中没有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只是根据教师的构图而进行机械的模仿,这样的艺术教育是失败的。
通过学习《指南》,给我老师指明了艺术教学方向,指导老师如何帮助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正如陈园长对我所说“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和素质,才能真正将《指南》精神落到实处,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12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一个道理,就是人不要达过于满足,要不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
从开始报名1+装潢时,就感觉我接到了一个神圣而坚拒的任务。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未来,同时也为了家人的期望,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别人会的我要会,别人不会的我也要会,不但要会,而且要学通学精,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第一节课上听了老师的课,我感触特深,特别是当老师说到我们这些搞艺术的,搞设计的时候,我就心潮澎湃,是啊,我们都是搞艺术的,那我们就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创作,应有无比的想象力。
第二节上素描课就有些激动。上学时就比较喜欢美术,由于当时条件不允许,所以也就没上,直到毕业后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对美术的激情都还没有减少。偶尔还会拿起笔自己画上两笔。但由于缺少底子及经验,画出来的画感觉就是不行,不协调。当我听说1+装潢有手绘,并看了本校学生画的作品时,我就毫不犹豫的报了名。所以当我拿起笔时心里就有些激动,可又当我看着石膏和画板上的'纸时,脑袋里就懵了,我该从何处下手,从哪儿开始画呢?脑子里顿时一片空白。那就凭自己的想象力和老师讲过的试试看。好不容易费劲把两个几何体画好,自我感觉还挺美联社,心想还不错,挺满意。可当老师过来看时就不这么认为了,给挑出了一大堆的不足,老师拿过笔,在纸上边画边给我讲解,经过老师指导这才明白原来自己画的太不及格了,除了自我感觉良好外,没别的优点了。于是结合老师刚才讲的,又重新画了一副,利用老师讲的原理,再加上进一步的认识,第二遍又明显比第一遍要好,还是挺满意。晚上回家心里美滋滋的,还跟家人显摆说我画的可好了,还当场画了一副给他们看,画完后并没有接受到他他们的高评价,心里就有些失落了。
然而第二天上课时,看看自己昨天的作品,也就那么回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于是收起来,拿出纸开始画第二张,今天开始动笔画时就比昨天有感觉,画起来也比较顺手。再等老师路过这时说比昨天有进步了,但还是要更进一步改进。这时拿出昨天的作品一比较,有时显的差别,今天的明显要比昨天的更有立体感,更有感觉。我想明天的一定会比今天的好。后天的会比明天的好,而且是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所以说人不要太过于满足,要随时提高警惕,要随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慢慢改进,以发展的眼光看社会及一切事物。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比今天更好。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13
3月23日下午,我非常荣幸聆听了一场关于《教师语言及调节教学的艺术性》的讲座。主讲者祝老师从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和用艺术的手段来包装语言两个方面入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阐释了如何提高教学的艺术魅力,让我受益匪浅。
语言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就如武器之于士兵。士兵没有锋利的武器,杀伤力直线下降。而教师没有良好的语言功底,也就很难吸引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上,老师与学生对话,是用语言进行双向交流的过程,而教师的语言把握着课堂节奏和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教学语言的好坏主要体现在自己英语发音的语音语调和流利度上。有着一口流利的发音和标准的语音,既能燃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是教学目的'自身所要求的。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标准且富有节奏,这需要老师不断的去关注自己的语音语调,纠正自己的发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牢牢吸引和感染学生,产生非同凡响的魅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像一段优美的旋律,让人陶醉。
就自己来说,我英语的语音语调还不够标准,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工作好生活中,我要经常关注自己的语言,并学会用艺术的手段去武装,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创造出优质而富有美感的课堂。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14
20xx年9月13日和14日,我得到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有幸到市委党校参加"班主任核心能力提升暨魏书生教学艺术思想报告会",其中有幸聆听了魏书生老师、余国良老师和董文华老师的智慧分享,深感受教之余,我也从中总结了几条经验。
第一,学习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在苍茫宇宙中,我们都是一粒微小的尘埃,要始终怀着一颗谦逊的敬畏之心,不傲慢,不自卑。眼睛向内,淡泊明志,去开发自我,对学生对自己都充满信心,带领孩子打开心门,去发现外面的日月星辰、花鸟草木。语文的教学,归根结底就是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要享受读写过程中的小快乐。善于发现小快乐,才能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快乐,学习就是一个享受人生的过程,我们都要细品人生,乐在其中。就像魏老师讲的,即使是一碟萝卜条,也要榨出清香,品出甘甜。
第二,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魏氏课堂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告诉我们的是需要养成的一些学习习惯,比如:
①,让学生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②,做好课前预习,自己画知识结构图;
③,让学生写适合自己的作业,不做无效的作业。已经会的不要写,写了还不会的不要写;
④,养成积累错题集的习惯;
⑤,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养成尝试互相出考试题的习惯;
⑥,养成大事做不来,小事赶紧做的习惯;
⑦,培养筛选有效信息的习惯,现在垃圾信息太多,要带领孩子从泡沫信息里解放出来。
第三,新型师生关系下,我们应该做到和学生心理相容,少问怎么办,多用心灵去感受。孩子难教不要泄气,不要抱怨,俗话说:"差秧苗也能长出好谷子",差秧苗只要侍弄得科学周到同样会有好收成,老师最好的状态就是像农夫去耕田那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在等待中期待又在期待中等待的细活,我们要凝神静气的做个麦田的守望者,相信三分投入七分等待的自然规律。孩子难教该怎么办?要多用心去感受,用脑子去思考,用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观察,多花点时间和孩子相处,99%的问题都需要寻找"是什么",当我们明白了是什么,为什么,那么怎么办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四,夸奖是门艺术,对孩子多点赏识,少点批评。给孩子一个肯定,尤其是不露痕迹的肯定,它就好比一碗参汤;给孩子一个否定,尤其是直面狠厉的否定,它就好比一碗砒霜。但是,仅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那只能算是刚入门,要懂得"好孩子是被会夸孩子的人夸出来的",这才算得上入路。不要太相信语言功能,只要在表情的"真"与"善"上,状态的"正"与"美"上多下功夫,语言再短都有用。赏识不花钱,听者像过年。再差的学生听到夸奖,也会卯卯劲往前赶一赶,再好的学生听到夸奖,也会开心笑一笑更加努力,所以,永远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奖和鼓励。
第五,习惯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好习惯不是逼出来的。养成好的习惯不容易,但是改掉孩子的坏习惯更不容易。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简单的说教是没有用的,硬性灌溉更是无效,现在孩子逆反心比较重,硬性逼迫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有效的做法是着力于培养孩子的新习惯,以新习惯替代旧习惯,就好比一根有裂痕的`扁担,只有经常在裂痕出缠上新的小麻绳,它的裂痕才不会继续增大。小学低年级正是各种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尤其是书写的姿势,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事不依赖大人,讲文明懂礼貌不骄纵,良好的作息时间,少吃零食膳食均衡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远远指望老师督促是不够的,更多的是家长的配合,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及时和家长沟通交流甚至干预纠正,因为一个习惯很有可能影响一个孩子一生。
第六,谈心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随时随地和学生谈心交流。做老师的要经常找学生谈心,而怎么谈心也是有讲究的。谈心的秘诀就是要把与心合得来的,喜欢的话谈进心里去,老师能与各种各样的学生谈得来就等于做好了一半。天天说教,训斥就等于念经,让一个个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段的孩子天天听人念经,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一个好的例子就是一个好的榜样,一个好的故事就是一个有用的道理。例子和故事是谈心和交流的两只桨,双桨同时划动,教育这艘大船才能成功启航,快速的开进规划好的航线,抵达理想的彼岸。
第七,努力提升做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语文老师的自身修养。首先,带领孩子与阅读共成长,在自己爱读书多读书的同时,督促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在自己爱文字爱写作的同时,让孩子养成多观察勤动笔的习惯;其次,身正为师,人格濡染,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低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就是学生成长的范本,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把影子树到学生心里去;最后,细微体贴,做学生眼中的"校园父母",构建积极健康的班级环境,把爱变成看得见,关心学生学习,更关心学生成长。
我们学校是一所正在建设中的冉冉新星,社会各界寄予厚望。但好的学校并不只是先进的硬件,美好的环境,还要有它的人文特色,教育氛围等等,我们要不断总结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最饱满的状态去陪着学校,陪着我们的第一届学生成长。
【艺术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学习心得体会10-13
艺术教育学习心得11-14
中班艺术活动摇篮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0-02
对艺术的心得体会01-03
爱的艺术心得体会03-23
提问的艺术心得体会01-13
艺术概论心得体会04-20
艺术教育的心得体会04-26
艺术教育心得体会04-17
艺术创造心得体会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