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时间:2024-08-14 14:33:3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优]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医跟师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

  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胡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胡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2

  8月开始,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先后有7名同志分别参加了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以及海淀区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的学习,跟师至今,已近一年时间。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中医科的医生无论是在基础理论、临床技能还是医德、医风上,都深深受到了带教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颇有感触与体会。

  我的老师吕培文主任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原外科主任,她196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于70年代分配到北京中医医院外科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中医启蒙于外科名老中医赵炳南、房芝萱等老中医,在中医外科治疗各类疮疡、乳房疾病及周围血管病,如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动脉炎等疾病中,受到各名家老师的教诲,医术上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要学无止境。1991年国家为了抢救祖国医学遗产,使传统医学后继有人,吕培文主任成为王玉章老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继承了王老行医50年的绝技,如对乳房疾病的辨证论治、对慢性溃疡的阴阳辨证及一些传统外用药的制作与用法等。吕老师已从医40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而我有幸成为了她的学生,跟随她学习中医外科学的知识。作为一名社区中医全科医师的我,刚刚参加临床工作近3年,临床经验的绝对不足,既往中医外科知识的零接触,那么这三年的学习将对我本人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和过程。

  学习中医外科以来,我的临床思维更为开阔了。中医内科和中医外科虽同属于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但是有很多理念又有所不同。从中医内科来说,常用的辨证思维侧重于脏腑辨证,在于病人的整体,往往忽视了病人的局部;而吕老认为作为一名中医外科大夫,临床辨证除了整体辨证之外,局部辨证也显得非常重要,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要相结合。因为外科疾患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局部病灶的存在,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红肿、发热、疼痛、成脓、麻木、溃疡、结节、肿块、瘙痒、功能障碍以及皮肤部位的各种损害等。由于局部病灶存在的直观性,能够有效地提供了临床辨证的客观依据。也有某些全身疾病,其病灶反映却在局部。但由于疾病的病因不同,程度各异,因而转归顺逆相差甚远。因此,外科辨证虽多从局部病变着手,以局部症状为重点,但也绝不能孤立地以局部症状为依据,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外在表现与五脏六腑病变相结合,辨证求因,全面分析疾病的性质,综合起来进行辨证,抓住证候的主要致病因素,才能为施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另外,吕老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临床要注重临床体格检查,在辨证施药的同时也要巩固西医基础知识。吕老在临床上除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还很注重临床的体格检查,并有着深厚的西医临床功底。凡是有需要的病人,不管是初诊还是复诊,她都一个一个地耐心检查,仔细询问及触诊。外科病患比较特殊,像糖尿病足、乳痈等有创伤的疾病,局部创面的.流脓、恶臭,有的病人自己都受不了,但吕老师不怕脏和累,亲力亲为,认真细致的检查,对于病患的西医检查报告也是仔细的查看,就病情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使病患对自己疾病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深得病人的感谢与感激。吕老师这种敬业和专业的精神,与病人之间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醒我们年轻一辈的医生,应该好好学习西医基础知识,注重临床最为基本的体格检查,不要老是依赖各种辅助检查,同时要与病患进行良好的沟通,为病人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一年的跟师学习转瞬即逝,虽然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于外科疾患如乳腺增生、周围血管疾病、湿疹等疾病的西医诊断及中医药治疗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体会,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自己离老师预想的阶段、与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将继续努力,珍惜余下2年的跟师学习,在中医药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不辜负院领导、同事们以及老师的期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中医师,做好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

  第一段:引言(200字)。

  妇科疾病在女性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特定的年龄段,例如青春期和更年期。许多女性常常选择中医作为治疗妇科问题的方法。我是一名中医师,多年来在妇科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妇科中医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段:诊断与辨证分析(250字)。

  在妇科中医诊断中,准确确定病因十分重要。我通常会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生活习惯等信息。此外,辨证分析也是诊断的关键。通过观察脉搏、舌苔等方法,我可以确定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以及疾病的本质。例如,月经不调可能是由于肝气郁结或是脾虚湿滞所致,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第三段:中药治疗(300字)。

  中药是妇科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根据病因和辨证分析的结果,我会选择适合患者的中药方剂。对于经期不调的患者,我常常会选用调经汤,该方具有补气活血和调理经络的作用。对于有痛经症状的患者,我会选择活血化瘀的中药,例如桃仁、红花等。此外,在配伍中药时,我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反应来进行微调,以提高疗效。

  第四段:针灸疗法(300字)。

  针灸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来刺激经络和脏腑,达到调节气血和平衡阴阳的`目的。例如,对于月经量多或经期过长的患者,我会选择刺激足三里穴,以调节子宫内膜的分泌和收缩。对于经痛患者,我会使用委中穴来缓解痛感。针灸疗法的优势在于它是非药物治疗,减少了对患者身体的副作用。

  第五段:调理与预防(250字)。

  除了治疗疾病外,中医还非常注重调理和预防。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和提高免疫力。例如,对于经期不调的患者,我会建议她们多吃些暖性食物,如姜、红枣等,同时避免寒冷食物的摄入。此外,教授患者一些简单的自我按摩方法,如月经前期通过轻揉足三里穴来舒缓经痛。通过这些调理和预防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在治疗之后保持健康。

  结尾(100字)。

  作为一名妇科中医师,我深信妇科中医在治疗女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准确的辨证分析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中医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然而,中医治疗妇科疾病需要时间和耐心,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和坚持治疗。希望通过我对妇科中医的心得体会的分享,能够为更多的女性提供帮助和指导。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4

  纵观中医养生的历史,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养生有道,“德润身,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独具特色的养生观,仍激励今人效法。所言仁者即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仁”的核心,仁者爱人是也!“养生重养德,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被医学实践所证实。养德就是注重人体精神的健康状态——精神卫生。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一个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必须进行全面的养生保健。并注意下列几点:

  第一,道德与涵养是养生的根本;

  第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关键;

  第三,思想意识对人体生命起主导作用;

  第四,科学的饮食及节欲是养生的保证;

  第五,运动是养生保健的有力措施。只有全面地科学地对身心进行自我保健,才能达到防病、祛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现代人要想养生,必须学会放松心情,而放松心情则必须学会放下烦恼的事,然而现实中有许多事情是需要我们学会忍耐才能放下的。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结合生活实际融深奥医理于浅显地生活常识当中。中医基础理论重于思辨、抽象、实践性强,但弱于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差。因此,在学习中,注意结合自己既往的文化知识及生活常识进行理解,常常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联系夏天长期在河水中浸泡的石头或其他物体的表面所生苔藓形状为例,来理解滑腻之性状,说明舌苔滑腻与水湿的关系,并由此理解湿性粘腻的致病特点。结合既往临床实践,融抽象理论于常见病证之中。如人体皮肤受凉之后,可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胸闷咳嗽等感冒症状,中医给以宣肺解表药物治疗后,感冒痊愈。以此说明肺主宣发、开窍于鼻、在体合皮的医学道理。

  也发现这门学科跟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不断吸收外国文化,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一些中草药,大都原产地都不是中国,足以证明这一点。然而,提高中医素质,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要打好基本功应具备以下三个步骤:

  中医的临床工作分为识病、辨病、立法、处方、用药五大环节,最终必须落实在方药上。如果没有精确的处方,绝对不会有好的疗效。故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汤头”即“方歌”。中医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当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确实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尽管有些内容已不合时代的要求,但仍为广大中医所喜爱。除上述“三件宝”外,不可忽略的就是“针灸歌赋”。众所周知,针灸是国粹,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利器”。要想学好针灸,熟诵歌赋是必备的基本功。诸如:十四经循行、主病、穴位分寸歌、标幽赋、金针赋、通会指要赋、流注指微赋、胜玉歌、玉龙歌以及十二经子母补泻、流注八法等方面的歌诀均应熟背如流。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以上第一步功夫,属中医的“背诵功”。

  背诵功之后的第二步功,就是加强古文和医史的学习。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中医文化,不愧是伟大的宝库,等待后人去努力发掘。而这些文献均是用古文写成。若不在古文上下功夫,势必很难理解。如文字的构成、词汇的衍变、语法的差异及古代文学常识、古天文学知识等等均需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学习医古文非常困难。

  文言文学得好,犹如与古人相与对坐应答,能进行跨时代的交流,也乃人生一大快事,而且学好古文是打开中医药宝库大门的钥匙。故第二步功夫首先必须“学好古文”。

  任何事情,任何学问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不管学什么都必须了解本门的发展史。搞政治要学政史,搞文学要学文学史。当然中医也不例外,也应学好医学史。只有学好医学史,才能了解各朝各代的名医、名著及其学术观点,也就是说要了解这些名医名著是在何等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下形成的。同时也应了解前世名医的奇闻逸事。譬如:朱丹溪三十岁学医,三十五岁就能临证而成大家。叶天士十四岁学医,先后师从十七人等。这对一个中医的学习和成长均有一定的启发。然而今人视学史为多余,似乎与临证无关,实属大谬。

  学古文具备了读古书的能力,学医史明确了读古书的取舍,在选书读书过程中,自然不会陷入歧途。同时还要博览历代医家的医论、医著、医案,对历代医家的成果有一个框架性得了解,对学术理论的构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故第二步功夫为“基础功”。

  要想学好中医,则必须精读一些古典医籍,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神农本草经》、《医学心悟》等。

  《内经》、《难经》是中医基础的奠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诊法治则、五运六气均需从《内经》、《难经》二经中探求。然《内经》中《灵枢》、《素问》各八十一篇,《难经》八十一难,共二百四十余篇,要想快速通读,谈何容易?故初学者可选用明代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或近贤秦伯未的《内经知要浅解》为读本,部分章句必须熟背。

  《伤寒论》是六经辨证的典范;《金匮要略》辨脏腑经络,是辨治杂病的基础。《温病条辨》系统论述三焦辨证,与《伤寒论》相对而言,使“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温病条辨·凡例》)。《温热经纬》以《内经》、仲景为经,以叶、薛、陈、余诸家为纬。其中“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主要论述卫气营血辨证系统,也应熟背。《神农本草经》是方药学之祖,自然也是必读之书。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可视为初学者较好的读本。《医学心悟》一般视为入门的启蒙书,它是系统论述“八纲八法”之作,且书中载有很多疗效高、实用性广的方剂,如启膈散、开噤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皆临床习用之方。这些医籍的精读,可使中医理论的框架构架起来。故第三步功夫为“构架功”。

  如上所述,背诵功、基础功、构架功为“真中医”必须具备的三步功夫。在这三步功的基础上,进而博览群书,淹通众家之长,并广泛吸取今人经验,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早临床、多临床,从而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铁杆“真中医”。

  漫漫岐黄路,吾将上下而求索。

  提起这个笔呀,心里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无限的感慨说不出来。

  中医呀,是个好东西,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领悟的。

  现在的人呀,有点浮,真的,不是用真心去做事的,有时候,我也想呀想,难道制度和人性化是对立而不能容纳彼此的吗,后来我觉得不是这样的,静下心来想一想吧,我都不知道怎么来说了,每天的物欲横流,(我写的不好,有好多词,可到了嘴边却想不起来)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用心去体会这句话吧,我觉得中医的阴阳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用在什么地方它都是合适的,在我的思想中,在我学中医的过程中,我总觉得,阴阳是平衡的,但应以阴为本,现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有好多例子,我却一下举不出来,比如说一个家庭,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就组成一个家了,在这个家里,男为阳,女为阴,男的在外面干活挣钱养家,女的在家里整理内务,使男的在外面更能安心的工作,这不体现了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吗,阴阳互相融合,互相转化,才能家庭和睦,其乐容容呀。男的过一段时间要回家吧,这其实就是阴阳互相转化的过程,但要是男的长年在外打工,不回家,也不给家里寄钱的话,这就说明这个家的阴阳失去转化,阴不能生阳,阳又不能化阴了,那这个家,我看是用不了多长时间了,因为阴阳不能互化的情况下,这个家就完了。

  还有一个就是在一个家庭里,以阴为本,就是以女人为本了。我们生活中,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家里的男的死亡或出事了,只要有女人在,那这个家还是个家,但如果一但是女的没了的话,那这个家很快就散了,变成另外一个家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但我觉得是这样的,这里不要讨论那些特别的例子,大部分情况都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问题这是我觉得,怎么说呢,就是伤阴比伤阳厉害,伤阳吧,一般像感冒呀,它本身就是一个阳气被郁的一个症状,如果本身阳气盛而阳被郁的话,那就是太阳伤寒之类的了,会有发热之类的,如果本身阳气不盛的话,就是身体不是太好,像书生一类的人,那就会成为太阳中风之类的了,出汗,还发热。但都还过的去,这种病不是太厉害(相比伤阴之类的),那伤阴我在生活中见到的就如中暑之类的,因为暑为阳邪,阳邪盛则伤本阴,病人就会出现混身大汗淋漓,这个时候病人就很危险了,因为体内血汗为阴,而随着阴的流失,那阳气失去依附的载体阴液,阳气就会很快消散的,所以中暑的病人很危险的,像一些休克呀之类的。现在西医来的还是快一点,马上输液,补充体液,在某些方面我觉得西医还是很好的,像外科呀,输液呀之类的,西医比中医来的快。

  我是自学中医的,我觉得中医好,它是对病人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一种分析,在中医治法里面有“理、法、方、药”四个方面。

  理自然就是对病人发病的过程,病人发病的机理等,都要有合理的一种分析,运用阴阳的思路,去看谁轻谁重,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重则治标,轻则治本,或标本同治的一个道理。

  法,在这里我觉得除了中医上一般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大法能灵活运用之外,还要能够能灵活运用一些其它的方法,如外用的,如熏、洗等和针法等等,要灵活多变,要法无定法,药无定药,那才是医者最高水平。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5

  在我校学习,跟师是我在小学阶段中的第二个收获。在此,在这段时间里,跟师学生们一起学习、教学、生活,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现在就自己在这段学习中的感悟谈谈自己这段时间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在此期间,不能马虎,学好医学是我一直以来的理解。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上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很多是靠实践来掌握。所以,我们只有扎扎实实的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体现在脑海中并不断地完善自己。

  二、要多看,多问,多学。在学习医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要多看各种医疗器械,多观察生物钟的运动情况,学习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时的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与鉴别,学习各种医疗机器的使用,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三、多听。我们医学这门学科是很特殊的学科,不能够把课堂的东西当真听课。我们不是医学专业,可能不是医学专业,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比如:医学的一些常识。

  四、多看书,多做。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要多做一些练习,多做实验。

  五、学好医,要多学,不能够把书本的知识死记硬背。这些知识和实验对自己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还必须不断的学习才能够掌握。

  六、多看书,学好医,不能够把它当真听课。这样,我们可以把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七、多做,要多动手。在这次培训课上,我学到了不少医学知识,同时也感受了很多的医学文化。医学是一种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的层面上,而是要通过文化的力量去影响每一位病人,让他们更加精神、自尊,将他们的精神传递下去。

  八、在学习医的过程中还可以多看一些医学方面的书籍,不断地补充我们以前学习的不足。

  九、多看一些医学杂志。在这次培训课上,我收获了很多很多。比如《中华传统医学》,我们学会了如何去了解医学的各种疾病,学到很多的基本医疗知识,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把握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十、多听医生们的课。在这次实践中,我学到了许多医学知识。我们医学专业是一个专业非常强的,所以,我们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去积累经验,去努力地去提升自己。

  十一、学习医学文化。我们医学专业的知识很多都是通过实践的来的,而且医学知识的更新非常快。我们学医的同学可能会把这一知识运用到医学上去,不仅学习到很多,更重要的是学习到怎么去实践。所以,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的去实践。

  十二、学会怎么与人交往。在这次实践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这次实践中,我们医学专业的同学也都非常热爱这门课程,在我们医学专业的大家庭里,我们互帮互助,互相帮助。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医学的知识,而且还锻炼了自己在实践中的交际能力。

  总之,在这段培训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感谢这次的培训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6

  中医内科规培跟师是中医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对中医学生来说,跟师时期是了解中医临床实践和内涵的重要阶段。在我的跟师期间,我得到了优秀中医师的指导,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中医内科规培跟师心得体会。

  第二段:跟师经历。

  在跟师经历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跟师者自身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我在跟师时,时常与师傅讨论病案和诊疗过程,积极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并在接诊时主动搜索症状和体征。这些努力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病情和中医理论。此外,在师傅的指导下,我还学习了诊断方法和中药方剂的具体选择,进一步巩固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第三段:实践经验。

  中医学鼓励医生从身体、情感和环境等多个方面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因此,在我的跟师经历中,实践经验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每个病例中,我都努力寻找治疗策略和中药方案,力求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在此过程中,我意识到中医内科规培跟师是一种非常综合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包括诊断和治疗技能的传授,同时也包括了面对疾病的自信心和责任心的培养。

  第四段:感悟体会。

  跟师期间,我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病例并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我思考医学伦理和责任方面,我得到了更多的思考和提高。中医是一项非常注重医德和医德的学科,这是中医学关注整体人类健康的一个方面。在内科规培跟师中,我不仅学到了如何诊断和治疗疾病,还把中医的理念带到了现代医学实践中。

  第五段:结论。

  中医内科规培跟师是学习中医的重要阶段之一。与优秀中医师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诊断和治疗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和实践。尽管追求医德和医德的殊途同归,中医教育的培训模式和课程内容也得到了不断完善。我深信,通过这样的培训模式和课程,我们将培养出更多具有中医精神和价值观的中医医生。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7

  中医是一门不断传承的学问,良好的师承关系对学习者的成长十分重要。中医师承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一个人的思想、风范和道德。作为一名中医学生,我非常幸运能够有一位优秀的导师,在他的帮助下我收获了很多的学习体验和感悟。

  挚师必先得其真传,其次方可入门。我记得在我成为中医学生的第一天,导师便向我们介绍了中医的真传——《黄帝内经》,这本书被誉为中医学的圣典。他要求我们每天都要读一些《黄帝内经》,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中医的精髓。每天的读书计划并不长,只有半小时左右,但是这半小时的时间对我们来说却是很珍贵的。导师告诉我们,中医不仅是一门知识,还是一种修为,修为需要日积月累,需要学生们付出很大的努力。

  除了日常的学习计划,导师还十分关注我们的.其他方面,如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他告诉我们,一个好的中医医生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和诊断技能,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中医学习和医生的使命是救济世间百姓,因此一个合格的中医医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道德风范。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导师也时刻提醒着我注意中医的精神。他告诉我,在中医学中有一种叫“德医”的概念。所谓德医,就是指医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要具有极高的医德、医风和医术。在亲身跟随导师的帮助下,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医医生,必须始终保持谦虚、专业、尊重患者和爱患者的态度。

  我很幸运能够有一位这么好的导师,他是我追求成为一名合格中医医生的精神导师。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一个好的中医医生不仅要掌握中医的学说和技巧,更要具备高尚的医德,要有医者仁心,积极地投身到中医事业之中,成为中医这个伟大事业的一份子。

  总之,中医师承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体现在为人师表、培养品德、社会责任等多方面。我相信,在中医学习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始终保持谦虚、积极、良好的品德,牢记师承传统,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中医医生。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8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作为一门继承千年智慧的医学,学习和传承中医知识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指导,这就要求中医学生能够通过找到合适的师父进行师承学习。在我的中医学习过程中,与我的师父们的交流与指导成为了我成长和进步的关键。

  首先,师承系统对于中医学的学习至关重要。中医学并非简单的理论知识的堆砌,而是需要通过实践经验不断实践和探索。传统上,中医学生往往通过寻找合适的师父进行亲身指导,通过师父的经验和教诲来提升自己的医术。师父的指导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医理论的实际应用,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纠正我们的错误和疏漏,从而加强我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师承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与师父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可以学到中医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还能够学到中医文化和传统医疗技巧。师父们往往能够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并通过实际操作的示范来展示中医技术的独特之处。在我与师父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医疗技巧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这对我的综合能力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另外,师承学习也提供了学生与师父的交流平台。通过与师父的交流和互动,我们不仅能够学到中医知识,还能够和师父们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互相启发,相互促进,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医学素养。师父们通常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实践经验,与他们的交流可以拓宽我们的医学视野,并且能够将我们的学习融会贯通。

  最后,师承学习也是对中医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哲学和审美内涵。师父们承载着中医文化的延续,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精神核心,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只有通过师承学习,才能真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发展和推动中医学术。

  总而言之,中医师承跟师是中医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师父的交流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医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时,师承学习也是对中医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师父们承载着中医文化的智慧和博大精深,他们的指导将成为我们学习中医知识的宝贵财富。希望每一位中医学生都能够秉持师承跟师的理念,找到合适的师父,不断学习和进步,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9

  中医内科规培跟师是中医学子在接受中医内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时必不可少的一环。这个阶段,学生将会跟随一位中医内科专家进行实践学习,近距离的观察和学习医生的诊疗过程,以及获得先进的医疗技能和专业诊断经验。这篇文章将会分享筆者在参加中医内科规培跟师过程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跟师时的实践学习。

  中医内科规培跟师的核心内容是实践学习,这包括每日的门诊观察、病历讨论与分析、针灸、推拿、扶正等治疗方法的实践操作。在这个阶段,每个学生都要遵循着导师的指引,积极参与到医生的诊疗过程中,跟随导师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与导师共同讨论病情和治疗方案。在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真正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更能够了解到实践中的难点和疑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对疾病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细致的认识。

  第三段:导师的角色。

  在中医内科规培跟师过程中,导师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导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朋友、甚至是家人。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导师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不定期地对学生的学习和诊疗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估,并给予不断的鼓励和肯定。导师还通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的精髓和优势。

  第四段:跟师的'收获。

  在中医内科规培跟师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了医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医者仁心和患者关怀的巨大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中医学的无穷魅力和独特的治疗效果,也了解到中医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同时,学生也明白到了学习中医内科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以及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的必要性。

  第五段:总结。

  中医内科规培跟师是中医学生学习之路上的重要部分,通过实践观察和跟师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医理论和疾病治疗方法,增强其应用能力和认识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导师的作用尤其重要,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更多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坚定其信仰和追求,为将来职业生涯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0

  随着中医的复兴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的学习和传承。中医规培跟师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段落一:选择师傅。

  选择一位合适的师傅是中医规培跟师的第一步。首先要考虑的是师傅的资历和经验,比如师傅是否有执业医师证、是否参与过科研、是否经历过临床实战。其次是师傅的教学方式和个人特点。我选择的师傅是一位资深中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指导能力,能够耐心细致的与我讲解中医理论和实战经验。此外,我也喜欢师傅平易近人的性格,这样能让我更加放松和自然的学习。

  段落二:跟师过程。

  中医规培跟师过程中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针灸学、推拿按摩等等,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的学习。跟师期间,我主要跟着师傅实践,和师傅一起观察、分析、诊断患者。在实践中,我不仅了解到中医理论融会贯通的秘诀,更学会了与患者进行交流,如何检查了解病情及怡怡患者的情绪等等。

  段落三:掌握实践技能。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实践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技能方面,我主要跟着师傅学习诊断望诊、闻诊、听诊、问诊等技能;调配中药的能力和鉴别药材的技能;针灸和推拿按摩技术。在实践中,多观察、多体验才能真正掌握技能,提高诊疗水平。

  段落四:沟通交流。

  中医规培跟师不仅要学会医术,还要学会沟通交流。在跟师学习期间,我们需要和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必须以正确的姿态,仔细地听取病人的描述,帮助病人准确理解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与忧虑,维持和谐的.医患关系。

  段落五:时刻谦虚。

  中医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既有自己的优点,也存在不足。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骄傲自满,必须时刻谦虚。这里谦虚并不是要轻视自己的能力,而是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进步和提高,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

  总之,中医规培跟师对于想要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人来说十分重要。选择好合适的师傅、跟着师傅认真学习、沟通交流、掌握实践技能并时刻谦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中医学术,提高医疗水平,更好的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1

  中医规培是一种全方位的学习方法,它的特点是在实践中学习,在跟师过程中,学习者可以直接观察、感受中医理论的真实应用。我正在进行中医规培学习,并跟随一名中医师学习。在跟师的这段时间里,我收到了很多启发和帮助,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医。

  跟师过程中,我更加明白了中医的实践价值。比如,常常听师父讲述“看舌脉”的重要性,这听上去很抽象,但在实践中,我亲眼目睹了他诊治病人时通过观察舌脉,快速确定病人身体状况,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指导。我意识到,中医的技艺是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实践才能获得的,中医师的经验和鉴别能力是很重要的'。

  在跟师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中医的方法及手段。作为一个初学者,我曾对采用中药材治疗的方法感到疑惑,为什么这些药物可以治疗疾病?通过跟师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我还学习到了“针灸”技术,这项古老的技艺在现代医学中仍有很广泛的应用。我发现,在中医的领域中,有很多的治疗方法,每个方法都有其特定的用途。

  同时,跟师还教会了我如何看待疾病。中医思维强调防治疾病的根源,跟师让我明白了,很多疾病产生的原因并非是某个单一的因素,而是与日常的生活习惯、饮食、精神等多种因素有关。疾病乃至身体不适可能是身体对不良生活习惯的反应。通过中医的方法,我们可以在小病未成大病之时进行调整和矫正,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跟师过程中,我还学会了观察病人的技巧。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脉象、舌苔、舌色、面部等症状进行诊断。通过师父的指导,我学会了如何观察这些症状的变化,从而快速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与病人进行沟通,纠正他们对中药的迷信。

  总之,中医规培跟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路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思维和方法,提升工作和治疗的质量。在跟师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中医的实践技巧和方法,这些知识帮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医这门学科,也给我提供了实践技巧和方法的宝贵经验。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2

  众所周知,中医是我国的国宝、国粹,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及民族繁衍起到了重大作用。针灸学更是我国的文化魁宝,它是一门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学问,数千年来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臵。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它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世界各国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很多人希望了解它学习它,但是也许由于它的博大精深,很多人觉得无从学起,不知从哪入手。

  我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跟随朱宝医师从事了几年中医中药和针灸的临床诊治工作,耳濡目染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正如《黄帝内经》中记载“一针甫下,沉苛立起”,不由地深深迷恋上了这门古老的医术。在几年的实践中,我院三名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临床医师的指导,初步掌握了针灸、拔罐、蜡疗、熏蒸、按摩等几项中医适宜技术,并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在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谈一下几点针灸疗法的体会。

  一、遵从中医整体观念,强化针灸疗效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在临床针灸治疗中,整体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在要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因素,还要注意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对患者的影响。

  平衡针灸创始人——平衡针灸专家王文远教授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具有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因此,在针灸的过程中要使患者去舒适的体位,积极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针灸疗法和疗效,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顾忌和怕痛的心理,积极配合医生,以期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与平衡取得更好的疗效。

  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状态和体质,饥饿患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应取穴少,轻刺为宜;过饱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上腹部不宜深刺、直刺;出大汗、大出血及年老体弱者,针刺手法宜轻;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扎针。再次,人体在不同的季节影响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来适应。如春夏阳气升发在外,气血容易浮于体表,故皮肤松驰,腠理开泄,人体就以出汗散热来调节。秋冬阳气收敛内藏,气血闭于内,故皮肤致密,出汗减少,体内必须排出的水液就从小便排出。因此在春夏季节针灸后的患者皮肤松驰,腠理开泄,易至风邪入侵,务必叮嘱患者不要急于洗澡和吹风,以免加重病情。

  二、掌握配穴原则,灵活取穴

  1、先后次序的灵活应用由于人体每一个穴位的主治功用不同,因此取穴时有主穴和配穴之分。在我院朱宝医师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针灸学的普遍应用的“八要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透。这八句话,共四十个字。每一句讲了一个穴位,一句五个字,即讲了一穴位,又讲了它治疗的部位。对于初学针灸的我们在配穴方面有很大的启示。

  朱宝医师还特别强调取穴的先后次序,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人分清主次,灵活掌握取穴的先后顺序。如发作性痛症,易先刺远隔穴位,运用导气手法,通过经络的远隔诱导作用,使疼痛改善后,在刺痛处穴位,就可避免病变部位因疼痛过敏引起的肌肉紧张,造成进针困难,加重疼痛。又如胃痛时常先刺远端足三里穴,再刺中脘;三叉神经痛先泻合谷,再取头面部穴位。可见,取穴的先后顺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

  2、循经选穴的原则临症选穴配伍,朱宝医师倡导按照“循经选穴”的原则,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病机和症候,在其所属或相关的经脉上选穴配方。在明确辩证的前提下,直接选取与病情相关经脉上的穴位进行治疗,临床上常取经脉循行远隔部位的经穴作为主穴,这些穴位是经络之上下、出入的处所,具有远近联系的功能,对本经头面、躯干、脏器等疾病,有直接的治疗作用。前面所提到的“八要穴歌”正是临床循经取穴法的高度概括。在临床应用中以本经取穴和他经取穴多见。如手厥阴经病变出现的心绞痛、心悸取内关,手太阴经病变的咳嗽取尺泽,咯血取孔最等。此外还有中病旁取,远近取穴法等多种取穴法,临床上根据病情酌情应用。

  3、疼痛选穴以“以痛为愉”的原则在循经选穴的基础上,直接选取患部经脉循行所达的穴位,以局部选穴为主。如眼病取晴明,耳疾取听宫,膝痛刺犊鼻等。

  4、灵活补泻,辨证施治在补泻手法的应用上,朱宝医师重视针刺手法,认为恰如其分的运用补泻手法是针灸疗效的关键,认为进针得气后,应根据个体生理、病理状态的不同和气血盛衰辨证施治,采用不同的用针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将补针和泻针分为轻、平、大三类,即轻补、大补、平补、轻泻、大泻、平泻、平补平泻等七法。对不同的病人甚至同一病人,都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病情变化辨证施治。如一例胆绞痛患者的治疗,初期采用大泻法针刺阳陵泉止痛后,改用平泻法刺其他穴位,使经气保持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针灸理疗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如大海般浩瀚渺茫的中医世界里,这些都只是皮毛。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3

  自从大学时研究中医后,我一直对中医学深感兴趣。虽然现在医学行业已经越来越依赖于西方医学,但我相信中医治疗的独特效果。因此,我选择报名参加中医规培课程来更深入地了解中医学。

  我觉得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好的师傅,来指导你如何学习中医。我找了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他帮助我建立了扎实的中医基础。他会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并没有嫌我问得太多或太傻。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传授知识,让我更容易理解。

  在接下来的规培过程中,我认真学习各种方面,例如穴位、经脉、中药、推拿和针灸等技能。我发现这些基础技能很重要,因为中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必须同时掌握多种技能以实现治疗目标。

  除了技能之外,师傅也教导我如何与患者相处。他教了我如何细致地接待患者,并且如何诊断和治疗他们的疾病。他给了我很多建议,比如在给患者治疗时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并告诉他们治疗过程的'风险和后果。

  在整个规培过程中,我发现中医学的知识和技能非常广泛和深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不断学习。这让我明白了中医规培只是开始,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总的来说,中医规培让我深入了解中医学。有一个好的师傅帮助我确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治疗技能。我也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产生了信任感。我深深地感到这门学科的伟大和复杂,同时也发现了它的独特魅力。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4

  一、教师心里要有一颗爱心

  这个心本质上是一种责任,这个责任是我们对自己负责。我们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的人生观是迷茫的。有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淡淡的。对我们的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校、对社会负责。我们有责任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二、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

  这个职业是神圣的,这个职业是高尚的!这是我们在中医方针中所体现出来的。对此,我们感到自豪。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去判断它的神奇,不能用全部的信息来判断它的'伟大。应该用乐观的心态看生活、感染生活,学会自我调节,让自己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心态,艰苦朴素,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我们。

  三、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以德为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中医学院这片知识的殿堂里,我们的老师就是我们的前辈,他们的丰富经验以及工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才不愧为一位教师的光荣称号。在那里,让我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学生,献给我们的学校。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5

  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之一,诞生于几千年前,被誉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而在中医的发展历程中,师承传统一直是重要的传统与核心价值观之一。以下是我对师承传统以及跟师心得的理解,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一、师承传统

  师承传统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已久,这一传统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医学。师承传统即是指在培养一个人的过程中,他或她必须要依靠一个比自己更有经验和知识的导师,接受其指导、传授、和启发,以逐渐地获得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就中医师承而言,传统上有“师传心授”之说,即传授的不仅是医理和技术,更是心法与境界。

  师承传统不仅是一个医师学习中医的方法,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医者,必先立德。中医师承中不仅传授医术,更是传承着中医的思想,精神与智慧。在中医师承传统中,医生不仅仅是一个医学专业人士,更是一个传统文化代表,理解和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某些方面。因此,师承传统不仅是中医医师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跟师心得

  1. 严谨的态度

  跟师学习中,一个好的态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医者,必先自律。对于中医学习者而言,那些在跟师过程中严谨、认真且细致的人更容易成功。所以,需要时时刻刻保持专注,不断提醒自己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必要性。

  2. 沉下心来

  跟师的学习过程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学习相关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科目。之初,可能会感到茫然和不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需要掌握需要沉下心,不断地积累相关知识和重建实战经验。

  3. 勤奋与自律

  勤奋与自律是中医师承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品质。跟师学习不能仅仅止于理论的掌握,更需要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如此才能够逐步地与跟师导师达成交流和合作,共同获得进步并达到更高的目标。

  4. 用心体会

  在中医师承学术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关注临床病例。无论是在临床上遇到的患者,还是跟导师交流的经验,都需要仔细分析和好好地总结,其中的'心路历程和实际经验都要用心体会和整理,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诊疗能力。

  在总结中医师承和跟师心得时,我认为,中医师承是中华文化的宝藏之一,是一个完美代表传统文化的健全体系。通过跟师学习,人们可以不仅仅掌握中医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也能更好的了解与领悟中华文化的师徒关系、己的人生治疗与自律等方面的价值观或者是多元思维深度的哲学思辨。因此,我认为,中医师承与跟师是中华文化精华之一,值得更多的人去传承、挖掘和深度研究。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02-05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06-02

(实用)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0-29

跟师心得体会中医范文12-06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2-20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实用15篇06-02

中医美容师简历模板10-02

中医营养师简历范文10-09

中医心得体会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