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课议课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
肃宁镇数学教师等级授课活动结束了,我有幸全程参与了这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听了各位们的课,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特别是滑村张云琴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数学课更能体现语言的严密性和严谨性,要尽量的简练,例如东泽城小学李坤丽老师的课,她讲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她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恰到好处,一步步引领着学生去探索知识。
以前我也参加过很多听评课活动,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或者不敢发言的现象,整个气氛比较沉闷。但这次议课大不相同,老师们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做课老师大方得体,说着自己的困惑或成功之处,议课老师或直接或委婉的发表者看法,大家一起探讨着所出现的问题,是那么的和谐快乐。
通过这次观课议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会把这次吸取的经验应用到教学中,另外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让自己有更多的进步。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2
观课议课头次听说,没有培训如笼中之鸽,听x局长一说,真是大有收获。以往评课婆婆太多,献课者苦累不说,评课时只能听喝,一肚子委屈向谁诉说。听听网上同行怎么唠嗑:“‘我工作时就怕领导听课评课——就跟挑刺似的。’、‘我看你不顺眼就听你的课’、‘我们这里听课一般就是要整人’、‘就是找你的碴’、‘在很多学校,领导就是天,她说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你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这样的教研氛围,教育改革怎能高奏凯歌?相信所有教师都作过公开课,无论是作为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还是具有示范意义的资深教师,公开课似乎就是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为此,历经几轮试讲,反复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听课老师呢,事先对该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一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该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若有评课的要求,则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视该老师情况而定,或者给予其高度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或者以“仅供参考,很不成熟”的旗子下提出批评意见。上课的老师一律是谦虚的,谦虚之后,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再开课了。
观课议课的春风来啦,“观”是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观课议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在观课的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地,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课堂教学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还应该承认主题生成,鼓励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议课”和以往“评课”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议课”者并不完全是从旁观者的立场来评论上课教师,而是把自己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以执教教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议课”者与执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是“议论”式的而不是“评判”式的。所以,这种方式不但适用于有专家参与的指导性议课,也适用于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互相观课的同伴交流。“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并提升实践经验,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
观课时必须做到: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第二,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在具体话语结构上,大家比较普遍地接受“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
今后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议课”的实践探索:一、对于课堂教学中成功的亮点,请上课老师叙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一刹那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在教学时怎样想到采用这种策略的,过去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是怎样处理的。然后由观课老师们议论,这样做“得”到了什么,是否“失”去了什么?大家对执教老师的方法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的建议。从而起到了提升实践经验的作用。二、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讲解中的存在的问题,师生交流中“卡”住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新颖的想法但思维还不完备,老师却轻易地否决了学生的想法——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请执教者谈自己当时的想法,所采取处理方法的依据,反思可能导致的正反两方面的后果,及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处理。
观课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及处理结果作出初步的判断,与上课老师一起协商,形成解决类似课堂问题的设想或方案。观课议课它虽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但可以激活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3
学习了陈大伟老师的《怎样有效观课》,我对听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观课坐到学生身边去
传统的听课时,往往是坐在教室的后面,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如新课,如何让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练,教态是否自然大方,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而陈大伟老师认为要坐到学生身边去,你不深入学生中,你就不能获得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
二、要尊重课堂、尊重学生
我们认为,课堂是一个生命生长和实现的所在,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智慧的庄严神圣的地方,走进教室时,我们需要存有一种庄严神圣的.态度和心情。对于观课议课,我们建议:一定要提前进教室,不能在教学开始以后,很轻率地敲门打断师生的教学;在课堂上要关闭通讯设施,杜绝旁若无人地接听电话;要集中精力关注和研究教学,不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诸如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不要和其他观课者闲聊,避免在课堂上对师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评议。
三、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不同
观课议课与以前的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4
化学作为一门普遍的自然科学学科,在初中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观课和议课的过程,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近日,我参加了一堂初中化学课的观课,深感收获良多,通过这次观课,我对于课堂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互动的鼓励等方面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从而对于我的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课堂内容的合理安排
观课中,我看到了这堂课的内容设计得非常合理,在课堂开始,教师通过引入“氧气燃烧”这个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不仅如此,教师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氧气的性质、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相关知识,将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选择
这堂观课的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非常灵活多样,他不仅利用了实验活动、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还采用了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随时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实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已有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和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成就感和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的积极互动
观课中,我注意到这堂课中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积极互动。在讲解过程中,教师经常带领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惑。通过互动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兴趣。在活动和实验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感受科学实验的神奇和专业性,提高他们对于化学学科的喜爱和学习动力。
五、心得体会与进一步思考
通过观课体验,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学习,不仅仅是掌握教学技巧,更是善于创新和挑战。合理的课堂内容安排、多样的教学方法选择以及积极的学生互动鼓励,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关键。我也认识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以更好地开展初中化学教学工作。
总之,通过这次观课,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激励。我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和拓展,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互动的鼓励等方面都产生了新的理解和思考。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经验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和热爱。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5
【关键词】教研;观课;议课
一、“观课”、“议课”之我见
观课与听课比较。“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教师结合所观摩的课,就教学设计、教学基本功、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媒体的使用、学生活动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地研讨,总结课的精彩之处,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形式,是发挥集体智慧、相互协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团队学习方式,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评课与议课比较。“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象。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
二、发现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观课
观课是用心灵感悟课堂。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
观课需要主动思考。思考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各方面:第一,在观察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必须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二,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是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正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第三、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观课议课致力于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教师无私地提供了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平台以后,观课教师应该怎么办?我们认为,从授课教师的教学中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观课教师应该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让让他人分享,这是对观课议课参与者的道义要求。进课堂观课,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也不是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为了自助,即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理解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议课
议课要以平等对话为基础。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需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只有一种”的谦逊。因为未必了解情况,所以不能简单下结论,而是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因为自己未必正确,自己不可能完全从逻辑上把握、规定和制约教学活动,所以对话和交流时就不能强加和压制。因为正确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所以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即便是给别人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只能采用非独断性、非强制性的指示和指引。
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我们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唯我独尊。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同他说。这样会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华关系,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
四、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观课与议课的有机结合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6
在观课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启发式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巧妙地设置了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如“为什么有的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有的物质则不会?”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思考,让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并通过实验和探索找到了答案。
通过这次观课,我认识到启发性问题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7
这次我校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所以分别只听了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虽然少了比较,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虽然是同一节内容,同一个教学案,但是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首先是导入部分,李老师是借班上课,她创设带学生免费旅游的'场景。让学生参观鸟巢,水立方。通过学生的观察知道鸟巢是由一条条线构成的。这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将从而导入本章节内容,与线有关的知识。
其次在课堂上,两位老师都选择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适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动脑,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小组讨论,然后自己得出结论,并且在一个重点内容的讲解上,处理得也是非常到位。在学生都讲解完成后,再重新归纳总结,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加以补充。特别是李老师,她用三个成语,不但总结了线段,直线,射线的特点,还给学生渗透了做人的道理。
再次,我觉得两位老师的教态都非常自然,在语言的组织上,对学生的鼓励和评价上都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每堂课都有学生参与,老师归纳总结。
最后,各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又都融入了大量的练习,并且这些练习设计很有层次感,由简到难,由点到面。直接在课堂上就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此次听课,让我学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看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多向其他各位老师学习,每次上课,都要通读教材,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灵活有度,课后总结归纳。只有这样,自己才能逐渐成长起来。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8
认真学习了《观课议课的准备》这一节的内容之后,让自己思考了很久的是其中的`一项:观课议课的参与人员。
专家讲:参与人员可以有专家、领导、家长、老师、学生……,那么要精简的话,首先是简家长,其次是简领导、简专家、简学生,最后剩下观课议课的主体——教师。而这个主体中同学科(甚至同年级)老师人多共同语言多,可以参与观课议课。象我们这种小特科的教师还是渴望跨学科观课议课的。首先,我们小科教师为数少,参与的人员与课程都比较少,学习的机会就比较少了。其次,我认为共同语言多有利于深入研究,不同语言多却有利于开阔视野,取长补短,除了具体教学内容,毕竟学科间还有很多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的东西。其它学科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我还是都可以拿来借鉴的。所以我也真诚的希望学校不要将语、数等大学科搞成学科式教研,而把我们小科教师拒之门外。
“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怎么办?只要不坠青云之志,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观察、反思、改进,“人人可以为尧舜”!”同意此观点,但我会很寂寞、很无助。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9
关键词:新课程 听课评课 观课议课 模式研究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大学20xx―20xx年度学生科研基金重点项目(人文社科类)资助。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xx)10-0095-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听评课是一种对话、反思与研究的专业行为,是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实的听评课却尚不专业,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听评课的内容面面俱到、缺乏主题。什么都听,什么都评,效果只会大打折扣,缺乏所听和所评问题的针对性;其次,评课过于客套,多数评课者为了“给面子”授课教师,“只评好,不评坏”,“不说好,不说坏,免得大家怪”等现象比比皆是,使得评课流于形式;最后,评课过于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评课者把精力都放在了教师如何把握教学和掌握课堂上,较少关注到学生的认知反应和情绪反应。
有鉴于此,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在《人民教育》发表了数篇文章,针对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提出了“观课议课”新的理论,他说:“相对于‘听’指向声音,‘观’则强调的是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相对于‘评’是对课堂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而‘议’则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评’有被评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象。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新一轮的国家课程改革,引进了与传统教育模式相去甚远的教育理念,当前的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视人性化和个性化。教学理念逐渐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倾斜,教学模式逐步从“灌输式”、“填鸭式”向师生平等交流和对话发展。新课改理念犹如一股清新的空气,已经渗透进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听评课制度也不例外,传统的听评课理论面对时代的呼唤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新的模式呼之欲出。它由注重听评课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由听教师、评教师转向观师生、议师生,这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观课议课模式,这也是听课评课更名为观课议课的最重要原因。
二、观课议课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以贵阳河滨小学为例
去年12月份,本课题研究小组到贵阳河滨小学进行实地调研,观摩了该学校三年级语文组的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的负责人是贵阳市云岩区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的王老师,参与人员包括贵阳市云岩区各小学指派的三年级语文老师共10人,授课者是河滨小学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课文题目为《花瓣飘香》。
与传统的听评课程序不同,观课议课模式至少经历三个步骤,即课前协商、观课、议课。课前协商主要是针对观课的主题,良好的协商与共识是参与观课议课整个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缺乏课前的协商沟通是传统听评课活动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我们认为课前不仅要对一些关键性问题做足准备外,还需要提前对观课的主题做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力求形成关于观课议课主题的一致共识,并以引导观课议课的方向。在本次观课议课之前,参与者经过一番的讨论,认为应该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情,教师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积极地提问,使学生们都能得出深刻的思想感悟。
观课作为教学研修的一项基础内容,并不是简单的提着板凳,带着耳朵进课堂的听课活动,它强调运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的各种信息,不仅要用眼,更重要的是要用心来感受课堂、体悟课堂。在这次公开课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参与者不仅把目光放在授课老师身上,在本子上记录着教学实况,包括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突破、教学方法、板书设计、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等等。在后来的议课活动中知道,参与者也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情绪、知识掌握等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观课活动所要重视的两方面,两者都不可偏颇。在实际的教研过程中,后者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这不得不引起重视。
有效的议课,是整个教研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议课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围绕课堂教学信息,参与者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尊重对方、理解教学,探讨教学活动的可能性。在此次议课的过程中,有老师提到在教学中学生容易把相近的两个字混淆在一起,如“摘”字的右半部分写成“商”,把“董”和“懂”混淆。接着提出问题:究竟教学中应不应该先把相形词提出来进行对比?然而,这又有可能使学生更加困惑,相形词难以成区分,频频写错。对此,各研讨老师各抒己见,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虽然最后未能达成一致的共识,但这一议论的过程为有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的可能性,使参与者都能获得或多或少的建议,并能以此完善自己的教学。
三、如何推进合理的观课议课模式
观课议课这一常规的教研活动,它集管理、诊断、评估、指导、研究、沟通、交流和鼓励多功能于一体,是改善课堂教学,规范教学标准,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观课议课虽不像日常上课需要精心准备,严密组织,然而要听出个中问题,点出关键,给他人有所启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对现行观课议课模式的深化研究是一项有必要和有意义的课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对推进观课议课模式合理化的认识。
1.有准备地观课议课
正如上课需要备课一样,观课议课也需要有所准备,有准备地观课议课才能做到高屋建瓴,理论联系实际,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如何解决。否则,观课议课人就像无头苍蝇,到处乱窜,使观课议课走过场。为此,在观课议课之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
第一,明确观课的目的。观课的目的可简单分为广泛的目的和具体的目的,广泛的目的`就是规范和改革教师课堂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体的目的就是针对本次观课活动,指出其中的缺点和错误,拿出有效的良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同的人对观课的目的会有些不同,所以都会有所侧重。在观课前明确本次观课的目的、内容和任务,选择好观课的角度,确定好观课的重点,便能够提高观课议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了解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把握学科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秉持该学科课程的教学理念。了解该学科的课程标准,目的在于观察上课教师是否理解本学科的学科性质和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整体的教学行为是否合理,在议课环节中才能有理有据,使人信服。
第三,深入细致地研读文本教材,认真思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以及文章重难点的把握和处理方法。不妨换位思考,假如是我来上这堂课,我会如何来上好它,事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以便在观课的时候能有一个清晰的对比,从而更加容易找出当中的问题。
第四,了解观课班级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上课教师的有关情况,如性别、年龄、教龄、教学特点等。还有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的素养、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第五,明确议课的内容和议课的流程,对于自己不懂和困惑的问题可以提前准备好,在议课过程中提出来讨论分析,集各家的经验和智慧一起寻找解决之道。
2.观课的主要活动。
我们知道,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师与生的互动过程。新课程强调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同时关注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学习反应等。因此,在观课的过程中,观课者既要关注教师的“教”,还要关注学生的“学”。 观课强调运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不仅要“听”,还要“看”,更要会“想”。观课的主要活动可以总结为“三听、两看、一想”。
“三听”:一听知识,即上课老师讲授的学科知识正确与否,重难点是否处理得当,所讲的内容是否讲到点子上;二听语言,上课老师在语言把握上是否简明准确、清晰流畅、通俗生动、富有启发性;三听学生课堂反应,学生是如何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和提出问题的。
“两看”:这里主要是看师生的关系在课堂的互动中如何体现。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否得到发挥,包括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富有朝气;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富有感染率;板书是否科学合理,富有艺术性;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是否熟练合理,富有变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效,富有活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指导是否恰当,是否照顾到了每个学生,对突况的处理是否巧妙。第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否也得到发挥,包括所有的学生是否乐于参加学习活动;学生的思维是否积极、主动、活跃;把握学生的活动时间上是否科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化学因素是否融合,教与学之间是否得到呼应。
“一想”:观课如果只停留在听和看,没有认真去思考,效果定会是无用功,必须要透过现象想问题的本质,不要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关注课堂气氛的营造情况,因此,出现许多类似“满堂闹”的情况,学生看似非常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课堂非常活跃。但是,问题在于学生是否学习到了该学的学习内容,思维是否得到了深入有效的启发,这就需要我们用脑好好思考这些“热闹”背后的实际效果。
3.有效地议课
一般来说,议课主要针对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以及师生活动等多方面进行评论。有效地议课,不仅能规范和指导上课教师的教学标准,它还对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议课人员需要把握好议课的标准和原则,明确议课的宗旨。
第一,客观性。要求议课人员须实事求是,立足于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据,力求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地进行议论。与此同时,议课者应该以坦诚的态度及时与执教者交换意见,是优点就应毫不吝啬地赞美,是缺点就应勇于指出,不应该含含糊糊,更不应该毫无根据地唱赞歌。
第二,目的性。任何有意义的活动都应该是有计划和有目的,议课也应该有其目的并且应紧紧围绕此目的来进行下去,做到既有理论根据,又有详细的教学建议,才能增强说服力。议课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存在的实际教学问题,集众人的努力共同学习和进步,这就需要每个参与议课的人员怀抱理想,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
第三,差异性。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师和不同的课型要求不同,议课的标准和侧重点都应有所区分。对于在教学上已有一定造诣的教师要求要比较高,侧重对他们教学中的长处,独到见解做出分析和概括,协助其形成风格;对于新教师,应以他们的教学基本功进行评议,以鼓励肯定为主,合理地针对其薄弱之处加以点拨指导,帮助其提升教学水平。
4.善于总结和反思
观课议课是手段,总结和反思才是这一行为的最终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透过现象找寻问题的本质。在整个观课议课的过程之中,有必要做一些适当的笔记,必要时可以用录音或录像记录下全程,以便事后能够详细的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一手的材料所蕴含的信息常常是丰富和宝贵的,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归纳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总结出富有成效、值得学习、能够推广的经验与教训,把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使这些教研成果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还能推动学科的教学建设,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四、结语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两字之差反映的是新课改后教学科研水平的进步,它对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师提出了比以往更严格的要求,这也是时展的需求。当今社会的科技日新月异,今天的知识未必适合于明天,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长远的目光和不断学习的能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观课议课的效能,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对观课议课技巧方法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我们平时积累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又不断实践、积极探索,才有可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改善教育教学的质量,推动我国教育的持续和谐发展,实现民族的复兴。
参考文献:
[1]陈大伟著,观课议课的理念和实践策略[M].开明出版社,20xx年3月
[2]陈大伟著,观课议课的文化观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年05期
[3]陈大伟著,观课议课的实践与意蕴[J].四川教育,20xx年09期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0
本周开始,进修学校组织我们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四期培训班一行五十人前往县小、民小进行为期一周的观课议课活动,直到今天下午圆满结束。本周我们听了十八位优秀老师的课后,觉得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这一节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观课议课后的一些体会吧:
一、熟悉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例如:阿玲老师的《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阿玲老师紧紧抓住启示这个题眼,让学生读课文从重点句“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入手,让生读课文,找一找启示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知道钓鱼这件事的“是”是什么?“非”是什么?然后重点品读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的`事的段落,从作者的心理活动,钓到肥美的大鲈鱼不愿放鱼的原因等几方面一步一步的深入文本,让学生明白题眼“启示”是在道德面前要有勇气和力量战胜生活中一些名利和金钱以及地位的诱惑。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此次的观课中我发现好多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方应萍老师的《新型玻璃》的拓展延伸的小练笔,孙灵梅老师的拼音的教学,万静萍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说秋天》的课堂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杨成金老师的《听听,秋的声音》和杜新平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杨成金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地读并找出课文中描写秋的声音的诗句,再读课文,让学生品读诗歌的美走进秋天的田野这个辽阔的音乐厅,边读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主旨,层次非常清晰。
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活动,我知道了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地去读去感受。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
总之,这次观课议课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从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1
今天,豫灵各校骨干教师代表9人,参加了市二小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独学”研讨会。五楼偌大的会议室里早早坐满了前来听课的师生近五百人,教研室薛艳云老师主持会议,仁杰主任、李智民老师、许红娟老师前来听课,就连张建超、雷艺芳老师也前来参加,和大家一样,都急于想知道课堂上怎样组织“独学”。
研讨会在市二小尹娜老师的《三角行认识》中拉开了序幕,在建设小学李淑娟老师的《解方程》中推向了高潮,李智民老师的精彩点评,仁杰主任的精辟见解,使我对“独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 大胆让学生“独学”
今天的课已改常态,变轰轰烈烈为静静自学,大胆放手让学生“独学”。第一节课四读教材,一读课本,看自己说的对不对;二读课本,找出重点字词理解概念;三读课本,明晰三角形的特征;四读课本,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第二节课三读教材,一读课本会列方程,二读课本会解方程,三读课本理解概念,在三读中,学生经历自学体验,掌握知识。
这两节课是市二小、建设小学两个优秀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整节课以读贯穿始终,以独学为课堂主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独到、新颖,使学生在“读”教材中发现、感悟、思考。
二、 教师要深入“独学”
一个不会读书的教师,决不会培养出会读书的学生。要求学生读书,教师要先读书,要求学生独学,教师先要深入的独学。教师只有会读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才能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才能设计出具有层次性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问题链。
教师读书要站在更高的层次,读教育理论、教育专著,养成多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提高阅读水平,形成自学能力。
三、 反思“独学”
今天,你读书了吗?今天的课堂,你组织学生独学了吗?尽管这两节课经过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尽善尽美,还是被任主任听出了破绽,“独学”时间没留够,老师的问题刚出示,三分钟、甚至一分钟不到、老师就让学生汇报。反思我们的课堂,急于完成教学环节,和学生抢时间,再加上学生阅读能力差,独学时间更短,学生的学习真正体现多少?
独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起点,独学的背后是对学、群学,只有独学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才算落到实处。
今天我校有幸承接了市教研室主办的“独学”研讨课任务,由我校长期以来参与“引导—自学”课题实验的李淑娟老师主讲《解方程》一课,接到任务后,我校备课组采取“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完善整理、结合实际、教后反思”的.思路,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定案。
打造高校课堂的核心就是让教师由传统的“二传手”角色,鼓励学生“一传”,放手发动学生自学。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独立学习教材,自己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之一。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利用学生是我们整堂课教学设计的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采取“三读教材”的方法,即:一读教材,会列方程;二读教材,会解方程;三读教材,理解定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一读教材中,通过让学生仔细阅读例题及主题图,独立思考、想一想能列出哪些方程,并让学生讲出列方程的依据,最终确定以4x=12为例来研究方程。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就是让学生自己学,找出“不会的”。在二读教材中,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先尝试去解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法(甚至是学生错误的解法),然后通过同桌对学,小组群学,让学生对各种解法进行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表达想法。当学生对各自的想法争论不休时,到底哪种解法是正确的呢?这时老师适时的引导学生“他们的解法对吗?如何正确书写,课本是最好的老师,继续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x是12的因数”、“等式两边都除以4”两个对话框,使学生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同时通过阅读,使学生“读”会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为了使学生对所“读”的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接着又让学生再解4x=12这个方程,从中发现解方程的解题步骤。在三读教材中,老师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试说方程的定义,之后让学生对照课本再读教材,并画出重点的字词,并说出这些字词为什么重要,你是怎么想的,从而理解解方程的定义。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还是以“独学”为主线,教师加以适时点拨,让学生准确把握“解方程”的内涵。最后通过对“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解方程”这一知识的理解。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学艺术的探索也是无穷尽的。老师们,成功往往宠幸勤奋的探索者,让我们坚持学习与研究、实践与反思,让高效课堂成为我们探索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在“我会读”中获得自主发展。相信有市教研室的科学引领,我们一定能用智慧演绎多彩的教育生活。今天我所说的仅仅是我校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2
有幸参加灵宝市高效课堂之“独学”研讨会,两位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至今仍历历在目,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起了示范引领作用,领导的讲话精神更是发人深思——师生共读,促进“独学”出成效。现就本次活动我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 师生共读,为“独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教师的读
教师首先应是一位乐读的人,读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读经典美文丰富自己的内涵;研读课程标准及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师还应是一位善读的人,能读出文章的内涵与外延,更要善于将读书的`方法经验梳理概括以便授之于学生。
2、 学生的读
读是“独学”的最基本的途径,李智民老师对学生“我能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时,要不断提高要求,培养学生会读书、善读书,进而爱读书,形成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
二、 学生主体,促进“独学”出成效
学生不是产品,不可以用模具来进行规模生产,他们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只有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己的阅读、观察、思考、操作、表达等一系列活动,才能形成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尹娜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一步一步的随着学生的认知需求通过观察、抽象出三角形的数学图形,再画三角形、进而去读一读知晓定义,深刻理解,明晰特征,辅以及时恰当的检测活动,一直把学生放在构建知识的主体位置,很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每参加一次教研活动,都会带来心灵的触动,都有沉甸甸的收获,教学的方向越来越明,思路越来越清,真诚地感谢领导组织的教研活动让我们更快的成长,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经常开展,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聆听专家的引领,实地感受精彩纷呈的课堂。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3
【关键词】职业教育;心里咨询;观课议课;提高效益
陈大伟教授主张的用观课议课代替以往的听课评课,必然给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带来一系列的良性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出现无疑需要参与者在观课议课过程中形成良性人际互动。良性的人际互动是观课议课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效果的前提。这使我想起了心理咨询过程中对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起到重要作用的几个重要技术和原则。在观课议课过程中合理的变通地使用这些原则有利于观议课活动的进展和观议课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我结合心理咨询工作与观课议课活动的要求总结出在观议课活动中实现良好的人际互动需要做到的几点要求。
首先,观课议课参与者之间应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就是要互相尊重对方的思想感情,内心体验,尊重对方的职业理想,生活追求,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念,尊重对方的独特性。“他人需要的只是提醒而不是指手画脚”,陈教授在他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中如是说。我们认为,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使观议课参与者之间做到“推心置腹,畅所欲言”而又不“指手画脚”。由于相互尊重所创造出来的安全氛围使观议课参与者有更好的合作态度,对观议课活动有更高的期望,使成员之间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议课,“从根本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利害关系”,从而更好地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相互支持、相互成全、相互培养。这是观议课实现“一中求多”并最终取得积极效果的基础。
其次,观课议课参与者之间应真诚相待。
尊重基础上的真诚要求对人既不虚伪地吹捧又不刻薄地攻击,参与者之间坦诚相待,相互袒露心扉,由于对方的真诚态度,大家都不再惧怕暴露真实的自己,包括自己的缺点、不足、过错和失误,也包括自己的优点以及创新带来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观议课参与者之间彼此开放,相互滋养,相互润泽,观议课的目标更容易实现了。
再次,观课议课参与者之间应做到共情。
共情,通常也称作同理心,被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是影响咨询效果的最关键的咨询特质。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做到充分的共情,深入来访者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使求助者感到被理解、悦纳,对咨询关系有积极影响,从而使咨询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参与者也要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促进观课议课目标的实现。陈教授所说,议课时“要看对方的脸色,考虑对方的感受”,这就是共情。“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简洁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同情性地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立场和心情感同身受”,这也是共情。
在观课议课过程中有了共情,观议课教师就可以设身处地的理解授课教师的内心情感和劳动付出,理解授课教师行为选择背后的价值取向。不会把授课教师置于被孤立、被评判、被指摘的境地,授课教师敢于主动暴露自己,乐于与议课教师有更多的交流和碰撞,与同行共同探讨的同时促成更多的自我探索。
在观课议课过程中有了共情,授课教师也可以设身处地的理解观议课教师提出的新情境、新思路、新选择,理解观课议课教师提出的种种疑惑,与观议课教师一起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开阔自己的教育眼界。
与心理咨询不同的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共情只是对心理咨询师单方面的要求,而在观课议课过程中则是对所有参与者而言。不仅观议课教师要做到共情,献课教师也要做到共情。在观议课教师与授课教师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过程中,双方都要防止碰伤对方的心灵,这一点至关重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的共情要求咨询师走出咨询师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走进来访者的参照框架,而在观课议课过程中的共情,要求参与者都能走进对方的参照框架去理解对方。在观课议课过程中,双方都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
最后,观课议课过程中需要参与者做到积极关注。
心理咨询中的积极关注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来访者拥有正向的价值观。我认为在观课议课过程中的积极关注也应该是多关注自己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言语和行为中的积极的合理的有效的正向信息。这并不否认“问题”在观课议课中的重要性,也不是人为地屏蔽“消极面”。“问题”和“消极面”的存在丰富了我们的“对话”与“争鸣”的内容,为我们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提供了一条条重要线索,是我们积极探索的起点。我们最终关注的是直面问题进行对话与争鸣带给我们的新发展、新成长和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假设。当我们发现了“问题”、“消极面”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也就是我们做到了对它们的积极关注。因此,每一个参与者都要从其他成员的言语和行为中提取一切有益于个体和群体发展的积极有效的信息,也就是“积极面”。而这“积极面”终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幸福生活构建成功的阶梯。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4
我反思平时我们上课,在听课时,我们经常关注教师的多一点,议课时,教师们会针对授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课堂的设计,教学效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少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可以争论。其次他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注意,这里提评价重点必须转向,并不是完全忽视或否定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情况)。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疑,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关键还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激发、学业水平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在课堂中,问自己到底能够给学生什么?学生能得到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帮他们得到?这样的方式恰当吗?这些问题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了课堂的首位。而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这些需要,则是我们课堂教学设计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思考了这些,我们备课才真正为学生而备,不会出现老师台上表演热情高涨,台下学生听课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
有效议课呢?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教学的效益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在思想上坚持以学论教。它强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通过以学论教,实现有效教学。在方式上要求到学生身边去。“到同学身边去”是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要求。“到同学身边去”的主要作用当然是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附带的作用则是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实施配合、进行帮助。这种参与,有利于培养参与者彼此的合作精神。了解学生另外的方法是请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信息,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
通过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接下来学习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学、观课议课水平。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5
1月5日在李家庄中学,我们观看了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录像这段时间有初步学习了这本书。观课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一线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该书以对众多案例的运用为载体,以分析、讨论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研讨教师教学的目标性和有效性为主要形式。从这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日常教学中存在着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所存在着的问题。在很多时候,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但与书中的教师们比起来却如蜻蜓点水般肤浅,反思仅停留于一些表面的现象中,并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思想,和学生长远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思想,教学细节等进行更深入更本质的思考和研究。
在书中陈教授提出了“观课议课”这个有别于传统的“听课、评课”的方式。他指出观课要对教师“教”的行为进行观察。什么是教师的教?教师的“教”主要是“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那么,观课首先是观察课堂行为和课堂现象,它解决课堂教学现象的认识问题。而议课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以及寄托的教育理想进行诠释、理解、讨论和对话。通过讨论对话,可以深刻揭示其中的内在关联,挖掘出行为背后的立场、观点和价值追求。
从关注当下的学校生活,课堂生活质量的角度看,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习着,也在生活着。学生在课堂上,首要的是在生活,然后才是学习。对于课堂教学,强调要关注现实生活质量,意味着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在;而强调要关注持续学习的要求,则意味着教育必须面向未来。
学生的现实幸福和未来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坚持以学习为本,以学论教。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的水平。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02-21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热门]10-23
关于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10-05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5篇02-28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5篇)03-02
[优选]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5篇10-26
评课议课心得体会03-31
教师观课议课学习心得体会11-07
议课心得体会(15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