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读育儿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15 20:36:47 海玲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育儿书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育儿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读育儿书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读育儿书心得体会 篇1

  我看过一本书叫《学习的革命》,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把握最关键的几年:从出生到八岁。其实很多家长都不会关心这个阶段,任由他们在这个时间段虚度。其实男孩和女孩在4岁前都可达到相当于17岁时所测定智力的50%,4岁至8岁间。发展另外30%,最后20%在8岁至17岁间完成。这个关键时期建好了就可以通向未来学习的成功之路。”那么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我认为家长不仅要有良好的育儿心态。更要讲究育儿方法。下面我来谈谈自己教育儿子的心得体会:

  1 作为家长,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要清楚懂得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与优缺点;面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当有稳定的情绪,健康的情感。即使自己工作了一天,很累了,在孩子面前也不能有情绪。

  2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能吸引孩子的故事、谜语、智力游戏等;每天坚持在睡觉前,读故事给他听,慢慢养成睡前一定要听故事;学习任何东西,都可以是有趣的,只要把它像游戏一样对待;现在我的孩子每天晚上上床睡觉前都会开口跟我说:“妈妈,我要做作业。”

  3 开拓思维,多方面发展。孩子的兴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经常变换的;要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合理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开拓思维,让他尽量多学一些知识;同时家长也应顺应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及时补充和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以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即家长要多参与孩子的活动,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

  4 多鼓励,少训斥。每个孩子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与教育,在孩子取得了进步。我们不妨给孩子多点赞扬,在孩子遇到了困难,我们不妨给孩子多些鼓励,孩子稚嫩的心灵是有自尊自爱的,在呵斥下,也许会阻碍孩子进取的心,在表扬与鼓励下,孩子的心儿会快乐地飞扬。

  5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习惯养成,将会使孩子的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我和许多妈妈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颗善良之心,能拥有一切做人的良好品质,并且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知道: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专注,而且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这样他无论将来学习还是工作,成功的可能性都会很大。

  6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注意做好榜样,带好头,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比如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不说粗话脏话等等。

  7 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叫“交换”。目前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要什么大人都会依着他,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的方法是,孩子要我依他一件事情,同时我也会让他依我一件事情。 比如看电视,他说要看《爱探险的朵拉》,我会答应他。但是,我会限制他看几集,看完以后做什么事情。

  8 我们应当多与孩子沟通,认真倾听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每天我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问他:“今天老师教了你什么本领呀?可否为我们表演一下呀?”

  9 多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关键是沟通。比如让孩子帮忙拿拖鞋的时候,应该跟孩子说:“请帮我拿一双拖鞋好吗?”切勿用命令式的口语。

  10 把每一次外出都变成学习的经验。如公园里的跷跷板,灯的开与关,门的启与合,黑夜变成白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应该操之过急,而应该考虑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给以孩子更多的耐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读育儿书心得体会 篇2

  在教孩子睡觉方面,法国专家把“学习如何面对大人的‘不’”,看做是孩子成长非常必要的一步。这促使他们明白世界不是围绕自己转,别人的需求和自己的同等重要。一位法国儿童心理学家写道,这种教育应该从孩子3~6个月大时开始。“他的`妈妈开始让他有时等待一会儿。日复一日,父母给他的这种小挫折,加上父母给予的爱,将会让他慢慢适应。等到2~4岁,他就会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这有助于将来教育他变得通情达理。这种转变不会马上发生,但却是必经之路。”

  在法国人眼中,我迎合小豆豆的任性对她无益。法国专家和父母认为,对孩子说“不”,其实是把他们从自己的欲望中解救了出来。“小孩子的需要和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这源于人性。父母出来阻止你,会使你感到沮丧。”卡洛琳· 汤普逊说。她是一位在巴黎可以用双语从事教育的家庭心理学家。

  拥有法国母亲和英国父亲的汤普逊指出,当父母阻止孩子时,孩子通常都会变得非常生气。她说讲英语的父母通常会将愤怒解读为家长有什么事儿做错了。但她警告说,家长不应该将孩子生气错误地和自己的教育方式联系起来。

  相反,“如果有的家长无法承受孩子的愤怒,然后向孩子妥协,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权利的中心,自己才是处理贪婪和自我需求的那个人。如果家长不站出来阻止他,他就必须是阻止或是纵容自己的那个人,这更加容易引发焦虑” 。

  读育儿书心得体会 篇3

  自认是读过几本怀孕与育儿的书的,例如:《郑玉巧育儿经》《三十几岁好孕来》《怀得上生得下》《十月妈咪驾到》《蒙特马利育儿经》等。想当然的认为,孕育书不过就是如《郑玉巧育儿经》那般知识翔实的,似乎想囊括一切知识,或者如《十月妈咪驾到》那般综合性概括性比较强的,或者如《怀得上生得下》那般用事例来说明。如此也没有什么有新意的写法了。

  直到读了《稻娘怀孕育儿记》将我的这一观点彻底颠覆。一本不是特别厚的书,几个小时便翻完了。可是,这就像一本笑话书一样,时而传出我的笑声,这又像一本小说一样,时而让我为婆媳关系、夫妻关系而捏了一把汗,时而又为一家人的平淡幸福而叫好。只有看到每章后面的知识点时,才让我意识到这是一本怀孕与育儿书。

  作者从备孕的忐忑、好孕的兴奋到孕期的辛苦记录得非常翔实,其中夹杂着与朋友的友情、与丈夫的小幸福和小争吵,充满了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趣味。在这个平凡的小家庭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彪悍妻子与一个文艺丈夫的摩擦,还有婆媳关系、社会现状、职场无奈、两代人育儿观念的冲突,这其中既有和谐的生活,也隐含着小冲突,一个小家庭的奏鸣曲呈现在面前。

  作者以一个大人的`语言向孩子诉说着家常里短,却并不显枯燥,又没有教条的说教,而是一个母亲,在夜晚向一个孩子有时自嘲,有时诉说,有时叙述,事情平凡之及,作者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觉得她就像一位闺蜜在向你抱怨孩子的吵闹、丈夫的不理解、婆媳的冷战,()其实细细一品味,满满的都是幸福。

  一直想着孕期日记应该怎么写,如果只记录便显得枯燥,过后不过是当作记事本偶尔翻看找寻当时的事件,如果呈现自己的心情与心得,又觉得那不是给孩子看的,想来想去总让人觉得纠结。却没想到言伊的这种叙述方式,既可以当做备忘录,又可以作为日记,重要的是大人孩子都可以看。

  在看怀孕书的时候,最怕看到哪些不开心的事情,有时书中却一再强调让人看得胆战心惊,《稻娘怀孕育儿记》却丝毫没有这种担心,一切在作者四两拨千斤的语言中一带而过,有的只是诙谐幽默。

  读育儿书心得体会 篇4

  我一听就知道金老师很多是受到暗示的影响,范了“借他人的眼睛”来看待别人的错。其实这也是我们教师在工作中经常会犯的错,这种倾向正是教师在发现孩子过程中特别应引以为戒的弊病。作为老师就要自己成为发现的主人,也就是说孩子提供的这些信息仅仅是可供参考的信息,它并不能替代自己对孩子的发现,聪明的教师则更多地是先借用他人的眼睛,然后更多地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教师应该成为自己发现的主人,而不是他人发现的奴隶。

  因此,我就问金老师:“你有没有发现李文琪有什么优点呢?”金老师笑笑,没吱声。“你要先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的。一旦你发现了孩子们的优点,你就会觉得他是可爱的。而且,你就能顺着他的优点,表扬他,扩展他的优点,同时告诉他存在的缺点既不受孩子们欢迎的原因,你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渴望成为好孩子的。当然,你与孩子的'交谈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及语气。这样孩子能接受你,而且你也会看到孩子进步,会更喜欢他。”金老师若有所思,点点头。

  过了几天,金老师很高兴地对我说:“周老师,我发现李文琪虽然好动但是很喜欢动脑筋,知识面也很广。每次我讲《十万个为什么》时,李文琪总会问很多问题,而且还会将自己知道的与孩子们交流。我表扬他了,他很高兴。周老师,我还个别与他进行了交谈,与他一起分析了为什么小朋友们不喜欢他的原因,现在他表现好多了,只要我稍加提示,他就能赶紧改正。”我笑了。

  其实,发现是教育的开始,更多地存在于教育的展开中。孩子时是动态发展的人,除了原先未被发现的长处会有新发现,更多地是原先的短处也会在教育过程变成长处。作为老师就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相信他们,明天总会比今天有所进步,这样,我们也会在教育中获得无穷的快乐。

  读育儿书心得体会 篇5

  六月的早晨,靠窗子坐着,整个人都热烘烘的,读《育儿基本》的序言和引言,仿佛有一丝清泉涌上了喉咙,似乎是等了很久,终于读到这样走心的文字,尤其是读了作者给儿子写得那封信,非常受教,在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最需要这封“成长”之信的人。

  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让孩子自己做主,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他会慢慢明白自己做决定意味着什么,学会在做决定前考虑后果,学会更慎重地做决定,学会接受理想和不理想的后果,不容易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

  书摘:“如果让孩子自己做主,孩子会不会变得自我中心、唯我独尊呢?与自己做主的孩子不任性、不执拗一样,会自己做主的孩子,恰恰更懂得尊重别人,不会试图控制别人,不会唯我独尊。”

  “孩子自己做主,他的选择带来的结果,有时会令他自己满意,有时会令他不满意。不满意时,他会学着接受缺憾,逐渐理解这个世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的,不会事事完美无缺,更不会让一个人享受到所有最好的东西。这算也是一种帮助增加孩子性格中的韧性,消除自大、傲慢、狂妄、自负的挫折教育吧。”

  读育儿书心得体会 篇6

  买这本书的时候,先看到封面设计和插画,觉得特别“土”。可才读完第一章,我就对它刮目相看,比起之前看过的那些育儿“理论”书,这本可算得上是最贴近现实,最走心的。大概因为作者是本身就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妈妈,而他们是用自己的养育经验来教我们如何更好的做父母。书中所举的例子都是实实在在,甚至可以拿自己曾经的成长经历对号入座,读起来颇为顺畅。

  很早以前我就听说过“terrible two”,2岁的孩子开始有自主意识,表达能力萌发开始了第一个叛逆期。所谓的“叛逆”真的是因为孩子说“不”吗?看完这部分,颠覆了我一直以来和大部分人一样的想法。我们说孩子叛逆,是因为我们总是把孩子当做我们的一个所有物,总想着让孩子顺从我们,而忽略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不是孩子叛逆,是孩子在加速成长,而你自己停止成长或者成长太慢,跟不上孩子的成长速度。

  两三岁的孩子萌发了自我意识,想用“我”表达自己的愿望,父母应该接受孩子的成长,根据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调整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比如麦子们现在才一岁四个月,我就明显感受到他们已经萌发了自我意识,比如我给他们买了新鞋子,他们看见就自己蹲下去脱鞋子非要穿新的,不让穿就生气了拿着去找其他人帮忙穿。

  所以现在带他们买东西,我会下意识的给他们自己做选择,不管他是真的懂也好还是随便选的,至少让他们知道我给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读育儿书心得体会 篇7

  家长抱怨早教学费贵还学不到东西,早教到底学个啥?

  有个朋友的孩子今年快2岁了,说话说不清楚,有人推荐她带孩子上早教,但是她听很多人说早教机构学费贵还学不到东西,所以在犹豫要不要带孩子上早教机构。

  最近在看小七老师的《早教痛点答疑5堂课》这本书,里面全面呈现了孩子早期教育经常会遇到的难点和痛点问题,例如:

  孩子看不到妈妈就不肯睡觉,怎么办?

  孩子三岁半有恋母情节怎么办?

  孩子胆小没有安全感,能纠正吗?

  孩子怕影子,并且不能一个人待在关上们的房间。

  孩子搭积木打不好就乱扔,怎样培养他的耐心等等。

  都是孩子在早期教育阶段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看到这些问题很多父母可能会说我们家孩子也是如此,我们也是这样,怎么办呢?上早教能解决吗?

  那么书中就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解释,早教,到底能学个啥?

  一、开发孩子的潜能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和知识,而0-3岁时孩子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一出生大脑发育已经完成25%,3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完成60%,从而决定了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教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孩子各项潜能的开发,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感官能力(包括视觉,嗅觉,听觉等)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这些都是孩子以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例如孩子感统能力的训练,所谓感统训练就是让孩子在充分锻炼各种感官能力的基础上,让身体能协调做出反应的训练。

  可使用的方法;

  1、触觉训练

  训练孩子触觉能力从丰富的触觉体验开始,例如让孩子多玩泥沙,多用粗糙的毛巾为孩子擦身体,鼓励孩子跟小伙伴玩,多跟孩子做抚摸,按摩,让孩子体验不同质地的物品。

  2、平衡能力训练

  平衡能力是从事任何体育运动的基础,至关重要,训练孩子平衡能力从学会走路之前的联系爬行开始,爬行对于平衡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全身协调才能完成的动作,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滑滑梯,荡秋千,踩滚桶都有利于学会控制身体平衡。

  3、前庭觉训练

  前庭是位于脑干前方一个非常小的神经核,他为大脑过滤信息,选择重要的信息并作出回应,同时过滤掉不重要的信息,不让他们影响大脑的思考和运作,如果前庭觉发育不好,就会导致孩子学习效率不高,心情烦躁,语言困难。

  本体觉的训练以综合游戏为主,培养整体的运动能力就是孩子追跑跳的过程当中调整固有平衡,形成前庭平衡感觉神经体系,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

  二、提高亲子互动能力

  早教有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给父母如何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互动,很多父母不懂如何通过孩子能够理解和喜欢的方式和幼儿期的孩子互动,早教中会设置许多这样的游戏,例如袋鼠妈妈运水果:

  将大树上挂满水果并放在场地的一端(终点),家长和孩子在场地的另一端(起点)面对面的站立,同时幼儿将自己的脚踩在家长的脚上,家长用双手提住幼儿的双肩准备,说儿歌:

  袋鼠妈妈,有个袋袋,

  袋袋里面,装着乖乖,

  妈妈和乖乖,相亲又相爱。

  这样的过程,幼儿可以体验到和父母或者同伴一起玩的快乐。

  同时书里还介绍了一些在亲子互动中遇到挫折的.情况,并给出建议,例如平时对孩子肯定太多,现在孩子有点输不起,家长可以怎么做?

  1)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适当示弱,如一起画画的时候,家长不要画的太完美,给孩子释放信心的空间。同时要及时鼓励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行为,例如孩子为你拎东西,要及时表达感谢,如妈妈拎不动了,谢谢宝宝帮忙拿袋子。

  2)让孩子适度“受挫”,挫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和孩子玩游戏时,不要总是让孩子赢,父母也可以赢,孩子会从中了解到,谁更努力,谁得到的回报就更大。

  3)不要太专注于结果,多夸夸孩子做事的努力过程,如学滑轮不容易,你摔倒之后能爬起来继续滑,真的很有毅力也很努力。

  (三)学习能力培养

  对孩子来说,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课业的能力,这几种学习能力设计的心理过程十分复杂,他们包括感觉运动能力,知觉,语言,思维,自我监控等,而且这些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

  例如书中提到孩子太小,看不进书怎么办?

  事实幼儿期的孩子对于看不看得进书这件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一个孩子如果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受益一生。早期阅读的意义在于让孩子听父母读书的声音,并把和父母读书这件事和舒适感,安全感联系在一起。美国教育部《早期儿童纵向研究》中表示每周至少听家人读书三次的孩子,其阅读成绩进入排名前25%的可能性,几乎是那些不经常听家人读书的孩子的两倍。那么如何为婴幼儿期的孩子选择书目呢?书中也做了介绍

  0-2岁纸质书,塑料书,不容易被撕毁,让孩子学会爱护书本

  2-3岁选择大幅配图的儿歌书,童谣书或者有简单情节的童话书

  3-6岁选择有丰富故事情节的绘本,鼓励孩子动脑动手的益智书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出生后头3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人的功能在0-3岁这一阶段实际上比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各个阶段的总和还要长,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可以把这3年看作是人的一生。”由此可见,早教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重要的,父母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早教机构,开启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

  读育儿书心得体会 篇8

  一直以来,我和孩子爸爸对于陪伴孩子、自己带娃的重要性都有很深的认识,但是由于工作原因,我们不得不两地分居。现在孩子一岁4个月了,只有周末才能见到爸爸。

  平时我除了上班时间都尽可能自己带他们,想想别人家是一个孩子两个父母陪伴,而我们家是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还要分给两个孩子。偶尔想想还是挺遗憾,所以为了多一些高质量的陪伴,每周都会提前和孩子爸爸计划周末去哪里,多创造一些和孩子一起玩的机会,比如带孩子去野餐、去玩吹泡泡、去上亲子游泳课等,加上喜欢摄影,我经常挖掘一些周边景色好的地方带孩子去放风,顺便拍照。

  我遇见过很多家长,他们会讨论最近去哪里玩,然后开始不停抱怨带着孩子多么麻烦,玩不尽兴,下次去绝对不带孩子。听完我们只能一笑了之 。因为我们是属于那种喜欢带着孩子一起玩的,除了实在不能带去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我们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的生活。

  平均每个周末我们都能抽出一个时间段约着去逛街、看电影,从孩子三个月开始就是这样,我记得当时孩子吃奶频繁还很高,有一天我去看美国队长3,差点涨奶涨哭了,还是忍着看完的.。因为两地分居,只有周末两天的时间,然后我们一般会把一天分为三个时间段,比如早上一起去野餐拍照晒太阳、白天孩子午睡了我们就去看电影、吃了晚饭带他们去亲子游泳。

  我很享受这样的时光,有时候我要烤蛋糕或者上摄影课、我就把孩子交给他们爸爸,然后关起门来两耳不闻窗外事。

  读育儿书心得体会 篇9

  《西尔斯健康育儿百科》是一本关于儿童健康的综合指南,虽然书很厚字很多,但是完全不影响一般人的阅读和理解,因为整本书都是用很口语化的文字来写的,读起来就像在跟亲切的儿科医生聊天般轻松自如。

  书的开头即提到,尽管每位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如今仍有许多孩子没得到应有的健康养育,所以他们体质越来越弱、情绪越来越差、体型越来越胖,人们对医疗保险体系的不满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作者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家长——儿科医生”合作关系的有益补充,并帮助家长完美完成职责。在读本书的过程中,也会不时结合自己的经历去思考“到底怎样才算科学、健康养育?”就书里出现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需要为人父母者特别注意。

  首先,要尽可能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全面的意思是指你不但要随时准确了解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很多生理病痛都源于某些负面情绪得不到宣泄。正如西尔斯医生所言,家长对孩子了解得越透彻,无谓的担心就越少,照顾孩子的效率也越高。事实上,许多的儿科问题都有在家就能解决的办法,而这些办法就是本书作者细致介绍给读者的妙计。

  其次,预防是最好的治疗。这句话其实和西尔斯医生一直倡导的“多保健,少吃药”一个意思。在这种模式里,意味着我们走进医生办公室之后,不能一味询问“该吃什么药”,而是要多问问“我们该做什么来达到自我保健的目的”。这是一种更健康的态度,也是家长们需要树立的就医态度:尽量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纠正孩子身上的各类“小毛病”,而不是依靠吞几粒药片来解决问题。

  本书花了不少篇幅讨论健康饮食方面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体重是否正常,还与脑发育密切相关。“各位家长,你的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无法承受许多加工食品中的垃圾成分……如果你给孩子的大脑喂垃圾食品,你就会得到垃圾的学习能力和垃圾行为”(见吃得“纯粹”小节)。说到孩子的大脑发育,本书还提到“运动是最好的健脑方式之一”,因为运动会增加流向大脑的血液、促进脑部发育、舒缓情绪、并保持胰岛素稳定。

  最后,如果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必须学会尊重孩子、尊重生命。尊重孩子,意味着能够对婴儿时期的孩子有足够的耐心,认真回应宝宝的啼哭;尊重孩子,还意味着家长要及时体察并照顾出现焦虑或沮丧等消极情绪的孩子,不要错过与孩子的任何交流机会。

  千万别以为消极情绪问题只会纠缠成年人!据说,情绪障碍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在小孩子身上出现了。总之,孩子是无价的瑰宝,值得家长用所有的耐心和努力为其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读育儿书心得体会 篇10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也不例外,平时我非常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我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知道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以身作则的重要,也知道多让孩子参加家务活动,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和责任感,还知道要培养孩子的耐挫折能力,更知道让孩子……。但我觉得尤为重要的是,引导孩子走入“书的世界”,因为这将为教育孩子铺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去引导孩子走入“书的世界”呢?

  一、家长对书要有兴趣。

  对书有兴趣,不仅表现在舍得花钱买书,更重要的是对阅读有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对书的.浓厚兴趣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记得那时,我的孩子刚学会讲话,而我经常在夜晚伏案写作,于是孩子经常伏在我的背上,看我在那写字,不知不觉地,孩子也经常拿着我的书在那翻,虽然他看不懂。这时,我意识到孩子可能对书发生了兴趣,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去买一些适合儿童看的书,并经常带他去新华书店,久而久之,儿子把去书店看书看成是一大乐事。

  二、家长要与孩子共读。

  孩子的阅读兴趣与成人的阅读兴趣是不一样的,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走入“书的世界”,光靠家长的表率作用是不行的。孩子还小的时候,认的字不多,往往对书的内容不理解,于是他往往寻求父母的帮助,这时,家长要对孩子的书感兴趣,并与孩子同读共乐,而不能简简单单地把书中文字读出来了事。我认为亲子共读是一种美妙的育儿方式,因此,以前每晚儿子睡前,既使我们再忙,也会放下手头工作,和儿子共读一、二篇小短文。随着时间的流逝,儿子和我们俩的感情日趋笃厚,对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到现在,六年级的儿子已阅读了较多的书籍,一有空就想去书店和图书馆。每逢暑假时,我总是把一学期以来的《报刊文摘》拿出来整理,认为有保存价值的文章就把它剪下来,于是,我一边看一边剪,同时还让儿子在边上看,并随时交换看后的感受,可以说,母子俩更有共同的话题了,平时纠正儿子的错误也就更容易了。所以,我要说亲子共读确实是引导孩子走入“书的世界”的绝妙方式,也是增进母子父子感情的方式,更是为教育孩子提供了一条捷径。

  三、让孩子从小养成“有问题到书中找答案”的习惯。

  孩子老爱问“为什么”,而家长不是“万事通”,此时,我决不搪塞,如果家里有这方面的书,那么我就和儿子一起去找答案;如果家里没有,我和儿子就先把问题记下来,然后在节假日带儿子上书店去找或者上网查找。再如有些字,我把握不住它的读音,我就去查字典,还小的儿子就很奇怪,于是我就告诉他:“字典就象是我们的老师,它会告诉我们字的读音和意思。”儿子稍大一点时,虽然还不会查字典,但他经常学我的样子在那翻查字典。日子久了,孩子就懂得从书本中可以获得知识,书本可以帮助解决困难,自然就乐意靠近书本,走入“书的世界”,进而养成阅读的习惯。有时,到了晚上我们还在家里忙着自己的工作,儿子则会很自觉地拿出故事书等,自己静静地坐到一边去看,见我们停下手头工作了,就又跑过来问问题了。有时,我儿子中午不午睡,他总要看一会儿书,或画一会儿画。

  我觉得孩子爱上读书之后,心自然而然会静下来,注意力容易集中,通过书中的故事,他知道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知道要尊敬老师、尊重父母、体贴父母,不乱买东西等等。我觉得孩子爱上书之后,一切都好说了,好多棘手的教育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特别是减负之后,更应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一来可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思考问题时就会更有深度;二来减负之后孩子的双休日不再是一片空白。

【读育儿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育儿心得体会09-10

育儿的心得体会11-22

育儿的心得体会02-10

育儿心得体会08-30

父母育儿心得体会06-15

育儿嫂心得体会12-25

育儿心得体会范文03-12

家长育儿心得体会03-01

育儿心得体会精品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