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中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质

时间:2022-07-18 09:49:4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质范文(通用10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质范文(通用10篇)

  中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质 篇1

  在今年的7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组织,由实验中学主办。这次分为镇、县交替培训:

  对于为期15天的暑假集中培训阶段,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充实”。是的,的确是太充实了,每天在县由名师和骨干教师进行分析,下午分组讨论提出困惑共同解决,也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让我的思维豁然开朗。

  虽然教小学已经快30年,自己也觉得对于教材还是蛮熟悉的,但是听了名师老师和骨干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更多教材的内涵。以前,每次上研究课的时候,总是挖空心思,想改变原来教材的内容,想更加与众不同,更加吸引人。其实,专家在编写教材时有着一套承上启下的脉络。

  以前,在教学的时候,总是抱怨教材中,单元太多,有的单元只有一、两个课时。有个专家在讲座时候,把小学阶段的每册书的每个单元都整齐地排列出来,有个专家甚至把小学阶段的每册书每个单元分别属于哪个认知领域也列成表格,非常的清楚。这些都让我不禁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要这样做。心中不由地发出感慨,专家就是普通教师想得更多一些,想得更深一些。

  我今年任教的是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根据低年级小的年龄特征和经验,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实际、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次培训确实使我受益匪浅,收获多多。

  20XX年X月X日至X日我参加了长春市教育局在东北师大实验校举办的小学数学师资培训,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当然有的讲座很贴近我们的教学(赵艳辉、王艳玲),有的理论性太强(省教育学院孙兴华),但也让我们对数学领域有了一点更深的了解,最难得的是我听到了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与此同时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教学方法陈旧和教学活动的单一,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不足,但是经过这三天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数学理念的提升

  虽然从事教育工作已久,但面对当今的形式,时代要求我们不断进步,吸取营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在这次学习中老师为我们解读了2011版课标的`内容,传授了新的教学理念,总结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这让我在数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和模型化思想这么多数学教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复杂和实效的。我正是缺少了这样的一些理论基础,使得在实际教学中缺乏高度和深度。老师关于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论述非常贴近我们的实际教学,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学中面临的最为头疼的环节。除了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外,更要汲取丰富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专家的讲座中我体会到对于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备课和上课任务,在这次培训中我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面对庞大的班级学生数,面对堆积如山的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那么些个后进生,教师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谈何每天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老师的讲解为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方法。

  空谈理论不切实际,屏弃理论也不合逻辑。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自身工作量在学期初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标,如细致备多少节课,进行多少节课堂教学研究等。简而言之,就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谓:量不在多,贵在精。我想这样一种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教学。

  三、教研方法的更新

  一直以来,校公开课的开展一直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的重要方法。通过赵美红(东师实验校),张辛欣(天津路小学)两位名师的示范课以及后一位老师的说课,不仅让我对如何说课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在日常教学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转变需求。我们应与时俱进,为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为我们展开更有效的教学打好基础。

  经过这次我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深刻的解读课标,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

  四、感受压力,增强信心

  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改进、调控,才能有不断的提升,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中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质 篇2

  今年xx月x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经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都得到了更新,而且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法、教育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次培训的内容相当丰富,主要分为三大块内容培训,也就是:区级教学质量分析、教材分析以及观摩克区第十二小学数学集体备课的形式。能拥有此次学习机会,实在值得珍惜!非常感谢区级领导对我们教师的关爱,给我们创设了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 在最开始的全区五年级期末质量分析中,我从整体上看到了我所教学的班级从成绩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全区学生的典型错误分析来看,我从整体掌握了全区的数学学习趋势和学生发生错误的典型题。通过这个分析,我可以对学生下一学年的教学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将学生的易错思维消灭在萌芽之中。

  通过聆听学习兄弟学校的两位老师对于五年级教材进行分析,使我对如何有效备课和上课有了全新的认识。面对着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就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新对策实施有效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在培训的第二阶段,我们有幸观摩了克拉玛依市第十二小学的集体备课模式。这种模式是十二小经过创新之后的比较新颖的模式。通过十二小全体数学老师的努力,他们经过先后两次改版,将具有十二小学特色的集体备课模式初步定型。他们的集体备课不仅要对所要教学的课程进行了典型课例的分析,还包括对于已经上过的课程进行回顾和亮点展示。在对典型课例进行分析之后,并没有简单的结束分析,还就本课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提前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可以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少走很多弯路。也可以让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真正落实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受益良多。更加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因为这样就停止了摸索,而是在经过两次改版,并且得到督导老师的认可之后,还将进行再一次的改版,将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这种探索精神是真的'很难能可贵的。在参加完培训之后,我校教师也就集体备课的问题进行激烈地讨论。我们一直认为照抄照搬是不能够进步的。所以我们的想法是借鉴十二小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我们自己的集体备课模式。这也是任重而道远的。

  无论如何,我们培训的目的始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教好我们的学生,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我一直认为,单纯的教给学生某道题的解题方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思考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学生们的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新的一年里,我还希望区里能给我们一些学习心理方面的培训。我们曾经学习的心理学知识是不够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的心理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的知识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当然,很多理论上的知识是很有用的,但是我们更需要一线教师给我们现身说法,用具体的事例来帮我们分析现代学生的心理,又该如何解决这些学生在心理上发生的这些问题。

  中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质 篇3

  20xx年x月x日——17日,在衢州工程学校(技师部),我很荣幸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中职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48学时培训”,听取了专家、名师们的专题讲座,感受很深。专家们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那谦虚谨慎、友善宽容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使我更深一层领悟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使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位一线数学教师身上的责任。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衢州中专付钦志老师的阐述为我们准确把握数学生活化,把握新教材指出了方向和并且给出了建议。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它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例如有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和童话故事,教材中充满着鲜艳的图画,使儿童兴趣高涨,并能投入其中。

  二、教学更要注重人的发展

  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李世杰老师的讲座,阐述了课堂教学创新设计和变式教学的理论与发展,突出了教材设计的重要性。教材的设计应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咱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牢牢谨记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才是我们教育之根本。

  三、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多元化

  听了天津市机电学院李广全教授关于新教材的讲座,了解了更多新课程理念,知道了新教材更注重多样性。过去教学可以说也重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目标单一,往往是殊途同归,而且过分强调掌握多种方法。相反,新教材更重研究探讨的过程,承认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有一个较大的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结果不是唯一的,学生更多的结合生活实际解题,使学习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形式。这也是尊重学生和个性的一个表现,记得中国一位科学院院士曾表示,不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想象,就谈不上发展和创新,就很难实现未来的科技发展,科技强国。

  四、向专家学习经验的思索

  几位专家教授的精彩案例讲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明白什么是教学?什么是用心教学?善于思考总结,勤于专研琢磨,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成就了几位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的教学。每位的数学教学经验各有千秋,十分精彩。我边听边与自己进行对比,沉思中找差距,希望能借助他山之玉使我的数学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相比而言我们不是没有发现问题,不是没有好的想法,更多是没有及时总结研究,没有付诸实施,缺乏自我总结教学经验的方法,更缺乏一种敬业精神,很是惭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方法。

  中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质 篇4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对生物的基因部分特别感兴趣。还未毕业,基因的“螺旋结构”图时常浮现在脑海。

  在一次全员培训会让我有了新的思绪。也许比较肤浅,但是,凌乱的思绪毕竟有一个组织和思考的过程。

  一、“螺旋结构”蕴含着:在比较中拓展知识面

  在本次培训活动中,学习了数学教学论文的相关知识。教学中,一次次的论文实践活动,在应用中才了解一二。认识事物总要有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从教材的改动中,先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然后才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的编排,是适应了学生的发展特点的。

  在自己还是个学生的时候,知道论文所应具有的基本的题目、署名、正文等。培训活动对写论文的相关知识又有所了解,如对于如何拟定题目,如何更好的撰写正文,参考文献的不同形式等等。也许,这个层次没有达到质的变化,但事实上,就如“螺旋结构”图所表现的,我们的学习又让我们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每年的培训活动,每一次培训的目的都希望老师们有所收获。在每次的培训活动中,我所留下的文字记录,都是自己成长的记录。教师的成长,与先前的在校学习有关,与师生之间的磨合有关,与每一次的培训活动有关……这一切,如同螺旋结构图所体现的,循序渐进,不可逾越。

  二、“螺旋结构”蕴含着:在日常积累中寻找话题

  张老师在培训中提到“选题要创新,切忌陈旧雷同。”选题要创新,靠大脑迸发出突发奇想是不行的。关键的矛盾点在于,你需要迸发灵感的时候,灵感却迟迟不来。生活需要积累,哪怕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把极小的与众不同之处记录下来,当一定的条件形成,就会将以往的话题不由自主地联系起来。

  人是不可能突然间达到质的飞跃的,我们需要在别人的观点中,汲取思想的精华,然后在经过再次思考,进行实践,从而获得经验。譬如:一位老师“建立错题本”的方法,让我觉得有种志同道合的感觉。建立错题本的作用在于:教师可以针对重难点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困惑点抓住;家长可以明确孩子需要帮助的所在。我建立“错题本”的要求是这样定的:将题目要求、原题抄写下来后改错,然后再在试卷上改错。

  凡是愿意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改写的,他们进步很快。经过几次小测试,这些学生最先体会到成功地乐趣,于是一次比一次认真。循环往复,效果很明显。“螺旋结构”理论的思想,也由此体现。

  在培训中,有一条“定期归类整理”让我思绪颇多。也许,我所建立的“错题本”,思想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我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积累,过渡到“归类整理”这个环节。我感受到了这个环节与我日常积累的联系,我相信,实践“定期归类整理”的过程将为期不远。

  三、“螺旋结构”蕴含着:在量变到质变的思想中感悟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体现的事物由量变转为质变的思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起初,我难以理解。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等对DNA结构潜心研究了3年,意识到DNA是一种螺旋结构,从科学的角度反映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后来的DNA螺旋结构模型,又进一步使抽象的思想变得直观。

  螺旋结构模型的直观,不断的冲击着我的思想。如:我曾在测试的时候,将每个学生的错误点进行记录,并将他们当作自己的“错题档案材料”积累下来。教一年级的时候,是对学生错题现象的记录。其实,当时我的反思能力有限,虽然记录了,却缺少分析和改进的方法,所以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没有明显提高。而且,我只关注学生的相关积累,如学生的.团结合作思想,倾听能力,参与意识……再次看到“事事洞察皆学问”,联想起张老师第一次到我校给老师的课做点评时,自己也不会深入思考。二年级的时候,一面对一年级的错题原因再次予以分析,一面对二年级的错题现象继续记录和分析。从中找出一、二年级知识难点的相通点。在复习的时候,把错误的题出成试题,将错题的学生分类进行小组辅导,终于,在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当我再次进行一年级的数学教学,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又派上了用场。自己慨叹勤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节省了时间。两年的时间,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于是,就越发的喜欢“螺旋结构”,就越发的喜欢积累和思考,就越发的喜欢探究的感觉。

  四、“螺旋结构”蕴含在多种知识领域中

  在培训的当晚,看了一本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谈读书治学》。书中谈到了苏轼的诗、词、画的造诣,这种在多种知识领域研究的深入,让我有所思考:学习,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积累的多了,很多看似陌生的知识,也会建立某种联系。积累的资料多了,总没有什么坏处的。

  “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上医医未病。”这是教师角色和医生角色的反映。“肝病传及肾,心病传及肝。”又与教育中迁移的作用有了丝丝联系。第一次教一年级,说话多,喝水少;第二次教一年级,课堂上赋予几个特别的手势,效果明显。因为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视觉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数数的同时,配合着音乐的节拍,学生掌握的快,注意力更集中。因为这样的实践活动,我理解了赞科夫的一句话“高速度,要从减少重复中加快速度。”

  当然,我只举了教育和医学之间的联系,相信读书的领域越多,这样的“螺旋结构”所体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越明显。

  五、“螺旋结构”渗透在培训中,从无知得到启发

  曾经不善于从别人的话语中倾听,现在感觉是自己的视野太窄。从培训活动中,同事们安静的倾听,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我知道咱们老师培训也很累……”听到这样的话语,感受着这样的认可,体会着这样的关心,我们有哪个老师会不尊重自己呢?是啊,最好的辛苦是别人承认自己的付出。

  培训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培训的重要性,也进一步体会了“螺旋结构”所体现的思想。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应该会不断的得到补充和改进。

  中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质 篇5

  自从我踏入小学数学课堂,便有幸投入新课程改革的热潮。在这四年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我也在不断的成长。以下就结合这次教师培训,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化。

  新课改对老师最大的冲击是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新世纪的到来,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拓宽数学课堂,树立整体的学生意识,引导学生走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之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准备。也就是说,作为教师必须从单纯的数学知识传授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把目光投向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二、教师定位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教教材”的“教书匠”,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发展健康的性情与品格。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在情境中学习。

  无论翻开新教材的哪一册,你都会看到很多精美的插图,一个个生动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跃然纸上,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不再是枯燥的计算,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情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的、机械式的接受学习为主,而新课程倡导学生应在活动中学习,在操作中探究。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教材编排用了4课时让学生操作,“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小组实践活动(分小棒)、数学游戏(分豆子),学生在经历了独立分、同桌合作分、小组合作分等大量的实践操作中,建立了|“平均分”的初步模型,到第5课时,才真正学习除法算式,这时学生对除法的含义已印象深刻,学起来自然就水到渠成。

  3、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合作学习也是现代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内容,学生正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抛硬币、摸球等一系列活动中,理解了“一定、可能、不可能”。

  四、课改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

  1、与旧教材比较,许多内容、知识点呈现的时间向前移了,是否符合学生接受程度?例如,第二册,“厘米和米的认识”;第六册“面积”……

  2、第二册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课时量偏少。

  3、第三册P66中“你的心跳1分大约是几下?”,在学习这一内容前,我已教学生正确测量方法,并让学生回家在父母帮助下正确了解脉搏跳动的位置。但在第二天课堂上,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测量的数据明显就不在正常范围内,相差很大,达不到实验结果。

  4、第三册P68《作息时间表》,这一内容是本册中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每次测试中,测试题的难度又超出了教材中的难度,大多数学生都有困难。

  5、第五册P80中“滴水”这个小实验,很难完成,因为用大头针扎的孔太小,刚开始滴时很快,但滴到杯中水到一定量时,它就停止滴了,杯中的水无法全部滴完。

  6、第六册《总复习》P85第五题,这一题必须要经过五、六步以上才能算出结果。学生之前接触的最多是两步应用题,这一题跨度太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解答此题时有困难。

  四年的课改让我们感受到了许多,有欣慰、有艰辛、也有不安。但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希望、是成长的喜悦。走进新课程,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共享生命成长的快乐。

  中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质 篇6

  三天的培训很短暂,但李老师独特的授课方法和授课理念将永远影响着我们。

  一、李老师代数几何熔一炉的思想

  一直以为线性代数只是纯代数运算性的数学,和几何没有任何的关系,在我讲授这门课时也没有意识到还可以结合几何思想,这次培训可谓是大开眼界。比如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被认为是老师最难讲、学生最难懂的一部分内容,然而李老师借助于2阶行列式是平面图形的面积,3阶行列式是平行六面体的体积,那么n阶行列式就是“n维体积”,若有2行相等就相当于两条边或两条棱相等,维数就下降,“n维体积”为零,行列式为零,维数下降,所以线性相关。巧妙地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空间为体,矩阵为用”,通过具体的几何说明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最终达到理解和使用矩阵解决问题的目的,始终强调几何与代数的相互渗透。

  二、“平民化”的教学风格

  李老师强调不能板起面孔讲数学。表面好像是说要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事实并不仅仅如此,这是需要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为前提的。看看李老师讲课时的投入和激情,以及丰富而和蔼可亲的表情,你就会感觉到他对教书的热爱、对学生的负责和尊重。

  首先,李老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那么晦涩难懂,尽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有趣、有用和美感,并一直在研究相应的教学教法,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其次,想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也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需要广博的知识作为铺垫,李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穿插一些武侠小说故事、生活常识等,引经据典,妙趣横生,有多少老师会有如此丰富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呢?即便有,又有几个人能够将这些东西都联系在一起呢?联系不是胡吹乱侃。只有真正爱学生、爱教师这个职业才能用“心”始终如一地去做。所以我说这是一种高尚人格的体现,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理念

  不从定义而从问题出发展开课程内容,提供具有启发性的实例以及扩展性知识,为解决各种问题提供范例,这是李老师编写教材,进行教学的重要理念。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定义出发引入内容,学生就会觉得问题的引出自然而不突兀,当然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然后再提供一些实例使学生明白所学的内容并不是空洞、孤立、无用的,而是和实际应用密切相关,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如果始终采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我想论坛里有些老师关于“数学有什么用”的困惑就迎刃而解了,还用向学生解释吗?

  也许我总结的略显粗浅,但这些都是我真实的体会和感悟。作为作业,应该可以及格吧!

  中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质 篇7

  作为中青年教师,我的职业生涯似乎进入了瓶颈阶段,我深感自己的本领恐慌。这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学习,我实在是来补精神之钙的。从李星云教授的“数学生活化”,再到李如密教授的课堂教学艺术;从程晋宽的“核心素养下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再到邱莉教授的“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及教育对策”,场场报告都是精彩绝伦,深觉受益匪浅。其中我反思比较多的是南京市教研员王红兵老师所讲的《初中数学评价与教学》、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介绍的“对分课堂”,以及南京市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叶旭山老师的《基于三个理解的教学实践》。这三位老师的报告分享了两个不同方面的问题,恰是我当前正需要的。我把它概括为:一是教师专业发展研修,二是教学评价与教学。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研修

  曾经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的男子很沮丧,因为他回顾去年做的决定,感到日复一日自己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还是原来的自己,计划好的事情没有去做,有着和过去同样的烦恼。他的导师问他“你知道巨竹多久才能长得像楼一样高吗?第一年竹苗得到了充分的灌溉和养分,然而没有任何成果,又一年的.灌溉和养分,又一年,直到第五年,竹子突然一飞冲天,在短短六周内长了90尺。”巨竹并不是六周长成的,而是五年内日复一日不断的积累。

  人生的每一步都会产生影响力,你或许不会马上看到改变,但增长正在发生,这终将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一个过程。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个人,缺乏学习的决心和动力,往往有些想法却又不能付诸实际行动。工作中没有具体的努力计划,也缺乏对未来的信心。叶旭山老师报告中一个个案例向大家充分展示了他平时在生活中对数学的思考,更是见证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和对数学发自心底的深爱。他研究史宁中教授的著作,把书放在床头,把重要的内容或者看不懂的部分进行勾画,工作中不断地思考琢磨;他读一些杂志上的文章时专门打印下来装订成册,经常与教学中的案例进行比对、回味、研究、总结……这些学习的方法让我深感震撼,也深觉无地自容。都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而一个不学习的教师就是在误人子弟。当你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唱着独角戏的时候,你应该反思了!多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切实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多学习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先进理念,给自己工作充好电;多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深层次的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课堂教学中充分地诠释教材,真正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一位合格的数学老师。

  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一架琴弦,我们要做那个演奏者,点燃学生、拨动学生内心的那根琴弦,弹奏出最美最和谐的音符。在优美动听的乐曲中,我们发展了自己,也愉悦了自己。

  二、教学评价与教学

  我们都知道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1、课堂练习和课后检测命题的准备。

  我们教学过程中,每天备课都少不了要准备一些课堂上需要的练习,阶段训练中也少不了要出题,这是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那么这些题目的产生又要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的。王红兵老师着重为我们阐述了命题的三个原则——真、善、美。“真”是数学最本真的味道,题目首先应该来源于生活,真实简单。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题目还要对学生充满善意,不能挖坑。我们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情而并非故意为难,因而选题上要以培养能力为基础,追求创新但不一味地求难求偏求怪,这是“善”。每一次题目的设置都应该精益求精,比如文字的推敲、语言精准的表达,比如图形的准确规范,比如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比如知识点的全覆盖。力求发散学生思维,便于照顾不同层面的孩子,这是命题的第三个原则——美。数学的美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感悟,他的对称美、符号美、语言的简洁美,规范美;数学思想的精准,数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数学推理的严谨等等无不体现着数学的美,无不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做数学的人。

  2、课堂教学的高效

  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方式。多年来,所有的教师基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前仆后继地进行课程改革,出现了很多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不外乎自主课堂和探究式课堂两种。自主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学生讨论仅限于解决浅显简单的问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缺乏思维的条理,系统性不强,对问题的探究停留在表面、浅层,学习效率不高,不能真正引发学生的探究。无论这两种方式的哪一种,都基本延续了过去传统课堂的“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学”,而缺失了沟通、合作、批判、创新。

  当前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直接指向创新。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应运而生了。

  “对分课堂”,恰恰结合了自主课堂和探究式课堂两种模式的优点,取“中庸之道”。“对分课堂”形式上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实质上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让学生对讲授内容进行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参与讨论,通过对讲授与讨论的有机整合,实现了“教法”与“学法”的对立统一。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意志,让一个生命的意志得到表达是对该生命存在的承认,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对分课堂模式下,孩子们得到了最基本的话语权,最深层次的思考,限度的质疑和创新。它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核心素养,让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合作能力在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上得到贯彻落实。

  对分课堂共有四个环节:精讲留白(充分而不过分的引导独学)、独立思考(个人理解,形成成果)、讨论(小组化,解决低层次问题,凝练高层次问题)、对话(教师答疑,解决高层次问题)。

  我现在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一下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希望在课堂教学方面有所突破,能有一定的再成长。

  中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质 篇8

  本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他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专家教授、优秀教师零距离接触,经历了高层次的理论学习。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更新。杨老师对教学的理解、清晰的思路和灵活的教法。让我感受到了他扎实的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技巧。

  杨老师说深度学习首先“深”在人们的心灵里,“深”在人们的精神上,还“深”在系统结构中,“深”在教学规律中。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了,觉得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并没有认真做到这一点。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我们要学会思考,顾志能老师指出,数学知识,往往就是一种规定,思考规定背后的道理,那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通过本次学习,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杨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和钻研,对数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数学知识背后的思考都是让我深深感慨的。我会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继续好好研究教材,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幸福的成长。

  中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质 篇9

  2012年7月20日在织金一中听了姜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邝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向老师的《确定位置》三节课之后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听这三位老师的这三节课的感受吧。

  这三节课都是经典课,关于这节课的上法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优秀案例也不少。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教材设计的思路是: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再通过对数据的观察,提出大胆的猜想;通过操作验证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利用所学的公式解决问题。要让学生简单记忆公式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理解公式。姜老师按照教材的编排设计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并带着自己的操作经历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课堂上值得学习的有几点:

  1、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将“转化”思想进行了有效的渗透,让学生学会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开始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做铺垫。在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图形的大小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经历用了数方格比较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将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这样将操作、理解、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有非常直观的“转化”感受。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生学过的长方形来计算它们的面积,这时教师进行适时的小结:探索图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把没学过的图形转化为已经学的图形来研究。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把新的、陌生的问题转化成学生相对熟悉的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将数学方法传递给学生,而数学眼光却无法传递,故应着重把握好对数学思想的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 .教学中面向全体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通过小组合作剪一剪,拼一拼互相交流验证,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努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的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数学教学生活化。练习形式活泼多样,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比如《确定位置》这一节课,老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表达观点,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准确地表达确定位置的方法。

  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应变能力十分重要,有效的把握学生课堂生成,灵活应对课堂突发的情况,是教学中应注重的。

  总之,这三节课采用了“游戏激趣、小组讨论、分层递进,由扶到放”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有关知识。整个教学环节,步步紧扣,层层递进,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探索、研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王老师使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质 篇10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我有幸搭上课改头班车,参加了暑期数学新课程培训。 几天下来,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我个人感觉新课程有这它突出优点:

  主要体现在:

  第一,内容结构上,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和改变了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使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数学而学数学。从教材所选例题及所编习题可以看到,数学中有物理,数学中有化学,数学中有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及科技等;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自然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来的自觉性。

  第二,培养目标的要求上,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诚然,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要学好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是,如果片面地去强调知识更新与技能,而忽视了其它的需求,学生变成了读书的机器,没有创新的能力,社会就难以发展。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印象中的恩师之所以成为恩师,不是他教给了我们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学习、如何做人。这就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新课程中,无论是哪一个概念的形成、哪一个性质、定理的获取,都设置了情景,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的形成过程,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做到“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体也会问”

  第三,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在概念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师告之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搜集信息、并用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归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可否认,课改是新的,一切都是在新的思维下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有它的不足:首先,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义教”时期所用课程多以传统课程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进入高中后,突然地转变了学习方式,学生难以适从,而教师又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在赶进度,未给学生留以缓冲期,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其次,在知识的衔接上,“义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可能与新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断层,新课程很多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在旧的初中教材中没有,或未能真正地讲透。学生在运用到相关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吃力,从而出现了编书者认为学生能完成而学生却无法完成的练习、习题,给学生留下了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题都不会做的感觉,欠人性化,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建议在高一数学①的编写过程中,先介绍简单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在闭区间内的最大(小)值的求法等知识的学习。作为初、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的过渡。同时也对集合知识的学习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函数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次新课程的培训中,我们听了王尚志教授以及其他各位老师的辛苦讲解,使得自己对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质】相关文章:

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11-28

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05-21

2023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02-09

【热门】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02-20

【荐】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02-20

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15篇11-29

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15篇)11-29

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4篇)01-11

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