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03 02:43:4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

  我做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最头疼的应该就是作文教学了,特别是身处农村,学生占有的读书资源和素材极少,作文的实际操作更加困难。为了能更好的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写作,学校特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展了一次作文教学座谈会,一次增强对作文教学的重视,也方便教师之间就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下面就座谈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读书,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去写,主动想写,而不是被动的应付。

  其次,要坚持上好作文课。作文课在语文教学中占较大比例,时间充裕。在这些时间里,一定要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作文技巧、写作步骤、修辞手法等常识。

  再次,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是农村学生,各方面素质及知识本来就欠缺,要让他们较容易地完成一篇作文,着实很难,不多加训练、培养、提醒,无疑是赶鸭子上架。如果能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而且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那么,这一切就显得非常容易。我的做法是:

  1、尽力让学生自己写作,并且要求按照正确的写作步骤进行。禁止抄袭。题目布置下去以后,老师作一些指导,例如帮助审题,确定写作体裁范畴,引领写作思路,唤起记忆,提出写作要求等。然后留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要让学生耐心细致,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完成作文。让学生先列出写作提纲再打草稿再修改。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先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叫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口述,教师亦口头指导修改。

  2、积极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描写能力。学生不会观察,对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更不会描写对本来熟悉的东西,描写不出特征来。针对这些重大弱点,教师要下力气,费很多时间进行培养训练。

  3、提倡学生坚持日记和读书笔记的写作。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慢慢进步的过程,仅靠课堂上或在学校里的努力仍然不够,因而我们一定要督促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只有在写的体验中,才能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增加他们的知识量,提升他们的思维整洁程度。

  4、教师要积极的做好学生作文的批改工作,学生和老师花费那么大心思完成的作文需要同学和老师的认真对待,特别教师的批改直接关系到学生再次写作的积极性。老师应该从眉批、段批、总评三个大的方面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方便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改正进步。

  5、教师批改后剩下最重要的步骤就是作文的讲评了。事实证明认真负责的作文讲评是学生作文水平进步最快的环节,而没有讲评这一环节,就意味着你之前所做所有努力都白费了。作业讲评时,可以选取写的很好的作文做为范文,师生一起分析为什么写得好。再找出写的差的同学共同的主要问题一起探讨,切记单个打击同学,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是块硬骨头,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努力,将其击破,弄懂题意,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2

  学生们常苦于写作文。于是,一篇篇学生习作要么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要么空洞无物,言之无味。究其原因,作文教学不得法也。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呢?让我们把视线移向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他曾经以睿智的目光穿越深邃的时空,以他对语文教育真谛的深刻把握,透视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阐发有关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叶老早就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如果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那样,局限在课堂内教作文,局限在笔头上练作文,那注定会“走进一条死胡同”。倘若“作文成为生活的必须”的话,学生还会怕作文吗?学习、借鉴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我有几点感悟。

  一、写作源自生活,需给学生自由生活的空间

  1、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多年的教学,我也深刻体会到: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写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会有多样的文章。

  2、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作文?对此,叶老有过这样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并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的本意相违反的。”从写作的目的上来看,写作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时刻,“写作就是说话”,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学生就可以把写作看作是稀松平常之事,就不必从心理上去害怕它。这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3、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叶老指出,“意思情感和表达方式都是从一个人的整个生活中而来”。“必须整个生活产生得出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才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的希望。”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更深领悟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深刻内涵。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种情感、一点感悟都可写进文章中来,真实的情感是我们写作的灵魂。

  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给了孩子多少广阔的生活的空间?整天呆在“象牙塔”里、埋首于“教科书”中,孩子们能产生出多少“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做,实乃难事。叶老说,写作之前,要让孩子“知人知事”,这“人”这“事”,必须使孩子们去亲眼目睹、去亲自体察才行。叶老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教室的教科啊!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书本以内的教科啊!”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表述: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观察事物,丰富见闻,只有生活才能赋予学生具有这样的本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开创一片自由的生活,让他们有自己主宰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去郊外踏青、去乡间游玩,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双休日,孩子们可以去逛街购物、去参观游览;更别忘了让孩子们有自己亲密的小伙伴,那里也有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大”的人际关系。

  二、写作基于阅读,需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统一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不明白这一点,会让我们局限于作文训练这个狭隘的圈子里,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事,写作水平是不会提高的。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目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水平低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阅读”这一关没过好。叶老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但是如何教我们学生阅读,我认为要注重方法:

  一是教学生自己感悟。一篇读物的意义,可以是作者作文的本意,也可以是读者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发现文章所包含的种种意义,也就是说读物的意义并不等于作者写作的本意,读物的意义应该有读者和作者共同来创造。我想,这样的阅读才是开放的阅读,这样所获得的文章意义才是积极的意义。有人歌咏向日葵的“目标专一”,有人却鄙视它的“毫无主见”;有人钦佩春蚕的“全心奉献”,有人却讥笑它的“作茧自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名言,证明了“读书解义”并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者所给的意义,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投入的过程。学生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应是教师把作者、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学生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己体味,通过眼前所读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现作者的生活感受,至于能体会多少、体会多深,教师大可不必强求到位,即使主观上有这个愿望,客观上也不可能。小学生读柳宗元的《江雪》与中学生、大学生读之所得体会一样吗?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应允许见仁见智,允许创新求异,关键是去悟自己所能体会的“情”、所能感悟的“理”。例如,对于《趵突泉》中的“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永远那么活泼”这句话,有学生读出了自然界的“神奇”,有学生读出了大自然的“伟大”,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持之以恒”,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顽强生命力,对此,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因为这是学生切己的体察,这是一种体现主体意识的自我阅读。

  二是教学生在读中传情。在学生“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教师还应要求吟诵玩味,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境、传达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学生如能达到这个程度,就是诵读达到了另一境界──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悟到了情,还要传达出情,这才达到了“读中悟情”的第三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渲染、音乐背景、实物再现等手段,带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情动于中,形之于声。例如,在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我通过音乐、语言、画面把学生带入了美好的暮春田园。“你看到了那金灿灿的菜花地了吗?你闻到了菜花的阵阵香味了吗?你听到了孩子们的声声欢笑了吗?”三个问题,伴随着美妙的乐曲调动了学生多种的感官去唤起记忆中的感知,“菜儿黄,蝶儿飞,孩儿戏蝶欢”的场面形象的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时,我就要求学生不要用语言而是通过朗读把你仿佛看到的景、所能体会的“情”表达出来,即“读中传情”。

  三是教学生在读中领会知识。课堂上读起来了,课文就活起来了:鲜活的语言形式使学生直接而充分地感知了,丰富的语言现象让学生直观而自如地接触了,那么,在老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下,那些关于语言、语法的一些知识的获得、一些常见的语言运用的规律的掌握将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知识”包含着应该积累的语言材料、语言表达形式、语言运用的习惯,也包含篇章结构的知识、写作的知识,这种知识切忌以十分理性的“面貌”去告诉学生,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自读自得,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三、写作贵在真实,需给学生自由为文的空间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呢?叶老说:“那是为生活上有记载知闻,有表白情意的必要,时时练习,时时把知闻记载下来,情意表白出来,这样成了习惯,才可以终身受用。”由此看来,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需求,是一种内需,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叶老指出:“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叶老曾这样论述作文的认真与不认真:“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反过来,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如何使学生达到叶老所认可的“认真作文”的状态呢?我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于是每个人笔下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态。因此,老师应给学生绝对的自由写每个人的生活。不要一味以“法官”的眼睛去审视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作为写作的题材。学生写一天的“流水账”,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倾吐”的权利。试想,一个还刚刚七八岁的儿童,就被告知这个不可以写、那个不可以用,那会泯灭他多少情感“表达情意、记载知闻”的需要。长此以往,他还会认为“写作是生活的必须”吗?

  二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情感的自由。由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比仅仅从描摹生活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来得更为深刻,对写作的`意义也了解得更为透彻。因此,教师不适宜给学生出命题作文,更不适宜给学生的作文定中心。学生需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与心绪,那只能出于他个人的需要。即使非出命题作文不可,也应做到叶老说的“题者何?思考之范围也。必以学生所有的东西作范围,或学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索为范围。”

  三要给学生选择写作时间的自由。每周2节定期作文课的安排,从作文意义的本意出发,也不够科学。叶老说:“咱们学习写作,也要像说话一样养成习惯。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错过需要写作的机会,便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遏。一回错过,两回错过,禁遏终于成功;于是,你觉得一支笔有千斤般重,搜尽肚肠你觉得没有东西写的,你不会写作了。”多么透彻的写作心理分析!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的良好的写作习惯,那样才会让学生感到真实,让学生受益无穷。同时我们也要给学生宽裕的时间写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不要总是“今天布置作文,明天立马就交。”

  四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既然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是倾吐见闻的需要,可以随便写,可以随时写,那么一切都应该是自然的:生活的自然再现、情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如泉水“滔滔汨汨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是非常澄清的”。于是写作(非文学创作)似应无章法可言,更多的是“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琢。”对于小学生作文更应该是如此。叶老多次强调,“写作系技能,……不能空讲知识,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围绕着写作技能的作文训练会让学生陷入新八股的窠臼,迫使学生循格就范,写出“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的作文来。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是“时时写”。“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有所得即刻写作的记录的好习惯。如当时条件不允许马上写也应养成即刻记录的好习惯。老师可建议学生身边常备一个本子,一点新鲜的事物,一点心灵的感动,随时简约的予以记录。二是“日日记”。叶老提议:“日记最好能天天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许多有作为的人,在谈到成功的经验的时候,许多多归功于他们所养成的“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把一天中的要事记下,把白天来不及写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一记录。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日记,不仅培育了情思,锻炼了文笔,积累了材料,更养成了“思考、审视、坚持”等等人生必备的优秀品质。三是“常常作”。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必须继续不断地磨练,才会越来越精强。”在叶老语文教育理论中,“实践”的思想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范畴,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就更大了。一学期8篇的作文练习量是无法培养出“自能作文”的学生来的。“多读书、多写作”是许多人总结的成功经验。大脑同四肢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写作当然也不例外。有了“时时写”、“日日记”的过程,相信“常常作”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样的教学才是叶老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当然是作文教学。那么,该如何决解教学中的难题呢?

  首先,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读书,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作文观,把写好一篇作文当作是他们学好语文的最终体现。就此,我们只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加以经常的强调和贯穿即可。

  其次,我们一定要坚持上好作文课。作文课时在语文教学中占较大比例,时间充裕。在这些时间里,我们一定要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作文技巧、写作步骤、修辞手法等常识。上作文课对我们来说并不难,难的是要始终如一,毫不懈怠地完成工作任务。不能对学生灰心,对作文课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任意让学生随便写作。作文课至关重要,不然,其他语文课即使生花,又有何用。

  再次,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农村学生各方面素质及知识本来就欠缺,要让他们较容易地完成一篇作文,着实很难,不多加训练、培养、提醒,无疑是赶鸭子上架。如果我们能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而且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那么,这一切就显得非常容易。笔者的新尝试有如下几点,经过长期运用,收到了一定效果,现分述如下。

  1、尽力让学生自己写作,并且要求按照正确的写作步骤进行。禁止抄袭。题目布置下去以后,老师作一些指导,例如帮助审题,确定写作体裁范畴,引领写作思路,唤起记忆,提出写作要求等。然后留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可以自己找一些范文学习,但决不允许抄袭整篇作文或某段某部分。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逼出来的,在这一环节中不能嫌浪费时间,一定要耐心细致,一定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完成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先列出写作提纲再打草稿再修改。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先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叫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口述,教师亦口头指导修改。

  2、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能使作文更加趋于完美成熟,虽然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这部分内容,但是为了让学生作文更好的完成,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修改方法,如修改符号的使用,修改步骤:标点符号、用词造句、段落详略、主题思想等。在作文草稿完成以后就开始自己修改或互相交换修改,对个别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提醒或当面修改批点。

  3、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重写作文。往往教师的批改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多大意义,他们认为老师一批阅任务就算完成,好坏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正因为如此,学生作文水平一直没有提高,我们的工作大多白费,所以,我们有必要让一些作文很不成功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批阅再次重写,再批,做到及时反溃

  4、联系教本精典课文或学生成功作文讲解写作技巧。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注意要寻找离学生生活贴近,情感相通的范文进行讲解,讲解内容不能过细过深,应从大处着眼,先说说人家怎样结构段落,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设置详略,怎样提炼中心,再说说人家怎样准确运用动词、形容词,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等。而后重点强调我们应该吸收那些优点。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4

  前些时日,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学园路小学听课,本次培训的内容是新课标中的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每次翻开小学生的作文本,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作文内容大同小异,假话、空话、套话连篇,语言贫乏,缺少真情实感。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指导方法不当,作文设计理念陈旧也是其中之一。单一的形式,重复的题材,统一的要求,扑灭了学生写作的激情,扼杀了他们想象的'能力,以至于学生觉得作文难、作文烦,渐渐地失去了作文的兴趣。

  二、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理念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的相关表述是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不再强调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种教学基本型文体。可见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不再拘泥于用哪种文件来进行写作,他们所要做的是只要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写出最想说的话就行了。这样无疑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激发了学习的写作欲望。

  新课标明确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并在每一个学段做出强调。如第一学段要求“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要求“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内容”;在第三学段中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来看待,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更加鲜明突出。

  4.改进评价体系,焕发个性光彩。

  为了保证学生习作的个性化和独特化得到发展,新课标提出作文教学的评价建议,强调“语言表达水平是重点”。可以说,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左右着作文教学的方向。随着作文教学评价标准的转换,学生作文定会一改内容、题材大同小异的弊端,而焕发出个性的光彩。

  三、新理念下作文教学的探索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爱上写作。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热情,以兴趣为先导,逐步让学生爱上作文。可以采用给漫画配文、故事续说、我的悄悄话、出版《我的文集》等活动,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欲望。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让学生首先爱上写作,乐于写,这样还愁以后写不出好文章吗?

  (二)开放习作命题,让学生有话可说。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学生没有话可说,写作文成了“挤牙膏”。在新课标下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就作文题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言,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有机结合。

  (三)鼓励放胆表达,让学生自由驰骋。

  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脉题材,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从写好“两记”入手,让学生积累语言。“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不会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会有很大的提高。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5

  为期三天的作文教学研讨会结束了,观摩和聆听了于永正、贾志敏和管建刚等名师和专家的精彩课例和报告后,我得到了以下启发:

  1、语文课要有三个原则:

  以同学为本,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语文是一种技能,所以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扎实训练,指导小朋友的听说读写,学会欣赏他人文章,修改作文,做好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培养同学的良好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作文训练就不费劲了。能让同学不认为是作文课时才是最有效的。

  回顾自身的教学,为了提高小朋友的写作能力,我除了坚持让小朋友每天读课外书外,还坚持写周记和每篇课后的小练笔,比方续写、读后感或者与自身喜欢的人物对话等。明天早读时间开始读自身的文章,读之前先自身修改,然后同桌互批,最后读一读,师生互批。最后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这些做法与名师的讲座不约而同,应该继续发扬。

  2、语文教师要有素材意识

  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会考虑,要有好奇心和童心。老师能想多远,同学就能走多远。所以老师要多看书,多积累,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假如教师没有素材意识,同学就更不知道写什么了。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学中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考虑的地方。从教师自身看,要养成多看书、多积累、勤于动笔的习惯还需要锲而不舍;从同学方面看,很多小朋友写的非常空洞,内容简短,没啥可写,词语也不丰富,干巴巴的。教师应该把素材意识传导给同学,让他们学会选材,学会把环境、局面、心理、动作、对话、神态描写具体。

  3、老师要学会运用三种镜子

  一会用放大镜放大小朋友的`优点;二是用显微镜放大自身课堂的缺乏;三是用广角镜观察大千世界,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

  我在教学中比较注意时刻鼓励小朋友的点滴进步,这是值得发扬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不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张会表达的嘴,还要有一对能诊断语言的耳朵。教学中除了传授同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做个有心人,注重培养同学的表达能力,力求让每一位同学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让每一节课更生动、更有趣。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6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新观点、新方法逐步为广大教师了解、熟悉、认同,小学作文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我在小学作文的教学工作中,经过一系列方法改进使学生对作文的态度由“要我学”和“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学”和“我要写”。我对课堂作文教学在实践与探索中感悟甚深。

  一堂作文指导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我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都能根据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再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另外,如何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俗话说:“学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们开展了“每日读范文、记笔记”活动,现在学生作文的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讲一个故事,每日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书报杂志刊载了大量的信息,学生读书读报不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况,还可以学到不少写作知识。

  在指导学生读书读报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注意品味文章的标题,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一篇好文章,可以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文章精美的语言和作者匠心的构思,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实践证明,小学生作文应该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生活知识园林中去折枝采叶。只有见识广了,知识丰富了,才能写出一篇篇洋溢着对生活真切感受的精彩力作。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7

  xx年10月19日20日我参加了“京津鲁”三地小学生随笔化作文教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内容集中而丰富,来自北京、天津、滨州开发区一中等各地的专家齐聚一堂,随笔化写作观摩课、课题实验校经验介绍和专家报告让我受益匪浅,风趣的老师、严谨的名家、个性的编辑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教育未来的希望。

  历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最令语文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问题,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样的思想,刘宗顺老师和他的团队进行了随笔化作文的实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先不管这三位老师的公开课有什么优点或遗憾,我们应该能看出他们是想向大家展现一种思想:作文很快乐、学生很喜欢!

  随笔,原本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也可以评论。而在“随笔化作文”中的随笔则另有一番含义:随时随地、随遇随历、随感随记、随读随议、随改随展,无论字数多少,篇幅长短,只要是随手下笔而成的文字都是“随笔”。课下随意地写、课上有序地读、评、改、展,如此一来,学生的日常写作实现了“随笔化”;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学生又把那些随意而写的文字“化”成像样的文章。

  这几天孩子们自由快乐的小脸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老师们那不疾不徐、温柔可亲的声音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我到现在还记得自己看到这样的作文课时候的惊讶:作文课,原来可以这么快乐的上! 我的《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方法与策略研究》的课题实验和刘老师团队的“随笔化作文”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在作文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惑,这次的学习中我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知识的精髓,使自己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刘宗顺老师团队的随笔化作文分三步:创设情境-畅所欲言-提笔书写,给我触动最大的是第一步,他们的“创设情境”不是我们的想象、语言或者别的东西,而是现场的情景,学生现场经历,想起我课题实验也是因了一次“无意插柳柳成荫”的快乐。

  那一天从下午飘飘忽忽的小雪花就那么慢悠悠的飘下来,伴着一夜的雨声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哇,满天满地满世界的雪白,我们的小校园也沉浸在美丽的雪白之中,我被这些玉树琼枝和晶莹透明的世界震撼了,终于按耐不住心头的激动领学生到了这片白雪之中,做了这片雪白的第一批主人,领学生观察,领着他们游戏,领着他们疯跑,我觉得令他们难忘的应该是在上课时间在校园里踏雪,因为想让他们记得自己的小学生活很快乐我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小家伙们的笑脸和这美丽的时刻,当我们一起在教室的大屏幕看这些照片的时候,他们的快乐更是溢于言表!他们的关于雪花的作文也让我高兴了好多天,对于刚刚写作文的他们来说,的确是让人欣喜得很,在他们的作文里看到那些关于雪天的美丽的句子才觉得是真实的不做作的。

  “冬青像长了白头发,老师还给我们留了影,这个学校有美丽漂亮的白云。''

  “今天我们这里下了一场大雪,我们玩得可开心了,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还有的在雪地滑冰。”

  “我们今天玩的可真高兴,我喜欢冬天,你们呢?”

  “大树穿上了衣服,大地铺上了地毯”

  “雪吃起来凉冰冰的,也有的吃起来热乎乎的。”

  “我们队的雪人可可爱了,有的上面用雪做的帽子,还有的弄下来一根树枝当手,还有的弄来一个笤帚当手,雪人非常可爱”

  “这是今年第一场雪,雪就像一粒粒晶莹的冰球。”

  “雪下的时候,是一个个的小冰渣,像一个个缩起来的小刺猬” “树上都变了样,小青蛙已经睡着了,老师们也很喜欢。”

  “我一起来,就看见了白白的地毯,我的脚踩进去,哇、太厚了,太凉了。”

  “大树变成玉树琼枝,晶莹剔透,雪软软的,凉凉的,白白的。” “雪很美,落在树上,树就像开了白白的花,我想我要留住冬天,冬天太美了。”

  “树上的雪像是水晶,好透明啊、”

  “冬青上一片雪白,杨树变成圣诞树,漂亮极了。”

  “一回头看,到处都是雪,天空是深蓝色的,我们都在操场上玩堆雪人,有的你碰我撞,有的打雪仗,有的滑冰我们一抬头看着那绿油油的树,变成了雪白的树。。。”

  “原来冬天是这么美丽的景象啊,我喜欢我的.冬天。”

  “我们的学校,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太阳出了的时候,太阳的光像利剑一样发光。太阳和玉树一起照一张照片,那就美丽极了。我们已经在大树前照了一张照片。

  我们喜欢我们的校园。”

  “今天下雪了,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

  早晨上学的时候一棵棵树像结了果子,因为,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也积满了厚厚的雪,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

  我的学校就像我们学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里的冬天的美丽景色。”

  “那些雪摸起来像雪糕,像一床毛毛的被子。”

  “同学们在看景,树像玉树琼枝,晶莹剔透,同学们在玩雪,有的堆雪人,的打雪仗,玩穿路。

  雪像水一样,没有味道。”

  “这第一场雪就快融化了,美丽的景色就快没了,我舍不得这美丽的景色,也舍不得我们玩雪的快乐、高兴。”

  “树木上的雪化了,就像洗了澡,亮晶晶的。”

  “下了一夜的雪,今天早上,树上、地上都铺上了一层白白的棉被,我们都出去玩雪。

  我们又玩起了打雪仗,你打我,我打你,我们笑了

  我只是拿出了自己的一节语文课领他们到学校的操场上玩了一次雪仗,他们却回报了我这么大的惊喜!

  通过听北京昌平王宇老师的课,我发现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身边很多写作的资源。猜词游戏是我和学生们喜欢也一直在做的游戏,而我只是把它作为语文字词学习的手段却从没想过他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自作的素材,是呀,这是孩子们热衷的,他们该有多少话要写一写这个给他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快乐的课堂啊!不管是哪种作文模式,我们只要牢牢记住一点:想办法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写作产生强烈的期待,不吐不快,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让学生尽情地去玩、去享受,去尽情的述说,去畅快的表达,这或许也是作文的一条新路子,先把材料,最深刻、最真实、最火花一现的记下来,然后有专门的时间再组织材料,写成正式的、规范的作文。

  听着刘宗顺老师报告的声音,看着那一张张蕴含着他心血的照片,心底有暖暖的感动,但我觉得在热血之外在作文教学中还应注意一个问题:每一次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乐写,还应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在快乐中也会学会一类作文的方法或经验,毕竟每一次作文的安排是紧跟单元内容紧密相联系的,每次的作文训练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

  听着刘宗顺老师、李家栋老师、崔峦老师和林茶居编辑的报告,他们的语言或幽默,或风趣,或严谨,或个性,在如沐春风里走进广阔的语文教学的天地,再一次觉得:教语文,是快乐的!

  我想牢牢记住这几点指导我以后的工作:

  1、为什么要写作?什么是好习作?通过作文教育期待给孩子什么?

  2、儿童的思维经常是模糊的,学校是个允许任何孩子都能犯错的地方。

  3、经常回想自己的童年,想想那时的我们,喜欢什么。

  4、即使再不开心也不要皱眉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有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8

  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如何让孩子愿写、爱写,激发学生想拿起笔一睹为快的激情,确实是作文指导课上要解决的重点,也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感觉比较头疼和困惑的事情。这一次听了名师们上的几节作文课,让我茅塞顿开:

  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低年级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最为重要,这里的情趣指的是挖掘孩子的内心真情及激发写作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也应“趣”字当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巩固和鼓舞儿童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起着重要作用。戴建荣老师执教的诗话作文《春天的歌》,让我感受到了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戴老师的课堂充满着“乐”趣。

  本次观摩会给我最大的惊喜是欣赏到了戴建荣老师的“诗话作文”教学艺术。这节以唱唐诗《春晓》开场的二年级习作指导课《春天的歌》,就像一首清新明丽的诗,更像一首欢快动听的歌。最令人叹服的是戴建荣老师丰富多变的体态语——吟之唱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让人感觉妙不可言。课前导入聊天时,戴老师和和小朋友们“两两相望”,你一句我一言的轻松聊天加上俏皮的瞪眼睛,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在指导习作时,戴老师注意激活学生思维,唤醒他们头脑中已有的沉淀,为学生顺畅、丰富的表达铺路搭桥。以吟诵古诗《春晓》为切入口,感受生活即是习作的源泉,花、鸟、自己熟悉的生活,就是自己口中笔下的主角。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视角延伸到了更为广阔的大自然。在轻松的交谈中,学生们感受《春天的歌》的习作内容就是自己的生活,鲜活、美丽而动人。学生顿时解决了“无米之炊”的困扰,他们也爱说乐写了。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戴老师在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说、写的欲望,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积极交流、敢于表达。课堂上,戴老师善于组织语言,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从而促使他们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他扮演着小蝌蚪快乐地穿梭在课堂上,“春天随着我小蝌蚪游起来咯!”戴老师在诗话作文的课堂上说道。她的语言表达生动活泼,不拘泥一格,与孩子们平时说话的方式很贴近。然而除了贴近之外,他巧妙的运用字词让语言更具有语文味也是让我钦佩的。有了语言的表率,学生们也随之模仿,一个可爱的女生说:“春天随着我杨柳飘起来咯!”另一个说道:“春天随着我迎春花开起来咯!”原来学生们生动的语言也可以这样自然而然的“信手拈来”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使他们高高兴兴地说,快快乐乐地写。他的幽默也感染了全场,大家自始至终脸上都挂着快乐的微笑。

  二、 给予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于永正老师上的《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一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一)一看录象。

  (播放的是一段没有声音的录象,让学生进行地观看、体验。并交流,重点让学生发现其中出现的事物,并感受这个无声的世界。)

  二)再次观看录象。

  (这一次的录象,教师加入了音乐,使之与前面的录象作比较,观察的重点放在了听力上,并引导学生在不自觉中进行前后片段感受的比较中。) (以此为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声色兼备的重要性。学生的交流中自然地将自己听到的小鸟啾啾、知了“知了”、泉水“丁冬”、小鸟“扑啦”、青蛙“呱呱”等景中声友情有趣地描摹出来。)

  三)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存在的有声有色的生活片段。

  四)出示阅读卡片三:

  1、轰隆隆 呼呼 哗啦哗啦

  2、咯咯 嘿嘿 嘻嘻

  3、啪 呜呜 啪 扑哧

  五)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选取上面呈现的三种材料中的一种,进行象声词的片段练习。) 作文教学指导中最关键的便是内容上的指路。而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既要给学生指明方向,又不能将思维框死。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鲜明地看到了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习作层次、习作性格,进行了有意义的内容开掘和分层教学:既使学生内容的面上有拓宽,又启动了学生根据某一限制组织素材的能力训练,这适合于有一定习作基础,并且愿给自己增加难度,喜欢写出自己个性的学生。

  让学生注意台上同学尝醋的表情、动作、语言。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形?”几个学生兴致勃勃地说了以后,张老师就指导写游戏的重点部分。由于好多学生刚才没有尽兴地讲,所以迫不及待地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写给其他同学看。曾记得我以前教高年级时,也上过类似的游戏作文指导课。但授课过程大都是先玩,再回忆玩的经过以及自己的心理体验,最后指导写作。每次学生的在玩的时候都是很尽兴的,可一听到要写作文却都是唉声叹气,可在张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的是学生饶有兴趣地写,没有丝毫的无奈。我想,这可能都归功于张老师把游戏与写作很自然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学生感觉到写片断似乎也是一种游戏似的。而且刚才玩得痛快的游戏经过还是历历在目的,所以下笔也就顺畅了。

  张老师的授课中令我印象深刻还有他对学生作文中肯的讲评。课堂中,张老师总是把写得较好的片断读上几遍,并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在重点部分的写作评改中,张老师则采用了同座互换作文进行评改。并要求同学冷静地看,冷静地改。我记得在这时的评改中,张老师说了一句这样话:“如果你在同桌的作文中,连一个好词也找不到,那说明你不仅没有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9

  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作文教学。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在困难中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呢?

  一、从低年级抓起,培养习作兴趣。习作虽然在三年级才开始,但是我却以为习作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很自然的走进作文。要想自然的走进作文。

  (1)要加强说话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特别丰富,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框架,敢想敢说,因此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2)是重视写话训练。言为心声。老师要告诉学生写话就是把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减少学生对写话的恐惧感。(3)是提高写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基础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为了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每周口语交际课抽出1节为展示课。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好在哪里。

  二、作文教学应当加大积累,促进表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语言积累内化后再创造的过程。

  (1)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背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背诵精彩片段,背诵好词佳句。学生背诵的都是规范的语言材料,通过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3)摘抄,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学生无论是阅读教科书上的,还是阅读课外书上的,对那些优美的词、句、段,都要熟读成诵,最好能随手摘抄下来。积累丰富了,语言就会生动而丰富。

  三、实事求是,自由表达。

  (1)注重课堂的作文指导。记得有位老师曾这样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写描写春天景物特点的作文。首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观察,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有哪些特点。接着我让学生围绕一个特点,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片段训练很顺利完成了。(2)是营造自由、轻松的表达氛围。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为学生演奏的乐曲,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

  四、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激励性评价。

  每次在作文讲评时,老师都能从学生渴望的眼光中感受到他们希望老师肯定性的评价。每次作文评讲,都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好作文,在评讲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因为这些好作文都是他们同学写的,离他们很近,便于他们学习、借鉴。另外,对于那些写得很好的作文,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各地报刊杂志投稿。把学生优秀作文编辑成册。这些做法,都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到写作中来,让他们体会到作文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当然,作文教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仍将上下求索!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0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12-29

小学教学大赛心得体会02-02

小学课程教学心得体会03-04

小学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07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04-29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5-12

小学体育教学心得体会05-19

小学教学阅读心得体会12-16

小学教学常规心得体会12-12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