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如何写好新闻稿件

时间:2022-10-07 03:39:33 新闻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写好新闻稿件

  如何写好新闻稿件,新闻稿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写作题材,下面带来如何写好新闻稿件文章,欢迎阅读参考。

如何写好新闻稿件

  如何写好新闻稿件【1】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

  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 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

  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

  在上班下班、吃饭、出差旅游、住宿乘车等看似没有新闻的场合,都能发现新闻线索。

  发表在《人民日报》通讯《新风饭馆有新风》(2),就是记者吃饭时发现的新闻。

  写出这骗通讯的记者哪天外出采访,中午赶不回报社吃饭,于是顺便走进北京西单新风饭馆。

  饭馆里早已挤满了人。

  记者正站在饭桌边踌躇,一位热情的老服务员笑着招呼,并且很快帮助记者找了座位。

  对比另外的一些饭馆服务态度不好的情景,记者立即感到这里有新闻。

  经过一番采访,记者写出了这篇通讯,为饭馆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

  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 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

  他说:“一个作家。

  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

  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

  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

  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

  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

  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初学新闻报道的大学生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

  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

  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

  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

  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年度为单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

  如每年上半年是毕业生就业的时期,每年秋季是学校招收新同学的时间,每年都有教师节,每年都有学生到工厂、学校、机关和农村实习等等。

  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

  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

  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新闻为旧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

  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

  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 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

  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

  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

  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

  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

  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

  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

  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

  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作为大学生记者,由于缺乏对新闻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新闻写作经验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写出第一篇新闻稿难免不尽如人意。

  要使新闻稿基本上达到发表的水平,最学生便捷的途径,就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

  一是向有一定经验的高年级记者请教。

  从事过一定新闻采访写作实践的高年级记者,具备了一定的新闻实践经验,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校园新闻采访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使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能够少走弯路,尽快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

  且学生记者之间朝夕相处,便于接近,易于沟通,能够大大缩短新闻稿的修改时间;一是向师长主要是校报编辑老师、新闻学专业老师和社会媒体的老师请教。

  校报编辑老师能够按照报纸的报道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自己所体验的读者心理和新闻写作体验,校正和知道学生记者的新闻采访和写作。

  新闻专业老师则可以主要从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技巧上加以指导,使写出来的新闻稿更加符合新闻呢理论的要求。

  社会媒体老师更是能全面的站在社会时间实践的角度来指导写作,为以后从事新闻工作大好基础。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

  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

  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

  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

  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如何写好新闻稿件【2】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新闻稿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写作题材,虽然它不像散文、小说、诗歌需要多么深厚的文学功底,但是要想写一篇令自己和别人都满意的稿件,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新闻稿件的认识和理解,切实提高稿件质量,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下什么是新闻,如何才能写好新闻稿这个问题。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才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我今天主要介绍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以及几种常用新闻题材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要写好新闻稿,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实施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

  背景往往是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的材料,有时是注释性的材料。

  结语则或是对消息内容作一小结,或是指出所报道事件的发展方向。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三性: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

  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那么,写好一篇新闻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一、 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

  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在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

  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每一个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

  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

  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初学新闻报道的学生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

  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

  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

  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

  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年度为单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

  如每年都有教师节,艺术节,校运会,每年都有实习老师到我们学校实习等等。

  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

  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

  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新闻为旧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

  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

  如一个班级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某方面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

  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

  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

  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班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班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 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

  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标题一般要起概括全文的作用,下面所写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标题展开的。

  通常我们写标题可以采用投机的方法,即用活动的标题(一般活动都会用横幅写明活动内容的)来做新闻稿的标题。

  或者在活动标题的基础上适当修改一下就成了新闻标题。

  第二、学会写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导语是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比赛刚刚结束,读者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冠军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

  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

  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

  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

  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

  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

  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作为学生记者,由于缺乏对新闻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新闻写作经验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写出第一篇新闻稿难免不尽如人意。

  要使新闻稿基本上达到发表的水平,最轻松便捷的途径,就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向有一定经验的高年级记者请教。

  从事过一定新闻采访写作实践的高年级记者,具备了一定的新闻实践经验,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校园新闻采访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使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能够少走弯路,尽快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

  且学生记者之间朝夕相处,便于接近,易于沟通,能够大大缩短新闻稿的修改时间。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

  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

  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如何写好新闻稿件【3】

  第一、把握好新闻稿件的要素和特点。

  一篇完整的新闻稿件必须包括新闻的六要素:即六个“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件、什么原因、什么结果),此外,还要具有新闻的四个特点:即快、真、短、新。

  1、报道快。

  即报道要及时,要第一时间拿去报道,2、事实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3、篇幅短。

  短,就是语言简明扼要,但简短要内容充实、叙述清楚。

  4、内容新。

  “新”,

  指发生在一、两天之内的事件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印象。

  第二、新闻稿件要写好标题。

  新闻稿件的标题最好就是整篇新闻稿件的中心思想,让人听了题目就能明白整个报道的大概内容。

  第三、把握主题。

  一篇新闻稿件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

  一个活动或会议等的开展都有其目的和意义的,这应该在新闻稿件中体现出来。

  第四、注意称谓和人称的使用。

  新闻稿件应该以第三人称来写,最好不要以第一人称来写。

  第五、稿件要尽量配送图片。

  第六、写完一篇新闻稿件之后,不要匆忙拿去报道。

  要再认真检查一遍,看有没有错漏的地方,仔细审核后在上投。

  第七、写新闻稿件时要注意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小”与“大”的关系。

  从小稿子写起,积小成大;二是“量”与“质”的关系。

  要“质”、“量”并重,以数量促质量;三是“等”与“找”的关系。

  要变等稿子为找稿子,当前有的单位反映没有题材可写,其实认真发掘题材是很多的;四是“内”与“外”的关系。

  要把企业的事情放在社会的背景下去思考,深入挖掘新闻价值;五是“上”与“下”的关系。

  稿件既要符合上级的精神、企业的要求,也要反映基层的需求,代表群众的呼声。

【如何写好新闻稿件】相关文章:

如何写通讯报道稿件06-14

写好新闻稿的方法10-05

防火灾稿件01-02

礼仪知识稿件10-26

修旧利废报道稿件09-15

稿件征集启事12-03

广播稿件格式11-10

体育广播稿件06-09

报道稿件怎么写11-13

文学广播稿件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