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毕业论文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

时间:2024-05-21 13:44:01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21世纪中国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生产与生活方式,为社会构建了网络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近几年,网络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发生,社会各个阶层与行业都开始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信息系统一旦被外来客入侵,不仅网络信息数据会丢失,还会影响整个网络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整体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无线电监测是一种高科技的信息监测技术,本文就无线电监测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具体方法与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无线电监测;网络信息;安全保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迎来其发展的高潮期,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经济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为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几年,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严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一些不良商人与网络间谍、网络电脑高手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盗取国家与企业的信息机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破坏网络系统结构。因此,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保密设计与安全管理,提高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无线电监测含义

  无线电根据其波长等可以分为多种无线电波类型,例如,长波无线电波、短驳无线电波、中短波无线电波和微波无线电波,其中,微波无线电波在通信宇航方面应用最为广泛。无线电监测技术就是利用微波电波进行的。传统的网络管线信号传输会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导致图像失真,使信号图像与声音掺有杂质。微波技术中采用了数据滤波技术,信号传播更加稳定,滤波技术会过度信号传输中的杂质,避免图像失真,极大降低了噪音的影响,使信号在大屏幕中呈现质量高的画面与声音[1]。无线电监测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其核心手段是利用先进的无线设备与科学信息技术手段,对无线电所发射的各种频率、无线电误差与发射宽带等进行详细精确的测量。无线电监测技术可以对信息的声音与信号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可以精确定位非法干扰信号的位置和出处等。无线电监测可以保护连入网络和没有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安全,可以对网络系统内的所有计算机进行安全系统评估。常用的无线电监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无线电立体监测技术,使用电子地图或者空间维度等[2]。分析信息统计数据库,对区域的电磁环境进行全方面立体的实时监测,通过创建各种不同的监测任务,设置电磁波发射条件,并对异常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实践操作全面提升我国无线电监测业务的实时化与自动化,不断提高监测工作效率。主动检测就是把被动监测变成主动监测,协同监测就是在授权机制下对中心检测网络、监测设备,以及分析系统设备与干扰设备等进行统一调度,成立统一的监测系统,实现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实时全面监测。

  2计算机网络信息泄密原因分析

  2.1计算机自身泄密

  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依靠电磁波完成,计算机系统有四个部位可以发射电磁波,当磁场发生变化时,计算机就会对外发射电磁波,电磁波流中有信息信号,只要应电磁波接受装置,接受计算机发射的电磁波,就可以通过波长分析得出具体的数据。很多不法分子都通过接收电磁波获取信息数据,当电磁波距离1km时依然可以接收电磁波信号,只要在电磁波有效距离范围内,罪犯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电视或手机发射的电磁波接收信号数据[3]。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两大构建:硬件和软件,CPU是计算机的核心,是计算机运行的基础和保障。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中有各种部件、服务器和各种设备会发生使用老化等问题,很多用户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维修时,不法商人就从中获取用户的资料信息,转卖给相关机构。同时,如果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的硬件系统发生问题时,会造成局部网络信息系统瘫痪。网络维修技术过程中也会发生信息泄露事件,加大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

  2.2计算机网络漏洞泄密

  计算机在联网状态下,可以随意浏览各种网站,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网络目前还应用在智能电视与智能手机中,通过路由实现网络实时共享。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站中的命令等实现数据的盗取,在各种网站上以广告的形式发布识别命令,当用户打开网站时,罪犯就可以获取用户的浏览信息,当用户打开广告时,罪犯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入侵用户计算机内部,获取用户计算机全部的数据信息[4]。当用户得计算机连接网络后,信号传输线路增多,计算机网络信息网一般是由载波线路与微波线路构成的,因此,但计算机联网后,信息传输分支路径大大增加,因此,计算机信息泄密渠道与范围都变大了。当网络信息网结构越大时,其网络线路就越多,网络信号覆盖范围越广,信息泄密几率就越大。在庞大的`信息网路中,罪犯只要通过网络系统中的一个网络节点,就可以获得这个网络线路上的信息。

  2.3人为泄密

  2.3.1外部人为因素泄密

  在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人们为获取利益不择手段,不法分子会直接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动预谋的攻击,这些外在因素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5]。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中心并没有采取合理的防御措施,也没有加大控制中心的监控力度,以至于信息被盗取网络系统工作人员却浑然不知。

  2.3.2内部人员泄密

  计算机工作人员泄密也是很常见的泄密因素,很多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操作并不熟练,在进行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由于技术不正确,造成计算机信息泄露。例如,很多罪犯借由复制的原因,要求使用计算机,在U盘复制过程中,把相应病毒植入计算机磁盘内部,通过外部操作终端,就可以盗取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与信息[6]。当然,也存在一些素质低下的工作人员,偷取机密信息获取不法利益,罪犯只要收买计算机系统程序员,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措施入手,就可以获得系统的秘钥或系统口令,在千里之外就可以获取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的结构数据、信息数据,等等。

  3加强无线电监测计算机安全保密的具体措施

  3.1建立无线电资料档案室

  通过以上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影响因素得知,计算机自身的辐射也是其信息泄露的影响因素之一。计算机的辐射主要包括:计算机显示器辐射、线路辐射、主机辐射和输出设备辐射四种。计算机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是通过高频冲脉电路实现的,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计算机内部与外部电磁场的变化,从而发射电磁波。因此,为避免电磁波外泄,要建立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无线电资料档案室,杜绝电磁波的辐射,防止各种入侵者接近网络中心接收电磁波分析数据。无线电资料档案室可以有效防止电磁波信息泄露,保护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计算机数据输入与输出时,尽量在电波屏蔽或电波干扰的条件下进行。

  3.2建设网络防火墙屏障

  网络防火墙是进行无线电监测网络安全的基本手段,也是建立无线电监测信息站的第一安全防线。要制定严格规范的无线电监测安全策略,全方位实现无线电监测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之间的隔离与访问控制作用。就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防火墙已经可以实现单向控制或是实现双向控制,并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防火墙屏障已经可以对要求较高、较细的访问控制点进行自由控制,大大保证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因此,可以在一些区办网络或是城市网络之间建立防火墙,并根据其网络系统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与修改,充分发挥防火墙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屏障保护作用[6]。

  3.3对网络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备份

  要对重要资料多次备份,如果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那么计算机里的资料会丢失。资料部门在整理数据资料时,尽量不放在c盘,一旦计算机出现问题重装,c盘中的内容会被全部清除,所以,要保存在其他盘里。各个部门都要把电脑中的资料进行备份,例如,通过移动U盘、360云盘等进行备份。在整理资料时,要合理整归纳资料,不同类型资料设定专业的文件夹,如果把资料一个盘中,要对这个盘设置密码,防止他人偷窃。

  3.4加强计算机内部安全管理监控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监控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外部的监控,另一个就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的监控。外部监控主要利用监控设备和监控机制,加大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室的监控,设置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系统控制中心要在主监控室的中心位置,还要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对泄露秘密信息的工作人员,大胆举报,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加强计算机系统内部管理主要是对计算机日志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管理。电脑日志是进行实时监控最有效的手段,电脑日志中包括电脑使用中浏览的各种网页,输入的各种信息,利用日志,可以查出几点几分用这台电脑做了什么,计算机日志是优秀的信息管理员和收纳员[7]。同时,还要加强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加强计算机服务器管理,定期对计算机的各个组件、服务器与设备进行检测,做好计算机各个组件的登记工作,把每个组件都对应一个编号,如果遇到计算机故障问题,可以及时排除故障部件,减少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影响。

  3.5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日常管理

  除利用无线电监测技术进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日常的网络系统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都得到快速发展,因此,要制定安全网络管理策略。网络安全保护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网络安全系统保护是动态的实现过程。要聘请专业的网络技术专家或网络技术生产商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并设计先进的安全管理监测软件。其次,要定期的对计算机进行安全维护。计算机内部病毒与木马的入侵是导致计算机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计算机信息外泄时,木马导致计算机信息外泄是隐形的偷窃行为,人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因此,必须对计算机定期进行病毒检测,若发现存在病毒或木马入侵现象,要立即切断此台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联系,对其进行信号屏蔽处理,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分析木马原因,找出木马来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要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与安全防范意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密切联系,相关部门要加强计算机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的素质管理[8]。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道德思想教育培训与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主人翁精神,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避免发生计算机内部工作人员外泄信息事件。另外,还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并根据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类型,对工作人员进行专项训练,当遇到网络入侵等简单的信息泄露问题时,技术人员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伤害降到最小。

  4结语

  计算机网络信息保密安全是我国无线电监测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网络信息安全是国家与企业发展的核心命脉。如果信息被泄露,则会导致国家机密信息外泄,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真正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加强网络日常监测工作,准确无误地完成各项网络监测任务,避免发生信息外泄给祖国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与政治损失。

  参考文献

  [1]尚海燕.浅谈无线电监测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2):205-206.

  [2]张俊钦.无线电监测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综合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xx(3):11-12.

  [3]陈庆雷.长江干线甚高频无线电监测系统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东南大学,20xx.

  [4]常晓军.武广高铁湖南段GSM-R电磁环境保护性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xx.

  [5]雷丙全.明确新目标开启新征程推进青海无线电管理事业新发展[J].中国无线电,20xx(3):33-34.

  [6]吴亚南.浅谈无线电监测信息网的日常网络安全管理[J].电子制作,20xx(6):147.

  [7]陈冬梅.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J].电子测试,20xx(4):131-132.

  [8]刘军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xx(12):135-136.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2

  摘要: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科学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更威胁到国家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就现阶段计算机信息网络完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提出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应对策略,希望能为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对策

  网络安全既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系统中的信息数据受到保护,避免因恶意或偶然因素让其遭受到泄露、更改甚至破坏,使其能够正常、连续的运行。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人们在享受信息化社会给自己带来便利的同时,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而这种安全问题造成的信息的泄露与破坏,不仅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还可能将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为此,如何采用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来解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摆在相关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1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1.1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原因

  网络系统的漏洞是影响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系统漏洞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在程序实现它的逻辑时,忽略了对其他一些意外情况的考虑而导致的。而存在的系统漏洞将会导致相关程序在处理文件时,在时序与同步方面出现问题,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个别机会窗口则会让不法之徒有机可乘。即倘若一个攻击者获得了对系统的一般用户访问权限,那么他就极有可能会利用系统的漏洞,将自己的权限升级为系统的管理员访问权限。

  1.2计算机病毒的'滋生

  计算机病毒是程序编程者在计算机编程中插入的一种对对计算机程序及功能存在破坏性的数据。计算机病毒对网络系统的破坏程度较强,严重威胁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其中常见的病毒主要有引导型病毒、宏病毒、文件型病毒、脚本病毒以及特洛伊木马病毒等。另外,在移动存储介质方面,虽然其具有着存储量大、易携带且通用性强的显著特点,但却也因为这些特点加大了网络系统的管理难度。与此同时,大多数涉密的存储介质都缺乏登记、访问控制以及相关的审计机制,这便给网络信息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2]。

  1.3人为因素

  影响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是制定的网络系统管理制度欠缺完善。例如,对于故障计算机的维修方面,未能制定出在其被送修之前要进行消磁处理的规定,且未能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监修,进而导致了数据的泄露;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较低。如不知道如何还原移动存储介质上已备删除的文件;在进行计算机信息日常维护工作或用户权限的设置时,由于自身操作经验的不熟练导致将权限授予给了不合适的客户等。

  2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

  2.1物理层面的网络安全对策

  对网络安全建设的加强,主要可以从硬件及软件这两个方面的安全维护来入手。而在硬件方面,其具体措施如下;相关管理人员务必要对计算机、服务器以及通信链路等硬件设备的安全性进行仔细的检查与维护,并尽量减轻甚至避免由湿度、电磁干扰、温度、灰尘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因素给硬件设备造成的损害,为网络硬件设备的安全提供保障[3];建立完善的机房安全防护措施,利用物理访问控制设备对访问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2.2修复计算机网络出现的漏洞

  注重用户及账户权限的安全设置工作,对每位用户身份及相关权限进行仔细的验证,并对用户的数量以及用户访问权限的范围进行合理控制;建立起系统的病毒防范体系,以对各种网络病毒进行有效防护,防止信息数据被恶意的窃取及篡改,保障信息的安全;充分利用防护墙技术对访问权限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并通过对提供商发布的补丁进行下载,来修复出现的网络漏洞,进而对内部网络的安全进行保护;对不良信息进行相关的防护建设。针对于与Internet连接的网络中掺杂的大量不良信息,应当建立起信息过滤系统,通过字段过滤以及IP过滤的方式,来对不良信息进行屏蔽。

  2.3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是解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保障,其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具体条例和标准进行不断的完善;加大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规范化管理力度,并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实行岗位责任制。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职权和责任进行明确,并不断加强其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网络操作的规章制度及保密协议,并及时做好信息的备份工作,以避免由于原数据的丢失而给企业或个人造成严重损失。对于已经出现的违纪现象,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格的惩治,以达到警戒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章芋文.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危害及防范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

  [2]李海舟.浅析网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电子世界,20xx(23)

  [3]朱玉林.关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的探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xx(11)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3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迎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早已无处不在,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在人们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快捷方便的同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也时刻威胁着人的财产安全。本文将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为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研究略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研究;计算机安全特性

  0前言

  信息化时代的启动使得人们高度依赖计算机信息系统,例如小到日常的工作学习、购物娱乐,大到军事防御系统维护、国家安保系统设定等,都需要计算机系统进行相应处理,可谓是如果生活中缺乏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人们将陷入巨大的困境。如今在信息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置还不够高,频频出现电脑高手入侵、病毒感染等令人畏惧的事情。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威胁的日益提高,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分析,研究其解决办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维护。

  1威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是指不会人为的改变某些内容,是计算机发生超越授权,在利益诱惑的驱使之下采用专业技术性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强烈攻击,对原有计算机信息系统产生破坏,是使正常操作无法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相应程序不能有效表达。在此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信息可能被攻破泄露,无保密性、安全性可言。当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威胁因素主要存在四大方面,具体安全隐患因素如下:(1)熟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并且通过网络客户端对用户的基本账户信息进行盗取或冒用,在盗取后重新进行指令编排,使得原有信息系统无法正常操作运行。此外如果对用户的账户进行口令设置,就会导致原有用户受到身份攻击,用户易主等超越用户权限的操作,例如在生活中发生的银行账户被盗,资金未能及时进行安全有效的保护,被转移到其他用户名下发生失窃事故。(2)众所周知,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操作时会产生杂乱的电磁波,虽然电磁波杂乱无章,但仍然可以利用信息恢复手段进行原有信息的复原。很多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这一弱点进行获取机密信息的。在原有数据被恢复的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被泄密掌握,产生冒用,造成经济财产损失。这项技术的应用主要在军事领域,对截获地方秘密数据资料,影响世界局势变化。只有更强的计算机安全防护系统才能更好的保障国家利益,有效保护国家机密。(3)高科技手段总是层出不穷,有一种隐蔽性极强的信息攻破手段,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有巨大的隐患,它就是悄无声息隐藏在信息系统中的虚拟程序。这种虚拟程序以炸弹的形式放入系统中,由于其隐蔽性高不利于防护系统的检验检测,逻辑炸弹或是定时炸弹对程序的编写极具破坏力,很容易造成系统瘫痪,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工作停滞,无法进行正常运作。(4)利用病毒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特定攻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利用特定的病毒程序对信息系统进行破坏的同时也可以造成攻击目标群体之间的`相互传染,导致区域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破坏,影响面积广,涉及范围大,一般针对区域性的破坏,连带作用影响明显。此外强烈的信号干扰也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限定模糊,使其无法进行标准的识别,从而使程序错乱,减缓运行速度、用户识别功能下降,为其他不法入侵者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种干扰手段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作为后援,才能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程序干扰。

  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技术操作应用

  计算机程序三分靠编写,七分靠调试,同样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护也是计算机在科学技术的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就必须要做好系统安全举措,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安全隐患逐一排除,充分发挥安全技术的作用。怎样才能真正的利用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提高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完成自我防护,自我检测,自我更新吸引着众多科技工作者的目光,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识别,避免遭受信息篡改,有效及时地多层次拦截病毒等危害信息系统信息,都是我们迫切需要提高的安全技术手段。在目前我过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防御主要是防火墙系统建立保护技术以及密码技术的高效保护两种类型。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两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具体应用举措。

  2.1利用密码技术的高效保护

  对计算机系统信息的加密维护主要是通过密码技术来实现的,密码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对信息密码的保密设计,其次对信息密码进行细致入微的对比分析,此过程是为了提高密码的免破解率,使加密复杂。即使被截获信息,敌人也无法破译出密码的具体内容,从而起到高效保护作用;然后是对密码钥匙的管理,密码钥匙的存放必须有极高的防护措施,否则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后果;最后是对密码技术的管理以及验证工作,保证密码信息真实有效,可以合理的应用与计算机防护系统,检验密码技术编写是否冗杂、耗资是否合适等,如合格可进行秘密使用。密码技术可分为非对密码钥匙加密处理和对密码钥匙加密处理两种方式,是最有代表性的数据加密的标准规定程序算法。在数据加密处理中对数据不断的重复折叠、交替变换,最后对秘文进行连接,无形中在密码处理上加大破解难度,起到保护作用。

  2.2防火墙系统防护的建立

  防火墙系统主要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网络借口与外部网络借口的授权访问权限设置,主要起控制效用的计算机器件是电脑主机的CPU、路由器以及其他网络的连接。防火墙系统的主要处理工作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状态进行监视功能,防止系统程序信息被篡改盗用;对外来信息及内部切合信息的包过滤作用,以防其他危险程序进入主机程序干扰系统正常运行;代理技术的有效应用,通过代理处理技术进行把检测到的合法请求及时传送到服务器中,接受网络互相之间的有效请求传送任务,并及时对用户采取服务回复,提高了计算机工作的效率。

  3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防护措施

  为了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有效的运行,必须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的应用保护体现在诸多方面,如何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建立良好的用网服务卫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计算机正常操作工作,具体防护措施如下:(1)为了保证计算机安全系统的正常操作运用,必须配合高效的防火墙系统,在系统维修的过程中,要有具有专业技术,不能只为达到防护目的而进行操作,应该从根本上控制网络安全,对防火墙的监测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修改,对应用软件进行及时的扫描,防止病毒的侵扰,创建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环境。(2)对电脑进行常规性的服务保护,例如除尘,定期检修,保护计算机零件设备的安全。防止其他电磁波干扰污染,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识别功能紊乱,对计算机的使用效率进行维护。此外还需要注意对计算机日常的管理,包括计算机人员管理知识的专业培训等。在数据采集的安全性方面也需格外注意,要严格保证信息的来源无其他附带的污染,要保证所存储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信息确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病毒的防御措施,如若使信息系统的安全得以保障,就必须对病毒进行严格的防止。如若计算机信息系统被病毒入侵,很容易导致计算机的爆发性感染,一定区域内的计算机均会瘫痪。为有效防护计算机系统安全,则需要在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需启动时,应用高级查毒程序软件,硬件设施也要对病毒有一定的防护特性,例如防病毒芯片的使用、更高防病毒处理系统的应用等,都能有效地防止病毒侵入感染。

  4结

  不进步就会挨打的道理我们早已明白,同样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应用也是如此,没有更强大的安全保障就无法保证人民、国家正常用网。中国是信息大国,很多绝密都不能暴露在其他居心叵测、具有侵略性的国家眼底,也觉不能以牺牲居民生活安全为代价。所以对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应用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通过本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技术操作和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让大家对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工作中发挥意想不到的好处。

  参考文献:

  [1]金琳.浅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及应用,20xx.

  [2]林洋.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xx.

  [3]房有策.论信息系统安全安全防控技术的发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4

  一、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涵盖范围相对较广,不仅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硬件与软件安全,同时还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换言之,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共同构建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在该系统的运行下,用户可以放心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如嘿客攻击频繁、手段多样,计算机受病毒侵袭,系统漏洞层出等等,这些安全问题都严重影响着用户的使用和个人信息的安全。就目前而言,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嘿客攻击频繁、手段多样。嘿客攻击是影响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最具威胁和影响的因素。嘿客是对计算机系统、网络运行与漏洞等具有完整了解和认识的人。借助自身的技术功底,通过多种网络手段对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攻击,从而破坏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其瘫痪。而在嘿客攻击计算机信息网络过程中,近几年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攻击手段和工具选择上呈现出更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而这些工具和手段的变化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工具自身的更新速度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对嘿客入侵工具和手段进行拦截过程中,安全工具可能无法检测出这些入侵工具和手段,导致信息网络安全受到威胁,致使计算机内部信息的外泄,网络运行故障等问题的出现。

  (二)系统漏洞的存在。对于计算机而言,计算机上的安全工具会定期自动对计算机进行修复处理。而这些修复操作就是针对计算机自身漏洞开展的。由此可见,安全工具自身存在一定的漏洞。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软件作为计算机的内涵,在不断发展和升级过程中,或多好少会出现一定的漏洞,而较易遭到攻击。同时计算机信息网络受到网络终端不稳定、网络连接的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也会给嘿客攻击提供更多的途径和可选性。尤其是软件和系统在编写过程中就存在流通,从而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潜在的危害,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造成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和数据泄露。

  (三)计算机病毒侵袭。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威胁非常大的因素。在计算机系统受到病毒侵袭过程中,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时间加长,计算机运行不稳定,出现异常情况,如硬盘内存不足、数据丢失、死机、黑屏等计算机故障。同时计算机病毒在入侵过程中,具有自我复制、自动传播、隐蔽性等特点,同时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大量传播,对计算机系统内的文件、信息、数据进行窃取、破坏等。杀毒软件相对于病毒的发展而言,似乎永远处于滞后状态,也即是说病毒出现后,杀毒软件才会有针对性地予以拦截和封杀。但这种滞后性就会造成病毒迅速散播,计算机系统瘫痪等。常见的现代病毒,如蠕虫、木马等都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四)计算机网络缺乏保护,网络犯罪猖獗。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空间,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但信息传输网络处理技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相对薄弱,对系统数据和信息的传输与保存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较易受到网络犯罪分子的攻击。网络犯罪猖獗,犯罪形式多种多种,如网络散播具有破坏性的逻辑病毒炸弹,对系统进行攻击,造成网络系统的局部或全面瘫痪,从而进行网络入侵、信息窃取、文件复制等等。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网络诈骗、网络非谤、教唆犯罪、网络色情等等的传播也呈现出加剧的趋势。

  二、提高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防火墙技术。所谓的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网络中间隔离系统。也就是在开放网络系统中,通过预定义的安全策略,对内网和外网之间的通信进行访问控制,以此提高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处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在二者进行通信过程中,对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有效的访问控制和审计,以此筛查网络数据中的安全隐患,对网络通信系统进行检查,并对其运行进行监测。防火墙技术的应用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共同支撑。其工作原理涉及到过滤技术、代理型防火墙以及网关防火墙,对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检测、限制和更改,以此保护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其中过滤技术是一种对数据进行读取,确定数据信息来源的技术,代理防火墙则是代理服务器的统称,可以起到嫁接和阻断数据交流的目的。而网关防火墙则包含电路网关和应用网关两部分,在内网和外网之间设定OSI协议和OSI七层协议分别作用于会话层与应用层,起到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作用。为此,实际应用中,应重视提高防火墙技术。对防火墙进行持续的完善。防范基于路由进行网络攻击;降低病毒对网络运营的侵袭,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借助口令、加密、身份认证的保护手段和安全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信息进行实时加密和监测,防止安全信息外泄。

  (二)提高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对计算机系统数据进行重新编码,从而确保不法分子难以辩别信息的真实性,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以及完整性。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完整度鉴证、数据传输、密匙管理、数据存储四种技术。为此,可以根据数据加密技术的不同分类和针对对象,在数据存储、传输、鉴证等方面进行加密处理,以此提高数据在网络中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提高防病毒与网络访问控制技术。防病毒技术主要依赖防病毒软件,但无论是单机防病毒软件还是网络防病毒软件,在使用和安装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防止防病毒软件因自身缺陷而导致计算机系统受到攻击。网络访问技术则是针对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漏洞进行控制。通过对网络访问权限的控制以及对计算机运行漏洞的弥补,提高计算机对嘿客攻击的抵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路由器的局域网服务功能,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在路由器上设置关卡,设定系统权限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用户数量明显增多。提高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为此,针对目前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现状,对嘿客攻击、病毒入侵、系统漏洞等诸多问题,采用多种计算机技术予以解决,将有助于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数据和文件的安全性。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5

  摘 要: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建立计算机网络信息是医院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为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我国各级医院都在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但是其中还存在一系列客观和主观原因导致的问题,影响到信息系统的安全。笔者首先探讨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造成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网络信息面临着被泄露、被盗取的危险。医院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技术设备缺陷、人为失误等因素让信息安全中存在巨大的隐患。找到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法,这对于医院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内部安全隐患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的内部安全隐患主要是指在没有预谋的条件下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造成危害的因素。主要是由于一系列的意外情况或者突发问题导致,如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软件的机能出现故障,操作人员在非本意的情况下出现失误、发生不可抗力的因素如灾害、电力故障等,这些因素统一的特征就是无法避免;人为操作的因素主要是在上传、下载信息数据的过程中出现失误、与外网交换数据的过程中造成的病毒感染、入侵或者是信息泄露等问题。 1。2 外部的`安全隐患 外部隐患主要是指某些不法分子有预谋的对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破坏和攻击的行为,医院本身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不够完善,防线较为薄弱,很容易导致外部攻击行为。而对于医院来说,其业务性质要求必须与外界网络有一定的联系。由此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病毒感染,某些病毒的危害性非常大,导致医院的网络系统瘫痪,另外某些病毒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造成大批量的计算机崩溃,无法工作,严重扰乱医院的工作秩序。

  2 强化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对数据安全的管理 对数据实时安全管理主要方式有两种,恢复备份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以及检测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数据。

  2。1。1 恢复备份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 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数据实施备份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攻击发生之后陷入难以挽救的局面,不对数据进行备份,在系统瘫痪后数据可能全部丢失。所以医院在安装系统之前,就应该对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将其存到其他硬盘当中。针对某些需要不断更新的数据,利用信息库的计划任务和定期启动等功能对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备份,同时使用恢复命令实现备份服务器与主服务器的数据信息相一致。

  2。1。2 对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信息实施监测 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服务日志管理,对数据信息及计算机操作进行监测。如计算机服务器的启动记录、停止记录、设备的检测记录等。通过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监测,了解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通过相关人员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评估,了解医院信息的安全性能,找出其中的风险以及潜在的隐患,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与安全。

  2。2 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

  2。2。1 加强对信息系统外接设备的管理 对优盘、移动硬盘等网络信息系统的外接设备进行强化管理。在程序安装、数据信息拷贝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文件损坏及数据丢失,所以在使用外接设备对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连接时应当采取将光驱、软驱拆除、将USB端口屏蔽的措施。

  2。2。2 严格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用户 医院中计算机网络的用户非常多,患者、医生、管理人员都能够成为医院的网络用户。因此医院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对网络用户的操作进行管理,在系统中设置登录密码,避免恶意操作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破坏。

  2。3 提升网络安全等级

  2。3。1 确保网络服务器的稳定 要保证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服务器的稳定运行非常重要,需要对服务器的运行环境进行控制,严格控制机房中的温度、湿度、线路布置以及防雷措施;同时对主要运行设备实施周期性的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处理问题;加强对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的管理和保护,确保信息数据正确、定时得到更新。

  2。3。2 提高网络管理员的素质 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对医院的整个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负责。只有加强对网络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明确岗位之间的权利与职责、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实到人才能更好的开展安全管理的工作。

  3 结 语

  总而言之,只要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才能保证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对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主动发现存在于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应对,不断提高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级别,为医院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韦山。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策略探究[J]。商场现代化,20xx(28):202—203。

  [2]王宏伟。浅谈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6

  摘要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网络的飞速前进,网络己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对其保密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非常的重要。一般来说是指其硬件、软件及数据被保护,使用各种手段来维护信息的安全。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对于现实应用具有非凡意义。

  关键词 计算机;硬件;系统

  从互联网诞生至今安全都是一个关键内容,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体系,它由基础设施、体系结构和基础功能组成。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指其各种设备及环境设施的安全并针对具体情况而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对系统资源非法使用和对信息资源的非法存取操作。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技术常规措施我包括有实体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措施等。

  1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早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与安全性取决于使用者本人,而在如今网络时代,它成为了几乎无所不包的信息处理与保存的工具,变得极端重要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若干不安全因素的威胁。在以前依靠简单的传统的安全措施在现在就不那么容易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日益普遍和深入,安全问题变得极为复杂,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成了十分严峻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工作方式的普及以及部门内外、国内外的交往频繁,计算机算机信息系统本身缺乏整体的完善的安全检测手段,尤其是在安全敏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大量采用商业产品,再有就是利益驱动下的计算机犯罪活动,信息时代背景下对“信息权”的争夺,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必须采取措施避免遭到破坏、更改或泄露,使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包括恶意攻击(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构成的威胁是指:对信息和其它资源的破坏、造成信息丢失、泄露等。软件漏洞和后门。软件漏洞包括蓄意制造的漏洞和无意制造的漏洞);目前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信息系统面临来自用户或某些程序的威胁,这些不安全因素对于每个用户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包括计算机滥用、计算机犯罪和数据泄露信。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威胁包括非授权存取、信息泄漏、破坏系统功能、计算机病毒和干扰系统服务。

  2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安全策略

  安全原则必须尽可能避免各种因素发生矛盾,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当下计算机工作者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应用安全策略,进行技术如认证、加密、防火墙及入侵检测,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信息安全技术是根据“安全策略”和功能目标对系统进行组织和配置,使其具有信息安全所需要的技术结构和功能保证的`信息安全相关产品和系统的整体。要从技术、管理、运行等方面确保信息系统持续可靠运行。一般安全性所包括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需要建立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系统,建造系统所遵循的原则:使信息安全保密走上规范化、标准化,需要在一系列需求之间求得平衡。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把安全性作为一种需求,在系统开发的一开始就加以考虑,利用不同的安全控制机制,合理地使用安全技术和控制安全粒度,以防影响系统的其它特性,当安全性与其它特性如网络传输率等发生抵触时,通过制定各级人员安全操作规程和明确安全职责,根据对系统的重要性,进行合理安排。要考虑到系统运行效率,实施不同精度的安全控制,B/S解决了传统C/S下许多问题,包括能力、效率、灵活性、友好用户界面等。信息系统开发的安全层次要具有操作方便、性能稳定、远程数据传输安全可靠、费用低易维护等其它优点。还要特别注意对网速性能的高要求,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规划,掌握计算机网络和系统运行方式的技术细节。计算机信息系统外部安全性由安全教育与管理等措施来保证,数据审计要求实现在操作系统层、数据库层和应用系统层。结合信息管理的特点,应用系统审计措施一般有双轨运行法和轨迹法,以此制定信息系统安全实施的安全策略。另外,在数据备份体系中,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进行完整的硬件备份、系统备份、应用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以此为基础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结构模型。

  3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及其相应策略

  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包括领导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每个单位或系统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为系统相关人员提供保护措施,并任命安全负责人。做到从每一个组成部分到它们的功能进行管理,这是搞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基础,具体来说,加强信息安全和信息保密管理机构。具体地说包括制定安全目标、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分析威胁系统安全性的技术形式、制定应急计划、安全规划和协调、明确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分析的目的、制定信息保护策略以及风险和威胁。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认识。要强化管理职能,建立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化服务机构,提高全社会信息安全意识,加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力度,从制度和管理角度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最大限度保证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有效执行。计算机信息是基于被保护的信息,以一个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例,首先建立系统功能模块图,以网络为平台,通过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进行科学管理,并使用B/S结构;然后进行信息安全性设计,运用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Web安全开发技术、多用户授权和访问控制、数据审计和备份技术,保证系统安全性。在系统设计上予留有可扩充的接口,便于系统程序的升级和维护;接下来建立网络安全机制要加强对网内用户、用户对内部网以及入网访问控制。它包括安全防范和保护机制、安全检测机制和安全恢复机制,要充分考虑其它安全措施,建立、网络安全访问控制和安全恢复机制。在外网访问控制方面上采用三层交换技术,进行VLAN的划分,并采用防火墙技术和防病毒技术进行防范。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安全性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采用相应的实体安全措施和运行安全措施。另外,还要加强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策略、操作系统上增加站点的安全性以及IIS的安全防护。要进行Web服务器权限设置,在数据库方面,可使用标准模式、集成模式和混合模式,利用TCP/IP的高级安全性,通过1P地址或域名来限制访问。进行用户权限划分与访问控制以及提高加密技术。当然,还要进行系统的优化,这可以包括应用系统的优化以及数据库系统的优化。采用OLEDB连接方式代替ODBC连接方式,启用高速缓存,使用记录集时,只取出相关信息,采用COM技术。在具体实施其安全规划和策略时,要面对必需的可用性需求,增强反网络入侵功能。

  参考文献

  [l]刘英.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浙江电力,20xx(4).

  [2]郭刚.浅议网络信息安全及防范,现代商业,20xx(21).

  [3]董文,张志亮.SQLServer20xx应用开发实例教程,机,20xx(l).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7

  1信息安全与计算机数据库的相关内容

  1.1信息安全。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信息安全经历了一个几十年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今天人们对其的认知体系。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的私密性、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真实性与信息所在系统的安全性。而信息安全这一概念的范围相对较为广阔,包括防止商业机密泄露、防止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各种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等。

  1.2计算机数据库。

  数据库技术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用来研究各种数据的存储、设计与管理的一种手段。数据库中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分类和管理,一旦输入各种指令就可以最快速度的得到结果。在这种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过程当中,需要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数据库的相关管理系统以及对已有的数据库系统进行不断地优化,挖掘出更多、更方便的数据管理途径。

  1.3信息安全在数据库技术中的相关概念。

  数据库环境即网络环境,在千千万万的数据信息中保证自己数据、信息的安全就是指信息安全在数据库技术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是指保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保证各种安全协议的准确无误,保证自身数据库的建立不存在漏洞,这样才能防止其硬件、数据、物理环境等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数据流失,引发严重的后果。

  2当前我国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在很早之前,我们的数据信息管理完全依靠人力,然后利用纸笔进行记录,这个过程不断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而且一旦发生突发情况,丢失的危险也比较大。而数据库技术就解决了这样一部分问题,例如数据库进行数据系统的优化,将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保存,然后根据已有的程序进行保护。这种技术上的进步减少了不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数据库技术还能发挥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即数据的共享作用,只要在同一个系统当中,有无数的人都可以进行资源的分享。但是,在众多优势的背后,不得不看到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管理中、数据库应用的许多问题,例如:数据库系统的独立工作能力较差,在平时的工作中维护的效率也相对较低,安全性与可操作性更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2.1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

  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单位都采用了数据库技术,在数据库中保存了各自单位的相关信息甚至行业机密。针对这种情况,有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可乘之机,即利用相关行业竞争对手的心理,对有些企业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盗取,这种行为不仅仅是犯罪行为,同时也可能扰乱社会秩序,造成用户客户的信息流失,造成企业的信誉下降与经营危机。

  2.2数据库的兼容性问题。

  事实上,应世界的发展趋势与国家的要求,很多行业都需要“共享”“共赢”才可能发展。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有些数据信息进行共享,所以要求我们的数据库技术的兼容性可以更上一个层次。但当前显然我们的数据库技术的兼容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3数据库的操作性问题。

  数据库技术需要良好的操作性,只有在随时可控与合理优化的前路上,数据库才能够更加安全。但当前我国的数据库技术现状是很多程度的操作性不够强,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管理的效率不但受到影响,既有可能在外来操作入侵的时候,不能够完全应对导致数据泄露甚至系统崩溃。

  3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当前的数据库技术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具备这个阶段的相关特点。只有更好的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现有特点,才能够更好的将其应用在信息安全管理上。数据库的特点有主要有:独立性、组织性、灵活性与共享性。

  3.1独立性。

  数据库的独立性特点主要是由其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具体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先前使用过的数据相关信息发生了改变,但并不会影响之后数据库的逻辑运行。逻辑结构的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最大特点,它在各个部分的运行逻辑都是相对独立的,不会因为一者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所以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可以放心的部分的数据库运行逻辑产生更改。

  3.2灵活性。

  灵活性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主要体现在相关信息的修改与编辑上。数据库技术不仅能够进行数据的存储与管理,还可以编辑数据,修改数据以及查询数据。这一特点可以似的用户查找所需资料时方便快捷,节省时间。

  3.3组织性。

  数据库技术的独特性不仅仅体现在独立性上,还体现在组织性上。组织性是指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某些文件会根据其相关的逻辑关系产生一定的逻辑关系,这些就可以更好的体现出数据库的优势。

  3.4共享性。

  数据库技术在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特点就是共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做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能够及时处理数据库内的数据信息,同时,还能将数据库内的数据信息应用到一个计算机应用程序中,也可同时应用于多个计算机程序中。由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具有资源共享性特点,所以对于不同用户提出的信息安全管理需求能够很好的满足。

  4强化信息安全在数据库技术中的技术

  信息安全是数据库技术中当前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从各个薄弱的环节入手,找出症结所在,然后进行一定的合理的技术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最后进行实际操作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信息安全问题不再成为单位、企业甚至个人在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时代所担心的问题。作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4.1保证计算机数据扩技术的安全。

  在前文中,作者已经多次提到计算机技术安全性的重要性,这里就不加以赘述。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证数据的安全完整、避免不法分子对数据库系统进行破坏、建立安全完善的保密协议以及使用条件。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等级还应该进行分类,例如涉及国家机密的军事、财政等方方面面要进行最高程度的安全防护。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数据库应用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努力,前路维艰,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学习国外的计算机技术,但不能止步于此,进行自足研发,是我们的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有一个质的飞跃。由于数据库共享性的特点,势必会降低数据库的安全性,所以我们在做好共享的同时,保密工作不容忽视,例如:针对DBMS的统一控制要求,严控使用权限,用户访问过程中必须采取数据加密、视图机制,对于没有合法使用权限的用户,不得实施相关操作。

  4.2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由于各个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的,所以计算机数据库理论与实际情形也随着各种环境的不断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着一颗时刻学习的心,不断的将最新的理论成果与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业务上面,使其更科学、更高效、更严谨。反过来,也应该针对实际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达到一个共促共进的效果。

  总之,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是一个在现在以及未来都将改变世界的重要技术,所以应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以及研究力度。但是,共促共进不能停留在纸上,应该使更多的人看到其带来的实际效益,这样才是一个有力的循环,才能推动进一步的发展。

  4.3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安全性

  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指的是从源头上保证数据库中信息的安全。当一个危险靠近数据库时,数据是第一个接触源、然后系统的安全防火保证是第二个保护层,最后是系统中的数据库保护措施。我们要从源头控制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即在数据从中心网络接入的入口处设置相关的防火墙,只只针对特定的IP地址允许访问,设置访问人口的黑名单,一旦有过不良记录便拒绝再次进入。还要遵循不同区域进行各自管理的原则,即分区原则。将不同区域部署为面向客户应用的Web服务器层、应用层和数据库层,从安全访问控制、入侵防御、应用加速等方面进行网络安全。

  5信息安全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实例

  根据有关数据,信息安全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银行系统的工作中,将存在着大量的个人信息,这时在系统中会建立一个安全的有自身识别特点的数据库,并且设置多层保护系统。一旦有外来数据入侵时,系统会发出警告,确保数据库内信息的安全。

  6结语

  在信息安全的道路上,计算机数据库所要进行探索的道路还有很长。本文针对现存的一些问题,如安全性、共享性等,提出了一些建议。但作者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只有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相关性能发展的更加完善,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赵亚男.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xx(01).

  [2]李磊.信息安全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09).

  [3]钱坤.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34).

  [4]谢小波.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26).

  [5]许少红.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01).

  [6]陈汇远.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xx(03).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8

  大数据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不仅涉及到网络硬件、软件、内容安全,也涉及到管理与信息传播安全等众多安全问题。

  因此,要加强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就必须建立数据存储、数据应用与数据管理方面的安全控制措施,为网络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应用模式的改变,全球数据量呈现高速增长状态,数据量的高速增长,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量,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因此,为了保障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安全,有必要对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展开研究。

  1 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网络信息面临的安全问题

  1.1 信息传播安全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必然会经过复杂的网络环境,会利用多种网络协议进行信息传播。但由于网络环境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以及网络协议存在漏洞,这些均会对信息传播安全造成影响。另外,大数据环境下的许多数据均是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存储,而云存储服务通常是由第三方提供,对信息传播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1.2 物理安全

  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物理安全是保障整个网络安全的基础,物理安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软件安全。软件是指支持大数据运行的软件环境,保护基础操作系统、软件系统、防火墙与杀毒软件等。

  如果没有配置安全的软件环境,势必会让病毒等渗入,同时也容易受到各种攻击,给网络安全埋下隐患。(2)硬件安全。硬件是网络安全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

  因此,要保障大数据环境下的硬件安全,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硬件运行管理机制,包括稳定的电源、安全的防雷与防天灾等措施。(3)内容安全。内容安全是指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安全,需求建立合理的内容安全控制措施,保障信息不被窃取、破坏等。

  1.3 数据管理安全分析

  管理是保障大数据环境下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专业的管理人员,可甄别大数据环境下的一些网络安全威胁,提高网络安全能力。因此,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对数据管理安全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人为因素对网络安全也具有极大威胁,还必须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否则会因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2 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策略

  2.1 数据存储环境方面的安全策略

  大数据环境下海量的数据均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进行存储,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就必须为数据提供安全的存储环境。而安全的网络环境是数据存储环境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此,为保障数据存储网络环境的安全,必须安装转业的硬件或软件防火墙,防火墙能够有效的隔离非法的数据请求与攻击,仅允许被授权的数据通过。

  同时,还需要建立入侵检测机制,即采集与分析主机系统与Internet预设的关键信息,对数据业务请求进行检测,以准确判断数据业务请求的合法性。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机制的有效结合,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数据存储环境的安全性。另外,由于在数据存储环境方面还涉及到内容安全。

  因此,必须在数据存储环境中安装杀毒软件,通过杀毒软件实时的对流入的数据进行扫描,同时也可以定时的对存储的数据进行扫描,以防治病毒渗透进入网络中,并且可以有效隔离或删除被感染的数据与文件。

  2.2 数据应用方面的安全策略

  大数据环境下所存储与管理的数据必须得到合理应用,才能发挥出大数据的真正价值。为保障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应用的`网络安全,必须建立严格的数据应用安全策略。

  首先,应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即将数据明文采用加密算法与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转换为密文,使得数据应用过程中的数据传输均为密文数据,即使数据被窃取,也因为没有解密密钥很难通过暴力手段进行破解。

  可见,在数据应用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后,能够有效的保障数据存储与传输的安全性,达到了维护网络安全的目标。其次,建立数据访问的控制策略,即通过身份认证、角色权限控制与文件权限等手段,严格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确保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得到合法的访问与应用。

  2.3 数据管理方面的安全策略

  要确保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还必须构建数据管理策略。首先,构建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网络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与应急响应制度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性,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为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建立数据备份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员能够按照制度规定及时的对数据进行备份,当数据出现损坏时,可通过数据还原功能将数据损坏的损失降至最低。

  3 结束语

  大数据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必然会给各行业带来一场新的变革。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已势不可挡,但网络安全问题将成为大数据技术发展所必须面临的制约因素。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大数据环境下网络安全面临着信息传播安全、物理安全与数据管理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如果不解决,将制约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建立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策略,提高网络安全性,保障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安全。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9

  摘要:在计算机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也实现了全面普及,然而由于网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网络信息安全也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只有处于网络安全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详细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因素,并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希望能够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计算机,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时,势必会产生网络信息,如果不能做好防护工作、良好地保护这些网络信息的安全,就会导致信息泄露或者遭到骇客的侵入与攻击,造成使用者信息出现泄露的情况,对计算机账户使用者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基于此,就应该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管理及防护,尽可能地减小威胁因素对使用者信息安全的影响。

  1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因素

  要想更好地保护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首先就要了解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危险因素。根据调查,主要发现了以下4方面安全威胁因素,下面就对此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

  1.1网络软件

  每个网络软件不论是在刚开始使用时,还是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些漏洞,而这些漏洞正是骇客攻击的主要入口[1]。因为每个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势必会使用到网络软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网络软件因素是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最大的威胁因素。骇客和相关的人为恶意破坏,就会通过网络软件窃取到使用者的隐私、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以及账号密码,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威胁了使用者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1.2计算机自身病毒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在机算计的生产过程中,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这前期制作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使用一些廉价的制作材料,因此,当人们刚开始使用计算机时,计算机系统核心就容易遭到病毒的侵袭,从而影响了计算机本身的安全性能[2]。由于该类病毒存在于计算机自身中,因此人们在控制与预防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除此以外,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病毒也实现了千变万化,一旦计算机自身中毒,轻则会出现降低工作效率的情况,重则会造成使用者信息丢失、计算机系统出现瘫痪、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正常使用,给计算机运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1.3骇客侵入与攻击

  骇客侵入与攻击是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威胁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将骇客侵入攻击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非破坏性攻击,第二类是破坏性攻击。非破坏性攻击就是指骇客在侵入与攻击的过程中,只是扰乱了计算机使用者的正常使用,造成计算机出现瘫痪的问题,但是并不窃取计算机使用者的网络信息,在此过程中,骇客会采用信息炸弹和拒绝服务的攻击方式[3]。破坏性攻击就是指骇客在侵入与攻击计算机系统的过程中,以破坏使用者的信息系统为主要目的,但是在其中窃取了计算机使用者的一些账号信息、电子邮件密码以及银行账户密码等,在此过程中,骇客主要以计算机自身病毒和软件漏洞为切入点,对计算机进行了攻击,给使用者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1.4逻辑炸弹

  与计算机病毒软件的作用相一致,逻辑炸弹也会引发计算机出现工作效率低、系统瘫痪、信息遭到泄露的问题,不仅会给使用者带来威胁,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给社会带来灾难,由此可见逻辑炸弹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会产生较大的威胁。然而与普通的计算机病毒相比较,逻辑炸弹并不会发生传染,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逻辑炸弹会产生破坏行为。通常情况下,逻辑炸弹是安排在电脑软件中的一部分设计程序,在正常工作状态时,逻辑炸弹处于沉睡状态,只有当某一具体的程序作品被激活时才会引爆逻辑炸弹,给计算机使用者带来危险。

  2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现状

  由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出现的问题造成了一些事故,使得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增加了对自身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但是由于人们缺失正确的防护观念、防护措施执行不到位,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很多使用者在设置网络密码时,还存在着只使用数字或者只使用字母作为自己密码的情况,降低了密码的难度,导致骇客在侵入过程中能够很容易地就进入到计算机内部,从而获取到一些网络信息,降低了计算机账号的安全性;(2)缺少对计算机相关软件的定期检查工作,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漏洞,当前人们还没有对漏洞进行及时修补,增加计算机的安全风险,造成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泄露问题;(3)现阶段在使用过程中缺少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及安全防护系统,使得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无法得到良好保障;(4)人们缺少对自己访问网络的控制,由于网络信息相对繁杂,因此人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进入到一些涉及自身信息的网站,从而造成信息泄露问题。

  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在上面的分析中,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以及当前防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下文就提出几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3.1提高密码难度,提高计算机账号安全性

  要想做好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防护工作,计算机使用者本身就要提高自己设置的密码难度,保证计算机账号的安全性[4]。通常情况下,骇客在侵入使用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时,会直接获取使用者的合法账号和密码,如果使用者所设置的电子邮箱密码、聊天软件密码以及银行账户密码较为简单时,骇客会直接获取到计算机内部相类似的账号以及简单的密码,这样容易给使用者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在设置密码时,建议计算机使用者按照以下几方面提高密码的难度:(1)设置不同的账号,在设置一些电子邮箱登录账号时要尽可能地与银行卡以及聊天软件账号分隔开,提高账号本身的多样性;(2)尽可能地保证在每一个账号中设置的密码都能包括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以及下划线,从而提高密码破译难度,保证账号的安全性;(3)定期更换密码,提高密码的不确定性,做好网络信息防护工作。

  3.2安装补丁程序,做好计算机定期检查工作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现阶段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软件漏洞问题,这一问题会造成使用者信息的泄露,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就要安装适当的补丁程序,做好计算机定期检查工作[5]。计算机使用者要按以下几方面进行,(1)定期进行计算机整体的检查工作,使用者可以为计算机安装防火墙以及管理软件,并根据自己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从而在基础上保证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2)定期去计算机专卖店和维护处进行漏洞修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保证计算机使用的软件能够更好地支持使用者工作,避免软件出现漏洞的问题,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3)使用人员应该多阅读一些与计算机软件管理有关的书籍和文章,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做好计算机日常网络信息安全与维护工作。

  3.3建立计算机网络及安全防护系统

  只有在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及安全防护系统约束下,才能尽可能地减少信息泄露问题,要想建立计算机网络及安全防护系统,相关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和相关的管理部门就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全面调查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现状,主要应该调查当前计算机存在的漏洞类型、病毒类型、骇客侵入方式和容易被泄露的信息类型,在此过程中进行细致分析,以便找出问题所在,为后期系统的建立打下基础;(2)建立严格的网络管理规范,从而保障在进行网络管理、病毒检测以及网络监控时,能够按照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与监控,尽可能地避免计算机使用者出现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3)实时监控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在实时监控中能够及时发现网络信息漏洞之处,从而能够做好事前控制工作,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工作的有效性,为使用者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3.4加强对计算机访问网络的控制

  在对计算机网络信息执行以上安全及防护策略的基础上,还要让使用者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在具体使用计算机网络时,使用者应该控制自己的网络访问地址,尽可能避免由于自身操作不当、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差而进入一些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的网络页面。这就要求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进入网络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1)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安全管理软件,从而在使用者进入一些不安全的网络页面时,该软件能够及时提醒使用者,保证使用者能够更安全地使用网络;(2)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使用人员应该更加认真细致地控制好自己的操作,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情况,从而使计算机使用者能够进入一些安全性得以保障的网络页面中寻找所需信息,进而做好自身信息安全和防护工作;(3)使用人员应该定期清理自己的访问记录,及时关闭一些没有必要的网络端口,从而避免受到骇客的攻击,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4结语

  要想保证使用计算机账户人员能够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护管理十分有必要,虽然现阶段在计算机应用中已经出现了很多能够保护账户安全的防火墙、杀毒软件,但是技术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能有效地实现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控制,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和使用者自身就应该提高计算机账户密码难度、安装漏洞补丁软件、建立计算机网络及安全防护系统以及加强对访问网络安全性的控制,从而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10

  计算机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者正在研发各种各样的安全防护策略,以此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能够安全的被访问,安全的被使用,安全的进行传输等。

  1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安全指标与安全性问题

  1.1安全指标。

  首先,保密性指标。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通常会选择应用加密技术,允许用户进入网站访问。能够访问网站,浏览信息的终端使用都是知道加密密码,经过允许的用户。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计算机中的重要信息数据安全;其次,授权性指标。终端用户路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高,访问的范围越广,所取得的授权也就越大。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人员会利用策略标签与控制列表的方法来授予用户权限,这两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授权科学合理;再次,完整性指标。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人员通常会利用散列函数与加密的方式,来保证洗信息不被窃取,始终保持完整;第四,可用性指标。这主要针对的设计阶段。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保证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可用,即便出现突发性事件,也可以恢复到正常,并不会影响信息读取;第五,认证性指标。计算机网络信息权限所有者与提供者必须保证是相同用户,因此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对用户进行认证显得格外重要。现阶段,主要有两种认证方式,第一种是数据源认证方式,第二种是实体性认证方式。无论哪一种认证方式,都已经达到了技术支持。

  1.2安全性问题。

  一方面,信息安全监测。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安全安全性问题就是信息安全监测。做好信息安全监测工作,不仅能够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也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同时也便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人员发现问题,解除隐患,减少网络攻击,从而挽救损失。另一方面,信息访问控制。信息访问控制既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要点问题,也是安全防护的基础性对策。无论是信息资源的使用者,还是信息资源的拥有者,管理者都应该对其加以控制,避免信息乱用、滥用,丢失等。信息访问控制的要点问题就是资源信息的合理性发布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储存。

  2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安全防护策略

  2.1提高重视程度、制定健全的制度。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者应该按照企业单位的环境以及计算机的使用情况,制定以及逐步完善管理策略。比如制定计算机使用规范、计算机维修管理制度等。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可靠,企业单位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可以成立专门的小组负责计算机管理工作。另外,各个制度制定完成实施之后,企业单位必须要明确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人员的责任,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保密制度的规定获取信息,同时重要信息的录入流程要明确,以便信息获取者能够按照遵循流程进行获取。管理者还应该定期审查,以此彻底消除隐患。除此之外,企业单位还应该注重培训,做好宣传工作,以此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技能等。

  2.2做好防范工作。

  首先,做好病毒防范工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心服务器以及各个部门计算机系统都应该安装防毒、杀毒软件,同时做好在线升级工作。内外客户端务必要做好区分,机房设备要采取双人双查的策略,每隔一段时间之后就需要做好网络维护工作,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处理以及异地储存。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扫描病毒,对网络传输的文件、邮件传输的附件等进行病毒扫描,切记文件接收之前,就需要病毒扫描。其次,做好强电弱电保护工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在计算机服务器以及其他设备的服务端着设计接口,以便安装弱电设备,全部弱电机房都需要安装强电防雷设备,以此保证雷雨季计算机设备也能够稳定运行。再次,做好应急管理够工作。企业单位需要制定计算机管理应急机制,要求管理者能够及时的将有关事件上报上级。管理者在上报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故障进行初步处理,以免故障扩大化。这一系列应急管理对策的实施,能够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故障在可控范围内,不会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第四,做好隔离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将内网与外网进行完全的隔离,还需要采取边界隔离措施。做好隔离管理工作之后,既能够避免内外攻击,同时也能够避免内网与外网的串联,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最后,正确的应用桌面安全防护系统。现如今,每个计算机都有桌面安全防护系统,管理者应该正确的运用该系统,以此保证设备硬件与软件运行状态良好,实时都得到监控。

  2.3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首先,企业以及单位领导应该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进行有力的组织。各个企业单位可以直接成立网络信息管理中心,主要职能就是等级保护工作,做好统筹安排。另外,还应该引进信息安全保护设备,进行二级信息系统的建设,保证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运行,同时制定灾难备份方案以及应急策略,以此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级;其次,完善措施,保障经费。一是认真组织开展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工作。二是组织开展信息系统等级测评和安全建设整改。三是开展了信息安全检查活动。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最后,建立完善各项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有效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一是对网络和系统进行安全区域划分。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提出了“纵向分层、水平分区、区内细分”的网络安全区域划分原则,对网络进行了认真梳理、合理规划、有效调整。二是持续推进病毒治理和桌面安全管理。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本着“预防为主,建章立制,加强管理,重在治本”的原则,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对信息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现阶段,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同时向着多元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虽然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技术,尤其是杀毒、防毒技术水平非常高,但是依然未能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某些网络安全问题甚至有加重的趋势,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网络行业发展,也会损害社会民众。本文是笔者多年研究经验的总结,仅供交流应用。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11

  计算机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得到了最广泛地应用和推广。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计算的快速发展,信息以及数据量在高速增长,而人类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但是,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信息安全成为网络的一个重要安全隐患,其不仅会使整个计算机系统出现瘫痪现象,还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转,给网络用户造成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加大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研究,从而提高大数据环境下网络的安全性,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数据时代以及网络信息安全分析

  1.1大数据时代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全球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几乎各行各业以及各个领域都被计算机网络所覆盖,同时大量数据和信息也逐渐渗透到其中,最终促进了信息行业以及网络通信行业的高度发展,这就表示人类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主要是通过数据和信息的形式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行业中,然后再通过感知、共享和保存海量信息以及数据来构建数字世界。在大数据时代下,人们逐渐开始通过对事实数据的分析与参考,来做出各种决策或者是来看待各种问题。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将引领社会的巨大变革。

  1.2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大数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信息和数据对于生产和生活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信息和数据安全的保护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要想实现对信息和数据的安全保护,就要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入手。在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各种不同的领域和技术,只有通过对多种相关技术的综合利用。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带来的威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泄密。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对一些比较敏感数据和信息的传输与处理越来越多,该系统一旦出现泄密等安全问题,那么就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军事单位以及政府机构,泄漏会对其造成更大的危害。

  第二,服务中断。如果系统受到恶意攻击,那么就很有可能使得整个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转,例如:视频会议中断以及内部文件无法流转等,这不仅会导致正常工作的混乱,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第三,经济损失。当前,很多行业的计算机系统内部具有很多敏感性的数据和信息,尤其是一些金融行业的财务方面的数据和资料,一旦受到恶意攻击,就会给本单位或者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2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分析

  2.1数据加密技术

  针对重要的数据,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将其转变为乱码进行传送,这就是所谓的加密技术。当数据以乱码的形式传送到目的地后,还要利用一定的还原技术对其进行解密。私人密钥和公开密钥加密分别是加密技术的两大类技术。

  对于私人密钥加密技术来说,其主要是使用了相同的密钥来进行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也就是说采用了对称的`密码编码技术,加密的密钥同时也是解密的密钥,因此,可以将这种加密方式称之为对称加密算法。在密码学中,对称加密算法的典型代表是DES算法,即数据加密标准算法。

  对于公开密钥加密技术来说,其与私人加密算法不同,该种加密算法主要是应用两个密钥,即私有的和公开的密钥。这两种密钥是一对,在计算机系统中如果数据加密的形式采用了私有密钥,那么必须使用其所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够解密;如果数据加密形式采用了公开密钥,那么必须使用其所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够解密。因此,这种算法也可以称之为非对称加密算法,因为其使用的是不同的密钥。在密码学中,RSA算法是公开密钥的典型代表。

  私有密钥的优点是运算速度快、使用简单快捷。但是,私有密钥的缺点是具有较为繁琐的过程和潜在的危险,要求密钥的分发必须安全可靠。公开密钥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保密性,并使用户密钥交换的需要得以消除。但是公开密钥的缺点是速度慢,无论是加密还是解密,其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公开密钥比较适合一些较少数据的加密。

  对于一些重要的计算机系统来说,可以采用以上两种算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专用应用程序的设计。针对用户通信建立之初或者用户认证时,一定要采用公开加密算法,当利用该种密钥形式建立连接之后,双方再针对通信进行私有密钥的协商,而要采用私有密钥来进行后续的加密和解密工作,从而有效克服私有密钥以及公开密钥的缺点。

  2.2防火墙技术

  作为网络信息安全的一种有效保障,防火墙一般处于网络边界上,而且其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通信都是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则来进行拒绝或者同意。当前,在对防火墙进行选择、部署和配置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能够实现私有地址与合法地址之间的合法转换,防火墙还必须具备NAT功能。(2)因为很多网络一般都有多个子网组成,因此,在进行防火墙部署时,应当在一些重要子网的边界考虑其部署情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整个网络边界。(3)作为防火墙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规则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但是有的单位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规则安装完成之后就再没有对其进行完善和更新,这样防火墙就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因为网絡攻击方式以及网络入侵技术是不断变化的,而防火墙规则也应当及时跟上变化,进行及时修改。(4)防火墙要按照“最小授权”原则来进行科学配置,并确定有必要时,才能够允许通过。(5)要对防火墙规则顺序进行关注,一旦发现符合条件的防火墙规则顺序,则立即对其进行处理,这样就避免了很多后续重复性检查工作。(6)防火墙一般都具备日志功能,因此一定要注意做好其审计工作,将危害系统安全的访问用日志记录下来,从而有利于系统尽早发现安全隐患,并随之做出响应,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2.3NAT技术

  NAT,即网络地址转换,其主要用于私有地址与合法地址之间的合法转换。NAT虽然没有代理服务器或者防火墙等功能,但是能够有效地避免内部服务器真正地址的外泄,因为NAT能够通过地址转换实现对内部拓扑结构的隐藏,从而使得外部网络不容易对其进行攻击。一般情况下,通过防火墙或者路由器就能够实现NAT功能,主要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实现类型。对于静态的NAT来说,主要适用于需要给外部提供服务的机器,因为它能够将内部地址单独转换成一个外部地址。对于静态NAT映射的服务器而言,由于其拥有内部私有地址,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其系统安全以及访问控制,否则这些私有地址很可能会成为计算机系统受到外部攻击的跳板,所以,需要特别加以注意。对于动态NAT来说,适用于一些普通的计算机,它能够将多个内部地址转换为多个动态选择性的外部地址。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攻击手段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因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也不应是一个静止概念,而是随之不断向前发展的。本文主要从3个方面探究了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即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NAT技术,希望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计算机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丁佳.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4):116.

  [2]张振南.对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及防护技术分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xx(6):126-127.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12

  摘要:计算机信息的传输安全,是我国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关注对象之一。如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但在网络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事件也在频繁的发生,从而引起了人们对于计算机安全的广泛关注。互联网发展至今,安全已超越技术,决定着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安全也是体现我国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就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与防护技术,从信息安全的基本定义入手,展开了对信息安全问题产生因素的研究,并提出对提高防护技术的策略和措施的自我见解。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防护技术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和应用,每一次的进步都能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使得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每件事都会有两面性,所以当信息技术发展进步的同时,信息传输安全性问题也接踵而至。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更加完善计算机和网络的防护技术,建立完整的防护体制,从而确保计算机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让网络既能提供人们生活工作的便利,也能保证人们的利益。

  1什么是计算机信息安全

  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是指在现代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对系统中的硬件设备,网络系统中的软件数据,没有遭到人为恶意破坏和更改重要数据的保护。计算机在程序设计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漏洞,网络一旦出现漏洞,许多重要信息系统都会出现瘫痪状态,所以介于这种漏洞问题的存在,我国也在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系统,降低出现威胁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问题的几率

  2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问题分析

  2·1威胁计算机安全因素分析

  2·1.1网络自身存在的漏洞互联网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由于网络自身的程序建设中,存在一些漏洞问题,而让一些人顺藤摸瓜,利用自身掌握技术篡改数据、植入病毒、攻击服务器等,进而导致信息被窃取,进一步导致人们的经济损失和隐私信息的泄露。

  2·1.2使用者自己的操作失误由于使用者缺乏对信息安全认识的力度,在互联网的使用过程中,未开启任何计算机安全防护软件,未设置密码或者方便记忆,设置的密码过于简单,这些因素会使得网络不法分子更容易进入操作者电脑,从而导致自己的计算机信息被窃取。

  2·1.3人为恶意的攻击由于我国现在计算信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的软件程序,有些软件程序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初步的运行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漏洞,而网络不法分子或者犯罪分子正好利用自身的网络知识和技术,根据这些漏洞侵入计算机系统,破坏和篡改数据,导致系统的瘫痪以及数据的丢失。

  2·1.4不同的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繁杂多样化,也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一般情况下,邮件、硬盘和网络是传播病毒的重要途径。在复制文件或者传送文件的过程中,计算机病毒一旦运行,可能导致系统运行缓慢,死机,甚至系统瘫痪。电子邮件虽然无法破坏用户计算机的系统安全,但它具有公开性和传播性,会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将邮件强行发送给用户,强迫用户接受垃圾邮件,这些邮件也侵犯了用户的隐私安全。大多的计算机病毒都具有隐藏性,人们在操作中,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就让自己的计算机染上病毒。

  2·2保护计算机安全的主要方式

  2·2.1系统加密在计算机信息传输的过程中,系统的加密能够对安全起着一定的保障性作用,为系统的安全提供重要的服务。计算机各个程序在操作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文件进行加密的设置,针对系统的传输文件设置一定的密码保护,这样不仅能够保障文件传输的安全性,还能够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保障系统的文件不被外界的恶意软件进行攻击,降低了网络入侵的风险,有效的提高了数据安全的敏感度,防止文件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潜在危害。需要注意的是,系统的加密可以采取对称性的加密保护,实现对信息共享双方文件的加密形式。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计算机中的文件安全,需要对系统进行必要性的加密,采取对称性的`加密,实现文件传输双方的安全共享。

  2·2.2数字签名保护数字签名保护也就是在系统文件的传输过程中通过非对称性的计算方法实现对文件的一种加密保护。通过数字签名的方式能够在其他用户阅读到信息时分配一定的权限,对系统没有权限的人进行正确的筛选,防止系统对非法用户侵入。

  2·2.3控制访问权限访问控制也就是通过控制表的形式和口令等手段对资源的访问权限进行有效的限制,通过这种访问限制,对于没有权限的用户达到一种访问的控制,约束文件和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进而保障计算机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的防护措施

  经过以上对计算机信息传输中存在的问题,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了我们更好的使用计算机,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我们应该制定针对这些问题和威胁的解决方案,有效的保障自身的利益与隐私,保护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

  3·1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

  对于网络存在的漏洞以及网络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用户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要为了方便记忆而设置简单的密码,应设置较为复杂的密码;其次,尽量避免太多相似的账号和密码;最后,要长期定期的更换密码。

  3·2安装防护软件

  防火墙的设置是现今保护计算机安全的常用手段,它具有较强的抗攻击性,是计算机使用者不可缺少的一个程序选择,但由于也存在一些不完善,所以使用者应选择与杀毒软件相结合。杀毒软件是现在人们针对计算机使用的最普遍的防护手段。常见的杀毒软件有360杀毒,金山和瑞星杀毒等。随着如今计算机信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越来越繁杂,而安装使用杀毒软件,能降低病毒的入侵以及存在性。我们应该将杀毒软件与防火墙相结合去使用,提高自己计算机的安全性。

  3·3定期进行系统扫描,进行网络监测

  定期的安全扫描,可以检查出计算机存在的漏洞,及时的安装漏洞补丁程序,排除病毒,一旦检查出,应及时的删除。当今的计算机病毒经常出现在网页浏览、邮箱收发以及社交软件中。进行适当的网络监测,及时的发现问题,拦截木马病毒,监测文件的下载和传输,针对弹出的浮动窗口进行过滤,降低病毒对计算机的威胁,从而减少用户的经济损失和隐私泄露。

  3·4网络入侵监测

  防火墙也并不是能够保障将所有不安全的网络过滤掉,而对网络的入侵进行监测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防火墙发生的漏洞以及功率变化测量带来的安全漏洞。光谱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光谱信号的频率进行测量,其获取的功率探测比实际所获的信息更加的准确和详细,保障光谱合理的变化。光谱分析法能够将信号按照不同的功率分为不同的区域。特定信号分析法能够监控特定的信号状态,通过不同的载波频率实现信号的检测,对光纤的故障以及损耗等进行诊断。

  3·5光信传感器的应用

  光信传感器是目前市场中一种光纤技术,能够利用光波的传播频率以及功率找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光纤的传播路径进行连续的检测。随着光纤传感器的发展,其能够抵御光纤攻击、定期监测网络安全。

  3·6隐藏IP地址

  网络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入侵者通过网络探测技术访问或者获取计算机的信息和数据,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该渠道获取用户的IP地址。一旦入侵者了解了用户的IP地址,那么将会为入侵者提供准确的入侵对象。如不法分子利用破坏的IP地址发起攻击等。隐藏IP地址可以利用代理服务器,这样其他计算机的用户就只能获取代理服务器上的IP地址,对真正用户的IP地址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通过这样的保护方式,真实用户的地址被保护和隐藏,进而对用户的信息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

  3·7及时安装和更换漏洞补丁程序

  系统的漏洞是入侵者入侵系统以及信息对容易突破的地方,如系统的硬件设计、功能以及配置等。由于很多的计算机都存在着不同的漏洞,这也为入侵者提供了有效的入侵途径。一些入侵者往往将入侵的目标放在漏洞的攻击上,通过漏洞获取计算机的重要信息。因此可以利用厂商发布的漏洞修补软件,如360安全卫士中的漏洞修补功能,实现对系统漏洞的及时修补,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因此计算机用户在下载程序时,需要获取相关的漏洞信息,及时的更新和升级,降低系统漏洞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而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总结

  通过分析探究对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与防护技术,我们清楚的了解到,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我国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防御体制的不完善,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改进和健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物质生活资源,也使得我们的生活更为便捷。但是,就因为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更应该保障计算机信息传输的安全,保障我们自身的利益和隐私,不让有心之人有机可乘。笔者希望文中所分析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能使人们引起共鸣,从而增强我们自身对计算机安全的意识,有针对性的采取以上所述的方法,全面保护计算机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高增霞。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及防护技术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22):195—197。

  [2]应光晖。对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以及防护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xx,13(20):22—23.

  [3]孙月梅。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及防护技术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xx,(12):134.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13

  引 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以及“互联网+”应用的高速膨胀,在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安全问题倍受政府和各个企业的关注。现如今,安全已经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已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各高职、专、本科院校都纷纷开设信息安全专业或相关课程,而对信息安全方面人才的培养却成为了制约安全的瓶颈。作为一个非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说,想学好这门课,既具有实际意义,又具有一定的困难。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知识涵盖面广、理论性强等特点,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和接受,且实际工作中安全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想要得到此等能力,增加就业砝码,校方就有必要对网络信息安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 课程定位

  在《20xx—20xx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一文中指明了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指出了培养网络安全技术人才的重要性。民办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 《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其培养目的是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备信息安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求都懂,但求够用,具有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解决某些具体安全问题的能力。

  《网络与信息安全》为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课程,主要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知识,并能够实现相关的规划与管理、常用网络安全设备的选用与配置、常用网络安全软件的应用以及常见网络病毒与网络病毒的防范,增强综合安全知识,强调实际的安全防范与安全产品的使用,同时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 民办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本身的原因

  (1)知识面广: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包含数学、数据库、数据结构、计算机编程、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基础课程;

  (2)理论丰富: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涉及数论、信息论、密码学、数据库原理、通信原理等与计算机、数学等相关的核心理论知识;

  (3)操作性很强:学生具有良好的编程基本能力,能读懂、编写流行的高级语言程序代码,能够独自完成网络技术实验,能进行网络安全攻防演练;

  (4)紧跟技术发展前沿:此课程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必须紧跟潮流,了解和掌握最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所学的支撑基础课程不全

  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有以上的特点,想真正学好却真非易事,再加上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办学时间、学生的基本情况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的不可比,所以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上更应该合理安排,为学生构建好基本理论知识框架。

  2.3 重理论,实践弱

  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是计算机技术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很高的课程,有很多其他课程所不可比拟的特点,许多安全技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认识、理解。民办高校发展很快,不断申请新专业,增加学生数量,根本不考虑学校,教师,学生的三元因素问题。学校教学条件更新慢,教师所掌握的知识陈旧,教师很少有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且理论知识也都是书本上的,而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师教学时满堂灌,实践的机会很少,创新少,不直观,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2.4 实践设备和条件不足

  民办高校用于实践教学的实验室本来就少,不可能专门为这门课设置一个实验室,更谈不上校外的实训基地。学生没有实践环境,就很难开展课程中所涉列的实验,学习的过程还是从理论到理论,所学知识衔接不够,学生学习会很吃力,极大地削弱了教学效果。

  3 针对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几点意见

  3.1 利用现有条件提供不一样的实验环境——虚拟实训

  民办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教学环境一般都是微机实验室,造价低,易实现。教师需要参与实验室的规划、软硬件维护等环节,细心的安排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内容和步骤,并指导学生完成操作,同时课后总结实训时存在的问题。一样的实验室而提供不一样的实验环境,特殊之处在于使用了虚拟机这个软件。在开学前期把实验课程安排交予实验室管理老师,告之所需应用、系统软件。本机使用Win7,XP系统均可,虚拟机是必备的软件,它能够模拟真实网络服务的环境,解决网络信息安全、教师教学备课、演示中对特殊网络环境要求的问题。那虚拟机中安装的系统依据实验内容不同各有不同的要求:Win20xx,Win20xx,WinNT。安装这几种系统基本实现得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大部分实践内容,其中病毒常用软件实例操作时,因为网上能够得到的教学相关软件版本都低。而对于例如密码技术等实践操作性不强的实训,就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发虚拟实训,并利用仿真实训环境来完成验证性实践操作,用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2 选好教材,用对教学方法

  本着“理论够用,实践突出,岗位需求”的原则,以“巩固基础,提高素质,勇于创新”为目的,那么什么样的教材算是好的教材,适合学生所需,难度适中,最主要的是不能太难,理论听不懂。技术不能太新,教学素材不好整理,实验环境不好构建,但新知识、理论、技术可以当做课堂的扩展来讲授。根据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具体情况优化选择教学内容体系,实现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将学生锻炼成网络信息安全方面高素质技能的专门人才。

  能够准确定位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便于老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和了解学生,便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并不断提高民办学校教学质量。因为民办高校学生自控能力差,课下很少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要改变学生低落情绪,首先授课教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并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内容,老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或策略,如设置组织讨论、问题情景、启发式等。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不但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要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机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在上课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尝试着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任务驱动和问题驱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具体的问题为引导,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方法过程中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一切都要以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来评判课堂效果。

  3.3 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

  教师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民办院校要建设优良的教学队伍,那教师就得“走出校门”,多见识,多交流,多学习,多引进。如到网络公司挂职实践,或是参与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发,来不断提升教师实践水平。

  4 课程实际教学与实践过程中的几点参考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本门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面广、理论多、实践性强等特点,结合本人的上课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3个方面。

  4.1 知识循序渐进,不分理论与实践

  学生的基础薄弱,课前做充分准备,对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讲解或涉及,循序渐进,不能让学生暂听就感觉压力重重,避免其失去兴趣。此课程实践性很强,单凭理论课上用语言去描述,学生听着会很枯燥,建议把本门课程改成理论与实践一体课,在实验室上效果更好。

  4.2 课下自学,重在总结

  任课教师都应定期布置作业或任务,这个作业由学生在课下独立或小组完成,期间可向教师咨询相关问题,教师做好指导并总结,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时间上交作业,教师针对作业完成度酌情给予评定成绩,并指出学生作业存在的不足,教师做好记录,亦是为下学期本门课程做准备。

  4.3 重在参与,考核放轻

  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了布置的任务,都应该得到肯定,参与程度会提高。

  5 结 语

  世界中一切都在变化,知识也一样,一劳永逸是搞不好教学和学习的,建议多多关注科技的发展,教学内容、方法要与时俱进,不要一成不变。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14

  1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况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概念是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对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制止木马与病毒的入侵,利用计算机中的应用来实现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技术。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加强,互联网在生活及生产领域中逐渐深入的情况下,计算机信息安全已经形成一种更加安全的保护体系,这便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掌握全面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并通过对细节以及重点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从而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安全。

  2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2.1操作系统的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的安全主要是指用户计算机中安装的操作系统这个层面的安全保障。最为常见的操作系统有:苹果操作系统、Unix/Linux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等。

  2.1.1登陆权限设置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技术应用的最为广泛,该系统设置了相关的用户访问权限,能够同时设定多个用户不同的使用权限,通常情况下,验证一个计算机是否安全,主要是指这个操作系统能否控制外部对内部信息的访问,也就是只有授权用户或者是通过安全进程才可以访问计算机的内部信息。

  2.1.2密码设置Windows还提供了密码安全策略,通过设置屏幕锁定密码来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定期的更换密码可以有效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安全。

  2.1.3软件防火墙技术Windows软件防火墙技术可以不断的升级和进化,最早的防火墙技术仅仅可以分析到端口号和病毒的来源情况,而现在随着计算机软件防火墙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Windows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恶意IP、木马病毒进行拦截,同时还具有实时监控、预防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功能。

  2.1.4硬件防火墙技术硬件防火墙技术主要是指把防火墙的相关程序,放到芯片内部,通过芯片中的程序来对网络安全以及硬件设备进行一定的监控动作。硬件防火墙技术主要依靠植入到防火墙中芯片的程序具有过滤信息包的功能,脚本过滤、特洛伊木马过滤等,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计算机手段木马与病毒的攻击,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硬件防火墙具有体积小,安装简单、使用便捷、价格低等特点。

  2.1.5浏览器安全级别技术因为浏览器能够直接对网上的信息进行访问,所以大多数病毒都是通过浏览器来进行传播的,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IE浏览器便设置了安全级别的限制,通过对网络信息设置不同的级别,从而有效限制了网页中的威胁。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还有许多种,例如共享安全机制、备份恢复还原机制等。

  3完善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建议

  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与防护制度,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建立公钥密码体制等技术对计算机信息进行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

  3.1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

  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正确发展,而错误的思想意识则有可能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所以,在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维护过程当中,应当树立一种正确的思想意识,并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从而有效的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蓬勃且迅速的发展。

  3.2加强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指的是,当用户进入到计算机中,进行身份识别的行为并可以知道用户自身是否有权限可以访问该数据的过程。在有身份认证防护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中,身份认证是至关重要的一道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防线。因为一旦用户通过了身份认证,那么就证明该用户可以访问这些信息与数据。如果这些认证信息被不法人员盗用,那么被访问的数据信息将有可能面临着被破坏、销毁、盗用等不利现象的发生。在某些计算机系统中通过相关软件来对身份的准确性进行确认,以这种方法来保证企业用户的相关信息被安全使用。使用身份认证的方法对信息进行保护的重要一点是该方法仅限本人使用,只有本人自己才有权利访问这些数据,因此,身份认证是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中的最为重要的保护信息的方法。进行身份认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通过口令进行身份认证、生理特征进行身份认证、外部条件进行身份认证。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身份认证技术有静态密码与动态密码认证技术以及指纹识别技术等,而最为复杂的认证技术是生理特征的认证。

  3.3提高防火墙技术

  每一台计算机都需要接受防火墙技术的保护,在防火墙的保护之下,计算机才能够进行最为基本的操作。防火墙技术作为基本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是计算机内部设置的保护程序,防火墙技术同时也是对用户之间交换信息的程度进行控制的一种有效措施,询问是否允许用户访问数据。通过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保护不明身份的用户访问计算机中的隐私,保证计算机中的信息不被破坏、销毁或是盗用。

  3.3.1应用网关应用网关能够使用的较为特别的网络服务协议之中,并使得数据包对程序进行分析。应用网关可以通过对网络通信进行严密的控制,其是由一道较为严格的控制体系所形成的。

  3.3.2数据包过滤数据包过滤技术主要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在进行传递的过程当中,通过对数据进行一定的选择,并根据计算机事先设定好的过滤条件,再其对数据进行逐一对比之后,来分析数据是否可以通过访问。

  3.3.3代理服务代理服务技术是一种应用在计算机防火墙中的代码,代理服务有多种功能,所以该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变换不同的动作来保护计算机不受病毒与木马的攻击与威胁。

  3.4加强物理保护措施

  物理防护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链路层的安全,使得计算机网络免受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破坏。物理安全防护措施的实行能够验明用户的身份和该用户的使用权限,所以,通过实施有效的物理安全防护措施可以加强对网络数据链路层进行安全的管理,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3.5加强密保措施

  加强密保措施不但可以确保全球EC的正常发展,其同时也是针对网络可以安全运行的有效技术。加密技术能够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在加密过程中的正确性与安全性。计算机加密保护措施主要有两种方法,非对称加密法与对称加密法。通过实行安全加密措施,可以以最小的代价而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措施。

  4总结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越来越巨大的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完善程度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计算机的信息安全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相关密码技术、安全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以及系统安全技术等作为有效保证,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强烈的安全意识,并且对病毒、木马有一定的敏感度,从根本上杜绝网络病毒的出现。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15

  摘要:开展数据库信息安全检测首先要有完善的检测机制,并明确检测所针对的系统部分。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共享大量数据信息,同时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实现最小冗余度和访问控制。文章重点探讨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环境下所开展的数据库信息安全检测方法,对各项方法具体应用形式进行介绍,并探讨了提升数据库信息安全的有效技术性方法,为检测办法落实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分析;数据库;信息安全

  1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的数据库信息安全检测安全机制

  实现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检测,需要针对安全机制进行制定完善,这样才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框架完善期间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设计。安全机制完善后能够针对数据库系统运行期间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自动检测,这样可以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并通过技术防御系统来对存在的网络病毒威胁进行排除,后续所开展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升级以及系统更新才能更快的进行。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质量隐患,在安全机制检测中能够快速发现,各个数据库之间所建立的联系也能对隐患问题采取及时的控制。现阶段运用的安全机制主要是三层结构,既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安全机制是针对这三层系统来进行的,具体会从不同的层面来分析遇到的问题,并结合系统的运行使用特征来进行,这种安全机制在运行期间更加节省时间,并且使用后可以帮助技术管理人员实现高效的数据统计,对数据信息进行检测,发现数据变化超出安全范围后及时采取控制解决措施。

  2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的服务器安全检测

  数据库部分的安全检测在开展期间需要结合网络运行环境来进行,数据库系统内所存储的信息大部分都是有关于安全运行的,一旦数据遭到破坏,在网络环境中所发出的信息请求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且不能提升数据的检测效率,影响到服务器的功能实现。这一环节的安全检测相对比较复杂,并且其中存在大量的隐患问题,这些隐患问题在初期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后续严重问题是对服务器的结构数据造成破坏,重要信息丢失,不能起到防御的作用,运行使用期间发生的任何问题都会继续深入造成影响,最终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设备难以正常完成工作任务。服务器的安全检测同样需要在安全机制的监管作用下来进行,检测开展初期首先对运行系统进行判断,目前比较常用的运行系统包括WindowsNT和Unix,判断系统类型后才能更深入的进行运行操作内容上的划分,可以更深入的对安全隐患形成原因做出判断,在接下来的服务器使用中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以网络系统分析为前提所开展的安全检测更具有长期使用的可行性,基于网络环境下,系统的数据库是不断更新的,所面临的病毒威胁也会不断产生变化,这样的环境下所开展的服务器安全检测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测,当数据库系统发生更新时,安全检测系统也能借助网络资源实现自动更新,符合计算机设备的运行使用安全标准。

  3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的数据库信息安全检测措施

  3.1数据库备份的类型划分

  为避免在网络环境中受病毒影响出现严重的数据库内信息丢失问题,在所开展的网络系统研究探讨中,会重点针对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处理,在备份工作开展前,更加重要的是对备份内容的类型进行划分,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角度出发,对数据库进行完善处理,当运行使用中的系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质量隐患时,也能第一时间掌握问题的严重程度。比较常用的类型将数据库分为静态与动态,两者同时作用在系统运行中。有关于系统稳定性的核心内容备份属于静态,需要技术人员对备份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且不受网络环境的干扰,这部分数据是不需要更新的,关系到系统的核心功能实现稳定性。备份后一旦系统受到病毒的入侵,发生严重的质量安全影响,可以通过备份文件的恢复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常规方法中难以实现的。其次是动态备份,需要在系统接入网络的前提下来进行,随着使用期间数据产生的更新会自动做出备份处理,这样即使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历史文件进行恢复,借助这部分数据库也能轻松高效得完成。静态备份需要与动态备份相互结合进行,共同高效的实现工作任务,帮助计算机设备的数据系统更好的与网络服务器相连接,在信息查找以及下载环节中也能有效的提升稳定性。

  3.2系统备份的自动更新技术

  在计算机设备运行使用期间,操作系统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来进行自动以更改,但要在设备性能允许的前提下来进行。基于这一系统运行使用特征,系统备份技术也会自动根据这一运行状态来做出更新,以免造成严重的隐患问题。自动更新技术需要核心技术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做出设置,在网络环境中检测到安全的更新包可以自动下载,这样不仅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在功能上也得到了丰富。自动更新后所下载的数据库部分是需要备份的,但已经安全完成的部分不需要再保留,否则会占用大量的计算机存储空间,导致运行速度下降甚至十分缓慢。系统备份部分更新不及时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是运行中的功能受到阻碍,或者部分功能不能完全实现,想要达到预期的功能使用目标,则要确保所更新的备份数据与现阶段运行使用的数据库保持一致,为计算机设备提供一个稳定的运行使用环境。当系统中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时,技术人员检修也可以参照备份部分的数据来进行,达到更理想化的运行使用安全标准,由此可见自动更新技术应用落实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3.3有关于备份时间的控制

  在对备份时间进行控制时主要是根据设备的`运行使用功能来进行,如果计算机设备使用期间涉及到大量的机密信息,并且对内部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十分高。此时需要对所运行使用的网络环境进行检测,观察其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及时的采取解决措施来避免影响问题更加深入。备份可以是定期进行的,但需要计算机设备有一个相对稳定规律的使用环境,也可以是不定期进行的,此时监管难度会有所增大。时间控制合理性关系到备份技术运行是否能够发挥预期的效果,如果仅仅从数据层面进行分析,很难判断最终的合理性是否能够满足安全使用需求。可以采用动态管理方法来实现备份时间上的控制,这样可以更好的解决常见数据丢失问题,备份如果过于紧密,会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间隔周期内确保所有信息数据都可以有效的存储,不发生丢失问题即可。面对比较复杂的数据信息系统,在控制备份时间时可以将定期与不定期相互结合,实现管理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不会造成备份期间严重的数据信息丢失问题。

  3.4常见故障的恢复技术

  基于网络运行环境下,计算机设备的运行系统很容易受到病毒攻击,造成严重的系统漏洞问题,进入到系统内的病毒会发出非法请求,盗取设备内所存储的重要信息,面对此类问题,在维修保护器件可以采取恢复技术来进行,通过这种方法来节省大量的时间。恢复需要备份数据的参数支持,可以是这对漏洞部分功能的局部处理,也可以针对运行速度缓慢系统的全面恢复。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是在恢复期间对所存在的重要数据信息进行保存,以免受恢复过程的影响基础设置与重要信息丢失。文件恢复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文件遭受到破坏难以继续打开,其中的信息内容自然也不能被查看,此时需要使用这部分文件则应该采取恢复技术来进行,确保文件能够正常的打开使用,达到理想的运行使用效果。恢复技术可以在信息安全检测结束后来进行,这样更有针对性,可以对检测结果不理想的部分进行恢复,这样做既不浪费资源同时也能节省大量的时间。恢复后的系统使用期间一些基础设置可能会出现改变,如果这种改变对操作习惯带来了严重影响,在恢复过程中可以采取部分设置保留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就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用。

  3.5数据库信息安全检测的程序框架

  实现数据库信息安全检测需要在框架帮助下来进行,上述文章中提到如何进行系统的备份以及数据恢复,下面将对程序框架设计期间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控制方法进行阐述。首先进行基础部分框架结构的设计,针对这部分内容,在设计前要考虑功能的可行性,是否所设计出的检测系统在使用期间不会与数据库本身的信息产生冲突,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数据的运行安全性,这样所开展的框架设计才更加人性化,具有稳定运行使用的特征。基础功能完善后,对内部分的数据信息进行检测,并对此分析数据信息与计算机的使用功能之间是否存在冲突,达到更理想的使用效果。一些比较常见的功能,大部分都是由数据信息系统直接发出指令的,这样更符合系统的运行使用效果,并且有助于实现更高效的传输功能。程序框架设计可以理解为实现信息安全检测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设计完成后需要对所设计的内容进行检验,观察其运行使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再对功能不断的更新完善,达到更理想化的设计指标。完成框架结构设计后,会进入到系统的检测阶段,此时主要是针对功能方面稳定性来进行的,如果发现存在功能不合理现象,通过这种技术性方法也能将问题解决在初期,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设计时还要考虑计算机设备是否具有足够的运行使用空间,空间优化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占用过多的内存会影响到数据安全检测任务的进行,并且计算机设备的反应速度也会因此而降低。

  4结语

  Internet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不再是单纯的信使,而是一个交互的平台,而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也是一个永远发展的问题,随着入侵者的手段的不断提高,采用的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只有不断地研究处理新情况、新问题,才能继续加强数据库的安全性。安全防范是一个永久性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安全手段,才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网络数据库是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加上前台程序提供访问控制,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的信息集合。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共享大量数据信息,同时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实现最小冗余度和访问控制。

  参考文献

  [1]李炜,黄倩.医疗信息系统中数据库安全检测模型的建立[J].电子设计工程,20xx(11).

  [2]申少帅.基于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数据库安全增强技术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20xx(12).

  [3]栗磊.基于用户行为挖掘的数据库入侵防护机制研究[J].东北石油大学,20xx(03).

  [4]陈建平.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一体化课程开发及实施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xx(05).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07-21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精华】07-20

计算机教育信息安全论文10-09

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10-09

关于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10-08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存储与利用的论文10-09

医院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论文10-09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论文10-08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