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国学前教育价值
我国学前教育价值,下面带来的我国学前教育价值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我国学前教育价值【1】
摘要: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得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分析学前教育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价值 学前教育 问题 策略
一、概念界定
在我国哲学界,对价值的定义有着多种理解,总的来说,对其定义为:价值是人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现实关系,是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现实关系,它表示客体属性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主体的需要。
简而言之,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满足。
学前教育指的是学龄前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所接受的一切形式的教育。
本文所指的学前教育是3-6岁儿童在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所接受的正规教育。
学前教育价值的哲学属性,就是站在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学前教育的价值。
一般认为,学前教育价值是学前教育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属性,即学前教育机构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满足及作用。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价值存在的误区
1. 幼儿园数量与年俱增,质量缺乏关注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启蒙阶段的学前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幼儿园的数量与年俱增,普及学前教育的脚步已迈向农村地区。
硬性指标呈上升趋势,但是学前教育的质量不仅仅看的是幼儿园的数量,而是我们的祖国未来的花朵在幼儿园里接受怎样的教育。
现实是教师对幼儿单向要求与讲述过多,对儿童内心想法的倾听关注程度较低,与儿童的情感交流远远不够。
质量的低下导致学前教育很难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2. 缺乏对幼儿的个性的重视
儿童在发展中存在差异性即个性,所谓个性是个体在其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稳定而又独特的心理特征。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一个班级有二三十个学生,教师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差异。
在幼儿园里,教育者根据固定的教学大纲,整齐划一的进行教学,没有从儿童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对儿童进行统一起点的教学。
压制了儿童的个性,使得儿童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性。
3. 过于重视对幼儿智育的培养
我国的教育事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每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是很难衡量的,美育和体育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唯有智育可以通过测量。
大部分学校都将智育放在首要位置。
学前教育也不例外。
教师和家长将对孩子的智力培养给予很大的关注,忽视了孩子的道德品质以及身体素质和行为方式的发展。
研究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性格、情感、态度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
智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它不是我们学习的唯一目的。
4. 赏识教育的泛滥
赏识教育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
但是在教育者说这个孩子是第一名的时候,意味着其它孩子就是二三四五名,在某件事情上不如这个被老师“赏识”的孩子了。
这样的话语不是在鼓励孩子,而是在刺激孩子,从小就出动孩子与别人竞争的那根神经,很容易导致孩子一味的超越别人,而不是超越自己,忽视了教育目的中最为本质的东西,即教育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素质的提高。
赏识言语的泛滥,不论孩子做什么都赏识,使得孩子从小就在谎言中成长,那么赏识教育完全失去了它的本质,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
三、学前教育价值的应然性
1. 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给予更高的关注
学前教育机构在数量不断提升的同时,更应关注其教学的质量。
教育机构应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儿童的物质精神需要得到相应的满足;教育机构应为儿童配备合格的师资队伍,教师水平的高低与儿童发展直接相关;相关部门应积落实《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建立幼儿园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以完善对与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
2.学前教育的根基是天性
天性是人自身的自然本性,因而尊崇天性,就意味着看重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就意味着尊重自然、崇个性、尚自由。
教育应当是为人的,应当以人为目的、以人为中心,教育应当合乎人的要求。
人为的东西必须是为人的,必须以人为目的,必须符合人的需要和人的福祉。
儿童是人,儿童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周期中的起始部分,所以学前教育的目的、学前教育的蓝图、学前教育对儿童的期待,应当符合人的天性。
3.重视学前教育的自然性
卢梭在《爱弥尔》中写道:“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孩子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学生,不过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罢了,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进行研究,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孩子的关心。”学前教育机构不仅要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还应重视儿童的兴趣爱好,给儿童以诱导和启蒙。
学习取向的学前教育看到的只能是幼儿的无知,只能把幼儿看做一个带填充的无知的口袋。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处于萌芽状态,此时教育者应注意培养其道德判断的标准,重视儿童良好的个人行为和社会品格的形成。
而不是一味的重视智力发展。
4. 适度、合理地对儿童进行赏识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者应真正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不能滥用赏识教育言语中尽量少使用第一、第二、最之类的含有与别人比较的词语,当儿童的行为的确值得表扬时才对其进行表扬、赞许,不能为了迎合儿童的满足感而一味的赏识;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儿童的进步以及他为了进步而做出的努力,不要过多的强调儿童聪明等一些先天性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教育工作者应及时的赏识,当良好的行为发生时就应当予以表扬。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脱节,造成这个脱节的原因很多,笔者不想在文章中赘述。
我国的学前教育改革面临着是以学习为取向还是以成长为取向的抉择,同时,缺少对学前教育的近代立场、观念和方法的认识,成为中国学前教育的一大盲点。
实现学前教育应然与实然的统一,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 瞿葆奎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现代儿童教育缺少什么》,关美红编著,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中原农民出版社 2008.
[3]《爱弥儿》[M] .卢梭著,李平沤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4.
[4]《起跑线上的“输”与“赢”》,徐卫著,少年儿童研究,2009.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契机与使命【2】
【摘要】师资问题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调查表明,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存在数量不足、流动率高、后继乏人,职前教育薄弱、专业素质较低,职后培训缺失、自主发展意识淡薄等问题。
幼教师资培养院校应当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肩负起为农村学前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农村幼儿园;师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得到了空前重视。
《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提到,要“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目前农村学前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突出的是师资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到底怎样?幼儿园、幼儿家长对师资的满意度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课题组对山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师资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山东省17个地市的714所农村幼儿园、2500名农村幼儿园教师、700名园长及2000名幼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淄博、聊城两个市为重点调查区域。
被调查教师平均年龄37岁,平均教龄13年,平均月工资618元,其他情况详见下表。
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幼儿园师资状况进行调查。
问卷分为幼儿园教师问卷、幼儿园园长问卷和幼儿家长问卷三种。
其中发放教师问卷25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68份,回收率83%;发放园长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68份,回收率95.4%;发放幼儿家长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32份,回收率81.6%。
访谈对象包括各区(县)分管幼儿教育的行政人员、幼儿园园长、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共计260人。
本调查以教师问卷调查为主,教师问卷的内容包括六个基本维度:职业经历、职业认同、职前教育、职后培训、专业素质、地位待遇等。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师资数量不足。
流动率高,后继乏人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严重短缺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教育部2006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幼儿园的师幼比平均为1:30.2,其中农村幼儿园为1:36.1,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全日制幼儿园1:7~8的师生比。
山东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2008年全省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研讨会上谈到,我省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师配备严重不足。
城市幼儿园教师与幼儿比为1:16.3,农村高达1:25.88,一村一班一师现象严重,导致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儿童特点和教育规律,影响了保教质量的提高,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安全隐患。
本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山东有些地方的农村幼儿园的师生比甚至高达1:40,更有甚者是“一人一园”――一个人兼有园长、教师、厨师、保育员等多重角色。
…在调查中有位家长反映,当地一所幼儿园的一个班最多时竟然有103个孩子,这样的师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课题组在调查中了解到,山东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数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幼儿园几乎得不到国家的财政支持,幼儿园基本靠“以生养师”。
教师工资低且没有保障,再加上工作条件差、工作强度大、无编制、无职称,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做幼儿园教师,现有的教师也常常是一有合适机会就改行走人。
调查表明,有80.5%的被调查教师有换工作的念头,其中61.9%的教师换工作的念头强烈。
受访的很多园长也告诉我们,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都不愿意干,每年费九牛二虎之力招到几个老师,大多工作时间不长就辞职了,年轻教师在幼儿园工作超过一年的很少。
此外调查还显示,现在坚守在岗位上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年龄普遍偏大,40岁以上的超过60%。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有一所幼儿园一共有3位老师,最小的45岁,最大的58岁,次大的56岁。
课题组到该园调查时,正好赶上教师在组织活动。
舞台上,“奶奶老师”表演得非常投入,坐在台下的课题组成员几乎都情不自禁地落下了眼泪。
如若这些老教师退休了,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不是专业不专业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人干的问题。
在访谈中课题组还得知,能够在农村幼儿园坚持下来的不少老师之所以还在坚持,大多不是安贫乐道。
而是在等待、期盼政府的“阳光雨露”有朝一日能洒落到他们身上。
2 职前教育薄弱,专业素质较低
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专业精神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具有专业精神的人对工作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热爱,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是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核心,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具有基础性价值。
专业知识是教师教育工作成功的技能性保障。
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具有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调查发现,山东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整体上较低。
如,在“为什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调查中,只有20.6%的人是“喜欢孩子,自己愿意”,79.4%的人是被家长强迫或找不到其他工作,不得已而为之。
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师范类幼儿教育或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仅占3.8%,大多数是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后,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就直接进入幼儿园做了教师。
还有一部分教师是中专毕业或者是职业学校毕业的,由于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临时进入幼儿园工作。
接受调查的教师中还有一部分是农村家庭妇女,她们完全是凭着“喜欢孩子”这样的一种热情在幼儿园工作的。
课题组在访谈中进一步了解到:大部分有专业背景的教师是职业中专或职业高中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这些职业学校开设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普遍专业性不强、质量不高。
教师们所受的专业教育不系统、不全面,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只占22.6%。
受专业素质较低的影响,不少农村幼儿园在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小学化”“成人化”倾向。
如,教学内容主要是识字、算术等小学低年级的学科知识,教学语言仍以方言为主,教学方法以简单的老师教、幼儿学的灌输式方法为主。
课题组对幼儿及其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农村幼儿园中,师幼感情融洽、幼儿“非常喜欢”上幼儿园的仅占入园幼儿的15.3%,“一般”的占55.6%:在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引导家长正确理解保教内容和方法方面,“好”和“较好”的占
19.7%,“一般”的占33.3%,“差”的占47%。
可以说,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师幼关系、家园沟通方面等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专业素质。
3 职后培训缺失,自主发展意识淡薄
调查表明,目前从事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的幼教工作者。
参加工作后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达62.7%,接受培训的时间累计达10天以上的仅占0.5%。
这说明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严重缺失状态。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从幼儿园举办者角度来看,农村幼儿园大多属于民办性质,有追求经济回报的倾向,不愿派教师参加培训,因为他们认为这会增加办园成本;农村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强,园方也不太愿意主动拿出经费来让教师去参加进修培训;再则,农村幼儿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派出一位教师参加培训,整个幼儿园的工作就可能受到影响。
从教师角度来看,由于教师担任的教育教学任务异常繁重,工作时间长,即使他们想参加培训也没有时间;此外,由于收入微薄,如果园方不提供培训经费,教师基本没有参加自费培训的经济能力。
可以说,经费与时间有限使得农村幼儿园教师想通过参加培训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希望化为泡影。
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对通过“自修”和非系统、非正规培训获得专业成长的自主发展也缺乏内驱力。
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几乎没有正式岗位编制,没有职称,待遇也很低,因此,绝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师只是把从事农村学前教育工作作为一种暂时的,或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谋生手段,极少有农村幼儿园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自主发展意识自然就很淡薄。
4 社会地位低下,权利诉求遭遇挡
经济收入是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山东统计信息网2010年1月公布的一份资料显示,2009年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19元。
课题组调查发现,样本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不含大约占4%的有正式事业编制的公办园教师)月平均收入为618元,最高的是1500元,最低的只有200元。
微薄的收入与繁重而琐碎的保教工作是极不相称的。
很多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访谈中感叹自己生活得没有尊严。
此外,农村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也无法落实。
课题组调查表明,样本地区农村非公办幼儿园教师办理社会保险的情况是:缴纳5种保险的占6.3%,缴纳1~2种的占21.2%,大多数教师没有缴纳任何保险。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农村幼儿园将给教师缴纳保险的100~150元钱随工资一起发放,如果这种情况也按“已缴纳”统计,那么这部分教师的月工资就要再扣除至少100~150元。
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说:“默默无闻地工作了30多年,被冠以老师的称呼,老师待遇却一天也没享受到!挣那几百块钱,说温饱也达不到真的不夸张。”
身份不明确还使得广大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角色遭遇尴尬。
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是以“合同工”的形式被招聘进幼儿园的,在幼儿园的主办方和“知情同事及家长”眼里,这部分教师就是一个“看孩子”的“打工者”。
在调查中让我们感到沉重的不只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微薄的收入、低劣的生存状态,还有对这种现状的“敢怒不敢言”。
即使是面对课题组成员,在被问及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情况时,很多农村幼儿园教师都是在征得领导同意后才敢如实回答的。
反映真实情况,为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而奔走呼吁,本是教师的正当权利,但在农村都遭遇了重重阻挡。
有些教师反映。
一旦他们向园方要求增加工资福利等,园方的回答常常是“不想干可以走人”。
四、相关思考
1 制定相关政策。
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学前教育工作
教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以及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良好的生源是保证教师素质的重要前提。
近十年来。
进入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幼师(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相比大幅滑坡。
调查显示,如今的很多学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有学上”的考虑,是无奈之举,这样的学生显然不具备起码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志趣。
另一方面,由于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严重不足,各高校为了避免生源流失,会通过降低门槛以求完成招生计划。
课题组了解到,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时往往宁肯到一些公司打工,也不愿意去幼儿园工作,更没有人愿意去农村幼儿园工作。
这样的状况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难有编制、待遇较低等直接相关。
因此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而要提高教师素质,生源又是关键。
为此,我们建议:
(1)制定政策,将农村学前教育纳入财政统筹管理范围。
比如,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建立农村非公办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和财政补贴标准,建立农村非公办幼儿园教师社会保险制度,落实农村非公办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建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体系,等等。
这些政策是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的根本保证。
只有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及经济地位,才有可能吸引高素质人才从事农村学前教育工作。
(2)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免费教育,择优选拔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有志于长期从事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优秀初、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
在这一方面,江苏省的做法值得借鉴。
江苏省2010年计划招收300名男生进入幼儿师范院校学习,五年学费全免,毕业包分配。
优惠政策一经发布,报名经过审查有资格参加面试的多达9755人,可想而知,在1:30的录取比例中,生源质量定会大幅提升。
(3)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实行定向培养制度。
可以借鉴湖南等省份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经验,通过个人申报、所在学校选拔推荐、县区教育局初选、培养学校面试择优录取的程序,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
定向培养对象享受免交学杂费、补助生活费等优惠政策。
通过签订农村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协议。
保证这些学生毕业后能服务于农村幼儿园。
2 恢复招生面试制度,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素质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它要求学生既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还要具备基本的身心条件和艺术素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招收初中毕业起点的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生时,各校都要先对考生进行面试和基本的艺术素质测试。
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幼儿园教师编制削减,待遇保障不力,报考生源严重不足,各校相继取消了面试和艺术素质测试环节,这从源头上就降低了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因此,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素质,可以考虑恢复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时的面试制度,并通过“面试”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招考生源的职业志趣进行摸底,也让其充分了解幼儿园教师工作性质和专业特点;二是进行艺术素质测评,遴选可造之才。
对自身素质不适合做学前教育工作的或本人不愿做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学生,动员他们及早选择其他专业,这既是对学生本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3 完善学科内容,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目前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城市化”倾向,与农村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环境、农村孩子的教育需求有一定距离。
因此。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考虑增设专门的乡土课程,还可以在各学科课程中增加或渗透有关农村的内容。
比如在语言领域,可增加各地农村广为流传的传说、神话、儿歌、顺口溜等;在美术课中,增加野花、昆虫、果实、落叶等带有浓郁乡村气息的绘画题材;在手工课中,侧重进行泥塑、草编、秸秆等制作工艺的训练;在音乐课上,加强乡村小曲的搜集、学唱、编排等专业训练。
4 加强就业指导,鼓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投身农村学前教育事业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盲目攀高、城市本位思想。
师范院校要通过就业指导,使学生认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城里的幼儿园人才相对饱和,毕业生即使历尽周折进入这样的幼儿园。
短时间内也很难凸显自己的优势。
而广大农村幼儿园非常缺乏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师资,对于毕业生而言,农村幼儿园更容易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农村学前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淄博市教育局,淄博市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标准与实施细则(试行)[s],淄博:淄博市教育局,2009。
[2]朱婉霞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8):23。
[3]罗旭,张承芬,关注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EB/OL],[2010-03-15],hrtp://www.省略。
[4]于兴国,山东省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座谈会上的讲话[R],济南:山东省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座谈会,2010。
【我国学前教育价值】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的价值探讨09-30
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需求10-07
学前教育的价值诉求论文10-09
我国上市生物制药公司投资价值10-07
国外学前教育对我国的启示论文10-09
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论文10-08
研究我国现阶段幼儿学前教育的论文10-08
学前教育的价值诉求与教学应对论文10-08
我国制药企业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影响研究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