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儿歌特质进行儿歌创作

时间:2022-10-05 19:23:18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儿歌特质进行儿歌创作

  儿歌特质进行儿歌创作【1】

  摘要:儿歌具有儿童喜爱、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诊治教育功能三方面的特质,在进行儿歌创作时,既要遵循原有的基本方法,让儿歌富含童趣,同时更要注意合理分节、正确处理节奏韵律、适当运用艺术技巧等策略。

  关键词:儿歌特质创作

  一、儿歌的特质

  (一)为儿童所喜爱。

  儿歌作为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婴儿期就进入了孩子的生活。

  虽然他们不会说话,但听觉逐渐发达,他们喜欢听优美、有节奏的声音,喜欢听成人吟唱简单的歌谣。

  幼儿阶段不仅能独立朗诵儿歌,而且能和同伴合作,边玩游戏边说,那份惬意其乐融融。

  (二)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

  《智慧树》以儿歌开场,儿童娱乐设施用儿歌吸引顾客,幼儿园课程里到处充满着儿歌,如:体育《老狼老狼几点钟?》,音乐《小兔子乖乖》,语言《天上七颗星》、进园《早安歌》、入厕《洗手歌》、进餐《吃饭歌》、离园《再见歌》等。

  (三)具有诊治、教育功能。

  鉴于儿童对儿歌的热爱,创作者据此对儿歌的教育功能进行了深入挖掘,使儿歌不仅具有愉悦儿童、帮助幼儿建构知识、启迪思维、增进文学修养、发展想象力的特质,还赋予儿歌纠偏矫行、陶冶性情、养成亲社会性行为的功能,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

  如:培养勇敢精神的《小熊过桥》、培养谦让意识的《李小多分果果》、考察纠偏能力的《奇怪歌》。

  二、儿歌创作的依据

  儿歌的创作有其自身的样儿和味儿。

  “样儿”指形式整齐、排列规范、字数规律;“味儿”指琅琅上口、和谐动听。

  其创作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分节、句式和字式、节奏韵脚、艺术手法等。

  幼儿期,孩子们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认知具体、形象,因此,在进行儿歌创作时,既要把握基本方法,又要贴近儿童生活,捕捉新颖题材与灵气,以浅显、生动的语言进行直观表述,唯有如此,才能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创新。

  三、儿歌创作的策略

  儿歌既然是给儿童看的,首先应富含童趣,率真、率性,通俗、浅显,切忌成人化。

  如《老鼠画猫》,猫鼠原本是冤家,老鼠用“小、少、短、翘”丑画猫,且让猫不长牙齿。

  诗歌妙就妙在四个“要” 和一个“不要”,既写出了老鼠丑画小猫的真正目的,又突出了老鼠的淘气可爱,整首儿歌童趣盎然。

  其次,还应讲究以下三种策略:

  (一)合理分节

  根据节数的不同,我们可将儿歌分为一节、二节和多节式。

  一节式儿歌能在一节中将所有内容全盘托出,一气呵成。

  如:《眼睛》:“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二句内容言简意赅,以简短、浅显、直白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眼睛的主要特征。

  再如:《小老鼠上灯台》:“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哩咕噜滚下来。”一节式儿歌文字精炼,内容生动、风趣,同时还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做事莽撞,顾前不顾后,不但办不成事,还会造成各种不好的后果。

  二节式儿歌往往采用对比或重复手法,使两节中表达的思想内容前后呼应。

  如《雨来了》:“雨来了,快回家!/小蜗牛,说不怕,/我把房子背来了!/雨来了,快回家!/小蘑菇,说不怕,/我已备好伞一把。”

  多节式儿歌一般内容都比较丰富。

  如《草儿洗澡歌》,“草儿草儿起得早,/露水里头洗个澡。/洗个澡,一身好。

  草儿草儿来洗澡!/露水来了不要跑!/洗个澡,一身好。

  草儿草儿来洗澡!/跑得太快要跌倒!/洗个澡,一身好。

  草儿草儿不要跑!/春风姐姐笑你了!/洗个澡,一身好。

  草儿草儿真正好!/露水里头洗个澡。/洗个澡,一身好。”小孩子都不爱洗澡,妈妈就拿小草打比方,一边念,一边洗,连续五节讲明一个道理:宝宝干净了,洗澡一身好。

  对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或创作时,我们一般采用一节式创作手法,它简短、上口,易于理解,便于识记,符合低幼儿童的年龄特点。

  (二)正确处理节奏和韵律

  儿歌应讲究节奏和韵律,好的儿歌,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就是因为它有节奏感、合辙押韵,这样的儿歌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易于小读者诵读、记忆。

  如:

  《小松树》是一则两拍加三拍式的儿歌,可以念成两个字或三个字一顿:“小松树,/点点头,雨来/洗洗脸,风来/梳梳头,太阳/公公/一出来,伸手/又抬头。”

  《客人走》是一则文字相等,可“切”开、可停顿”的儿歌。

  “握握手,客人走,/小狗送客到门口。/摇摇尾,点点头,/客人走前它走后。”四句诗的字数是三三七、三三七,字数相等,朗读时我们可以把它“切”成:“握握/手,客人/走,/小狗/送客/到门/口。/摇摇/尾,点点/头,/客人/走前/它走/后。”每一句诗“切”成四节,即四拍,也就是停顿四次,这样,整首儿歌朗读时的节奏感明显增强。

  韵律就是指押韵,它要求儿歌的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收音必须是同一韵母。

  《骆驼》就是其中的范本:“骆驼骆驼志气大(da),风吹日晒都不怕(pa)。走沙漠,运盐巴(ba),再苦再累不说话(ha)。”这首儿歌的一、二、三、四句的最后一个字的收音,都是“a”音韵母,读起来不拗口,这就叫合辙押韵。

  (三)适当运用艺术技巧

  比兴。

  如《太阳和月亮》:“太阳哥哥要下山,忙叫妹妹来接班。

  月亮妹妹羞答答,躲在帘里巧打扮。

  巧打扮,怕露面,邀来星星当伙伴。

  哥哥见了眯眯笑,挑起灯笼就下山。

  太阳哥哥慢点走,请到我家吃晚饭。”这首儿歌前两句起兴,将太阳比作哥哥,将月亮比作妹妹,将星星比作伙伴,采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邀请――躲藏――吃饭”的情境,将原本再平常不过的“太阳落山、月亮升起”的事件表达得极富情趣,深受孩子们喜欢。

  拟人和摹状。

  拟人指把自然界的事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感情、人的动作,既生动形象有趣,又易于幼儿理解。

  摹状指在儿歌中摹拟自然界的天然性状,可分为摹声、摹形、摹色三种。

  如《大船和小船》:“大船像妈妈,小船像娃娃,大船开――呜呜呜!小船追――哗哗哗!”儿歌既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船比作妈妈和娃娃,又使用了摹声的手法,用“呜呜呜、哗哗哗”表现出大船小船开动,娃娃追妈妈的场景。

  《小狗》:“小狗真勇敢,像个小保安。

  不怕苦和累,夜班连白班。

  小狗真仔细,像个报警器。

  见了生人来,‘汪汪’告诉你。”这里把小狗拟人化比作负责的“保安”,写出了它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又以摹声的方法,再现小狗忠于主人、忠实看家的精神。

  夸张。

  把本来的事物进行强化、扩大,造成强烈、鲜明的形象。

  也可分为三类:夸大事物的性质程度、夸大数量、夸大时间。

  如《种葵花》:“大海连青天,山高接蓝天。

  我来种葵花,种满高山巅。

  葵花叶,绿油油,葵花瓣,黄灿灿。

  葵花杆子如竹竿,离天只有三尺三。

  要砍葵花盘,需坐大火箭。

  掉下一颗籽,渔人当小船。” 将葵花子夸张成有船那么大,又新颖,又独特!

  设问。

  如《笔》:“哥哥拿来一支笔。

  什么笔?――毛笔。

  什么毛?――羊毛。

  什么羊?――山羊。

  什么山?――高山。”除这种问答歌外,不少儿歌也会用到设问,设问可在开头、中间,也可在结尾。

  设问在开头,开门见山,提问在中间,承上启下,设问在结尾,可点明主题。

  反复。

  叠词、叠句的使用,使儿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感增强,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和发音规律。

  在儿歌中,每句的尾部重复使用同一个字,有时也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子字歌《砍蚊子》:“树下铺张大席子,狗熊睡上一阵子。

  飞来一只大蚊子,叮得狗熊伸脖子。

  狗熊气得拿斧子,用足力气砍蚊子。

  砍出一身汗珠子,也没砍死大蚊子。

  狗熊不肯动脑子,两脚一蹬扔斧子。

  急急忙忙卷席子,卷好席子当房子。”子字的反复增添了儿歌的韵律感和趣味性,使儿童仿佛清晰地看到了笨狗熊忙碌而无助的憨态。

  参考文献

  [1]周兢 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3

  [2]唐燕儿 儿童语言学习心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6

  儿歌创作方法研究【2】

  儿歌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幼儿吟诵,是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文学形式。

  反复吟诵儿歌,能帮助幼儿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语义,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儿歌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在很多幼儿园中,儿歌教学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离幼儿的生活较远,儿歌教学大多仅限于诵读,缺少幼儿的自主创编,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教师自身缺乏儿歌创作的知识和能力,当然就难以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创编新儿歌,也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仿编、续编、创编儿歌。

  从2011年开始,我校的几位教师开展了儿歌创编的研究,首先是搜集了大量的儿歌作品,从中选出比较优秀的儿歌作为研究的对象。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儿歌的创作规律。

  然后,尝试组织和指导幼师学生和幼儿教师学习创编儿歌。

  实践证明,经过学习与训练,这些学生到幼儿园后,不仅能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创编儿歌,还能在儿歌教学活动中有效引导幼儿进行即兴创作,大大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受到了幼儿园的欢迎。

  幼儿教师可以参考下面的策略,尝试创编儿歌。

  一、诵读优秀儿歌,体会儿歌的创作要素

  学习儿歌创编的初期,教师可以大量地诵读优秀儿歌,诵读要综合运用朗诵的技能技巧,并配合态势语,将儿歌的各种不同的语调、情绪、节奏充分地表现出来,在深刻的情感体验中理解和把握儿歌的特点,寻找创作规律。

  (一)儿歌创编要重视激发幼儿的情趣

  儿歌要想较好地激活儿童的情趣,就必须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写儿童熟悉的生活,越是熟悉的生活,越能激活他们的兴趣。

  还要对生活特征作较生动细致的描摹,力求形似,以适应幼儿直观性、形象性的思维特点。

  比如,形状、色彩、味道、声音、动作等细节描写,就常能形象地再现物象的外在特征以调动幼儿的感官,引起注意的兴趣。

  如儿歌《小黄狗》:小黄狗,汪汪叫,吓了妹妹一大跳。

  妹妹转身回头看,原来哥哥学狗叫。

  再比如我校幼师生创作的两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一首是《我到袋里住一住》:小袋鼠呀小袋鼠,我想跟你换房屋,你到我家玩积木,我到袋里住一住。

  另一首儿歌《小蚊子》:小蚊子嗡嗡叫,叮住布娃娃狠狠咬。

  布娃娃嘻嘻笑,蚊子咬得嘴歪了。

  嘴歪了牙断了,哭哭啼啼飞走了。

  儿歌从儿童的心理视角出发,描述孩子熟悉的生活,通过对声音动作趣味化的细描,把孩子带进了一个快乐有趣的世界。

  (二)艺术想象是儿歌创作的成功要素

  艺术想象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是一种需要创新性的高级思维活动,也是儿歌创作是否成功的关键。

  艺术想象必须遵循生活的逻辑、儿童情趣的逻辑和儿歌创作的逻辑。

  想象的途径之一是对生活特征作某种变形改造。

  比如儿歌《小强的头发》:小强的头发脏又乱,就像乱草一大团,小鸟见了飞过来,要到这里来孵蛋。

  第一句先写实,是想象的起点;第二句“头发”变成了“乱草”,是想象,就是事物的变形;第三、四句顺着这一想象的逻辑一路扩展下去,最终推出一个既有趣又荒谬的结果,连小强自己听了也会觉得好笑。

  事物的变形能更生动有趣地表现生活的真实,艺术创作的逻辑使之剔除了说教的成分而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再如我校幼师生仿编的儿歌《小刚头发长又长》:小刚头发长又长,男孩像个小姑娘。

  要是还不去理发,给你穿件花衣裳。

  应该说,在儿歌创作中,这种变形的想象是相当重要而又行之有效的。

  想象的另一途径是象征。

  象征的特点主要是意念上的变化,并以巧喻、暗示等作为联系物象外形和作品意念间的桥梁。

  因此,它不需对外形特征进行改造,或仅作微小的改造。

  如《小螃蟹》:小螃蟹,真骄傲,横着身子到处跑。

  吓跑鱼,撞倒虾,一点也不懂礼貌。

  这里螃蟹的外形特征并未变化,但儿歌暗示孩子,这小螃蟹象征着生活中的那种莽撞、不懂礼貌的小朋友,让孩子能联想到自己和小螃蟹的类似行为,从而自觉地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由于孩子的理解力较低,因此,儿歌要有明确的导向,如上述“真骄傲”“一点也不懂礼貌”,能容易使幼儿产生正确的联想。

  (三)儿歌创作要体现单纯、集中、短小的特点

  儿歌的篇幅短小,它要求作者要在狭小的空间里表现一定的生活容量,这就要遵循单纯、集中的原则。

  所以想象必须是奇妙而且单纯,以尽可能包容更准确到位的生活容量,这就要求作者要有想象的高度概括力和驾驭语言的灵活度。

  如我校幼师生创编的儿歌《春雨》的原文是:滴滴答,滴滴答,沙沙沙,沙沙沙。

  花儿懒懒伸个腰,柳条轻轻飘呀飘,小草微微低下头。

  蚂蚁推门往外瞧:呀――原来春雨来啦。

  修改后:滴滴答,滴滴答,是谁轻轻把门敲?蚂蚁推门往外瞧:呀――原来春雨来报到。

  这样,儿歌虽短小,但显得更加精致。

  此外,儿歌创作要重视具有音乐性。

  幼儿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阶段,但是幼儿不识字,学习儿歌主要是在游戏中通过口耳相传习得的,因此儿歌创编必须讲究韵律和节奏,要尽量合理地多用双声叠韵词、叠词和摹声词,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总之,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积极性。

  二、借助仿编、续编,打开儿歌创编的思路

  我国传统儿歌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润色加工,不断创新,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艺术形式,如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颠倒歌、滑稽歌、字头歌、谜语歌等,它们至今仍是儿歌作者汲取营养、学习借鉴的对象。

  一切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初学创作的教师首先要训练仿编能力,一般是按照儿歌的类型进行仿编,如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等,仿编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各种类型儿歌的特点。

  其次是进行儿歌续编的练习。

  如我们常常把幼师生、幼儿教师分成几个小组,分组续编一首儿歌,比如续编儿歌《雨来了》,主持人先给出一句:“雨来了,快回家,小蜗牛,说不怕,我把房子背来了。”然后分小组续编,组员们展开想象,共同商讨,最后分享创作成果,如其中一组续编的内容是:雨来了,快回家,小黄牛,说不怕,我在雨里洗刷刷。

  雨来了,快回家,小松鼠,说不怕,我有挡雨大尾巴。

  雨来了,快回家,小蘑菇,说不怕,妈妈给我伞一把。

  雨来了,快回家,小青虫,说不怕,躲在叶下听滴答。

  通过仿编、续编的练习,可以打开儿歌创编的思路。

  三、围绕主题活动,开展儿歌创编活动

  许多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形式是主题形式,我们根据幼儿园常见的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和幼儿园教师创编儿歌,他们编出了很多寓教于乐的优秀作品,比如为主题活动“环境小卫士”创编的儿歌《雾霾》:大公鸡喔喔叫,大家起来做早操。

  树上小鸟来报告:雾霾天别乱跑,今天早操要取消。

  哎呀呀真糟糕,快把雾霾消灭掉。

  又如《口香糖》:人人爱吃口香糖,吃完请用纸包好,投进小小垃圾箱,地球乐得哈哈笑。

  再如儿歌《去超市》:去超市买零食,自己东西自己拿。

  塑料袋不要它,我们要做环保家。

  为主题活动“我会说普通话”创编的儿歌《你们要说普通话》:小鸡小鸭叫哇哇,翘尾咧嘴在吵架。

  小鸡说鸭骂了它,小鸭怪鸡笑话它。

  鹦鹉连忙来劝架:“你们要说普通话。”这几首儿歌将主题教育的元素和儿歌元素有机融合,丰富了主题活动中语言教育的内容。

  四、开展同题性儿歌创编活动

  每个人的想象能力、审美眼光、经历背景、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等有所不同,围绕一个主题创编的儿歌也不同,这些主题相同但风格各异的儿歌能开阔作者创编儿歌的视野和思路,做到常写常新,常写常奇。

  所以,我们经常组织幼师生、幼儿教师开展同题创编儿歌的活动。

  由于作者的情趣各异,意味不同,创编出的儿歌给聆听者耳目一新。

  比如大家都写《小蜗牛》,其中一首:蜗牛蜗牛你真傻,背着书包到处爬。

  不如去上幼儿园,和我们一起过家家。

  唱歌跳舞又画画,老师奖你小红花。

  另外一首:小蜗牛,送快递,背着邮包上楼梯,爬一爬,歇一歇,慢慢悠悠不着急,好长时间爬一米。

  再比如写《木棉花》,其中一首:小木棉,想妈妈,整天站着不说话。

  小麻雀,闹喳喳,站在枝头说笑话,逗得木棉笑哈哈,长出朵朵大红花。

  另外一首:木棉树高又大,笔直站着不趴下。

  春风姑娘表扬它,给它挂满大红花。

  不同的作者依据自己的艺术个性,想象出不同的画面和形象,散发出不同的趣味。

  我们还鼓励幼师生和幼儿园教师多接触幼儿、观察幼儿,多搜集素材,做一个有心人。

  比如我校幼师生创作的儿歌《拉大桥》:上高楼看大桥,大桥原来好小呀!小丫丫到楼下,拿上绳子骑小车。

  小丫丫要去哪?去把大桥拉回家,拿给弟弟来玩耍。

  这首儿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位三岁女童。

  有一天,这个幼师生带女童在校园玩耍,女童突然问她:“姐姐,大桥怎么被高楼挡住了?”她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女童就自言自语地说:“明天我要拿一条绳子,骑着自行车把大桥拉出来!”于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诞生了。

  最后,呼吁一线的幼儿教师们,不要忽视儿歌的创作,不要认为这是小儿科。

  你们就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要善于捕捉智慧的火花,努力创作出喜闻乐听的优秀儿歌作品,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教师不仅自己要学习儿歌创作,同时还要能引导孩子们创作儿歌,深层次地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儿歌特质进行儿歌创作】相关文章:

儿歌教案10-07

儿歌简谱11-16

儿歌简谱歌谱11-11

儿歌《春天》教案10-27

幼儿儿歌教案11-07

儿歌中班教案12-30

小班儿歌教案02-09

中班儿歌教案04-01

大班教案儿歌01-17

幼儿儿歌绕口令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