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实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也明确指出“必须加强实践教育,注重实践育人”,这两份指导师范院校发展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发展的迫切要求,突出理论服务于应用技能的培养,即人才培养要突出实践性。
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作为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全实践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其改革和创新也是势在必行。
在全实践教学改革的引领下,针对毕业设计的改革和创新,我校以校级课题的形式组织专门的教研团队进行研讨和论证。本文的从“理”到“实”,亦指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应摒弃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导向,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实践的指引下进行毕业设计,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必不可缺。
一、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从1999年到20xx年,我校的毕业生以五年制初专为主,五年制初专生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学习能力较弱、专业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理论基础薄弱、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以单一撰写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问题层出不穷,教师指导费时费力,不见成效。摒除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无疑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也存在颇多不足。
(一)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以撰写论文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唯一形式。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并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积淀为支撑,才能驾驭毕业论文的撰写。对于我校学生而言,专业理论学习的水平不一,能够胜任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毕竟不多。而问题意识不强、专业理论学习薄弱恰是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命穴,以至于出现胡乱选题,东拼西凑,粘粘贴贴,拼凑毕业论文的现象。
从20xx年开始推行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以来,10级初专和12级高专的毕业设计评审中不及格的同学共有72人,其中因为论文不合格共61人,占85%,而不及格同学的论文评审意见中,有70%的同学是因为复制比例超标。可见,毕业论文的撰写对我校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还是有难度的挑战,并且因为单一的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学生们不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业水平来选择适合并能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式。而如果仅以单一形式的毕业论文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显然有失偏颇,同时也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可否认撰写论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的素养,但鉴于闭门造车、粘贴拼凑是以往学生撰写论文的通病,如此势必会让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无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锻炼相融合。针对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以至于学校在毕业设计评审过程不断降低要求,而一味降低要求势必会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学生既没有达到真正通过毕业论文撰写提高其专业理论素养的目的,也因闭门造车导致其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在我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调研中,有部分园长也反馈我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优势突出但科研能力偏弱,这远不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培养理念。显然,如何才能既保障学生毕业设计水平,又不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同类高职院校都面临的困惑。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的举措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对教师应具有观摩、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环节将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和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文件对于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相关规定,本研究做了以下的尝试和创新。
(一)理念创新——从“理”到“实”,注重实践引领
课题组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同类院校毕业设计改革的经验等,将毕业论文改革的思路定位如下: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实践的引领下进行毕业设计,摒弃“重理轻实”的传统导向。在学校课改中增加实践课时的有利前提下,鼓励学生在教育见实习及各种实践活动中观察——发现问题、思考——形成思路,在此基础上选择毕业设计的形式和主题。在最后一学期的教育见实习中,学生在幼儿园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科研的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形式创新——多元化的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在全实践理念的引导下,针对我校学生专业水准不同层次的现状,为满足学生多元优势的呈现,课题组设计了多元的毕业设计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师核心的专业能力即幼儿园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因此,课题组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应以活动设计为主,活动设计对学生而言更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并与之后的从教能力对接。活动设计包括主题教学活动设计、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家长开放日活动设计、区角游戏活动设计、户外活动设计、家园联系活动设计、幼小衔接活动设计以及节日活动设计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进行毕业设计。
在幼儿园的活动设计中,除了正规的格式要求外,还要求学生在活动设计中增加教学活动实录,以及插入能体现其活动过程的照片,既使活动设计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又避免学生抄袭。
2.论文。
延续之前的传统,论文成为毕业设计的形式之一,而不再是唯一的形式。学生根据专业的特点,以理论或实践中的问题为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及数据分析、观察分析等,撰写毕业论文。
3.能代表学生水平的作品。
为提升学生的教科研素养和水平,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专业期刊或正式公开刊物上发表单篇字数达3000字以上的独撰专业论文,或者是为幼儿园提供有价值的且已被采纳的不低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或对策建议。以上两种形式皆可以作为毕业设计进行成绩认定,以此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素养较高的学生可选择论文或调查报告;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择活动设计;专业水平突出的学生可选择发表作品或研究幼儿园问题的对策建议的形式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三、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在实施中的不足和应对策略
为了解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实施的情况,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在10级初专的学生毕业设计评审结束后对他们进行了网上调查。共有187名学生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皆为有效问卷。在问卷的梳理中发现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有一些不足仍需完善。
(一)
学生论文
相关信息
浅谈基于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文献检索教学策略温州人精神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启示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的相关研究试论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创新路径试论大学生体育权利之实现途径研究试论中学生物课堂艺术性教学语言中小学生阅读状况实证调查的分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基
的不及格率高
在毕业设计评审中,10级共有421人参与评审,203人选择撰写论文,不及格36人,不及格率是18%;218人选择活动设计,6人不及格,不及格率是3%。也就是说42人第一次毕业设计评审不及格,其中36人是论文不合格,占87%。可见,学生撰写论文的达标率偏低,不及格率高。
针对此,课题组在11级初专和12级高专毕业设计活动的组织中,强化了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选择方向的引导和论文指导过程的量化。毕业设计方向引导的具体做法表现为:在学生选题时,对于专业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引导其选择活动设计,不是因为活动设计简单,而是因为活动设计有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为理论依托,结合自身多次的教育见实习的实践体会,再加上最后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设计和检验自己的活动设计。对于教师指导过程的量化主要是规定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论文过程不少于四次的指导反馈,学生的选题、提纲、初稿、定稿每个程序须得到教师指导反馈认可,方能进行和提交。通过教师的层层把关,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第一次评审不能通过者,还可参加二次评审、三次评审、甚至四次评审,直至学生的毕业论文达到学校的评审标准,以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学生选择活动设计的形式单一
在对学生选择的活动设计类型的调研中,68%的学生选择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其他类型活动只占32%。而实际的毕业设计评审中,学生主要是选择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和主题教学活动设计,家园共育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没有学生选择。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较为常见和普遍,其他活动学生在实习中少有机会参与,导致学生不敢尝试。
对此,课题组认为学校在和幼儿园针对学生的实习内容的沟通中,应强调学生实习内容的规定,让幼儿园能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幼儿园活动组织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撰写,以及幼儿园的各项教研活动,既丰富了学生教育实习的经验,也能使学生各种专业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学生活动设计的撰写经验。
(三)学生认为活动设计格式较难
在对活动设计难点的调研中,56%的学生认为活动设计内容的格式要求较难,14%的学生认为电子文档名称设置较难,17%的学生认为字数要求(至少3000字)难以达到,字体格式难的占9%。对此课题组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学生觉得格式难的原因主要是word文档操作不熟练。字数达不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活动设计就是教案的编写,而且多数学生在实习中跟着幼儿园指导老师学写的是简案,自然不能达到学校的规定撰写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课题组认为应打通课程的链接通道,让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和融合来解决以上问题。比如五大领域教学法的课程,可通过微格教室的实训及教育见实习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程教学、幼儿园的实习指导和毕业设计指导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时,其要求和规范应与毕业设计的要求一致,要求学生写详案。计算机信息课程的教学应强化学生对word文档的使用,这样学生对毕业设计规范的格式要求自然不会感觉陌生。
总言之,现有的毕业设计方案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它的多元化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呈现,既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能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幼教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2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
摘要: 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本文以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了目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原因,并从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及教学环节两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 提高质量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实践取向教育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即要有研究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能力中的“反思与发展”维度中,明确提出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能力,以及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这意味着对未来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专业能力。
毕业论文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的最终结果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教育学校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一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提出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节改革建议,对实现学校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不可否认,近年来高职高专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论文质量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学生主观思想而言,每个人都想有一篇属于自己的高质量毕业论文,学生毕业论文的抄袭现象反映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如,学生普遍认为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主要集中在“选题困难”和“写作能力差”两方面。上述现象,除了学生自身平时专业敏感性较差,缺乏从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缺少参与科研活动、获得科学地研究幼儿的经历与体验,以及平时缺少写作练习的机会,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原因之外,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节存在的体制问题也不可忽视。
根据我校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问卷调查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安排不恰当。根据问卷显示,50.0%的学生认为我校目前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恰当。目前我校毕业论文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从选题到提交最后定稿时间只有5个月(因为下学期学生要到幼儿园实习),时间非常仓促,其中有1个多月是在暑假期间,根据学生反映,这个时间学生在家查阅资料非常不便,影响了论文写作质量。第二,指导老师分配不合理。根据问卷显示,65.0%的学生认为由学校调配给自己的论文辅导老师专业与自己选题专业方向不一致。目前,我校对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分配原则是,在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专业对口的基础上,按毕业生总人数平均分配给全校具有毕业论文指导能力的老师。但由于90.0%以上的学生选题方向基本都集中在本专业的某一个点上,我校教育专业教师数量有限,于是就存在很多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专业方向不一致的现象,这也极大影响了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第三,平时教学缺乏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及写作能力的锻炼。45.7%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论文质量差,主要原因是自己的资料搜集能力差,写作能力不强。写作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在平时教学中,学生的.书面作业一般都是照教材抄写答案,缺乏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机会,类似论文写作这样的作业几乎没有。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及教学环节改革的策略
首先,加大毕业论文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一,加强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规范毕业论文管理体系。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纳入课程管理体系中,进行宏观部署,统一安排。建议毕业论文具体实施工作由教务科专人毕业论文工作负责,这样便于从上课程安排、指导教师的协调、学生见实习的安排、论文写作时间的调整等各方面整体协调;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及教师指导情况实施全程管理:从最初的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及指导教师的动员及培训到过程的监管再到论文结果评审和反馈。此外,学校应制定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诸如,《毕业论文管理细则》、《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辅导奖惩办法》等管理规定。第二,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指导水平高低,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的宽和窄、深与浅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评审所能达到的水平[1]。第三,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应尽早提前,将论文写作时间放长、论文提交时间灵活放宽,避免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与见实习及学生毕业找工作等方面的冲突,比如可以在大二下期就布置毕业论文任务,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中早做准备,在见实习中注意积累相关素材。
其次,教学环节的改革。第一,将毕业论文环节延伸到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将毕业论文各环节延伸到日常专业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各科教师必须树立“全实践”理念。加强教学环节的体制改革,将毕业论文环节渗透到各科教育教学实践中,即各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统筹知识、技能、能力的教学与实践,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技能应用与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见习、实习机会,让学生获得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最基础的素材。同时,专业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其在幼儿园见、实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合理分解,将其与多个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从低年级开始,各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其所授课程的实际应用前景,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特点,并根据自身兴趣和所学专长培养并确定对某个研究领域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对自身后继的学习做出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2]。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最后毕业论文选题上出现大面积雷同的现象。此外,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如,每一门专业课在每一学期要求学生至少写一篇文章,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通过多次写作练习,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增加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讲授“论文写作”知识[2]。第二,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机会,丰富其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在加强教育科研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获得科学的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以强化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如,应尽早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对于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建议在学生学习了“儿童发展与学习”及“幼儿教育基础”模块课程后就可以开设该课程,以尽早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教育实践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了科研方法、掌握了科研方法的理论知识后,有利于其早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其专业敏感性。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特别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紧密的校级课题,鼓励教师在做这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或者直接带着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学生在历经了项目研究的每个环节后,获得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和体验。同时,为学生提供呈现研究成果的机会和平台。例如,充分利用学校的内部资料《河南幼教》杂志,专门为学生开辟一个教育实践研究栏目,刊登学生在见实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对专业方面的问题思考。这样,既给了学生写作锻炼的机会,又增强了其论文写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其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林.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微[J].教育评论,20xx(4).
[2]曹士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若干误区的审视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11).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3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良好的小学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后期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在受教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师德是教师的个人素质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品德、个人意志力、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师德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调查研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斯霞、丁有宽曾经对吉林市的小学生个性发展做了调研,他们从吉林市内多个小学中随机选取30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变量控制法,研究各个因素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其中,自变量包括教师的性别、教师的年龄、教学环境、教师师德等,因变量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学习兴趣等。整个调查研究过程分4个步骤,首先,在自变量的其他3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观察分析教师性别变化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分析自变量中其他3个因素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教师性别、教师年龄以及教学环境发生变化时,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的学生数量都在10%以下,而当教师师德发生变化时,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的学生数量分别为47.2%、51.31%、43.0%、52.45%,由此可见,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个性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2 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其对教师持有一种膜拜的态度,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参照老师的做法。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尊重并更好地陶冶学生情操,而那些不注重职业道德建设的小学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也不会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师德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长,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楷模,小学教师在孩子们心中打下的烙印是比较固定的。教师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等都会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深刻、永久的影响,所以,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
2.1 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教案和板书的整体美观性特别注重,在教案书写和板书安排方面,教师的字迹都非常工整,而且内容非常条例规范,受到这种教学工作态度的影响,那么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作业书写也会认真,卷面整洁,并能按时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很多细节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眼神、表情、手势、语调、演示动作,课堂气氛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都有着必然的影响。学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形象载体,透过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了解到教师的优劣程度。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注重细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2 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
教师师德反映了教师的思维品质,它将影响到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说来,教师“精细”的教学风格,促进着学生把握事物特征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趋于成熟,从而造就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具有一丝不苟的良好品质,教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引导着学生联想能力趋于周密,从而也造就了学生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的思维特征。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思维方式和思维创新,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有创造性思维的老师,则会对某一事物从不同寻常的角度和多个方面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式地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对某一问题的解答产生不同寻常的结果。如果老师不注重思维品质提升,而始终保持着传统刻板的教学思维,那么学生在学校里时刻就会感到一种压力,他们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敢偏离教师的做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会受到严重阻碍。
2.3 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对于其教学风格的塑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上述可知,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必然会对小学生的道德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的个人品德往往可以触及到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和谐地统一起来,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把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随时随地融于知识的传播和治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知识情操,纯朴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和人民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都会在无形中受到熏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在塑造自己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到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营养。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模仿,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
3 小学教师师德修养途径分析
3.1 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
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在小学教育发展中,应该将师德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将爱岗敬业、尊重宽容、团结和谐等理念进行倡导和发扬,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定期举行交流大会,将有效教师的师德事迹进行宣传,以此来激励更多的教师,使教师师德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
3.2 健全学校师德教育制度
首先,应该将师德教育列入学校制度化的工作日程,学校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内容,师德教育不仅仅包括教师的个人品德教育,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思维能力培养、教学风格塑造,以此来塑造小学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3.3 加强自身修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耐心积极地引导,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完善的个人品质。其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4 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师师德建设,首先,要建立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师德教育制度。最后,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其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4
儿童是否接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将对其今后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学前教育是他们进入学习阶段的重要过程,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具调查显示,接受到良好学前教育的儿童,在智力、体能、品行方面都优于欠缺学前教育的儿童,而纵观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农村学前教育明显落后于城镇,那么如何摆脱目前这种尴尬的局面呢?笔者将在下文对其成因及对应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农村学前教育资金缺乏
教育資金充足与否,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因素,而现阶段的我国,虽然在大多数农村都开设了学前教育系统,但是与城市相比,还是略显不足,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资金的匮乏,由于乡镇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不稳定。因此,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相形见拙,这严重影响了适龄儿童享受教育的权益,也使得这些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2.农村家庭缺失教育思想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其家庭也应给予孩子一定的支持,而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很多儿童的家长大多外出打工,而孩子都是交由年龄偏大的长辈照顾,而这些人对于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加之经济上比较拮据。因此,往往会忽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家长认知的缺乏,致使孩子在本应接受教育的年龄,只能玩乐。
3.幼师师资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农村地区,在地理上的缺陷、经济上的不足、生活上的不便,致使农村幼儿园建设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资金的缺乏,导致农村幼儿园的环境相对较差,而生活上也就略显不足,难以吸引专业的教师来此工作,而在现今的`农村幼师队伍中。很多的教师都缺乏专业性知识,且幼教经验匮乏,对于一些简单的文化课程还可应付,但是一些专业性的,如美术、舞蹈、音乐等课程则无法胜任,长此以往,对于孩子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极为不利。
4.农村劣性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
目前我国很多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都是以民办为主,而民办幼儿园除了以教育孩子为目的,获取利益也是其重要目的之一,很多的幼儿园更是将敛财作为己任,从而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往往会开设一些不符合孩子年龄的教学课程,只是为了多获取一些经济利益,这对于教育孩子而言,只能是揠苗助长,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接受教育,可想而知,其教育意义的微不足道。
二、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策略
为加快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让孩子在适龄阶段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笔者将就文章上面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以促进我国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为祖国教育事业贡献一己之力。
1.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
首先,各级政府要充分的认识到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将学前教育放在教育事业改革的首要位置,首先,针对民办类幼儿园,政府应出面,予以一定的调整,在收费标准、课程安排、教学设施上给予参考性意见,其次,应在财政上给予帮助,让民办幼儿园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教学中去。最后,政府应做好学前教育重要性宣传工作,可以鼓励各地企业加入到孩子成长的教育事业中来,以此,补充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普及学前教育重要性,提升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孩子是否能收到良好的、充足的教育,与家长的教育认知深刻与否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提升家长教育觉悟方面,学校和政府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政府要经常性的展开学前教育重要性宣传工作,可通过电视、报纸等新媒体进行知识普及,而学校也应该出面,对一些家长进行针对性讲解,以此转变家长错误的学前教育理念,让孩子能够在适龄阶段接收到应有的教育,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3.更新教师队伍结构,重组教育资源
师资力量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加快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更新农村幼师师资队伍也是重中之重,首先,应该给予农村幼师充分的肯定,在待遇上做出调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应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嘉奖,颁发证书等,从物质与精神双方面着手,让教师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并让其了解自身的责任重大,以此,坚定农村学前教师将全部热情投入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中的决心。
4.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监管力度
对于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幼儿园,政府应出面彻查,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课程、收费标准、教学设施、教师专业水平等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拆除、整合、替代措施。另外对于幼儿园的周边环境也要进行规划,对于一切可能影响到孩子学习的不利环境进行整改,让孩子能在一个优雅、清净的学习环境中,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结束语
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阶段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笔者坚信,在国家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的方针之下,未来,我国的农村学前教育必将与城市学前教育水平不相伯仲,孩子也必将在优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代敏.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xx(1):30
[2]吕东梅.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科教文汇,20xx(5):133-13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5
《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 》
摘要: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实际对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思路,为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队伍贡献一份薄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幼教师资力量就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之一[1],同时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美术教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面对新形势下幼教专业学生就业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因此,本人在从事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也对教学改革提出几点认识。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传统
高职教育一直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服务型人才为首要目标,而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而言,重视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主导思想。但在日常教学中,传统而落后的单一式灌输和教师单一讲解等方法依然被广泛的运用,这就大大影响了美术课程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将这种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多欣赏观察、多互动思考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了迫切需要改革的突出问题。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不完善
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是保证教学内容顺利实施,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最直接途径。而许多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的教学重视不够,开设的美术课程课时有限,根本不能保证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美术技能,学习质量无法提高。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
(1)美术课程总体数量偏少,理论课和实践课无法统筹安排,常有重视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现象发生;
(2)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类课程相比,美术类选修课的数量太少,且不够细化,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只把手工课单独开设,对素描、水彩、简笔画、线描画等均不细分。此外,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还不具有系统性
(3)这导致在美术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不完备,教材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材不是美术知识与技能要求太过专业,难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就是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就业需求脱节,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运用单一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主要包括绘画和手工制作两个部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学资源的运用仅仅局限于美术领域里,单一的从美术角度考虑问题,无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学生基础薄弱,对美术技能的掌握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文化基础普遍很差,学习能力不强,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美术基础,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几近空白。再加上入学后学习时间短,学生难以理解消化老师所传授的美术知识,从而制约了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浅见
(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对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均有不同,基本上都围绕着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时和授课时间。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模式也被大部分高职院校所认同
(4)并也付诸于行动。
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该紧密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设置,同一门课程,其理论课与实践课要放在同一学期或者同一个时间段内进行。比如,就简笔画课程来说,可以将简笔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融合渗透,在讲完理论的同时立马进入实践的绘画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夯实美术绘画基础。此外,对于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就业需要来安排课时。在教学资源的运用中,美术教学完全能够与其他学科实现教学资源的互动。比如在简笔画的创作教学中就可以将绘画与音乐、故事相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手工制作的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建筑学、戏剧学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勤思考了,其美术表现力就会增强,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作品也就更加丰富奇妙,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授课内容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前进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迟早会被淘汰。教育教学中也要有“思变”的思想
(5)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美术学的发展以及美术教学中所运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内容,充分了解国内目前幼教机构的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合理化调整
(6)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所教授的美术理论与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懂得美术不只是幼儿教育中的必需品,也与我们的生产实际息息相关,从而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灵感。在授课方法上除了采用PPT、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外,也可以参考法律教学中模拟法庭授课的方法,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职场化,模拟教授幼儿美术的现场,让学生们了解职场。还可以定期举办美术比赛,让学生们自己构思创作,以个人或者团队均可,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同时,在考核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多样化,比如让学生们自己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鉴,这有益于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学生实际,实现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时不仅基础普遍偏低,而且在学生之间还存在着高低起点不一致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慢;有的学生在入校前接触过美术,有一点基础,而有的学生则需要从零基础教起。这就使得在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对零基础的学生传授基础,还要有基础的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提升,从而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生们进行集体授课的同时,可以对个别基础好的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让有基础的去帮助零基础的,尽量缩小学生们的差距。
三结语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有云: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科教才能兴国,而教育教学改革更关乎国情民生。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社会对具备美术技能的幼师人才的需求不仅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动力,也是“民生”任务之一。这就需要我们以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为目标,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改革,求新,这样才能为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作者:xxx
单位:外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05:94—98。
[2]王彤。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20xx,03:92—93。
[3]李小波。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探索[J]。美术大观,20xx,02:156—157。
[4]沈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美与时代,20xx,10:72—74。
[5]刘燕。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探索研究[J]。大家,20xx,20:89+91。
[6]罗军,樊光矢。中职教师应如何看待艺术教育。艺术教育,20xx,09:50—51+73。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6
一、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必要性
20xx年10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应“强化实践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智慧”,并在课程目标设置中,专门提出“教育实践与体验”的目标领域,对教育实践的时间及内容也提出具体规范和要求。为推进《课程标准》的实施,《意见》强调教师教育课程要“强化实践环节,加强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组织与指导幼儿园一日生活、支持与引导幼儿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教育活动等七个方面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这对传统高师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应用实践性较强的一个专业,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重要途径便是强化实践教学,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本科生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检测,论文质量高低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反映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本科毕业论文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抄袭、粗制滥造、华而不实、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等,屡屡被媒体曝光。鉴于毕业论文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秉承“全程实践”教育思想,知行学院教育管理系于20xx年12月提出改革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模式,将传统的毕业学术论文写作改为毕业设计。截至目前,该项改革已在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中连续实施了四届,并取得初步效果。
二、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基本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为毕业设计,主要从论文选题方面进行改革,改学术性论文选题为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以一定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是“教师教学组织行为的一种预先筹划,它是对一系列外部事件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儿童内部的学习。具有技术性,创造性和广泛性特点”。改革传统的学术论文为毕业设计旨在推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与学前教师专业标准的对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
(一)选题环节
要求学生选题取自幼儿园实习期间教学实践,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对幼儿园一日活动或一堂学科教学进行综合设计。选题应符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整合性、生活性、趣味性、动态性。题目形式需体现学科领域及幼儿年龄阶段,如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设计——《装满快乐的大口袋》。
(二)写作环节
1。设计部分
学生对整个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详细设计,设计内容包括教学活动标题、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点、活动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八个方面,遵循活动设计的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全方位、多角度准确把握活动设计各个环节的衔接。此部分重点考察学生活动方案整体设计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幼儿园各领域目标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目标设置应具有可操作性,从统一的角度清晰、准确地表述活动在幼儿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所要达成的预期效果。
活动过程设计时,精心安排导入——过程——方法——结束各个环节。导入注重“趣”,过程注重“引”,方法注重“活”,结束注重“精”。幼儿园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说是动态生成的,具有不可预知的衍生性和创造性,它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而设置的,而兴趣是幼儿加入活动最直接、最真实的理由,因此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导入活动,能更多地体现教育活动的生成性,也更符合幼儿自身情感需求和发展需要。此外,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参与教学活动。幼儿从其自身特点而言具有独立自主性,是真实的、感性的,也是能动的、创造的,因此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应体现灵活性和主导性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空间上可以延伸到室外、园外,通过创设模拟情境,提出恰到好处的各类问题,或走进大自然,感知真实的生活情境,调动幼儿的认知参与,从而引发和培养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兴趣和需要,拓展幼儿信息获得的资源和渠道。活动结束时言简意赅,精准总结活动内容,使幼儿能够迅速把握活动主旨和意义,并能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和不断思考的欲望。
2。分析部分
学生在教学活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选学科领域相关内容以及幼儿年龄阶段特点对该方案做出全面分析,具体包括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分析、教学活动准备分析、活动设计的目标分析、教学活动内容选材和环节设置分析、活动设计中为解决重难点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分析等。重点考察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与运用能力。
(1)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分析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总是根植于一定的理论基础。“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一般系统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它们是以综合的方式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得到体现的”。学生做毕业设计分析时,需要结合所选领域内容从总体上综合理解并运用这些理论,才能使活动设计更加科学有效。
(2)教学活动准备分析
活动准备是活动开展的前提。3—6岁幼儿思维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需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教具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作为知识理解的载体。此外,还应尽可能提前让幼儿有一些相关知识经验准备,如幼儿科学活动中关于物体的沉浮现象,事先给幼儿布置任务,观察物体的沉浮,使其对部分材料在水里的沉浮有初步的感知,知道轻的物体浮在水面,重的物体沉入水底。活动的准备为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经验的重组和建构创造了条件。学生需要结合活动的准备情况分析教具的特点、作用及运用情况。
(3)活动设计的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基于对学生需求的评估,即学生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差距。”教学目标既是活动开展的出发点,也是活动评价的落脚点。教学目标确立是否恰当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制定的领域目标要求及实习期间所带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时,需要说清楚目标制定的依据,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是否符合所选领域目标要求及所选年龄班的目标要求等。并根据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三类教育活动内容之间的关系及幼儿在这三方面的目标实现程度。
(4)教学活动内容选材和环节设置分析
教学活动内容是实现教学活动目标的载体,与活动目标紧密相关,因此,在教学目标分析基础之上,需要对活动内容的选材和内容的环节安排做详细分析。
内容的选材应根据社会、幼儿和家长等不同主体需求,选择有利于幼儿持续发展、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满足幼儿兴趣需求、符合幼儿认知水平、覆盖活动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保证内容的适切性和科学性,同时考虑周边环境资源的利用及地区差异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学生需要根据所选内容分析内容的选材依据、选材原则、内容特点及其与幼儿之间的联系,这些内容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幼儿不断生成的学习需要。
内容环节设置上,理论界比较有代表性编排方式有三种,即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方式,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方式,奥苏贝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编排方式。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安排采取不同的编排方式,如科学活动适合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使幼儿对动植物或常见自然现象的认识及有关概念的形成逐步加深拓展;数学活动一般以直线编排形式来组织,内容由简到繁,直线上升,逐步提高;而目前幼儿园经常贯彻实施的“整合课程”或“主题课程”的内容则更适合采用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来编排,使幼儿对某一主题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形成比较全面的整体认识。学生应根据所选领域内容特点选择适合的编排方式,结合幼儿的兴趣、经验进行系统分析。
(5)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应围绕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的选择及应用,如,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观察,如何进行导入,如何创设情境,采取什么样的提问策略及回应策略,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等等逐一进行分析。
3。反思部分
活动设计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经验即教育实践的经历,这种经历与反思的结合,有助于教师发现并分析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补充和改进。因此,作为幼儿园的准教师,学生需在教育实习的经验基础之上对所做毕业设计进行反思,反思活动方案、活动形式、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否能够真正培养和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置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是否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所设计的活动哪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做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等等。通过设计反思,促使学生不断认识和提升自己,积累经验,为将来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答辩环节
在毕业设计答辩会上,要求学生对毕业设计进行八分钟左右说课,重点陈述活动设计遵循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其制定依据、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活动内容设计思路、教材内容选择和处理等,并回答答辩委员的提问。这种答辩形式与当前教师资格证考核机制中的面试形式及学前教师入职考试面试采用教案说课的形式一致。目前,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大纲中,强化了“能力”考核,要求申请者进行教学创新,实施个别指导,指导幼儿游戏及艺体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等占到了面试权重的55%。因此,采用说课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答辩方式,既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取得教师资格证做好准备,又能锻炼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有效对接。
三、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的途径
“本科毕业论文的本质是‘考’而不是‘教’,它是对本科教育质量的综合性考试,而不是对论文写作阶段工作的考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实施途径必须从本科教育全过程系统地进行考虑,突出课程渗透、时间贯穿、强化基础、提高技能、注重规范等教学理念,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考试改革、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学科专业竞赛以及科研训练等途径进行。
(一)课程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其写作与本科课程教学密不可分。首先,学生撰写教学活动方案时,需要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做铺垫,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及教学基本原则,理解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及特征,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基本程序、基本内容以及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等,科学合理制定活动方案。其次,在对毕业设计进行分析时,学生需要对活动内容、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对活动进行教学反思,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核心价值、关键要素及教育教学方法,把握幼儿年龄认知水平及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涵,并判断幼儿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四年的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求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毕业设计有机结合,恰当引入文献检索与案例分析,巩固并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层次及课程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考试改革
在课程考试上,目前大多数院校仍然采取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进行考核,考试形式多采用卷面笔试的方式。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都很单一,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尤其不能考查学生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发展情况。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不同课程性质与要求,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考试方法,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以外,还采取了口试、抽题考试、课程论文、教案设计与说课、综合考试等多种方式,彻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涉及到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五大领域学科教学法、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游戏论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考试方法的灵活运用,既能促进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还注重学生平时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又能促使学生改变传统单一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注重与将来职业相关的专业技能训练,对于提升毕业设计所需的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写作规范训练,答辩说课技巧,临场反应能力以及职业认同感等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幼儿园教育实习
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收集毕业设计材料的重要途径。针对以往高校安排教育实践在时段上过于集中,实习周期较短,前后环节缺乏联系的问题,我系实施以“时间贯穿”为主,采取体验式实践——教育见习和参与式实践——教育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融入实践情境,逐步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有梯度的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第四至第六学期,随着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幼儿游戏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的开设,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观摩幼儿园教师教学,对幼儿教师教学及幼儿园工作特点形成初步认识;第七学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教案,并承担相应课程的教学工作。教育实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教学能力和反思意识。在教育活动前引导学生对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教育方法以及突发事件处理方式等进行系统讨论和分析,提出活动实施方案;教学过程全程录像;教学结束后观看教学视频,小组讨论交流,针对教案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反思,每个实习生各抒己见。然后由授课实习生对整个活动的环节安排、目标及重难点设置、教学准备等是否能够真正培养和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等问题,进行自我反思。最后指导教师从教案设计到教学过程的展开进行综合点评,提出有促进性和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促使实习生不断成长,对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内涵及学科领域知识有更新颖、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实习过程中的教案设计、教学反思与自省行为为将来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实施等步骤提供了经验基础。
(四)学科专业竞赛
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设计撰写基本能力及毕业设计答辩应对能力,突出“ 强化基础、提高技能”的教学理念,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我们每年开展一次从师技能大赛,包括教案设计、课件制作与展示、讲课、说课等环节,严格制定各项目评分标准,聘请学科专家担任比赛评委,重点考查学生教案设计及课件制作的规范性、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这些能力的锻炼为毕业设计的撰写与答辩奠定了基础。
(五)科研训练
科研能力是本科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规范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应突出“ 注重规范”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写作规范,更重要的是具有科研道德规范。
1。选择专业水平较高,责任心强。
并发表过一定数量论文或著作的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从毕业设计选题、资料搜集、文献综述、基本写作规范、教案设计与分析进行详细指导,并指导学生学会使用《中国学术期刊网》及其他《数据库》等,同时遵守学术规范,初稿要求学生提交查重报告,重复率不得超过25%。
2。课堂教学
课程教学是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和学生被动“静听”的独白式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取对话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研究性教学、课程论文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研兴趣,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某一个细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小题大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课外活动
系上每年通过开展学术论文大赛、大学生“挑战杯”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项目申报、开设学术讲座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强化学生写作规范训练。每一篇论文及项目均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选题、查阅文献、撰写论文(标书)和组织答辩,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思路与方法,受到科研前期工作的基本训练,为毕业设计的规范写作奠定基础。
四、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的成效
(一)顺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了以
“从教素质”为本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改革明确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确立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应面向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指导思想,改变了以往学生“书本知识巨人,幼儿园行动矮子”“只会说,不会做”的情况,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职业需要的有效对接,增强了人才的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
本项改革实施以后,课题组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及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形式对毕业设计改革的效果进行了了解。从学生座谈及问卷调查结果看,88。6%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提高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较大作用;77。2%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激发了其创新思维;91。4%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培养了其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促进了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54。3%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增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能力;60%的学生认为其掌握幼儿园活动设计目标的能力有所提升,31。4%的学生则对明确幼儿园活动目标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以“全程实践”为导向,注重联系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
“教育问题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个教师在教学现场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进行判断、抉择、行动的过程,体现了情境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学改革以“全程实践”为导向,通过课程教学、考试改革、幼儿园教育实践、学科专业竞赛、科研训练等5个基本途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培养了一批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幼儿园一线教师,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比例及就业情况看,学前教育专业20xx至20xx四届毕业生共462人,其中有448人通过了教学能力测试,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占学生人数的97%;98%的毕业生通过各种就业考试实现就业,其中大部分学生通过甘肃省基层就业项目考试及幼儿园组织的技能测试,在县乡两级幼儿园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这些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普遍受到幼教机构的欢迎,根据用人单位反馈,他们工作踏实、热情、专业技能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成长快,不少学生已成为幼儿园教师骨干。
(三)重视学生使用教材的训练
通过毕业设计撰写,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教材核心思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科学安排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的能力。调查中97。1%的学生认为在使用教材方面积累了经验,有较强的能力把握教材结构和选择分析教材内容。(四)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宽途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很明确,即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介于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中间型”人才。此项教改在深刻理解应用型技术大学本质的基础上,立足于独立院校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定位标准,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实践研究,凸显了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20xx年5月,甘肃省教育厅学位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知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进行了评审,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也为省内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五、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本科阶段所学理论知识对幼儿园一日活动或一堂学科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实施、分析与评价反思的过程,它不是局限于某一个阶段的单纯的论文写作,而是贯穿于本科教育整个阶段,是一种“变被动式的写作教育为主动性的写作实践,变拼凑式及堆砌式的写作形实为科学合理的探索和研究思想的逻辑性表达”。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课程学习、教育实践与毕业论文相互割裂的现状,实现了学生职前教育与职后成长的有效衔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学术低劣和实践能力低下的问题,对于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增强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能力都有着明显提升。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7
一、民勤县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
(一)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特别是部分幼儿园在保育、安全、后勤等方面管理较差,有的幼儿园甚至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把幼儿集中起来玩耍的场所,至于幼儿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二)条件简陋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条件普遍很差,教室比较简陋,幼儿活动的空间也比较小,很多设施都比较陈旧、落后,而且规模也较小,教师和学生也比较少。在很多农村幼儿园当中,既没有教具,也没有开启幼儿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这样的幼儿教育环境,远远不能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近几年,国家对幼儿教育事业比较重视,很多农村幼儿园也在逐步的修建和翻新中,所需要的幼儿教师也随之增多。为了弥补幼儿教师数量上的不足,新招聘了很多幼儿教师,都是从音、体、美等高校毕业,对于幼儿教育可以说一窍不通,根本无法进行幼儿教育。再者,由于县城的幼儿园不断扩建,通过考试等方式,将农村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调到县城,导致农村的幼儿园教学陷入绝境。虽然国家对幼儿教育比较重视,但让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的机会还比较少,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是县城的幼儿教师优先,农村的幼儿教师没有机会参与培训。
(四)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得不到保障
由于民勤县地广人稀,村庄分布比较零散,一个乡镇一般只有一两所幼儿园,这样给幼儿上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经过调查发现,校车接送幼儿上学最远的要一个小时,这样就很难保证幼儿在校的学习时间。
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
(一)对幼儿教师要进行科学的评价
对教师的'科学评价,可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实现幼儿高效率课堂。幼儿教师和幼儿是一样的,赞美对于教师来说是对教师辛勤劳动和付出的肯定。对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就要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态度、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综合、科学的评价,并与年度考核以及相应的工资待遇挂钩,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资金投入
有关部门要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资金的投入,每一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如场地、房屋、设备、设施等。农村幼儿园的一个优点就是地方比较宽敞,如果部分幼儿园有条件,可以对幼儿园进行绿化,让幼儿园变成花园式的学校,为幼儿创造一个舒心、愉悦的游乐场所,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学园、家园。
(三)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要改变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现状,首先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出发。一是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例如,优先考虑农村教师的职称问题等。二是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对于一些培训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并把培训结果与教师职称挂钩,让更多的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培训当中,为自己补充新鲜的血液。
三、结语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幼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农村幼儿园在前进的道路上十分坎坷,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笔者坚信,在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幼儿教育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8
前言
每每看到网上报道某地区某校某教师侵犯小学生,某教师惩罚学生方式不妥致学生受到伤害,某地区学校学生食物中毒或学生自杀的新闻事件……作为一名培养小学教师的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我的心在滴血。虽然我痛恨网上报道的这些负面的新闻事件,但这毕竟是令人痛心的事实。
因为工作的需要,我有幸到国内一所重点高等师范院校进修。在进修期间,进修学校的一名学生不小心把我的脚烫伤了,可是,在我治疗期间这名学生居然对我不闻不问……更令我吃惊、伤心的是,这个烫伤了我的脚的学生对我说的那一番话:“我们这一代就是这么自私,我精神上也有很大的压力,我顾不了你的感受,这是100块钱,这个够你后期治疗的了,你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后遗症……”要知道,这名学生可是国内重点、一流师范大学培养的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啊!
“师范教育好比工业之中的重工业,机器中的工作母机,它是国家教育建设的根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师范教育作为实现普及教育和培养建设人才的工作母机,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这名国内重点师范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所说的、所做的不得不引起本人对教师教育的思考,尤其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对小学教师的培养,以及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培养与建设。因为小学是儿童养成习惯、打好基础的阶段,小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本人认为对于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德育的培养与建设,师范院校起着基础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由于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迅速发展,高等院校创办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大专学历、本科学历乃至研究生学历的小学师资,对不断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优化小学的教师队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每所高校都把德育看得很重,还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德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本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部分职前教师品德低下的现象,是因为我们的德育有些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理解范围,有些甚至是“假、大、空、远”,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或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容易形成各种不良习惯,最终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导致他们在为人处世时会表现出不尽如人意的一面,这又导致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和不满。我们的德育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空喊口号,应该是在“爱自己”的基础上,从“小事”“简单的事”来体现的,是处处可见、时时渗透的,它需要榜样人物的引导,需要每个人以道德为准则,以法律为约束,以身作则来要求自己。本人根据亲身经历及工作的经验,试从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面谈谈自己关于小学教师职前师德培养的建议或想法。
一、优化小学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是高校办学的主体,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等院校的生存之本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校首先应该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教学水平,并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的教师队伍。高校的教师,尤其是师范院校的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未来的教师。
二、以实践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模式
现在有的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做得特别好,如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但有些院校还有待改进。这里本人提出一些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想法。
如在开学之初的两周军事训练后用2-3天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请来小学校长、名师、专家学者,介绍小学教育教学现状、经验、教改与发展及对未来师资要求,使学生产生专业向往,并树立以优秀教师为榜样,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责任感,为养成良好师德奠定基础。
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至第四学期,通识课与基础课课时较多,这一时期主要学习理论课与专业基础课。有些理论课理论性比较强,要适当地与实践结合,如聘请小学校长、名师做讲座,或聘请小学校长、名师到大学任教,还可以组织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参观名校教学展示活动、地区教学名师的学科教学竞赛等,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理论的重要性,感受到基础课的实用性,从而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自己将来的职业,为将来成为教师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及职业道德基础。
第五至第六学期主要以见习为主,第七学期以实习为主,专业课和基础课相对较少,课程主要开设教学论、课堂管理等,为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做准备。在见习或实习时大学要与小学共同进行。这期间要有专业的带队教师和优秀的小学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学校生活,参加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教研工作,参与学校及班级的其他活动。在见习和实习期间,专业的带队教师和小学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们看到榜样的作用,看到在真实的学校及常态课下,我们的教师如何关爱学生,而学生是如何可爱,如何地对知识充满渴求,他们是多么地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点拨,由此培养了师范生对自己专业的爱、对教师职业的爱、对学生的爱,这也就对他们的职业道德产生了影响。因此,大学的带队教师和小学的指导教师要用行动使我们的师范生感受到教师的职责与荣誉,从而养成良好的师德。所以在见习和实习时,一定要挑选富有责任心、爱心和职业道德的教师来担当带队教师。
三、师范院校加强与小学合作
众所周知,小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一方面小学教学需要来自大学的学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小学是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与大学共同培养和指导师范生专业成长的职责。因此,师范院校应加强与小学合作,建立自己的学校基地,加强彼此的了解和互动,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在这一方面有的师范院校做得比较成功,如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但对于一些地方院校来说,与小学合作仍存在各种困难,还有待于改进。本人认为在建立学校基地时要选择一些条件艰苦的小学,当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去这些条件艰苦的小学见习、实习的时候,以现实的案例教育那些即将为人师表的学生,使他们的心灵有所震撼,从而培养他们的师德。同时,师范院校的教师也可以在这些小学参与教师研讨活动,组织实习生讨论,或根据实际需要在小学的课堂中执教或支教,一方面为这些学校的小学教师带去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改善了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也把这些小学教育教学的各种问题反馈到大学,加强大学对这些小学真实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反思,改进教学策略。
此外,呼吁国家和相关部门关注这些条件艰苦的小学,呼吁我们的大学生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艰苦地区的孩子到这些学校去支教。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磨炼大学教师的意志,提高大学教师的师德。同时,这些学校优秀的小学教师也可以在大学选修课程,更新知识和观念,参与大学教师的科研课题,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并反思教学,使自己处于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甚至可以将优秀的小学教师聘为大学的兼职教师,将生动的教学实践经验带入大学课堂。这能够让小学教师看到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他们的职业感也会更强,从而也间接地培养了他们的师德。在校的大学生可以感受到优秀教师的风采,同时也可感受到只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学生,努力工作,最终就会得到认同并有所收获,获得精神上的快乐,从而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职前德育,为形成良好的师德打下基础。
总之,德育是处处渗透的,不是一两门课、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不是一个榜样、两个榜样就能起到作用的,它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同时也需要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在其位,谋其政”,让我们每个教师都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孩子做点有意义的事吧!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9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投入很多,而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个方面。
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3.学前教育对生理的价值
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
二、学前教育的智力开发
三、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美国作家丹尼尔?古尔曼的《情感智力》一书1995年出版以来,“情商(EQ)”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稍懂一点教育的人都知道,“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所谓“情商”指的是: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良与人相处,把握自己与他们的情感等等。总而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建辉煌的人生,情商高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形成的前几天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去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形成。
培养意志,发展自制力,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是人们达到目的,获取胜利的重要条件,幼儿期儿童意志行为还很差,不能较长时间控制自己,幼儿行动的目的性也较差,行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往往与直接兴趣或需要,个人愿望相联系。例如:做好事为了得到一朵小红花或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
四、国外学前教育的趋向
1.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励运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2.各国学前教育与机构都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
瑞典的学前教育机构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让孩子畸形户外睡眠、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应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抚育。同时,他们相信幼儿都具有自己构建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让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选择度,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重视游戏清静的创设,重视自由游戏
使孩子通过游戏自由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即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五、结论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10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11
摘要:声乐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大部分中职学校音乐教师仍然沿用较简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同艺术实践脱节严重,且忽视了学生自身特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中职声乐教育的发展水平。针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构建新型教学体系,融合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声乐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生;多样化教学;声乐
目前,中职学校声乐专业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这些弊端日益凸显。新形势下,我们亟需探寻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计划方案、开拓多样化教学途径,让中职生在学会歌唱的同时,还能掌握艺术技巧,培养出符合专业要求的工作者,真正达到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的,满足于社会需求。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性特点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年龄处在15至18岁之间,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较强。然而,多数学生来自于各个县或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学习经历,综合素质难免参差不齐,且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也较薄弱,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仅仅通过重复“老师示范,学生跟唱”这样简单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无法掌握学习的要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情况,中职学校声乐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多样化声乐教学模式
1.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不能一味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化、凝固化的教学模式,要多以亲切鼓励的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他们学习声乐的兴趣。(1)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步递进式开展教学。中职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对教师依赖性强,一开始目标不要定太高,然后逐渐加深教学难度,由浅入深、由简而难辅导授课。(2)善于运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学生现阶段处于声乐启蒙教育阶段,需多听、多看、多感受,多媒体刚好具有集视、听、唱于一体的优势。教师应多播放名家的范唱视频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从而主动探索演唱的精髓。(3)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美感”,与学生一同分享,还要有“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式的超强语言表达能力。在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发现学习歌唱的乐趣。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2.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培养,会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声乐是通过歌唱表达思想的一种艺术行为,没有蕴含感情和思想的歌唱不能称之为艺术。例如,在接受歌唱表演实践之前,学生需了解歌唱中发声器官的构造、原理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科学发声的全过程,构建起声乐学习的基本认识。然后辅之创作背景、情感基调等多层次且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形式多样的歌唱表演实践,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声乐学习体系。
3.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采取大课形式进行讲授
大课主要以声乐理论知识、发声训练技巧等为基础内容。以声乐理论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传授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结构、正确歌唱姿势、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歌唱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应用大课授课模式的优势就是能在集体时间内以点带面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效地提升教学利用率。
4.小组课的教学优势
小组课是声乐教学中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水平差异等,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通常教师综合考虑声乐基础、歌唱水平、个人特点等各方面因素,以3~5人为单位进行分组,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又兼顾到小组的共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小组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观摩、互相倾听,让他们能较清晰地辨别歌唱发声状态的正确性。而对于个别发声存在问题的对象,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讲解与范唱,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师在解决歌唱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在交流经验和技巧中了解小组其他学生对同一首声乐作品不同的领悟层次与演绎风格,并与之做比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利于学生完整展示作品。如,在他们完全掌握作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重唱、齐唱、合唱、对唱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艺术魅力。
三、声乐教学融合艺术实践活动
声乐是一种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表演的艺术形式,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演来促进声乐理论知识的运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得失,才能形成更完备的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因此,中职声乐教学必须结合艺术实践才能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艺术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定期举办学生声乐观摩会,文艺汇报演出,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中职音乐教师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寻找更有科学性、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现代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09-30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05-23
幼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10-08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2篇10-09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10-01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1-02
[通用]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11篇05-23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精选6篇)01-18
电大幼儿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