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认知论文

时间:2022-10-08 05:50:44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前教育认知论文

  幼儿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绪化严重的敏感期,各种突发状况都可能随时发生,而幼儿教师大多只是在课堂知识学习后进行个人或小组的情景模拟,不能切实地在真实状况下处理问题。以下是小编带来学前教育认知论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前教育认知论文

  学前教育认知论文 第一篇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使广大幼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家长资源的重要性。利用家长资源进行合理的分享、交流、对话,已成为创新幼教工作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一、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困惑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是指幼儿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促进幼儿教育工作的过程。幼儿教师作为幼教的专业人员,其专业成长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教事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幼教的快速发展,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也日益凸现。

  1.专业知识广而不深

  幼儿园的课程分为健康、艺术、科学、社会、语言五大领域,而标准的师资配备则实行“两教一保”的包班制,这有别于中小学的分科教学,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掌握扎实、广博的基础知识,才能达到教学要求。然而,目前幼儿教师重艺术技能、轻文化素养,课程特点以及职前培训的缺少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广而不深,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如,由于教师对沉浮原理缺乏深度理解,常常导致大班科学活动《沉浮》的操作失败。

  2.操作技能相对缺乏

  操作技能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课改的不断推进,给幼儿教师的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师通过环境创设,体现校园文化,突出活动主题,让幼儿在与环境的良好互动中成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幼儿掌握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操作技能片面、单一,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较低;教师操作环节指导不到位,以口头传授代替操作实践屡见不鲜;教师多媒体操作技能也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课程开发能力薄弱

  开发园本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要求。随着教育概念的不断更新,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不仅只是强调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它还包括教师开发与开设园本课程的能力。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就指出: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目前,在对幼儿教师的教育与培训中,几乎没有园本课程相关的课程,不少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以及整合设计课程的能力,无法满足课程开发的需要。

  4.职业感情倦怠明显

  尽管幼儿教育已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社会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来尽心竭力地完成本职工作。但是,由于教师工作琐碎、压力大、待遇低、社会认可度低、家长要求过度以及教育效果显现滞后等因素,使幼儿教师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

  二、家长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加强家园合作,挖掘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1.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幼儿家长拥有各自特长和专业领域,利用家长资源是幼教工作的有益补充,可以弥补幼儿教师专业上的不足。例如,我园小班开展语言活动《月亮藏猫猫》,曾邀请一位在小学担任语文教师的幼儿家长来园助教。活动中,这位家长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毛绒狗捉迷藏游戏情节作为导入,立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严谨而又紧凑的教学环节、形象而又生动的教学手段、简练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让听课教师受益匪浅。

  2.形成家园共管机制

  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幼儿教育向家庭教育的延伸,是形成家园共管机制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参与其中的家长以幼儿的利益为核心构成共同体,参与到幼儿园管理工作中来,可以进一步促进家园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家长认识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使家园教育和谐统一,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建立家园学习共同体

  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识经验、专业特长。但是,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往往把握不准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此时,教师就应发挥自身优势,指导家长细心观察幼儿各项发展的敏感期,了解幼儿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尽力为其准备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充分尊重和信赖幼儿,鼓励其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教师在涉及自己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也可借助丰富的家长资源,将这些优势资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两者相互利用,形成学习共同体,不断提高各自能力。

  三、家长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效

  1.家长的技能促进了教师的操作水平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改的深入,幼儿教师的动手能力已经不只局限在折纸、绘画、弹琴这些传统技能上,它还包括各种劳动技能、医疗技能和现代化操作技能等。然而,目前教师培训在时间、形式和内容上,都无法满足教师技能发展的需要。借助幼儿家长的力量,提高了教师的动手操作水平。例如,中班“勤劳的人们”主题中的《巧手裁缝》活动,由于教师缺乏制作衣服的技能,于是,我们邀请了在当地服装厂上班的幼儿妈妈来助教,开展《巧手裁缝》活动。活动中,助教妈妈向大家介绍制衣工具,演示制衣方法,使幼儿了解了衣服的制作过程以及衣服的款式与结构。这不仅让幼儿体验了服装的制作过程,也让教师对服装制作技能有了直观认识。又如,通过挖掘精通计算机专业的家长资源,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

  2.家长的参与促进了教师开发园本课程

  开发园本课程需要教师结合本地、本园的实际情况,整合教育资源及实践经验。萧王庙街道拥有浓厚的本土文化:一年一度的“桃花节”“芋艿头文化节”以及流传百年的庙会等。例如,在开发萧王庙庙会的园本课程中,我们开展了“爷爷眼中的庙会”家长助教活动,邀请了幼儿的爷爷来园讲述庙会的起源、习俗以及趣事等,生动而又贴近生活的讲述深受幼儿的欢迎,同时也弥补了教师在本土文化上的欠缺。由于庙会时值假期,我们要求家长带领幼儿参与到庙会中,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

  3.家长的评价促进了教师提高反思能力

  “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可见,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来源,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教师自我反思的途径一般有四个:自我评价、教师评价、观摩教学活动、家长评价。前三者的评价反思内容多是以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为主,注重的是教师发挥,而家长评价则可以从近距离角度观察孩子的发展,给教师相对客观、真实、具体的数据和判断,帮助教师从主观性体验感受和不同角度的存在性评价中,综合检验和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4.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完善了教师的职业情感

  家长是幼教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家长的理解、宽容和配合是幼儿教师巨大的情感支持。有一次,一个幼儿在幼儿园磕着了,我万分抱歉地打电话告诉他父母,对方却反过来安慰我们:“没事没事,小孩子磕着碰着是难免的,我自己在家带着他也会摔呢,何况你们要管这么多孩子。”就这样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因此,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能提升教师对职业的信仰,给人以动力,使人虔诚,提高职业认同度。

  总而言之,重视家长资源的有效开发是促进幼儿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让幼儿主动积极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保证。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教师需要综合利用家长资源,有效发挥它在师幼共同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不断进行探索以及实践。

  参考文献:

  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4-59.

  学前教育认知论文 第二篇

  新时代期待新发展,迫切需要广大幼儿教师提高专业理论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既要强调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又要提高教师群体整体的专业化水平,还要重视教师的职业地位及其不断提升。我园是一所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拥有一批较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但是,我们一直清醒地认识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深感教师的学习、成长问题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借鉴专业发展的理论,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采用丰富的活动方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

  一、立足园本培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园本培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已被实践证明的有效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方式。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根据社会发展、专业发展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以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关注点的变化和个性化需求,为教师制定个性化的培训目标,探讨更多更有效的培训方法。

  1.“青蓝工程”,共同发展

  我园很早便开展了“青蓝工程”拜师活动,每班配备两名教师,一名为老教师,一名为新教师,签订“青蓝工程”合同,实行“一对一、近距离”的指导培养,明确落实师徒职责。每月,均要求师傅开放示范活动,徒弟观摩;徒弟组织汇报活动,活动后反思,师傅听、评活动。老带新,新促老,新老教师共同发展。

  2.书香满园,丰富内涵

  为充分发挥书本的精神引领作用,每学期都开展“书香满园”读书活动,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广读书,不单读教育类书籍,还要读其他优秀读物,以此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我们每月组织教师举行一次“好书推荐会”,推荐各类优秀书籍、文章,让教师精读,并以专题讲座、信息交流、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教师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质量,提升理论水平。每月挑选教师撰写的有特色的读书心得,上传到幼儿园网站让大家分享,以促进教师在书香中走内涵发展之路。

  3.一课多研,激荡思想

  我们经常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一课多研活动,围绕一个课题,由多位教师先自行设计活动,然后逐个展示、反思,大家集中观摩,最后组织讨论、交流、评析。在整个过程中,每位教师都会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时会就活动中的某一问题进行争论,正是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产生了智慧的火花,促进了每位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4.教育沙龙,实践反思

  教育沙龙可以让教师彼此的教育思想相互碰撞。我园的教育沙龙注重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教育话题。每次就一个教育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通过活动,教师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质量观。这种沙龙活动特别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是对教学最优化的讨论。园本培训实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构建,使幼儿园真正成为一个研究的实体。

  二、深化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特色发展

  我园将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做到人人有课题,确保科研活动的全员化、协调化。由我主持承担的省教育科学“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均已结题,其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江苏教育报》等报刊杂志,并获省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开展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幼儿民间游戏资源与健康、美术、音乐和语言等领域进行了有效整合,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内涵。重点将传统的民间游戏与健康领域整合,使之成为适合幼儿、适合我园的园本特色课程。同时,还将民间游戏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促进了幼儿身心发展,创生了新的家园协作方式,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特色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即是一条教育求实之路,也是一条培养、建设教师队伍之路。

  三、开展竞赛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日益增多,教师专业能力要求也日益提升。为了加速能力发展,每学期我园都会开展一系列评比活动,如“实幼杯”教育技能比赛、区域游戏评比、备课笔记互阅评分、个案记录展示交流等等。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有以个人、班级、年级组为单位的评比,也有以青年教师为对象的竞赛等等,让教师们在不同的情境中调整对自己的要求。如:省市优课评比活动,就是一个以群体为单位的竞赛,虽然是一个老师在前面组织活动,后面却凝聚了大家的智慧:从课题的确定,到活动方案的出台,到教学具的制作,再到试教、磨课,直到正式比赛,参与者各抒己见、分工负责,却又相互合作、亲密无间。最后,被市区选拔出的.优胜者参赛均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们确信,评比并不是目的,旨在为每位教师提供锻炼的平台,提升教育的智慧。在这些竞赛活动中,参与活动的每一位教师都是受益者,从这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我园整体师资队伍的成长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举办大型活动,培养教师合作能力

  为了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锻炼实际操作、组织能力,每学期我园都要举办各种主题的大型活动,让教师以不同的形式组成团队进行合作。根据节日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还结合热点时事、社区教育等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前,首先组织教师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学期初就初步制定大型活动的计划,然后各班教师进行周密的具体活动设计,最后选择出切合实际、最佳的活动方案。方案确立后,各部门分工负责,紧密合作,保证了活动的圆满进行。每次大型活动结束后,我们还会组织整个团队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分析本次活动成功与不足之处,寻找原因,目的是为了在今后进一步提高大型活动的质量,让教师切实得到成长。

  一系列行之有效、高效地助推教师成长的实践与探索,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我园先后涌现出一批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师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爱岗敬业、团结拼搏的优秀教师群体,推动了幼儿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学前教育认知论文 第三篇

  幼儿因为年纪较小,对各类游戏具有浓烈的兴趣,可以通过游戏打开了解世界的大门,开拓自身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与同伴相互间的沟通,建立自身良好的品质。所以,学前教育者应当本着正确的游戏理念,对教学模式给予创新,加快提升幼儿教学的质量,通过幼儿园游戏分析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一、游戏内体现的学前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实践

  在当前较为有代表性的传统游戏理论中,心理学家席勒与斯宾塞提出的剩余精力理论,认为游戏令人们的机体剩余力量被最大化展现。作为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精神分析专家弗洛伊德以及埃里克森认为,游戏可以令儿童的欲望被满足,对缓和焦躁、愤怒等不良情绪十分有利,游戏可以进行自我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艾利康宁和维果茨基则提出:幼儿游戏具备了社会本质,成人在干预幼儿游戏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角色游戏成为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游戏。近些年来,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中,合作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游戏广受欢迎,在传统幼儿理论中,元认知游戏、有效游戏则变成幼儿教育的主要指导理论。元认知游戏则为在游戏活动中,让儿童透过游戏体会到本身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内化成一种内在的自主学习及探寻能力。有效游戏理论透过游戏活动,调动儿童对游戏的兴趣与动机,在儿童想玩、愿意玩中,让学生会玩、探究玩,在游戏中加快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游戏内容的创新与实践

  (一)凸显儿童相互间的差别

  幼儿园的教育应当意识到所有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应当依照本身的特征而令所有幼儿获得个性化方面的发展。对于幼儿教育理论而言,蒙特梭利提及到与儿童游戏时应当将儿童作为核心,不赞许将成人作为主体,将儿童视为不同的独立个体。在设置游戏的过程中,应当认真考量儿童的心理所需。通常可以透过进行自选游戏,令幼儿积极挑选游戏的内容及形式、挑选成员。比如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角色较多且有趣的游戏,从而可以让所有儿童都能够参与其中并乐于参与。

  (二)协助儿童增加生活感悟,丰富游戏内容

  儿童的想象力是依照把记忆中的表象给予二次加工,而儿童的记忆表象则大多来自生活。因此,需要在丰富儿童生活体会的条件下进行游戏的创新。比如对于“蔬菜水果市场”的游戏而言,可以让儿童预先了解各类蔬菜及水果,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描述各类蔬菜水果,让儿童加深记忆。游戏活动能够令儿童在感性认知中,突出记忆与认知世界的效果。

  (三)拓展游戏教学的链条

  以往在儿童游戏当中,大多束缚在校园内,游戏通常被时间及空间所影响。并且,游戏教学的链条十分短促,大多在游戏内获取较多的娱乐、较少的知识及技能,应当持续对游戏模式给予完善,把游戏的时间及空间给予拓宽,令游戏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令游戏的效果更加良好。比如在《我同爸爸妈妈一起玩》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家里与父母的照片或声音收集起来,在班级进行介绍,让幼儿讲述一下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并且评价出哪位小朋友的故事最为动人。可以通过这个切入点,进行校园亲子活动。透过相关的活动,令游戏能够在空间与时间中更加丰富,也可以让儿童体会到情感体验,达到游戏的目的。

  三、游戏活动形式的创新与实践

  (一)合作性活动形式

  合作性教学则为在游戏活动中,需要让各种年龄的幼儿进行游戏,之后让幼儿在游戏内相互学习、模仿。比如可以把不同班级的幼儿组织起来,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透过找朋友的过程,与好朋友进行沟通,从而让幼儿融入到教学当中,并且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二)自主、探究性活动形式

  自主性游戏活动是通过幼儿自行规划游戏内容,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探究式游戏活动有利于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创新和探索,不但具备了基本能力,还激发了创新思维。

  (三)主题式游戏形式

  这一游戏是通过全园混龄游戏创造出来的主题更为明确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确保原本的`自由,透过玩相同主题中不同方式的游戏增长知识。不仅可以在较长的时间里调动并让孩子保有对游戏的浓烈兴趣,还能够有效运用教学资源,实现游戏与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

  四、游戏环境与材料的创新与实践

  首先,应当开拓当前的游戏环境。激励探寻室外游戏环境,依照实际状况挑选相应的室内、室外环境。体育方面的游戏需在室外进行,小型创造性游戏则可以在室内进行。条件许可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更加贴近自然。比如幼儿园教师可以每月进行幼儿与家长的户外亲子活动,通过组建不同方式的游戏,令幼儿在体会自然时,增加生活体会。并且,应当依照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程度,给予相应的游戏环境。比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游戏而言,通常以“家”的方式进行,在蒙氏教育理论中,“它必须像个家”的要求被提出,也就是幼儿园需要为幼儿们提供近似“家”的氛围,令教学可以在游戏中找到“家”的感觉。并且,应当对游戏的材料给予创新。在确保安全下,探寻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寻找及制作能力。应当注重利用废旧物品。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废旧塑料瓶,让儿童通过塑料瓶制作水火箭的模型。材料应当挑选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展现儿童的天性。比如可以运用沙子制作沙画等。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成为幼儿搭建人生发展中的教学根基,幼儿游戏教学活动对全面发展幼儿身心十分重要。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可以令教学理念的改变更加符合教学行为,有利于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学前教育者应当通过游戏的内容、活动方式、环境等表现出学前教育的创新,转变学前教育理念,探寻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儿童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加快幼儿的身心发展,以此为终身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冯冬梅.幼儿园游戏教学和“小学化”教学的对比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3(10):133-135,103.

  [2]刘宇.“游戏本为学习”的若干理论问题及其实践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16(02):32-40.

【学前教育认知论文】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论文06-16

学前教育教育论文11-15

致谢学前教育论文11-04

学前教育选题论文11-10

儿童学前教育论文10-10

中职学前教育论文10-10

免费学前教育的论文10-10

学前教育论文分享10-09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07-20

探讨对循证护理的认知与运用的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