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生动手能力怎么样培养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动手能力怎么样培养,欢迎大家分享。
学生动手能力怎么样培养1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地发展。
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权利,理解和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在做中学、玩中学,在做中求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根本和关键。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注意让学生全面发展。
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包括在各类活动之中,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加以渗透。
同时,使动手与动脑、动口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集中能力强或能力差的学生身上,要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动手的机会,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与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注意在教学中创造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
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和已拓展的宽阔的教育空间,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动手情境,让学生手脑并用,在动手动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注意可接受性原则。
陈鹤琴先生说:“叫小孩子做事不可太易,也不可太难,须在他们的能力以内,又必须用力不可的。”要求太低,会使学生滞留在原来水平,阻碍发展。
要求太高,把学生无法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不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还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自卑的感受。
因此,教师应选择能适应儿童发展水平的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动手能力怎么样培养2
一、以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到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比如在上《浮与沉》这课时,我首先出示两个一样的水槽,装看起来一样的水,再拿两个一样大小的马铃薯,问:“如果老师把这两个马铃薯分别放进两个水槽里,它们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它们都会沉下去”!我进一步反问:“真的都会沉下去吗?”学生齐声说:“是”于是我将两个马铃薯慢慢放进水槽里,同学们都惊奇地发现:一个马铃薯浮了起来,另一个却沉下去了。
带着这样的兴趣和问题,同学们很愉快地进入了实验课的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动手操作。
在实验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乐学”的宗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优化整合,从而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很好的养成,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通过各种有趣的实验,诱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并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使之成为前进的“导火线”,入门的“向导”,才能探求到打开动手操作的“金钥匙”,同时,也是实验教学的突破口。
二、巧用生活材料,挖掘学生动手操作的潜能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用创新的眼光看待科学实验,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科学探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效材料积极开展课后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亲自动手实验,主动地对许多科学问题进行了课外探究,挖掘他们动手的潜能,从而展示他们动手的能力,养成动手的好习惯。
比如用布头、棉线和水彩笔芯验证毛细现象;用两个吸盘挂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一次性注射器体验压缩空气的弹性;用蜡作密封剂和粘接剂;用塑料包装绳做摩擦起电的实验等等。
三、加强动手实践,强化实验操作能力
1、积极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与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只有大脑左右半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两个半脑的活动密切配合,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手脑并用,才会有创造”。
中国传统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基本上都是“左脑化”,而往往忽视学生动手动脑、
实际操作的训练。
手工制作活动正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保持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2、充分做好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每次实验教学前,我都会为学生准备好演示实验,以及各种器材,并且总是提前试做,以保证课堂实验的成功。
不仅自己做演示实验,还有意请学生上台演示实验,以加深对实验方法的掌握,练习效果更佳。
在实验中,我总是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由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在演示实验时应尽力做到规范,标准,严禁违规操作,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学生的操作能力不是天生的,是经过不断的练习才形成的。
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还要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实验方法获取新知。
学生动手能力怎么样培养3
一、改变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由于受到父母的过分疼爱,致使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连最起码的劳动技能都不会,动手能力很差,所以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如:对于一些手工制作,主要使用纸、固体胶、刻刀、剪刀等材料和工具,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对一些家务劳动实践,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
本人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始终以学生在课堂上"动手"为主要形式,创造公平、合理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共同实践,老师深入学生中间,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传授指导,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体评选,充分肯定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表扬鼓励,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快乐,继而激发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参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方式。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兴趣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的非常熟练是不够的,为使学生动手能力有大的发展,另一种方法就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点有很好的功能,因为课外活动组织形式相对宽松,为学生自由发展提供了可能,它不但可以满足个人的不同兴趣,而且还对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效果有很好的作用。
为此,我在班级中组织不同的实践小组,并根据各小组的活动特点,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活动时间,使活动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通过一年来实践证明,课外活动既能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作用,又能很好的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则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多动手操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创新的目的。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身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也能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积极的动手、动脑。
大胆的去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识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什么都想试一下,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试着做一做,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寻解决的方法,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尝试,不怕挫折,大胆创新的品质。
如:《插花的艺术》一课中,我并没有按书中所要求的那样让学生准备一样的材料,而是让学生准备不同的材料,课堂上我不直接讲解插花的制作方法步骤,而是把主动权留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认为用什么方法步骤好就用什么方法步骤,结果,学生们在尝试中发现了多种方法,制作出来的插花也各不相同,大家又都欣赏了彼此的劳动成果,有的说好看极了,有的却说不怎么样,这时,我并不直接说谁的制作方法好,
谁的制作方法不好,而是问他们这是为什么?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们积极动脑,纷纷发表自己的`高见,提出了许多好的方法,有的说花枝要先摆好,后放在杯子中,有的说花枝要一枝一枝地放在杯子中,又有的说在制作过程中,要及时征得组内成员的意见。
学生们说过这些后,我对这些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在本节课里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插花的多种制作方法,而且还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了训练,劳动习惯得到了培养,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主动参与。
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当然,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教师要耐心的引导。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即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
可以说,动手操作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智力的源泉。
四、鼓励学生在求异中勇于创新
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被点燃的火把”。
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出创造的空间,使他们的智慧火把点燃发光。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鼓励学生在求异中勇于创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多样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热情。
如:在《趣味纸浆画》一课中,当学生学习过制作纸浆画的基本方法后,我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一幅与众不同的纸浆画,结果学生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制作出有层次感的、有立体的纸浆画。
在课外活动中,我鼓励学生不要只按老师的要求来做固定的东西,而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东西。
通过以上活动,鼓励学生在求异中勇于创新的方法,各有不同,这样不仅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怎么样培养4
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获取的绝大多数的数学知识都是在形象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小学数学中“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图形、模型、学具进行演示,有意识的设置让学生动手的情况,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将抽象的空间与几何图形具体化、形象化,使问题化难为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使人人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并重视教具、学具的自制与使用
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求积公式,形成空间概念,都必须有大量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积累。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等,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二、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使学生的操作有目的、规范,真正为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服务
“动”是学生的天性,每个学生都充满了“动”的欲望。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指导方法:如操作演示法、小组合作、充分利用多媒体模拟指导操作等。把握恰当的指导时机。处理好独立操作与指导的关系,会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动手操作还能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图形”的教学具抽象性,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通过围一围加深学生的印象。再通过折一折、搭一搭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充分感知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特点,并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操作、练习的同时由感性向理性迈进一大步。
学生的“空间”和“图形”观念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动手操作活动中来,只有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才有所提高,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动手能力怎么样培养5
一、立足生本理念,培养创新意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真正的教育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兴趣的激发、唤醒和鼓舞,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良好的教学活动的开始。”可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必要前提是学生具备操作欲望,有创新的思维,有敢于动手,勇于尝试的意愿。然而,长久以来,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多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热情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学习过程多流于形式,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因此,让学生在技术课堂教学中动起来,必须审时度势,立足生本理念,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话题引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敏化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如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去年老师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无论是拍照,还是听音乐效果都非常好,但是,用了一年后发现这些功能不错,但是打电话时里边总是发出刺耳的声音,原本想拿去手机修理店维修,但已经过了保修期,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帮老师修一下呢?学生的兴趣瞬间被调动起来,纷纷跃跃欲试。此时,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你想帮老师修理手机,必须熟悉手机和一些电子产品的部件和电路,否则修不好可要负责的。这下学生都老实起来,在教师的引领下,兴趣盎然的了解起电子元件的特性、主要功能、电路分布等等。这样的课堂就将死板无味的电子知识,灵活而有趣的教给了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有目的的学习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操作,这样的教学才是课本与生本的无缝连接,才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依托实验平台,提高理论水平
中职生毕业后面临融入社会,在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上相对薄弱,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另外,目前的中职院校实验设备较为陈旧,实验仪器不足,这些客观因素势必影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然而,教师必须努力的克服这些困难,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在最有限的资源基础上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要求学生独立自主的在实验板上进行线路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此时,学生需要从课本、同学、老师等多方面寻找答案,并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进行方案的修正和思路的重组,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再如:教师还可以人为的给学生制造一些障碍,如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为每一组准备一个芯片,其中有些组放置一些不能正常使用的芯片,当学生进行实验时,发现实验不能正常进行,就会自动调整思路,利用多种方法检查障碍产生的原因,从而促进学生将课文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在理论的辅助下实现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当然,提高动手能力除了高水平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包括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严格的操作流畅,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师在每次实验中必须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规范,根据电子实验的特点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到规范化、准确化、熟练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德艺双修,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电子动工技术人才。
三、加强实训力度,生成操作能力
对于电动电子技术专业来说,理论固然重要,动手操作才是真功夫。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实训力度是关键。首先,学校必须从实训形式上加强力度,可以将课堂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有校内延伸到校外,让学生通过课外丰富的实践活动,将收获和积累带回课堂,进行经验的总结和交流,不断促进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其次,学校要不断优化实训形式,可以组织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自主选择,避免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满堂灌”“一言堂”,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设置实践操作活动,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空间,而选择过程中学生带着极大的求知欲和学习期待,在这种兴趣的促进下,学生乐于实践,勤于钻研,全身心的投入到所选的实践活动中,没有教师的命令,没有学习的压力,有的只是学生对电子动工技能的喜爱和执着,在这种状态下实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动手潜能,才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另外,要加强实训管理力度,在学生进行电工电子实习过程中,力求学生独立分析、单独操作,教师要设立统一的评分标准,教师要将这些常规管理做好,做实。对实践操作中出现的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要积极的表扬,利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扎实实训工作,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树立自信息和成就感,提高操作熟练程度,才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进而提高动手能力。总之,电子行业高速发展,电工电子技术职业教育在不断的变革进步,实验课程设置、资源配备和教学管理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善。因此,必须立足当前客观条件,夯实基础知识,激发动手热情,利用实验和实训提高动手能力,让中职教育之路越走越宽广。
学生动手能力怎么样培养6
一、化学实验课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原则
在化学实验课堂上,要提髙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则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传统化学实验多是老师示范,学生做好记录,不仅学生动手机会少,而且师生之间的交流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髙,无法保证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与空间,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化学实验课程,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已经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其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并非每个学生都是整齐划一地处于同一水平线,并且其个性特点有所不同,因此化学实验课程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并根据学生发展对教学方案做出调整,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最后,发展性原则。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其发展的过程,老师要遵循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提高化学实验设计的实际性与可操作性,拉近学生与化学课堂的距离,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髙其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
二、初中化学课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的策略
在遵循上述几点原则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
(一)掌握实验观察的方法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通过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而言,化学反应的观察顺序是先观察化学反应前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直观现象,再观察物质反应的条件及反应产生的现象,最后观察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观察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比如观察物质的反应除了要看,还要听、闻,甚至要摸一下、尝一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基于不同的角度、细微之处进行观察正是科学发现的精髓所在。
(二)提高对比实验的比例
化学教学所描述的化学现象多是正确的、无误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对课本中的描述过于依赖,忽略实际实验中观察的重要性。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加大对比实验的比重,使学生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并提髙其动手能力。比如在液体的变色实验中,二氧化碳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老师可以让学生再向紫色石蕊中滴人醋酸,再取一个样本保持原状,让学生通过对比、操作、观察对知识形成更深刻的认知。
(三)边动手、边观察、边总结
在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老师除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化学现象外,还要将自己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操作过程、实验心得等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不仅对实验过程形成一种感性认识,而且通过分析总结上升到理性认知高度。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化学反应现象,解释实验原理,独立得出实验结论,实现化学概念的内化转变。比如人教版“碳和碳的.氧化物”一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会涉及较多环节,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加人氧化铜并加热后,氧化铜变为黑色,再将其导人石灰水时,石灰水就会变浑浊。这个实验中每个环节均会有不同的实验现象,老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每个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其实验原理,并要求其做好笔录,以通过文字资料形式将实验现象持久、有效地记录下来。
(四)针对操作失误反复训练
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诸多失误及错误,而这些错误恰恰可以作为典型的反面教材应用于课堂,老师在观察学生的操作失误时,先不要急于纠错,待学生得不到预期的实验结果时,再指导其一步步追溯问题所在,而后对一些典型的错误进行总结、强调。初中化学常见的操作错误包括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过早将燃烧匙伸人集气瓶,在托盘天平的应用过程中直接用手拨游码,加热试管物质时试管夹夹在中间,倾倒液体时将试剂瓶盖正放于桌面上,等等,老师要针对上述错误集中进行反复训练,以保证学生灵活运用、熟练掌握,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提高其动手能力。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一项重要内容,老师通过实验课程使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更具体化,加深学生认知,并提高其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因此,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其提供更多自主操作机会,从而真正提髙其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怎么样培养7
一、化学实验的定义
化学实验是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或实验目的进行的活动,其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而且能够获得相关经验。
二、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存在现象分析
(一)学习类型的单一性
在分析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往往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进行的教学任务。在这项教学活动过程中,并没有掌握理论中很科学的方法。而且在实际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所教出来的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同一个老师带出来的学生水平也是个不一样。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观性因素也有一部分,以及更多其他的比较复杂的因素也在里面,但是有一个因素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采取同一教学方法,对学习类型选择单一,具体表现在:
1.实验方法单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实验活动也是根据书本内容单一的进行教学,有猴子学样的教学式方法。
2.操作方法单一对待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时,老师对待学生并没有让他们形成独立的意识。有些同学要看实验手册才能完成实验,有些同学照着别的同学的操作跟着学,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生做实验时并不清楚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而且在分组做实验的时候也只是一小部分同学在做实验,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什么也不做,只是混时间。而且很多学生也没有养成清理实验后实验台的习惯,实验室经常呈现学生走后一片狼藉的状态。
(二)缺乏有效思考
学生在做同一实验过程中会有失败的经历,却只有很少的同学去总结实验失败的经验,实验的分析反思很少,并且他们把化学实验成败的原因都归结于个人操作的问题,很少去怀疑实验的科学性挑战权威。这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面对实验报告的填写,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蒙混过关。虽然他们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并没有把问题体现在实验报告上,都选择敷衍了事。
(三)学生在观察实验中以看为主
观察能力在学实验过程中也是重要能力的体现,然而大多数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就是单纯的看实验。老师在课堂上做实验时,学生盯着老师看被认为是观察,这实际上是观察实验现象的单一内容。观察实验的进程需要带着问题观察实验现象,解决实验问题。注重实验操作步骤也是关键问题,真正观察实验应该是带着问题联系实验的前因后果以及判断老师操作的方法是否恰当。做到真正的观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三、如何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
(一)教师多种学习类型并用
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老师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能力,自觉分清各种化学内容的内在关联。以形象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记忆,有利于学生把握规律,增强记忆。
(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中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根本就是要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反思这种化学现象,不仅是对已经发生学习的观察、分析、评价和改造,也包含着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反思学习是化学实验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法。
(三)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
创造便于学生观察的课堂环境,老师在做各项实验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分开观察,以往的演示实验,通常是老师在讲台上做,学生在座位上看,有些学生并不能清楚的看到化学实验现象和老师的`操作步骤。所以当老师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一是以小组为单位观看,让每一个同学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到化学实验步骤和现象;二是在实验室中,让学生自己自主的完成试验。简单的实验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复杂的试验需要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教学。选择靠中间的实验台在教室不同位置重复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和实验步骤。
四、结语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国家以后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更为重要,实验室是学习化学知识的源泉,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培养要在实验中进行,实验中完成,实验中提高。化学实验过程中动手能力的提高,正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是重要的支撑力,学生是重要的载体。多维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打破传统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的单一性,多种学习类型并用,从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是一个长期艰巨必不可少的任务。
学生动手能力怎么样培养8
作为我国培养实践型技术工作者的中专学校,其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持续实施的现代化教学改革影响下,中专教学日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少中专学校业已创建与健全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从而夯实了学生的工作基础。中专学生学会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就是中专化学,中专化学也是不少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其对将来化学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的掌握起着重大的作用。为此,当前中专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中专化学教师教学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
一、有效地统一实践应用和理论知识
为了在基础性的理论教学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中专化学教学务必有效地统一实际应用和理论知识。进而使学生所理解的理论知识加深,并且也奠定了学生实际工作的基础。将化学课程的讲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当中的化学实例,一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还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有目的性地统一实践和理论技术。例如,教授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化学的时候,因为学生毕业之后参加药厂化验室与生产车间等方面的工作,所以,这种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需要的化学能力和知识重点是理化试验与物质的称重。这就要求中专化学教师在试验以及理论教学中,联系药厂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通过化学理论知识密切结合化验室与生产车间的实例实施教学,这样一是能够借助实例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二是奠定了学生工作的基础。
二、优化实验教学模式
在中专化学教学中,组织实验教学能够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做实验之后,可以进一步地学习和理解化学理论知识,以及实现自身动手操作技能的提高。当然,不少中专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是演示,也就是教师对实验的原理进行讲解,然后做实验,教师对学生做实验的过程进行观察,进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接受。如此传统意义上的实验教学未能够切实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学生自主实验或者是边教边实验的方法。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有关《重要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当中的钠化学性质实验的时候,倘若借助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就难以完全地学习和把握钠的化学性质,像是硫酸铜与钠进行化学反应之后,难以瞬间获得由氢气与氢氧化铜形成的蓝色沉淀的实验结果。
为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对如此的实验模式进行优化,通过全面、系统的教学法,以使学生对实验的方案进行自主地设计,具体步骤为:一名学生在硫酸铜的溶液当中放入一块钠金属,看到硫酸铜和钠进行反应之后形成了大量的气体,之后蓝色的沉淀物在溶液里形成,然后将无色的酚酞滴入溶液当中,发现溶液未曾发生颜色的改变。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后,能够获得盐溶液跟钠反应之后形成的.气体并非氢气,而是一种金属单质,氢氧化铜就是蓝色的沉淀物。教师以这种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前提条件下,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化学实验操作的安全教育
在化学实验当中会长时间地应用一系列的化学仪器装置、药品等,并且一部分化学试剂的有毒物质比较多,像是芳香烃和苯都等物质有着较强的挥发性,如果长时间地接触,就可能造成白血病,其他的一些试剂也存在着一定的毒害,在人体皮肤接触或者是呼吸之后都能够导致一定程度的伤害。像是乙醇和乙醚等溶剂非常得容易燃烧,倘若不适当地进行操作,那么就会导致火灾的出现。然而,在平时的理化检验和化学实验当中会经常性地应用这一系列的试剂。为此,在中专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安全操作实验的教育对学校实验室以及学生的人身的安全而言,意义重大。在中专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物质的特点,有重点地教授学生化学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通过现场操作使学生的印象加深。例如,教师应当讲解在实验或者是接触芳香烃和苯等化学物质的时候务必应用通风半密闭试验台或者是将实验室的通风装置打开。由此可见,化学安全教学的重点是化学实验操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不断地演示与重复强调中,能够防止学生不适当地操作而导致事故的出现。
四、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众多方式中,组织多姿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非常关键,它属于中专化学教学的拓展。课外实践活动的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课外实践活动当中,教师能够借助实训、走访、调查等途径进行,像是在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元素有关内容的时候,教师能够立足于社会热点,要求学生对世界气候变暖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分析和探究世界气候为什么会变暖?这跟哪一些化学元素有关?由哪些策略能够有效地处理世界气候变暖的问题?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收集与整理有关的信息资料,能够到达一些企业实施调查,注重调查一些存在严重污染的企业,自主设计处理策略之后向企业或者是有关的政府部门提交。学生以如此的方式进行探究和试验,能够明确S、C、O等元素跟世界气候变暖有关,并且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究过程中使自身的实践能力提高。
在中专教育结构的组织当中,中专化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他课程难以实现的。为此,作为一名中专化学教师而言,务必尽职尽责,注重对自我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教学模式,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过程中,注重自身引导功能的体现。相信在教师、学校、学生一起持续努力后,中专学校一定能够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较高的优秀人才。
【学生动手能力怎么样培养】相关文章: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10-08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方法10-09
怎么样培养学生探究能力10-08
怎么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2-23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论文10-08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10-09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10-08
怎么样培养领导者的能力10-05
怎么样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