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怎么样提高自己的琵琶演奏水平

时间:2022-10-08 22:34:16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么样提高自己的琵琶演奏水平

  怎么样提高自己的琵琶演奏水平,作为一个琵琶演奏家,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很重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怎么样提高自己的琵琶演奏水平。

怎么样提高自己的琵琶演奏水平

  琵琶演奏水平如何提高

  一、要培养探索乐曲特点和表现方法的深层训练。

  乐曲特点和表现方法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后者是演奏者的表现形式。

  一个是意会感官的艺术意境,一个是耳听目睹的艺术形象。

  因此,琵琶演奏者深刻分析把握琵琶乐曲的风格、特点、感情色彩和表现形式,是琵琶演奏家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质,那么怎样把握上述元素呢?我们在演奏一首琵琶乐曲之前,就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把握乐曲的感情色彩。

  要找准每个乐段的内在情绪属消沉、悲痛、喜悦的,还是粗狂、激昂、热烈的,深刻分析、研究和理解各段落不同的音乐形象、情感色彩的表现方法。

  然后用重复试唱的形式熟悉乐曲,调动自己的情感释放能动性。

  通过重复试唱,把乐曲的音乐形象融入自己的感情世界,引导自己全身心的进入音乐形象的艺术世界。

  这样带着自己的音乐情感,再试着演奏乐曲,就会比较容易的投入音乐艺术形象的情感之中。

  这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幕幕音乐故事与音乐形象的画面和镜头。

  例如演奏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这首乐曲,大脑便随着音乐的延伸和发展,眼前就会朦胧的展现出蓝天、草原、羊群、白云,然后转换出疾风暴雪、小姐妹为保护羊群与暴风雪作斗争的一幕幕动人场面。

  感觉找到了,演奏出来的音乐就会生动感人,跌宕起伏、声情并茂、富有灵性,迸发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是要有良好的舞台表演心态。

  如何向观众展现出自然、大方、得体的舞台演奏姿态。

  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表演心态,这是取得成功表演的内在条件,在整个演奏过程中,要保持精神焕发,镇定自若,做到得心应手,心态稳定的状态。

  但也要把握住适当的分寸,情绪过于兴奋会使演奏失控,情绪过于抑制又会失去演奏激情。

  这就涉及到舞台演奏的感觉问题,由于心情紧张,一旦在台上找不到演奏的感觉,就会努力寻找平时练琴时的表现来稳定情绪。

  所以,平时练琴的状态如何,对台上演出的成败有直接影响。

  因此,在平时练琴时就要认真锻炼自己的良好心态,学会控制情绪的本领,无论练琴或演出,都要高度集中精力,认真处理好每一个乐段和乐句表现方法,将音乐表现和演奏技巧有机的统一结合,达到“心手合一”,“声情并茂”的艺术表现程度。

  切忌卖弄技巧,影响演奏质量。

  三是要把握好演奏乐曲风格。

  乐曲风格的把握是舞台表演中的重要一环,他是诸多技术因素的综合体现,演奏风格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乐曲本身风格。

  就是乐曲本身所带来的旋律、节奏等一系列的特征,如王惠然的《天山之春》和《彝族舞曲》,音乐本身的风格就截然不同,前者是新疆民族风格,后者是云南地方风格。

  其次音阶、调式、节奏等都不一样。

  要演奏好一首乐曲,首先要熟悉乐曲的创作背景、创作年代、作曲家的个性等等,从整体上对乐曲全面把握。

  其二是表演者自身的音乐素质和气质。

  演奏者音乐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把握乐曲风格的粗细、高低、文野之别;

  首先从技术上要弄懂所奏乐曲的创作手法、旋律与节奏的特征所在。

  个人演奏风格涉及方面较多:有的表现出明亮、清脆的音色;

  有的则喜欢浑厚、响膛的音色;

  有的细腻者从小处着眼;

  有的粗犷者从大处着手;

  有的喜欢力度与速度的较大对比;

  有的喜欢自然稳妥的节奏变化等等。

  这些都是由每个人的不同气质所决定的,是学不到的东西,只能学习各种流派的演奏手段、方法、技巧等技法。

  四是要学习各种流派的演奏风格。

  主要包括地方风格和演奏者个人气质特点。

  演奏风格问题,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奏者本人,没有相当的音乐修养,就谈不上表现风格。

  因此,初学者不存在把握乐曲风格问题,只有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后,风格问题才能提到训练日程上来。

  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及艺术鉴赏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综合表现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琵琶演奏者。

  二、要强化乐曲二部创作的专业训练。

  所谓二部创作,就是把白纸黑字的无声乐谱,经过演奏家的艺术加工、包装,使之升华为声情并茂、动人心弦的音乐艺术形象。

  那么怎样对乐曲进行二部创作呢?具体地说:一是要学会对乐曲分段分句。

  我们在演奏乐曲之前,要先将乐曲的段落搞清楚,然后再逐段、逐句的进行模拟练习。

  这种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分析、想象,加之对乐曲分段分句的艺术处理,就叫作二步再创作。

  那么对乐段、乐句的哪些内容进行处理呢,主要是对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情感,采取相应的艺术变化手段进行有机组合。

  同时要围绕符合乐曲作品内在的情感要求,采用的得当的演奏技法,把静止的乐谱修饰成活生生的音乐形象。

  二是要认真了解乐曲的艺术内涵。

  要反复的研究分析、理解消化,准确的把握乐曲的综合艺术内涵。

  主要是搞清楚乐曲的主题、内容、风格、特点、背景、产生年代、创作意图等等,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乐曲标题来理解音乐主题思想和内容。

  因为有些琵琶乐曲标题与乐曲内容是十分一致的;

  还可以采用听录音看视频的形式帮助我们掌握和熟悉音乐内容、主题和风格。

  只有把握准所演奏的音乐内涵,才能演奏出丰富的音乐形象和情感。

  三是要养成先唱后弹的良好习惯。

  要想成功的演奏好一首琵琶乐曲,必须先掌握好曲子的节奏,也就是打好拍子。

  先把各段乐曲的节奏型和附点音符唱准,然后再进行演奏。

  这是因为节奏的准确如否,是演奏好乐曲的关键一步,如果音乐节奏不准确,再好的演奏技巧也是徒劳的。

  平时常听到有的人说唱歌跑调,其实就是因为听力和节奏不准的原因所在。

  四是要单独练好乐曲中的难点乐段。

  一首完整的乐曲,无论级次高低,都有一两个演奏难点的乐句、乐段。

  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把乐曲中的难点抽出来单独练习,待练熟后再与整首乐曲连贯起来演奏;

  要坚持放慢速度练习。

  因为慢速练习是科学的练琴方法,它有利于大脑进行思考、调整和改进表演指法和动作。

  也以有利于检查演奏指法的灵活性和连贯性,待熟练后再逐渐加快演奏速度。

  通过这种从慢到快,精雕细刻的练习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琵琶舞台演奏效果。

  五是要树立整体布局的演奏观念。

  要明确每个乐段在整个曲子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关系,不能仅满足弹好指法而已,因为众多的琵琶指法都是为表现音乐形象服务的,不同的指法是揭示不同的音乐形象的手段。

  如果顾此失彼,那么演奏的曲子就会支离破碎,缺乏完整艺术统一性。

  要强化演奏精力高度集中的专门训练。

  综合大家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在演奏琵琶时,大脑很难形成系统的音乐—感觉—形象—意境的发展线条。

  总是时断时续,支离破碎,缺乏激情、苍白无力。

  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经验表明,一是要做好演奏前的精神准备。

  在演奏琵琶乐曲前,要强迫自己忘掉一切与乐曲无关的琐事,把自己的大脑神经全部集中到乐曲艺术演奏形象中来,要进入“琴人一体,声情贯通”的深刻意境。

  白居易描写的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名句就深刻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演奏者一开始,就要忘掉自我,进入音乐形象角色,以音乐中的人物身份倾诉心中的音乐情感。

  当然要靠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获得的艺术财富。

  二是要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

  要努力克服边弹琴,边看电视;

  或边弹琴边聊天的不良恶习。

  做到练琴就等于正式登台演出,用演出所具备的条件约束练琴规范。

  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练琴习惯就会成为自然规范。

  避免由于练琴不认真,精力不集中导致舞台演出时,面对观众心发毛,手发抖,曲不成调、心发慌的尴尬局面。

  三是要锻炼自己成熟的临场表演能力。

  经验表明,具备良好的舞台演奏经验,仅靠舞台演出是不够的,因为正式演出的机会比较少。

  那就需要创造条件,模拟舞台表演的锻炼次数。

  首先建议同学们除了参加各种正规舞台演出活动外,还要积极参加社区、学校、部门等组织的各种演出,扩大登台演出的范围和视野,有针对性的锻炼考验自己,进一步增强舞台表演能力。

  其次,要利用一切有利时间,主动给自己的同学、家长、亲友等进行现场琵琶演奏,让他们即当观众,又挑毛病。

  再次,邀请自己的琴友、同学实行轮流演奏,一人弹,大家听,互当观众、互当评委,当场提出对方存在的不足和弱点。

  通过上述多种形式,逐步锻炼自己琵琶演奏的艺术感觉和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

  四是要协调好以下几个结合。

  即刚中有柔、强中有弱、亮中有暗、动中有静、收放自如、神气贯通的相互结合。

  努力塑造鲜活生动的音乐形象,旺盛的艺术精神境界,进一步增强舞台表演水平和琵琶音乐的感染力及生命力。

  要注重演奏动作的规范化训练。

  实践表明,具备规范、大方、舒展的琵琶演奏动作,是琵琶演奏成功如否的重要条件。

  据笔者在长期的琵琶教学和组织演出中发现,有的演奏者在演奏时动作过大、过乱、过于夸张,显得杂乱无章;

  有的一上台就紧张、呆板、缩手缩脚;

  还有的表演动作一味追求好看,摆花架子,哗众取宠,导致演奏动作与音乐形象不和拍,两层皮。

  那么怎样才能具备规范、舒展的琵琶演奏动作和表演姿势呢?笔者认为:一是要遵守各种琵琶演奏指法的自然运行规律。

  琵琶的弹、跳、扫、拂等指法都有它自身的运动顺势,不要故弄悬呼,画蛇添足。

  右手的手势无论是向里、向外、向上、向下都要顺其自然,按照人的生理运动规律进行操作,防止过于夸张的做作动作。

  二是两只手的演奏形状都要要呈半圆型。

  左手手腕要保持平行,既不要下垂也不要上翘;

  右手除了演奏发音颗粒性较强的满轮等指法可以打开手指外,其它指法都要保持半握拳状态。

  虽然传统的轮弦指法有扇形结构和拳型结构两种,但从有利于快速轮指和紧凑集中方面来讲,我提倡采用拳型结构轮指手型,这种手性既感觉不乱又能提高轮指速度。

  三是拂的指法手腕动作要小、小臂动作要大。

  拂完后的手背面向下呈45度角。

  掃拂动作大小的运行角度,视演奏激情和音乐情感而定,无论使用那种指法,右手都不要离弦太远,尤其是快速扫拂指法右手切记过分夸张的飞走,这样会将行程拉大影响演奏速度。

  四是面部表情要随乐曲情绪转换。

  如反应喜悦的乐段面部要流露出喜悦和笑容,反应紧张悲壮的乐段那就需要严肃正色的面部表情。

  另外,头部持低、昂、平、斜的角度,要随感情变化而转换,演奏热烈火爆的旋律,头部的动作幅度可以适当大些,以充分表达乐曲情感抒发为宜。

  尽力克服低头弹,怕人看、动作呆板的拘谨姿势。

  要加强演奏艺术的基础训练。

  有的同学向老师反映,演奏琵琶时两只手总也没有默契的配合,两手总是不听使唤。

  这个问题纠其根源就在于双手缺乏应有的力度、速度、灵敏度。

  弹琵琶与其他弹拨乐不同,弹琵琶的手指运动方向是向外,用的是反劲,所谓“反弹琵琶“就是这个意思。

  而古筝等弹拨乐器的手指运动方向是向内,用的是正劲。

  因为手指在全身结构中属末梢神经,力量较弱且不灵敏,给琵琶演奏带来先天性不便,设置了诸多自然障碍。

  那么怎样解决这个先天不足呢,经验表明,重点要增加双手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的力度和速度,一般的讲,手指有劲了,速度也就提高了。

  但这个问题是不能速成和幻想而解决的,必须经过刻苦而漫长的学习过程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因此,一是要坚持琵琶表演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

  根据自己现有的技术水平,选择相应级次的练习曲目加强练习。

  不要好高骛远,拔苗助长,跳级学习。

  造成过多的技术欠账和断档。

  要坚持从慢、从易开始,一步一个台阶的逐渐攀升,这是走向琵琶演奏成功之路的必由途径,切忌急于求成,跑粗前进。

  每天练琴时间要保持2—3小时,演出前要增加练琴时间,演奏练习曲的时间要占全部练琴内容和时间的百分之五十。

  二是要用好右手触弦的速度与力度。

  触弦的速度有快速、中速、慢速之分,实际是指甲在弦上停留的时间有长短有别。

  由于速度层次的不同,而带来不同的力度层次变化,继而产生不同的音色层次的变化。

  实际指甲经过弦的速度越快,冲力就越大,弦的振动幅度就增大,随即头音也大,音色刚健。

  反之,指甲经过弦的速度越慢,冲力就越小,弦身的变化比较缓慢,弦的振幅平稳,音头圆润,音色纯正柔和。

  所以指甲经过弦的速度和力度不同,产生的音色就不同。

  因此,速度快,力度就大;

  速度慢,力度就小,这是因为指甲经过弦上的速度快、作用力短,其音色就薄;

  指甲经过弦上的速度慢,作用力长,其音色就厚。

  指甲对弦的压力大,发音就深沉、厚实;

  压力小,发音就纤细、轻柔。

  指甲经过弦的压力小,发音则跳跃、短促。

  由于压力的大小变化,使乐曲中的乐句形成了鲜明的音色对比,从而使音乐更具感染力。

  三是要树立艺术练功的长远目标。

  要肯于吃苦,善于动脑,讲究方法,做到勤听、勤看、勤学、勤练,持之以恒、永不间断。

  一直练到左手每个手指尖磨起茧子,右手指弹跳和轮指时有较大的阻力,琵琶的有关品上磨出沟沟,这才算收到了初步效果。

  然后再继续到磨坏和更换3付琵琶品的阶段,这才能真正达到炉火纯青的演奏水平。

  这个阶段千万不要骄傲松懈,要继续努力,专业的琵琶演奏风采将在你脚下越走越宽,观众送给你热情洋溢的掌声就会越来越响。

【怎么样提高自己的琵琶演奏水平】相关文章:

琵琶演奏串词03-09

怎么样提高团队的整体知识水平10-26

怎么样提高自己阅读能力10-26

怎样提高演讲水平12-19

怎么样提高自己说话的逻辑性10-26

提高营销管理水平10-08

如何提高英语水平10-05

怎样提高写作水平10-05

提高写作水平的技巧10-05

如何提高写作水平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