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提高幼儿自信心的方法

时间:2023-04-13 13:37:14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提高幼儿自信心的方法

  提高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孩子的自信心是需要培养的,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提高自信心的训练方法吧!

提高幼儿自信心的方法

  提高幼儿自信心的方法,如何提高幼儿自信心这是一个知道深思的问题,提高自信心的方法就在下面:

  (一) 运用奖赏和鼓励的方法,让幼儿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幼儿童心无遮的表述:“老师说我很聪明。”“老师喜欢我,因为今天老师摸了我的头。”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差,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

  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朵五角星、一句赞扬的话,及正确的教育评价,都容易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如老师利用晨检和每位幼儿亲切交谈,摸摸他们的头或拍拍他们的脸都容易使其心情愉快,充满自信。

  总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对于幼儿创造性的想法,应当表扬、鼓励,使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其再创作的信心。

  如在创作画《我的妈妈》中,有的小朋友把妈妈的头和身体画得一般大,有的小朋友把头画得特别小,身体画得特别大,还有的小朋友把电视及屋中的摆设画得既不符合透视法则又杂乱无章。

  从成人角度看,他们的绘画内容既不合逻辑又荒诞可笑,但是却创造性地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老师必须循循善诱,运用奖赏对其优点给予表扬和鼓励。

  当我听到孩子天真、稚气地说:“快看,我得了★”、 “我也得了★”,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充满自信与自豪的笑脸,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要知道,孩子们向同伴炫耀的并不是什么珍贵的物品,而是我画在他们画纸上的一些“小玩艺”。

  画一个“小玩艺”对老师来说仅是举手之劳,但带给孩子的却是一份老师浓浓的情和爱,赋予他们的自信和勇气,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其再创作的兴趣和信心。

  (二) 努力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

  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亦不同。

  水平偏高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反之则容易自卑。

  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努力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

  例如在体育活动中为了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成功的中对自己充满自信,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难易不同的器材。

  如游戏《小乐队》,练习跳跃的触物绳上悬挂的乐器高低不等,使不同体力、身材的幼儿,经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

  练习拍球动作的花样有难、易、多、少之分,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满足。

  总之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位幼儿的智力、体力水平,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为每一位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

  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成功的愉快体验中建立自信心。

  (三) 热爱尊重幼儿,运用暗示法引导幼儿获得成功。

  教师只有理解尊重孩子,真诚地爱每一位孩子,才可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作为老师切不能对他们动辄批评、指责,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运用暗示的方法,既不损害幼儿自尊心,也不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获得成功。

  暗示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教师不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暗示诱导幼儿自己去思考和领悟。

  例如:一次我带幼儿玩羊角球,可是金姝恒说什么也不敢跳。

  她是我们班胆子很小,又很内向、腼腆的孩子,如果我硬要求她做,那么动作非但做不好,反而使她对羊角球产生恐惧感,而且在众人面前还会伤害她的自尊心。

  于是我没有强迫她也没有训斥她。

  随后我带幼儿玩“顶碗花”的游戏,我发现金姝恒的沙包一次也没掉下来,就特意请金姝恒做示范动作,并讲解要领。

  金姝恒告诉大家“沙包不能放得太前要放在头顶,走路不能低头,这样就不会掉下来了。”我表扬了她,又说其实跳羊角球也很简单,只要手抓紧“羊角”,两腿夹紧球,双脚往前跳就行了。

  于是,在我的鼓励中,在大家的掌声中,金姝恒跳了一回羊角球,虽然动作不是太好,但我相信她再也不怕跳羊角球了,并且以后一定会跳得很好。

  这样用暗示的手段引导幼儿克服自卑,从而获得成功,使孩子不甘于在行动中落后于他人,以自信心调节自身行动,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四) 利用文学作品,帮助幼儿树立只要不懈地努力就会获得成功的信念。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

  利用讲故事来消除孩子胆怯、害羞等心理障碍。

  树立只要不懈努力就会获得成功的信心是很有效的方法。

  当然自信心的形成不是讲一两个故事能做到的,所以除了选用教材中的一些故事、儿歌外,我还经常创编或选用一些幼儿读物中的故事、童话,如《小黄莺唱歌》、《勇敢的孩子》等讲给幼儿。

  孩子们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起坚定的信念。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是幼儿具有自信心的重要标志。

  因此,我利用续编故事经常为幼儿设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及故事情节,让幼儿动脑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想出克服困难、获得知识的好办法,从而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如续编故事《战胜大灰狼》、《小老鼠旅游》等。

  (五)与家长沟通,家园一致培养孩子的自信。

  孩子最初都会萌发“我会,我自己来”等一些自信心萌芽,但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自主发展的机会,孩子处处被动,自信心的萌芽在溺爱的环境中渐渐消失了。

  由此日后容易表现消极、懒惰甚至无能、自卑。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在任何方面都“胜人一筹”,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责备、训斥甚至打骂。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这时“自信心”又从何说起?

  如果希望孩子永远是自信的,作为父母,我们的任务便是当孩子们可靠的“同盟军”。

  当他们沮丧时,我们得为他们鼓气;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就要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

  当孩子尽了全力而成绩依然不佳时可别训斥或讥笑他,原因很简单:人人都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时。

  任何孩子得知有父母作“强大后盾”时都会勇气倍增。

  当他们做错事时,切切不要在众人、尤其在孩子的朋友面前处罚孩子,也绝不能将处罚孩子当作给自己泄怒的手段。

  (六) 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尝试,获得成功。

  平时,教师除了为幼儿故意创设成功的机会外,还应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取得成功。

  如在游戏《玩报纸》中为了尽量避免单一的机械模仿,让幼儿在比较轻松自由的气氛中探索和尝试,我启发鼓励幼儿去发现、创造各种玩法,孩子们想出各种饶有童趣的玩法.

  如:跳方块,做纸棍,让它贴在胸前跑、折成纸飞机飞、揉成纸球投掷,当孩子们经过反复练习,终于用看似简单的报纸玩出许多不简单的花样时,个个面露成功的喜悦,他们从亲自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从积极探索尝试中获得成功。

  这种成功的体验带给孩子的自信,将扩展到其它领域,使他们身心各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实践证明,以上六种方法是幼儿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心行之有效的良好途径.

  如何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如何提高情商

  2、如何提高个人修养

  3、如何提高外在气质

  4、如何提高气质和修养

  5、如何提高执行能力

  6、如何提高自己的行动力

  7、工作中如何提高行动力

  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的想法或愿望清晰、明白地表达出来,那么他内心一定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心,同时他充满信心的话语也会感染对方,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直到让人们相信,他的自信心对他人有着巨大的帮助。

  1、说话时把声调放低,这样听起来平稳、和谐,也更显得魅力十足。

  2、运用腹腔呼吸,不要用胸腔来呼吸,这样声音才会有力。

  3、说话时配合一些手势,眼睛看着对方,并面带微笑,这样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二、尽量挑前面的位子坐

  在各种聚会或会议中,你是选择坐在前排还是选择坐在后排座位?大多数愿意往后坐的人,往往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否则被注意或点名的机会就会增加,而深层原因就是由于缺乏信心。

  其实坐在前面能够建立信心。

  把它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

  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三、试着说话时去正视别人

  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

  躲避别人的眼神意味着:我有罪恶感;我做了或想到了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

  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

  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他: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

  我相信我告诉你的话是真的,毫不心虚。

  要让你的眼睛为你工作,就是要让你的眼神专注别人,这不但能给你信心,也能为你赢得别人的信任。

  四、敢于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在会议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它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

  然后给自己找一个看似说得过去的理由: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当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发言时,他们就会愈来愈丧失自信。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良性循环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无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最好每次都要主动发言。评论、建议或提问都可以,不要等到最后才发言。不要担心你会显得很愚蠢,因为总会有人同意你的见解。

  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发表你的见解。其实只要经过深思熟虑,发表的意见大多都是有价值的。在职场上,我们常常听到,只要你有能力,升职加薪其实很容易。所谓的能力指的是什么呢?其实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指的是你的职场自信心。如何建立职场自信心呢?

  要想建立你的职场自信心,要注意三点:

  1、让自己无可代替

  在职场上,有一种人永远不需要担心升职加薪的问题,因为他或她在企业中无可替代。企业失去了他或她,将会是她最大的损失。所以,要想自己得到重视,就让自己从工作技能上,人际关系处理上,以及综合能力无可替代吧。

  2、让自己左右逢源

  在一个让自己在一个环境中可以达到左右逢源,这样的环境是你建立自信心的基础。而要做这点非常不容易。

  3、让自己视野开阔

  当你能看到的东西是老板看不到的,当你的眼界已经高于老板了,你的发言和你的观点都显得非常有说服力。

  要想建立职场自信心,具体要达到以下几点。

  1、掌握一门专业

  没有专业技能的人,在职场中就是可有可无的人,如果你在做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事情,那你就是那种什么时候、什么人都可以替代的人,这就无从谈起你对公司的重要性,也就无从谈起你的信心了。

  2、永远都需要充电

  19世纪的格言家阿萨·赫尔帕斯爵士曾经说过:经常听、时常想、时时学习,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对任何事既不抱希望,也不肯学习的人,就没有生存的资格。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不仅仅影响到人的生活,更影响到人的生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社会中,人们每天所要面对的是如何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于是,不断充电就成为必然。而不断更新知识对于每一个职场人来说,就像每天保持干练的职业形象一样重要,即使有非常专业的知识储备,那也要不断学习,了解你所从事的行业和职位的最新资讯。并根据最新的职业要求补充自己的技能……有了对本行业最新资讯的了解,你想不自信都很难。

  3、有敬业的精神

  敬业非常重要,因为敬业意味着你忠人之事,意味着别人可以信任你,可以在你肩上增加重量,在你有了专业,有了技能之后、如果再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你的职业前景将会非常光明,即使你不想有所发展,不想获得升职,各种各样的好的机会也会来。所以。认真地告诉自己,做一个敬业的人,踏实的人,而不是投机者,相信你的自信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得到提升。

  4、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

  有了敬业精神之后,你还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你能够获得足够自信的根本所在。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如今的社会上,许多技能非常出色的人并没有获得升职或者加薪,许多技能差的人却出人头地了,这是为什么?其中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成为他们升职加薪的最重要保证。那么怎样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呢?方法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从同学、名乡等关系出发……结成一个个的“小团体”,只要你成为其中的一员,你的“人际资产”就会增加,当你有所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焕发出无穷的力量,你的自信心也会在此基础上倍增。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方法

  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在人生的阶梯上能爬多高,在人生的战场上能够取得多大成就,除了其他因素外,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他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力的支柱。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不能指望他能够做出实质性的成就。自信心也是打开一个人生命潜能大门的钥匙。没有自信心,就无法开发人的潜能,因而也不能使人成长成为人才。因此,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质。而自信心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家长对孩子教育培养,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孩子一些知识上或训练孩子一些技能上,而忽略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这是本末倒置、舍本求末的错误做法。每个家长必须明白,你的孩子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做何种伟大事业,他要想取得成功,他必须得首先做人成功,他必须首先成长成一个正常的具有善良品性、具有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完善能力的人,也就是说他必须是一个有尊严和自信的人。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首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应把赞扬和鼓励作为教育孩子的主导方法

  在我们的生命之初,在孩童时代,我们是通过我们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因此,每个家长应注意,你的孩子是否自信,与你对他的评价有直接关系。

  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观念,教育孩子,就是不断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对孩子的不正确行为提出批评。以为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变好。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人是不会因为批评而变好。在每个人生命之初,孩子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能干什么,他需要身边最重要的人,特别是父母对他的肯定。就是他需要家长不断地鼓励和赞扬,这样他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看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是那样的好,他会鼓起勇气做得更好。当孩子不断被父母批评时,他会感到自己是如此无能,他无法将事情做好,于是会看不起自己,失去勇气与自信。

  因此,每个家长,应该改变过去的做法,立即从现在起,每天试着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以欣赏目光、高兴愉快的心情来表扬孩子的优点,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应及时表扬与鼓励!

  2、避免拿别人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

  很多家长,为教育孩子,总是拿班上学习好的同学来和自己孩子比较,或拿自己单位同志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试图让自己孩子能够学习别人孩子的优点或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

  因为这种比较,对孩子来讲,首先,产生的他不如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会让他看不起自己,感到泄气。其次,产生的情感是嫉妒,当一个人把精力用在嫉妒别人时,他就没有足够的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再次,即使激发起孩子向别的孩子学习的欲望,那么盲目学习别的孩子,会使你的孩子失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成为别的孩子的复制品,那么他永远难以赶上或超过别的孩子,从而产生劣等感,最终丧失自信心。

  每个家长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独特长处和与众不同的个性,每个孩子只有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才能成才。

  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孩子找出他的长处,发展他的个性。

  3、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

  当孩子考试失败或遇到其他挫折,他们最需要的绝对不是父母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或者阴阳怪气的嘲讽,他们也不需要父母无原则的安慰与同情。他们最需要的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的理解、支持与鼓励。

  儿童教育之自信心的培养方法

  埃里克森最早提出了“终生发展”和“终生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整合人格的过程是由贯穿一生的八个发展阶段组成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发展任务在等待解决,每一个阶段又都在为下一阶段作准备,以便去适应社会组织以“某种传统方式”为他准备好了的社会任务。在他的理论中,人的发展是持续一生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存在着一种本质性的危机,如果这种危机解决得好,人就可以顺利地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这个危机没有解决好,儿童就会产生各种各样心理健康的问题,诱发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在儿童期,埃里克森这样描绘儿童所面临的心理--社会危机:

  ⑴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婴儿期):这个阶段儿童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者能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如果他们的父母拒绝他们的需要或以非惯常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得到信任的儿童会对未来充满希望,缺乏信任的儿童则不可能怀有希望。

  ⑵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幼儿期):由于社会要求幼儿学会自我控制,因此儿童迅速形成许多技能,这些活动使他们增强了自我欣赏感,减少了自我怀疑感,但同时也使儿童从此便介入了自我与父母相互冲突的矛盾之中。如果父母具有的忍耐精神,保证儿童发展其社会许可的行为,则儿童就会形成自主性;如果父母过分溺爱或不公正地使用惩罚,儿童就会感到而体验到羞怯。

  ⑶主动性对内疚(童年期):儿童开始积极地探究和涉猎周围世界,萌发出各种思想和行为。他们检验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找到哪些是属于许可的范围,而那些又是不许可的,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探索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会形成主动性,如果父母限制和打击儿童的创造和想象,儿童就会因缺乏自信而形成内疚。这一阶段如果主动性超过内疚,儿童就会形成一种不畏惧失败、执着追求个人目标的德行。

  ⑷勤奋对自卑(学龄儿童):勤奋取决于儿童所处的环境是关注和鼓励的环境,而自卑则是由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嘲笑和漠不关心造成的。如果儿童形成的勤奋感超过自卑感,便会形成能力的美德。

  纵观埃里克森对儿童阶段人格形成的分析,可以看到,前三个阶段的心理--社会危机都与自信心的建立有关,可以说,儿童在整个发展阶段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其本质的属性就是自信心与自尊的建立。若是儿童在发展中获得了自信与自尊,那么他也就会获得基本的信任感、自主性、主动性和勤奋的美德,那么他的一生也会变得完整和健康。可见,自信与自尊的获得,对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

  阶段 年龄(岁) 危机特征 用积极办法解决危机可能形成的人格品质 用消极办法解决危机可能形成的人格品质 备注说明1 0-1.5 信任&不信任 希望 惧怕 生命开始何哺育期2 1.5-3.0 自主&羞怯和疑虑 自我控制何意志力 自我疑虑 入幼儿园的前期3 3-5 主动&内疚 方向和目的 自卑感 入园后的学前教育期4 6-12 勤奋&自卑 能力 无能 入小学受初等教育期5 12-18 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 忠诚 不确定性 入中学受中等教育6 18-25 亲密&孤立 爱 混乱的两性关系 入大学受高等教育7 25-65 繁殖&停滞 关心 自私自利 成家立业,受成人教育8 65- 自我完整&失望 智慧 失望和毫无意义 生命结束前期也在接受成人继续教育和老年教育。

  判断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

  孩子出生后就会有各种感觉,一般来说,孩子的感觉都会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通过孩子的表现,我们可以据此看出婴幼儿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感觉会反映到行为上来,比如孩子饿了会通过哭来表达。要判断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观察、判断:

  1、落地后孩子是否会哭。正常孩子落地后,即会大哭。这时孩子的啼哭并不是表明饥饿和疼痛,而是离开恒温的母胎,接触到低于母胎的冷空气而引起的不适反应。孩子落地的“呱呱”哭声,证明孩子反映感觉是正常的。

  2、出生5——7天左右,给孩子嗅不同的气味,孩子会出现不安的面部表情和出现不规则的深呼吸,脉搏也会跳得快些。若一旦异味除去,一切安定正常,这就表明孩子嗅觉很灵敏。

  3、奶头触到孩子的嘴唇,嘴会追踪奶头。大人手指触到孩子掌心,孩子手会立即抓紧手指,这说明触觉是正常的。

  4、给孩子尝酸、苦、咸等不同味道的液体,看孩子是否有不同反应,如有皱折、闭眼、紧闭小嘴等不愉快的表情,而且在给甜味液体时,面部如能出现愉快的表情,并能作出特殊的舔嘴、咂舌的动作,说明孩子味觉发育得很好。

  5、出生后半个月左右的孩子,若能凝视两、三步远的烛光,双眼能随眼前移动的烛光转动,说明视觉是正常的。

  6、孩子出生二、三周后,哭闹时,若听到悦耳的哄逗声或拉长声调的催眠声,能停止哭闹,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听觉了。

  7、孩子出生一个月内,两眼看到人脸时,能手舞足蹈。在困倦或饥饿时,看到人脸能出现愉快的表情,这说明孩子已产生与人交往的需要了。

  上述的七种行为,是婴幼儿通常都会出现的,通过观察婴幼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内的情况,可以大致看出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否健康。一般来说,如果婴幼儿的表现符合所述的这七种表现,那么婴幼儿的心理就是健康的。

  秋季幼儿保健小常识

  进入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幼儿容易感冒和喉咙不适,因此幼儿的衣、食、住、行需要家长注意。

  1、衣:由于温差较大,幼儿早晚应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对于好动、易出汗的幼儿,在其玩耍时可在其背后垫一块毛巾或玩后及时给他更换衣服。同时幼儿的鞋子应以轻便的运动鞋为主,少穿皮鞋。

  2、食:多让幼儿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多的食物,它们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帮助。在秋季,大蒜、萝卜、生姜、韭菜都是可以增加幼儿抵抗力的食物,可能幼儿不喜欢吃,但家长可以通过改变食用方法让幼儿食用,比如在做菜时增加蒜末的添加,平时给幼儿煮点萝卜水、生姜水等。对于常在秋季咳嗽的幼儿,家长可以多炖些冰糖生梨水给幼儿吃。秋季也是吃蟹的季节,蟹属寒性,幼儿的脾胃嫩,不可以多吃。另外,是药三分毒,不要把服药作为预防幼儿生病的途径。

  3、住: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时还是要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幼儿的被子需要经常晒太阳,家长可在每个星期五把幼儿的被子带回家利用双休日把被子洗、晒一下。

  4、行:秋天最适合户外运动,家长有时间应多带幼儿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晒太阳可以促进提内钙的吸收,同时也增强幼儿的体质。

  必须注意的

  一:给宝宝多喝水

  秋高气爽,宝宝应该多喝白开水,不宜喝饮料。如果宝宝排斥白开水,可以试着喝些菊花茶、乌梅汤、金银花露等。在幼儿园里时,老师尤其要关照小朋友多喝水。通常情况下母乳喂养的宝宝,奶汁中的水分是够宝宝需要的,如果母乳充足,即使在夏天也不用另外补水。

  如果母乳不足,宝宝出汗较多,出现尿黄尿少的情况,应该给宝宝喝一引起温开水,防止宝贝脱水。给宝宝喝水,不可加糖,防止养成爱吃甜味儿的习惯而拒喝开水。平时多给宝宝吃富含水分的应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宝宝体内水分衡。

  二:少吃“上火”食物

  刺激食物应该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咸的食品,因为盐分太多容易加速体内水分的散失。热量过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热性水果,如荔枝、桂圆、橘子等,也应尽量少吃。

  三:呵护宝宝皮肤

  和成人相比,宝宝的肌肤无论在功能上或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宝宝的皮肤娇嫩,血管丰富,所以皮肤容易损伤和发炎。宝宝调节汗腺的功能还没有完善,单位面积上出汗多,水分丢失快,皮肤更容易干燥。宝宝娇嫩的皮肤很难适应空气的变化。

  妈妈在给宝宝擦拭或洗脸时宜选用柔软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毕后,需用含有天然滋润成分的儿童护肤品。宝宝的嘴唇容易干裂。妈妈应先用湿热毛巾敷在宝宝的嘴唇上,使嘴唇充血,然后涂抹润唇膏。宝宝鼻腔内的黏膜比较容易干燥,妈妈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滋润鼻腔。

  四: 冷水锻炼

  中医认为“寒凉伤脾”。即使体质好的宝宝也不能天天吃冷饮。除了限制冷饮以外,从冰箱拿出的饮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温下15分钟后食用。秋季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宝宝对冷的适应能力。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脸、擦身、冲淋和游泳。冷水锻炼要循序渐进,先用与体温接近的水,然后逐渐降低水的温度。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冷水冲淋适合3岁以上的儿童,动作要迅速,浴后用干毛巾擦至皮肤轻度发红为止。

  五:预防腹泻

  入秋后是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高峰期,又称秋季腹泻,主要累及3岁以下宝宝。妈妈一定要把住“入口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给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蛋花汤样大便较具特征性。发热较常见,病初呕吐也多见。有一部分小儿,可先出现发热和呕吐,如未出现腹泻症状而就诊的话,较易误诊。而在呕吐消失后不久出现蛋花汤样腹泻,此时才恍然大悟:秋季腹泻。对于有这样发展过程的腹泻病,不用怀疑,肯定是秋季腹泻。如果在幼儿园发现宝宝有腹泻症状,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处理好粪便。

  六:营养调理

  宝宝营养是每一对父母所关心的话题,宝宝营养一般是指宝宝身体发育所必须的各类维生素。营养的摄取不但在宝宝身体免疫力差的时候尤为重要,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不可忽略。

  孩童时期,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相对比成年人高。正是由于儿童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大,而同时宝宝胃的容量小,饮食结构简单,因此儿童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患病率非常高。婴儿营养不良的现象并不少见。

  多给宝宝吃牛奶、豆制品、鱼、肉等高蛋白饮食。多补充玉米、全麦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杂粮,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菠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花菜等,也应增加。总之,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做到平衡饮食,才能减少秋季发病。

  七:及时打预防针

  及时预防接种,防范冬春季节高发的传染病。一般在注射疫苗后至少一个月,才能在宝宝体内产生抵抗传染病的抗体。

  不要忘记,孩子也会有情绪

  1.恐惧

  惧怕大约在出生后的第6个月发生。这是由于突然遇到强的刺激,心理失去平衡所发生的情绪反应。父母要注意,孩子有的惧怕是习得的,如听到了放鞭炮的声音,孩子会有似乎是惊怕的反应,父母无需紧张地用夸张的言语和动作去保护孩子,只需要轻轻地抱住孩子,用言语给他解释那是什么声音,就可以了。另外,害怕陌生人正是这时期惧怕情绪的突出表现,随着成长,慢慢会有所改变。

  2.依恋

  从7个月开始,宝宝开始出现了依恋亲近的人的依恋情绪。宝宝最喜欢和亲近的人接近,这样的接近会给宝宝带来舒服、愉快和安全的情绪。当亲人一旦要离开,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1岁之前的宝宝处于前依恋期(出生~2个月)和依恋建立期(2个月~1 2个月)。处于前依恋期的宝宝会用微笑、注视和咿呀言语同成人进行交流,依恋建立期的宝宝开始对熟悉的人有特殊的友好关系,能从周围的人中区分出最亲近的人,并特别愿意和他接近。如妈妈用身体同宝宝进行接触,如抚摸、搂抱、摇晃等,宝宝感受到这些触觉和运动觉的刺激,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亲近的照看者需要暂时离开,那宝宝也能忍受,但是会带有一点伤感的情绪。

  3.喜悦

  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就会笑了,爸爸妈妈好开心呀!但其实,新生儿的笑容是生理性的反应,这种微笑是脑干部位的脑电波活动的信号,而并不是爸爸妈妈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孩子高兴的反应。从4~6周开始,宝宝的笑开始与他们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了。这时候的笑是生理情绪的体验,宝宝感到身体内部舒服了,他就会用笑来表达。奶奶碰碰宝宝的脸,爸爸轻轻地触摸宝宝的皮肤,或者是他听到了妈妈熟悉的声音等,都会引起宝宝愉快情绪的反应。

  从2~7个月开始,宝宝的喜悦情绪出现了分化,开始对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反应。4个月时,宝宝对熟悉的人脸比不熟悉的人脸笑得更多,甚至只对亲近的人微笑。这时妈妈会发现,妈妈笑,宝宝也会有意识地笑,这是宝宝应答,性的微笑。慢慢地,生活环境中的事件开始能引起宝宝的微笑和大笑,妈妈用玩具来逗弄宝宝,或是爸爸轻轻地给宝宝呵痒,他会因为觉得好玩又有人陪伴而高兴地咯咯笑起来。

  4.愤怒

  愤怒,也是宝宝常见的情绪。宝宝愤怒的反应,往往是由剧烈到缓和,由直接到间接,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婴儿时期的愤怒不发则已,一发总是来势汹汹,不能抑制:两手摇动,两脚乱踢,满面涨红,大声哭叫。尤其是一些“聪明”的宝宝们,他们会因需要(饥饿、口渴、倦等)没有得到满足而将愤怒情绪转变为哭声,在他们不会说话的这段时间内,宝宝基本上就是靠哭声来向爸爸妈妈倾诉自己的烦恼和不满。

  5.嫉妒

  通常认为2岁后的宝宝才会有嫉妒、害羞、骄傲等较为复杂的心理。但其实从婴儿3个月大开始,他们就已经会因为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如和别人聊天或逗弄其他婴儿师生气,他们会以蹬腿和发出不满的叫声来表示抗议。“吃醋”表现出一个人对失去所爱之人的害怕,而宝宝的“吃醋”心理与人际沟通有关,是感觉到某人的出现威胁到自己与亲人关系后所做出的反应。

  诱发宝宝良好情绪

  有这样一个实验,讲的是西欧的普鲁士有一个君主,他很想知道人类最初的语言是什么。于是他想:如果找到一批婴儿来养着,规定任何人不得跟他们说话,也许能知道“人类最初的语言”是什么。他对那些抚育婴儿的妈妈和护士下令,只许给婴儿喂奶、洗澡,绝对不准和婴儿说话。他认为这样一来,等婴儿说话的时候,一定会从嘴里说出希伯来语、拉丁语或希腊语来。这样,就能知道人类最初的语言是什么了。但是这个君王没有得到他想得到的结果,却得到了一个很悲惨的结局——这些婴儿都死了。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婴儿需要的不只是生理上的照料,如果没有精心的家庭教育和情绪照料和亲子交流,也无法生存下去。宝宝一降生,就应该给他快乐的生活体验。

  让宝宝有安全感

  有的父母为了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宝宝一出生就让他离开父母单独睡。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要想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最重要的是要让宝宝的情绪稳定,情绪一旦稳定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独立性。如果让宝宝从小离开母亲,在他需要听到母亲的声音、嗅到母亲身上的气味、得到母亲的精心照料时,却得不到应该得到的满足,宝宝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同时还会影响他们的情绪,自然就不会增强他的独立性。所以,在宝宝6个月之前,妈妈最好能在宝宝身边睡,适时地拍拍、哄哄、抱抱他,或者唱一首摇篮曲,让宝宝心满意足地安然入睡。

  多抱抱宝宝

  父母亲要多抱一抱宝宝,让宝宝通过与母亲肌肤的接触知道自己是被疼爱的,这对婴儿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婴儿除了营养上的需要之外,还有精神上的需要。宝宝在妈妈那温暖的怀抱中,会感到妈妈的爱护和关怀,他会凝视着妈妈的脸,看着妈妈的口形,听着妈妈那亲切的声音。肌肤亲情能够满足宝宝的精神需要,也是帮助宝宝发展情绪与人际的重点,爸爸、妈妈的怀抱越温暖、亲密,宝宝的情绪就越稳定、有自信,所以父母们千万别忽视。

  多关心宝宝的哭

  宝宝生下来就会哭。哭是婴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通过婴儿的哭泣,妈妈可以知道:宝宝是饥饿,疼痛,不舒服,大小便了,还是感到寂寞了。半岁的宝宝只有用哭来表达他的需要和请求,如果您不关心宝宝的哭,他会感到很无助。时间一长就会变得悲观消极,并且不再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想方设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势必会影响到宝宝语言的发展。所以父母要多关心宝宝的哭,努力去理解宝宝哭的含义。当宝宝哭了,爸爸妈妈可以以关心的口吻对宝宝说:“是不是尿裤子了?”“宝宝是不是想说话?”并及时解决他的困难。如果是宝宝感到寂寞了,就要哄哄他,念儿歌或唱歌给他听,或者和他做游戏,让他体验到快乐。

  婴儿宝宝的情绪发展

  小婴儿时期,宝宝的表达能力有限,新爸爸新妈妈又缺乏经验,亲子交流有点困难,其实我们可以给宝宝更多!只要我们了解宝宝的情绪发展,小编为大家讲解0~18个月的宝宝情绪的发展。

  0-4个月

  婴儿用哭声来表达情感。他们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哭法,看护者很快能学会分辨。

  发生频率最高的哭声是基本哭声。最为常见的是由饥饿引起的哭闹,另外两种则表示生气和疼痛。看护者和父母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里对孩子的哭声做出迅即反应,会使得孩子产生强烈的信任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会表现出难过、厌恶等情绪。除却生气,吃惊,难过,孩子还开始有微笑的表情。

  4-8个月

  此时的婴儿已能表达多种情感。他们通过“咯咯”声,喃语,嚎啕还有哭泣来表达愉悦,开心,害怕,失望等情绪。有时,他们会以某种举动来表示情感,例如踢腿,挥手,摇动,微笑。

  18个月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渐渐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能在镜中认出自己,开始想要摆脱父母和看护者的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感情丰富。也许在一分钟之前他们还在高兴地玩着,一分钟之后却倒在地上哭了。父母应该有耐心,认识到这种行为表现对于自我意识逐步增长的孩子来说是正常的。

  交际发展

  依恋

  在刚出生的两年里,孩子对照顾自己的人会特别依恋。通常,孩子主要的看护者是母亲。如果父亲十分尽心地照顾孩子,孩子亦会同样地依恋父亲。依恋是指系于婴儿与看护者之间的牢固纽带。所谓看护者并不一定就是孩子的亲生父母。对于父母来说,培养孩子依恋情感的最佳方法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哭是婴儿主要的表达方式,当一个孩子哭泣时,她的看护者做出回应,她便会发现世界是美好的,看护者能满足她的需要。这样,她会建立起信任感。强烈的信任感是人生的基础。倘若这种信任感没有建立起来,那么她很难在成长过程中再信赖别人。

  交流

  婴儿对身边的人是有反应的。他们能认出许多人的声音,比如父母,还有那些母亲怀孕期间经常接触到的人。他们还能够以母亲特殊的气味来认出她的乳房。孩子在六周大时开始会微笑。也许在这之前你就发现他微笑过,然而一般来说,这样的脸部歪扭只是内部身体机能的一种自然反应,是一种先天性反射的结果。三个月大的孩子开始会笑。有些孩子并未真正地笑,而有些孩子每当有笑意时总发出笑声,这因人而宜。

  怕生

  通常5到7个月大的婴儿会对陌生人产生“害怕”或“害羞”的情绪。这是一种极为自然的现象,是孩子对事物的永久性概念的形成所导致的。所谓事物的永久性概念,是指明确知道某种事物的存在,无论其是否能为人所见到。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有时会躲在父亲或母亲身边,不愿让陌生人抱碰她。怕生现象会一直延续到蹒跚学步的年龄,通常在两岁后消失。帮助孩子摆脱这种情绪的最佳办法是让她在新环境中放松,不要勉强她接近他尚未熟悉的人。这段时期,父母和看护者一定要有耐心。怕生是很普遍的现象,这恰恰说明了孩子对其主要看护者的深深依恋。

【提高幼儿自信心的方法】相关文章:

提高孩子自信心的方法08-27

如何提高自信心的方法08-31

怎么样提高孩子自信心的方法02-08

如何提高自信心12-08

如何提高自信心12-08

如何提高自信心和气质01-19

怎样提高自信心和胆量07-31

提升孩子自信心的方法12-07

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方法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