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素描头像绘画方法
艺考生须知的素描头像写生知识【1】
对于即将参加各类高等美术院系入学考试的考生来说,素描又是首先必考的课目,其重要性更是可见一斑。
在现今各院校考试中,据笔者多年来观察统计,单素描一科考头像写生与默写的院校有 75%左右。
占了素描可考内容的很大比例,而在备考过程中有很多同学苦于对提高素描头像写生与默写没有一个明确系统的方法而发愁。
笔者希望能就多年来辅导 学生过程中的一些比较好的方法推荐给考生们,希望能助你们一臂之力!
首先,考生必须得明确什么样的头像才算是好头像,才能在考试中拿高分。
这样目的清楚了训练时才能少走弯路。
在这里先就徐悲鸿先生1932年写的一篇《新七法》来做以阐述,一 位置得宜,二 比例正确,三 黑白分明,四 动态 天然,五 轻重和谐,六 性格毕现,七 传神阿睹。
其实,徐悲鸿先生的《新七法》已将画素描头像时应注意的问题概括的表达了出来。
以次为启示,笔者也用自 己的方式总结了素描头像考试五大要点一并推荐给考生:
1、构图得当,比例动态准确。
2、正确的表达出对象的形体结构及解剖结构关系。
3、黑白灰 的画面布局明确层次分明。
4、头像要有体积感,质感,空间感要有一定的主次关系。
5、很好的表达出对象的性格,年龄,性别等特征并力求形神兼备。
以上五点 作为考生来说如能做到,定会在素描考试中一路“绿灯”另外,笔者还有一 点忠告写给考生们,不必为报考某所院校去学习某种所谓特定的画法。
其标准只有一 个,那就是好,只有画面效果体现出素描者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怎样画都可以。
考生要相信评卷教师在艺术上的包容眼光与判断力。
笔者,曾带的两名学生的成败经 验值得广大考生警醒。
学生小张和小杨,都很想上某所艺术院校,他们俩在开始几个月里都很认真的按照笔者所教,认真习画进步都很快。
但是就在离考试还有快一 个月的时间里,小张还是认真按笔者所教继续训练,继续重视素描基本规律的研究。
而小扬则不同他整天只抱着这所院校的高分试卷看个不停,试图找一捷径。
结果 可想而知,小张顺利的进入了某艺术院校,而小杨从此却与大学无缘。
作为考生在基础素描训练中应以写实训练为主,艺术上求变求新不应与具体的视觉感受游离的 太远,应当忠于特定的对象,力避概念化和先入为主。
要与模特的形貌尽量相似,艺术上的变异与夸张在此阶段是有限度的。
那些以自身造型能力的低下而冒充为艺 术处理,是不可取得。
作为考生在艺术上不要求变太早,而应趁年轻打好基础,为将来的艺术发展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和保障。
真诚做人,诚恳作画。
画也会诚恳的对待你。
然后就是考生在训练中应遵循一个相对科学的训练方法,毕竟有很大一部分考生在高中三年文化课的任务和压力是很大的。
许多人 只能靠专业考试前2—3个月的训练便要进入考场。
那么遵循一个相对于科学的训练方法自然会事半功倍。
笔者在这里就自己辅导学生的经验介绍一个能在一个月左 右的时间里突破素描头像的方法,以供考生参考。
1、进行为期五天左右的头像速写训练,纸张为8开纸,目的是了解画头像素描打形的第一阶段过程,了解五官之间的组合关系,熟悉认识“三停五眼”等头像基本比例关系。
并且学会用“十字线”辅助的办法来起形。
2、进 行为期二天左右的头部五官训练,目的,对眼,鼻,嘴,耳五官的解剖名称熟悉了解。
学会用几何形及分面等方法去表现五官,如眼睛可以看成圆球体,鼻子可以看 成有正面两侧面的梯形体。
而嘴也可以看成生长在半圆柱上的半圆柱体的一部分。
耳朵虽然在侧面也应了解基本解剖,特别是外耳轮,耳屏,耳垂等要画出体积感来。
素描头像的结构问题讲解【2】
对于初学者来说,为什么不主张先画人像呢?因为人像的结构关系最复杂,难度很大,需要有全面的知识。
人像的造型各异,特征明显而细微,可以说每画一个人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都要重新研究,分析其具体的复杂的结构形变化,当然还要做到神形兼备。
这里,我们通过对人的头部的具体分析,进一步说明什么是结构?结构的含意以及它在素描学习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人的头部是由内、中、外三层物体构成并结合在一起的。
1.内层:头骨又由不同名称的几部分骨骼组成,看看解剖书就会明白,不再多述。
值得注意的是,在形体上,每个人的头骨的具体形状都不相同,都各具自身的特征。
因此,只了解他们的共性是不够的,必须在写生过程中观察它们的具体特征。
绘画的魅力 就在于它在一切方面所展示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具体的美和特殊的美。
什么是结构形的特征?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结构形”。
一切形体都是结构的反映,结构与形体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故称“结构形”。
结构形和形体是相关语,用“结构形”一词,所表达的含意更具科学性,更准确。
形体应该说是结构形的简称。
任何形都是非常具体的,不是概念的,所以才会有千人千面,万人万面。
为此,只了解一般的解剖知识就不够了,只了解一般的结构关系也不够,重要的是掌握具体的特殊结构形。
要明白,研究结构形的具体特征才是我们学习解剖知识和提高结构意识的目的。
不掌握结构关系就会把各种形体画成互不衔接的、孤立简单的机械式体面,画“散”了。
不掌握形的特征,就会画成千人一面,无特点无个性。
还是再回到头骨上来谈。
首先要明确认识:骨骼形的特征是具体形象的决定因素。
骨骼形的特征是不依人的胖瘦变化而变化,也不因年龄变化而改变(幼年除外)。
就和建筑的骨架一样,不管如何外装修,它的基本形态是不会改变的。
素描人物需要注意的八个问题【3】
一、位置、朝向或方位
在形体的形状、大的体块关系确认之后,加之合适的光源,就要进一步决定形体在空间中的确切位置。
这里有一个更为复杂的情况:即画家还要决定自己所处的或者想要处在的位置与形体之间的关系。
尽管画家现在是站在画室的地板上,但如果他认为必要,他可以像从地下室往上看,或是从吊灯上往下看那样来观察模特。
换句话说,画家可以在任何位置画这个形体,或是从任何能充分体现他的表现意图的位置来画。
学生们必须学会选择决定形体的确切位置与自己的关系,这与选定形体的方位,或是像画家们常爱说的明确“朝向”是一样的。
一个形体一次只能占有一个位置,也只能指向一个方向。
就像一架飞机,显然在特定的时间内只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同时,它又冲着一个特定的方向,或用画家的话来说,它是有一个特定的朝向的。
二、如何确定朝向
在画素描的时候,决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并不算太难。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始终保持这一位置则相当困难。
学生们常常容易在画头像时让脸朝向一个方向,最后鼻子和嘴画出来会朝着不同的方向。
这样下去,画上半部躯干也会造成正面的方向与侧面的方向不一致。
画手的时候,这个朝向或叫方位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拿整个手腕来说,实际上加起来共有十六个各自的朝向或方位问题要解决。
可想而知,画手有多难。
头部和躯干上半部都是较复杂的综合形体,上面充满的各种细节最使学生们感到困惑。
确定这些形体的朝向是很难,但如果把这些综合的形体作为简略的体块来呈现,就能较快地解决这个问题。
头部有眼睛、嘴、鼻子、耳朵、眉毛等等。
这些可以先搁在一边,把头作为一个简单方块体来考虑,就很容易决定体块的方位。
如果把头部作为一个方块体,并且在这个方块体正面中央画出一条线,你就已经给予头部一个确定了尺度的方位,再把头部作为一个圆柱体,并且围绕其画出弧线,就确定了头部的整个方位。
这两条头部的结构线多少代画家用起来都是很灵的。
把胸廓想做一个蛋形,在它的中间画线,表示从脖颈的陷窝穿过两个乳头之间的中点。
再把胸廓想做一个圆柱体,围绕它穿过乳头画出圆弧线,你就确定了胸廓的方位。
胳膊和腿可以作为圆柱体,弧线围绕这些圆柱体时,它们的方位就被确立了。
通过体块概念和这些决定方位的方法,最困难的画手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些了。
伸直的手指可以作为长方块体或圆柱体来考虑。
如果手指是弯曲的,可以把它分成三段长方块体或三段圆柱体,每一段都有各自不同的方位。
手指的形体和朝向确定后,你就要试着用体块概念画出整个手掌的形体。
不过在拇指球部位就不能套用这个办法了。
三、确定朝向中的问题
接下来要决定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朝向问题,这时学生会遇到不少麻烦。
如果一个形体是在运动的状态下,你得决定你想画的是运动中的哪一段姿态。
明暗调子常常有赖于形体的方向,方向也可以为改善形体的明暗关系而加以变动。
形体的方向改变时,作用于形体之上的线条也要跟着改变。
因此,在用线之前,一定要确定好形体的方向。
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如果不改变形体的位置或方向,形体就不能反映其真实的形状。
学生们还必须决定形体上衣褶的朝向,以便使其特征真实可信。
最后,学生们要决定作为整体的构图所能接受的位置和方向,并使其与他所想要的最终效果相适应。
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动作变化中的形体问题。
照理,一个形体不能同时被画出两个或更多的位置。
因此,学生们必须确定并果断抓住形体动作中的一个单一的瞬间。
所幸的是,大部分动作都有重复的性质,并且从开始到结束动作都有间歇的片刻,这些间歇的片刻正好可以被画下来,它们通常对我们最富于启发性。
伐木工人对着树木抡起斧子一起一落的样子就表现了这种动作。
表现连续或不重复动作的问题,从来就没有十分令人满意的答案。
常常是画家捕捉到一个任意的动作瞬间,再通过结合一些像风吹的衣褶或展开的头发这些明显的标志画出来。
四、模特总是在动的
初学者在画人体时总在抱怨模特任何一点明显的变动。
有时,他们忽然发觉模特在喘气,就要求教师去制止。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模特动作的变化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他已经确定好了形体的方位。
但初学者不怎么会抱怨模特动作缓慢的变动,实际上这种变动却极为有害,并且在所摆姿势中会始终存在。
常常因为疲劳,模特的肩膀会慢慢低垂下来,重心在变化,头部、胸廓和骨盆在慢慢转动。
有经验的学生很快能明白,如果他想表现模特的身体活力和健康朝气,他必须在一开始就捕捉到身体姿势的朝向。
如果他想表现身体劳累的感觉,就应当抓住他所期望姿势的最后样子的朝向。
要是他想表达其他情绪,就必须准备创造一些能涵盖这些情绪的动作朝向。
五、明暗调子与形体的方位
如果光源是固定的,形体上明暗调子将随形体方位的变化而变化。
打个比方,如果一扇门是关着的,它的调子和照在墙上的调子是一样的,如果门是开着的,门会变得比墙亮或比墙暗,这取决于光如何照过来。
同样,如果两座摩天大楼的正面都是同样的调子,而其中一个摩天大楼突然前倾一点,这幢前倾的摩天大楼的正面要比另一幢的正面暗一些,这是说光是从上面照过来的情况。
由此说如果模特双腿,并立站着,双腿的正面会有相同的调子。
但如果模特的腿是一前一后站着,向前的腿会比向后的要亮。
形体的朝向是创造明暗调子最为决定性的因素,在头部、躯干、胳膊和腿这些形体相互变化方向时,尤其如此。
六、朝向与线条
学生们很快会发现在没有确定形体的准确朝向时,他没法用线条来塑造形体。
因为朝向变化了,线条也要跟着变。
线条的作用在于用它的运动变化来塑造形体的形状,所以形体的朝向一定要确定下来,才能用线条准确地画出来。
一个圆柱体的朝向改变时,围绕着它的圆弧线也随之改变。
既然我们能够把一个伸直的手指比作圆柱体,这也就意味着手指变化朝向时,手指关节部的线条也会一同改变。
在手掌心一面有两条很重要的线横穿过手掌:一条首线和一条心线。
这两条线在表现手的造型上具有特殊价值。
一般这两条细微的线条不被注意到,就不可能被画出来,所以一定要创造它们。
画家在画出这两根线条之前必须确定出手掌的朝向。
七、位置与真实的形状
为了表现好一个形体的真实形状,必定会随时调整它的位置或方向。
一个立体迎面复制下来只呈现出一个方形的平面,应当移动成能见到两个面的角度。
一圆柱体的纵面复制下来是一个正圆的平面。
一个蛋形的纵面是一个圆球。
它们都要稍微移动一下方向才好辨认。
所以,画家很少去画直接指向自己的手指,他会朝这边或那边挪一点再画。
也避免去画人体的全正面和全背面,好像侧面总是次要的,稍微移动一下人体的中线,就容易揭示形体的真实形态。
有时,一个形体的局部会被其他形体挡住,妨碍了其真实形态的再现,这时要变动一下该形体的位置。
有时,仅仅为了保留耳朵上的银饰得让头转动,不如干脆省去这只耳朵更好。
另外就是耳朵有时画得看上去好像奇怪地长在头的侧面很远的地方,一种办法是头转过来一点让耳朵多露出一些。
有时一只乳房会完全躲在另一只的后面,或者一边的屁股几乎被另一边的完全挡住了。
不要担心这会省去了看不见的乳房或是半边屁股,只要按你的意思转动一下人体,直到这些形状真实反映了各自的特征就行。
八、朝向与衣褶
衣饰的褶皱有其鲜明的特征,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它们可以很好地揭示人体的动作。
变动肩膀、胳膊、大腿及身体其他部位的位置和方向会明显影响到衣褶。
现在学生们应该做的是, 既然他已能按自己的想法改变身体形状的位置和方向,那就一定能在体现衣褶的特点和节奏方面有许多好主意。
【素描头像绘画方法】相关文章:
素描头像结构素描11-13
素描头像步骤11-24
素描头像结构11-15
素描头像内容08-01
素描头像女生唯美11-13
素描头像步骤及画法07-18
素描头像图片11-13
初学素描入门基础绘画11-15
素描的学习方法08-19
浅谈绘画欣赏课的教学方法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