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真善美的随笔散文

时间:2022-10-05 20:56:30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真善美的随笔散文

  有关真善美的随笔散文就在下面,凡是真的、善的和美的事物,都是知道欣赏的,欢迎大家阅读关于真善美散文。

有关真善美的随笔散文

  有关真善美的随笔散文【1】:呼唤逝去的真善美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艳红紫斗芳菲”。

  大自然的美景浑然天成,不仅有雄伟的山峦,晶莹的雪山,磅礴的大海,更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循环,各有千秋,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人们有时为了欣赏一处独特的景观,会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去寻觅,也许映入眼帘的美景让你痴迷,让你流连忘返。

  但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其实永远是在人的心里,它就是人性中的真诚、善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它才真正是这个世界美的泉源……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

  相信这首流传于六十年代令人耳熟能详的儿歌,为多少代人所铭记,至今仍有很多人能哼唱。

  这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真实写照。

  简单的一首儿歌反映出那个时代拾金不味的理念深入人心。

  那时人们虽然生活清贫,甚至穿的衣着都是打着补丁的,但社会风气正,没有贫富差距,人们生活得有劲头,有奔头,提倡真善美。

  如果谁有不良的偷窃行为或把不是自己的财物据为已有,那真是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让你在人前无地自容,在社会上更无立足之地。

  记得在我上小学时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很有教学水平的男老师,就因为偷了学生“勤工俭学”活动拣的黄豆,被就地免职,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从那以后再也没回到学校。

  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若以现在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的话简直是蚂蚁窜豆腐,提不起来——小事一桩。

  而在那个时代,这样的行为令人不耻,让人嗤之以鼻。

  在改革开放之前,虽然物质匮乏,饮食上粗茶淡饭,但绝对称得上是纯绿色食品,让人吃着安心、放心,那时的五谷营养丰富,是真正的健康食品。

  如今的食品、药品,虽然常挂着“假一赔十”的幌子,却无法让人真正的放心。

  “假奶粉”、“假药品”从孩童到老年,都难逃此劫。

  那些利益熏心的生产商为了金钱,为了利益出卖了自己的良心,出卖了自己的良知!天理难容却常逍遥法外。

  这性命攸关的民生大事,被他们视为儿戏。

  我们这些普通的平民百姓,又该练就一双怎样的火眼金睛来识别真伪,好让我们的生命有个安全的保障?谁又能给那些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受害人买单?还他们一个公道?

  现在无论你走在多么繁华热闹的都市,都会见到一些乞讨者,他们蓬头垢面,衣衫不整,有很多是残疾人。

  对于一些真正丧失劳动能力的乞讨者,人们伸出援助之手也理所应当,众人拾柴火焰高,点滴爱心帮助他人渡过难关,不过是举手之劳。

  可恨的是有些假扮的乞讨者,他们生性好吃懒做,利用人们的同情与怜悯之心,不劳而获,骗取不义之财。

  他们无情地践踏了人性中的善良!他们给那些拥有人心向善美好初衷的人们予以沉重的打击,因为他们可耻的欺骗行为亲手毁灭了多少人的怜悯之心?使社会上多少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他们的行为令人深恶痛绝,应该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谴责,更应该受到社会舆论猛烈的抨击。

  在过去的年代,简单质朴的黑蓝灰服饰充斥着人们的视线,虽没有如今的五彩缤纷,花样繁多,但至少穿着整齐合身,仍不失一种清爽朴素之美。

  如今满大街随处可见很多女人坦胸露背,白花花的大腿晃得你睁不开眼睛,有种恍如进入女浴室之感,这种让人眩目的“美”让男同胞的眼光无处安放,稍不留神就会被冠以“色狼”的美称。

  现如今我们的社会的确是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的吃穿住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更是让人们视野开阔,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天下大事尽收眼底。

  但看似每天过得忙碌充实的人们真的过得开心幸福吗?事实上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沉重的心理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

  而贫富分化日益悬殊的社会环境,更让人们心里都有一种赚钱的紧迫感,渴望自己成为一个拥有财富地位的人,更希望为自己的子孙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此辛苦奋斗疲惫不堪。

  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追求梦寐以求高品质的生活,人们自顾不暇。

  “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就是如今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亲情淡了,人情冷了,自私自利,贪爱钱财,人与人之间缺少应有的关爱。

  对物质生活过度奢求,盲目攀比,却忽略了我们精神世界的需求,与丰富的物质生活相比我们的道德水准、精神生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前进还是倒退了?

  记得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工作,那个时候没有幼儿园,家里又没有老人照料,白天就把我一个人放在家里,家里的门也不锁,而我就会坐在自家门前的一堆木头上,和邻居家年纪相仿的小朋友玩耍,等着大人们下班回家。

  直到我八岁上小学才结束了这种生活。

  我想如果换做如今这个时代,幼小的我早就被人贩子给拐走卖了,家里也不知会被小偷光顾多少回了。

  那时的邻里之间关系和睦,彼此照应,真正是“远亲不如近邻”。

  可如今的人们都住在钢筋水泥的楼房里,人与人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彼此堤防,住在一个楼层里甚至门对门都不知对方姓甚名谁,更别提互相帮助了。

  现在社会上人贩子拐卖人口的事人们已司空见惯了。

  经常在电视中看到被拐卖的孩子父母那痛不欲生的样子;还有的孩子被成功解救后,面对悲喜交加的亲生父母那漠然的神情,让人感慨万端。

  我记得从网上曾看到过一人贩子拐卖孩子的案例:有一个年轻的妇女推着自己的孩子到菜市场买菜,刚到市场,迎面就冲过来一个男子,上来就打女人几个嘴巴,嘴里说着孩子感冒了还往外抱,赶紧回家,同时抱起孩子就走,这时迎面来了一个骑摩托车的驮着这个人就跑了,等被打的女人及周围的人缓过神来,孩子已经被抢走了。

  人贩子何等猖狂?众目睽睽之下就明抢,看着让人胆战心惊。

  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金钱,连人性中最起码的善良与良知都被彻底泯灭了!更有甚者有些人贩子丧尽天良,把拐卖的孩子弄伤致残,把他们当做赚钱的工具,让他们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乞讨,为他们牟取暴利。

  这种灭绝人性的所作所为令人发指!他们毁了多少幸福的家庭?他们断送了多少孩子的一生?他们难道就没有自己的骨肉至亲?他们的冷酷与残忍简直禽兽不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又可以像动物一样买卖了,这历史的车轮仿佛倒转了!

  以前曾在戏剧中看到过穷苦的孩子头上插草标自卖自身,为的是卖身葬父。

  可如今网络上也有女大学生发帖求富人bao养的事情,她们为的是贪图享乐,爱墓虚荣,用自己的青春换明天。

  她们与插上草标自卖自身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邹韬奋曾说过:“自觉心是进步之田,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更感叹沦丧的道德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主流取向时,会让人不择手段,一味追求走捷径,梦想一夜成为财富的拥有者。

  这是社会拜金环境下所催生的畸形人生观与价值观,她们的动机与目的显得如此的卑贱让人鄙视!她们空有一副美丽的躯壳,却无有人类自强不息奋斗精髓的脊梁!

  去年冬天在我店里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感触颇深。

  我经营一个打字复印带手机收费兼卖蜂蜜的小店。

  20**年11月13日中午,一个四十多岁的男顾客进店就说要买蜂蜜,还煞有介事地和我讲价,我说是给别人代卖的,不能便宜,他说那好吧,我多买点,你给我找一个箱装。

  这期间还和我聊天,说你这屋这么冷,有小孩子都受不了,我说没有小孩子。

  事后回想起来,才知道他是试探家里是否有其他人。

  我先把蜂蜜给他拿好,然后就去后屋找箱子(因为就我一个人看店)也就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在我装蜂蜜的时候,这个人打着电话说:“我在这哪,你过来吧”。

  边说边往外走,我以为他是叫同行的人进屋,而且那个时候我也在忙,等我装好后,见这个人还没进屋,我就感觉不对,等我出去看人早就没影了,而且一打开收费的抽屉钱不见了。

  这件事让我又恨又气,恨的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人,不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来换取幸福生活,却用这种肮脏卑鄙的手段来骗财害人。

  气的是自己太粗心大意了,让这种坏人得逞。

  真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生活中时刻都得提高警惕。

  又感叹现在的社会治安是何等的差,光天化日之下坑蒙拐骗的事笔笔皆是,让人防不用防。

  让我更怀念从前那种“治安稳定,秩序井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环境。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女孩在雨中为乞丐打伞的图片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

  暴雨如注中,一个残疾乞丐坐滑板缓慢而行,身后的女孩弯下腰为他撑伞遮雨。

  自己的左侧身体却几乎都在倾盆大雨之下。

  这女孩被网友称之为史上最美丽的女孩。

  当今社会的人们,早已习惯了冷漠与旁观,大多数人在面对这样一个雨中乞讨的残疾老人时,更多的是鄙夷和不屑,何况在大雨滂沱时主动去为其撑伞,女孩的举动是何等的难能可贵!雨中打伞事情虽小,却反映出了女孩的善良与人品的高尚。

  人性的美丽在女孩的身上彰显无遗,这种甘愿舍己、助人为乐的精神更值得弘扬!其实这件事在网上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响,我想也是人们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一种渴求与呼唤吧。

  倘若生活中人人都能做到如此有爱心与同情心,那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我们的民族也会更有希望!

  曾看到一则报道,天津市一许姓车主因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却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8606元。

  后经有关部门调查取证这位老太太摔倒与这位车主无关。

  现在人们的社会道德诚信缺乏,有的人根本就没有社会道德诚信。

  助人为乐在我们国家本是传统美德,但是现在呢?时常可以看到这种救人者反被诬陷赔偿的事情,令人心寒。

  现在只要看到这种事大家恨不得退避三舍,生怕惹事上身。

  都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态漠然置之。

  致使我们的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日益冷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到底是谁的错?是什么造成了人性中的“真、善、美及感恩之心日益远去?曾经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融洽的社会氛围何时如风中的雾一样消失殆尽了?

  在曾经的年代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榜样。

  烈火中的邱少云,手托炸药包的董存瑞是人们爱国的楷模。

  曾经的社会人们比的是思想的高尚,人格的尊严,比的是奉献精神,比的是对社会的贡献。

  干部比的是真材实干,比的是能力大小,比的是是否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比的是造福于百姓多少,真正称得上是人民的公仆,干群关系如鱼水般亲密无间。

  如今社会的人们比的是财富的多寡,情人的多少,车辆的档次,住宅的豪华。

  现在的领导比的是谁会察颜观色见风使舵,谁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谁行x受x做的天衣无缝滴水不露,谁黑道白道道道畅通如履平地,谁用手中的权利造福于自己的子孙后代,谁用权力精心纺织的关系网去呼风唤雨……同样是人民给予的权力,曾经的年代百姓对爱民如己的公仆们,充满了感激与爱戴。

  如今却是百姓对那些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凌驾于民众之上作威作福的贪官们恨得咬牙切齿。

  人们多么渴望那“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真正去为人民谋福利,引领百姓前行啊!更何况纵观古今历史,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关系着国家的社稷安危,民族的兴衰与存亡,切不可小视!

  去年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让我至今难忘,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一辆装载着价值百万日用品洗涤剂的大货车,从四川绵阳出发开往贵阳送货途中,在重庆綦江雷神店至东溪瓦窑沟大桥处由于左前轮爆胎,司机处理不及时,车辆冲过隔离带,停在了逆行车道上,车上的货物散落一地。

  就在两位司机等候高速公路执法队前来处理时,高速路附近的村民发现后,纷纷涌入高速路上哄抢散落的货物,气得两位受轻伤的司机大喊:‘活抢人了’……”在车辆川流不息的高速路上,为一点蝇头小利就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顾,难道你的生命就如此卑贱吗?试想假如这两个司机是你们的亲人,你们又当作何感想?还会如此没有道德,光天化日之下就明抢吗?假如这车货的主人是你,看到这样的情形,该是怎样的心疼和焦急哪?“不拿白不拿,大家都拿,我为什么不拿?”这种是非不分的从众的心理尤其可怕。

  所谓法不责众,但占了丁点的便宜却丢了自己的人格,孰轻孰重?从这件事上反映出我们国民素质的低下,那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和狭隘,人性中最起码的善良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了。

  当我们被称为“蛮夷之帮”的时候,当红灯亮起却依然有人视而不见大摇大摆闯红灯的时候;当美丽的旅游胜地在黄金周变成一片狼藉犹如垃圾场的时候;当公交车停下的刹那人们蜂拥而上的时候;当我们在生活中、在电视的画面中见到此情此景的时候,你可曾感到脸红?你可曾感到丝毫的羞愧?由此可见提高我们全民的整体素质刻不容缓,因为这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

  提高国民素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如春风拂去料峭的春寒,似春雨滋润万物于无声。

  重塑良好的道德标准,在大众之间形成一个共识,并去努力付诸在行动与实践中。

  让“真、善、美”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的社会环境重新变得文明和谐,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身心舒畅,精神愉悦。

  其实人性中的”真、善、美”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它触手可及,它与我们如影随形:在拥挤的车上给抱孩子的妇女、年迈的老人让个座;路过清洁工人的身旁,一个淡淡友好的微笑;停下匆忙的脚步,给问路的外地游客详细的指点路线;当饭店的服务员为你端上可口的饭菜,一声真诚的“谢谢”;当看见一个哭泣的孩子,一句轻轻安慰的话语;当行动迟缓的老人走过的时候,我们耐心的等候几分钟;当看见残疾人的时候,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时候伸出一双援助的手。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就是“真、善、美”实实在在的具体彰显。

  相信做到这些并非难事,我更相信当每一个人去真正身体力行的时候,真情就会流淌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温暖友爱无处不在!

  让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拥有一个山更清水更秀的自然环境;让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真诚友好、彼此关爱;让我们互相帮助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让五十六个民族能够真正融洽成为一个和美的大家庭;让我们的民族变得更有凝聚力;让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欢歌笑语不断充满了祥和安宁;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日益强大,不可战胜;让这块神奇的土地真正成为令人神往的礼仪之帮!让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重现昔日的辉煌!

  青山无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美丽的大自然历尽千百年风霜雨雪的侵袭,风采依旧。

  而人类当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却遗失了生命中最宝贵的“真、善、美。”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岁月如何变迁,人性中的善良、真诚、美好和责任感,都不应该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改变。

  从我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本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遇事学会换位思考,互相体谅,彼此宽容,时时拥有一颗感恩之心,让我们每一个人用自身的行动去诠释人性中的“真、善、美”,重拾那逝去的美好!

  有关真善美的随笔散文【2】:人性的真、善、美

  人性的真、善、美是人类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人的崇高和永恒的价值取向,追求真、善、美的交融是人性的需要;人文的灵魂是自由、独立、仁爱、尊严的和谐,人文的核心思想是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是实现人的价值和各种社会性需要,人有精神安抚、精神就有了归宿;而精神性诉求又是无止境的,永远处于不断诉求之中。

  正是人的不断追求真、善、美、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衡量一个现代化人才素质的基本标准。

  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稳定,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人民热爱祖国、崇尚真理、追求进步、努力学习、向往真、善、美的生活。

  因此,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人通过审美活动,可以激发、提高对真善的认识和追求的水平,培养求真向善爱美的精神,美感的形成是以美启真和以美扬善的内在心理条件,以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从而提高人的文明基本素质。

  是人类的理想追求的最高境界。

  人性的真、善、美对于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历史以来没有明确的定位,是由不同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人们一直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不曾也永远不可能达成一致的看法。

  人类讨论它,讨论了几千年;人类追求它,也追求了几千年。

  比如《周易》思想中作为:中华先人观物取象、格物穷理以求真;凝道、行道;以心循理来守真;观感化物而求善;至诚得天而至善;合天人以求美,天人合而尽美。

  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真善美相互区别、相互涵育,在序卦系统中浓缩为:上经之首示天道而求真,下经之首示人道而求美。

  上经止守真,下经止至善,天道人道合一,便有阴阳交感到升降的求美与尽美。

  这揭示出天人同构,生生不息,玄妙有常的世界图景。

  它的思想有促进当代人们对真、善、美的理解和把握。

  真,属于哲学范畴;善,属于伦理学范畴;美,属于美学范畴,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

  真善美,即人间理想。

  真是存在的本体,善是存在的趋向,美是存在的表征。

  美作为表征既包含了真,也包含了善,既包含了审美范畴,即美、崇高美、优美、丑等的表现形式及其渊源。

  审美观是以“向善则美”、“富裕则美”、“和谐则美”的观念。

  其原因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完整、坚实,也包含了存在的秩序、节奏、和谐。

  它既是人生的抒写和营造,又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动力。

  人的真实情感,是把内心的喜悦、苦闷、愤懑,大胆地抒发出来,袒露自己生命的真实,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关心,并通过情感美、心灵美和描绘大自然的美及健全的人格美等方面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

  我认为,人性的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形成的忠、信、诚等道德观念可谓影响深远,它们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集真、善、美于一体。

  把追求“以中国人文主义为前提,以道德伦理为中心的真、善、美统一的理想”,界定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求真、向善、爱美是人类的天性。

  “真”是为人的基础,真而后才能“善”,也才能“美”。

  真是人的生命脉搏,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善是人的道德准则,是对世间一切“假、恶、丑”的鞭挞。

  美是事物的存在形式及其精神价值能够使人产生愉悦感觉,是人的心灵情感乐曲。

  因此,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人,才能成为文明人,“真”是基础、“善”是本质、“美”是目的;真是人的认识之和谐,善是人的道德之和谐,美是人的情感之和谐。

  真,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一致;善,侧重于主体自身实现性和必然性的尺度;美,则是在真和善基础上的侧重于协调自由。

  人正是通过求真、求善、求美确证自己的“自在自为”的生命本性,觉解自身的理想生命状态,丰富自身的思想视野和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的。

  从人性学上讲,求真、向善、达美是人性共同追求的品质;人性就是“求我幸福”,生命的本能就是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幸福与欲望成反比,欲望越小,幸福值越大。

  幸福是一种丰富、和谐、传染、一种令人一生都无法忘怀的感情传递。

  幸福使人和人走近,走到了一起,结成了一个家庭、一个部落、一个民族。

  比如“广东省推出口号幸福广东”,这是一种人民追求的幸福意愿。

  幸福触动了人最底层的根基,是表现出最为深刻的人性。

  由于现代人的追求欲望值过大,得不到满足使人痛苦的主要原因,人就不能把痛苦转化成幸福。

  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各种“存在”都是有具体规定性的叫“在者”,即“变体”,人对‘本’的反思性的寻求无非就是人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人性的力量,就是不俗。

  这种不俗的本质,就是到位。

  人就获得了自己的个性。

  同时,这种个性又让人处在了“有根状态”。

  从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取向来说,以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合理内核,科学方法以求真施巧为人的目的服务,科学精神以求善化美来提升人的境界。

  科学发展观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因现代科技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否认科学技术真、善、美统一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不能用消极的支流与现象否定积极的主流与本质,不能让一些人对科学技术的错误使用败坏科学技术真理,不能以偏概全地把科学技术可能误入歧途用来否定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科学探索真,以自然替代文明、以情感僭越理智,自然使人善良,社会使人邪恶,自然使人幸福,社会使人痛苦。

  在经济领域我们奉行“互利双赢”的原则,讲承诺,守信誉。

  因此,美育可以直接美化人、间接美化社会生活,进而培养优良公民群体,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我们生活的理想与目的,就是不懈地追求真、善、美统一的完善境界,不遗余力地去消除假、恶、丑的事物与现象。

  人们越来越感到,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少不了这三个字。

  社会经济发展引发的功利化思潮使生命存在单面化、物欲化;而礼废乐坏造成信仰缺失,精神危机加剧。

  生命主体性理论毕竟是从孤独的个体出发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自我心的占有性主体的倾向,并由此产生了后现代对主体性的消解。

  现代化建设,如果没有价值理性的指引,现代化就会缺失人性的意蕴,就不能形成以人为核心的全面发展观。

  因此,求“真”是求“善”与求“美”的基础,求“善”是求“真”的价值范导,而求“美”则是求“真”、求“善”的最高旨意。

  美的心灵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是人的本质美。

  它包括美好的理想,真挚的情感,坚贞的情操,诚实的品质,忠诚的友谊,助人为乐的精神等。

  这样,就可以使人经常生活在美的海洋里,获得审美的赏心悦目的愉快,达到滋润心灵、陶冶情操的教化作用。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哲学最高目标是追求真、善、美,本体论是关于一般存在的哲学,它是真、善、美的统一。

  真,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一致;善,侧重于主体自身实现性和必然性的尺度;美,则是在真和善基础上的侧重于协调自由。

  但是“真”不一定美,“善”也不同于美,“美”却是真、善的结合,“美”算得是人类文明的主体。

  真确定事物的本质,善规定事物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方向,美表达事物存在的方式与状态。

  真、善、美:一个历史之谜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古往今来,许多哲学流派各有各自的不同立场,一些极端的哲学家完全割裂了真、善、美之间的联系,把其中之一直线化、绝对化,发展成自己的哲学体系。

  一些唯心主义者仅仅以善或价值为出发点建立哲学体系。

  而一些唯物主义者绝对排斥价值判断,仅仅以真或实事作为哲学体系的出发点。

  现代一些艺术家则绝对排斥真和善的内容,从而使得真、善、美的界碑混然,关系朴溯迷离。

  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理清哲学真、善、美的在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且有不同的内涵或迥异的解释;但真善美无论怎么界定,它都是一种最高的境界。

  真善美教育的含义是: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进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儒家理想也是如此:凡是美好的理想,必是真、善、美的统一,无论是“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还是以“圣贤”为中心的人格理想,它们都包含着这三个基本要素。

  所谓“真”,即它来源于现实,反映了客观规律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体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当然法则;所谓“善”,它反映了人的要求、目的,符合人的利益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所谓“美”,它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构想的一个蓝图,在人的思想和行动中协调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关系,达到一种融洽与和谐,而为主体带来情感的愉悦。

  笔者认为文学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文学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是给人类输送新鲜的“血液”,其最终的指向就是要在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理想人性上,而人性之于人情,人情改造人性。

  人心生于形气,易受外界物欲的影响,易趋于恶和私。

  因此,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人精神活动的产物,无论自觉与否,都必然反映着人类社会特定阶段对人的本质和生存状况的认识,在直面人与现实的诸种关系中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承载人的思想品德。

  只有不断地优化人性,优化人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例如: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作家,都竭力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社会的真、善、美的东西,他们讴歌它,赞美它,从而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又揭露和鞭挞社会的假、丑、恶的东西,以激起人们对之痛恨和鄙视。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之产生了人的物欲追求,唯利是图、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贫富差距、环境恶化、道德滑坡、人情淡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社会,一个道德沦丧、缺失的国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也不可能有社会的正常发展、基本社会秩序的存在,也不会走的长久。

  一个没有道德,不懂得遵守道德的人将来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只能是中饱私囊、唯利是图、置民族国家利益于不顾。

  另一方面,由于体制障碍与道德价值观发展滞后,使其价值紊乱和道德失范、个体精神出现道德迷失、价值混乱、现实生活世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流俗主义等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

  人的价值遭到忽视或有意无意的回避,既造成了理论上的严重缺失,同时也导致实践中的重大失误。

  从教育角度看,长期以来,教育失真、失善、失美。

  人自身的危机,即人性人心的危机,救人之本在于救心,即教化人心、改变人自身。

  教育的危机带来现代教育价值的断裂:教育现代性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的观念危机,“理性人”观念是现代教育危机的深层根源所在。

  “理性人”观念发展到现代蜕变为工具理性人,生活危机的实质是教育中人文价值的失落,使现代教育陷入到工具理性主义危机。

  是教育生活本体的危机。

  现代性危机主要原因表现为教育的追求效率、追求量化、追求确定性以及追求可控制性。

  从实体到关系、从塑造人到生成人的转变。

  人的实践生成是生命的生成,生活的本质即生性的激活,在生活的生性域中的生成,是在交往中的生成,而且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始终的过程,关怀生命、回归生活、趋向交往、走向终身教育和学习。

  比如我平时写文章,文章写好了,做人的标准也在无形中得以提高,对于自身的要求也趋于严格,人品自然会变得高尚,也就是文品即是人品。

  相对而言,人品高尚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给人以真的启迪,以善的感染,以美的享受。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章是人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个人能力与道德境界的综合反映,是思想的载体,是灵魂的升华。

  从道德的角度讲,道德指向是导人向“善”,道德的支撑是以人为中心,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社会的发展需要道德的调节,人类的进步需要道德的支撑。

  道德起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

  人的自由和权利便自然成为法治的永恒主题。

  法治长成既离不开以人的现实利益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底蕴;也离不开道德对其优良品格的塑造,以及为其提供必要的观念、秩序的支持。

  人们往往重视道德教化的“外求”与“他塑”,是一种灌输与强迫,缺乏个体的觉醒,使得道德教化的效果差强人意。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道德教化审美化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这里的道德不仅是知识,还是情感、意志与行动。

  因此,心理学表明:“情感教育是一切真、善、美的集中体现,它是一切丑、邪、恶的克星”,积极良好的情绪是可促进人智力发展,形成健康人格的必要因素。

  道德教化的过程不止于认识的过程,还是一个情感塑造、性格陶冶、习惯养成、整体精神涵养的过程,它要求人的全部精神要素的投入。

  道德的指向不是“世俗僵化的道德规范”,而是“真正的道德精神”;而这里的道德教化审美化也主要是指灵活、有效运用审美因素于道德教化的过程中,使道德教化即显示一种内在规律的美,又有一种外加形式的美。

  文学对社会伦理道德的作用、功能的理论论证;文学道德教化的实现途径与实践过程;加强文学道德责任建设,改进道德教化,建设社会伦理道德的现状等。

  例如:老庄指出生命价值的本质即自然。

  自然就是生命之真、善、美。

  在老庄思想中,“道”即自然,自然之“道”与生命密不可分。

  “德”是“道”的主体化和个体化,是具体生命对形上之“道”的禀受,“自然”是其最高表征。

  追求生命之自然与自由的契合。

  因为“真、善、美”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标准,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理想。

  当人类社会存乎真诚、友善、信义时,我们才会拥有美好的生存空间,才能保持和谐、友善的氛围。

  从人性学上来说,由于人性是被基因决定的,而基因又决定人心智,性格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质,也就是说明了人性是先天与后天相结合的人性进化产物。

  因此,道德的支撑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言行建立于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之中的。

  道德不同于法律,但它和法律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它们具有内在的联系和功能互补的基础。

  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量来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是一套硬的方法措施,是人类精神的“他律”。

  而道德则是依据社会舆论、生活习惯、传统伦理,特别是人们的内心信念来驱使和维持的一套软的行为规范,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法治长成既离不开以人的现实利益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底蕴;也离不开道德对其优良品格的塑造,以及为其提供必要的观念、秩序的支持。

  因此,法律的他律与道德的自律,以及它们这种表现为“硬”与“软”手段,都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维护,是相辅相成的。

  法治作为强制性的惩罚手段是对道德约束的补充,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道德约束人的作用。

  笔者认为“真”即科学性,包括规律、真理、方法三个层次;真是人生美的基础,善是人生美的前提,“善”是核心,其内涵是以人为本和与民共享;“美”是目标,体现的是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

  真、善、美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的思想整合。

  由“真”的价值的绝对化,导致了被获得真知把持的学习,它表达的是没有边界的知识僭越;由“善”的价值的绝对化,出现了被修养道德垄断的学习,它表达的是没有边界的伦理控制;由“美”的价值的绝对化,造成了被体验意境操纵的学习,它表达的是没有边界的情感泛滥。

  人是一个“真”、“善”、“美”的结合体,人生一方面是主体的自我生成,主体认知主导着境界的“求真”维度;主体意志主导着境界的“向善”维度;主体情感主导着境界的“审美”维度;人生境界内化于人的精神品质,外化为人的行为方式。

  通过思考人类命运、我们要清楚的了解三者各自的意义,回答真、善、美相统一的现实意义。

  真

  “真”,即真实性,是情真、意切、真实,真相、真诚、真理等等,“真”是为人的第一位价值取向。

  真包括真的理念(信念)和真的情感。

  求真的理念使人们对一切虚情假意表示出愤恨。

  认真而不认假,信实而不信空,与假相对立,是指现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以及认识和对待客观事实的态度;“真”直接地对应于客观事实,是命题所反映的思想当中最基本的一种特性。

  比如人要真城,真情,真心,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重实际、求实效,

  例如:一个人首先要做到真,不能虚伪的活在这个世上,如果没有了真,即使有了善和美,也是伪善,虚假的。

  因此,人要有一棵之善良的爱心,这就是说,一个人做到了真城,真情,真心和有一棵善良的爱心,以爱心温暖人心,以爱心赢得尊敬。

  比如:劳动验证人生之真,铸就人生之实,生成主体诚实的品性;在真的基础上,劳动展示人生之善,延展至道德层面即善良;合真与善,劳动成就人生之美,自由劳动本身即为美,劳动在创造美的世界的同时,也在建构人们美的心灵;劳动使人生充实,并由此产生幸福感。

  毋庸置疑,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人的一切行为是为满足生命的需要。

  人是理性的动物,能以理智的眼光反观人类自身及由人所组成的社会。

  在人与客观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必会产生知与美、真与善的问题。

  知识是理智的产物,求知的过程便是追求“真”的过程。

  比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一个人的心灵高尚、成熟理性、无私为他、敢负责任,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私欲。

  没有私欲的感情是最真的,因为他只求给予、不求接受,要比那些一见美丽就要摘采的人高尚得多。

  善

  “善”是指善良、善心、善行,善是指道德观念,德性以善为指向。

  “善”的理念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此即价值本体。

  与恶相对立,是指人的行为及其表现出的品德符合人性并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性质。

  “善”是人对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鲜明态度,是宣扬褒勤贬惰、扬善抑恶、推崇孝悌、宣和乐助、崇尚礼仪、公正公平、宽容善良的伦理道德。

  善是人的一种标准,指的是一种通过高情感凝结而成的高度和谐。

  善是人的生命精神上升之路,也是道德自我不断求超越之路。

  揭示了人类自觉地追求美、求真、求善,发展其道德天性,以仁者之心互相涵盖、互相同情、互相了解,以各自完成扩大其人格的生命历程。

  例如:爱默的思想,认为大自然中有万物之“超灵”存在,“超灵”是万物之灵,是真、善、美的体现。

  人在大自然与“超灵”进行交流,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净化心灵,提高人的善性。

  康德认为人性是恶的,但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善的道德“原型”,即善良意志,这个善的道德原型才使恶到善的转变得以成功。

  他强调道德自律,个人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才能达“至善”。

  孟子的思想,主张人性本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的“性善论”是先验的,人的善与生具有,人性和天命是统一的,是至善的德性。

  这样,善就成了个体与生俱有的一种内在的力量。

  “善”与恶相对立,比如:人们在生活中早已把官员的以权谋x、贪腐、官x主义等行为视为缺德行为而加以鄙视。

  针对贪腐和廉政道德失范问题,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廉政道德法规或廉政道德法,使廉政道德制度化、道德监督制度化,以法为教,不断提高广大公务人员的廉政道德水平:要针对公务人员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要强化干部的自律意识,引导广大干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只有通过加强公务人员的廉政道德建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才能使贪腐现象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从而实现善政。

  笔者认为“善”并不单项指好心的意思,善只是一种“自明”,因为自明的人就是清楚的人,而这样的人,就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人。

  “善”表达人类世界的“应然”价值取向,关乎社会是否公正、合理以及人类向何处去等问题,尽管人们对善的理解表现为明显的功利主义,但由于他们在善、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原则上较接近于客观规律性,因而他们的理论便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并在实践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存在着对真、美追求的偏执以及善的缺失。

  善和美更多的和人们的主观感觉、价值偏好相关联,对它们的精确刻画也就很难切入。

  人性完满实现的“至善”,是人类生命的内在规定性在不断发现自我、确证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美

  “美”是指美丽、美好、美景、美德等等,艺术追求美。

  美包括美人,美事和美物。

  美也是道德导向的象征。

  与丑相对立,是指事物的存在形式及其精神价值能够使人产生愉悦感觉的特征。

  “美就是真、善的形象表现,在前面两种品质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因为美并不只是一种装点,它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但是把美离不开真和善的品质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真它一面透出真,一面释出善的性,一面又呈出美的形,而真的光与善的性又熔铸于美的形之中,人们只有通过美的鉴赏才能不断地领悟到真的力度和善的情愫。

  美的心灵是人一切美的基础,主要表现为情感美、情操美、诚实美、宽容美等。

  善的心灵县反映护十美的镜子,也是护士美的实质。

  美的社会环境、美的人际氛围和美的心灵世界。

  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和进步标尺。

  以美扬真启真,以美扬善导善,美能怡情怡性。

  美与真都附丽于善,是善的体现。

  真即是世界本身,善则是上升到美的境界的手段与过程。

  美真同一说,美必真说,真必美;美和善的关系:美是善的一种表现方式,美是善的源泉和伦理的起点,美能使人生善心和向善行;美可以作为真的指南,善本身就体现了美,真善美则是人类天生的追求和人间的理想。

  美以真为基础,以善为灵魂,是真和善的统一。

  例如:商品包装设计正是以真为依据,以善为目的,以美为手段,有真的内涵,又要有善的寓意,还要有美的形态。

  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它是人性、物性、理性三位一体的产物。

  总之,以三者的完美结合来展现商品价值的。

  美是事物展现出来的生命力。

  爱美人类天性的追求。

  追求“美”,就要更加自觉地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高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全体人民的精神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美更令人喜爱、陶醉、神往的了。

  面对美,人们“可以看到人本身的力量、智慧与才能、目的和理想的实现,可以感到自由创造的巨大喜悦。

  美的发现与创造的实质精神是美、真、善的发现与创造的实质,美感的根源,情感、启示、满足、愉悦,是人的对美的主观反映。

  美的意识;美是美感的根源,美感的产生是随着人的进化而产生文明。

  人们通过审美体验,获得的不仅仅是生命的高扬、生活的充实,而且还有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去征服自然,创造世界,摆脱野蛮,而不断走向文明。

  在人体系统中,快感分机体觉快感、感官觉快感、中枢觉快感。

  决定美的快感只是感官觉快感和中枢觉快感。

  五官快感的对象构成形式美,中枢快感的对象构成内涵美。

  形式美是自由的美,内涵美是真善的美。

  美是一种心灵的乐曲。

  美的精神境界简称为心灵,美的心灵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是人的本质美。

  它包括美好的理想,真挚的情感,坚贞的情操,诚实的品质,忠诚的友谊,助人为乐的精神等。

  它又是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

  这种素质美与伦理学中的“善”,哲学中的“真”,是相互联系和交融的,因此美学中有美的心灵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灵魂,以美为形态,达到真、善、美的统一之说。

  我们要清楚的了解三者各自的意义,主要把握时代脉搏,紧扣分析其主要特征,对“真”、“善”、“美”的问题都有着不同的回答。

  了解“真”、“善”、“美”的重要意义。

  只有合乎人性、丰富人性、完善人性和发展人性,才能够真正体现实效性。

  尤其是在今天人们普遍感到生活压力加大,精神高度紧张,灵魂无法安顿等状况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满足人性的需要,能够为人们真正起到精神安抚、精神家园“归宿”和精神提升的作用,才能真正具有实效性。

  人只要努力挖掘出人性中的真、善、美,发挥其独有的睿智、善德和乐观,一定能再造中国的人性辉煌。

  人类在真、善、美引领下,人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统一。

  即,物质文明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和物质保障;精神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转变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践中表现为崇真、向善、求美的过程。

  通过上述三个原则互为补充,不可或缺,真是前提,善是关键,美是提升,这就是“真善美”辩证融合对人的认识、意志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具有特殊推进作用。

  从世界角度看,中西哲学在对待真、善、美的问题上有一定的分歧,西方哲学侧重真、知的追求,中国哲学侧重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西方哲学在坚信主客二分、天人对立的思维指引下注重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可说是种知识哲学。

  而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不同的价值追求产生不同的社会作用,导致不同文化的形成。

  也正是这一差异的存在使两者的交流与借鉴成为可能。

  学术界许多论者在谈价值问题时,都有意无意地把真与善、美一起归入价值范畴。

  追求优秀和成为榜样是西方人的人生哲理,他们因此发展了分析、逻辑、个性。

  在这竞争之中,生活的精度、广度、强度和深度在西方人那里变得非常重要,而单位制度、高情感、形象思维、集体性,反而显得拖泥带水。

  这样,西方文明就成就了自己真正的特点。

  它是一种智者的文化,与东方的人文精神,即高情感、高度和谐的仁者文化正好互相补充。

  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可能:东方人正在向西方人学习,要学习他们的高科技,西方人也正在向东方人学习,学习我们的高情感。

  笔者认为真、善、美一直是人类美学追求的最完美的理想,人世间的一切美善都源自观念的美善。

  美善只是观念真善美的投射,只是观念界的模仿。

  是一切美学家和文艺学家都特别重视研究的问题。

  中西方美学、文艺学、哲学等各种学科的研究和发展都在不断完善真、善、美理论。

  虽然真、善、美带有浓重的伦理色彩,但是理论学家们却把这个理论系统、统一地应用于哲学求质、美学审美、文艺鉴赏等范畴之内。

  东方文化的发展模式是发展智慧的集大成,演绎的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求真、向善、达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品质;人们不仅以真、善、美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而且也以真、善、美作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尺度。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内在地包含着真、善、美的因素。

  发展真是指社会发展的客观真实性,由此可自然地引出社会发展的真理尺度;发展善是社会发展的利人性或合目的性,由此可引出社会发展的功利尺度;发展美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和在社会发展结果上所存在的美;是发展真与发展善或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最后,笔者认为,真是事物本质,善是道德规范,美是心灵的乐曲。

  人生在世,当求自身的圆满,即求真、至善、达美。

  人性就是“求我生存”与“求我幸福”。

  因此,一切科学、道德、政治、文化只有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才是合理的。

  人获得了幸福与自得,就会回归并保持自己的本真,即“返朴归真”,从而归复人类的自然本源,回归其自然本真。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推崇的道德准则,是对世间一切“假、恶、丑”的鞭挞。

  以真的秉性,率真的情怀,求真的毅力,和人一心向善,与人为善,时时积善的风格,融合互润的智慧,铸就了人的唯美。

  演绎的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求真、向善、诠释了和谐生美之达美和美。

  真切之理、天道酬善、魅力和美,真是人的认识之和谐,善是人的道德之和谐,美是人的情感之和谐。

  是以心和、人和、是人类的存在之最高和谐发展的存在,是充满人性光辉的人生。

  是推动人类与社会的全面和谐进步与发展。

  有关真善美的随笔散文【3】:传统的善与美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在主流媒体所崇尚的富豪加美女,汽车加楼房的引领下,我们把视觉的效果放在了攀比、追寻而且不择手段,穿梭于车水马龙之中,迷倒在灯红酒绿之下,而当你感到身心疲惫,想找个墙根靠一靠歇一歇自己的心时,有没有发现我们早已丢掉了自己的魂,魂魄不在的躯体,只是一副幽灵,贯穿我们整个躯体的支架脊椎被偷偷撤掉时,我们只是一个软体动物而已,我们的话语随之也失去了傲骨的精神,那我们活的还有多大的意义可言呢?是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我们似乎忘掉了空闲时去亲近自然,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伟大,更无法领略古之先贤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

  让我们沉下浮躁的心来欣赏一幅带有中国神韵的水墨画,来判读那种带有朦胧且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墨韵,你不觉得那是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诗画的美吗?一种清新一种灵秀的山川之美就展现在你的眼前,要比去看那些群魔乱舞各显神通的显贵达人的嘴脸更有意义。

  去欣赏一下中国的服饰——旗袍,那种带有古典曲线美,特别彰显女性内在魅力,我敢说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服饰都难与中国的旗袍相媲美,无论现代或者古代的都能体现出女性的那种风姿绰约,气质神情的高雅,眉目含情的静美,嘴唇带笑的风情万种神态,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思,这是传统的善和现在美相结合产生的视觉效果。

  比之那些车模为吸引眼球脱光了衣服,突兀的把自己的身体一丝不挂的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要好得多,这也更能说明今天这个时代为性为欲这个话题攒足了眼球,人无非就是那点私处,况且每个人身上都有,无非男人和女人之分,脱光衣服的背后不就是商家的急功近利吗?在利益的驱动下美女们为过上有钱人的生活,还有什么拉不下脸来的呢?怪她们吗?

  那么她们又怪谁呢?这是她们的错吗?如果是的话,那么那些发廊女那些洗头房的小姐们又是谁的错?我只能说引进外国的东西把中国的妇女引进了深渊!有些人觉得外国人放的屁都是香的。

  把外国的什么都拿来当宝贝,而不惜国民的自尊和血本!丢掉了魂只能变态!丢掉了魂,有的男人可以去猥渎女幼童,而有的女影星可以为八万元去卖一x情,为了钱为了性欲丧失了道德底线,试问谁家没有姊妹?谁家没有孩子?

  有谁知道这会给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和后果?那些得到美女的当官的,真正得到她们的心了吗?如果得到为何还有众情人揭露情夫贪x事件的发生?只能说人们为了钱完全有可能丧失道德底线,丧失自己的人格。

  这就是物欲横流惹的祸!我们为何不能把崇尚物欲的时间用在看一本人生哲理的书上,我们有那么多的古之圣贤,我们也有现代的脊梁,我们更有伟人毛泽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崇尚他们,而去崇洋媚外呢?其实我们的魂就在他们身上!外国的东西只能去借鉴去学习一些好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拿来为己所用,该舍弃的应该毫不含糊的舍弃,我们自己好的东西要毫不含糊的发扬光大!

  我们的音乐比如古筝,比如扬琴,比如二胡,比如琵琶,哪一件乐器弹出的都是让人心旷神怡的作品,像阿炳的二胡((二泉映月)),像古筝的((高山流水)),像林海弹的((琵琶语)),哪一件都是上乘之作,中国的文化讲究的是那种无言的意境之美,那种重情义远名利的淡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宁静致远。

  浮躁的心能做到吗?这种音乐远比前面露着肚脐后面露着屁股在那里干嚎的流行时髦要好得多。

  我们的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一定有它颠覆不破的内涵在里面,想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寂静的夜晚他表达的是床前明月光的思乡情,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浪漫豪情,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苍茫高远雄浑的大气磅礴;有宋时期苏轼的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对风流人物的怀念,也有对自己报国无门的自嘲!但同样豪情万丈;

  有现代的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路子牛!”的脊梁精神,更有伟人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乐观主义精神,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人!他让中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崇拜尊敬他呢!崇尚他们,要比拜倒在奥x马克林顿夫人的石榴裙下好上多少倍!让我们存点气节,有点骨气吧!

  让我们去亲近自然,崇尚自然,爱好自己的文化,懂得欣赏自己的音乐吧,让我们多一份内敛,多一份羞涩,多一份恬淡的静默之美,懂得欣赏善良之美,感受伟人留给我们的豪迈骄傲和自尊吧,我们虽然不能做到像先贤那样,但我们可以传承这种文化,我们可以做到保持这种底蕴,以传承给后人。

  不要让物欲浸湿了你的心!

  有关真善美的随笔散文【4】:冰心散文之真善美

  闲暇之时,我喜欢静静地在书馆里看一些如散文,诗词,古文之类的书。

  在这些书籍中我最热衷的是散文。

  一人独处,一杯茶,一卷散文的时光对我来说已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了。

  有时兴致来时也会偶尔的写上几句,以作慰藉。

  昨天在书馆里借了一本冰心的散文集。

  在这之前也看了不少她的作品。

  但我觉得一本好的书在不同阶段阅读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如果说先前只是作浅浅的阅读,那么这次的重温或许可以说是一次深阅读吧。

  所以从昨晚到今上午,我都在它的散文世界里徜徉,如划着一片轻舟于碧波上荡漾。

  游完后从境中回过神来,顿觉意蕴悠长,遂记下此刻的感受。

  冰心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也是卓越的语言大师。

  她的散文以清新优雅,隽美明丽为风格,开创了一代散文的新风。

  郁达夫对她的散文推崇道:“冰心女士的散文清丽,文字典雅,思想的纯洁犹如高飞的云雀”。

  她的文章笔调柔婉,虽无华丽的词藻,但平实质朴的言语却扣人心弦。

  对此沈从文曾经说过:“冰心的作品,因文字的亲切,犹如着了翅膀飞到各个青年的心上,成为无数人欢乐的恩物”。

  正因其文能捉住读者的心,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那么冰心先生散文的魅力何在呢?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简略的探讨。

  冰心散文的第一妙处是:“真,即以真感情来抒真事。”

  情真是散文生命之灵魂,也是作家文学创作的力量所在。

  如果一味的追求文辞的绚丽,虽也会得到读者一时的赞赏,但那也是停留在文字的功夫之上,实则经不起咀嚼品味。

  过后也只能如昙花一现,岂能长久?然冰心的散文却从真挚的感情出发,抒真情,写实境而达到作家创作与读者的共鸣。

  如她的散文《南归》中真确的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极大关爱,以及在母亲病危侍疾中的心理变化。

  表现了作者害怕失去母爱的惶恐和对母爱的依恋。

  《南归》以为抒情淋漓尽致,堪称佳作。

  或许也只有朱自清的《背影》能与之并论了。

  冰心的散文感情真挚。

  她坦率的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如春水一般缓缓流过读者的心田。

  留下的又是两岸的花香余韵。

  这就是一种纯真。

  她的心里想什么,流出笔尖,跃于纸上的就是什么,毫无一丝的矫揉造作。

  冰心散文的第二个妙处是意象之善之美美。

  生活往往是作家创作的源泉。

  正如她自己所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许多可记之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许多可记之梦”。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他描写的对象。

  她在散文中中歌颂祖国山川的美好,她赞美辛勤的劳动者……所以她的散文处处透露着生活的气息。

  她从小居住海边,所以她就用她那生花妙笔在散文《往事》第十四篇中谈海,写海,描绘海风、海霞、海上日出……甚至是想象海神艳如桃李的容颜,冷若冰霜的性情等。

  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既是她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也寄寓了她对美得追求。

  冰心的散文还讴歌了至善的亲情,以及对童心的赞美。

  她在《往事(一)》第七篇中生动的描绘了雨中大荷叶遮挡亭亭玉立的红莲,保护了红莲免受风雨的摧残,寄寓了作者对母爱的颂扬,足见情深。

  在《寄小读者》和《再寄小读者》中她表达了对儿童的关爱和对童心纯洁的赞美。

  所以冰心的散文无不表现一种对善与美的追求。

  冰心散文的第三妙处是文采的清丽柔美。

  高尔基说:“语言必须朴素、明晰、精确后才优美和明白易懂”。

  冰心的散文亦如此。

  她主张白话文言话,中文西化,并身体力行这个主张。

  她创作上选用文言文,略其艰涩而取其精炼典雅;她对平民化语言进行加工而达到雅不俗;她学习西方的词汇语法,加以创新运用,并使之民族化。

  所以在她的散文中总是透露着一种典雅清丽而平易近人风格。

  她创作上还有一大特性是,蕴含着一种女性的柔美。

  所以哪怕是在战争年代,她的散文都不会有关激烈的场景描写;也不会有像春花秋月般的无病呻吟的哀叹。

  她融情入笔而作文。

  她的散文《笑》就是很好的例证。

  虽是平凡的事物却通过不同场景的三个画面展现了不一样的微笑,令人回味,而文中的笔调是很柔美而充满灵气。

  清代著名文学家姚鼐在文章说:“阴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之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用来形容冰心的散文是极为恰当的。

  所以读冰心的散文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她的文章写真景,抒真情而有境界;她的文至善至美表达了一中对美好事物的颂歌与追求。

  读冰心的散文如沐二月的春风拂面,如细雨滋润心田……

【真善美的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生活中的真善美随笔09-29

散文的随笔11-08

就随笔散文10-07

等随笔散文10-07

随笔经典散文10-09

等的随笔散文10-10

随笔散文10-05

散文精选经典散文随笔10-26

煮茶散文随笔散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