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时间:2022-11-17 15:25:04 振濠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和方法,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和方法1

  高考文言:不懂就不懂,不必全懂。

  对于高考文言文阅读,学生通常会抱怨文章晦涩难懂,读完后不知所云。做题时常常拿捏不定,犹豫不决,判断不准。其实只要了解高考文言文命题和选文的标准,就不难拿到全分。从命题角度看,所有考点全部来自高中语文教材范围,来自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见的文言知识,所谓立足于课内,选材于课外。而所选文章大多来自二十四史,正史中正面人物形象,其价值取向是不言而喻的。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必讲求字字落实,一一对应,力求无一字无来历,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①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将文言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往往错。

  ②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③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④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⑤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高考古诗:大胆使用术语,不懂也要装懂。

  一般说来,诗歌的思想内容不是平铺直露,而是隐晦曲折的。特别是在学生临场考试时,思考的时间很短,分析的内容较少,阐述的内蕴较浅,所以如果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那么,就完全有可能快速迅捷地捕捉到解题切入点,较完整地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较准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答案。

  特别注意: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全文的作用及其在全诗/全文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总之,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只要调动平时的积累,对高考命题做一些研究,掌握扎实有效的备考方法,高考语文的得分会稳操胜券。

  下面就进入到了实际的解题环节:

  1、文言实词题。

  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

  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

  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4、内容归纳题。

  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

  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

  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

  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

  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

  第二:

  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掌握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先把高考常考的120实词,18虚词的意思用法先掌握起来。

  预备知识:

  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其他:知(典、主) 、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二: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考纲所列18个虚词:

  ⑴而

  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

  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

  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

  ②副词:“多么”。

  ⑶乎

  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

  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

  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

  ③构成复音虚词

  ⑻所

  助词:

  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

  ②和“为”呼应,表被动;

  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

  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⑼为

  介词:

  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

  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

  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

  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

  ③兼词“于之”;

  ④作形容词词尾

  (11)也

  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

  ②表疑问语气;

  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

  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2)以

  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

  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

  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因

  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

  ②连词,“因此”、“于是,就”。

  (14)于

  介词

  ⑴表时间、处所、范围、对像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

  ⑵表比较,“比”;

  ⑶被动,“被”。

  (15)与

  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

  ②连词,“和”、“及”;

  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

  (16)则

  ①副词:表判断,“就是”;

  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

  (17)者

  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

  ②用在句中,表提顿”。

  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

  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

  (18)之

  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和方法2

  1、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2、从整体上揣摩文章

  大致把文章浏览一遍,不要求掌握全部文意,大概读懂就行了。文段后的注释往往有提示作用,也要加以关注。文段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有些生疏,可以暂不去管它。

  可采用提取主要信息法,通过速读提取主要信息如下:写的是什么人,主要生活在什么时代,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什么人物。把握了以上信息,可以说基本上弄懂了文章的大意,在这个前提下做题,也许仍会有小的偏差,但一般不会有大的失误。

  3、解题时,注意语境,联系上下文

  许多考生解题时,往往只注重选项本身的比较,而不去对照原文,更不去看他的上下文,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注重语境,根据上下文做出合理的推断,把问题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答题的重要一环节,不可等闲视之。

  4、充分利用选项的注解作用

  对照选项都相当于给文言文语段加了注解,特别是如果题干中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那么四个选项中就有三个正确,这就等于给了你大量的注解,毋庸置疑,这对于正确理解文意作用是相当大的。

  5、针对不同题型采用不同技巧

  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6、平时多积累

  做一个整理本,整理所学的实词虚词做归纳,方便随时查记。

  例如: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和方法】相关文章: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09-30

高考英语答题技巧方法10-01

答题思路方法和技巧10-01

文言文高考阅读答题技巧10-08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0-26

高考文言文翻译有什么技巧和方法08-30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11-13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10-05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