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为什么人没有三岁前的记忆

时间:2022-10-06 00:25:07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为什么人没有三岁前的记忆

  大部分成人都不能够记得住自己3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因此,我们都认为3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记忆力,或者记忆能力比较差。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人不记得3岁前的事情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为什么没有3岁之前的记忆?

  0-3岁被称为“婴儿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段时期。在这三年的时间内,幼儿学会了走路、说话,形成了对事物的基本认知,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中学习效率最高的一段时期。

  但是,为什么成年之后,我们却忘记了儿时的这段记忆呢?

  婴儿期记忆缺失

  弗洛伊德最早(1910年)提出了婴儿期记忆缺失这一概念,指的是上文所说的这种成人普遍无法有意识地回忆童年早期与个人相关的事件(或自传体记忆)的现象。

  这里必须声明一点:所谓婴儿期记忆缺失,并不是说婴幼儿没有记忆力(实际上2个月大的婴儿能记事24小时),而是说成人之后,我们不能从大脑中提取到3岁以前的记忆。

  为什么我们却不记得呢?

  分析1:弗洛伊德的解释

  弗洛伊德最早对此进行解释,他认为人们并非真的忘掉了这些事情,而是由于个体对性和攻击冲动的压抑,把早期的记忆存进了大脑的另外一个地方,也就是潜意识,因而将童年的记忆(尤其是3岁前的记忆)阻断在了成人的意识之外。

  分析2:“未成熟的大脑”理论

  有科学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大脑皮层和海马区还会继续发育,皮层还会再形成很多突触和髓鞘,海马区也会加入无数新的神经元,新神经元生成的减少会损害新记忆的形成。

  然而海马区一旦有新的神经元生成,也会影响到现存的记忆,新神经元会重建海马区的回路,这些新建的回路就影响到了已有回路里的记忆。

  通俗的来讲,就是婴儿时期脑子长得太快,以至于把记忆快速“抹去”了。

  分析3:信息处理理论的解释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处理理论的解释,人在三岁前并非没有记忆,只是因为幼儿在当时对信息做处理时,还不能将语言的声码、形码、意码输入到长期记忆中,因而在成年后不能用语言去检索记忆以回答问题。

  分析4:自我和认知因素

  3岁前,婴儿缺乏对“自我”的认知,很难组织自己的经历,也无法将事件编码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故难以记住这些事件。

  既然不记得,那么这段记忆有用吗?

  对一个人来说,3岁前的记忆是模糊的,但是感觉却是清晰的,当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时,这种感觉有可能被激活,甚至会左右人们对事件的看法。

  因此,虽然幼儿时期的记忆或许消失了,但是对人们认识事物、感知世界的影响确实存在的。

  1、塑造性格

  既然3岁前的记忆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用他们的记忆塑造性格,建立对自己的积极、正面的印象。

  比如当孩子在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时,可以教会孩子如何既保证自己的利益,又懂得与他人分享。

  2、接纳自己

  如果幼儿时期孩子经历过非常恐怖或者是害怕的事情,不要试图去掩盖(因为就算是掩盖也会存在于孩子的潜意识中),而是要教会孩子正视问题,面对现实,让孩子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与关爱、支持,并让他们知道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3、建立安全感

  当3岁以前的孩子描述自己的记忆时,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分析这件事情(而不要觉得反正以后也会忘记,而忽视孩子的描述),让孩子从事情中找到积极的意义,并且感受到父母的重视与关爱。

  父母满怀爱意的回应和倾听,就是给孩子的最好的安全感。

  那么,是不是在3岁前没有记忆呢?回答是否定的!

  不少例子表明,人3岁前的记忆在特殊的环境里可以得到再现。

  比如那些遭遇大祸如沉溺深水或从高处坠落而又奇迹般地幸免于难的人,都曾有一种濒死的体验,这些生还的人后来都坚持说:在他们丧失意识之前,他们的整个一生闪现在他的面前,而且这种闪现不是一生中的某些重要事件的片断,而是他整个的一生。

  这种体验,各个年龄、各个种族的人都曾报告过。

  当然在其他一些条件下也可以再现3岁前的记忆,例如在催眠的状态下,催眠师暗示你现在是1岁,被试者就会用1岁时的语言讲话,做出1岁孩子的举动;而在服用迷幻剂类的人中,有很多人也能再现婴幼儿时的情景……

  随着对胎教的研究和重视,现代科学甚至认为胎儿就已经有记忆能力了,很多现象如果不用这种方法似乎也解释不通。

  日本企业家、科学家、儿童教育家井深大曾亲自接受过苏联注明提琴家昂尼德·科根的咨询。

  科根曾在一次音乐会上演奏苏联作曲家的新乐曲,据说,他在妻子的伴奏下曾短期间练过那支乐曲。

  当时,他的妻子临近产期,不久生了一个男孩。

  这个孩子长到4岁时学会了拉提琴。

  有一天,他突然开始奏出了一支从来没有人教过他的乐曲旋律,这正是那次音乐会上演奏的乐曲。

  这支乐曲仅在那次音乐会上演奏过一次,后来再也没有演奏过,也没有灌制成唱片,他的孩子理应没有听过这支曲子……

  既然3岁之前保留有记忆,而这记忆又回忆不出,是不是这种记忆都是一些无用的信息呢?回答同样是否定的。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3岁前儿童的记忆之所以不能永久保持而出现“幼年健忘”,一方面是因为3岁前儿童大脑皮质细胞的反应性高,他们往往容易识记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全部细节。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3岁前儿童脑皮质的各个区域还没有完全成熟,儿童识记的材料促使了大脑的发育,而发育的脑区的结构又控制了先发育的脑区,妨碍了原先记忆的东西,使人不能回忆起更早发生的事情。

  但是这种记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构成大脑以后思维能力的基础。

  正如我们都知道数学中方根的意思,可是我们都忘了方根的算法,需要时便去查方根表。

  当我们会算方根时,才有了方根表,可是习惯了方根表后,我们便忘了方根的算法,但是能说方根的算法不重要吗?3岁前的记忆便如这方根的算法。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对此能做最好的回答是海伦·凯勒。

  当海伦·凯勒22岁出版《我的一生》时,绝大多数评论家都认为这本书写的很好,但也有一些评论对此大加怀疑:“她的所有知识都是道听途说的不可靠知识;她的那些感觉,大都是别人的感觉;她写的事情,超出了她的认识能力,并需要由已证实了每个字的正确性的人来作保证。”

  凯勒自己是这样回答的:“我始终感到我在使用身体的五种感官,这就是我的生活如此充实和完整的缘由。

  ”她说她使用“看”,“听见”“看见”这些词时很自然,仿佛她正用身体额所有感官来看和听。

  凯勒自己的感受极有意义,为什么她1岁半以后盲、聋、哑了,但她还能如此自然地用身体的所有感官来看和听呢?原因正在于她1岁半之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那时她看到、听到的信息都贮存在她的大脑中,是这1年半的经验拯救了凯勒的一生。

  无论是哈嗒·侯赛因,还是布莱尔,他们都不是先天盲者,正是因为是以后成为盲人的,他们才有可能将过去的经验与身体的其他器官协调起来,从而突破这种对自己的限制。

  关于儿时记忆的重要,很多杰出的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感受。

  例如冯·卡门,由于父亲不让他做乘法游戏,他长大后,其他的运算形式都可以用其他语言,但是唯有乘法则必须用母语匈牙利语……因此,3岁之前的记忆应该是人生的基础,而绝不是无用的信息。

  因此,如果从出生后的行动比较来看,“人是早产1年的动物”;如果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人的确应该是早产3年的动物”,正是这种早产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可塑性,而3岁才有记忆,正是这一事实的最好证明,这也从侧面证明“3岁看小”的道理。

  丢失的记忆能被唤醒吗?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3岁前的婴儿是有短期记忆的,而且能记住很多东西,但是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婴儿不具备外显记忆,发生在该阶段的时间无法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因此无法被换回。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婴儿的早期记忆就像一些“快照”,这种感觉一直都存在,只是我们没有找到靠近的方法,只要能找到正确的途径,就一定能唤醒这些尘封已久的记忆。

【为什么人没有三岁前的记忆】相关文章:

什么人没有头谜语10-11

猜谜语什么人没有头11-16

小婴儿有没有记忆01-17

以记忆为话题的作文范文04-14

谜语什么人没头11-10

以记忆中的风景为题的作文(精选20篇)09-28

十三岁的际遇作文10-17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1-11

什么人不能吃西瓜10-26

十三岁的天空作文通用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