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教育心理学框架

时间:2022-10-26 11:27:08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心理学框架

  教育心理学框架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请看下面。

教育心理学框架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

  1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①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②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预测并干预学生

  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③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

  ②系统性原则

  ③教育性原则

  ④发展性原则

  ⑤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①实验法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④测验法

  ⑤个案法

  ⑥教育经验总结法

  ⑦产品分析法

  二、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1

  心理发展的概念

  2

  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

  3

  个体心理发展的本质

  ①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发展

  ②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发展

  ③反映认知机能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规律

  ④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不系统向稳定、系统化发展

  4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与顺序性

  ②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③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⑤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与衰退的辩证统一

  5

  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①童年期

  注意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②少年期

  认知的发展;情绪的发展;意志的发展

  ③青年初期

  认知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个性发展

  6

  个体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①学习准备

  ②关键期

  2认知发展与教育

  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①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②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岁)

  ③影响发展的因素

  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2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和教育

  ①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②心理发展观

  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表现

  心理发展的原因

  ③内化学说

  ④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⑤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支架式教学

  3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1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信任-怀疑(0-1.5岁)

  ②自主-羞怯(1.5-3岁)

  ③主动感-内疚感(3-6、7岁)

  ④勤奋感-自卑感(6-12岁)

  ⑤角色同一性-角色混乱(12-18岁)

  ⑥友爱亲密-孤独(18-30岁)

  ⑦繁殖-停滞(30-60岁)

  ⑧完美无憾-悲观绝望(60岁以后)

  2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①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

  ②适应统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4个别差异与教育

  1

  智力差异

  ①智力类型差异

  ②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③智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④智力的群体差异

  2

  学习风格差异

  ①学习风格的概念

  ②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

  感觉通道

  认知风格: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反思型与冲动型;具体型与抽象型;辐合型和发散型;同时性和继时性;齐平化和尖锐化

  3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①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②改革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③运用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手段

  三、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

  学习概述

  01

  学习的概念

  02

  学生学习的特点

  ①学习内容:以系统掌握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②学习形式:以接受学习为主

  ③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03

  学习的分类

  ①学习水平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②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机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机能

  ③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

  ④学习内容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⑤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内隐学习;外显学习

  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01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①经典实验

  ②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基本规律

  ③联结试误说的教育意义

  ④对联结试误说的评价:联结试误说的积极意义;联结试误说的局限与不足

  02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①经典实验

  ②经典条件作用论: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基本规律

  ③对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评价: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积极影响;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局限与不足

  03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①斯金纳的经典实验

  ②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③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教育意义:新行为的塑造;程序教学

  ④对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评价: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积极影响;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局限与不足

  0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①班杜拉的经典实验

  ②社会学习理论:交互决定论;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基本规律

  ③对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社会学习理论的积极影响;社会学习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三

  认知派学习理论

  01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①苛勒的经典实验

  ②完形-顿悟说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③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联接试误说

  ④对苛勒的完形顿悟说的评价

  02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①托尔曼的经典实验

  ②符号学习理论

  ③对符号学习理论的评价

  符号学习理论的积极影响;符号学习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03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

  学习观;教学观

  ②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发现教学模式;重视对直觉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螺旋式课程的构想

  ③对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评价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积极影响;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04

  奥苏贝尔的意义-同化论

  ①意义-同化论的核心内容

  学习的最佳方式——有意义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意义-同化学习的类型

  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同化

  ②意义-同化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讲解式教学;“渐进式”课程

  ③对意义-同化论的评价

  意义-同化论的积极影响;意义-同化论的局限与不足

  05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①信息加工学习论的核心内容

  学习结构模式;学习过程的阶段

  ②信息加工学习论的教育意义

  “九五矩阵”教学法;课堂教学阶段的划分

  ③对信息加工学习论的评价

  信息加工学习论的积极影响;信息加工学习论的局限与不足

  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0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

  ①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②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习的分类;意义学习的特点;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

  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教师的角色;促进学习的心理因素;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0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①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②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③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03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积极影响

  ②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01

  建构主义的不同取向

  ①激进建构主义

  ②社会建构主义

  ③社会文化取向

  ④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02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

  ①知识观

  ②学生观

  ③学习观

  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0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①抛锚式教学模式

  ②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

  ③随机进入教学

  ④支架式教学

  04

  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积极影响

  ②建构主义的局限与不足

  四、学习动机

  一

  学习动机概述

  01

  学习动机的概念

  02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①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②学习期待与诱因

  03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①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②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04

  学习动机的分类

  ①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②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

  二

  学习动机理论

  01

  强化理论

  02

  需要层次理论

  03

  成败归因理论

  04

  成就动机理论

  054

  成就目标理论

  06

  自我价值理论

  07

  自我效能感理论

  三

  学习动机的激发

  01

  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简介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02

  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五、学习策略

  一

  学习策略概述

  01

  学习策略的概念

  02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03

  学习策略的结构

  二

  典型的学习策略

  01

  认知策略

  ①认知策略的概念

  ②认知策略的类型

  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02

  元认知策略

  ①元认知及其结构

  ②元认知策略的类型

  元认知计划策略

  元认知监控策略

  元认知调节策略

  ③元认知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

  03

  资源管理策略

  ①资源管理策略的概念

  ②资源管理策略的类型

  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三

  学习策略的训练

  01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

  ②内化性原则

  ③特定性原则

  ④生成性原则

  ⑤自我监控原则

  ⑥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

  02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①指导教学模式

  ②程序化训练模式

  ③完形训练模式

  ④交互式教学模式

  ⑤合作学习模式

  03

  训练学习策略的要求

  ①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训练

  ②有效运用教学反馈

  ③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

  六、学习迁移

  一

  学习迁移概述

  01

  学习迁移的概念

  02

  学习迁移的种类

  ①根据迁移的性质或影响效果不同,划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②根据迁移的方向不同,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③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划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④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划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⑤根据迁移范围的不同,划分为自迁移、近迁移、远迁移

  ⑥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⑦根据迁移的路径,可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03

  学习迁移的作用

  ①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③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01

  早期迁移理论

  ①形式训练说

  ②相同要素说

  ③概括说

  ④关系理论

  02

  当代迁移理论

  ①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②生产式迁移理论

  ③情境性理论

  三

  学习迁移与教学

  01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①个人因素

  智力;年龄;认知结构;学生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学习的心向和定势

  ②客观因素

  学习材料的特征;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迁移的媒体

  02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七、知识的学习

  一

  知识与知识学习概述

  01

  知识概述

  ①知识的含义

  ②知识的类型

  根据反映活动深度的不同,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按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功能,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根据知识与言语的关系,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根据知识获得的方式,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③知识的表征存储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02

  知识学习概述

  ①知识学习的类型

  ②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

  ③知识学习的作用

  知识学习是学生技能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二

  知识的理解

  01

  知识理解概述

  ①知识理解的概念

  ②知识理解的环节

  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③知识理解的标志

  02

  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①主动理解的意识和方法

  ②个体原有认识结构的特征

  ③学习材料的内容

  03

  概念的理解与教学

  ①概念的含义

  ②概念学习与概念教学

  ③概念教学的要求

  概念分析

  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正例与反倒的辨别

  变式

  比较

  04

  提高知识理解水平的措施

  ①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

  常用的直观形式;提供直观时须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②运用变式与比较

  ③知识的系统化

  ④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⑤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三

  知识的巩固

  01

  知识巩固的概念

  02

  知识巩固的作用

  ①知识的巩固是知识积累的前提

  ②知识的巩固与理解相互依存

  ③知识的巩固是知识运用的前提

  03

  知识巩固的途径

  ①提高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

  ②指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识记效果

  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使需要记忆的材料成为学生行动或思考的直接对象;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指导学生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③合理地组织复习

  复习要及时;复习要合理;过度学习

  四

  知识的应用

  01

  知识应用的概念

  02

  知识应用的过程

  ①审题

  ②联想

  ③课题的类化

  ④课题与验证

  03

  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

  ①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水平

  ②智力活动水平

  ③课题性质

  ④学生提取信息的策略

  ⑤解决问题的策略

  八、技能的形成

  一

  技能概述

  01

  技能的概念

  02

  技能与习惯

  03

  技能的种类

  ①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的概念;操作技能的特点;操作技能的分类

  ②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的概念;心智技能的特点

  ③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

  04

  技能的作用

  ①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②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01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①操作的定向

  操作定向的含义;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

  ②操作的模仿

  操作模仿的含义;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③操作的整合

  操作整合的含义;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④操作的熟练

  操作熟练的含义;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02

  操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①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②能利用细微的线索

  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

  ④形成动作程序的记忆图式

  ⑤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03

  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①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三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01

  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

  ①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五阶段论

  活动定向阶段;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②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③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论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02

  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①对象脱离了支持物

  ②进程压缩

  ③应用的高效率

  03

  三、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九、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一

  问题解决概述

  01

  问题与问题解决

  ①问题及其分类

  ②问题解决及其特点

  02

  问题解决的过程

  ①发现问题

  ②理解问题

  ③提出假设

  ④检验假设

  03

  问题解决的策略

  ①算法式

  ②启发式

  04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问题的特征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定势与功能固着

  ④原型启发

  ⑤情绪与动机

  05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①帮助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③提供多种训练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⑤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06

  专家与新手问题解决的差异

  ①能识别有意义的信息模式

  ②围绕重要的观点或概念对知识进行组织

  ③知识具有条件性

  ④顺畅提取

  ⑤专家并不一定能教会别人

  ⑥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二

  创造性及其培养

  01

  创造性概述

  ①创造性的概念

  ②创造性的特征

  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③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方式

  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验证阶段

  02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①环境

  ②智力

  ③个性

  03

  创造性的培养

  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直觉思维训练

  十、态度与品德的养成

  一

  态度与品德概述

  01

  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①态度的实质

  ②态度的结构

  态度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02

  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①品德的实质

  ②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③品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品德和道德的联系

  03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①态度和品德的共同点

  ②态度和品德的区别

  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两者的价值(或行为规范)的内化程度不同

  二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01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

  ②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6-8岁)

  ③可逆性阶段(自律道德阶段,8-10岁)

  ④公正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0-12岁)

  02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①前习俗水平(10岁以下)

  ②习俗水平(10-20岁)

  ③后习俗水平(20岁以上)

  三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01

  品德的形成过程

  ①社会规范的依从

  ②社会规范的认同

  ③社会规范的信奉

  02

  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外部条件

  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②内部条件

  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03

  品德培养的方法

  ①有效的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约定

  ④价值辨析

  ⑤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四

  中小学生的品德发展

  01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小学品德的发展中占据显著地位

  ②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形象性

  ③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过渡性

  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02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①逐步由他律变成自律

  ②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

  03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①不良行为的概念

  ②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客观方面;主观方面

  ③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

  十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

  心理健康概述

  01

  心理健康

  ①心理健康的概念

  ②心理健康的标准

  ③正确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

  02

  心理评估

  ①心理评估的概念

  ②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框架

  ③主要的心理评估的方法

  心理测验;会谈;观察法;自述法

  03

  学校心理健康

  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二

  中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辅导

  01

  中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①焦虑症

  ②抑郁症

  ③强迫症

  ④恐怖症

  ⑤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⑥性偏差

  ⑦进食障碍

  ⑧睡眠障碍

  02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

  ①心理辅导的概念

  ②心理辅导的目标

  ③心理辅导的原则

  ④心理辅导的方法

  十二、教师心理

  一

  教师的职业角色心理

  01

  教师的角色心理

  ①教师角色的含义

  ②教师角色的构成

  “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学生楷模”的角色;

  “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严格管理者”的角色;

  “心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

  “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者”的角色

  ③教师角色的形成阶段

  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认同阶段;

  角色信念阶段

  ④教师角色意识

  角色认知;

  角色体验;

  角色期待

  02

  教师威信

  ①教师威信的概念

  ②教师威信的分类

  ③教师威信的结构

  ④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二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01

  教师的认知特征

  02

  教师的人格特征

  职业理念;职业性格

  03

  教师的行为特征

  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期望行为

  三

  教师的职业成长心理

  01

  教师成长的历程

  关注生存阶段;

  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02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微格教学;

  进行专门训练;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03

  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比较

  课时计划的差异

  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课后评价的差异

  四

  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

  01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能积极地悦纳自我

  ②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③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

  ④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⑤能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⑥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⑦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⑧具有教育独创性

  02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主观方面

  客观方面

  03

  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

  04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①个体积极地自我调适

  ②组织有效地干预

  ③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教育心理学框架】相关文章:

心理学框架10-05

基础心理学知识框架07-28

普通心理学知识框架10-26

普通心理学知识框架图10-05

普通心理学框架逻辑图02-06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06-07

教育心理学心得02-20

教育心理学知识10-05

教育心理学论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