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培养方

时间:2024-08-03 14:04:48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15篇(精华)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在不断地学习,不过,学习不是死读书,而要讲究方法的。那么,怎样学习才能更高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欢迎大家分享。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15篇(精华)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1

  今天上午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主讲的教育专题《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受益匪浅。

  我觉得其实人与人之间智商相差无几,差距主要在于长时间以来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是否良好。下面我来为大家总结几点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

  一、课前要预习。每次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每个学科要学的内容,带着问题去学习,有的放矢,这样上课时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二、课上要认真听讲。多思、多想,课堂时间非常宝贵,课堂效果非常重要。课堂上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多动脑、多动手,从而形成一种有效互动,让课堂变得快乐、轻松,让学生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三、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高质量完成老师留的每一项作业,举一反三,把课堂上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课余时间多做练习题和试卷,多见识一些题型,开阔眼界,开拓思路。

  四、复习。温故而知新,每天睡前冷静地回想一下当天课堂所讲内容,像一场场电影回放,加深记忆,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

  五、多方面学习。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例如阅读,书是我的良师益友,足不出户就能增长许多知识。只有建立起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多方面发展,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六、学会劳逸结合。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学得要投入,玩得要尽兴。让自己有个强健的身体是第一位的,这才是学习的基本保障。

  七、学习之余要多加劳动。平时多劳动,既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又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既强健身体,又增长见识。活学活用,还可以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到好多课本上好多学不到的东西。

  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拥有它会让我们受益终生。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了拥有一个良好的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而共同努力吧!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2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 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杨明雪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 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计算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十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 11-9=2、 12-9=3、 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11-9=2、 12-9=3、 13-9=4……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十几减9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十几减9的学生我则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三、 大胆发言的习惯。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且清晰,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就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如有一次遇到这样一道题目:“小红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于是我请答案是8的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5个人,后面3个人,5+3=8,所以应该是8个人。”我又请了答案是9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9个人。想想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你的回答错了,坐下,听别人怎么说的。”“不对,你也好好想想再举手呀。”诸如此类生硬的批评话语,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应该慎重一些。

  四、 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3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2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1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五、“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1) 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2)规范书写。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细心演算。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3

  1.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叶老的话阐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的培养途径有:

  (1)课前预习。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预习数学内容会显得较枯燥,所以,教师要经常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课后整理。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3)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思考、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4)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

  2.尝试活动。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具有同化作用,这是学生能进行尝试活动的心理支撑点。因此,学生具有了某一认知结构后,接着学习相应的后面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例如,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之后,可请他们去尝试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然后,教师稍作点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就可同化新知识,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当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又理解了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后,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3.操作活动。

  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似乎能同化又同化不了新知识时,他们的学习心理就有求助于外围行为的倾向。这时,教师就请学生去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刺激其心理,促进他们实现学习心理的相互作用、互为转化——学到新知识。

  当学生无知识基础可作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时,教师可直接请学生进行多次的操作活动,以不断刺激其心理,引起思维活动,从而达到理解新知的目的。

  4.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考题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①竖里观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②横里观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再要求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4

  一、调查目的

  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特进行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

  概念界定:“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时间:20xx年12月

  对象与范围:大辛店中心小学一年级三班和二年级二班共66人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学生问卷

  观察法:随堂听课时进行观察、查看作业本访谈法:与学生、家长个别交谈定量、定性分析

  3、调查内容

  学生的听课习惯、朗读背诵习惯、书写习惯、作业习惯、主动识字习惯等常见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自身学习习惯的认识和评价,掌握学生学习习惯的基本现状,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干预,达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由于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低年级学生,调查问卷必须简单、明了、易选。因此,我们在参照华东师大周步成教授的《学习适应性测验》、《提高学习作业习惯能力诊断因素测验》和湖北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田澜开发《小学生学习习惯问卷》自编了一套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读书习惯、写字习惯、听课习惯、书写工整习惯、独立作业习惯、朗读背诵习惯、主动识字习惯和整理书包习惯等8个小学低年级学生常见的学习习惯。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66份,回收66份,定量、定性分析如下:

  (一)、主要调查结果与分析1、学生问卷统计

  (二)从以上调查的数据和观察记录来看,调查的结果基本反映了我校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状况和特点。下面就几个问题比较明显的方面进行分析。

  1、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逐渐形成,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总体情况良好。由于比较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平时采用了多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举措,教师间也经常交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做法,在班级管理中又把良好学习习惯作为行为习惯培养的重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能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学生学习习惯总体情况良好。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占72.7%,主动识字的达81.8%,能自觉整理书包占75.8%,这都说明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通过问卷、课堂教学观察、访谈等多种形式,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与学习成绩提高密切有关的学习习惯欠缺。

  (1)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从随堂观察记录看,低年级学生在后半节课时注意力分散,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够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有65.8%的学生认为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

  (2)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

  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随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

  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文章读完后,就等待着老师提问,没有自己先思考的习惯。有36.3%的家长认为孩子很少向他们提问,有25%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有一些题目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

  (4)写字习惯普遍比较差。

  不少学生做作业的姿势不端正,需要教师反复提醒。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不良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很少。字迹也不端正,学生涂改随意,不整洁,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

  (5)缺乏学习自觉性。

  许多小学生都是在家长与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部分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比较喜欢看电视,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业就看,有的一有机会就看。做完作业主动检查的学生不多。

  (6)课外阅读习惯好的不多,主要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足够的兴趣,其次是学生读书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3、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成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家长缺乏表率作用,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影响。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消极的性格特点,以至慢慢发展为不良的习惯,如学习不努力、不肯吃苦、懒惰、作业不完成、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等。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管教过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家庭结构的变异或家长自身的恶习,如父母离异、有盗窃或赌博等行为,会使孩子受到腐蚀,导致行为习惯不良。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如果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方法上的不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助长学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心中只装着教案,没有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没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师教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有的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正确也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提问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答起;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与参与方法不明确,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启发性的提问问题质量差,学生的思维层次不够深。

  (3)社会方面的原因

  由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上各色的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些不适合学生接触的文化场所和文艺作品也可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发展产生不好的作用。

  (4)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观原因也会造成其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意志薄弱,有的学生因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自私、任性、骄傲等消极的性格特征,导致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而成。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关键是没有一套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体系。现提出一些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适当的调整、修改。学生应养成的学习习惯有

  ①课前预习的习惯

  ②课前准备的习惯

  ③出声朗读的习惯

  ④认真上课的习惯

  ⑤课后复习的习惯

  ⑥独立作业的习惯

  ⑦安静自修的习惯

  ⑧勤学好问的习惯

  ⑨书写工整的习惯

  ⑩整理书包的习惯等。

  2、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短期看是一个隐性的因素,容易为大家所忽视。作为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这个隐性的因素,从习惯的形成规律看,要抓得早,要坚持不懈地抓,让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3、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4、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5、除了学习习惯外,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与学校,家庭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教育家孔子说:“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培根也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功课、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其自身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开始显露和张扬,此时,正需要我们对他们的习惯进行校正和培养,养成一种有效的学习习惯。从本次调查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我们将不断努力。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5

  七年级学生处于由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初期,他们已经过小学阶段的教育,语言、文字、词汇、句子、阅读理解、写作等基础知识、基本训练均已涉及,这为他们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然而,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初中知识比起小学来,深度和难度都有所加大,各种要求有所提高,如果强求全班同步前进,一开始便达到教学要求,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对后进生不能讽刺、挖苦,要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抓好朗读,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朗读。大声的朗读,会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文章的语境中,从而一心一意地领会文章的精华。语文课必须有琅琅书声,每学一篇课文,至少要求学生朗读三遍。在早自习时大声朗读,课堂上也要提供学生朗读的机会,让语文课真正上成读书课。晚上也是记忆的好时候,可让学生自选喜欢的内容,可以是诗文,可以是优美的散文,可以是现代文,也可以是古文。朗诵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每天坚持朗诵,语感就会不断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其次,进行诗文背诵比赛。

  背诵是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发展记忆和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感,为说话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小学所学的诗歌已达几十首,还有不少优秀的篇章,学生们都曾花许多时间背诵过。开学初,将相邻座位的每四个同学编成一组,进行小学诗文背诵竞赛,每小组再将优胜名单报给老师,全部背出就算优胜,学生们经过几天的摘录、复习,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成为优胜者。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让学生有了一次在新同学和教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再趁势提出新学期的背诵任务,总结背诵方法,每篇再予以具体辅导,仍以小组竞赛,教师抽查的方式进行背诵。这比老师硬性布置任务,板着面孔检查的效果要好得多。

  再次,练习写字,打好基础。

  新教材中没有安排写字活动,但在新学期开始,教师应结合教材,讲清道理,严格要求,教给方法,精心组织。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写字习惯,有的把书本横放扭着头写字,有的歪坐桌前、有的脸贴课桌、有的躬腰摇腿、有的手指紧靠笔尖……这些不良的写字姿势需要花大气力进行矫正,至于书写潦草、格式不合要求、错别字连篇的现象,更不是一天两天所能解决的。于是,笔者让学生人手一册钢笔正楷字帖,规定每天临蓦的字数和具体要求,定期进行张贴评比,注意从学生中树立榜样,并结合优秀作业展览、纠正错别字竞赛等活动,进行适时表扬和鼓励。全班学生在整体气氛中纠正了写字习惯,同时在前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长进,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兴趣。

  最后,勤于观察,写好日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务,从生活中取材,不断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写日记是有效良药。对写日记,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使学生戒除紧张、应付心理。自己批阅,充分尊重学生,保证为其保密,可以让他们心之所想则笔之所及,感情自然流露,语句顺畅。而定期收看、适当表扬,也是督促和鼓励学生养成日日观察、练笔习惯的必要手段。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正确的阅读过程中去辨词析句,仔细咀嚼课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满堂灌,也不要满堂问,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6

  说起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至校长、老师、家长下至学生自己,没有人会不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为什么我们的很多家长在说起孩子的学习习惯时总是摇头,显得黔驴技穷?我们的老师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可是在小学毕业时、中学毕业时却还是有大量的孩子根本就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孩子在谈到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说,会说的头头是道,可真正做起来是,却是如此的难呢?

  所以,读了《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静想孩子们学习习惯的培养,,觉得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得问一问。

  “老师,您真把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当重要任务来抓吗?”

  也许好多老师要直呼冤枉,可事实是在现实中,我们常看到还存在这样的现象:

  1、分数>习惯

  这种情况在小学阶段存在的比较多,特别是低中年级。由于低中年级的学科学习内容相对简单的特点,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智力相对具有优势,他即使上课不专心、书写不端正,却可以通过不长时间的注意和记忆就记住了学科知识,在考试时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很多老师常常因为这类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可以,而被这个假象所蒙蔽,忽视了对这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一年,我接手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学期刚开始,发现班里有一个孩子在上课时,手里总要玩些东西,直尺、橡皮、铅笔甚至小玩具,而且眼睛不爱看老师,我在教学一些比较有趣的内容时,他就看我一下,一会有低下头去了。我就经常叫他回答问题,可一回答完,他又老样子了。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也不理想,不仅完成的速度慢,有时要到最后一个交,甚至有时在放学时还交不出作业,但作业的正确率还可以,特别是对难题的理解力比较强。我找他聊,问他是不是不喜欢老师,是不是老师上课听不懂,是不是与同学合不来,结果都不是,他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其实,我心里明白,他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说在低年级时他就没有养成初步的学习习惯。我去找他低年级的老师交流,老师的回答让我失望,那老师说:他不会听课没关系,作业慢也不受影响,上学期期末考试时还是语文数学双百分呢,他还是我们班的三好学生呢!当时我就想问一问:什么是三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好遮百丑了吗?错过了低年级时良好培养,到中高年级甚至更高的年级就要吃苦。事实证明,在后来两年的`观察中,我就发现,这个孩子的考试分数已没有了明显的优势,而且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时也比班里的学习习惯相对好的孩子吃力。

  2.形式>实质

  上公开课时,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把公开课试上了一次又一次,似乎要等到没有任何问题了在向外展示。这一过程固然是件好事,是追求完美的过程。可我们常常会被外表蒙蔽了双眼。等回到普通的平时的课堂时,却很少见到这样精益求精的现象。可想而知,孩子的学习习惯会得到最高效率的培养吗?

  上级检查时,上至学校领导层,下至学校每一位执教的教师甚至学校的清洁工甚至家长都被动员起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形象,创造出每一位孩子都是具有良好习惯和良好教养的好孩子。可领导一走,人们的激情都会慢慢消退,不久又会恢复原样。试问:领导们是满意了,可,孩子们的良好习惯真养成了吗?

  搞所谓的研究时,国家提倡教育要搞研究,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使教育真正为孩子服务,少年成才则国家强大。于是,一级一级的研究如蜘蛛网一样撒开,撒到每一个基层教师的头上,每个老师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多了科研者的头环。可事实证明,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是会研究的教师。大家为了让自己所谓的研究都有成效,往往会在自己的研究报告里创造出研究的价值,给自己的学生加上各种良好的表现,养成良好的习惯。但这些,其实是不真实的。甚至,因为可以应付,我们也常常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些教师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底层培养出了真正有好习惯的学生,而一些所谓的“能干者”,却不知有几分精力用在了对学生的真正的发展上。

  3.随意>坚持

  没有系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有的老师根本就不知道在各个年级段的孩子该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有的学习习惯在某个年级段发展到什么程度?常常是发现学生出现什么问题了,就即兴教育,过后不了了之。还出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教学的设计、学业任务的布置与学生的实际水平脱节,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或者在有的年级段该养成的学习习惯却没有养成,给学生的持续发展造成太多的影响,也给后面接受的老师增加了教学的任务和难度。

  我们学校也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早就组织各年级段各学科的教师开展研究讨论和汇总,制订了各年级段的孩子们在各学科中应养成的学习习惯参考标准,供教师们在实际教学时参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7

  奶奶喊口号,孩子穿衣服!班级有一位学生上三年级了,学习成绩非常差,家庭作业一个字也不会写,学习成绩总是在四五十分之间俳佪,作为班主任来说也十分头疼。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去家访,走进孩子家里,看见奶奶正在做饭,爷爷坐在旁边不停的督促孩子写作业,可是孩子写一会儿作业,就玩一会儿啊!爷爷说孩子已经写了半个小时了,我上前一看,孩子的本子上仅仅写了两三个字。

  我就问起了孩子的家庭情况,原来孩子的父母离异了,孩子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奶奶对孩子非常娇惯。早晨起床后,孩子不穿衣服,奶奶就把衣服放在床头上,就像喊口号一样,”一衬衣,二裤头,三线衣,四线裤……”

  我开玩笑说:”如果爷爷奶奶口号喊错了,孩子是不是把裤头当背心穿了?”我的话引起了爷爷奶奶的哄堂大笑。

  原来奶奶对孩子过于娇惯,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衣服要爷奶奶穿,上学时奶奶要背着书包送到校门口,不买零食不进校门,回家写起家庭作业来,吃喝拉撒都派到用场,结果二三十分钟的作业本写了三四个小时都没有完成。

  我告诉他爷爷奶奶教育孩子首先要管住孩子,要从习惯做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自己穿衣,自己洗脸,自己吃饭,自己的作业,自己去完成,别人是代替不了的.,只有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自己去学习,爷爷奶奶奶根本代替不了。

  经过这次家访以后,家长采纳了我的意见,以后在家庭教育中,从习惯抓起,孩子的习惯也逐渐好起来,学习成绩也逐步得到提高。

  从这件事中我也体会到家庭教育很重要,特别是爷爷奶奶带孩子,首先要管住孩子,要让孩子听自己的话,你才能管教好孩子。同时一定要从习惯入手,一旦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就会去学习,学习成绩一定一定会提高。要知道,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习惯的培养,一旦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用扬鞭自奋蹄,学习成绩就会噌噌往上涨。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8

  进入新高一的学生和家长万不可有此想法:终于挤进了理想的高中且距高考尚有一段时间,可先放松一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短短三年弹指一挥间,自今日起学生就应为两年八个月后的高考注意以下几点: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是每位阅卷人给考生的忠告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实行无纸阅卷后,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的答案更容易显得潦草。因学生成绩耀眼而备受瞩目的人大附中老师汤步斌为了让学生答题时规范格式,居然把发给学生的试卷都一份份折好,让他们按照折痕来书写。一些习惯不好的学生总想我在高考时注意就行了,且不说到时候根本做不到,即使勉强做到了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这在一分定输赢的高考中是不应该出现的。至少,应该养成用作文纸练习作文的习惯。

  二、不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睡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谁都懂,但在遇到问题时仍然容易放纵自己。以英语为例,一道选择题中的四个选项有三个掌握的都十分透彻,只有一个记不清楚它的具体用法及与其它三个词的差异,算了,反正也知道这道题改选哪个,这个以后看见再说。很不幸,你以后没有碰见它,或者说碰见了你仍然使用了这个借口。等到高考的时候你要是撞上它了你就该捶胸顿足了。平时不留下漏洞,高考就不会留下遗憾。

  三、为每一个新知识点寻找合适的位置。完整的高中知识是一个立体的结构,每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或方法和思路都应该在这个结构中为他们寻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分析与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与其它科目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将它安放在合适位置,它将和原有知识融为一体,原有知识要在它加入后获得提升从而使整个结构更加坚固和完整。立体结构会发挥比平面大得多的作用。

  四、尽量将思考落实在笔头上。不少人会骄傲的说:这点东西,早在我脑子里,还用记呀?高中知识量还是比较大的,而人脑中的意识会一闪而过的。而一闪而过的往往就是你提高自己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最佳指引者,你放过了她就等于放过了提升的机会。提笔把它记下来,当时一个并不起眼的念头可能会演变成绝佳的思路。这种记不是记知识本身,而是你的思考。

  过程有了,结果是必然的。即使你的智商超过140,建议还是相信天道酬勤吧,她可以让你在原有基础上飞的更高。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9

  孩子学会学习,除了“五步学习法”之外,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什么?怎样去培养?下面逐一说明。

  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

  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有的孩子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

  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事实上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家长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儿时玩儿。可以教孩子上好闹钟,按定好的时间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之一: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方法之二: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

  方法之四: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选购几本工具书(包括资料性的)放在书架上,经常查阅。买学科工具书,应听听任课教师的意见。这方面习惯养成了,终生受益。

  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家长要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总是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的孩子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10

  最近,社群里的小伙伴问我,如果只分享一个学习方法给他,会是什么?

  我能从他的提问中感到对于成长的焦虑,这份焦虑,坦白讲,我自己也有。

  过去我们苦恼于无法从信息海洋中捕捞到价值高的知识,如今知识含金量密度之大,储量之丰富前所没有,我们却早已被淹没。

  我认识各种有趣的年轻人,有背包去美国流浪几十天的帅哥,有做写字楼生意的高富帅,有还没有毕业就已经创业成功的奇幻少女,还有活跃于各大社群的元气年轻人。

  为什么他们会在人群中闪闪发亮?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做了一些别人想做却不敢做,想实现却无法实现的事情。

  完成事情,是他们脱颖而出的关键,你的闪光程度,取决于你完成的事情的困难程度。

  因此,我给小伙伴的回答是:学会做结果导向。

  我还记得第一次研究时间管理时,我做了几十本书的主题阅读,实践几年,写了一些文章,觉得挺轻松的,后来创业,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奢侈,我格外珍惜每一次的阅读时光。

  很多朋友告诉我,他们的时间早已被各种游戏,八卦给瓜分掉,碎片化,如今还能静下来看看书的人又会有多少?

  人的时间分两种,大块的和碎片的。

  10个6分钟的碎片时间,似乎只能用来刷10次朋友圈。但是1个60分钟却可以读50页的'书,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做一次10000人收听的微课。

  很多人看似勤奋,1天24小时都在工作和学习,效率却很低,即使过去几年,还是原地踏步,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大块时间要求太低,不要求出结果。

  大块时间只求过程,不求结果,是生产力低下的一大缘由。

  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取决于他完成一件事情要出结果,需要消耗的资源的多少。

  有的人做一件事情,需要很多的时间,准备,支持,指导,过程看似很充实,实际上就是效率低。

  这个世界会为你的结果买单,而不会听你对过程做辩解。

  你的生活状态,就是你努力的结果。

  我们讲的成绩单,业绩,KPI,作品,其实都是结果导向的产物。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结果导向的能力呢?

  一、从小事做起

  为什么在很多公司,实习生刚进来的时候先从杂事做起呢?因为仅仅通过简历和面试,没有办法测试出一个人的真实能力(HR老手除外)。

  通过安排小而杂的任务,一方面可以测试到耐心,细心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观察为人处世等方面。

  如果小事没有问题,那就可以向老大申请一些更复杂的任务,记得要按时按质量完成哦。

  通过从小事,逐步证明你能胜任更大的工作,老板交给你的工作会很放心,你会赢得信任,你的作品,就是你升职加薪的筹码。

  二、完成比完美重要

  一个公司发展最重要的是时机。任何一个任务都是有时效性的,例如每周的工作报告,你为了做好一点,推迟了3天才交,这就是失去了时效性。

  没有人会主动的提醒你每件事情的Deadline,这个需要学会自我意识,通常,小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让人等的理由,大的项目你的推进速度也显示出你的能力。

  永远不要小看展现自己的每一次机会,也不要等全部准备好了才敢开始。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11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业成败的关键。学业上取得成功,就个人而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即天赋,聪明程度,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这就是情商,亦即后天的努力程度。天赋固然重要,但往往是有的学生很聪明,学习成绩却并不出色;相反有的学生智力一般,学习成绩却很好。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主导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其实就是学习习惯。研究证明,98%的人智商都差不多,一个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顽强拼搏,持之以恒,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一轮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来,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也十分注重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要求学生大胆地说英语,要求学生书写要正确、工整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地学习英语,但是英语成绩总是不理想。通过调查发现他们虽然上课认真听讲,但放学回家后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很少学习英语,贪玩,看电视过量,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复习,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总是临睡才匆匆忙忙写,遇到不懂的就留到第二天上学后抄同学的,或者干脆不做……因此,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的有力配合。小学生年龄小,自我约束力弱,需要家长的监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与子女的特殊关系,家长在家庭的特定地位以及家庭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家庭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只有家庭与学校配合,才能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和其它课程一样,必须养成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收集资料等多种学习习惯。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角度来说,关键是要养成小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英语的习惯。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听说促读写。

  在家庭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策略

  (1)指导孩子回家听磁带,督促孩子看英语电视节目,英语录象,VCD等的习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第一个“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对于所学习的材料,最初的遗忘曲线是“急剧下降”的,但随着时间的进展而逐渐减慢,也就是说,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它提醒人们要抓住“及时复习”。心理学家们还告诉人们,如果对于没在联系的材料,如外语中的字、词、句,采用“部分识记”的效果好,即记住一部分后再记另外一部分为好。由此看到,家长最好能在孩子放学回家后,就督促孩子放一次录音。仅以小学英语PEP教材为例,可以先放对话部分,反复放几遍,让孩子反复听和跟着说;接着再放几遍重点词或句子部分,然后放“说说唱唱”部分,及时地复习一下刚学过的教材,使孩子有听、有说、有唱,时间不长但又有趣,这样做,比过两天临近上课前才复习,或是录音一放上就不管了的效果要好许多。当然,早起后和睡觉前,在孩子洗漱时放一段录音,坚持久了,也会有可喜的效果。利用孩子爱看电视节目,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英语节目,条件允许的可以给孩子买英语录象带,VCD等,让孩子养成爱听英语、爱看英语节目的习惯。

  (2)做孩子的忠实听众,让孩子养成爱说英语的习惯

  初学英语的孩子大多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课堂上,有经验的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尽其所能,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但每节课毕竟时间有限。家长应该在孩子回家以后给孩子提供一个说的机会,让孩子读读当天学的内容;甚至可以要求英语程度好一点的孩子背背、或者表演课文的内容。不懂英语的家长同样可以为你的孩子提供其展示语言才能的舞台。你可以让你的孩子教你一些英语的单词或一些简单的英语。而此时的你应该煞有介事地跟着孩子说上几句。这样做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减轻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在不知不绝中养成了爱读、敢说英语的习惯。

  (3)指导孩子联系实际,学会在“做中学”的习惯

  人的语音语言和身体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做动作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语言,表达语言,也有助于记忆。现在正在小学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材充分考虑了孩子爱新奇、好动的特点,书中听、说、写、唱、做、画、玩的安排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有很强的趣味性,贴近孩子的生活。家长可以翻看一下这本教材,选一些适当的图配上英语单词,请人放大画出,让孩子贴到房间墙上或孩子住的那个房间角落。或是让孩子自己写出英语单词或句子贴在家中的电器、家具及日常用品用具等事物上。根据孩子学习程度,标签上可以是单词,比如在床上贴上“bed”(床),程度好的,可以将标签内容写成短语或句子的形式,同样在床头,孩子可以写“This is my bed。(这是我的床。)”,“I like sleeping!(我喜欢睡觉!)”等内容。同时建议孩子对标签进行美化修饰,这样做让孩子觉得书写英语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种游戏形式,在“做”中不知不觉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去“发现”课文中的新人新物,大胆地创编动作和对话,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发现中学”,“在笑中学”,这样的`学习对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完善孩子的个性,都是很有益的。

  (4)注重时效

  要培养孩子从小就有时间观念,采用多种方法鼓励他们做到并凑成“专时专用、节约归已”好习惯,即,学习时专心学,不吃东西,不玩玩具;玩耍时好好玩,家长还可争取时间同他们一道玩,以表示鼓励。学习效率提高了,任务提前完成了,节省下来的时间归孩子自己支配,去娱乐,去玩耍,家长千万不要再加作业。

  保障措施

  家长方面

  (1)培养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有多方面要求,最重要的是“训练”。因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如果孩子能在您的提醒下,一次、两次地“大声说英语”了,这只能说“他有了大声说英语的‘行为’”,还不能说是开成了“习惯”,对此,我们要有耐性,要反复地、持之以恒地要求,达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还需要不断鼓励,也叫“强化”,正确的行为得到了及时的鼓励和强化,能促使他想“再做”“下次还这样做”,以致于形成了良好习惯。当然,家长配合学校、一致起来要求孩子,给以适时的指导和帮助也是很重要的。此外,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同孩子一道“计时”,认真计算一下,比如十分钟可以记住两句话或七、八个单词,要是能每天抓住它是是值得的,以此帮助孩子具体了解“十分钟的价值”,从而养成能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自身素质需不断的提高。进入21世纪后,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英语已成为国世界性交际语言之一。新时代的家长学点英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最重要的是可以为孩子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3)给孩子提供时间、空间和物质保障。现在的家庭一般都能给孩子学习的时间保障,最好也能给孩子一间属于自己的卧室,在墙上贴上英语图片,室内放置英语学习的录音机或复读机等,给孩子创造一个英语学习的氛围。这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有好处的。

  教师方面

  (1)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让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堂内初步形成,为家长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做好铺垫。

  (2)建立家长学校,对小学生家长进行定期培训。培训的内容既有英语知识,又有小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这些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等。

  学生方面

  (1)制定好计划

  让学生尝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本人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份培养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计划。例如:分析自己目前听、说、读、写学习习惯的现状,看看哪些习惯现阶段已经养成,哪些尚未达成,哪些安排在下阶段继续努力,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2)做到坚持不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孩子们心里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学习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学习习惯一旦有了雏形的时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做到持之以恒。特别是“说”,由于缺乏真实交际的场景,很容易导致半途而废,这时就特别需要孩子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了。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12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1、语言与专注力: 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区分玩具与学习: 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课堂行为: 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4、时间观念: 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5、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完成作业内容。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察作业的训练。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 学前力专注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提能力,决胜就在学前力。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13

  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习惯这么重要,因此我在接一年级的时候意识到必须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主要从学生的以下七种学习习惯入手:

  1、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及时复习的习惯。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3 、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

  4 、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5 、口语交际的习惯。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6、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7 、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还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孩子压抑心理的信号

  不安的睡眠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把婴儿或咿呀学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分开,他们会很自然地感到焦虑。假如你的孩子经常会失眠,那么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所以父母应该在睡觉前和你的孩子聊聊天,用心交流的同时也给他一个机会说出心里话,这有可能会改善他的失眠情况。

  拒绝吃饭

  很多儿童心理专家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那么很有可能是孩子们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一个会会育儿的父母来说,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强迫你的孩去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们爱吃的饭菜。这样会提高孩子的饮食习惯,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疾病反复

  如果你的孩子老是肚子痛或头痛,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的症状,那么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就是精神紧张。曾经有一个父母正在闹离婚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焦虑,他不断去校医务室检查,说自己头痛,校医束手无策,于是请心理医生会诊。心理医生得知到孩子家庭关系后才找到病因。

  攻击性行为

  每个人都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但这些行为总是古怪的。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还有可能与电视上的节目有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这就是说,你应该尽量少一点地告诉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孩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玩,所以就让他尽情的玩,做自己想做的事。

  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电视里飓风灾难的报道后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即将到来的考试也属于正常的现象。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说谎和欺骗

  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随着孩子的慢慢成长,也学会了辨别是非和说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外界的压力。哭泣是由于饥饿或疲劳,但哭泣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自然方式。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自己停车没付费,或撒谎以避开工作会议孩子听。如果说谎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了。

  孩子为何在学校受委屈后不告诉家长

  很多小学生在学校被挨打、受欺负之后,往往没有回去跟家长说,而是憋在心里。按理说,孩子在受委屈之后都会第一时间去找父母倾诉,这种把委屈憋在心里的情况,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呢?了解了事情的原因,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预防。

  孩子不愿意把事情告知家长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孩子没觉得有多严重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的认识也不一样。老师打骂学生,同学打骂同学,家长当然会觉得不应该,觉得很严重,因为“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样的行为反映一个老师、一个班级的整体素质,反映师资的质量和教育机构的管理水平。但孩子看来,打骂行为是具体的一次,即使多次,也是有数的,孩子还不能从具体事件分析事件的性质,不会做归纳总结,得出某个结论。因此,具体的事件孩子会忍,能接受,认为过去了就行。

  2、家长的教导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到了学校就应该听老师的,老师都是正确的。孩子当然会记得,因为老师同样会这么强调,天天强调。于是,孩子会把老师当做最高标准、最高典范。只要是老师说的、做的,那一定是正确无比的,这其中包括老师的打骂和惩罚。

  3、孩子的社交需要

  孩子打人和被人打,是社交的常见行为,没经历过这些的孩子学不会正常的社交。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喜欢跟大些的孩子玩,因为能得到指导,有机会模仿。大的打小的,能让小的知道,孩子之间需要确立“秩序”,打骂和威胁也是方式之一。孩子跟不同孩子交往,有大有小,受大孩子的欺负,转而欺负一下年龄更小的孩子。如此,孩子知道如何跟更强的同学相处,如何跟弱者相处。一个班级,总有弱小者,有些孩子容易被欺负,有些孩子则不然,原因就是社交能力有差异,跟家长的教导,甚至教唆有关。

  4、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威胁

  孩子还要在学校学习,如果告诉了家长,那么以后的日子可能就不好过了,因此,面对来自老师、同学的威胁,孩子在两害相权取其轻之后,为了还能在学校呆下去,他们就会选择不告诉家长。

  5、不愿再提让自己害怕的事

  同样的事情,即使同样会对孩子和成年人造成影响和伤害,但效应并不相同。对孩子的伤害,常常是当时的影响。不像成年人那样,是持续的,很难减弱和消除。因此,孩子确实更容易遗忘那些不快,甚至是悲伤。再次伤害来自于再次提及,而不是第一次的延续。所以,孩子们不愿意提及过去的那些事情,以免再次造成不快和恐惧。当别人询问时他们就不愿意回答,更不愿意自动提及。

  家长永远是孩子坚强的后盾。但在学校时,面对老师、同学,孩子肯定要学会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家长对学校的事情往往是鞭长莫及的。基于这样的考量,孩子很多时候在学校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也只能自己解决,而不会选择告诉家长。如果选择告诉家长,虽然能解决一时的困境,但以后说不定会受到更加不公的对待。所以孩子会更倾向于自己解决或寻求伙伴的帮助,而不会告诉家长。了解了小学心理的这些状况,家长就可以据此寻求解决之道。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方法有哪些

  现在很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家长们尝试通过各样方式来提高孩子们应付挫折的能力,这对父母来说,是做父母的有远见、爱孩子的表现,对孩子来说也是提升自已能力重要表现。挫折是人面对一件事反映在人身上或内心的一种无可柰可的体验,这种不一样的感觉可能会出现焦虑、难过等。在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不同的人对挫折会有不同的态度和反应,有的人会退缩畏畏不前,有的人则会更加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然而这种对挫折感受程度差异性情况的出现,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知识经验和心理准备是有着很大关系。

  做家长无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虽然不同的家长的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殊途同归。家长们在对待幼儿挫折教育的问题上会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做家长们的又如何对自已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这些都是当下做家长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意识到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有意识地让孩子品尝一些生活的磨难和挫折,正确指引孩子,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的,要学会在挫折中接受教育,这对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意识、应付困难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贯穿在每一天中的,要注意那些小细节或小事,因为那些在成人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进行,很好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应对挫折。

  第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即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

  第四,父母既要有把孩子至于艰苦和困难中的勇气,又要有引导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获得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强自信;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产生无法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来阻挡、回避。对待它们,我们要教孩子合理运用一些心理防卫机制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孩子长得黑且受人嘲笑,家长就可以安慰孩子:“皮肤黑更健康呀,我觉得你也很可爱。”

  第五,家长对孩子应有适度的期望和正确的评价。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适度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取得成功。

  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中,任何事情无论孩子做事是取得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予孩子正确的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要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和错误,错在哪里,要如何去努力去改进,使孩子逐渐明白是非标准,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从容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第六,要使孩子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要自己冷静、客观、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不能在孩子面前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和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颓丧的情绪,以免让孩子形成一个坏的模范。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敢于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容易沮丧、灰心,在困难面前犹豫不决、甚至逃避。

  培养学生从根本上树立自信心,作为老师,首先自己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学生的信心与教师的关心、尊重和爱是离不开的。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过程中,教师要充满爱心,要用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感受,时刻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最大的耐心和爱心对待学生的不足,并以多种途径进行引导,促进其不断地进步。只有教师充满爱心,并且把这种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爱润物无声的播撒到平时的教学中,并且辅以一定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那么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环境造就人的心灵

  要想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地发展,使孩子充满自信心,温馨、和谐、典雅的外部育人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莱伯特所说:“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而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人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中。”为此,学校为学生营造了幽雅、整洁、富有教育性的校园环境。教室中也注意了文化氛围的建设,既保持了良好的教室卫生,还在墙壁四周张贴名人名言和一些学生的优秀作业、书法作品等,并充分利用黑板报进行宣传激励,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如在班里的墙壁上总是有几块固定不变的专栏,这些专栏的最前面,是班里优秀学生的大照片,显而易见,他们是班里的骄傲,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但在这些优秀学生专栏的旁边,也会及时出现一些在各项活动中为班级取得荣誉的学生的照片。使他们不断扬起自信的风帆。

  二、表扬代替批评

  1.表扬的魅力。

  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美”。我国当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也指出:“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人们的良好思想和行为做出肯定的评价,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受到鼓舞,激起更大的自信心,学生尤其如此。当学生受到表扬时,他会感到老师和同学都很器重他,爱护他。一些后进生正是通过老师适当的表扬,燃起了自信的火花,从感情上信赖老师,接近集体,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

  2.发现闪光点

  在学习上每个学生的智商相差不大,学生成功的关键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阻碍,如果简单粗暴的指责,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心,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运用激励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成功体验对于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说非常重要。

  教师要在教学中,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加以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

  三、适当的挫折教育

  在当今的一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两种不同形式但本质相同的现象,一种是家庭中为数不少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代替包办一切,对孩子惟命是从,这种教育的后果只能使孩子变得懒惰、软弱、任性固执、娇气,遇到事情束手无策,向家长求救;而另一种现象在学校表现尤为突出,在班里有几位学生,因为学习纪律等各项活动表现都不错,老师和同学对他们另眼相看,“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总是光顾他们,他们看到的是别人的笑脸,听到的是老师家长的赞扬。久而久之,他们变得傲气十足,目中无人,一点小小的挫折也经受不住,听到一点批评就忍受不了,想到的是“老师是不是故意给我闹难看,这点小事值得说吗?”

  自信心是成功的力量源泉,它能给人以积极进取的勇气,激励人发挥最大的潜能。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帮助其乐观地面对生活,勇于承受生活中的挫折,乐于向困难挑战。

  小学生跳楼凸显心理承受能力差

  现代社会是个压力丛生的社会,不但成年人面临着各种压力,小孩子的心理压力也不小。从小学心理的特点来看,小学生对压力往往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如果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小学生难免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小学生明仔(化名)爬上5楼护栏,扬言要跳。经过老师家长1个多小时苦劝,他终于放弃了轻生念头。事件起因,怀疑是明仔与同学发生口角,情绪不稳。

  据五年级5班的单老师回忆,当时他正在布置作业,突然从外面跑来几名学生说:“老师,不好了,明仔上五楼要跳楼了!”单老师立即往5楼走廊跑去,只见明仔正坐在护栏上面,离地面有15米高。据一些知情同学表示,下课以后,明仔就一个人不声不响地直走到5楼走廊,翻过盥洗池,坐在护栏上面。

  “他要我退后,否则,他就要跳下去。”单老师说,为了安定明仔的情绪,他一边慢慢地后退,下了几级台阶,一边打电话通知明仔班主任和校长,而且时刻注意明仔情绪的变化。

  接到通知后,校方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通知海珠区教育局和明仔父母,并报110、120。据方校长介绍,校方立即组织老师疏散学校操场上的学生,并开始试着与明仔交谈。

  随后,明仔父母赶到,并与校长及班主任逐个上前,耐心劝说明仔。据校方表示,区教育局相关领导也赶到现场。消防员还在一楼空地铺设气垫。经过1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说,中午1时40分许,明仔情绪由抵触慢慢地恢复平静,最后终于双脚翻过护栏,自行回到老师和家长身边。

  事后,明仔并没有表现惊惶。老师对明仔说:“你中午没有休息,下午跟父母回家休息一下,课,我们另找时间再补上。”但明仔却表示,他自己不想缺课,想继续上下午的课,而且向老师询问下午的作业。明仔悬坐在15米多的高空,让在场的人捏一把汗,经过老师及其家长的1个多小时的劝说,明仔才平安无事地走下来。

  为什么明仔有这些反常的行为?明仔的同班同学透露,当时上午的时候,明仔曾将硬币投入水瓶里喝水,有些同学笑话他这种行为。班主任老师教育他不要这样做。直到上数学课的时候,明仔的情绪一直不太稳定。

  校方表示,明仔当时的确将硬币投入水瓶之中,班主任跟明仔说这种做法不卫生。但明仔却说是情绪不好,主要是由于与班上同学发生口角。

  “明仔这个学生的情绪比较容易激动。”单老师说,记得学校有一次组织春游,明仔的一瓶汽水被同学摇了摇,而后喷洒出来。这原本是同学与他开玩笑,但明仔发了很大一通脾气,把随身带的零食和饮料乱扔。

  对明仔想要跳楼这件事,心理咨询师分析,事发原因,无论是被老师教育,还是与同学口角,都只是导火索。明仔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证明在心理上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的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上的问题,现在部分小孩子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制能力差”、“不考虑他人感受”、“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毛病,导致遇到问题的时候,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解决。

  针对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心理咨询师表示,培养小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很重要,如:明仔是从外地转到这里读书,如何适应周围的新环境?如何与周围的一些新朋友交往……这需要家长特别留心,也需要学校做心理辅导。

  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除了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外,学校教育的不恰当也是原因之一。对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需要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14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校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其中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课堂学习、课外作业、测试检查等环节。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课堂学习、课外作业和测试检查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一、课堂学习的习惯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的习惯是学生学习习惯最重要的内容。数学学科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会思考、会提问、会笔记、会“发现”。

  1、会思考

  会思考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数学各种定义、定理的基础上,对于比较类似的概念加以类比、区分(如“半径”和“直径”、“圆心距”和“连心线”等概念),通过区分、类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达到运用自如,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思考。教师要通过在课堂上经常性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这些思维活动的模式,养成会思考的习惯。

  2、会提问

  发现和寻找思维上的困难、疑惑,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课堂上向教师发问,这就是提问。“学者须要会疑”,“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积极提问是学生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学习习惯。学生积极提问,教师便能及时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学得知识。学生积极提问,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相互激励学习动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帮助学生会提问,使学生知道,只有清楚数学中的各种概念,才能发现问题。如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两圆内含0≤d|r1-r2|,两圆内切0公共切点。若D=0,这两圆重合,与内切矛盾了。通过这样的提问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促使学生更深一层理解了概念。对提问的学生要表扬——不管怎样的问题,哪怕是相当幼稚和离奇的问题,因为这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都要给予鼓励,使这种学习行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持续发生。要使学生习惯于积极提问,教师还要在课堂内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自由无束缚地进行思维,更广泛、更深刻地追求“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

  3、会笔记

  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做笔记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如讲解例题:已知△ABC中,AB=AC=5,BC=8,求△ABC的内心和外心之间的距离。经过分析得知,内心、外心都在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上。有一位学生及时将这发现的结论记在笔记本上,我立即表扬了这位学生,将心得记在笔记本上。其他同学都模仿他,将结论记在笔记本上。这样便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用课内督促、课外检查的办法培养学生这一习惯。其中还需要教师经常性地讲评和个别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

  4、会“发现”

  这里的“发现”指的是寻找规律,通过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这里,要求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除了解模仿性题组外,还通过探索性、变式性、综合性、发现性、发展性等题组进行猜想的练习,形成“试算——归纳——猜想——论证”的学习模式。还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的教学,拓展学生的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思维方式,养成“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课外作业的习惯

  课外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复习、口头、书面作业、预习等。

  1、复习习惯

  阅读课本、整理笔记,及时的复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当天获得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复习可以保持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后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地进行复习,知识保持效果最好,学习后相隔时间越长进行复习,保持的效果越差。

  2、作业习惯

  课外口头和书面的作业是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来体验学得的知识,使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一定量的.练习能强化这种内化作用。好的作业习惯应该是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先复习课文,再进行作业,不依赖别人独立完成,对作业能自我检查,能订正、改正作业中的错误,书写整洁、有条理。

  3、预习习惯

  预习是指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这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学习过程。不仅对以后的学习内容、所要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更重要的是这种自学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得到了加强。

  为了使学生完成数学课外作业有好的习惯,教师要做到:布置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要求,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理解,使学生感觉到有必要去完成。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不使学生感觉到负担过重而产生厌倦的心理。因为作业要在课外完成,教师布置作业时应作适当辅导的指示,避免学生做作业时产生不必要的挫折,对作业的完成丧失信心。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强化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养成做好作业的习惯。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15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有效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儿童以后学习的效率、学习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一年级学生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选取与学习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例如,教学“几个与第几个”时我发现书上的情境图不能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邀请小朋友们做队列训练的游戏。随着“第4位小朋友向后转”“前4位小朋友向左转”等口令,参与游戏的学生个个侧耳倾听,就怕被淘汰出局,而座位上的小朋友也都认真地当起了小裁判。接着,我又利用语文书上学到的“日、月、水、火、明”等汉字做找字游戏。这样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

  让学生专注倾听同学的发言。刚入学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上自由发言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生不能静静地同伴说什么,总是抢着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课堂上“倾听”的习惯是需要有意识培养的。如,让学生说说:“刚才他说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听懂了什么?”“你认为他说得怎么样?”“你有不同意见吗?”等等,这样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听讲,使注意力慢慢集中起来。当然,这并不能立竿见影,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倾听,形成习惯。

  培养学生善言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 ,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大胆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动脑、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我总是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拨、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回答完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得很好,如果声音再大点就更棒了。”然后再请他大声说一遍,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对于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他:“你回答得非常正确,你真棒!”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也是一种进步,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使学生体会到说的好处。在教学小于、大于、等于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符号的意思,因为只有理解了符号的含义才能正确使用它们。但是要记住大于、小于号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好办法来记忆。学生们手脑并用,编出顺口溜:“左手剪刀小于号,右手剪刀大于号。”“开口对大数,尖头对小数,两边相同等于号。”“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通过这样边做手势边说,学生会觉得学习知识变得快乐简单了,也就爱说了。

  让学生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让学生把话说规范的习惯,用词准确,表达完整,思维清晰。因此我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叙述的条理性。如比大小时,填完符号要求学生用“___比___大,所以用大于号”的句式是说说理由;比多少时,要求学生用“____和____比,____多,多____”的句式说一说,这样的条理化叙述,强化了语言训练。

  培养良好的做的习惯。

  1、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首先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学生写字时我常常用儿歌“头正肩平身子直,一尺一拳一寸记心间。”提醒学生。其次,写数时不求多不求快,要求姿势正确,写得规范美观。写完后,我要求学生找出自己不满意的改正,初步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为了培养学生专心致志、抓紧时间的作业习惯,我在家长会上与家长沟通,传授一些专家推荐的好方法,交流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与家长交朋友,形成教育合力。

  2、 培养动手操作的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爱动、好奇”的心理特征,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摸一摸、数一数、摆一摆、分一分,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增进了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分与合》中,我以学生的操作为主线,通过学生的多次操作自主探究新知。第一次操作是要求学生摆双色片,找出5的分与合的一切可能性;第二次操作是要求学生有序地翻双色片,尽最大可能做到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复,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讨论,探寻规律;第三次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的规律填写8和9的分与合,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学具摆一摆,这样学生的思维由形象过渡到抽象思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正所谓“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

  要真正使学生养成这些好习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要重视评价与激励。我在课堂上针对孩子的表现会采用不同的评价:有时用简单的评价,如“好”“不错”“棒”等;有时用肢体语言,一个微笑,一下点头,一个大拇指,用手抚摸孩子的小脑袋等,我还教会学生用手势对他人或自己进行表扬。这些都令孩子们对自己学数学充满信心。我每节课还评出几位“课堂之星”,为了争当课堂之星,小朋友们上课听得更专注了,发言更积极了。

  良好的听、说、做等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为课堂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等。只有从小抓起,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

【学习习惯培养方】相关文章: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经典】07-09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06-20

培养孩子学习习惯10-26

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06-29

怎样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10-09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10-26

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08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09-30

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11

(优选)学习习惯培养方法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