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方法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如下:
1、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
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
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
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
比如:讲《梅花魂》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
(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说梅花的品格?“魂”是什么意思?
(3)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
(4)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
(6)“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
(7)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
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
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
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
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
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
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
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另外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
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
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
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懂得了:只要有计划地认真启发,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可以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
但能力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奏效的,这是一个长时期的、细致的工作,还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去探讨去尝试。
【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方法】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10-09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案02-09
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方法08-19
课前预习有哪些方法11-02
做好课前预习的好处和方法09-06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方法08-12
关于搞好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10-08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04-05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04-11
十种课前预习的方法和步骤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