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科学课实验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科学课实验教学的作用是什么?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一定要重视,因为它很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课实验教学的作用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1】
在中国的教育传统中,考试几乎是检验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而且考试的形式比较单一。
这几乎限定了教学目标: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作为评比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
小学科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再者,传统的考试方式很难挖掘学生的科学素养,往往那些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在考试中比那些认认真真实行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更“有成效”。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转换观念,抛开以分数决定教学质量的意识。
即使要有分数,也不能按照传统的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
要在学生具体操作中去评价。
可以采用平时操作和考试两种成绩去评价学生。
在考试时,可以要求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平时教学过程中做过的实验,既可通过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操作中看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可以看出该小组同学的合作探究精神。
当考试以这种形式出现的时候,必然引起老师和学生们对实验的重视。
抓好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2】
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极大的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而有效的实验教学又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
所以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要特别的加以重视。
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探究的习惯。
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操作、懂得追求真实与科学,使实验能准确反映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才能产生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
三是实验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学会自己动手操作,懂得经历一个猜测--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一般的探究活动。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这个活动过程,就会使知识具体化,使观察有意识化,使学生更能主动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
四是充分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在学过和没学过的知识之间,在原有知识领域和新知识领域之间没有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架起联系的桥梁,开展探索性实践,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索,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例如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进行分组,充分发挥每个小组的力量,这就需要学生大胆去尝试,教师适时点拨,以达到实验的结论:任何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3】
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的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
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指导。
如教学《电产生热》一课时,要求学生用一根铁丝把一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并摸一摸铁丝,手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本身效果不明显,可是有的学生的效果却很突出--手很烫,原来他是用了三节电池。
虽然他与实验的要求不一致,但恰恰由于这一个不一致,使他发现了电热效果明显的一种方法。
因此,这时教师切不可训斥否定学生,否则就把学生创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教师应该大力表扬,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启发,唤起创新意识:“除了增加电池,还有哪些办法也能使电热效果更明显呢?请你自己设计实验动手试试。”这时学生创新的意识则更强烈。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
如教学《大气的压力》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特意构建创新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向学生们出示了“马德堡半球”,合上两个半球抽掉其中的空气,让学生用力向两边拉开,一个、两个、四个,直到最后到全班同学像拔河似的一齐拉,但仍拉不开。
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极了,纷纷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两个半球拉开?如果两个班的同学一起拉,能不能把它拉开?恰当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思维之门,教师为学生构建创新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
严格实验“操作过程”【4】
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操作的把握程度。
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喜欢动手做是学生的特点,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驱使下盲目乱动,一动手就忘了纪律,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或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这就需要明确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执行。
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运用各种办法明确操作过程。
①独立设计补充式。
有的实验较简单,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指名学生说出,其余学生讨论补充。
②学生操作补充式。
例如教学《怎样接亮小电珠》这课,在实验时,我就是先让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操作过程,然后请其中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余观看,再讨论应该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一实验过程印象深刻,等全体进行实验时不会犯与之相同的错误。
③教师演示提示式。
部分学生实验,其中的某一步较重要,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教师要预先提醒学生注意,甚至要示范讲解来演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搭起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
科学实验教学后要及时反馈【5】
1、教师的 示范,能激发学生课后探究欲望,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尤其是在学生学习科学课的行为习惯是由学习自然课的行为习惯逐步转变而来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还没有完全达到科学课的要求,课后的行为更是可圈可点。
而一个科学探究往往不是在一堂课里就完成了,其行为会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后。
这既是与自然课的最大区别,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科学教学的显著特点。
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程应该实现人向自然、生活、社会、人自身转变。
从事科学教学,其课后探究行为的培养就不可回避,而且是应该重点关注的。
2、提供交流平台,充分肯定学生课后所获
要让学生课后有兴趣,需在课堂中培养兴趣。
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则需老师对有准备、有收获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
让他们把自己的收获充分展示出来,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成功体验,充分地感受到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就会得到肯定和表扬。
从而使他们在肯定、表扬中建立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并由课堂延伸到课后。
3、走进大千世界,好奇引发学生兴趣延伸
神奇的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科学,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
他们玩味,他们探寻,一次次惊奇,一次次发现,他们乐此不疲。
大自然,这科学的殿堂孕育了时代的骄子,诞生了造福人类的伟大科学家。
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源泉,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其实,科学课的每一课都与生活、自然息息相关。
既然科学课来源于生活,那么科学课的教学就应尽量让孩子们接触精彩的大千世界。
大自然的奇事妙物也必将引发学生无尽的探究兴趣,其兴趣也必然悠远绵长。
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6】
实验在科学 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兴趣才会愿意学,才会爱科学。实验是引导孩子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
二、实验能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
实验能引导儿童象科学家那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实验的手段去验证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实验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实验不仅能观察现象的全过程进行定性研究,还能测量有关数据,计算各量间的数值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这些特点,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经认识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四、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做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在具体的环节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等。
五、实验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通过做实验,可以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各种素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等,无不在其中得到锻炼。
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7】
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实验的成功与否与科学教学的成功与否,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一、科学教学中组织好了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处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都不太成熟和端正。学习兴趣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努力方向。小学生时代的的兴趣与爱好,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小学时代的科学启蒙教育,更应着重培养儿童的兴趣,有兴趣学生才会原意学,才会爱科学。而科学课上的实验则是引导孩子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往往能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在我的班上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在六年级上期的电磁铁教学中,书上定义“由铁芯和线圈组成的装置叫做电磁铁。”这个学生提出问题问我:为什么一定要有铁芯呢?我鼓励他说:“你可以自己去探究啊,你需要些什么实验材料,老师可以提供。”这个学生果然来给我借了《电磁铁组装材料》。过了改天他来告诉我:“老师,我发现了,其实不能铁芯同样有磁性,只是磁性太尽弱了,加了铁芯能显著增加电磁铁的磁性。”我对他的研究大为赞赏,并在全班进行极力表扬。结果,这个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科学一科有显著的提升,因为实验的兴趣给了他最大的动力。
二、通过亲自操作实验,能帮助学生学会探索真理的过程。
虽然小学科学实验非常简单,但所做的实验都是在重现我们人类的科学发展史的过程,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人类科学的发展过程。实验能引导儿童象科学家那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实验的手段去验证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使儿童学到逻辑概念知识,从小就把获取知识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学习探索方法。比如,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建筑中的横梁都是立放的,为什么要立放呢?有什么科学原理呢?可能学生根本就没有去观察过,也没有去思考过,也思考不出来。但是经过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一章的学习,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实验,明白了横梁为什么要立放,也学会了在生活要仔细去观察从而发现规律。
三、亲手操作的科学课实验使我们的小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实验能创造一个真实的、没干扰的环境,让孩子们集中精力去观察,对产生各种现象的条件进行严格、精密地控制,排除次要因素的影响,突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实验能让学生观察到产生现象的全过程,再进行研究。这些特点,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从而快速地转化为自己本身的种技能。因此,让学生在科学课中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比如在六年级下册的观察洋葱的实验中,通过严格的化学类的实验操作,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规范的实验操作技巧,而且很深刻地掌握了细胞的结构,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等概念,而且还使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秘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自己也具备了初步的研究细胞的技能。
四、小学科学课上的实验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让小学生认真地学习好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肯定是不能单纯靠教师的讲解来传授的,而必须在相应的科学实验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培养了小学生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遇到问题需要处理时,则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在操作中,还能培养小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如在《研究铁生锈》的实验中,学生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探索哪些环境中容易生锈?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的相应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总而言之,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认真做好了小学科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获得各种科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各个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与爱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拥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观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科学课实验教学的作用是什么】相关文章:
简历的作用是什么02-09
离职证明的作用是什么04-13
紫外线光疗的副作用是什么08-22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附典型例句)06-14
可行性研究报告作用和要素是什么10-10
科学课小学作文10-21
有趣的科学课的作文12-09
有趣的科学课作文03-07
科学课听课评语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