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语文课上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3-04-01 07:48:52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课上的教学方法

  语文老师知道语文课上有什么教学方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课上的教学方法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语文课上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上的教学方法【1】

  01、手把手教写汉字

  研究写字教学好几年了,目前,还没有找到比“手把手教”,更为有效的方法。

  如果有老师的字写得不好,或者说她舍不得下功夫,没有弯下腰去,手把手地教孩子。

  基本可以断定,班级中的孩子,书写一定不怎么好,至少不会又快又好。

  “放松”这种细微的技巧,以及正确的书写姿势,真的不是教师讲解,学生就可以掌握的。

  每节课,都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书写。

  教师今天教几个,明天教几个,一个星期,来一个轮回。

  当然,个别比你写得还好的,就不要去教了。

  一个学期,近20个轮回,绝大多数的孩子,书写都会大有进步。

  02、一句句教读课文

  不要老是让学生自由读、齐读、赛读、合作读……你有没有发现,出彩的永远都是那几个语言天赋比较好的孩子。

  剩余的大多数,原地踏步,不断重复,二没有提升;少数几个,到了小学毕业,六年时间,还不敢张嘴大声读书,别说正确流利有感情了。

  最好的办法,是教师带读课文,一句一句、甚至半句半句地教。

  当然,如果你班的孩子懒惰,不肯出声音,可以让全班站起来,谁的声音响亮,可以先坐下。

  教师一边教,一遍拍那些读得好的同学的肩膀,示意他们坐下。

  你会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在读,都在大声朗读,他们会模仿你的声调、你的气息、你的韵味、你的感觉……天长日久,他们就有了你朗读的状态,逐渐超越了你。

  坚持一年半载,我敢肯定,你们班的孩子,个个都是朗读的高手。

  03、背诵优美段落

  不要把课堂肢解为无数细小的碎片,头绪繁多,做不出成绩。

  不要把背诵的任务全部放在课外。

  课堂上,要留出大块的时间,让孩子背诵。

  背诵一段话,真的不是三五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还是希望教师可以一句一句地教,教顺了,带着孩子们理清线索,列一张思维导图,按图索骥,学生就能很快背诵下来。

  记忆力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记忆力,是需要打磨的。

  长时间不训练,就像刀生锈了,也就报废了。

  当然,最好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

  挑战老师,学生会更有兴趣。

  04、经常听写生字词

  生字词的听写,至少每天2次,家里一次,学校一次。

  当然,每次听写的数量,可以适当少一点,八个、十个都可以,复习的时候,可以更多一点。

  最好能有所选择,挑选学生容易出错的字词,反复听写。

  要经常抽错别字多的孩子,到黑板上书写,对他们是一种激励。

  听写后,立即改错,哪怕接下来进行课文内容教学。

  改正错别字,比其它事情重要得多。

  会就是会,不会就多写几遍,甚至造个句。

  一个经常写错别字的孩子,学习成绩能好么?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被冠名为“灌输”的教学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必须动起来。

  这些方法,所训练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

  基本功的训练,是不需要过多的新理念、新方法,需要扎实的训练和持久的耐力。

  没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你让的书读得再多,再能言善辩,哪怕是胸藏万卷、口吐莲花,也不过是绣花枕头而已。

  你会发现,到了关键时刻,孩子们所学习到的那点方法、技巧,统统拿不出手。

  曾有人评价我——你是把少得可怜的知识,运用到极致的人!我赞同。

  当然,我不以知识少为荣。

  但是,能把知识充分运用,确实是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的!不然,你所学的知识,永远都仅仅是知识。

  语文教学手法种种列举【2】

  学法式手法:以课文为学法实践的载体,强调学生的自学,凸现学习方法的训练。

  创编式手法:从“写”的角度运用课文,读中有写,写中要读,有读有写,读写结合。

  讨论式手法:读读议议、议议读读,用边读边议、边读边说的方式理解、品读课文。

  情境式手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恰切的虚拟情境中进入角色,开展学习括动。

  联读式手法:从某篇诗文扩展开去,进行一次多篇式教学,或扩读,或比读,或专题研讨,或集中感受某种风格。

  或重点了解某种文化知识。

  穿插式手法:在教学中适时地有机地穿插与课文学习有关的若干资料,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厚度。

  对话式手法:师生就课文学习中某个或某几个预设的话题进行探究,进行对话,进行交流。

  赏析式手法:用美点寻踪、妙点揣摩、妙要列举的方式,由学生对课文中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描写方式、词语句段等进行自主的合作的阅读欣赏活动。

  迁移式手法:将教学内容迁移到非课文教学中去。

  给课文教学增添更浓厚的情感色彩或思想色彩。

  运用这些教学手法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有益于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离开了这一点,就无所谓创新设计。

  从普通适用的角度看。

  语文教师可在如下重要手法的运用及其运用艺术上进行探究与实践,以利于学生的素质训练和自己教学素质的提高:

  朗读手法。

  朗读是适合于所有学生参与的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

  运用这种教学手法的意义在于让所有的学生都在课堂上参与这种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对朗读手法的研究,目前可以放在“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多元作用”上面。

  设问手法。

  设问。

  就是提问。

  提问手法是语文教学中放在第一位的基本手法。

  它适用于所有的学生,能够就课文学习设置“抓手”,引出课堂讨论的由头,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绪激动起来,形成师生双边的对话交流。

  提问手法的研究,最为实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问的有效性”。

  讲析手法。

  讲析手法近年来有所淡化。

  其实它也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基本手法。

  其意义在于深入文本,解决难点,凸现美点,解析规律,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知识的宽度,让学生欣赏语言文字的魅力,欣赏文学的魅力。

  此种手法的运用。

  目前需要加紧探索的问题是:课堂讲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3】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语文教改以来,新理念越来越多,新形式越来越丰富,可是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了。

  文本涉及什么样的内容,就上成什么课:《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重点定为“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没能按照单元教学要求教会学生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习这篇经典演讲词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艺术,而是了解美国黑人的不幸命运以及为争取平等自由所作的斗争,理解马丁•路德•金为黑人的自由平等所作的贡献。

  忽略了其文体特征——演讲稿的内容特点,上成了历史课。

  《神的一滴》教学重点为“通过学习课文,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引导他们思考与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上成了环保课。

  教学《雨霖铃》一课,不是通过学习这首词,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而是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别前、别时、别后三幅画,占用大半时间,上成了美术课。

  《我的空中楼阁》,好好的一篇美文,不去引导学生感受那文笔的灵动,情思的飘逸,比喻的新颖典雅,句式的跳动活泼,却偏偏要引导学生生硬的去挖掘作者的“思想性”,去领会文章的“哲学思辨”,变轻灵为沉重,化洒脱为晦涩,上成了哲学课。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目标定位为“通过学习,了解人的脆弱,学会坚强”,上成了心理健康课……

  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樑先生指出:“眼下的语文课越上越大,也越上越空了。

  远离了文本,也远离了最有活力的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材阅读文本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教育是必需的,但也要把握好尺度,语文课再怎么改革,它应该还是语文课,它姓“语”,它的特质不会变,也不能变!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生命,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文教学内容离不开品味作品的语言。

  课文教学应该是“感受语言,欣赏表现方式”,即借助对语言的感受,在欣赏表现手法的妙处中走进文本,认知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与情感,而不是架空语言去分析,抽象文本的哲理意义。

  这是确立语文教学内容必须遵循的原则。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

  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等因素制约着教学方法,我们必须在考察分析各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能无目的随心所欲。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老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严重失当。

  有的教师盲目追赶时髦,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结果花里胡哨的声光电成了主角,而语言文字成了辅助,语文课的本质消失了。

  一位青年教师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精心制作课件,将蔚蓝的大海、绿色的草原,山冈、礁石、木屋、花簇、马、柴、粮食、蔬菜等图片一组组地呈现给学生,用快速闪动的“画面”,取代了学生的思考;使原本优美的诗句变得毫无生气,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其实我们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对文字本身的阅读去想象、体验到各种情感,感受语言的魅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有位老师就让学生看电影《红楼梦》,观后直接引导学生讨论片中王熙风的性格特征。

  不可否认,电影片段中的声响效果的确极具感染力,但学生若不用心去读文本,不潜心去品味,是很难全方位地认识“凤姐”的身份和性格特征的,也无法体会语言文字是怎样把人物的思想、性格等内涵深刻而生动地表达出来的。

  语文教学实质上是通过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来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从而使读者、作者、人物产生共鸣。

  因此,只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透过人物语言看到人物灵魂的方法,从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阅读文本、感受语言的过程是学生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决不是任何高科技可以代替的。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

  恰当地借助多媒体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

  但语文课本应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媒介的,声光电多媒体必须为“语言文字”服务才是。

  体验多了,积累少了;看影视多了,读课本少了;听录音多了,教师朗读少了;其他活动多了,语言活动少了。

  这样的课堂,语文教学的内涵,严重萎缩;语文教学的方式,严重变态;语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语文课上的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语文课上作文03-03

语文识字的教学方法09-30

语文课上中考满分作文(精选59篇)04-24

课上小学作文10-14

萨克斯的教学方法10-07

自然课上作文10-08

英语课上作文11-10

自习课上作文05-10

现代教育模式的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方法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