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写作手法有哪些

时间:2022-10-01 00:43:12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写作手法有哪些

  (写作)小学语文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小学语文写作手法有哪些

  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

  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另外,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按特征分类有:

  1白描,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其时进来的是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语言 简洁,印象深刻。

  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阿累的《一 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 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 微雪又飞舞起来了。

  ”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

  “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为意;……山楂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 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用“ 梅”与“花”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

  表达方法有: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

  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 景物描写、环境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语文的修辞方法有哪些?

  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引用,夸张,对偶,设问,反问,象征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可形成比喻。

  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比喻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描绘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可以用常见的事物说明深奥的道理,使道理显明。

  使用比喻要注意: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不能信手拈来;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2.比拟

  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

  比拟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感情的共鸣。

  使用比拟要注意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喻体始终不出现。

  3.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主要有以下七种借代方式: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牌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

  运用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从而引发读者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使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借代的事物要有所交代,本体借代体不能同时出现;借代与借喻不同,前者注重相关性,后者注重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使用夸张可以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使人联想,创造意境。

  使用夸张既要注意显豁,又要注意以事实为基础,还要注意文体特征。

  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等。

  使用对偶可使表意凝练、抒情酣畅;语言整齐,富于美感;也便于记忆。

  使用对偶要注意与对比的不同,前者指形式而言,后者指内容而言;对偶中的反对则是两种修辞的兼用。

  对偶有严式和宽式两种,严式的对偶通称对仗,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

  对对联往往就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6.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

  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使用排比要注意与对偶的区别,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排比常用同一词语作为提示语,对偶一般不重字。

  7.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

  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

  使用设问,可起到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有时用在文章中间,也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8.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

  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

  设问多是自问自答,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人们可从问句本身体会出答案;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本身就包答案在后面说出,含着作者的意思;设问是为了提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则是为了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和表达,高考的命题也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和练习都要从理解运用着手,要能分清这八种修辞手法,能分析其作用。

  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

  1、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

  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

  (3)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

  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全体代部分。

  3、对偶和对比的辨析

  (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例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例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例1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例2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

  (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

  [例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4]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4、排比和对偶的辨析

  (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

  [例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例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例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例2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3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

  (3)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

  5、反问和设问的辨析

  (1)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

  [例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例2]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例1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例2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

  注意辞格的综合运用

  1.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

  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