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学习的原理与方法介绍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离不开学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学习的原理与方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影响同学学习的各种内在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十分突出的一个因素。有人甚至做过这样的概括:学习成果=f(动机,IQ,原有认知结构),以和学习动机是制约同学学习成果的重要变量之一。事实上,学习动机不只对同学的学习行为具有重大影响,直接关系到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努力程度,而且也是各种内在因素中最活跃、最集中体现同学主观能动性的心理成分。对同学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既是学校教师藉以促进同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功能
心理学的研究标明,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某一行为,其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于动机。因此,动机(motivation)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例如,交往动机会导致一个人的交往行为,娱乐动机会导致一个人的娱乐行为。当一个人出现学习行为时,他背后便存在着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motivation to learn),就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其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成绩归因四个方面。
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学习动机能激发个体发生某一学习行为。在这里,学习动机是引起某种学习行为的原动力,对学习行为起着始动作用。例如,一位同学知道自身的外语听力比较差,发生要训练听力的动机,他便会在这一动机的驱动下,出现相应的行为--收看电视中播放的国外原版片。
2.指向功能,学习动机能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指向某一具体目标。在这里,学习动机是引导某种学习行为的指示器,对学习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在上例中,那位同学会在要训练听力的动机引导下,将激起的收看原版片的行为明确指向训练听力这一目标,把注意力集中于原版片中人物的对话上。
3.调节功能,学习动机能调节个体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在这里,学习动机是调节某种学习行为的控制器,对学习行为起着调控作用。在上例中,那位同学在收看原版片 时把注意力集中于人物对话这一行为的强度、维持时间的长短,都受到该学习动机的制约。假如这一行为活动未达到训练听力的预定目标,该学习动机还会驱使他转换行为活动方向,或改换收看的原版片、或收听外语录音训练磁带,以达到既定目标。
学习动机的分类
基本上有以下六种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可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自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办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自身就是一种动力。如有的同学喜爱数学,他便在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刻苦钻研。
相反,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学习所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自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如有的同学是为了得到奖励,防止惩办,取悦于老师等。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影响同学们是否去持续掌握他们所学的知识。具有内部动机的同学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身的学业表示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同学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往往采取防止失败的做法,或是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是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
2.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划分,可把学习动机区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所谓远景性动机(distant motivation),是指动机行为与久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所谓近景性动机(proximal motivation),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例如,同学在确定选修课程时,有的是考虑今后走上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需要,有的只是考虑眼下是否容易通过考试,他们的择课动机便属远景性和近景性动机范畴。
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远景目标可分解为许多近景目标,近景目标要服从远景目标,体现远景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对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辩证关系的生动描述。
3.根据动机行为的对象的广泛性,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普遍型学习动机和特殊型学习动机
在学校教学中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类同学对所有学习活动都有学习动机,不但对所有知识性的学科都认真学习,就是对技能性学科,甚至课外活动,也从不懈怠;另一类同学则只对某种(或某几种)学科有学习动机,对其他学科均不予注意。教育心理学家将这两类同学的学习归结为两种学习动机:第一类同学的学习行为背后的学习动机,可以称为普遍型学习动机(general motivation to learn);第二类同学的学习行为背后的学习动机,可以称为特殊型学习动机(specific motivation to learn)(Bophy,1987)。
4.根据动机的意义,可把动机区分为合理动机和不合理动机
所谓合理动机(rational motivation),是指与我们的社会利益相一致的、有利于个体健康发展的动机,它包括高尚的、正确的和在一定时期里有较多积极因素的动机。所谓不合理动机(irrational motivation),则是指不符合我们的社会利益和个体健康发展的动机,它包括低劣的、错误的和有较多消极因素的动机。
5.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可把学习动机区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对行为起支配作用的动机称为主导性动机(dominative motivation);对行为起辅助作用的动机称为辅助性动机(assistant motivation)。当主导件动机和辅助性动机之间的关系比较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假如相互抵触,活动动力会减弱。一般来说,在同一时间内,在一个同学身上,主导性学习动机只有一个,而辅助性学习动机则可能会有一个以上,并且这些辅助性学习动机的强度和稳定性也都不会是-样的。
6.奥苏贝尔的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和属内驱力
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绩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的内驱力(ego-enhancement drive)以和和属内驱力(affiliative drive)。”他认为,同学所有的指向学业的行为都可以从这三方面的内驱力加以解释。当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这三种成分在个体身上的比重会有改变。
详细了解认知内驱力(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的内驱力(ego-enhancement drive)以和和属内驱力(affiliative drive)。
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和系统地论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但个体的这些好奇倾向或心理素质,最初只是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它要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时取得胜利,才干真正表示出来,才干具有特定的方向。因此,同学对于某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远不是天生的,主要是获得的,也有赖于特定的学习经验。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可能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了。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自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于学习自身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的因自身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开始,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成绩动机的重要局部。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自身。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把成绩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从另一个一个方面说,失败对自尊是一种威胁,因而也能促使同学在学学业上作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
和属内驱力
和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坚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示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它具有这样三个条件:
第一,同学与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和性;
第二,同学从长者方面所赢得的赞许或认可(如被长者视为可爱的、聪明的、有发展前途的人,而且受到种种优惠的待遇)中将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所谓派生地位,不是由他自身的成绩水平决定的,而是从他所自居和效仿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不时给予的赞许或认可中引申出来的;
第三,享受到这种派生地位乐趣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身的行为符合长者的规范和期望(包括对学业成绩方面的一些规范和期望),借以获得并坚持长者的赞许,这种赞许往往使一个人的地位更确定、更巩固。
在成绩动机中表示出来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和属内驱力这三个组成局部的不同比重,通常随着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的成员地位、种族起源以和人格结构等因素而定。
什么是知识
1.知识的定义
我们学习的对象一般就是知识,而我们学习通常就是为了获取知识。可到底什么又是知识呢?
我们打开手机网页上各种信息是知识吗?我们打开电视,看到的体育赛事,综艺节目,算是知识吗?我们听一个牛人大咖举办的线上、线下课程算是知识吗?
针对“知识”的定义,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分为两大派别:
第一类是经验主义,他们认为知识来自人一生所获的经验;
第二类是先天主义,他们认为知识是人类大脑的先天特征,而我们学习知识,不过是重新开启了这些特征。
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两者的融合:
知识是我们具有接受能力的大脑对经验中获得信息的加工结果。
这里面点明了知识的两个关键特征:
第一、知识需要我们从生活经验中获取的信息;
第二、知识需要我们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总结而言:经验信息+二次加工 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知识。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前面所说的,手机网页上的内容,电视中的各种视频信息,甚至是培训材料,单纯这些内容都不能算得上知识,只能是信息,只有在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归纳、总结、思考和分析后才能称得上是知识。
2.知识的分类
对于知识,传统认知科学将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陈述性知识;
第二类是,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可以称作外显知识,是指那种容易用语言表述出来,且主要告诉我们“是什么”的知识。
比如,我们在学校里学的物理、数学、化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可以称作内隐知识,则主要是那种不容易用语言表述出来,需要通过长期的磨练和揣摩才能习得的知识。
比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运动类的技能知识,象棋、围棋、跳舞、画画等艺术类的知识,还有我们处理各种问题时的思路和想法…
最近学习科学研究表明,除了上述两类知识以外,还有一类叫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关于将上述两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比如我们学习了一些哲学原理、思维模型,在生活中出现相关的情景时,我们要能够恰当选择合适的知识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可以说,没有了条件性知识就无法形成深层有效的学习。也就是说,没有条件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将无法在实际中很好地应用。
简要总结:
陈述性知识是指“是什么”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指“怎么做”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什么情况下做”的知识。
什么是学习
1.学习的定义
我们每天都在说学习,可到底什么是学习呢?读书是学习,写作是学习,听报告也是学习。可这些学习都只是一个学习的单一方面。其实在生活中对于有些情境,学习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深入地与人交谈是学习,专注地看场电影是学习,甚至专心地打场球也是学习,因此,真正的学习范围是非常宽泛的。
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是:学习是由于去经验发生的行为、能力和内心想法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里面有几个重点:
第一、出现的方式是由于经验而发生;
第二、类型包括行为、能力和内心想法;
第三、产生比较持久的变化。
比如,我们看了一本书,其中的一些情节片段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导致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或者是我们掌握了一种处理事情的方法,这样的话我们就算完成了一个学习,因为在以后较长的时间内,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看书的这个经验来处理一下类似的事情,这个过程就算是学习。
2.学习的目标
那明白了什么是学习,我们就要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学习的目标不是学习这个过程,而是通过学习让得到的知识可以真正运用到我们的真实环境中。
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当在生活中遇到相类似的情境时可以正确的使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面对的问题。
这种学习是一种深层的学习,不仅要求我们将新知识与我们既有知识产生联系,还要求我们找到知识背后的规律与模式,将来在类似的情境中迁移运用。
如果我们只是沉溺于背诵课本或者是简单记忆信息的话,其实就是没有完成深层学习,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用知识改变我们真实生活场景的能力。
比如,现在的网上热衷于收集整理,甚至记忆各种牛人的思维模型,可即使我们把这些私人问题都记下来,如果在面临生活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不能恰当地使用这些模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么这就没有达到学习的目标。
学习发生的过程
知道了学习的基本目标和学习的定义,那么我们就想问一下学习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是怎么样完成学习这个过程的呢?
按照目前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学习发生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知识的联系;
第二是认知的建构。
对于知识的联系,首先要明白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头脑里并不并不是一片空白的,我们都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也可以称作是先备知识,这一部分是在学习之前就已经具备了,而学习新的知识就是将新知识与我们的先备知识发生联系的一个过程。
这就好像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知识树,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在已有的知识树上长出新的枝叶。
对于认知的建构,是指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内化形成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认知模式(也可以修正完善既有的认知模式),或者也可以叫“思维模型”,“思维方式”,这种认知模式是我们以后面临类似情境的统一处理原则。
我们学习不断提升的过程,其实就是认知不断的建构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一个新新手逐渐过渡到专家的思维模式,处理事情的方法也更加大,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有效。
正是知识的联系和认知的建构,导致了我们学习过程的发生。
学习的基本方法
前文已经说了知识是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三种类型,针对这三类知识,从学习的目标和学习发生的过程出发,可以分别制定相应的基本学习方法。
1.陈述性知识
对于陈述性知识,由于这部分知识是外显性的,有很多优秀的成果可供借鉴,因此我们基本的学习方法是采用巨人思维。
什么是巨人思维呢?就是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学习。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搭建系统框架
在这个阶段我们首先找到这个领域的经典书籍来学习,学习有两个重点:
1.掌握基本概念
2.搭建基本框架。
通过这个阶段学习,我们可以初步搭建这个领域知识的系统框架。
第二阶段,填充丰富系统
在这一阶段 我们可以通过主题阅读或者是关注相关领域的一些牛人、高手的输出资料,进行集中和针对性的学习,把我们的系统进行丰富完善。
第三阶段,迭代升级系统
在这一个阶段 我们需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且进行输出,通过输出获得反馈来验证和修订我们已有的系统, 从而对系统进行不断迭代。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搭建、补充以及迭代就可以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陈述性知识系统,从而实现高效学习的效果!
2.程序性知识
对于程序性知识,由于一般它是以内隐性知识为主,所以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学习这一类型的知识基本的方法是在行动中去学习。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要点:
第一、真实场景模拟;
第二、模仿大师和高手;
第三、循序渐进;
第四、大量重复练习。
比如你要学习踢足球,当然如果你有专业的教练,针对上述要点,他会给你提供更加真实高效的训练场景和训练计划,让学习更加轻松。
但如果你没有教练的话,可以找到专业的足球训练视频,训练视频会把足球技能结合实战情况分为不同阶段训练任务,每一项训练任务都会有具体的联系方法,我们可以尽量的模仿这些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练习细节,通过大量重复练习,让每一个细节和局部要点都内化成自己的本能反应,从而达到提高自己足球水平的学习目的。
3.条件性知识
对于条件性知识,其实是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它可以融入到上述两方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由于条件性知识主要侧重于在实践中运用,因此其练习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情境化学习。
无论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我们都尽量的模拟真实可用的场景,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运用来掌握相应的条件性知识。
具体而言,在学习的时候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这个知识跟我以前学到的其他知识有什么联系?
第二、这个知识我可以用到哪些情境?
第三、这个知识背后的本质和原理是什么?
在知识运用的时候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尽可能真实和多方面的场景模拟;
第二、收集更多的结果反馈;
第三、将知识不断迭代升级。
通过以上思考和运用方面的具体方法使用,就可以将条件性知识,自动融入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介绍】相关文章:
学习方法介绍:怎样获得学习的热情09-24
初一各科的学习方法介绍09-05
初中学习方法细节介绍07-12
语数英学习方法介绍09-12
高三学习方法介绍08-09
小学生学习方法介绍06-15
学习的方法08-14
初一生的学习方法介绍04-24
高一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12-07
学习写作的方法08-05